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南史 > 列传·卷六十七
列传·卷六十七
骆文牙 孙瑒 徐世谱 周敷 荀朗 周炅 鲁悉达
萧摩诃 任忠 樊毅
梁承圣初,元帝授颖罗州刺史,封汉阳县侯。寻除豫章内 史,随武帝镇京口。齐遣郭元建出东关,武帝令颖率府内骁勇 随侯瑱,于东关大破之。后从武帝袭王僧辩,又随周文育于吴 兴讨杜龛。武帝受禅,兼左卫将军。
天嘉元年,除散骑常侍,吴兴太守。卒官,諡曰壮。二年, 配享武帝庙庭。子六同嗣。
徐度字孝节,安陆人也。少倜傥,不拘小节。及长,姿貌 瑰伟,嗜酒好博,恒使僮仆屠酤爲事。
初从梁始兴内史萧介征诸山洞,以骁勇闻。陈武帝征交址, 乃委质焉。侯景之乱,武帝克广州,平蔡路养,破李迁仕,计 画多出于度。侯景平后,追录前后战功,封广德县侯。
武帝镇朱方,除兰陵太守。武帝遣衡阳献王往荆州,度率 所领从焉。江陵覆亡,间行东归。
武帝东讨杜龛,奉敬帝幸京口,以度领宿卫,并知留府事。 徐嗣徽、任约等来寇,武帝与敬帝还都,时贼已据石头,使度 顿军于冶城寺。明年,嗣徽等又引齐寇济江,度随衆军破之于 北郊坛。以功除郢州刺史,兼领吴兴太守。
文帝即位,累迁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爲 公。天嘉元年,以平王琳功,改封湘东郡公。及太尉侯瑱薨于 湘州,以度代瑱爲都督、湘州刺史。秩满,复爲侍中、中军大 将军。文帝崩,度预顾命,许以甲仗五十人入殿省。废帝即位, 进位司空。薨,赠太尉,諡曰忠肃。太建四年,配享武帝庙庭。 子敬成嗣。
敬成幼聪慧,好读书。起家着作佐郎。永定元年,领度所 部士卒,随周文育、侯安都征王琳,于沌口败绩,爲琳所絷。 二年,随文育、安都得归。父度爲吴郡太守,以敬成监郡。
光大元年,爲巴州刺史。寻爲水军,随吴明彻平华皎。二 年,以父忧去职。寻起爲南豫州刺史,袭爵湘东郡公。
太建五年,除吴兴太守。随都督吴明彻北讨,出秦郡,别 遣敬成爲都督,乘金翅自欧阳引埭泝江,由广陵,齐人皆城守, 弗敢出。自繁梁湖下淮,克淮阴、山阳、盐城三郡,仍进克郁 洲。进号壮武将军,镇朐山。坐于军中辄科订,并诛新附者, 免官。寻除安州刺史,镇宿预。卒,諡曰思。子敞嗣。
杜棱字雄盛,吴郡钱唐人也。少落泊,不爲时知。颇涉书 传。游岭南,事梁广州刺史新渝侯萧映。映卒,从陈武帝,平 蔡路养、李迁仕皆有功。梁元帝承制,授石州刺史、上陌县侯。
侯景平后,武帝镇朱方,以棱监义兴、琅邪二郡。武帝谋 诛王僧辩,引棱与侯安都等共议,棱难之。武帝惧其泄己,乃 以手巾绞棱,棱闷绝于地,因闭于别室。军发,召与同行。及 僧辩平后,武帝东征杜龛等,留棱与安都居守。徐嗣徽、任约 引齐师济江,攻台城,安都与棱随方抗拒,未尝解带。贼平, 以功除右卫将军、丹阳尹。
永定元年,位侍中、中领军。武帝崩,文帝在南皖。时内 无嫡嗣,外有强敌,侯瑱、侯安都、徐度等并在军中,朝廷宿 将,唯棱在都,独典禁兵,乃与蔡景历等秘不发丧,奉迎文帝。 文帝即位,迁领军将军,以预建立功,改封永城县侯,位丹阳 尹。废帝即位,加特进、侍中。光大元年,解尹,量置佐史, 给扶。 太建元年,出爲吴兴太守。二年,征爲侍中。寻加特进、 护军将军。三年,以公事免侍中、护军。四年,复爲侍中、右 光禄大夫,将军、佐史、扶并如故。
