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南史 > 列传·卷三十八

列传·卷三十八

  柳元景
  元景少便弓马,数随父伐蛮,以勇称。寡言语,有器质, 荆州刺史谢晦闻其名,要之,未及往而晦败。雍州刺史刘道産 深爱其能,会荆州刺史江夏王义恭复召之,道産谓曰:“久规 相屈。今贵王有召,难辄相留,乖意以爲罔罔。”服阕,累迁 义恭司徒太尉城局参军。文帝见又知之。 先是,刘道産在雍州有惠化,远蛮归怀皆出,缘沔爲村落, 户口殷盛。及道産死,群蛮大爲寇暴。孝武西镇襄阳,义恭荐 元景,乃以爲武威将军、随郡太守。及至,广设方略,斩获数 百,郡境肃然。
  随王诞镇襄阳,元景徙爲后军中兵参军。及朝廷大举北侵, 使诸镇各出军。二十七年八月,诞遣尹显祖出赀谷,鲁方平、 薛安都、庞法起入卢氏,田义仁出鲁阳,加元景建威将军,总 统军帅。
  后军外兵参军庞季明,三秦冠族,求入长安,招怀关、陕, 乃自赀谷入卢氏。卢氏人赵难纳之。元景率军系进,以前锋深 入,悬军无继,驰遣尹显祖入卢氏,以爲诸军声援。元景以军 食不足,难可旷日相持,乃束马悬车,引军上百丈崖,出温谷 以入卢氏。法起诸军进次方伯堆,去弘农城五里。元景引军度 熊耳山,安都顿军弘农。法起进据潼关,季明率方平、赵难诸 军向陕。十一月,元景率衆至弘农,营于开方口。仍以元景爲 弘农太守。
  初,安都留住弘农而诸军已进陕。元景既到,谓安都曰: “卿无坐守空城,而令庞公孤军深入,宜急进军。”衆军并造 陕下,列营以逼之,并大造攻具。
  魏城临河爲固,恃险自守。季明、安都、方平、显祖、赵 难诸军频三攻未拔,安都、方平各列阵于城东南以待之。魏兵 大合,轻骑挑战,安都瞋目横矛,单骑突阵,四向奋击,左右 皆辟易,杀伤不可胜数,于是衆军并鼓噪俱前。魏多纵突骑, 衆军患之。安都怒甚,乃脱兜鍪,解所带铠,唯着绛衲两当衫, 马亦去具装,驰入贼阵。猛气咆勃,所向无前,当其锋者无不 应刃而倒。如是者数四。每入,衆无不披靡。
  魏军之将至也,方平遣驿骑告元景。时诸军粮尽,各馀数 日食。元景方督义租并上驴马以爲粮运之计,遣军副柳元怙简 步骑二千以赴陕急,卷甲兼行,一宿而至。诘朝,魏军又出, 列阵于城外。方平诸军并成列,安都并领马军,方平悉勒步卒 左右掎角之,余诸义军方于城西南列阵。方平谓安都曰:“今 勍敌在前,坚城在后,是吾取死之日。卿若不进,我当斩卿, 我若不进,卿当斩我也。”安都曰:“卿言是也。”遂合战。 安都不堪其愤,横矛直前,杀伤者甚多。流血凝肘。矛折,易 之复入,军副谭金率骑从而奔之。自诘旦战至日晏,魏军大溃, 面缚军门者二千馀人。诸将欲尽杀之,元景以爲不可,乃悉释 而遣之。皆称万岁而去。
  时北略诸军王玄谟等败退,魏军深入。文帝以元景不宜独 进,且令班师。诸军乃自湖关度白杨岭出于长洲,安都断后, 宗越副之。法起自潼关向商城,与元景会,季明亦从胡谷南归, 并有功而入。诞登城望之,以鞍下马迎元景。
  时鲁爽向虎牢,复使元景率安都等北出,爽退乃还。再出 北侵,威信着于境外。
