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南史 > 列传·卷五十

列传·卷五十

  刘瓛明 僧绍 庾易 刘虬
  瓛笃志好学,博通训义。年五岁,闻舅孔熙先读管宁传, 欣然欲读,舅更爲说之,精意听受,曰:“此可及也。”宋大 明四年,举秀才,兄璲亦有名,先应州举,至是别驾东海王元 曾与瓛父惠书曰:“比岁贤子充秀,州闾可谓得人。”
  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共处蓬室一间,爲风所倒,无以 葺之。怡然自乐,习业不废。聚徒教授,常有数十。丹阳尹袁 粲于后堂夜集,闻而请之,指听事前古柳树谓瓛曰:“人谓此 是刘尹时树,每想高风;今复见卿清德,可谓不衰矣。”荐爲 秘书郎,不见用。
  后拜安成王抚军行参军,公事免。瓛素无宦情,自此不复 仕。袁粲诛,瓛微服往哭,并致赙助。
  齐高帝践阼,召瓛入华林园谈语,问以政道。答曰:“政 在孝经。宋氏所以亡,陛下所以得之是也。”帝咨嗟曰:“儒 者之言,可宝万世。”又谓瓛曰:“吾应天革命,物议以爲何 如?”瓛曰:“陛下戒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 循其覆辙,虽安必危。”及出,帝谓司徒褚彦回曰:“方直乃 尔。学士故自过人。”敕瓛使数入,而瓛自非诏见,未尝到宫 门。
  上欲用瓛爲中书郎,使吏部尚书何戢喻旨 。戢谓瓛曰 : “上意欲以凤池相处,恨君资轻,可且就前除。少日当转国子 博士,便即所授。”瓛笑曰:“平生无荣进意,今闻得中书郎 而拜记室,岂本心哉。”
  后以母老阙养,拜彭城郡丞,司徒褚彦回宣旨喻之,答曰: “自省无廊庙才,所愿唯保彭城丞耳。”上又以瓛兼总明观祭 酒,除豫章王骠骑记室参军,丞如故。瓛终不就 。武陵王晔 爲会稽太守,上欲令瓛爲晔讲,除会稽郡丞。学徒从之者转衆。
  永明初,竟陵王子良请爲征北司徒记室,瓛与张融、王思 远书曰:
  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 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爲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 眷者所共知也。量己审分,不敢期荣,夙婴贫困,加以疏懒, 衣裳容发,有足骇者。中以亲老供养,褰裳徒步,脱尔逮今, 二代一纪。先朝使其更自修正,勉励于阶级之次,见其褴缕, 或复赐以衣裳。袁、褚诸公,咸加劝励,终于不能自反也。一 不复爲,安可重爲哉。昔人有以冠一免,不重加于首,每谓此 得进止之仪。又上下年尊,益不愿居官次废晨昏也。先朝爲此, 曲申从许,故得连年不拜。既习此岁久,又齿长疾侵,岂宜摄 斋河间之听,厕迹东平之僚?本无绝俗之操,亦非能偃蹇爲高, 此又听览所当深察者也。近初奉教,便自希得托迹客游之末, 而固辞荣级,其故何邪?以古之王侯大人,或以此延四方之士, 有追申、白而入楚,羡邹、枚而游梁,吾非敢叨夫曩贤,庶欲 从九九之遗迹,既于闻道集泮不殊,而幸无职司拘碍,可得奉 温凊,展私计,志在此耳。除步兵校尉,不拜。
  瓛姿状纤小,儒业冠于当时,都下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 业,当世推其大儒,以比古之曹、郑。性谦率,不以高名自居, 之诣于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门待答。住 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爲青 溪焉。 竟陵王子良亲往修谒。七年,表武帝爲瓛立馆,以杨烈桥 故主第给之,生徒皆贺。瓛曰:“室美岂爲人哉,此华宇岂吾 宅邪?幸可诏作讲堂,犹恐见害也。”未及徙居,遇疾。子良 遣从瓛学者彭城刘绘、顺阳范缜将厨于瓛宅营斋。及卒,门人 受学者并吊服临送。
  瓛有至性,祖母病疽经年,手持膏药,渍指爲烂。母孔氏 甚严明,谓亲戚曰:“阿称便是今世曾子。”称,瓛小名也。 年四十馀,未有婚对。建元中,高帝与司徒褚彦回爲瓛娶王氏 女。王氏穿壁挂履,土落孔氏床上,孔氏不悦。瓛即出其妻。 及居母忧,住墓下不出庐,足爲之屈,杖不能起。此山常有鸲 鹆鸟,瓛在山三年不敢来,服释还家,此鸟乃至。
  梁武帝少时尝经伏膺,及天监元年下诏爲瓛立碑,諡曰贞 简先生。所着文集行于世。
  初,瓛讲月令毕,谓学生严植之曰:“江左以来,阴阳律 数之学废矣,吾今讲此,曾不得其彷佛。”学者美其退让。时 济阳蔡仲熊礼学博闻,谓人曰:“五音本在中土,故气韵调平。 今既东南土气偏詖,故不能感动木石。”瓛亦以爲然。仲熊执 经议论,往往与时宰不合,亦终不改操求同,故坎禀不进,历 年方至尚书左丞,当时恨其不遇。
  又东阳娄幼瑜字季玉,着礼捃拾三十卷。
  瓛弟璡字子璥,方轨正直,儒雅不及瓛而文采过之。宋泰 豫中,爲明帝挽郎。齐建元初,爲武陵王晔冠军征虏参军。晔 与僚佐饮,自割鹅炙。璡曰:“应刃落俎,是膳夫之事。殿下 亲执鸾刀,下官未敢安席。”因起请退。与友人会稽孔逖同舟 入东,于塘上遇一女子,逖目送曰:“美而艳。”璡曰:“斯 岂君子所宜言乎,非吾友也。”于是解裳自隔。或曰:与友孔 彻同舟入东,彻留目观岸上女子。璡举席自隔,不复同坐。兄 瓛夜隔壁呼璡,璡不答,方下床着衣立,然后应。瓛怪其久, 璡曰:“向束带未竟。”其立操如此。
  文惠太子召璡入侍东宫,每上事辄削草。寻署射声校尉, 卒于官。
  时济阳江重欣亦清介,虽处闇室,如对严宾,而不及璡也。 重欣位至射声校尉。

