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二百零六

列传·卷二百零六

  ◎忠义二
  霍安国 李涓 李邈(刘翊) 徐揆 陈遘 赵不试 赵令{山成} 唐重(郭忠孝 程迪)徐徽言 向子韶 杨邦乂
  霍安国,不知何许人。燕山之复,以直秘阁为转运判官。宣和末,知怀州。靖康元年,路允迪奉使至怀,表其治状,加直龙图阁。岁中,进右文、集英殿修撰,徙知隆德府,未行复留。金骑再至,遂被围,安国捍御不遗力,鼎、澧兵亦至,相与共守。拜徽猷阁待制,然竟以闰十一月城陷。将官王美投壕死。粘罕引安国以下分为四行,使夷官问不降者为谁,安国曰:"守臣安国也。"问余人,通判州事直徽猷阁林渊,兵马铃辖、济州防御使张彭年,都监赵士詝、张谌、于潜,鼎、澧将沈敦、张行中及队将五人,同辞对曰:"渊等与知州一体,皆不肯降。"酋令引于东北乡,望其国拜降,皆不屈,乃解衣面缚,杀十三人而释其余。安国一门无噍类。明年,赠延康殿学士。
  李涓,字浩然,驸马都尉遵勖曾孙也。以荫为殿直,召试中书,易文阶,至通直郎,知鄂州崇阳县。靖康元年,京城被围,羽檄召天下兵。鄂部县七,当发二千九百人,皆未集,涓独以所募六百锐然请行。或谓:"盍徐之,以须他邑。"涓曰:"事急矣,当持一信报天子,为东南倡。"而募士多市人,不能军,涓出家钱买牛酒激犒之。令曰:"吾固知无益,然世受国恩,唯直死耳。若曹知法乎,‘失将者死’,钧之一死,死国留名,男儿不朽事也。"众皆泣。即日,引而东,北过淮,蒲圻、嘉鱼二县之兵始至,合而前。至蔡,天大雪,蔡人忽噪而奔,曰:"敌至矣。"即结阵以待。少焉,游骑果集。涓驰马先犯其锋,下皆步卒,蒙卤盾径进,颇杀其骑,且走。涓乘胜追北十余里,大与敌遇,飞矢猬集,二县兵亟舍去。涓创甚,犹血战,大呼叱左右负己,遂死焉,年五十三。士卒死者六七。上官有忌涓者,胁亡卒诬已遁。明年,金兵去,蔡人以其尸归。朝廷录其忠,赠朝奉郎,官其三子。
  李邈,字彦思,临江军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适之之后。少有才略,精悍敏决,见事风生。以父任为太庙斋郎。初调安州司理,监润州酒务。用荐改京官,监在京竹木务,擢提辖环庆路粮草,通判河间府。
  以迕蔡京、童贯,换右列,由承议郎换庄宅副使,知信安军,迁知霸州,为辽国贺正副使。还,贯将连金人夹攻契丹,呼邈至私第,以语动之,使附己。邈言契丹人未厌其主,贯惧邈有异议,即奏不俟对,令复任。邈上书言:"契丹不可灭,苟误机事,愿诛臣以谢边吏。"都转运使沈积中捃邈罪五十有三条,鞠治一无所得,乃以建神霄宫不如诏,免官。
  久之,监在京染院,进都大提举京西汴河堤岸。盗起浙东,改江、淮、两浙制置司管当公事,改知严州,代还。贯欲以西师入燕,邈复语贯曰:"方腊小丑,一呼屠七州四十余县,竭数路之力而后能平之,殆天以此警公也,何可遽移之北乎?"因密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贯不能用,乃乞致仕。贯收复燕山,奏邈知涿州,改易州,皆辞不赴。叹曰:"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金人犯京师,诏趣入见,邈慨然复起就道。既至,会姚平仲战不利,京师震动,上不以时赐对,问御敌奈何?邈言:"胜负兵家之常势,陛下无过忧,第古未有和战不定而能成功者。"因言:"种师道宿将,有重名,二敌所畏。朝廷自主和议,而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使见可击而进,胜固社稷之福;不胜,亦足使敌知吾将帅有以国为任者。"上称善,而耿南仲方主和议,不合,乃换右文殿修撰、京畿转运使,辞不拜。