  孝武入讨元凶,以爲谘议参军,配万人爲前锋,宗悫、薛 安都等十三军皆隶焉。时义军船乘小陋,虑水战不敌。至芜湖, 元景大喜,倍道兼行至新亭,依山建垒栅,东西据险。令军中 曰:“鼓繁气易衰,叫数力易竭,但各衔枚疾战,一听吾营鼓 音。”元景察贼衰竭,乃命开垒鼓噪以奔之,贼衆大溃。劭更 率馀衆自来攻垒,复大破之,劭仅以身免。上至新亭即位,以 元景爲侍中,领左卫将军,寻转甯蛮校尉、雍州刺史,监雍梁 南北秦四州荆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始上在巴口,问元景事 平何所欲。对曰:“愿还乡里。”故有此授。
  初,臧质起义,以南谯王义宣闇弱易制,欲相推奉,潜报 元景,使率所领西还。元景即以质书呈孝武。语其信曰:“臧 冠军当是未知殿下义举耳,方应伐逆,不容西还。”质以此恨 之。及元景爲雍州,质虑其爲荆、江后患,称爪牙不宜远出。 上重违其言,更以元景爲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封曲江县公。 孝建元年正月,鲁爽反,遣左卫将军王玄谟讨之。加元景 抚军将军,假节置佐,系玄谟。后以爲领南蛮校尉、雍州刺史, 加都督。
  臧质、义宣并反,王玄谟南据梁山,垣护之、薛安都度据 历阳,元景出屯采石。玄谟求益兵,上使元景进屯姑孰。元景 悉遣精兵助王玄谟,以羸弱居守。所遣军多张旗帜,梁山望之 如数万人,皆谓都下兵悉至,由是克捷。与沈庆之俱以本号加 开府仪同三司,改封晋安郡公。固让开府。复爲领军、太子詹 事,加侍中。
  大明三年,爲尚书令,太子詹事、侍中、中正如故。以封 在岭南,改封巴东郡公。又命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 中、令、中正如故。又让开府。乃与沈庆之俱依晋密陵侯郑袤 不受司空故事。
  六年,进司空,侍中、令、中正如故。又固让。乃授侍中、 骠骑大将军、南兖州刺史,留卫都下。
  孝武晏驾,与太宰江夏王义恭、尚书仆射顔师伯并受遗诏 辅幼主,迁尚书令,领丹阳尹,侍中、将军如故。加开府仪同 三司,给班剑二十人。固辞班剑。
  元景少时贫苦,尝下都至大雷,日暮寒甚,颇有羇旅之叹。 岸侧有一老父自称善相,谓元景曰:“君方大富贵,位至三公。” 元景以爲戏之,曰:“人生免饥寒幸甚,岂望富贵。”老父 曰:“后当相忆。”及贵求之,不知所在。
  元景起自将率,及当朝,理务虽非所长,而有弘雅之美。 时在朝勋要多事産业,惟元景独无所营。南岸有数十亩菜园, 守园人卖菜得钱三万,送还宅。元景怒曰:“我立此园种菜, 以供家中啖耳,乃复卖以取钱,夺百姓之利邪。”以钱乞守园 人。
  孝武严暴无常,元景虽荷宠遇,恒虑及祸。太宰江夏王义 恭及诸大臣莫不重足屏气,未尝敢私相往来。孝武崩,义恭、 元景等并相谓曰:“今日始免横死。”义恭与义阳等诸王,元 景与顔师伯等常相驰逐声乐酣饮,以夜继昼。前废帝少有凶德, 内不能平,杀戴法兴后,悖情转露,义恭、元景忧惧,乃与师 伯等谋废帝立义恭,持疑未决。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 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 应召出门。逢弟车骑司马叔仁戎服,左右壮士数十人,欲拒命。 元景苦禁之。及出巷,军士大至,下车受戮,容色恬然。
