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南史 > 列传·卷七十七

列传·卷七十七

  恩幸
  戴法兴 徐爰 阮佃夫 纪僧真 刘系宗 茹法亮
  吕文显 茹法珍 周石珍 陆验 司马申 施文庆 沈客卿
  孔范
  夫鲍鱼芳兰,在于所习,中人之性,可以上下。然则谋于 管仲,齐桓有邵陵之师,迩于易牙,小白掩阳门之扇。夫以霸 者一身,且有洿隆之别,况下于此,胡可胜言者乎。故古之哲 王,莫不斯慎。自汉氏以来,年且千祀,而近习用事,无乏于 时,莫不官由近亲,情因狎重。至如中书所司,掌在机务。汉 元以令、仆用事,魏明以监、令专权,在晋中朝,常爲重寄, 故公曾之叹,恨于失职。于时舍人之任,位居九品,江左置通 事郎,管司诏诰,其后郎还爲侍郎,而舍人亦称通事。元帝用 琅邪刘超,以谨慎居职。宋文世,秋当、周赳并出寒门。孝武 以来,士庶杂选,如东海鲍照以才学知名,又用鲁郡巢尚之, 江夏王义恭以爲非选。帝遣尚之送尚书四十余牒,宣敕论辩, 义恭乃叹曰:“人主诚知人。”及明帝世,胡母颢、阮佃夫之 徒,专爲佞幸矣。齐初亦用久劳及以亲信,关谳表啓,发署诏 敕,颇涉辞翰者,亦爲诏文,侍郎之局复见侵矣。建武世,诏 命始不关中书,专出舍人。省内舍人四人,所直四省,其下有 主书令史,旧用武官,宋改文吏,人数无员,莫非左右要密。 天下文簿板籍,入副其省,万机严秘,有如尚书外司。领武官 有制局监、外监,领器仗兵役,亦用寒人。爰及梁、陈,斯风 未改。其四代之被恩幸者,今立以爲篇,以继前史之作云尔。
  戴法兴,会稽山阴人也。家贫,父硕子以贩紵爲业。法兴 二兄延寿、延兴并修立,延寿善书,法兴好学。山阴有陈戴者, 家富有钱三千万,乡人或云:“戴硕子三儿敌陈戴三千万钱。”
  法兴少卖葛山阴市,后爲尚书仓部令史。大将军彭城王义 康于尚书中觅了了令史,得法兴等五人,以法兴爲记室令史。 义康败,仍爲孝武征虏抚军记室掾。及徙江州,仍补南中郎典 签。帝于巴口建义,法兴与典签戴明宝、蔡闲俱转参军督护。 上即位,并爲南台侍御史,同兼中书通事舍人。法兴等专管内 务,权重当时。孝建元年,爲南鲁郡太守,解舍人,侍太子于 东宫。大明二年,以南下预密谋,封法兴吴昌县男,明宝湘乡 县男。闲时已卒,追加爵封。法兴转太子旅贲中郎将。
  孝武亲览朝政,不任大臣,而腹心耳目不得无所委寄。法 兴颇知古今,素见亲待,虽出侍东宫,而意任隆密。鲁郡巢尚 之,人士之末,元嘉中,侍始兴王浚读书,亦涉猎文史,爲上 所知。孝建初,补东海国侍郎,仍兼中书通事舍人。凡选授迁 转诛赏大处分,上皆与法兴、尚之参怀。内外诸杂事多委明宝。 上性严暴,睚眦之间,动至罪戮。尚之每临事解释,多得全免, 殿省甚赖之。而法兴、明宝大通人事,多纳货贿,凡所荐达, 言无不行,天下辐凑,门外成市,家产并累千金。明宝骄纵尤 甚,长子敬爲扬州从事,与上争买御物。六宫尝出,敬盛服骑 马,于车左右驰骤去来。上大怒,赐敬死,系明宝尚方。寻被 原释,委任如初。
  孝武崩,前废帝即位,法兴迁越骑校尉。时太宰江夏王义 恭录尚书事,任同总己,而法兴、尚之执权日久,威行内外, 义恭积相畏服,至是慑惮尤甚。废帝未亲万机,凡诏敕施爲, 悉决法兴之手,尚书中事无大小专断之,顔师伯、义恭守空名 而已。尚之甚聪敏,时百姓欲爲孝武立寺,疑其名。尚之应声 曰:“宜名天保。诗云:‘天保,下报上也。’”时服其机速。
