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孟子 > 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
  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曰:“食志。”
  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曰:“否。”
  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译文

  彭更问:“后面跟随着数十辆车,又跟随着几百人,在各诸侯国辗转而接受款待,不觉得这样很过分吗?”
  孟子说:“要是不合理,就是一筐饭也不可以接受;要是合理,就是舜接受尧的天下,也不算过分。你认为过分了吗?”
  彭更说:“不,但读书人不做事却靠人家供养,是不可以的。”
  孟子说:“你不通晓用成效交换之事,以多余的补充不足的;那么农民有余粮,妇女有多余的布帛就不知道如何交换。你如果通晓这些事,那么造礼器的梓人、掌土木的匠人、造车轮的轮人、制车厢的舆人都能从你这里得到吃的。有这样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友爱,能守先辈君王的道义,以此扶持后来的学者,却不能从你那里得到吃的,你为什么能尊重造礼器的梓人、掌土木的匠人、造车轮的轮人、制车厢的舆人却轻视为了仁义而奔走的人呢?”
  彭更说:“造礼器的梓人、掌土木的匠人、造车轮的轮人、制车厢的舆人,他们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吃饭;君子追求人生的道路,其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吗?”
  孟子说:“你何必管动机目的呢?他对你有功绩,你可以供养就供养,你是按动机供养人,还是按成效供养人呢?”彭更说:“根据动机。”
  孟子说:“有这样一个人,他干活的时候打坏瓦,又乱涂墙,他的目的也是为了求饭吃,你供养他吗?”彭更说:“不。”
  孟子说:“那么你就不是因人的动机而供养,而是按他的功绩而供养了。”

孟子浏览月榜 孟子全文 >

  1.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2. 尽心章句下·第二节
  3. 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五节
  4. 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5. 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三节
  6. 尽心章句上·第十八节
  7. 尽心章句上·第十五节
  8. 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9. 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10. 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孟子最受喜欢章节 孟子全部章节 >

  1.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2.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3.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六节
  4.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五节
  5.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四节
  6.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7.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8.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9.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节
  10. 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11. 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12. 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13. 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14. 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15. 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猜你喜欢的孟子故事 孟子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