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二十一

列传·卷二十一

  李穀 昝居润 窦贞固 李涛(弟浣 孙仲容) 王易简 赵上交(子〈日严〉) 张锡 张铸 边归谠 刘温叟(子烨 孙几) 刘涛 边光范 刘载程羽
  李穀,字惟珍,颍州汝阴人。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少勇力善射,以任侠为事,颇为乡人所困,发愤从学,所览如宿习。年二十七,举进士,连辟华、泰二州从事。
  晋天福中,擢监察御史。少帝领开封尹,以穀为太常丞,充推官。晋祖幸邺,少帝居守,加穀虞部员外郎,仍旧职。少帝为广晋尹,穀又为府推官。及即位,拜职方郎中,俄充度支判官,转吏部郎中,罢职。天福九年春,少帝亲征契丹,诏许扈从,充枢密直学士,加给事中。为冯玉、李彦韬所排。会帝再幸河北,改三司副使,权判留司三司事。
  开运二年秋,出为磁州刺史、北面水陆转运使。契丹入汴,少帝蒙尘而北,旧臣无敢候谒者,穀独拜迎于路,君臣相对泣下。穀曰:"臣无状,负陛下。"因倾囊以献。会契丹主发使至州,穀禽斩之,密送款于汉祖,潜遣河朔酋豪梁晖入据安阳,契丹主患之,即议北旋。
  会有告契丹以城中虚弱者,契丹还攻安阳,陷其城,穀自郡候契丹,遂见获。契丹主先设刑具,谓之曰:"尔何背我归太原?"穀曰:"无之。"契丹主因引手车中,似取所获文字,而穀知其诈,因请曰:"如实有此事,乞显示之。"契丹国制,人未伏者不即置死。自后凡诘穀者六次,穀词不屈。契丹主病,且曰:"我南行时,人云尔谓我必不得北还,尔何术知之?今我疾甚,如能救我,则致尔富贵。"穀曰:"实无术,盖为人所陷耳。"穀气色不挠,卒宽之。
  俄而德光道殂,永康继立,署穀给事中。时契丹将麻答守真定,而李崧、和凝与家属皆在城中。会李筠、何福进率兵逐麻答,推护圣指挥使白再荣权知留后。再荣利崧等家财,令甲士围其居以求赂,既得之,复欲杀崧等灭口。穀遽见再荣谓之曰:"今国亡主辱,公辈握劲兵,不能死节,虽逐一契丹将,城中战死者数千人,非独公之力也。一朝杀宰相,即日中原有主,责公以专杀,其将何辞以对?"再荣甚惧,崧等获免。
  汉初,入拜左散骑常侍。旧制,罢外郡归本官,至是进秩,奖之也。俄权判开封府。时京畿多盗,中牟尤甚,穀诱邑人发其巢穴。有刘德舆者,梁时屡摄畿佐,居中牟,素有干材,穀即署摄本邑主簿。浃旬,穀请侍卫兵数千佐德舆,悉禽贼党,其魁一即县佐史,一御史台吏。搜其家,得金玉财货甚众,自是行者无患。俄迁工部侍郎。
  周祖西征,为西南面行营水陆转运使。关右平,改陈州刺史。会有内难,急召赴阙。周祖兵入汴,命权判三司。广顺初,加户部侍郎。未几,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仍判三司。初,汉乾祐中,周祖讨河中,穀掌转运,时周祖已有人望,属汉政紊乱,潜贮异志,屡以讽穀,穀但对以人臣当尽节奉上而已。故开国之初,倚以为相。是岁,淮阳吏民数千诣阙请立生祠,许之,穀恳让得止。
  先是,禁牛革法甚峻,犯者抵死。穀乃校每岁用革之数,凡田十顷岁出一革,余听民私用。又奏罢屯田务,以民隶州县课役,尽除宿弊。穀父祖本居河南洛阳,经巢之乱,园庐荡尽,穀生于外。既贵,访得旧地,建兰若,又立垣屋,凡族人之不可仕者分田居之。诏改清风乡高阳里为贤相乡勋德里。
  二年,晨起仆阶下,伤右臂,在告,旬中三上表辞相位,周祖不允,免朝参,视事本司,赐白藤肩舆,召至便殿勉谕。穀不得已,起视事。征兖州,为东京留守、判开封府事。