棱历事三帝,并见恩宠。末年不预征役,优游都下。顷之, 卒于官。赠开府仪同三司,諡曰成,配享武帝庙庭。子安世嗣。
周铁武,不知何许人也。语音伧重,膂力过人,便马槊。 事梁河东王萧誉,以勇敢闻。誉爲湘州,以爲临蒸令。侯景之 乱,梁元帝遣世子方等伐誉,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武功 最。及王僧辩讨誉,于阵获之,将烹焉,铁武呼曰:“侯景未 灭,奈何杀壮士!”僧辩奇其言,宥之,还其麾下 。及侯景西 上,铁武从僧辩克任约,获宋子仙,每战有功。元帝承制,授 潼州刺史,封沌阳县子。又从僧辩定建邺,降谢答仁,平陆纳 于湘州,录前后功,进爵爲侯。
陈武帝诛僧辩,铁武率所部降,因复其本职。徐嗣徽引齐 寇度江,铁武破其水军。嗣徽平,迁太子左卫率。寻随周文育 拒萧勃,文育命铁武偏军袭勃,禽勃前军欧阳頠。又随文育西 征王琳于沌口,败绩,与文育、侯安都并爲琳所禽。琳见诸将 与语,唯铁武辞气不屈,故琳尽宥文育之徒,独铁武见害。赠 侍中、护军。天嘉五年,文帝又诏配食武帝庙庭 。子瑜嗣。 程灵洗字玄涤,新安海宁人也。少以勇力闻,步行日二百 里,便骑善游,素爲乡里畏伏。侯景之乱,据黟、歙聚徒以拒 景。景军据有新安,新安太守湘西乡侯萧隐奔依灵洗,灵洗奉 以主盟。梁元帝授灵洗谯州刺史资,领新安太守,封巴丘县侯。 后助王僧辩镇防。
及武帝诛僧辩,灵洗率所领来援,其夜力战于石头西门, 武帝军不利,遣使招喻,久之乃降,帝深义之。授兰陵太守, 仍助防京口。及平徐嗣徽,灵洗有功,除南丹阳太守,封遂安 县侯。后随周文育西讨王琳,军败,爲琳所拘。寻与侯安都等 逃归。累迁太子左卫率。
武帝崩,王琳前军东下,灵洗于南陵破之,虏其兵士,并 获青龙十馀乘。以功授都督、南豫州刺史。侯瑱等败王琳于栅 口,灵洗逐北,据有鲁山。征爲左卫将军。天嘉四年,周迪重 寇临川,以灵洗爲都督,自鄱阳别道击之,迪又走山谷间。迁 中护军,出爲都督、郢州刺史。
废帝即位,进号云麾将军。华皎之反,遣使招灵洗,灵洗 斩皎使以闻。朝廷深嘉其忠,因推心待之,使其子文季领水军 助防。时周将元定率步骑二万助皎,围灵洗,灵洗婴城固守。 及皎败,乃出军蹑定,定不获济江,以其衆降。因进攻,克周 沔州,禽其刺史裴宽。以功改封重安县公。
灵洗性严急,御下甚苛刻,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 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苦,衆亦以此德之。性好播植,躬勤耕 稼,至于水陆所宜,刈获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妓妾无游手, 并督之纺绩。至于散用赀财,亦弗俭吝。卒,赠镇西将军、开 府仪同三司,諡曰忠壮。太建四年,配享武帝庙庭。子文季嗣。 文季字少卿,幼习骑射,多干略,果决有父风。灵洗与周 文育、侯安都等败于沌口,爲王琳所执,武帝召陷贼诸将子弟 厚遇之,文季最有礼容,深见赏。
文帝嗣位,除宣惠始兴王府限内中直兵参军。累迁临海太 守。后乘金翅助父镇郢城。华皎平,灵洗及文季并有扞御之功。 及灵洗卒,文季尽领其衆。起爲超武将军,仍助防郢州。