  废帝年已渐长,凶志转成,欲有所爲,法兴每相禁制。谓 帝曰:“官所爲如此,欲作营阳邪?”帝意稍不能平。所爱幸 阉人华愿儿有盛宠,赐与金帛无算。法兴常加裁减,愿儿甚恨 之。帝尝使愿儿出入市里,察听风谣,而道路之言,谓法兴爲 真天子,帝爲贋天子。愿儿因此告帝曰:“外间云宫中有两天 子,官是一人,戴法兴是一人。官在深宫中,人物不相接,法 兴与太宰、顔、柳一体,往来门客恒有数百,内外士庶无不畏 服之。法兴是孝武左右,复久在宫闱,今将他人作一家,深恐 此坐席非复官许。”帝遂免法兴官,徙付远郡,寻于家赐死。 法兴临死,封闭库藏,使家人谨录钥牡。死一宿,又杀其二子, 截法兴棺两和,籍没财物。法兴能爲文章,颇行于世。
  死后,帝敕巢尚之曰:“不谓法兴积衅累愆,遂至于此。 吾今自览万机,卿等宜竭诚尽力。”尚之时爲新安王子鸾抚军 中兵参军、淮陵太守,乃解舍人,转爲抚军谘议参军,太守如 故。明帝初,复以尚之兼中书通事舍人、南清河太守。累迁黄 门侍郎,出爲新安太守,病卒。
  戴明宝,南东海丹徒人,亦历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孝 武时,带南清河太守。前废帝即位,权任悉归法兴,而明宝轻 矣。明帝初,天下反叛,以明宝旧人,屡经戎事,复委任之。 后坐纳货贿系尚方,寻被宥。位宣城太守。升明初,年老,拜 太中大夫,病卒。
  武陵国典书令董元嗣与法兴、明宝等俱爲孝武南中郎典签, 元嘉三十年,奉使还都,会元凶弑立,遣元嗣南还,报上以徐 湛之等反 。上时在巴口,元嗣具言弑状 。上遣元嗣下都奉 表于劭,既而上举义兵,劭诏责元嗣,元嗣答云:“始下未有 反谋。”劭不信,备加考掠,不服遂死。孝武事克,赠员外散 骑侍郎,使文士苏宝生爲之诔焉。
  大明中,又有奚显度者,南东海郯人,官至员外散骑侍郎。 孝武尝使主领人功,而苛虐无道,动加捶扑,暑雨寒雪,不听 暂休,人不堪命,或自经死。时建康县考囚,或用方材压额及 踝胫,人间谣曰:“甯得建康压额,不能受奚度拍。”又相戏 曰:“勿反顾,付奚度。”其酷暴如此。前废帝尝戏云:“显 度刻虐爲百姓疾,比当除之。”左右因唱“尔”,即日宣杀焉。 时人比之孙皓杀岑昏。
  徐爰字长玉,南琅邪开阳人也。本名瑗,后以与傅亮父同 名,亮啓改爲爰。初爲晋琅邪王大司马府中典军,从北征,微 密有意理,爲武帝所知。少帝在东宫,入侍左右。文帝初,又 见亲任,遂至殿中侍御史。元嘉十二年,转南台御史,始兴王 浚后军行参军。复侍太子于东宫,迁员外散骑侍郎。文帝每出 军,常悬授兵略。二十九年,重遣王玄谟等北侵,配爰五百人, 随军碻磝,衔中旨临时宣示。孝武至新亭,江夏王义恭南奔, 爰时在殿内,诈劭追义恭,因即得南走。时孝武将即大位,军 府造次,不晓朝章,爰素谙其事,及至,莫不喜悦,以兼太常 丞撰立仪注。后兼尚书右丞,迁左丞。
  先是,元嘉中使着作郎何承天草创国史,孝武初又使奉朝 请山谦之、南台御史苏宝生踵成之。孝建六年,又以爰领着作 郎,使终其业。爰虽因前作,而专爲一家之书。上表“起元义 熙,爲王业之始,载序宣力,爲功臣之断”。于是内外博议。 太宰江夏王义恭等三十五人同爰,宜以义熙元年爲断。散骑常 侍巴陵王休若、尚书金部郎檀道鸾二人谓宜以元兴三年爲始。 太学博士虞和谓宜以开国爲宋西元年。诏曰:“项籍、圣公, 编录二汉,前史已有成例 。桓玄传宜在宋典,馀如爰议。”
  孝武崩,营景宁陵,以本官兼将作大匠。爰便僻善事人, 能得人主微旨,颇涉书传,尤悉朝仪。元嘉初,便入侍左右, 预参顾问。长于附会,又饰以典文,故爲文帝所任遇。大明世, 委寄尤重,朝廷大礼仪,非爰议不行。虽复当时硕学所解过之 者,既不敢立异议,所言亦不见从。孝武崩,公除后,晋安王 子勋侍读博士谘爰宜习业与不?爰答曰:“居丧读丧礼,习业 何嫌。”少日,始安王子真博士谘爰,爰曰:“小功废业,三 年丧何容读书。”其专断乖谬皆如此。
  前废帝凶暴无道,殿省旧人多见罪黜,唯爰巧于将迎,始 终无忤。诛群公后,以爰爲黄门侍郎,领射声校尉,着作如故, 封吴平县子。宠待隆密,群臣莫二。帝每出行,常与沈庆之、 山阴公主同辇,爰亦预焉。