  长子庆宗有干力,而情性不伦,孝武使元景送还襄阳,于 道赐死。次子嗣宗、绍宗、茂宗、孝宗、文宗、仲宗、成宗、 秀宗至是并遇祸。元景六弟:僧景、僧珍、叔宗、叔政、叔珍、 叔仁。僧珍、叔仁及子侄在都下襄阳死者数十人。元景少子承 宗、嗣宗子慕并在孕获全。明帝即位,赠太尉,给班剑三十人, 羽葆、鼓吹一部,諡曰忠烈公。
  元景从父兄元怙,大明末同晋安王子勋逆,事败归降。元 景从祖弟光世留乡里,仕魏爲河北太守,封西陵男,与司徒崔 浩亲。浩被诛,光世南奔。明帝时,位右卫将军、顺阳太守。 子欣慰谋反,光世赐死。
  世隆字彦绪,元景弟子也。父叔宗字双驎,位建威参军事, 早卒。 世隆幼孤,挺然自立,不与衆同。虽门势子弟,独修布衣 之业。及长,好读书,折节弹琴,涉猎文史,音吐温润。元景 爱赏,异于诸子,言于宋孝武,得召见。帝谓元景曰:“此儿 将来复是三公一人。”爲西阳王抚军法曹行参军,出爲武威将 军、上庸太守。帝谓元景曰:“卿昔以武威之号爲随郡,今复 以授世隆,使卿门世不乏公也。”
  元景爲前废帝所杀,世隆以在远得免。泰始初,四方反叛, 世隆于上庸起兵以应宋明帝,爲孔道存所败,衆散逃隐,道存 购之甚急。军人有貌相似者,斩送之。时世隆母郭妻阎并见絷 襄阳狱,道存以所送首示之。母见首悲情小歇,而妻阎号叫方 甚,窃谓郭曰:“今见不悲,爲人所觉,唯当大恸以灭之。” 世隆竟以免。
  后爲太子洗马,与张绪、王延之、沈琰爲君子之交。累迁 晋熙王安西司马,加甯朔将军。时齐武帝爲长史,与世隆相遇 甚欢。齐高帝之谋度广陵也,令武帝率衆同会都下。世隆与长 流参军萧景先等戒严待期,事不行。
  时朝廷疑惮沈攸之,密爲之防,府州器械,皆有素蓄。武 帝将下都,刘怀珍白高帝曰:“夏口是兵冲要地,宜得其人。” 高帝纳之,与武帝书曰:“汝既入朝,当须文武兼资人,委 以后事,世隆其人也。”武帝乃举世隆自代。转爲武陵王前军 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升明元年冬,攸之反,遣辅国将军、中兵参军孙同等以三 万人爲前驱,又遣司马冠军刘攘兵等二万人次之,又遣辅国将 军、中兵参军王灵秀等分兵出夏口,据鲁山。攸之乘轻舸从数 百人先大军下住白螺洲,坐胡床以望其军,有自骄色。既至郢, 以郢城弱小不足攻,攸之将去。世隆遣军于西渚挑战,攸之果 怒,昼夜攻战。世隆随宜拒应,衆皆披却。
  武帝初下,与世隆别,曰:“攸之一旦爲变,虽留攻城, 不可卒拔。卿爲其内,我爲其外,乃无忧耳。”至是,武帝遣 军主桓敬、陈胤叔、苟元宾等八军据西塞,令坚壁以待贼疲。 虑世隆危急,遣腹心胡元直潜使入郢城通援军消息。内外并喜。
  郢城既不可攻,而平西将军黄回军至西阳,乘三层舰,作 羌胡伎,泝流而进。攸之素失人情,本逼以威力,初发江陵, 已有叛者,至此稍多。攸之大怒,于是一人叛,遣十人追,并 去不返。刘攘兵射书与世隆请降,开门纳之。攸之怒,衔须咀 之,收攘兵兄子天赐、女婿张平虑斩之。军旅大散。世隆乃遣 军副刘僧麟缘道追之。
  攸之已死,征爲侍中,仍迁尚书右仆射,封贞阳县侯。出 爲吴郡太守,居母忧,寒不衣絮。齐高帝践阼,起爲南豫州刺 史,加都督,进爵爲公。上手诏司徒褚彦回甚伤美之。彦回曰: “世隆事陛下,在危尽忠,居忧杖而后起,立人之本,二理 同极,加荣增宠,足以敦厉风俗。”

译文

