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二百零九

列传·卷二百零九

  ◎忠义五
  陈元桂 张顺(张贵) 范天顺 牛富 边居谊 陈炤 (王安节) 尹玉李芾 尹谷(杨霆)赵卯发 唐震 赵与檡(赵孟锦 方洪) 赵淮
  陈元桂,抚州人。淳祐四年进士。累官知临江军。时闻警报,筑城备御,以焦心劳思致疾。开庆元年春,北兵至临江,时制置使徐敏子在隆兴,顿兵不进。元桂力疾登城,坐北门亭上督战,矢石如雨,力不能敌。吏卒劝之避去,不从。有以门廊鼓翼蔽之者,麾之使去。有欲抱而走者,元桂曰:"死不可去此。"左右走遁。师至,元桂瞠目叱骂,遂死之。县其首于敌楼,越四日方敛,体色如生。
  初,亲戚有劝其移治者,元桂曰:"子亦为浮议所摇耶?时事如此,与其死于饥馑,死于疾病,死于盗贼,孰若死于守土之为光明俊伟哉?"家人或请登舟,不许,且戒之曰:"守臣家属岂可先动,以摇民心。"敏子以闻,赠宝章阁待制,赐缗钱十万,与一子京官、一子选人恩泽,立庙北门,谥曰正节。
  张顺,民兵部将也。襄阳受围五年,宋闯知其西北一水曰清泥河,源于均、房,即其地造轻舟百艘,以三舟联为一舫,中一舟装载,左右舟则虚其底而掩覆之。出重赏募死士,得三千。求将,得顺与张贵,俗呼顺曰"矮张",贵曰"竹园张",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俾为都统。出令曰:"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人人感奋。
  汉水方生,发舟百艘,稍进团山下。越二日,进高头港口,结方陈,各船置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夜漏下三刻,起矴出江,以红灯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众乘锐凡断铁縆攒杙数百,转战百二十里,黎明抵襄城下。城中久绝援,闻救至,踊跃气百倍。及收军,独失顺。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立庙祀之。
  张贵既抵襄,襄帅吕文焕力留共守。贵恃其骁勇,欲还郢,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数日不食,使持蜡书赴郢求援。北兵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二人遇桩即锯断之,竟达郢,还报,许发兵五千驻龙尾洲以助夹击。
  刻日既定,乃别文焕东下,点视所部军,洎登舟,帐前一人亡去,乃有过被挞者。贵惊曰:"吾事泄矣,亟行,彼或未及知。"复不能衔枚隐迹,乃举炮鼓噪发舟,乘夜顺流断縆破围冒进,众皆辟易。既出险地,夜半天黑,至小新城,大兵邀击,以死拒战。沿岸束荻列炬,火光烛天如白昼。至勾林滩,渐近龙尾洲,遥望军船旗帜纷披,贵军喜跃,举流星火示之。军船见火即前迎,及势近欲合,则来舟皆北兵也。盖郢兵前二日以风水惊疑,退屯三十里,而大兵得逃卒之报,据龙尾洲以逸待劳。贵战已困,出于不意,杀伤殆尽,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卒不屈,死之。乃命降卒四人舁尸至襄,令于城下曰:"识矮张乎?此是也。"守陴者皆哭,城中丧气。文焕斩四卒,以贵祔葬顺冢,立双庙祀之。
  范天顺,荆湖都统也。襄阳受围,天顺日夕守战尤力。及吕文焕出降,天顺仰天叹曰:"生为宋臣,死当为宋鬼。"即所守处缢死。赠定江军承宣使,制曰:"贺兰拥兵,坐视睢阳之失;李陵失节,重为陇士之羞。今有人焉,得其死所,可无褒恤,以示宠绥?范天顺功烈虽卑,忠义莫夺,自均、房泛舟之役克济于艰,而襄、樊坐甲之师益坚所守。俄州刺史为降将军,尔乃不屈自经,可谓见危致命。"封其妻宜人,官其二子,仍赐白金五百两,田五百亩。
