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卷二百二十一

  ◎方技下
  ○贺兰栖真 柴通玄 甄栖真 楚衍 僧志言 僧怀丙 许希 庞安时 钱乙 僧智缘 郭天信 魏汉津 王老志 王仔昔 林灵素 皇甫坦 王克明 莎衣道人 孙守荣
  贺兰栖真,不知何许人。为道士,自言百岁。善服气,不惮寒暑,往往不食。或时纵酒,游市廛间,能啖肉至数斤。始居嵩山紫虚观,后徙济源奉仙观,张齐贤与之善。景德二年,诏曰:"师栖身岩壑,抗志烟霞,观心众妙之门,脱屣浮云之外。朕奉希夷而为教,法清静以临民,思得有道之人,访以无为之理。久怀上士,欲觌真风,爰命使车,往申礼聘。师其暂别林谷,来仪阙庭,必副招延,无惮登涉。今遣入内内品李怀赟召师赴阙。"既至,真宗作二韵诗赐之,号宗玄大师,赉以紫服、白金、茶、帛、香、药,特蠲观之田租,度其侍者。未几,求还旧居。大中祥符三年卒,时大雪,经三日,顶犹热,人多异之。
  紫通玄,字又玄,陕州阌乡人。为道士于承天观。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唯饮酒。言唐末事,历历可听。太宗召至阙下,恳求归本观。真宗即位,屡来京师。召对,语无文饰,多以修身慎行为说。祀汾阴,召至行在,命坐,问以无为之要。所居观即唐轩游宫,有明皇诗石及所书《道德经》二碑。上作二韵诗赐之,并赉以茶、药、束帛。诏为修道院,蠲其田租,度弟子二人。明年春,通玄作遗表,自称罗山太一洞主,遣弟子张守元、李守一诣阙,以龟鹤为献;又召官僚士庶言生死之要。夜分,盥濯,然香庭中,望阙而坐,迟明卒。
  时又召河中草泽刘巽、华山隐士郑隐、敷水隐士李宁。巽年七十余,以经传讲授,躬耕自给。授大理评事致仕,赐绿袍、笏、银带。隐以经术为业,遇道士传辟谷炼气之法,修习颇验,居华山王刁岩逾二十年,冬夏裳衣皮裘。宁精于药术,老而不衰,常以药施人,人以金帛为报,辄拒之。景德中,万安太后不豫,驿召宁赴阙,未至而后崩。大中祥符四年,赐号正晦先生。上并作诗为赐,加以茶、药、缯帛。独隐辞赐物不受。
  甄栖真,字道渊,单州单父人。博涉经传,长于诗赋。一应进士举,不中第,叹曰:"劳神敝精,以追虚名,无益也。"遂弃其业,读道家书以自乐。初访道于牢山华盖先生,久之出游京师,因入建隆观为道士。周历四方。以药术济人,不取其报。祥符中,寓居晋州,性和静无所好恶,晋人爱之。以为紫极宫主。
  年七十有五,遇人,或以为许元阳,语之曰:"汝风神秀异,有如李筌。虽老矣,尚可仙也。"因授炼形养元之诀,且曰:"得道如反掌,第行之惟艰,汝勉之。"栖真行之二三年,渐反童颜,攀高摄危,轻若飞举。乾兴元年秋,谓其徒曰:"此岁之暮,吾当逝矣。"即宫西北隅自甃殡室。室成,不食一月,与平居所知叙别,以十二月二日衣纸衣卧砖塌卒。人未之奇也。及岁久,形如生,众始惊,传以为尸解。
  栖真自号神光子,与隐人海蟾子者以诗往还。论养生秘术,目曰《还金篇》,凡两卷。
  楚衍,开封阼城人。少通四声字母,里人柳曜师事衍,里中以先生目之。衍于《九章》、《缉古》、《缀术》、《海岛》诸算经尤得其妙。明相法及《聿斯经》,善推步、阴阳、星历之数,间语休咎无不中。自陈试《宣明历》,补司天监学生,迁保章正。天圣初,造新历,众推衍明历数,授灵台郎,与掌历官宋行古等九人制崇天历。进司天监丞,入隶翰林天文。皇祐中,同造《司辰星漏历》十二卷。久之,与周琮同管勾司天监。卒,无子,有女亦善算术。
  僧志言,自言姓许,寿春人。落发东京景德寺七俱胝院,事清璲。初,〈王遂〉诵经勤苦,志言忽造璲,跪前愿为弟子。璲见其相貌奇古,直视不瞬,心异之,为授具戒。然动止轩昂,语笑无度,多行市里,褰裳疾趋,举指书空,伫立良久;时从屠酤游,饮啖无所择。众以为狂,璲独曰:"此异人也。"
  人有欲为斋施,辄先知其至,不俟款门,指名取供。温州人林仲方自其家以摩衲来献,舟始及岸,遽来取去。仁宗每延入禁中,径登坐结趺,饭毕遽出,未尝揖也。王公士庶召即赴,然莫与交一言者。或阴卜休咎,书纸挥翰甚疾,字体遒壮,初不可晓,其后多验。仁宗春秋渐高,嗣未立,默遣内侍至言所。言所书有"十三郎"字,人莫测何谓。后英宗以濮王第十三子入继,众始悟。大宗正守节请书,言不顾,迫之,得"润州"字。未几,守节薨,赠丹阳郡王。见寺童义怀,抚其背曰:"德山、临济。"怀既落发,住天衣,说法,大为学者所宗,其前知多类此。