  金人犹驻毛驼岗,乃以邈为京城西壁守御使。邈言:"姚平仲败绩,而敌犹不敢留,是畏我也。不以种师道再战,已失机会;尚可尾其行,及河半渡击之,犹足为后戒。"议复格。三上章致仕,不允。改主管马军公事、权枢密副都承旨,出为河北西路制置使。以措置山西塘湾、屯田、弓箭手事。邈论塘湾不可为,夺制置使,下迁提举保甲,仍领措置司。又论不已,再夺观察使,则金兵将及境矣。遂复旧官,守真定。后二日,落阶,拜青州观察使,仍知府事。

译文

  李涓字浩然,是驸马都尉李遵勖的曾孙。以荫补任殿直,被中书省召见考试,改成文官官阶,升到通直郎,任鄂州崇阳知县。靖康元年(1126),京城开封被围困,朝廷用羽书召天下军队。鄂州下属七县,应当征发二千九百人,都没有集中,李涓独身以所招募的六百人迅速请求出发。有人认为:“何不缓一缓,以等待其他县呢?”李涓说:“事情很危急了,应当持一封信报告天子,作为东南地区的倡导。”但招募的士兵大多为街市之人,不能成军,李涓拿出家钱买牛和酒激励犒赏他们。下令说“:我本知道这样做没有益处,但世代受到国家的恩惠,只有为国而死。你们知道这样的法令吗?‘失去将军的士兵死’,同样是一死,为国而死留名百世,这是男子汉不朽的事业。”众人都哭了。
  当天,李涓率领大家向东而去,北过淮河,蒲圻、嘉鱼二个县的军队才到,于是合兵前进。到达蔡州,天上下着大雪,蔡人忽然鼓噪奔逃,说:“敌人到了。”李涓马上结阵以待。不久,敌人游骑果然到了。李涓驰马率先抵御敌人先锋,所部都是步兵,蒙着大盾径直前进,杀敌骑甚多,敌人将要逃走。李涓乘胜向北追击十多里,与敌人大军相遇,飞箭猬集,蒲圻、嘉鱼二县军队马上舍而离去。李涓受伤很重,仍坚持血战,大声叱责左右之人辜负了自己,于是牺牲在战场上,享年五十三岁。有十之六七的士兵死去。上级官员有人忌妒李涓,胁迫逃跑的士兵诬蔑李涓已经逃遁。第二年,金兵离去,蔡人把李涓的尸体运回朝廷。朝廷省察记录李涓的忠义情状,赠为朝奉郎,让他的三个儿子做官。
  向子韶字和卿,开封人,是神宗向皇后的曾从侄。他十五岁进入太学,登元符三年(1100)进士第。因皇帝特恩改为承事郎,被任为荆南府节度判官,累官至京东转运副使。所属郡郭奉世进献万缗羡余钱,户部聂昌请求朝廷奖赏他用以劝告天下。向子韶弹劾奉世,又说近臣首开聚敛之端,更加不可以助长,士人议论这是对的。因父亲去世免官,起任为淮宁知府。
  建炎二年(1128),金人进犯淮宁,子韶率领诸弟修筑城墙守御,谕告士人百姓说“:这是你们祖坟所在之国,离开这里到哪里去?我与你应当死守府城。”当时有东兵四千人,第三将岳景绶打算弃城率领军队百姓逃往皇帝所在之处,子韶不同意,景绶引兵迎敌而牺牲。金人白天夜晚进攻府城,子韶亲自身披甲胄,冒着箭矢石头,派遣他的弟弟子率赶往宗泽处请援兵,援兵没到,府城陷落。子韶率领军民与金人展开巷战,因力竭而被金人俘获。金人坐在城楼上,想要招降他,斟酒放在他的面前,左右侍臣迫令他跪下,子韶笔直站立不动,指着敌人责骂,被金人杀害。他的弟弟新知唐州子褒、朝请郎子家等与全家合门遇害,只有一个六岁的儿子向鸿得以幸存。事情被朝廷知道后,再赠子韶通议大夫,使他家六人为官,后谥号“忠毅”。起初,金人到达淮宁府,杨时听说后说:“子韶必定会死。”大概知道子韶平素奉行职守。