文季性至孝,虽军旅夺礼,而毁瘠甚至。服阕,袭封重安 县公。随都督章昭达率军往荆州征梁。梁人与周军多造舟舰, 置于青泥水中,昭达遣文季共钱道戢尽焚其舟舰。既而周兵大 出,文季仅以身免。以功加通直散骑常侍。
太建五年,都督吴明彻北讨,至秦郡。秦郡前江浦通涂水, 齐人并下大柱爲杙,栅水中。文季乃前领骁勇,拔开其栅,明 彻率大军自后而至,攻克秦郡。又别遣文季攻泾州,屠其城。 进拔盱眙。仍随明彻围寿阳。文季临事谨饬,御下严整,前后 所克城垒,率皆迮水爲堰,土木之功,动踰数万。置阵役人, 文季必先于诸将,夜则早起,迄暮不休,军中莫不服其勤干。 每战爲前锋,齐军深惮之,谓爲程彪。以功除散骑常侍,带新 安内史。累迁北徐州刺史,加都督。
后随明彻北侵,军败,爲周所囚,仍授开府仪同三司。十 一年,自周逃归,至涡阳,爲边吏执送长安,死于狱。是时既 与周绝,不之知。至德元年,后主知之,赠散骑常侍。又诏伤 其废绝,降封重安县侯,以子响袭封。
沈恪字子恭,吴兴武康人也。深沈有干局。梁新渝侯萧映 之爲广州,兼映府中兵参军。陈武帝与恪同郡,情好甚昵。萧 映卒后,武帝南讨李贲,仍遣妻子附恪还乡。寻补东宫直后。 以岭南勋,除员外散骑侍郎。仍令总集宗从子弟。
侯景围台城,起东西二土山以逼城,城内亦作土山应之, 恪爲东土山主,昼夜拒战。以功封东兴侯。及城陷,间行归乡。 武帝讨景,遣使报恪,恪于东起兵相应。贼平后,授都军副。
及武帝谋讨王僧辩,恪预其事。武帝使文帝还长城立栅备 杜龛,使恪还武康招集兵衆。及僧辩诛,龛果遣副将杜泰袭文 帝于长城,恪时已出县,诛龛党与。武帝寻遣周文育来援长城, 文育至,泰乃走。及龛平,文帝袭东扬州刺史张彪,以恪监吴 兴郡。
武帝受禅,时恪自吴兴入朝,武帝使中书舍人刘师知引恪, 令勒兵入,因卫敬帝如别宫。恪排闼入见武帝,叩头谢曰 : “恪身经事萧家来,今日不忍见此事,分受死耳,决不奉命。” 武帝嘉其意,不复逼,更以荡主王僧志代之。
帝践阼,除吴兴太守。永定三年,除散骑常侍、会稽太守。 历事文帝及废帝,累迁护军将军。至宣帝即位,除平越中郎将、 都督、广州刺史。恪未至岭,前刺史欧阳纥举兵拒嶮,不得进。 朝廷遣司空章昭达讨平纥,乃得入州。兵荒之后,所在残毁, 恪绥怀安辑,被以恩惠,岭表赖之。后主即位,爲特进、金紫 光禄大夫。卒,諡曰光。子法兴嗣。
陆子隆字兴世,吴郡人也。祖敞之,梁嘉兴令。父悛,封 氏令。
译文
鲁悉达,字志通,扶风眉阝人。他的祖父鲁斐,曾任齐衡州刺史,封阳塘侯。他的父亲鲁益之,曾任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鲁悉达从小以孝而闻名,侯景之乱时,他组织乡民保卫新蔡,致力种田积蓄粮食。当时兵荒马乱,都城及上川人十之八九都饿死了,活着的人扶老携幼来归附他,鲁悉达用粮食救活了很多人。他招集晋熙等五郡兵马,将五郡全部控制,让他弟弟广达领兵跟随王僧辩讨平侯景。梁元帝授鲁悉达为北江州刺史。
