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南史 > 列传·卷四十六

列传·卷四十六

  李安人 戴僧静 桓康 焦度 曹武吕安国 周山图 周盘龙
  王广之
  安人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 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随父在县,宋元嘉中,县被魏克, 安人寻率部曲自拔南归。
  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子勋,所向克捷。 事平,明帝大会新亭楼,劳诸军主。摴蒱官赌,安人五掷皆卢。 帝大惊,目安人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相也。”安人少时贫, 有一人从门过,相之。曰:“君后当大富贵,与天子交手共戏。” 至是,安人寻此人,不知所在。
  后爲广陵太守,行南兖州事。齐高帝在淮阴,安人遥相结 事。元徽初,除司州刺史,领义阳太守。及桂阳王休范起事, 安人遣军援都。建平王景素起兵,安人破其军于葛桥。景素诛, 留安人行南徐州事。城局参军王回素爲安人所亲,盗绢二匹。 安人流涕谓曰:“我与卿契阔备尝,今日犯王法,乃卿负我也。” 于军门斩之,厚爲敛祭,军府皆震服。转东中郎司马,行会 稽郡事。时苍梧纵虐,齐高帝忧迫无计。安人白高帝,欲于东 奉江夏王跻起兵。高帝不许,乃止。
  高帝即位,爲中领军,封康乐侯。自宋泰始以来,内外频 有贼寇,将帅以下,各募部曲,屯聚都下。安人上表,以爲自 非淮北常备,其外馀军悉皆输遣,若亲近宜立随身者,听限人 数。上纳之,故诏断衆募。时王敬则以勋诚见亲,至于家国密 事,上唯与安人论议。谓曰:“署事有卿名,我便不复细览也。”
  寻爲领军将军。魏攻寿春至马头,诏安人御之,魏军退, 安人沿淮进寿春。先是宋时亡命王元初聚党六合山,僭大号。 自云垂手过膝。州郡讨不能禽,积十馀年。安人生禽之,斩建 康市。 高帝崩,遗诏加侍中。武帝即位,爲丹阳尹,迁尚书左仆 射。安人时屡啓密谋见赏,又善结尚书令王俭,故世传俭啓有 此授。寻上表,以年疾求退,爲吴兴太守。于家载米往郡,时 服其清。吴兴有项羽神护郡听事,太守到郡,必须祀以轭下牛。 安人奉佛法,不与神牛,着屐上听事,又于听上八关斋。俄而 牛死葬庙侧,今呼爲李公牛冢。安人寻卒,世以神爲祟。諡肃 侯。
  子元履,幼有操业,甚闲政体,爲司徒竟陵王子良法曹参 军。与王融游狎,及王融诛,郁林敕元履随右卫将军王广之北 征,密令于北杀之。广之先爲安人所厚,又知元履无过,甚拥 护之。会郁林败死,元履拜谢广之,曰:“二十二载,父母之 年,自此以外,丈人之赐也。”仕梁爲吴郡太守,度支尚书, 衡、广、青、冀四州刺史。
  戴僧静,会稽永兴人也。少有胆力,便弓马。事刺史沈文 秀,俱被魏虏,后将家属叛还淮阴。齐高帝抚畜,常在左右。 后于都私齎锦出,事发,系南兖州狱。高帝遣薛深饷僧静酒食, 以刀子置鱼腹中。僧静与狱吏饮酒及醉,以刀刻械,手自折锁, 发屋而出,归高帝。帝匿之斋内,以其家贫,年给谷千斛。
  会魏军至,僧静应募出战,单刀直前。魏军奔退,又追斩 三级。时天寒甚,乃脱衣,口衔三头,拍浮而还。
  沈攸之事起,高帝入朝堂,遣僧静将腹心先至石头经略袁 粲。时苏烈据仓城门,僧静射书与烈,夜缒入城。粲登城西南 门,列烛火坐,台军至射之,火乃灭。回登东门,其党孙昙瓘 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余人。军主王天 生殊死拒战,故得相持。自亥至丑,有流星赤色照地坠城中, 僧静率力攻仓门,手斩粲于东门,外军烧门入。以功除前军将 军、甯朔将军。
  高帝即位,封建昌县侯,位太子左卫率。武帝践阼,出爲 北徐州刺史。买牛给贫人令耕种,甚得荒情。后除南中郎司马、 淮南太守。
  永明八年,巴东王子响杀僚佐,武帝召僧静使领军向江陵。 僧静面啓上曰:“巴东王年少,长史司马捉之太急,忿不思难 故耳。天子儿过误杀人,有何大罪,今急遣军西上,人情惶惧, 无所不至。臣不敢奉敕。”上不答而心善之。徙庐陵王中军司 马、高平太守。卒,諡壮侯。
  桓康,北兰陵承人也。勇果骁悍。宋大明中,随齐高帝爲 军容,从武帝在赣县。泰始初,武帝起义,爲郡所絷,衆皆散。 康装担,一头贮穆后,一头贮文惠太子及竟陵王子良,自负置 山中。及闸客萧欣祖等四十馀人相结,破郡狱,出武帝。郡追 兵急,康等死战破之。随武帝起兵,摧坚陷阵,膂力绝人。所 经村邑,恣行暴害,江南人畏之,以其名怖小儿,画其形于寺 中。病疟者写形帖着床壁,无不立愈。
  后除襄贲令。桂阳王休范事起,康弃县还都就高帝。会事 已平,除员外郎。