  杨邦乂字晞稷,吉州吉水人。博通古今,以上舍资格登进士第,遭逢时事多艰难,每每以气节忠义自许。历任婺源县尉、蕲州、庐州、建康三郡教授,改官秩知溧阳县。恰逢叛兵周德占据府城,杀害官吏。邦乂让县监狱囚犯赵明站立在堂庭,打算杀掉他,因而劝谕他说“:你熟悉里中豪杰,如确实能聚集你的同党替县里百姓诛杀盗贼,不但宽宥你的罪行,而且还可上功封爵。”赵明马上请求行动,邦乂给他用卮喝酒,然后让他自己离去。过了第二天,就讨平了叛兵。
  建炎三年(1129),金人到达长江上,高宗去浙西,留下右仆射杜充为御营使,驻扎在建康,命令刘光世、韩世忠、王燮诸将都听杜充节制。杜充性情残酷而且无谋,军心不附。渡硇沙河,杜充派遣陈淬、岳飞等人与金人战于马家渡。从上午七点到下午一点,双方多次交战,不分胜负。王燮拥兵不去援救,陈淬被金人擒获,王燮所部逃跑,杜充率领部下几千人投降。金人渡过长江,击鼓前进直逼建康城。当时李..以户部尚书的身份监督军饷,陈邦光以显谟阁直学士的身份驻守建康,都写好降书,在十里亭迎接金人。金人主帅完颜宗弼已进入城内,李..、陈邦光率领下属官员迎接跪拜,只有杨邦乂不下跪,用血在衣襟上大书说:“宁做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宗弼不能使他屈服。
  第二天,宗弼派人劝说邦乂,许诺恢复他原有的官职。邦乂用头碰柱子底下的石礅,鲜血直流,说“:世上难道有不怕死而可以用利惑动的吗?快点杀掉我。”第二天,宗弼等人与李..、陈邦光在堂庭上举行宴会,使邦乂站在庭中,邦乂叱骂李..、陈邦光说:“天子用你们守卫城池,敌人来了你们不能抵抗,再与敌人一起宴饮玩乐,还有什么脸见我呢?”有叫刘团练的人,用一幅纸写上“死活”二字示给邦乂说:“如果没有话多说,想死赶快写‘死’字。”邦乂奋笔写上“死”字,金人相顾动色,但不敢加害于他。不久宗弼又引诱邦乂,邦乂不胜愤恨,遥望宗弼大声骂道“:你们女真图谋中原,上天岂会长久帮助你,将把你裂为万段,怎么能玷污我!”宗弼大怒,杀害邦乂,剖肚取出他的心脏,时年四十四岁。事情被朝廷听到,赠他直秘阁,赐田三百亩,官府为他殓尸下葬,就其葬地赐庙号褒忠,谥号“忠襄”,以他的四个儿子为官。
  邦乂少时在郡学,眼睛不看有违于礼义的东西,同学想毁坏他的操守,拉他出去,托言是故友家,其实是妓女馆。邦乂开始没有怀疑,酒行了几遍,妓女出来了,邦乂陡然一惊,快步回到舍宿,脱下衣服帽子烧掉,痛加流涕自我责斥。绍兴七年(1137),枢密院说邦乂忠义节气显著,皇帝说:“颜真卿是异代忠臣,我昨天已经使其子孙为官,邦乂为我死节,不可以不予厚加褒扬记录,用以作为忠义之劝。”加赠徽猷阁待制,增加赐田三百亩。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志·卷四十六
  3.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4. 本纪·卷二十三
  5. 列传·卷九十五
  6. 列传·卷六十二
  7.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8. 列传·卷八十
  9. 列传·卷二百零九
  10. 志·卷一百零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