梁敬帝即位,王琳占据了长江上游,留异、余孝顷、周迪等在各地起兵,鲁悉达安抚五郡,很得人心。王琳授悉达为镇北将军,陈武帝也派赵知礼授悉达为征西将军、江州刺史,悉达接受了两方面的授命,等待观望。后来,陈武帝派安西将军沈泰领军队偷袭鲁悉达,但未能攻破。齐派行台慕容绍宗来攻郁口各镇,鲁悉达与他们作战,齐军大败,仅仅慕容绍宗逃了活命而已。王琳想要东下,因为鲁悉达控制江的中流,他便派使者来引诱鲁悉达向他投降,悉达始终没有答应。王琳无法东下,就与齐联系,齐派清河王高岳帮助他。当时鲁悉达军中副将梅天养等怕获罪,就引齐军入城,鲁悉达指挥他的军队几千人过江以归附陈武帝。武帝见他来了十分高兴,说:“怎么来得这么晚啊!”授鲁悉达为北江州刺史,封彭泽县侯。
鲁悉达为人仗义行侠,但他不因富贵而骄傲。他特别爱好辞赋,以礼招纳贤才,和他们赏玩聚会。隋文帝即位后,他升迁为吴州刺史。遭逢母亲去世,他由于过分悲哀而身体大伤,得了病很快就去世了,谥号孝侯,有子鲁览,有弟弟鲁广达。
鲁广达,字偏览,从小性情慷慨,立志要获取功名,为人谦虚爱护人才,很多人从远方来投奔他。当时江表将帅各自都有私人部队,一般都有几千人马,而鲁氏家族特别多。鲁广达在梁为官,任平南将军、当阳公府中兵参军。侯景之乱时,他与哥哥悉达招集乡间民众保卫新蔡。梁元帝承制之后,授广达为晋州刺史。王僧辩讨伐侯景,鲁广达出境等候并接待王僧辩的军队,赠送给他们许多军粮。王僧辩对沈炯说:“鲁晋州也是王师的东道主人。”鲁广达带领部队跟随王僧辩。侯景之乱平定后,鲁广达升任员外散骑常侍。
陈武帝登基,授鲁广达为东海太守。后来他代替哥哥为吴州刺史,封中宿县侯。光大元年(567),鲁广达改为南豫州刺史。华皎在上游起兵,皇帝下诏司空淳于量进讨华皎。淳于量进军到夏口,见华皎的水军十分强盛,就不敢再前进。鲁广达带领勇猛的士兵,直冲敌军,激战时他落入水中,在水中沉了很久,因获救才没死。华皎被讨平,鲁广达被授予巴州刺史。
太建初年,鲁广达与仪同章昭达一起入峡口,招降、安抚安蜀等各州镇。当时周图谋侵犯江东,在蜀大力修建战船,并运粮食到青泥。鲁广达与钱道戢等带兵偷袭,放火烧了青泥后回到本镇。鲁广达为政简明切要,对下属推心置腹,官员民众都感到便利。当鲁广达任职期满时,人们都上表朝廷请求让他继任,于是朝廷下诏将鲁广达的任期延长两年。
太建五年(573),各路军队北伐,进取淮南故地。鲁广达与齐军在大岘会战,大破齐军,杀了齐的敷城王张元范,进而攻下了北徐州。朝廷便任命他为北徐州刺史。太建十年,授都督、合州刺史。
太建十一年,周将梁士彦包围了寿春,诏令中领军樊毅、左卫将军任忠等分路赶往阳平、秦郡,鲁广达率领部众入淮形成犄角以进击。周军攻陷了豫霍二州,南北兖州、晋州等地军队也各自退走。梁的各将领都没有功,淮南的土地全失掉了,鲁广达因此被免官,以侯爵的身份回乡。
太建十三年,鲁广达与南豫州刺史樊毅一起讨伐北方,攻克了郭默城。不久,他被授予平西将军,都督郢州以上七州诸军事,驻军在江夏。周安州总管元景山进兵江南。鲁广达派了他的一部分军队打跑了周军。
至德二年(584),鲁广达任侍中,改封绥越郡公。不久任中领军。后来贺若弼进军钟山,鲁广达在白土冈布阵,与贺若弼旗鼓相对。广达身披盔甲,手拿鼓槌,率领精神振奋的敢死队前进,隋军只好退走。就这样四次打退隋军。当贺若弼乘胜到达宫城,烧了光掖门时,鲁广达仍带领余下的士兵苦战不止。到天黑,他解下战甲,面向朝廷再拜而痛哭,他对众将士说:“我不能拯救国家,有大罪啊!”士兵们都哭出声来,最后他们都被隋军抓获。
