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南史 > 列传·卷七十三

列传·卷七十三

  孝义上
  龚颖 刘瑜 贾恩 郭世通严世期 吴逵 潘综
  张进之 丘杰 师觉授 王彭 蒋恭 徐耕 孙法宗 范叔孙
  卜天与 许昭先 余齐人 孙棘 何子平 崔怀顺 王虚之
  吴庆之 萧叡明 萧矫妻羊 公孙僧远 吴欣之 韩系伯
  丘冠先 孙淡 华宝 解叔谦 韩灵敏 刘渢 封延伯
  吴达之 王文殊 乐颐之 江泌 庾道湣
  龚颖,遂宁人也。少好学,益州刺史。毛璩辟爲劝学从事。 璩爲谯纵所杀,故佐吏并逃亡,颖号哭奔赴,殡送以礼。纵后 设宴延颖,不获已而至。乐奏,颖流涕起曰:“北面事人,亡 不能死,何忍举觞闻乐,蹈迹逆乱乎。”纵大将谯道福引出将 斩之,道福母即颖姑也,跣出救之得免。及纵僭号,备礼征又 不至,乃胁以兵刃,执志终无回改,至于蜀平,遂不屈节。其 后刺史至,辄加辟引。历府参军,州别驾从事史。宋文帝元嘉 二十四年,刺史陆徽表颖节义,遂不被朝命,终于家。
  刘瑜,历阳历阳人也。七岁丧父,事母至孝。年五十二, 又丧母,三年不进盐酪,号泣昼夜不绝声,勤身力以营葬事。 服除,二十馀年,布衣蔬食,言辄流涕,常居墓侧,未尝暂违。 宋文帝元嘉初卒。