译文

  庾肩吾字慎之,八岁就能赋诗,兄长庾於陵对他十分友爱。起初他担任晋安王的国常侍,晋安王常常迁移守地,庾肩吾一直跟随迁移。在雍州,他被任命与刘孝威、江伯摇、孔敬通、申子悦、徐防、徐詀、王囿、孔铄、鲍至等十人抄录众多典籍,供给很多果品,号为高斋学士。晋安王做了皇太子,庾肩吾兼东宫通事舍人。后来担任湘东王录事、咨议参军、太子率更令、中庶子。
  简文帝创建了文德省,设置了学士,庾肩吾的儿子庾信、徐詀的儿子徐陵、吴郡的张长公、北地的傅弘、东海的鲍至等人成为其中的人选。齐朝永明年间(483~493),王融、谢緿、沈约在文章中开始使用四声,作为创新,到了这时,转而拘守声韵,更加靡丽,超过了以往。简文帝在给湘东王的信中论述道:
  “近来见京城的文体,钝弱超过往常,比着学习浮华,争相讲求舒缓,既不同于比兴,也背离了《风》《骚》。六典三礼,使用则有地方,吉凶嘉宾,运用也有处所,不曾听说吟咏性情,反而模拟《内则》之篇,执笔写史,又去依照《酒诰》之作。迟迟春日,反而去学《归藏》,湛湛江水,却是如同《大传》。
  “我既然在写文章方面很笨拙,不敢轻易地有所指责,只是以当代的作品,依次与古代的才士相比,远有杨、马、曹、王,近有潘、陆、颜、谢,看他们的遣词用心,全不相似。如果以今天的文章为是,那么就是过去的贤人为非,如果认为过去的贤士可以称扬,那么今天的文体就该抛弃。如果说他们都是各怀己见,则不敢赞同。又当时有效法谢康乐、裴鸿胪文章的,也对他们很有疑惑。为什么呢?谢氏吐言高拔,出于自然,时而有不够严谨的,是他的糟粕。裴氏则是良史之才,完全没有篇章的美感。这就是学谢而没有得到他的精华,只是得了他的冗长;学裴则弃绝了他的所长,只得了他的所短。谢固然是精巧而不可效法,裴也是质朴而不应羡慕。所以心猜臆断之属,好名忘实之类,追随谢氏,哪是三千弟子所能赶上,遵从裴氏,害怕两唐不能流传。所以玉徽金铣,反而被不识货的人所鄙视,《巴人》《下俚》,更能为郢城中的人所爱听。《阳春》曲高而不能唱和,妙声断绝而无法寻找。竟然不精细探讨,衡量文雅质朴,虽然有异巧之心,但终究愧于高手。所以手握珍宝怀藏美玉之士,望着郑国而知道退返;头戴章甫脚穿翠履之人,远见闽乡而深长叹息。诗歌已是这样,散文却又相同。只是墨汁不会言语,要受他们渲染,纸张没有情感,任凭他们叠画。太厉害了,文章的邪道横流,竟到了这种地步!
  “就像近代谢緿、沈约的诗歌、任窻、陆亻垂的散文,这些都是文章的冠冕,作品的楷模。张士简的辞赋,周升邈的论辩,也都属于高手,很难再次遇到。文章没有衰落,必定会有英才,其中的领袖人物,非贤弟还能有谁!常常想作讨论,无人可以交谈,想念我的子建,与你共同商榷。辩明文学的清澈与混浊,让它能如同泾水和渭水,这样论人物,颇似汝南王。红白已经判定,评论有所不同,使那些身怀鼠技的人知道惭愧,滥竽充数的人自感耻辱。相思不见,多么忧伤!”
  后来简文帝即位,以庾肩吾为度支尚书。当时上游的藩镇,都凭据州城抗拒侯景,侯景假传诏令让庾肩吾出使江州去劝说当阳公萧大心。萧大心投降了贼军,庾肩吾于是逃到了东部。后来贼将宋子仙攻下了会稽,悬赏抓到了庾肩吾,打算把他杀掉,首先对他说:“我听说你能作诗,现在可以当即作一首,如果能够,就可以保全你的性命。”庾肩吾挥笔便写成了,辞采极美,宋子仙便放了他,让他做建昌令。他于是从小路奔往江陵,曾担任江州刺史,兼义阳太守,封为武康县侯。死后,赠他为散骑常侍、中书令。他的儿子名叫庾信。