译文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为人厚重方正,举动遵循礼法。是唐朝武德功臣刘政会的后代。其叔祖刘崇望,任唐昭宗的宰相。其父刘岳,任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书法。刘岳退居洛中时,对家人说:“我的儿子风骨秀异,不能预知的只是寿命长短罢了,当今世道混乱,我儿能够与我都成为温、洛之间的老叟则足矣。”所以给他取名为温叟。因祖辈功劳补任国子四门助教、河南府文学。清泰年间,任左拾遗、内供奉。因母亲年老请求归家养老,改任监察御史,分府视事。当时台署废弛,温叟加以革新。不久,召他入朝任右补阙。
  后晋初年,王松权任知青州,上表推荐他任判官,加任朝散官。入朝任主客员外郎。后晋少帝任开封府尹时,上奏推荐他为巡官,命令他掌管文翰,又改任广晋府巡官。少帝即皇帝位后,授任他为刑部郎中,赐金紫朝衣。改任都官郎中,充任翰林学士。当初,刘岳在后唐任职,曾经官居内署,到这时温叟又任此职,当时人都感到刘家很荣幸。温叟受命后,回家为母亲祝寿,在堂下站着等候。不久听见音乐声,两个青衣人举箱走出庭堂,向温叟献上紫袍、缣衣,他的母亲命卷开帘帷见温叟说“:这是你父亲在宫中时内库赏赐的。”温叟跪拜接受时泪如雨下,退到开影堂列祭时,用文章告祭。他的母亲伤感了好几天,不忍心见温叟。一年后,加任知制诰。
  契丹军队攻入汴京,温叟畏惧,跟随契丹兵迁到北边,与承旨张允共同上表请求解除职务。契丹主大怒,打算把张允等人调出京城任县令。赵延寿说“:如果学士才能不称职请求解职者,可以仍任本官,不能贬出。”于是得以罢免职务出翰林院。后汉高祖南下时,温叟从洛阳跟从到郑州后,称病不行。进入汴京后,温叟很迟才到来,授任他为驾部郎中。
  后周初期,任左谏议大夫。一年后,改任中书舍人,加任史馆修撰,判馆事。显德初年(954),升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们,皇帝发怒,斥除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被斥除的人相继考中。温叟与张昭共同修撰后汉隐帝及周太祖实录,恭帝即位,升任他为工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事。
  宋朝初期,改任刑部侍郎。建隆元年(960),任御史中丞。遭母丧,退居西洛,不久恢复本官。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铨。于是向皇上进言说“:我见两京各部门,慢慢缺乏旧臣,大多毁掉旧制。虽然检阅时旧制仍存在于以往的典籍,但是行动必须在主管部门。因年限已满应得官,到吏部时照例要减选;冬季集中赴调,授官者不久又出京城。还有人初官满期被裁,不回到原来的官署,只声称前任官职,以图免除赋役。又有人曾经因故停任,急欲回到吏部,而又不具备元敕,无法复职。于是使得在任者失于教习,管事者难于追还。我希望从今以后各部门的任务,授官留任及回吏部待职的,按例减免外官欠任三选以下的,仍然须吏部执行公事,到三十个月后就允许赴吏部集中,按理减免外官欠任三选以下的,以及在任没有通过考核的,就按照元敕处理。如果是在任停官以及在有关部门停职的,经恩准后由刑部出给雪牒,勒令到吏部报到,如果没有空缺,就让他候缺,其余的依照敕令处理。”
  一天晚上回家从宫前走过,太祖正与中黄门数人偶然登明德门西楼,温叟的前导人员偷偷地知道了,告诉他。温叟下令像平常过皇宫那样传呼。第二天朝见时,温叟说:“人主登楼非时,则近臣都希望得到宽恕,护卫诸军也希望得到赏赐。我之所以呵道而过,是想向人暗示你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太祖认为他做的对。御史府旧例,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就以罚款补充。温叟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任台丞十二年,多次求人自代。太祖难找合适人选,不允许。开宝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贫穷,到他家里赏赐器币,几个月后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温叟侍候继母孝顺闻名,即使是大热天不戴帽穿衣不敢相见。五代以来,说到遵从礼法的只有温叟,在朝任官时有德望,精于鉴赏,门生中尤其器重杨徽之、赵邻几,后来二人都成为名士。范杲年轻时,曾经拿文章拜见温叟,温叟大为称赞他,并把女儿嫁给他。
  太宗在任晋王时,听说他清介,派人送给他钱五百千,温叟接受下来,存放在厅西舍房中,命令府吏封署后离去。第二年重午节,又派人送去角黍、执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钱的人,看见西舍封记还在,回来后告诉太宗。太宗说:“我的钱他尚且不用,何况是他人的钱?从前接受下来,是不想拒绝我;现在过了一年还不启封,他的清节越是明显。”命令官吏把所送物品载回。这年秋天,太宗在后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谈论当世有名的清节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叹赏。
  雍熙初年,他的儿子刘癤被罢免徐州观察推官待选,因为家贫到朝廷请求注官。到引对皇上时,太宗问他是谁的儿子,刘癤回答是温叟。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能与他家相比。于是问他“:癤应得任什么官?”宰相说“:免除待选作为厚恩。”太宗说“:他的父亲有清操,录用他的儿子入朝做官,来表示劝勉。”提升癤为太子右赞善大夫,历任判三司理欠、凭由司、江南转运司,入朝任司封郎中。温叟的另两个儿子刘炳、刘烨都考中进士。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志·卷四十六
  3.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4. 本纪·卷二十三
  5. 列传·卷九十五
  6. 列传·卷六十二
  7.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8. 列传·卷八十
  9. 列传·卷二百零九
  10. 志·卷一百零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