祯明三年(589),鲁广达依常例入隋。他追念悲伤陈的沦亡覆灭,得了病不肯治疗,不久便因愤懑去世。尚书令江总抚着广达的灵柩大放悲声,他提笔在棺材头上题诗:“黄泉虽抱恨,白日自留名,悲君感义死,不作负恩生。”江总撰写了鲁广达的墓志铭,记叙了他忠义一生的概况。
起初,隋将韩擒虎渡江,广达的长子世真在新蔡,就与他弟弟世雄以及所率领的部众投奔韩擒虎。韩擒虎派使者送信招降鲁广达,广达这时驻军在都下,他自动去廷尉那里请罪。后主说:“世真虽然走了不同的路,但中大夫,您是国家的重臣,我所依赖的人,怎么等同于有嫌疑的人呢?”于是加赐黄金给鲁广达,让他当天就回军营。
鲁广达有个队主名叫杨孝辩,当时跟随广达在军中。他奋力作战,冲锋陷阵,他的儿子也跟孝辩一起挥刀杀死十几位隋兵,力尽,父子都战死。
萧摩诃字元胤,兰陵人。父亲萧谅,在梁朝为始兴王郡丞。摩诃随父亲到始兴郡,几岁父亲就死了,他姐夫蔡路养当时在南康,就收养了他。年岁稍长后,果敢坚毅而有勇力。
侯景作乱时,陈武帝赴建康救援,蔡路养起兵抗拒武帝。摩诃当时才十三岁,就单骑出战,敌军中无人能够抵挡。及路养战败,摩诃归顺侯安都,经常跟从他征讨,安都待他很好。任约、徐嗣徽勾引北齐侵犯陈朝,武帝派侯安都在钟山龙尾和北郊坛抵御齐军。安都对摩诃说:“听说你以骁勇闻名,千闻不如一见。”摩诃回答说:“今天让明公见一见。”交战中,安都坠马被围,摩诃单骑大呼,直冲齐军,齐军渐退,安都才幸免于难。摩诃以平留异、欧阳纥的战功,渐次升迁为巴山太守。
太建五年(573),大军北伐,摩诃跟随都督吴明彻过江攻秦郡。当时齐派大将尉破胡等率兵十万来援,前队有“苍头”、“犀角”、“大力”的名号,其人都身长八尺,膂力过人,锐不可当。又有个西域胡人,善射,箭无虚发,众军尤其怕他。当要交战时,明彻对摩诃说:“如果能消灭这胡人,就灭了敌军的锐气,君有关、张之名,应该斩颜良了。”摩诃说:“我要知道他的模样。”明彻便把认识这胡人的投降者叫来,说这胡人穿红衣服,弓上裹有桦树皮,两端有骨珥。明彻派人去窥探,知道这胡人在阵中,于是亲自为摩诃斟酒。摩诃饮罢,纵马直冲齐军。那胡人挺身出阵上前十余步,拉满弓还未及射击,摩诃遥掷铣钅见,正中他额头,仆倒在地。齐军“大力”十余人出战,摩诃又斩了他们,于是齐军败退。他因功封为廉平县伯。不久晋升为侯,官作到太仆卿。又随吴明彻进兵围宿预,打退齐将王康德,因功被封为晋熙太守。
太建九年(577),明彻进军吕梁,与齐军大战,摩诃率领七骑首先冲入敌阵,亲手夺取齐军大旗,齐军大溃。因功被授予谯州刺史。
周武帝灭齐,派其大将宇文忻争夺吕梁。宇文忻当时有精税骑兵数千,摩诃率十二骑深入周军,纵横奋击,杀伤敌军很多。后来周朝派大将王轨来援,在吕梁下游结连营水栅,断绝陈军归路。摩诃对明彻说:“听说王轨开始封锁下游,并在封锁线两头筑成,现在还没有筑好,你如果派我去攻打,他一定不敢抗拒而放弃;如果等城筑成,我们就得成为他的俘虏了。”明彻一挥胡须说:“拔旗陷阵,是你的事;深谋远虑,是老夫的事。”摩诃变了脸色退出。十天之内,水路被切断,周朝援兵到的更多。摩诃又请求说:“如今求战不能,进退无路,如果偷偷突围出去,也不算耻辱。希望明公率步兵乘坐车马慢慢走。我前后奔走照应,一定让明公平安回到京都。”明彻说:“老弟的计划真是好主意。然而老夫受君王重托率兵出征,如今被围困逼迫,惭愧无地。况且我们既然是步兵多,我作为总督,必须亲自殿后,督促军队赶路。老弟率马军应该走在前边。”摩诃于是在夜间出发,挑选八千精骑,率先突围,众骑紧随其后。天亮时,到达淮南。陈宣帝征召他还京,授予右卫将军之职。