  牛富,霍丘人。制置司游击砦兵籍。勇而知义。为侍卫马军司统制。戍襄阳五年,移守樊城,累战不为衄,且数射书襄阳城中遗吕文焕,相与固守为唇齿。两城凡六年不拔,富力居多。城破,富率死士百人巷战,死伤不可计,渴饮血水。转战前,遇民居烧绝街道,身被重伤,以头触柱赴火死。赠静江军节度使,谥忠烈,赐庙建康。
  裨将王福见富死,叹曰:"将军死国事,吾岂宜独生!"亦赴火死。
  边居谊,随人也。初事李庭芝,积战功至都统制。咸淳十年,以京湖制置帐前都统守新城。居谊善御下,得士心,凡战守之具,治之皆有法。
  大兵至沙阳,守将王大用不降,麾兵攻城,破之,执大用。吕文焕至新城,意其小垒可不攻而破,居谊率舟师拒之,文焕列沙阳所斩首招降,不从。明日,缚大用至壁下,使呼曰:"边都统急降,不然祸即至矣。"居谊不答。又射榜檄入壁中,居谊曰:"吾欲与吕参政语耳。"文焕闻之,以为居谊降己也,驰马至,伏弩乱发,中文焕者三,并中其马,马仆,几钩得之,众挟文焕以他马奔走。越二日,总制黄顺挟一人开东门走出降。明日,使顺来招之,居谊曰:"若欲得新城邪?吾誓以死守此,何可得也。"顺又呼其部曲,部曲欲缒城出,居谊悉驱以入,当门斩之。文焕乃麾兵攻城,以火具却之,旋蚁附而上。居谊乃取其家金尽散将士,往来督战。会暮,破侵汉楼,楼火延毁民居,居谊度力不支,走还第,拔剑自杀,不殊,赴火死。丞相伯颜壮其勇,购得其尸烬中,观之。事闻,赠利州观察使,立庙死所。
  陈炤,字光伯,常州人。少工词赋,登第,为丹徒县尉,历两淮制置司参议官、大军仓曹寿春府教授,复入帅幕,改知朐山县,仍兼主管机宜文字。寻丁母忧归。
  北兵至常,常守赵与鉴走匿,郡人钱訔以城降。淮民王通居常州,阴以书约刘师勇,许为内应。朝议乃以姚希得子訔知常州。师通肋常州,走钱訔,执安抚戴之泰等,遂迎訔以入。訔以照久任边知兵,辟为通判。或谓照曰:"今辟难有辞矣。"照曰:"乡邦沦没,何可坐视,与其偷生而苟全,不若死之愈也。"遂墨衰而出。凡可以备御者,无不为之。
  訔入常甫十余日,大军攻常,照等率义兵战御,自夏徂冬不能下。以功加带行提辖文思院。常将张彦攻吕城,兵败而降,因尽言常城中虚实,遂急攻之。照等昼夜城守,招之不下。丞相伯颜自将围其城,照与訔持以忠义,协力固守。再加訔太府寺丞,照干办诸军粮料院,常将士皆转五官。城益急,常兵阻壕水为陈,矢尽亦不降。城破,訔死之,照犹敛兵巷战,家人请曰:"城东北门围未合,可走常熟入临安也。"照曰:"去此一步,非死所矣。"日中兵至,死焉。事上,追赠訔龙图阁待制,希得赠太师,照直宝章阁,并官其子。
  王安节,节度使坚之子也。少从其父守合州有功,安节等兄弟五人皆受官。坚为贾似道所忌,出知和州,郁郁而死。
  安节至咸淳末为东南第七副将。德祐初,似道溃师芜湖,列城皆降,不降者亦弃城遁。时安节驻兵江陵,即走临安,上疏乞募兵为捍御,授阁门祗候、浙西添差兵马副都监。收兵入平江,合张世杰兵战凤皇港,有功,转三官。
  刘师勇复常州,攻走王良臣,师勇还平江,以安节与张詹守常。已而良臣导大兵攻常,常城素恶,安节等筑栅以守,相拒两月不下。大元丞相伯颜自将攻之,屡遣使招降,亦不下。丞相怒,麾兵破其南门,安节挥双刀率死士巷战,臂伤被执。有求其姓名者,安节呼曰:"我王坚子安节也。"降之不得,乃杀之。
  尹玉,宁都人。以捕盗功为赣州三砦巡检。秩满城居,从文天祥勤王。及天祥至平江,调玉同淮将张全、广将朱华拒大兵,战于伍牧,全等军败,以淮、广军先遁,曾全、胡遇、谢荣、曾玉以赣州四指挥军亦遁,唯玉残军五百殊死战。玉手杀数十人,箭集于胄如猬毛,援绝力屈,遂被执。大军横四枪于其项,以梃击之死。余兵犹夜战,杀人马蔽田间,无一降者。质明,生还者四人。赠玉濠州围练使,官其二子,赐田二顷,以恤其家。

译文