  明帝即位,以黄门侍郎,改领长水校尉,兼尚书左丞。明 年,除太中大夫,着作并如故。爰执权日久,上在蕃素所不悦, 及景和世,屈辱卑约,爰礼敬甚简,益衔之。泰始三年,诏暴 其罪,徙交州。及行,又诏除广州统内郡。有司奏以爲宋隆太 守。除命既下,爰已至交州。久之听还,仍除南康郡丞。明帝 崩,还都,以爰爲济南太守,复除中散大夫。元徽三年卒,年 八十二。
  爰子希秀,甚有学解,亦闲篆隶,正觉、禅灵二寺碑,即 希秀书也。爰之徙交州,明帝召希秀谓曰:“比当令卿父还。” 希秀再拜答曰:“臣父年老,恐不及后恩。”帝大嗟赏,即 召爰还。希秀位骁骑将军、淮南太守。子泓甚闲吏职,而在事 刻薄,于人少恩。仕齐历位台郎,秣陵、建康令,湘东太守。
  阮佃夫,会稽诸暨人也。明帝初出合,选爲主衣,后又请 爲世子师,甚见信待。景和末,明帝被拘于殿内,住在秘书省, 爲帝所疑,大祸将至。佃夫与王道隆、李道儿及帝左右琅邪淳 于文祖谋共废立。时直阁将军柳光世亦与帝左右兰陵缪方盛、 丹阳周登之有密谋,未知所奉。登之与明帝有旧,方盛等乃使 登之结佃夫,佃夫大悦。先是,帝立皇后,普暂撤诸王奄人, 明帝左右钱蓝生亦在例,事毕未被遣,密使蓝生候帝。虑事泄, 蓝生不欲自出,帝动止辄以告淳于文祖,令报佃夫。
  景和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晡时,帝出华林园。建安王休仁、 山阳王休佑、山阴主并侍侧,明帝犹在秘书省不被召,益惧。 佃夫以告外监典事东阳朱幼,又告主衣吴兴寿寂之、细铠主南 彭城姜産之。産之又语所领细铠将临淮王敬则,幼又告中书舍 人戴明宝,并回应。明宝、幼欲取其日向晓,佃夫等劝取开门 鼓后。幼预约勒内外,使钱蓝生密报建安王休仁等。
  时帝欲南巡,腹心直阁将军宗越等,其夕并听出外装束, 唯有队主樊僧整防华林阁,是柳光世乡人。光世要之,即受命。 姜産之又要队副阳平聂庆及所领壮士会稽富灵符、吴郡俞道龙、 丹阳宋逵之、阳平田嗣,并聚于庆省。佃夫虑力少,更欲招合, 寿寂之曰:“谋广或泄,不烦多人。”时巫觋言后堂有鬼,其 夕帝于竹林堂前与巫共射之,建安王休仁等、山阴主并从。帝 素不悦寂之,见辄切齿。寂之既与佃夫等成谋,又虑祸至,抽 刀前入,姜産之随其后,淳于文祖、缪方盛、周登之、富灵符、 聂庆、田嗣、王敬则、俞道龙、宋逵之又继进。休仁闻行声甚 疾,谓休佑曰:“作矣。”相随奔景阳山。帝见寂之至,引弓 射之,不中,乃走。寂之追杀之。事定,宣令宿卫曰:“湘东 王受太后令除狂主,今已太平。”
  明帝即位,论功,寿寂之封应城县侯,産之汝南县侯,佃 夫建城县侯,王道隆吴平县侯,淳于文祖阳城县侯,李道儿新 渝县侯,缪方盛刘阳县侯,周登之曲陵县侯,富灵符惠怀县子, 聂庆建阳县子,田嗣将乐县子,王敬则重安县子,俞道龙茶陵 县子,宋逵之零陵县子。佃夫迁南台侍御史。
  薛索儿度淮爲寇,山阳太守程天祚又反,佃夫与诸军破薛 索儿,降天祚。后转太子步兵校尉、南鲁郡太守,侍太子于东 宫。泰始四年,以本官兼游击将军,及辅国将军孟次阳与二卫 参员直。次阳字崇基,平昌安丘人也,位冠军将军卒。
  时佃夫及王道隆、杨运长并执权,亚于人主,巢、戴大明 之世,方之蔑如也。尝正旦应合朔,尚书奏迁元会。佃夫曰: “元正庆会,国之大礼,何不迁合朔日邪?”其不稽古如此。 大通货贿,凡事非重赂不行。人有饷绢二百疋,嫌少不答书。 宅舍园池,诸王邸第莫及。女妓数十,艺貌冠绝当时。金玉锦 绣之饰,宫掖不逮也。每制一衣,造一物,都下莫不法效焉。 于宅内开渎东出十许里,塘岸整洁,泛轻舟,奏女乐。中书舍 人刘休尝诣之,遇佃夫出行,中路相逢,要休同反。就席便命 施设,一时珍羞,莫不毕备。凡诸火剂,并皆始熟,如此者数 十种。佃夫常作数十人馔以待宾客,故造次便办,类皆如此, 虽晋世王、石不能过也。泰始初,军功既多,爵秩无序,佃夫 仆从附隶皆受不次之位:捉车人武贲中郎将,傍马者员外郎。 朝士贵贱,莫不自结,而矜傲无所降意,入其室者唯吴兴沈勃、 吴郡张澹数人而已。