  刘之遴字思贞,八岁能写文章。他的父亲刘虬说:“这孩子必然会以文学使我们的家族兴盛。”他常常对他的儿子们说:“如果和颜氏相比,之遴是得了我的文风。”由此州里很称赞他。当时有个和尚僧惠有卓异的见识,每次到刘虬那里去,必定喊着刘之遴的小名说:“僧伽是个有福有德的孩子。”于是握着他的手走了进去。
  十五岁的时候,举为茂才,进行明经对策的时候,沈约、任窻见到他后感到非常诧异。吏部尚书王瞻曾经等候任窻,遇到刘之遴在座,任窻对王瞻说:“这是南阳刘之遴,学优而未仕,您这明鉴之士应该加以任用。”于是把他聘为太学博士。任窻说:“对他进行称赞,不如当面测试。”当时张稷新任尚书仆射,托任窻给他写一份推辞的奏表,任窻让刘之遴代作,执笔立即写成。任窻说:“荆南的秀气,果然有异才,以后为官必定超过我。”御史中丞乐蔼就是刘之遴的舅舅,御史弹劾官员的奏章,都是让刘之遴起草。后来他做了荆州中从事,梁简文帝到了荆州,便升迁他为宣惠记室。刘之遴好学明鉴,博览群书,当时刘显、韦棱都号称记忆力强,刘之遴常常与他们一起讨论,都超不过他。
  逐步升迁为中书侍郎,后来任命为南郡太守。武帝对他说:“卿的母亲年纪和德行都已经很高,所以让卿衣锦还乡,去尽奉养的天职。”转任西中郎湘东王萧绎的长史,太守职务依旧。起初,刘之遴在荆州府时,常常寄居在南郡,忽然梦见前太守袁彖对他说:“您以后当会成为折臂太守,就住在这里。”后来刘之遴驾车的牛受惊奔跑,他从车上掉下来,摔折了胳膊,右手偏直,不再能屈伸,写字只能以手去就笔,他哀叹说:“难道要遭受墨刑而做诸侯么?”周舍曾经跟他开玩笑说:“虽然并排坐位可以横卧,却恐怕简陋的巷子里没有枕头。”后来他连续两次辅佐藩王,两次做本郡的长官,曾任秘书监。
  后来他出京担任郢州行事,刘之遴心里不愿意出去,坚持推辞说:“去年我命运毁于离巽,不敢东下;今年所忌讳的又在西方。”武帝手敕说:“朕听说有了妻子儿女,对双亲的孝心就薄弱了,有了爵位俸禄,对君王的忠心就薄弱了。卿既然家内满足了,理当会忘记奉公的志节。”于是被有关部门上奏免官。后来担任都官尚书、太常卿。
  刘之遴好古爱奇,在荆州收集了古器数十上百种,其中有一个古器形状好像盆盂,可以容纳一斛,上面有涂金的字,当时的人没有能认识的。又在东宫献了古器四种。其中第一种,是用铜雕刻的酒器二枚,两耳有银刻的装饰,铭文说:“建平二年造。”其中第二种,是金银涂刻的古樽二枚,有篆字铭文写道:“秦容成侯适楚国之岁造。”其中第三种,是外国澡罐一口,有铭文说:“元封二年,龟兹国献。”其中第四种,是古代制造的澡盘一枚,铭文写着:“初平二年造。”
  当时鄱阳嗣王萧范得到了班固所写的《汉书》真本献给了东宫,皇太子让刘之遴与张缵、到溉、陆襄等参校异同,刘之遴录下了其中相异的地方几十处,其大略是说:“按古本《汉书》说是永平十六年(73)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上,而今本没有上书的年月日。又按古本的《叙传》号为中篇,而今本称为《叙传》。又今本《叙传》记载班彪的事迹,而古本上说‘班彪自己有传’。又今本的《纪》以及《表》《志》《列传》不符合次序,而古本符合次序,总共编成三十八卷。又今本的《外戚》在《西域》后面,古本的《外戚》紧接在《帝纪》下面。又今本中的《高五子》、《文三王》、《景十三王》、《孝武六子》、《宣元六王》混杂在各篇传记的案卷中,古本的《诸王》都排列在《外戚》的下面,在《陈项传上》。又今本的《韩彭英卢吴述》中说:‘韩信只是个挨饿的奴隶,英布实际上是个受过墨刑的囚徒,彭越也是一个盗贼,吴芮做江湖小官。风云兴起而蛟龙腾跃,结果变成了侯王。’古本叙述道:‘淮阴坚毅,持剑闯荡,国家英才,实在要称彭越、英布。结果变成了侯王,风云兴起而蛟龙腾跃。’又古本第三十七卷注音释义,以帮助理解,而今本没有这一卷。”
