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小小说 > 惊喜悼文
惊喜悼文
送别的是年老的、九十余岁的父亲母亲;惊慌的是:一走就是两个人,悼念仪式势在必行,他们完全没经验。父亲母亲朋友很多,在文化界少有名气,追悼会不能搞得太冷清寒酸,失去面子。於是,田家兄弟姐妹为此约定在茶楼开一次紧急会议。
七个家庭、十二对夫妇,有男有女,七嘴八舌,讨论极为热烈。
只有最小的儿子告假两小时,在家中处理父亲母亲的一些遗物。
“我们还是请爸爸妈妈外面的朋友写悼词好了。”
“爸爸生前最恨那些生前冷漠、从不往来的所谓朋友,在他死後突然热情如火,向他致敬、还把他捧到天上,戴上无数高帽••••••爸爸已经嘱咐不需要外界任何人致辞。”
“那,爸爸可有说让谁写悼词?”
“爸爸说,儿女有孝而且觉得必要的话,随便讲几句就可以了。”
“随便?再随便也不能乱说,被人笑啊。”
“那就不要吧?爸生前好像说过,武则天死後都用无字碑,他这麽小的小人物又算什麽?他生前不要出版自传,也吩咐过妈,他死後不要再为他出任何书。甚至悼词也不一定要!”
“我不赞成!那是爸过谦。至少我们做子女的,要有所表示。”
“可是我们大部分经商,没有一个能写文章。”
“不要说文章,连一封较为通顺的信都写不出来啊•••••”
“那我们请小巷巷口的写信佬执笔写写如何,简单简单就好。”
“不行吧?我们不了解爸妈,他们这几十年做了什麽,我们脑子一片空白,又如何向写信佬提供资料?”
“真没想到,爸妈生前自嘲是连体婴、龙凤胎、孖公仔,形影不离、出入皆双,连离开人世,也彼此舍不得,携手上天堂。想不到爸爸这老情种,一语成签,真的,在另一个世界还要追妈。他们牵手一起走,我们完全没准备啊!”
“正应了那句话:不能同年同月生,但愿同月同日死。”
“不容易呀,那麽,悼文至少也要有两篇,一篇给爸,一篇给妈。”
“那怎麽办?怎麽办?本来我们的下一代可以代劳,但他们之中大多数都不识华文,识中文字的几个又非常皮毛,另外,大部分学的都是工商管理或金融、经济,不然就是法律、医学。每天与豆芽字打交道,谁会写?”
“嗯。如今我们的下一代啊,••••••不说也罢。在外国读书的几个,也未必能回来参加送别仪式。”
“你不要说这个,阿公阿婆的面就有好几个孙子没见过,我们呢,对爸爸妈妈的事蹟也说不上一两句,好後悔他们生前我们做儿女的关心他们太不够!”
一边讨论,一边饮茶吃点心。桌面上的食物犹如风卷残云般被一扫而空,狼藉一片,但大家还讨论不出一个方案。急得一个一个惊皱眉头。
约莫两小时後,最小的儿子田阳突然从外面来到,紧张欢喜地大喊:
“解决了!“
田家十余口人都望向他。但见他在茶桌边立定,从公事包里取出一迭书信似的档,兴奋用力地甩在抬上。大概有好几份。田阳说:“都是爸爸写的!”大家都将头靠近来,惊讶地望着爸妈的遗物。“在家中妈妈的抽屉发现的。”田阳又补充说。
大家抢着看。果然全是爸爸的亲手笔迹。
一份是悼念爸爸自己的。落款是“田家子女”。
一份是悼念妈妈的。落款也是“田家子女”。
第三份是爸爸写给妈妈的《最後一封情书》。落款是爸爸的名字,注明“子女代表代念”。
两份悼词大约六七百字,除了敍述和中肯评价爸妈在文化事业方面对社会做的微小贡献外,也以子女的角度,带真诚感情的用语怀念、感激父母。
情书则以爸爸的角度,敍述了爸爸对妈妈的深情和忏悔,舍不得妈妈先走,也不愿意自己先走,最好一起走,那是他们一生情缘的最大喜剧,如得偿所愿,希望儿女们在悼念会举行过後几天,就开香槟为父母庆祝,因为他们又“在另一个星球相遇”了。完全不必悲伤。全文大约是八九百字,
最叫人意外的是连不能免俗的、半白半文的讣告爸妈也拟好了。天!
还有一封信,写给田家子女,落款是爸妈。很短:
“爸妈百年後,我们知道,为送别我们的追悼会悼文,你们一定感到很为难。本来不必任何追悼仪式也没什麽,但可以肯定不能免俗。我们考虑再三,就为你们预早写好了。如你们认为妥当,就照读吧。”
信末所署日期是五年前。
四份东西在十余人手中传阅,个个眼眶里湿湿的、热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