译文

  人是像鲍鱼那样腥臭,还是像兰花那样芳香,全在于他日常积累所致。就一般人而言,可以学好也可以变坏。那么齐桓公信任管仲,就可以兴邵陵的霸主之师,亲近易牙,就被囚死宫内。同是作为霸主的齐桓公,前后尚有如此高下之别,何况低于他的人,多得怎能说得过来呢。所以古时的圣明君主,莫不对此小心谨慎。自汉代以来,将近千年,而国君亲近人执掌大权的事,无时不有,这些人无不是由于职务接近国君而被亲信,因陪国君玩乐而感情加深。至于像中书令这样的官职,本掌管朝廷的机要文书。汉元帝用令、仆执政,魏明帝让监、令专权,在晋朝时,这些人常被委以重任。因此荀..不满于大臣失去职权而叹息。当时中书舍人的官职,不过位居九品,晋朝在江左设置通事郎,掌管诏令诰命。后来通事郎又改为侍郎,而舍人也称为通事。晋元帝任用琅笽刘超为此职,他居官谨慎。宋文帝时,秋当、周纠都出身寒门。宋孝武帝以来,所用人选士族庶族混杂,如东海鲍照是以才学知名任此职。又用鲁郡巢尚之,江夏王刘义恭认为选用不当,孝武帝便派尚之给尚书呈上四十多份文牒,并宣布敕令让他们论辩,义恭于是叹息说:“君主真是了解人啊。”到了宋明帝年间,胡母颢、阮佃夫一类人,就成了纯粹被恩幸的佞人了。齐朝初年也任用那些多年效力的人,以及亲信之人。朝廷的各类公文诏诰,一些舞弄文墨的人,也都参与撰写,侍郎的职权,也被侵夺。建武年间(494~498),诏命已不归中书省长官起草,专门由舍人负责。中书省内设舍人四人,负责四省的事务,舍人下边有主书令史,以前用武官,宋代改用文吏,人数没有定额,都是左右亲近之人。天下的文书户口,都把副本归中书省,他们谋事机密,外人不知,俨然有如尚书省的外司。掌管武职的有制局监、外监,管理器械甲仗兵丁役夫的,也用出身寒微的人。直到梁、陈,这种风气也没改过来。如今把四朝被恩幸者,写进书中,以承续前代的史书。
  戴法兴是会稽山阴人。家贫,父亲戴硕子以贩卖纟宁麻为业。法兴的两个哥哥延寿、延兴都学有所成,延寿字写得好,法兴好读书。山阴有个陈戴,家境富裕,有钱三千万,当地有人说:“戴硕子三个儿子抵得上陈戴三千万钱。”
  法兴年少时在山阴集市卖葛布,后来作尚书仓部令史。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在尚书省挑选聪明能干的令史,选中了法兴等五人,任法兴为记室长史。义康被杀后,法兴仍担任孝武帝征虏抚军记室掾。调任江州后,补南中郎典签。孝武帝刘骏在巴口起兵讨伐刘劭,法兴和典签戴明宝、蔡闲都转任参军督护。孝武帝即位后,他们都作了南台侍御史,也一同兼任中书通事舍人。法兴等人专管朝廷内务,在当时权力很大。孝建元年(454),他任南鲁郡太守,免去舍人职务,在东宫侍奉太子。大明二年(458),因为曾南下江州参与孝武帝起事的密谋,孝武帝封法兴为吴昌县男,明宝为湘乡县男。蔡闲当时已死,追加他爵位封号。法兴又转任太子旅贲中郎将。