宣帝驾崩,始兴王陈叔陵在殿内用刀砍伤后主,又逃到东府城。摩诃入朝领受敕令,率马步军数百人赶到东府城,斩了陈叔陵。因功授予车骑大将军,封绥建郡公。叔陵平时聚敛的金帛成千累万,后主把它们都赏了摩诃。后又改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依照旧制,三公官署的厅堂屋脊两端都有鸱尾装饰。后主特别下诏准许摩诃依照三公将其官署称黄阁,门外放置阻止人马通行的行马。其厅堂和寝堂,都设置鸱尾。并把他的女儿立为皇太子妃。
当时隋朝总管贺若弼镇守广陵,后主委任摩诃抵御他,官作南徐州刺史。祯明三年(589)元旦皇帝接见群臣,征召摩诃还朝,贺若弼乘虚渡江,袭击京口。摩诃请求率兵迎战,后主不许。等到贺若弼兵进到钟山,摩诃又请求说:“贺若弼孤军深入,阵地还不稳固,现在出兵袭击,一定能战胜他。”后主又不答应。等到后来要出战时,后主对他说:“先生可为我拼死一战。”摩诃回答:“从来作战,都是为国家为自己,今日之事,就要兼顾妻子了。”后主拿出许多金帛给予众军,作为赏赐。令中领军鲁广达陈兵白土冈,居众军南面,镇东大将军任忠在他后边,护军将军樊毅、都官尚书孔范又居其后,摩诃率军居于最北面,众军南北连绵二十里,首尾进退互不了解。
贺若弼起初没有主动出战,带领轻骑登山,观察了陈军形势,于是奔下山来布阵。后主和摩诃的妻子私通,所以摩诃虽率领八千精锐,却没有一点儿斗志,只有鲁广达、田端带领他们的部下奋力作战。贺若弼和他部下行军七总管杨牙、韩洪、员明、黄昕、张默言、达奚隆、张辩等甲士共八千人,各列阵以待。贺若弼亲自与鲁广达对阵,部下战死的有二百七十三人,贺若弼烧烟火作掩护,先是败退,后又振作起来。陈兵砍得隋兵人头,都跑回去交给后主,以求赏赐金银。贺若弼又挥兵冲击孔范,孔范兵刚一交手便败逃。陈军全部溃败,死了五千人。各处门卫都已逃跑,黄昕纵马焚烧北掖门而入。员明擒获摩诃送交贺若弼,贺若弼把刀架在他脖子上,见他神色不变,语调不软,于是便给他松绑并以礼相待。
等到建康被平定,贺若弼把陈后主关在德教殿里,令兵士守卫。摩诃向贺若弼请求说:“如今我已成囚徒,命在旦夕,愿意见一见旧主,死而无憾。”贺若弼心生怜悯而答应了他。摩诃入殿内见后主,伏地号泣,并到旧日厨房去给后主拿来吃的,然后诀别而出,守卫的隋兵见了都低头下泪。隋文帝听说摩诃的严辞不屈,赞叹说:“壮士啊,这也是人难以做到的。”入隋朝后,官授开府仪同三司。不久跟随汉王杨谅到并州,和杨谅一同谋反,被杀,年七十三岁。
萧摩诃拙于言辞,是个志诚长者。可是临阵对敌时,却勇气勃发,所向无前。不到二十岁时,在京口跟随侯安都,生性爱打猎,没有一天不去游猎的。安都出兵征伐,摩诃立功最多。
任忠,字奉城。小名蛮奴,汝阴人。任忠从小孤单,地位低下,被乡里人看不起。长大以后,他很狡诈,主意很多,体力过人,特别善于骑马、射箭,州里的年轻人都归附他。梁鄱阳王萧范任合州刺史时,听说了任忠的情况,将他安排在自己身边。