  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县人。他的高祖叫柳纯,位至平阳太守,没有上任。曾祖叫柳卓,从本郡迁居襄阳,官到汝南太守。祖父柳恬,是西河太守。父亲柳凭,是冯翊太守。
  柳元景少年时期就熟悉弓马,多次跟随父亲讨伐蛮人,以勇敢著称。他少言寡语,有器识,荆州刺史谢晦听到他的名气,曾经邀请他,还没有来得及去而谢晦失败。雍州刺史刘道产深爱他的能力,正赶上荆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又召用他,刘道产对他说:“很久就打算让您屈尊来这里任职,现在贵王相召,难以相留,违背心意会显得无知。”服丧期满,逐步升迁为刘义恭司徒太尉城局参军。文帝见到后又十分欣赏。
  在此以前,刘道产在雍州有良好的政治教化,远方的蛮人都出来归顺,缘沔河两岸住下组成村落,户口繁盛。等刘道产死后,群蛮大肆进行抢掠。孝武帝西镇襄阳,刘义恭推荐柳元景,于是便任命他为武威将军、随郡太守。等到任以后,他广设策略,斩杀和俘虏了数百人,郡内治安肃然。
  随王刘诞镇守襄阳,柳元景调为后军中兵参军。后来朝廷大举北侵,让诸藩镇各出军队,元嘉二十七年(450)八月,刘诞派遣尹显祖兵出赀谷,鲁方平、薛安都、庞法起进入卢氏,田义仁兵出鲁阳,加任柳元景为建威将军,担任各军总的统率。
  后军外兵参军庞季明,是三秦显贵的豪门世族,请求进入长安,招抚关、陕一带,于是从赀谷进入卢氏。卢氏人赵难接纳了他。柳元景率领军队继续前进,因为前锋深入,孤军没有后继部队,所以柳元景派人驰马传令,让尹显祖进入卢氏,以作为各路军队的声援。柳元景因为军粮不足,难以长久相持,于是便束马悬车,把军队引上了百丈崖,路出温谷而进入卢氏。庞法起等军队前进驻扎在方伯堆,离弘农城五里路。柳元景引军度过熊耳山,薛安都驻军在弘农。庞法起前进占据潼关,庞季明率领鲁方平、赵难诸军开向陕州。十一月,柳元景率领众军到达弘农,扎营在开方口。仍然以柳元景为弘农太守。
  起初,薛安都留住在弘农而诸军已经进到陕州。柳元景到了以后,对薛安都说:“您不要坐守空城,而让庞公孤军深入,应该抓紧进军。”众军都来到陕州城下,排列开军营而对他们进行逼迫,并且一齐大造攻城器具。
  魏朝的城镇临着河,十分牢固,他们恃险自守。庞季明、薛安都、鲁方平、尹显祖、赵难诸军频频进攻而没有攻下,薛安都、鲁方平各自在城东南列阵,以等待他们。魏兵大量出阵,先用轻骑挑战,薛安都怒目横矛,单骑冲上阵地,向四外奋勇突击,左右的人都纷纷后退,杀伤的人不可胜数,于是众军一齐呐喊前进。魏朝放出了很多突骑兵,众军都很忧虑。薛安都十分恼怒,于是便脱去头盔,解下所带的铠甲,只穿一件绛色的两当衫,马也去掉了鞍具,驰入了贼阵。猛烈咆哮,所向无前,挡着刀锋的无不应刃而倒。就这样连续进行了好几次。每次进入,众军无不披靡。
  在魏军即将到来的时候,鲁方平派遣驿马报告了柳元景。当时各军粮食已经用尽,各自只剩下了几天的粮食。柳元景正在督促义租并且收缴驴马以准备运粮,他派军副柳元怙挑选了步骑兵二千人赶去应付陕州的紧急情况。他们卷起盔甲兼程前进,一夜功夫就赶到了。第二天早晨,魏军又出来,在城外列阵。鲁方平的各军都排成一列,薛安都率领着骑兵,鲁方平率领着步卒,在左右形成犄角,其余的各义军正在城西南列阵。鲁方平对薛安都说:“现在强敌在前,坚城在后,是我们拼死的日子。您如果不进,我就要斩您,我如果不攻,您就要斩我!”薛安都说:“您说的对。”于是交战。薛安都无比愤怒,横矛直前,杀伤的人很多。流血都凝聚在肘后。矛折断了,换了一根又重新杀入,军副谭金率领着骑兵随后奔杀。从清晨一直战到黄昏,魏军大败,反绑双手而押送到军门前面的有两千多人。诸将想把他们全部杀掉,柳元景认为不可,于是便全都释放让他们返回。都高呼万岁而去。