  孝武帝亲自主持朝政后,不信任大臣,但不能不依靠一些心腹耳目。法兴颇通古今,一向受皇帝宠爱,虽然在东宫太子处任职,然而仍受皇上信任重用。鲁郡的巢尚之,出身寒微,元嘉年间,侍奉始兴王刘氵睿读书,也因通晓文史,被孝武帝所赏识。孝建初年,补东海国侍郎,仍兼中书通事舍人。凡是对官吏的选拔调动诛罚赏赐等重大处置,孝武帝都和法兴、尚之商议。朝廷内外的各种杂事多交给明宝。孝武帝性情苛刻暴戾,为一点儿小事,就会杀人。尚之每到有事就给获罪的官员们开脱,使他们大多得以幸免,官员们多亏了他。而法兴、明宝深通人事关系,广收贿赂。凡经他们推荐,没有不被任用的,于是天下人云集而来,他们门外像集市一样热闹,家产都积有千金之巨。明宝尤其骄横放纵,他的长子戴敬作扬州刺史从事,竟和皇帝争购物品。皇帝后妃出宫,戴敬盛装骑马,在后妃车骑左右跑来跑去。皇上大怒,赐戴敬死,把明宝押到朝廷作坊作苦役。不久皇上原谅并释放了明宝,又像当初一样任用他。
  宋孝武帝驾崩,前废帝即位,法兴升迁越骑校尉。当时太宰江夏王刘义恭掌管尚书省事务,居于摄政的地位;但是法兴、尚之掌权日久,威势风行朝廷内外,义恭一向畏惧他们,这时更为害怕。废帝还未亲政,凡是朝廷颁布的诏令措施,都取决于法兴之手,尚书省内事无论大小都是他说了算,颜师伯、义恭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尚之非常聪明敏捷,当时百姓想为孝武帝立寺,但寺名定不下来。尚之应声回答说:“应该叫‘天保’。《诗经》上说:‘天保,下报上也。’”时人都佩服他的机敏。
  废帝年龄渐大,凶狠的本性显露出来,总想随心所欲行事,法兴屡次进行制约。对他说:“皇上这样干,想当营阳王吗?”废帝心里便越来越不满。废帝很宠幸一个宦官华愿儿,赏赐他金帛无数。法兴常从中裁减,愿儿很是恨他。废帝曾派愿儿走街串巷,打听民间都在说些什么,而街上有传言,说法兴是真天子,废帝是假天子。愿儿就把这话告诉了废帝说:“外边说宫里有两个天子,皇上是一个,戴法兴是一个。皇上住在深宫里,不接触外界;而法兴和太宰、颜师伯、柳元景结成一党,家中往来的门客常有数百人,朝廷内外上下之人没有不怕他的。法兴本是孝武帝亲信,又在宫中日久,如今皇上把外人当自家人,恐怕这位置就不再是皇上的了。”于是废帝就罢免了法兴的官职,把他流放到边远州郡,不久又派人到他家赐死。法兴临死时,把仓库封上,让家里人管好钥匙。法兴死后过了一夜,废帝又杀了他两个儿子。把法兴棺材两头截断,没收其家产。法兴能写文章,在世上颇为流行。
  茹法亮是吴兴武康人。宋代大明年间,开始入仕做小吏,又做过书僮。孝武帝末年,残暴严苛,鞭罚过度。孝武帝到江右围猎,挑选小吏一百八十人侍从左右,都是富家出身仪表出众的人,跟从孝武帝到南州,被鞭打的超过半数。法亮害怕,托人介绍出家当了和尚。宋明帝初年,还俗,结交逢迎阮佃夫,渐次升迁作到齐高帝冠军府行参军。到齐武帝萧赜镇守盆城,要用原来用过的旧人,法亮请求留下作武帝江州典签,任南台御史之职,出任松滋县令。
  法亮乖巧懂事,善于逢迎,逐渐受到重用。建元初年,改任东宫主书,任奉朝请,补东宫通事舍人。齐武帝即位,官作中书通事舍人,拜员外郎,兼任南济阴太守。和会稽吕文度、临海吕文显都以奸诈谄媚侍奉武帝。文度掌外监,把持兵权,领军将军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天文寺经常用上将星来占卜文度的吉凶。文度特别受信任重用,武帝曾说:“公卿中有像文度这样为国操劳的,还何愁天下不太平。”
  文度既被信任重用,便大肆收受贿赂,广建宅第,多修土山,里边搜集了很多奇禽怪树,后房姬妾所穿着的绫罗纨绮,王侯都赶不上。他又启奏武帝,把除去了户籍的人全都发配戍边。百姓怨恨,有的便逃亡避祸。富阳人唐繢之便趁机聚众作乱,大张声势向东进攻,在钱塘自称天子,把新城戍作为伪皇宫,把钱塘县作为伪太子宫,所有百官设置齐备。三吴地区失去户籍者都去投奔,部众达三万人。称国号为吴,建伪年号为兴平。这场祸乱之源始于虞玩之,而最终促成在于文度,事见于《虞玩之传》。