译文

  桓康,北兰陵承县人。英勇果敢而骁悍。宋朝大明时期(457~464),曾经随齐高帝为军容,跟从武帝在赣县。泰始初年,武帝起义,被郡里所囚禁,兵众都逃散了。桓康找了个担子,一头装了穆皇后,一头装了文惠太子以及竟陵王萧子良,自己把他们挑到了山中。他与门客萧欣祖等四十多人互相联合,攻破郡里的监狱,救出了武帝。郡里的追兵逼得很紧,桓康等人拼死战斗,才把他们打败。此后便随武帝起兵,摧坚陷阵,臂力远远超过别人。他在所经过的村庄,都是残暴横行,江南的人都很害怕他,常常用他的名字吓唬小孩,把他的像画在寺中。患了虐疾的人把他的像画下来贴在床边的墙壁上,无不立即痊愈。
  后来他被任命为襄贲令。桂阳王刘休范事件发生后,桓康丢掉县城回到京都去找高帝。正好事情已经平定,任命他为员外郎。
  元徽五年(477)七月初六夜里,少帝化装出行到了领军府,少帝身边的人说:“全府的人都睡着了,何不翻墙过去?”少帝说:“我今天晚上想到一个地方去玩,等明天夜里吧!”桓康与高帝所养的健儿卢荒、向黑在门缝里听到了他们的话。第二天黎明,王敬则提着少帝的头来到,敲击府门。桓康认为是发生了变故,与卢荒、向黑拔出刀来想冲出去。结果随武帝进入皇宫。
  高帝镇守东府,任命他为武陵王中兵、宁朔将军,兼带兰陵太守,常常侍卫在身边。高帝杀死了黄回,黄回当时为南兖州刺史,部队数千人,想对他们加以拘捕,又怕他们作乱,便把他们召进了东府,停在外斋前面,使桓康去宣布黄回的罪行,然后把他杀死。当时的人为此编了谣谚说:“要欺诳,问桓康。”高帝任命他做了后军将军、直阁将军、南濮阳太守。
  建元元年(479),他被封为吴平县侯。高帝对桓康说:“你跟随我时间很久了,还没有当上地方诸侯,也许不能理解我的心意,我是打算和你首先共同消灭敌虏啊!”建元三年,魏军出动,桓康在淮阳大破魏军。武帝即位后,他在骁骑将军的职位上去世。
  焦度字文绩,是南安氐人。祖父焦文圭,避难住在仇池。宋朝元嘉时期(424~453),裴方明平定了杨难当,焦度的父亲焦明与一千余家随着迁居到襄阳,于是建立了天水郡略阳县,住了下来。
  焦度少年的时候就很有气概,熟悉弓马。孝武帝初年,青州刺史颜师伯出京镇守,省台差焦度兼作幢主去送他,途中与魏朝的豹皮公相遇,交槊战斗,豹皮公落马,焦度捉了他的具装战马,亲手杀死了几十人。颜师伯表奏孝武帝,称赞焦度的气力弓马都超绝常人,孝武帝把他召回充任侍从。他看见了焦度的形体相貌后,对颜师伯说:“这真是一位健人啊!”
  后来补任了晋安王萧子勋的夹毂队主,跟随镇守江州。萧子勋起兵,以焦度为龙骧将军。担任前锋,所向无不战胜。事情失败后,逃往宫亭湖为贼。朝廷听说他十分骁勇,非常担忧。便派江州刺史王景文去诱降他。王景文让他做了自己的镇南参军,兼中军直兵,相待十分优厚。
  他随王景文回到了京城,常常住在府州里面。王景文被害的那天晚上,焦度大怒,劝王景文拒绝接受命令,王景文没有听从,而明帝不知道这个情况。因为焦度武勇,补任晋熙王萧燮防阁,跟随镇守夏口。武陵王萧赞代替萧燮管辖郢州,焦度仍然留在军镇,做萧赞的前军参军。沈攸之事件发生,转任焦度为中直兵。齐高帝又让任命焦度为辅国将军、屯骑校尉,转右将军。
  焦度容貌粗壮丑陋,皮肤好似黑漆,朴实笨拙,口不能讲话。晋熙王的夹毂主周彦与焦度都在郢州,周彦有个侍从与焦度的父亲同名,周彦常常喊着他的名字使唤他。焦度积压了很大的忿怒,呵斥周彦说:“你本来知道我忌讳‘明’字,而总是喊‘明’,为什么?”