  当时北侵的各军王玄谟等人败退,魏军深入。文帝认为柳元景不应该单独进军,暂且让他回军。诸军便从湖关度过白杨岭出往长洲,薛安都断后,宗越做他的副手。庞法起从潼关向商城,与柳元景会师,庞季明也从胡谷南归,都是有功入京。刘诞登城远望,以鞍下的马送给了柳元景。
  当时鲁爽正在开向虎牢,又让柳元景率薛安都等人北出,鲁爽才回来。柳元景再次出兵北侵,在境外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孝武帝入京讨伐元凶刘劭,以柳元景为咨议参军,配了一万人作为前锋,宗悫、薛安都等十三军都隶属在他的统率之下。当时义军的船只小而简陋,担心水战打不过贼军。到了芜湖,柳元景大喜,倍道兼程到了新亭,依山建起营垒栅栏,东西都占据着险要地势。他给军中下令说:“鼓声太频繁容易气衰,叫喊太多力气易尽,只需要各自衔枚猛战,完全听我营中的鼓声。”柳元景观察贼军衰竭,才下令打开营垒呐喊着冲向敌人,贼军大败。刘劭又亲自率领其余的兵众前来进攻军垒,又把他们杀得大败,元凶劭仅只自己一人逃免。皇上到新亭即位,以柳元景为侍中,兼左卫将军,不久转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监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的竟陵随二郡诸军事。起初皇上在巴口,问柳元景事平以后有什么要求。回答说:“希望回到家乡。”所以才有这一任命。
  起初,臧质起义,以为南谯王刘义宣软弱容易控制,打算推举他,暗中报告了柳元景,让他率领手下的军队西还。柳元景就把臧质的信交给了孝武帝。告诉他的送信人说:“臧冠军一定是不知道殿下现在的义举,正应该讨伐叛逆,不容许西还。”臧质因此十分恨他。到了柳元景做了雍州刺史,臧质担心他会成为荆州、江州的后患,称说皇上的爪牙不适合远出。皇上违背了他的话,更以柳元景为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封为曲江县公。
  孝建元年(454)正月,鲁爽反叛,派遣左卫将军王玄谟去讨伐他。加任柳元景为抚军将军,假节杖,设佐官,继王玄谟之后。后来让他兼任南蛮校尉、雍州刺史,加任都督。
  臧质、刘义宣一齐反叛,王玄谟在南面占据梁山,垣护之、薛安都占据历阳,柳元景出兵屯驻采石。王玄谟请求增兵,皇上让柳元景进驻姑孰。柳元景把精兵全部派出去帮助王玄谟,而以病弱兵士守营。所派出的兵士打出了很多旗子,从梁山望去好像是数万人,都说是京城的兵全部开来了,于是战胜。柳元景与沈庆之都以本号加封开府仪同三司,改封柳元景为晋安郡公。他坚持推辞开府。又担任领军、太子詹事,加任侍中。
  大明三年(459),他担任尚书令,太子詹事、侍中、中正职务依旧。因为封地在岭南,改封为巴东郡公。又命令他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尚书令、中正依旧不变。他又辞让开府。于是与沈庆之都依照晋朝的密陵侯郑袤不接受司空的旧例。