  张顺,是民兵部将。襄阳被围困五年,宋朝探知襄阳西北一条河叫清泥河,发源于均州、房州,就地制造轻便船一百艘,把三艘船连起来成为一舫,中间一艘船装载货物,左右两船则空底而掩盖。出重赏招募不怕死的人,得到三千人。求访将领,得到张顺和张贵,俗称张贵叫“矮张”,称张顺叫“竹园张”,都智勇双全,一向为诸将所折服,使他们任都统。发出命令说:“这次行动只有死而已,你们有人不是自己的本心,应当赶快离去,不要败了我的大事。”人人感动奋发。
  汉水刚涨,发船一百艘,悄悄进入团山下。过了两天,进入高头港口,结成方阵,各船配置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晚上漏下三刻,船启碇出江,以红灯作为信号。张贵先登船,张顺殿后,乘风破浪,直抵重围之中。到磨洪滩以后,北军战船水军布满江面,无隙可入。众人乘着锐气共砍断铁索和聚集的木桩几百,转战一百二十里,黎明时抵达襄阳城下。城中断绝援助很久,听见救兵到来,人们争先恐后勇气百倍。等到停止战斗,惟独失去张顺。过了几天,有浮起的尸体溯流而上,披甲戴盔,手持弓箭,一直抵达浮梁,一看正是张顺,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像活着一样。诸军惊异地把他看作神仙,构造坟墓殓尸埋葬,建立庙宇祭祀他。
  张贵已经抵达襄阳,襄阳主帅吕文焕极力挽留他共同守御。张贵依仗他的骁勇,打算回郢州,于是招募两个能伏在水中几天不吃饭的勇士,使他们拿着用蜡封好的信前往郢州求援。北兵增加守备愈加严密,水路连续封锁几十里,排列撒满像星星一样的桩子,即使是鱼虾不能够过去。二人遇到木桩就把它锯断,终于到达郢州,回来报告,准许发兵五千驻扎在龙尾洲以协助夹击敌人。
  时间已经决定,于是告别吕文焕东下,检查所部军队,到登船时,帐前一人逃去,是有过失被打过的。张贵惊说:“吾的事泄露了,赶快走,他们或许来不及知道。”再不能够衔枚隐迹,于是抬起火炮,擂鼓呐喊发船,乘着夜色顺流斩断铁索突围冒进,众人都惊退。已经走出危险地带,夜半天黑,到达小新城,遭到元兵拦击,张贵以死拒战。汉水沿岸一束束荻草燃成火炬,火光照耀天空如同白昼一样。到勾林滩,渐渐接近龙尾洲,远远望去军船旗帜纷乱,张贵部队高兴得跳跃,举起流星火告示他们,军船看见火光马上向前迎进,等情势接近将要汇合,而来船都是北兵。原来郢州军队前此两天因风水惊疑,退却屯驻三十里,而北兵得到逃兵的情报,占据龙尾洲以逸待劳。张贵战斗已经困乏,出于意料之外,被杀伤殆尽,他身中几十枪,力量不支被俘,终于不屈服,牺牲。北兵于是命令降卒四人抬着张贵的尸体到襄阳,令他们在城下说“:认识‘矮张’吗?这就是‘矮张’。”守城墙的人都哭了,城中士气大丧。吕文焕斩杀四个降卒,把张贵附葬在张顺墓旁,建立双庙祭祀他们。
  范天顺,是荆湖都统。襄阳被围,天顺白天晚上守战尤其卖力。等吕文焕出降,天顺仰天叹息说:“生为宋朝臣子,死当为宋朝鬼。”就在所守卫的地方自缢而死。宋朝赠他定江军承宣使,制书说:“贺兰拥兵,坐视睢阳失守;李陵丧失气节,深为陇人羞耻。今天有人,死得其所,可以不褒奖抚恤,以表示宠爱安慰吗?范天顺官爵功业虽然卑微,但忠义之气没有丧失,自从均州、房州泛舟之役成功于艰难之中,而襄阳、樊城坐甲立师益加坚守。不久,州刺史成为投降将军,他仍不屈自己缢死,可以说是遇到危难时,不惜献出生命。”封他的妻子为宜人,以他的两个儿子为官,还赐给五百两银子、五百亩田。
  李芾字叔章,他的祖先是广平人,中间迁居汴京。高祖父李升进士起家,任官吏享有廉洁的声名。靖康年中,金人攻破汴京,用刀逼迫他的父亲,李升前去保护父亲,与父亲都死去。曾祖父李椿把家迁到衡州,于是成为衡州人。