  后来到了郢城,尤其为沈攸之所忿怒。沈攸之的大军到了夏口,即将直下京城,只留下偏兵守着郢城。焦度在城楼上破口辱骂沈攸之,以至于自己脱下衣服裸露出身体污辱他,所以沈攸之十分愤怒,改变计划攻打郢城。焦度亲自奋力作战,沈攸之的军众蒙着盾将要登城,焦度命令把污秽的东西投下,贼军的兵众不能忍受,后来便称此楼为焦度楼。事情平定以后,焦度的功劳很大,封为东昌县子、东宫直阁将军。回到京城,焦度还为贵戚们追叙在郢城时脱衣裸露污辱敌人的事,他就是这样的憨直。
  焦度为人质朴生涩,他想向高帝请求做个州官,等见了面后,竟又一句也没有提到。高帝因为他不懂政事,一直没有用他。后来他要求管竟陵郡,但不知道怎样措词,他的亲人给他编词教了他一百多字,焦度练习背诵了好几天,都能上口了。正遇上高帝巡行石头城,焦度在大众之中想自己提出,临时忽然忘了教给他的话,于是便大声说:“焦度启奏,焦度启奏,焦度无食。”高帝笑着说:“你哪里用担心无食!”于是就赐给他白米一百斛。建元四年(482),任命他为淮陵太守。他生性好喝酒,一醉便暴怒起来,皇上常常让人对他进行节制。他年纪虽老,而力气依旧,任命他为游击将军,去世。
  周盘龙的儿子周奉叔,勇力超人,少年时代跟随周盘龙征讨,所到之处都以暴力掠夺。担任了东宫的直阁将军。郁林王在西州,周奉叔自己得以秘密入内,等即位后,他与直阁将军曹道刚为心腹朋友。周奉叔善于骑马,废帝跟着他学习骑马,尤其受到亲宠,得以进入内殿,无所顾忌。他欺凌朝士,曾经找司空王敬则换米二百斛,王敬则拿一百斛送给他,他不接受。王敬则非常恐惧,便另给了二百斛,并且加上金铪等物品。王敬则有一个内妓,废帝派周奉叔去要。周奉叔也不通告,一直走了进去,随从的人手里拿着单刀都拔出了一半,王敬则光着脚走进屋内。随后又自己想着不能逃脱,便出来了,远远地叫着周奉叔:“老弟怎么忽然光临?”周奉叔宣读圣旨,说明了来求艺妓的意思,王敬则才松了一口气。
  平时他与綦母珍、曹道刚、朱隆之共同互为唇齿,煽弄威权。周奉叔常常有二十口单刀保护,出入宫禁,只要没有特别的诏令,门卫都不敢干涉。他常常对别人说:“周郎的刀不认得您。”他去要武帝的御用酒器和车子,并且要御仗送给左右的人,所求的事情无不听从。他又要求做黄门郎,当时明帝做宰相,一直坚持,所以他没能得到。明帝又让萧谌、萧坦之劝说废帝派周奉叔去外镇任职,树立心腹。又以地方诸侯的重要来劝说周奉叔,周奉叔听取了他的话。隆昌元年(494),被委派为青、冀二州刺史。周奉叔向废帝求做千户侯,废帝答应了他。明帝认为不可以。他忽然对萧谌说:“如果不能给我千户侯,不再应该少于五百户;不然的话,周郎要让钢刀来取办。”随后封他为曲江县男,周奉叔大怒,在众人当中抽出刀来,瞪目切齿。明帝加以劝说才接受了。等他将要到镇的时候,明帝担心他再不能加以控制,便趁着他较早地进来,把他引入了后堂,抓住送交廷尉将他处死。
  

南史浏览月榜 南史全文 >

  1. 列传·卷二十五
  2. 列传·卷二十九
  3. 列传·卷四十五
  4. 列传·卷三十八
  5. 列传·卷四十七
  6. 本纪·卷五
  7. 列传·卷二十
  8. 列传·卷二十一
  9. 列传·卷三十
  10. 列传·卷三十六

南史最受喜欢章节 南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八十
  2. 列传·卷七十九
  3. 列传·卷七十八
  4. 列传·卷七十七
  5. 列传·卷七十六
  6. 列传·卷七十五
  7. 列传·卷七十四
  8. 列传·卷七十三
  9. 列传·卷七十二
  10. 列传·卷七十一
  11. 列传·卷七十
  12. 列传·卷六十九
  13. 列传·卷六十八
  14. 列传·卷六十七
  15. 列传·卷六十六

猜你喜欢的南史故事 南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