  大明六年(462),晋升为司空,侍中、令、中正职务依旧。又坚持辞让。于是授给他侍中、骠骑大将军、南兖州刺史,留在京城负责守卫。孝武帝逝世,他与太宰江夏王刘义恭、尚书仆射颜师伯一齐接受遗诏辅助幼主,调为尚书令,兼任丹阳尹,侍中、将军依旧不变。加封开府仪同三司,配给仪仗二十人。他坚持推辞仪仗。
  柳元景少年时期家中贫苦,曾经出京到了大雷,天黑了非常寒冷,很为羁旅而感慨。岸边有一个老父自称善于相面,对柳元景说:“您将大大富贵,位至三公。”柳元景以为是开玩笑,说:“人生能避免饥寒就是很幸运的了,哪里敢盼望富贵!”老父说:“以后您会想起我来的。”等富贵后再去找他,却不知他在哪里了。
  柳元景由将帅起家,等他执掌了朝政,管理政务虽然不是他的所长,却有弘雅的美名。当时在朝的要人大多经营产业,只有柳元景独自无所经营。江南岸有几十亩菜园,守园人卖菜得了三万钱,送还给家里。柳元景生气地说:“我开这个园子种菜,目的是供家中吃的,却又卖了取钱,是要夺百姓们的利吗?”结果把钱送给了守园人。
  孝武帝严厉暴虐无常,柳元景虽然受到了宠幸的待遇,却总是担心遭到祸患。太宰江夏王刘义恭以及各位大臣无不小心翼翼,不敢互相来往。孝武帝逝世,刘义恭、柳元景等互相说:“今天才算免除了横死。”刘义恭与刘义阳等诸王,柳元景与颜师伯等常常互相邀请奏乐酣饮,夜以继日。废帝少年而有凶德,内心不能平衡,杀掉戴法兴以后,悖谬之情暴露,刘义恭、柳元景担忧恐惧,便与颜师伯等谋划废除皇帝,立刘义恭,犹疑未决。事情被发觉,废帝亲自率领宿卫兵出阵讨伐,他以诏令的名义召见柳元景。左右的人跑来报信,说兵刃戒备情况反常。柳元景知道灾祸到了,整顿朝服乘上车子,应召出门。遇上弟弟车骑司马柳叔仁穿着军服,左右壮士几十人,打算拒绝服从命令。柳元景苦苦禁止。等出了街巷,军士大批开来,柳元景下车受死,表情十分安静。
  他的长子柳庆宗很有才干,而性情不同寻常,孝武帝让柳元景把他送还襄阳,在途中赐他自杀。次子嗣宗、绍宗、茂宗、孝宗、文宗、仲宗、成宗、秀宗到现在都遇祸。柳元景有六个弟弟:僧景、僧珍、叔宗、叔政、叔珍、叔仁。僧珍、叔仁和子侄在京城和襄阳死掉的有几十人。柳元景的少子柳承宗、柳嗣宗的儿子柳..都在怀孕中,从而获得保全。明帝即位,赠柳元景为太尉,配给仪仗三十人,羽葆、乐队一部,谥号为忠烈公。
  柳恽字文畅,少年时就很有志向。好学习,善于写书信。与陈郡的谢..是邻居,互相深深地友爱。谢..说:“宅南的柳郎,可以为楷模。”
  起初,宋朝的时候有嵇元荣、羊盖两个人,都善于弹琴,说是传承的戴安道技法。柳恽跟随他们学习。柳恽特别能得尽他们的奥妙。齐朝的竟陵王萧子良听说后,便聘用他做法曹行参军。他只与王..、陆杲要好,常常慨叹说:“王虽是名家,还是怕会耽误我的。”他很受萧子良的赏识和亲近。萧子良曾经在后花园里设下酒宴,当时有晋朝太傅谢安的鸣琴放在旁边,便拿来交给柳恽,柳恽弹了一支雅曲。萧子良说:“你巧过嵇心,妙达羊体,良好的姿质,优美的手,真确地就在今夜演奏。岂只是在当今堪称奇妙,也可以追踪古代英贤。”