  法亮、文度权势压倒天下,太尉王俭常对别人说:“我虽然居于高位,权力怎能比得上茹公。”永明二年(484),法亮封为封蔡县男。七年(489),任临淮太守,又转任竟陵王司徒中兵参军。
  巴东王萧子响在荆州杀害向朝廷密告他的僚佐,武帝派兵西上,让法亮宣布圣旨安抚子响。法亮到江津后,子响叫法亮去见他,法亮害怕不肯去;子响又请求看看诏书,法亮也不派人送去,因此子响发怒,派兵击败尹略带来的朝廷军队。后来平定了子响,法亮到江陵,一切赏罚处置,都借用皇帝的名义。军队还都后,武帝后悔不该杀子响,法亮被责备,不久又信任如故。法亮广建宅第,他的杉斋光彩华丽,与延昌殿不相上下。延昌殿是武帝的中斋。在宅后修建鱼池钓台,土山楼馆,建长廊将近一里。其中竹林花草的美丽,王侯的园林也比不上。郁林王萧昭业即位后,任命他作步兵校尉。
  齐明帝即位,高帝、武帝时的旧人很少有留用的。法亮因为掌管文事,所以不被怀疑,还像以往一样任职受信任。起先延昌殿作了武帝死后的私室。收藏他生前所穿用的物品,两位少帝都住在西殿。等明帝即位后居于东斋,打开延昌殿,清理出来武帝的白纱帽、防身刀,法亮见了不禁泪下。永泰元年(498),王敬则谋叛被平定,法亮又领受旨意去抚慰诸郡,没有接受任何贿赂。东昏侯即位,改任法亮为大司农,中书通事舍人是有权势的位置,法亮不愿意放弃,便一再推辞大司农之职。不久中书舍人继任者到了,法亮只得流泪而退出,后来死在任上。
  吕文显是临海人。宋顺帝升明初年,为齐高帝萧道成录尚书省事,屡次升迁为殿中侍御史,后来作秣陵县令,封刘阳县男。齐武帝永明元年(483),任中书通事舍人。文显办理公事以严苛认真而被赏识,永明三年(485),兼领南清河太守,和茹法亮等人轮流入朝担任舍人,都受到皇帝的宠幸。各地都给他们送礼,他们各人都堆山挖池修造了大片宅第,当时中书舍人四人分住尚书、中书、门下、秘书四省,世人称之为“四户”。他们把持大权,势压天下。晋、宋时代的旧制,地方守宰,以六年为期限;后来认为六年时间太长,又规定以三年为期,称为“小满”。但实际上变换迁调,并不遵守三年之制,因此官吏们送旧迎新,在道路上疲于奔命。四方守宰向中书舍人馈赠的礼物,每年都有数百万。舍人茹法亮曾在公众场合对别人说:“何须求作地方官,光这一户一年就收入百万。”这还是只说了个约数。后来天象反常,史官奏称应祭天以消灾。王俭听说后,对皇上说:“天象失常,祸源就在四户。”于是上奏文显等人专断朝政,破坏人际关系,极力奏明他们所作的坏事。皇帝虽然听取了他的意见却不能改变对他们的信任。文显屡次升迁到左中郎将,南东莞太守。
  按旧时惯例,州府内商讨公事,都要记录下来。前边直接记录所议之事,后边写上“谨签”,日月下边又写上某官某签,因此府州设置典签一职来掌管此事。典签本是五品官,宋初改为七品。宋代末年,多派年幼皇子出任刺史,皇帝都派自己的左右亲信作典签,典签的权力逐渐大起来。宋孝武帝大明、明帝泰始年间,成年皇子或庶族出任州刺史的,也都莫不遇事要请示典签,刺史不能按自己的意见行事。宗悫作豫州刺史时,吴喜公作典签。宗悫施行什么行政措施,喜公总要违命行事。宗悫大怒道:“我年近六十,一辈子为国尽力卖命,才得到斗大的一个州,不能再和典签共同治理!”喜公请罪叩头直到流血宗悫才作罢。从此以后,皇上给予典签的权力越来越大。各地典签们轮流回京,一年都往返几趟,皇帝常与他们闲聊,询问地方上的事情。刺史办事是好是坏,全在典签一张嘴,因此诸王刺史们无不对典签卑躬屈节小心侍奉,常怕有什么不周到之处。于是典签的威风风行州郡,权力大于藩王刺史。典签刘道济、柯孟孙等人因恶迹暴露,虽被明令处死,但典签们的权力之重却仍旧不减。宋明帝辅政时,深知典签的弊端,才开始规定各州的紧要事务应秘密商讨,上奏朝廷,不得派典签还京,典签的权力才被削弱。