侯景之乱时,任忠率领乡中几百人众,跟随晋阳太守梅伯龙去寿春讨伐侯景手下的将领王贵显,每次作战都能打败敌人。本地人胡通聚众为寇大肆掳掠时,萧范派任忠与主帅梅思立共同去讨平胡通。后来任忠仍跟随萧范的世子萧嗣率军入京救援,但京城陷落,不久他们便去守卫晋熙。侯景之乱被平定后,任忠被授任荡寇将军。
王琳立萧庄为梁王,委任任忠为巴陵太守。王琳失败后,任忠回到朝廷,官授明毅将军、安湘太守,仍然跟随侯王真进讨巴、湘之地。后来他多次升迁为豫宁太守,衡阳内史。华皎发动兵变,任忠事先参与了预谋,后来华皎被讨平,陈宣帝认为任忠事先将兵变之事密告朝廷,因此将任忠释放了而没有问罪。
太建初,任忠跟随章昭达在广州讨伐欧阳纥,因有功被授直阁将军。后来升任武毅将军、庐陵内史。任期满,任忠入朝任右军将军。
太建五年(573),众军北伐,任忠带兵出西道,在大岘打跑了齐历阳王高景安,他们又向北追击齐兵一直追到东关,攻下了它的东西二城。他又进军蕲、谯二州,都取得了胜利。他们又直接袭击合肥,攻进了外城,进而又攻克了霍州。任忠因有功被授予员外散骑常侍,封为安复县侯。当吕梁兵败时,任忠的军队却完好地回朝。不久,授任忠都督寿阳、新蔡、霍州沿淮河的各路军队、霍州刺史。后又入朝为左卫将军。又升为平南将军、南豫州刺史,并担任都督。任忠率领步兵、骑兵来攻历阳。周派王延贵率人马作为援兵,任忠大胜该部,活捉了王延贵。
陈后主即位,晋封任忠为镇南大将军,并赐给他鼓吹一部。任忠后来又入朝任领军将军,加侍中,改封梁信郡公。又出任吴兴内史。
隋兵过江时,任忠自吴兴赶赴京城,在朱雀门驻扎军队,后主召集萧摩诃及其他官员在内殿商议大事。任忠说:“兵法中说,前来攻打的客军贵在速决,守城的主军贵在坚持、稳重。现在国家兵多粮足,应当固守台城,沿淮树立栅栏。即使隋军来了,不让他们互通信息。请给我一万精兵,战船三百艘,渡江直接突袭六合。敌人的主力部队肯定认为他们那些渡江的将士被我们抓获,锐气自然受挫;淮南当地人,与我原来就很熟悉,听说我去,肯定会响应并跟从作战;我再扬言要去徐州,要切断他们的归路,这样,敌军就不攻自退了。等到春水上涨,江上游的周罗日侯等军队,肯定会顺水而下赶来救援,这是一个好计策。”后主不采纳他的意见。第二天却突然说:“心里烦死人,让萧郎去打一下。”任忠叩头苦苦劝告后主不要出战,但后主听从了孔范的话,还是出战北军,于是在白土冈摆阵。战败以后,任忠急忙入朝见后主,说了战败的情景后说:“皇上安心住下,我没有用力的地方了。”后主给他两袋金子,说:“替我在南岸收募士兵,还可再一战。”任忠说:“陛下应当备好船只,去上游诸军那里,我当以死奉卫。”后主相信了他,下令让任忠带部分人去联系。任忠告辞说:“我安排好,马上就来奉迎陛下。”后主命令宫中人收拾好行装等待任忠,但等了许久却不见他回来。当时隋将韩擒虎从新林进军,任忠领着几骑人马前往石子冈投降隋军,又领韩擒虎军队入了南掖门。台城平定后,任忠进入长安,隋授他开府仪同三司,死时七十七岁。
隋文帝后来因散骑常侍袁元友能对陈后主直言进谏而称赞他,提升他当主爵侍郎,他对群臣说:“我后悔刚平定陈时没杀了任蛮奴。他受人荣华富贵,而且寄以重托,不能以死相报,却说‘没法用力’,比起弘演纳肝那样的忠义,相差是何等之远啊!”任忠的儿子幼武,官至仪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