  李芾生下来就聪明敏悟,从小自己树立,把他的书斋取名叫“无暴弃”。魏了翁一见到他就以礼相待,认为他有祖风,改书斋的名字叫“肯斋”。开始以恩荫补南安司户,征辟为祁阳县尉,出来赈济灾荒,就有政声。代理祁阳县令,该县大治,征召为湖南安抚司幕僚官。当时盗贼起自永州,朝廷予以招抚,一年多没有攻克。李芾与参议邓炯提调一千三百人攻破其巢穴,擒获贼人首领蒋时选父子返回,其余党徒于是平息。兼理湘潭县,县多大家巨族,前任县令束手无策不敢冒犯,李芾考核户籍出查赋税,不避权贵势要,赋税徭役大大平均。
  进入朝廷,差任德清知县。适值浙西发生饥荒,李芾设置保伍赈济百姓,救活的人数以万计。迁任主管酒库所。德清有妖人煽动百姓作乱,百姓蜂起依附,达到几万人,朝廷派遣李芾讨伐,盗贼听说李芾来到,众人立即溃散回家。被任为司农寺丞,历知永州,有惠政,永州人祭祀他。以浙东提刑的身份知温州。温州濒临大海,多强盗出没,李芾到州盗匪平息,于是以浙东提刑移任浙西提刑。当时浙西也多盗匪,诸巢穴在太湖中,李芾追寻踪迹得知他们的出没之所,于是逮捕他们,盗匪也惊骇散离。建造虎丘书院以祭祀尹火享,设置学官,亲自制订学规来教育学生,来学习的人很盛。
  咸淳元年(1265),李芾入官为临安知府。当时贾似道当权,前方官事无论大小首先禀告才能实行,李芾独无所禀问。福王府有逼迫他人致死的,贾似道极力为之营救,李芾写信往复辩论,终于把凶手置之于法。李芾曾出去巡视火器具,百姓有人不制作火具,李芾询问什么原因,说:“是贾似道的家人。”李芾立即对这人施以杖刑。贾似道大怒,指使台谏大臣黄万石诬陷他犯有贪赃罪,罢免了他的官职。
  北军攻取鄂州,才起任湖南提刑。当时郡县强盗扰乱,李芾命令所部发动民兵自卫,每县给予一面黑色旗帜,下令说“:作乱的人斩杀在旗帜下。”百姓才安定。于是号召派遣军队,挑选壮士三千人,使乡里豪强尹奋忠率领救援朝廷,另外招募民兵集中在衡州做防御的准备。没有多久,贾似道在芜湖兵溃,于是恢复李芾的官职,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当时湖北州郡都已经归附北兵,李芾的朋友劝他不要去,说:“没有办法,就单人前往就行了。”李芾哭泣说“:我难道贪于为自己计议吗?只因世代受到国家的恩惠,即使是在被废弃期间我还想着如何报国,今天侥幸任用我,我以家许国了。”当时他的爱女死了,李芾痛哭一场而出发。
  德..元年(1275)七月,到潭州,潭州军队被调走将尽,敌人游骑已进入湘阴、益阳诸县,李芾急急忙忙招募了不满三千人的军队,又结交溪峒蛮作为声援,修缮器械,储备粮草,在江中植立栅栏修筑营垒,命令刘孝忠统领各军。吴继明从湖北来到,陈义、陈元从戍守巴蜀回来,李芾奏请留下他们戍守潭州,推许诚心任用他们,都得到他们的拼死效力。
  大元右丞阿里海牙已攻克江陵,分军戍守常德遏制诸溪峒蛮,而以大兵进入潭州。李芾派遣将领於兴率兵在湘阴抵御,於兴战死。九月,又调遣吴继明出城抵御,军队来不及出发,而元大军已经包围潭州城。李芾意气激昂登上城墙,与诸将分地守御,百姓不管老弱也都出来,结成军保协助作战,没有命令而自动集合起来。十月,元兵攻打西边营垒,刘孝忠等人奋力战斗,李芾冒着箭石亲自督战。城中箭用完了,有旧箭都是箭羽坏了,李芾命令收集民间羽扇,箭羽立即备办。又苦于没有盐吃,李芾取出府库中的积盐席,焚烧提取盐供给。有受伤的,李芾亲自抚问慰劳,每天用忠义勉励他的将士。死伤的人杂乱众多,人们还是含忍血泪登城殊死战斗。有来招降的人,李芾把他杀掉来对人宣示。
  十二月,州城围困日益危急,刘孝忠被炮击中,瘫痪不能起身,诸将哭泣请求说“:事情已危急了,我们为国而死是可以的,但百姓怎么办?”李芾骂说:“国家平时之所以厚禄善待你们,是为了今天要你们报国。你们但死死守住,以后有说此话的我先杀了你们。”年三十之夜,元兵登上城楼,刚打退,旋即元兵像蚂蚁一样附墙而登,衡州太守尹谷及其家人自焚,李芾命令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因而留下宾客佐僚一起饮酒,晚上传令,还亲自书写“尽忠”字样作为号召,饮酒一直到天亮,诸宾客佐僚出来,参议杨震投花园水池而死。