  后来又让吕文显掌少府,受到重用,经历明帝建武、东昏侯永元之世,官至尚书右丞,少府卿,死在任上。
  茹法珍是会稽人,梅虫儿是吴兴人,齐东昏侯时都在制局监任职,也都受到宠幸。自从江衤石、始安王萧遥光被处死后。皇上左右传达旨意和替皇上代笔的人都掌握了国家大权,民间称这些人为“刀敕”,权力有时比君主还大。京城里有一句口号说:“欲求贵职依刀敕,须得富贵侍御刀。”
  当时又有新蔡人徐世木剽,尤其被宠信,从殿内主帅升任直阁骁骑将军。凡是东昏侯杀人,都是受世木剽的怂恿。杀了徐孝嗣以后,世木剽被封为临汝县子。陈显达举兵反,世木剽又加封辅国将军。朝廷虽用崔慧景为都督,而兵权实际在世木剽手里。当时他的权势压过法珍、虫儿。他又对法珍、虫儿说:“哪一朝天子手下没有显要人物,只是你们的货主不好罢了。”法珍他们和他争权,于是把这话告诉了东昏侯,东昏侯便渐渐讨厌他的凶暴强悍。世木剽暗生篡逆之心,东昏侯左右徐僧重暗地了解到,告发了他,搜出来千余人的兵器和咒诅文,还有十几幅东昏侯的画像,全都是被斩杀箭射肢解的形状,而为自己画的像戴着通天冠身穿衮服,上面题字“徐氏皇帝”。永元二年(500)事情败露后,被灭族。从此法珍、虫儿都任外监,皇帝诏敕由他们口出。中书舍人王口亘之和他们相互勾连,专门掌管朝廷文书。其余二十余人,都很有势力。崔慧景被平定后,法珍受封余干县男,虫儿受封竟陵县男。
  崔慧景平定,特赦京城及南兖州,本来要宽宥贼党,然而一帮凶残小人把持大权,并不依照诏书进行刑罚。无罪的人只要家中富有,便不管赦令,无不被杀,没收家产;然而与慧景关系很深,为他出大力而家贫的人,便一个也不问。处置始安王萧遥光、陈显达的时候已经是这样了,到慧景又是如此。有人对王口亘之说:“赦免令没有信用,恐怕引起人心怨恨。”口亘之说:“只能等以后再有赦令再说吧。”后来碰上这种事再有赦令,一帮小人照样还像以前一样杀人。
  东昏侯自几位大臣被杀后,更无所顾忌,无一天不到处游玩。他所宠幸的潘妃本来姓俞名尼子,是王敬则的乐伎。有人说宋文帝有潘妃,在帝位上坐了三十年,于是把她改姓潘,她父亲俞宝庆也随着改姓潘。东昏侯称宝庆和法珍为阿丈,虫儿、东冶营兵俞灵韵为阿兄。东昏侯和法珍等人一块到宝庆家里,东昏侯亲自去打水,帮厨子作饭,说着市井中粗言俗语来开玩笑。东昏侯还轻骑戎装到那些亲信小人家中玩耍吃喝,有了喜事丧事也总是去庆贺吊丧。宦官王宝孙十三四岁,称作“伥子”,最受宠爱,参与朝政,即使王口亘之、梅虫儿之徒也都居他之下。他控制大臣,改变皇上诏令,以至于骑马上殿,斥责天子。公卿大臣见了他,无不大气儿也不敢出。助成朝廷昏乱的人有:法珍、虫儿和王口亘之、俞宝庆、俞灵韵、祝灵勇、范亮之、徐僧重、时崇济、芮安泰、刘文泰、吕文庆、胡辉光、缪买养、章道之、杨敬子、李粲之、周管之、范昙济、石昙悦、张恶奴、王胜公、王怀藻、梅师济、邹伯儿、史元益、王灵范、席休文、解氵旁以及太史令骆文叔、大巫朱光尚,共计三十一人。又有宦官王宝孙、王法昭、许朗之、许伯孙、方佛念、马僧猛、盛劭、王竺儿、随要、袁系世等十人。梁武帝平定建邺后,把他们全部杀死。又有朱兴光被茹法珍仇视,得罪他被他抓过,丰勇之和梁武帝的人王珍国关系好,因此行将被杀时都获赦免。起初,东昏侯左右刀敕之徒,都被称为鬼,宫中谣传说:‘赵鬼食鸭肃刂,诸鬼尽著调。”当时无人能解其意。梁武帝平定建邺,东昏侯死,一帮小人一齐被诛灭,故称他们为诸鬼。民间把剁碎的肉末拌上姜桂叫作肃刂,那句话的意思是那帮恶徒都该剁碎煮了他们。
  孔范字法言,会稽山阴人。曾祖父孔景伟,是齐朝的散骑常侍。祖父孔滔,是梁朝海盐县令。父亲孔岱,历任清雅显要之职。