  刘之遴好写文章,多学古体,与河东裴子野、沛国刘显总是一起讨论古籍,因此成为好友。当时《周易》、《尚书》、《礼记》、《毛诗》都有武帝的解说,只有《左氏传》还缺着,刘之遴便著了《春秋大意》十类,《左氏》十类,《三传同异》十类。共合三十类上奏。武帝非常高兴,下诏书回答说:“看过了所写的《春秋》义解,考校事实讨论书本,词语虽少而意蕴深远,编年的内容,阐述的意义广博。左丘明继承了儒家的风范,公羊氏崇尚西河的学说不追随铎椒的阐释,不采取瑕丘的解说。继承胡母氏,董仲舒为盛,因循《谷梁传》,要数车千秋。张苍传给左氏,贾谊承袭荀卿,源本分为流派,意旨很不相同,详略各异,由来已久。过去我年纪较轻,研讨的时间很长,自从把它丢开后,至今将近六十年。加上晚秋天短,事忙很少闲暇,半夜里就要起床,来不及翻阅研讨。必须等待夏季,打算再作研究,如果温习旧业还能随心,另外再来回答你的提问。”
  开始武帝在齐朝担任荆州府咨议,当时刘之遴的父亲刘虬隐居在百里洲,很早就与他互相听说。武帝偶然困难,派人去向刘虬换谷子一百斛。刘之遴当时在父亲身边,说:“萧咨议遇到挫折,怎么能够把谷子舂好,希望拿米给他。”刘虬依从了他。武帝即位后常常怀念他们。侯景起初立萧正德为皇帝,刘之遴当时落在了侯景那里,将要让他交授玉玺。刘之遴预先知道了,便剃去头发披上了法衣才免掉。在此以前,平昌人伏挺出家,刘之遴写诗嘲笑他说:“《传》闻伏不斗,化为支道林。”等刘之遴遇到了变乱,便披上了僧人的黑衣,当时人便拿他取笑。
  不久避难回乡,湘东王萧绎曾经嫉妒他的才学,听说他西上到了夏口,便秘密地送药把他杀死。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便自己为刘之遴做了墓志铭,给了丰厚的馈赠。刘之遴前后的文集共五十卷。
  他的儿子刘三达字三善,几岁就能清谈、写文章。州将湘东王萧绎听说了,便聚集了很多的宾客,召他来测试。他说理作诗,都很有条理。十二岁时,有一次听了江陵令贺革讲《礼》回来,便进行复述,不漏一句。十八岁死去。刘之遴深怀哀悼和遗憾,给他的墓题字称作“梁妙士”,以作表彰。
  

南史浏览月榜 南史全文 >

  1. 列传·卷二十五
  2. 列传·卷二十九
  3. 列传·卷四十五
  4. 列传·卷三十八
  5. 列传·卷四十七
  6. 列传·卷三十
  7. 列传·卷二十一
  8. 列传·卷二十
  9. 列传·卷三十六
  10. 本纪·卷五

南史最受喜欢章节 南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八十
  2. 列传·卷七十九
  3. 列传·卷七十八
  4. 列传·卷七十七
  5. 列传·卷七十六
  6. 列传·卷七十五
  7. 列传·卷七十四
  8. 列传·卷七十三
  9. 列传·卷七十二
  10. 列传·卷七十一
  11. 列传·卷七十
  12. 列传·卷六十九
  13. 列传·卷六十八
  14. 列传·卷六十七
  15. 列传·卷六十六

猜你喜欢的南史故事 南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