李芾坐在熊湘阁召来部下沈忠,赠金子给他说:“我力量已尽,职分当死,我的家人也不可以被俘侮辱,你全部把他们杀掉,然后杀死我。”沈忠伏地叩头,推辞不能这样做,李芾坚决命令他去做,沈忠哭泣允诺,拿酒使李芾的家人全部喝醉,就全部用刀杀死。李芾也引颈受刃。沈忠纵火焚烧他们的居所,回家杀掉他的妻子儿女,又到火场,大声恸哭,举身投地,于是自杀。幕僚茶陵颜应蕍、安仁陈亿孙都死。潭州百姓听说这一消息,多举家自尽,城无虚井,缢死于树林的人累累相比。吴继明等人以城投降,陈毅冲破包围,将要奔往闽地,中途战死。事情被朝廷听见后,赠李芾端明殿大学士,谥号“忠节”。李芾刚到潭州,遣送他的儿子裕孙出城,说“:保存你以祭祀。”他的孙子辅叔当时也在温州亲侄女家迎娶,都得以不死。南宋二王把他们都召入闽以他们为官。
  李芾为人刚直忠介,不畏强暴权贵,临事精细敏悟,奸猾之人不能够欺骗他。而且精力过人,从清晨治理公事到傍晚毫无倦色,晚上通常到半夜才休息,五更时分又起床处理公事。望见他凛然不可犯,像神明一样,但他喜好贤能礼遇士人,与他接触感到温暖,虽然是一小小优点也诚恳奖掖推荐。平生居官清廉,等到被排斥,家里没有剩余的资产。
  尹谷字耕叟,潭州长沙人。性情刚直端重严肃,开始在郡学,士人朋友都很怕他。
  宋朝以词赋取士,末年,只有闽、浙赋压倒四方,尹谷与同郡人邢天荣、董景舒、欧阳逢泰诸人做赋,体裁务必典雅,每一篇赋问世,士人争先学习,由于这样湘赋与闽、浙不相上下。尹谷中年登进士第。调任常德推官,知崇阳县,所到之处廉洁公正,享有声名。
  遭母丧,住在家里教授学生,不改儒生质朴。太阳没出来,教授学生经书以及《朱子四书》,士人虽然有才能见识但不谨慎的人摈斥不予收录。学生在盛暑天必须将衣冠穿戴整齐,整天端坐,晚上熄灭蜡烛才脱下头巾,早晨作息必须戴上帽子然后出帐幕。走在集市中,市民看见他们举止有礼,互相说:“这必定是尹先生的门人。”问他们果真是的。
  晚年进入李庭芝幕中,因被推荐提拔为衡州知州,在家等待补缺。潭州城遭受兵事,帅臣李芾敬重他,用他作为参谋,共同筹划准备防守的办法。当时潭州城中壮士都去保卫临安,所剩下的军队只有四百五十人,年老体弱的占了大半。李芾集结率领百姓中的男子,以忠义奖掖激励,人们做殊死战斗,三个月州城没有被攻克。元军断绝危险要地,使援兵不能到达,尹谷知道州城危急,与妻子儿女诀别说“:我以清贫的儒生受到国家恩泽,典领一州,忠义不可以屈服,你们必须跟从我而已。”召弟尹岳秀使他出城,以保存尹氏的后嗣,尹岳秀哭着同意兄长去死。于是尹谷在门窗下堆积柴火,穿着官服望阙下拜,先取出历任官职的凭信烧掉,就纵火自焚。邻居家救护,火势炽烈不能近前,只在烈烈的火焰中远远望见尹谷端正戴着帽子,双手捧着朝笏端坐着,全家无论年少年老都死。李芾听说这件事,命令把酒洒在地上祭奠尹谷说“:尹务实,是男子汉,比我先就义牺牲。”务实,是尹谷的名号。
  起初,潭州士人以在学校修习其业为重,州学生月试积分高等,升为湘西岳麓书院学生,又积分高等,升为岳麓精舍学生,潭州人号称为“三学生”。兵事兴起的时候,三学生聚居在州学,仍不废弃学业。尹谷死,几百名学生前往痛哭,州城被攻破,大多数学生感激死于忠义。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志·卷四十六
  3.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4. 本纪·卷二十三
  5. 列传·卷九十五
  6. 列传·卷六十二
  7.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8. 列传·卷八十
  9. 列传·卷二百零九
  10. 志·卷一百零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