译文

  郭世通是会稽永兴人。十四岁时丧父,服丧期间悲痛欲绝。家里穷,给人家帮工来养活继母。他妻子生下一个男孩,夫妻俩怕因此无力供养继母,就流着泪把孩子活埋了。继母死后,他背土堆成坟墓。有亲戚给他一些资助,他也多少收下一点儿,葬完母亲以后,便去替人作亻庸工先把债还了。丧服期满后,思念母亲终身都像刚办丧事时一样,未脱过孝衣孝帽。仁孝之风,影响了乡邻,邻村无论老少没有直呼其名的,都对他表示尊敬。他曾和别人在山阴集市上做买卖,算错账多得了一千钱,当时没有察觉,分手以后才知道,于是赶紧追上那人还给他,那人惊叹不已,把一半送给他,世通把钱扔在地上就走。元嘉四年(427),皇帝的使臣巡行天下,散骑常侍袁愉上报了他的美德,宋文帝表示嘉许,下诏在他家乡张贴文告表彰他,免除他的租调。把他住的地方独枫里改名为孝行。太守孟靑举荐他为孝廉,他没去应召。
  郭世通的儿子郭原平,字长恭,也具有仁孝的品行,全靠自己的力量来赡养父母,给人家做工挣取饣善食。性情谦虚,每为人做活儿,只收取打短工的工钱。主人供应饭食,原平因为自己家贫,父母都没有吃过好饭的缘故,就只吃些咸饭。如果有时候家里断了顿儿,便自己在外边也空肚子一天,义不独饱。必定等到傍晚收了工,领了工钱回去,在附近买了粮食以后,才生火做饭。
  父亲病重一年,从冬到夏,原平衣不解带,不吃蔬菜,也从来没有躺下睡过觉。父亲死后,蹦着脚哭昏过去,几天后才醒过来。他认为给父母办丧事,从道理上讲,不管是情义还是礼节都应该由孝子自己来干,丧葬之事,不宜交别人代理。他虽然灵巧却不懂怎么做坟墓,就打听到本地有造墓的,去给人家帮忙,这样经常出力干活,时间长了便精通此道。又十次顶替别人服役来挣取费用。造墓的事,办得节俭又合乎礼节。他并没有经过什么专门的学习,全是凭内心一股自然灵气。葬完父亲以后,就到雇主家里去干活儿而毫无懈怠,和其他奴仆分担劳务,把轻松的事让别人,自己拣重活儿干。主人不忍心使唤他,几次让他回去,而原平辛勤劳作不曾停歇。得到的工钱用来养母,有余剩就攒着自己赎身。他学了造墓手艺之后,对这活儿很精通,每到宜于丧葬的吉日,来求他的人络绎不绝。原平一定先捡最穷的人家去干,不但收的费用低,还整天当劳力去帮着干活儿。等他父亲丧事办完后,自己盖了两间小屋作为祠堂,逢年过节,常在这里悲哀悼念,只啃几口干粮,不喝汤水。父亲丧服期满后,再也不吃肉。高阳许瑶之免去建安郡丞后回乡,派人送他一斤丝绵,原平不要。瑶之就亲自登门,对他说:“今年冬天太冷,建安的丝绵又好,所以我拿来奉送令堂大人。”原平才拜谢收下。
  他母亲死时,悲痛伤身更甚,勉强支撑到丧服期满。母墓前有几十亩田,不属他所有,每到耕种收获季节,种田人经常赤身露体地干活儿。原平不想让人亵渎了父母坟墓,就变卖家产,出高价买下这块地,农忙时节,就穿戴整齐,流着眼泪亲自去耕种。
  每次出门卖东西,只要半价,本地人都知道这情况,总是加上原价付钱,彼此相让,原平一定要让价钱稍便宜些,才肯收钱。他家房子附近种着竹子,夜里有人来偷笋,被原平碰上了,贼逃跑时掉进了沟里。原平就在种竹处的沟上修了座小桥供人来往,又采下笋放在篱笆外边,邻里感到惭愧,再无人来偷取。
  宋文帝驾崩,原平嚎啕大哭,一天只吃了一个面饼,这样一连五天。有人说他:“谁不是皇帝的臣民呢,你何必这样?”原平哭着回答说:“我家被先帝看重,受褒奖之赏,不能报恩,所以心里特别难受。”
  他又以种瓜为业,大明七年(463)大旱,运瓜的河沟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可怜他穷困老迈,给他往河沟里放水。原平说:“普天大旱,百姓们都受苦害,怎能再减少浇地的水,用来通运瓜的船呢。”于是就步行从别的旱路去钱塘卖瓜。每次在来往途中,碰到拉船过水坝,总是赶紧划过去帮忙。而他却总是自己拉船,不求助人家。如果是自家的船先过水坝,后边的人还没到,常常停下船等待,这样做已成了习惯。曾有一次在县南郭凤埭帮人拉船,碰到有人打架,被差吏抓捕,打架的人都跑了,只有原平一人留了下来,差役把他拿住送到县里。县令是新来的,不认识他,就要对他严加责罚,原平脱衣领受责打,一句也不争辩。左右上下的人都磕头求情,才得以幸免。原平从来不去拜谒官长,从出了这事以后,才开始学着去孝敬当官的。太守蔡兴宗到本郡上任,十分看重他,把他私人的米馈赠原平和山阴朱百年的妻子。原平誓死不受,百年妻也坚决不要。
  会稽郡特别看重望计与望孝,如若被荐举者出身士族高门,那么授官不会下于秘书、著作郎。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兴宗打算荐举山阴孔仲智儿子为望计,原平次子为望孝。仲智是会稽高门大族,原平是一方人伦楷模,想找两个旗鼓相当的人。碰上明帝下诏用了别人,所以这两个人选都被搁置一边。兴宗被征召回京,向朝廷报告原平不寻常的德行,荐举他为太学博士。赶上兴宗去世,此事未能办成。原平死在家里。三子一弟,都秉承家风具有孝行。
  

南史浏览月榜 南史全文 >

  1. 列传·卷二十五
  2. 列传·卷二十九
  3. 列传·卷四十五
  4. 列传·卷三十八
  5. 列传·卷四十七
  6. 本纪·卷五
  7. 列传·卷二十
  8. 列传·卷三十
  9. 列传·卷二十一
  10. 列传·卷三十六

南史最受喜欢章节 南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八十
  2. 列传·卷七十九
  3. 列传·卷七十八
  4. 列传·卷七十七
  5. 列传·卷七十六
  6. 列传·卷七十五
  7. 列传·卷七十四
  8. 列传·卷七十三
  9. 列传·卷七十二
  10. 列传·卷七十一
  11. 列传·卷七十
  12. 列传·卷六十九
  13. 列传·卷六十八
  14. 列传·卷六十七
  15. 列传·卷六十六

猜你喜欢的南史故事 南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