  后来做了太子洗马,父亲去世后,他离职守丧,著了《述先颂》,表达他的感戴心情,文字十分悲哀婉丽。后来试守鄱阳相,听由属官守尽三年丧礼,安排文教职务,百姓非常称赞。回京任命为骠骑从事中郎。梁武帝到了建邺,柳恽在石头城拜见问候,让他担任了征东府司马。他上书请求在城市平定后,首先收管图书典籍,并且遵从汉高祖的宽大政策。梁武帝听从了他了建议。改任他为相国右司马。天监元年(502),任命他为长兼侍中,与仆射沈约等人共同制定新的制度。
  柳恽性格坚贞朴实,因为是贵公子而早有美名,少年时候擅写诗文,曾经作诗说:“亭高木叶下,垅首秋云飞。”琅笽人王融见到后嗟叹赞赏,于是把它写在书斋的墙上和白团扇上。武帝参加宴会,必定要诏令柳恽赋诗。他曾经与武帝的《登景阳楼篇》唱和道:“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翠华承汉远,雕辇逐风游。”深受赞美。当时人们都共同传诵。
  他历任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秘书监、右卫将军。两次为吴兴太守,为政清静,民众官吏都很怀念他。他在郡中感染了疾病,自己请求解除职务。父老一千多人上表请求让他留任,事情没有施行,就去世了。
  起初,柳恽的父亲柳世隆弹琴,在士流中名列第一,柳恽每每弹奏他父亲的曲子,常常感念追思。又变体改写了各种古曲。他曾经赋诗未成,用笔捶琴,因为有客人前来,便用筷子敲击,柳恽惊异于它的哀惋意韵,便谱写为雅曲。后来传说击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柳恽常常用今声转变扬弃古法,便著了《清调论》,有详细的解说。齐朝的竟陵王曾经在头天夜里举行宴会,第二天早晨将要朝见皇帝,柳恽投壶连胜不断,车子停了好久,于是进见便晚了。齐武帝嫌他来得太迟了,竟陵王如实作了回答。武帝又让他继续进行,赐给他绢二十匹。柳恽曾经与琅笽人王瞻比赛射箭,嫌他的靶皮太宽,便摘梅贴在乌珠上面,每次发射必定命中,观看的人都很惊奇。
  梁武帝好下棋,让柳恽品定棋谱,登格的二百七十八人,按照优劣进行排列,写成《棋品》三卷。柳恽列居第二。武帝对周舍说:“我听说君子不可以苛求完备,至于像柳恽,可以说都具备了。分开他的才艺,足以成全十个人。”柳恽著有《卜杖龟经》。他的性格喜爱医术,完全掌握了它的精妙。
  

南史浏览月榜 南史全文 >

  1. 列传·卷二十五
  2. 列传·卷二十九
  3. 列传·卷四十五
  4. 列传·卷三十八
  5. 列传·卷二十
  6. 本纪·卷五
  7. 列传·卷四十七
  8. 列传·卷二十一
  9. 列传·卷三十
  10. 列传·卷三十六

南史最受喜欢章节 南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八十
  2. 列传·卷七十九
  3. 列传·卷七十八
  4. 列传·卷七十七
  5. 列传·卷七十六
  6. 列传·卷七十五
  7. 列传·卷七十四
  8. 列传·卷七十三
  9. 列传·卷七十二
  10. 列传·卷七十一
  11. 列传·卷七十
  12. 列传·卷六十九
  13. 列传·卷六十八
  14. 列传·卷六十七
  15. 列传·卷六十六

猜你喜欢的南史故事 南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