  孔范从小好学,博览史籍。陈太建年间,任宣惠将军江夏王陈伯义长史。陈后主即位后,作都官尚书,和江总等人都是后主的狎日匿小人。孔范仪表出众,举止高雅,文章丰沛华丽,又善作五言诗,故尤其被后主宠爱。后主生性愚笨狠毒,不愿别人说自己的过失。每做什么坏事,孔范必定为他曲意文饰,称扬赞美。当时孔贵人顶受宠爱,孔范与她结为兄妹,因而宠幸恩遇更加优厚,后主对他言听计从。朝廷公卿都怕他,他因此便骄矜自大,认为他的文武才能整个朝廷无人能比得上。孔范怂恿后主说:“外面诸将领出身行伍,只不过匹夫之勇。深谋远虑之事,他们怎么能懂。”后主拿这话问施文庆,文庆怕孔范,便曲意附和,后主更认为孔范说的对。从此将帅只要小有过失,就夺去兵权,分派他们去作下级文吏。
  隋军将要渡江,群臣请后主设置防御,施文庆从中阻挠,后主因此迟疑未决。孔范上奏说;“长江天堑,自古隔断南北,敌寇岂能飞渡?都是边将想立功,谎报军情紧急。我自恨职位低下。敌寇如果能来,我一定能立功作太尉公了。”有人瞎传说北军的马死了,孔范却说:“它们早晚得是我们的马,为什么死了呢。”后主笑了,认为他说得好,因此并不认真防备。
  不久隋将贺若弼攻陷南徐州,俘获守将庄元始。韩擒虎攻陷南豫州,打败水军都督高文泰。孔范与中领军鲁广达屯兵白塔寺。后主拿出许多金银丝绸,招募人去立功,孔范平时不与武人交往,所以没有人肯来,只有不少商贩和轻薄子弟来跟随他,高丽、百济、昆仑等外国军队受他指挥。当时任蛮奴请求不要出战,而由自己率兵渡江攻击隋大军侧后。又有司马消难对后主说:“贺若弼如果登高点起烽火,与韩擒虎相互呼应,鼓声连成一片,人心必然溃散。请赶紧调兵北面占据蒋山,南面截断淮水,扣留出战将士的妻儿作人质,多给他们赏赐。陛下带精兵万人,坚守城中不要出战。不超过十天,隋军粮尽,贺若弼、韩擒虎的人头便可献进宫内。”孔范想立功,决意出战,就对后主说:“司马消难狼子野心,任蛮奴是淮南粗鄙之人,他们的话都不可信。”他们的建议便都未能实行。
  隋军逼近以后,蛮奴又想作持久战,孔范又上奏说:“请速决一战,我要像窦宪破匈奴那样为皇上建功立业。”后主听从了他。第二天,孔范带着招募来的那帮人居于队伍中间,去迎击隋军,还未布阵便都逃跑了,孔范脱身而逃免于被俘。不久国亡,和后主作为俘虏被带到长安。
  当初,晋王杨广杀了陈朝五个奸佞之人,而孔范与散骑常侍王王差、王仪、御史中丞沈馞罪恶没被揭露,因此幸免。等到长安后,他们所作坏事败露,隋文帝因他们奸佞谄媚,欺惑君主,全部公布他们的罪恶,称为“四罪人”,流放到边远地区,来向吴、越之人谢罪。王王差、王仪都是琅笽人。王王差刻薄贪婪卑鄙,忌才害能。王仪专门揣摸君主心思,察颜观色,曲意谄媚,又把两个女儿献给后主,以求亲近。沈馞阴险毒辣,苛刻残酷,说话奸邪谄媚,因此将他们一起治罪。
  

南史浏览月榜 南史全文 >

  1. 列传·卷二十五
  2. 列传·卷二十九
  3. 列传·卷四十五
  4. 列传·卷三十八
  5. 列传·卷四十七
  6. 本纪·卷五
  7. 列传·卷二十
  8. 列传·卷二十一
  9. 列传·卷三十
  10. 列传·卷三十六

南史最受喜欢章节 南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八十
  2. 列传·卷七十九
  3. 列传·卷七十八
  4. 列传·卷七十七
  5. 列传·卷七十六
  6. 列传·卷七十五
  7. 列传·卷七十四
  8. 列传·卷七十三
  9. 列传·卷七十二
  10. 列传·卷七十一
  11. 列传·卷七十
  12. 列传·卷六十九
  13. 列传·卷六十八
  14. 列传·卷六十七
  15. 列传·卷六十六

猜你喜欢的南史故事 南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