  普净院施浴,夜漏初尽,门扉未启,方迎佛而浴室有人声,往视,则言在焉。有具斋荐鲙者,并食之,临流而吐,化为小鲜,群泳而去。海客遇风且没,见僧操縆引舶而济。客至都下遇言,忽谓之曰:"非我,汝奈何?"客记其貌,真引舟者也。与曹州士赵棠善,后棠弃官隐居番禺。人传棠与言数以偈颂相寄,万里间辄数日而达。棠死,亦盛夏身不坏。
  言将死,作颂,不可晓。已而曰:"我从古始成就,逃多国土,今南国矣。"仁宗遣内侍以真身塑像置寺中,榜曰显化禅师。其后善厚者礼之,见额上荧然有光,就视之,得舍利。
  僧怀丙,真定人。巧思出天性,非学所能至也。真定构木为浮图十三级,势尤孤绝。既久而中级大柱坏,欲西北倾,他匠莫能为。怀丙度短长,别作柱,命众工维而上。已而却众工,以一介自从,闭户良久,易柱下,不闻斧凿声。
  赵州洨河凿石为桥,熔铁贯其中。自唐以来相传数百年,大水不能坏。岁久,乡民多盗凿铁,桥遂欹倒,计千夫不能正。怀丙不役众工,以术正之,使复故。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后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紫衣。寻卒。
  许希,开封人。以医为业,补翰林医学。景祐元年,仁宗不豫,侍医数进药,不效,人心忧恐。冀国大长公主荐希,希诊曰:"针心下包络之间,可亟愈。"左右争以为不可,诸黄门祈以身试,试之,无所害。遂以针进,而帝疾愈。命为翰林医官,赐绯衣、银鱼及器币。希拜谢已,又西向拜,帝问其故,对曰:"扁鹊,臣师也。今者非臣之功,殆臣师之赐,安敢忘师乎?"乃请以所得金兴扁鹊庙。帝为筑庙于城西隅,封灵应侯。其后庙益完,学医者归趋之,因立太医局于其旁。
  希至殿中省尚药奉御,卒。著《神应针经要诀》行于世。录其子宗道至内殿崇班。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尝曰:"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故定阴阳于喉、手,配覆溢于尺、寸,寓九候于浮沉,分四温于伤寒。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考究而得其说。审而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观草木之性与五藏之宜,秩其职任,官其寒热,班其奇偶,以疗百疾,著《主对集》一卷。古今异宜,方术脱遗,备阴阳之变,补仲景《论》。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饘粥、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钱乙字仲阳,本吴越王俶支属,祖从北迁,遂为郓州人。父颖善医,然嗜酒喜游,一旦,东之海上不反。乙方三岁,母前死,姑嫁吕氏,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乃告以家世。即泣,请往迹寻,凡八九反。积数岁,遂迎父以归,时已三十年矣。乡人感慨,赋诗咏之。其事吕如事父,吕没无嗣,为收葬行服。
  乙始以《颅〈囟页〉方》著名,至京师视长公主女疾,授翰林医学。皇子病瘈疭,乙进黄土汤而愈。神宗召问黄土所以愈疾状,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帝悦,擢太医丞,赐金紫。由是公卿宗戚家延致无虚日。
  广亲宗子病,诊之曰:"此可毋药而愈。"其幼在傍,指之曰:"是且暴疾惊人,后三日过午,可无恙。"其家恚,不答。明日,幼果发{疒间}甚急,召乙治之,三日愈。问其故,曰:"火色直视,心与肝俱受邪。过午者,所用时当更也。"王子病呕泄,他医与刚剂,加喘焉。乙曰:"是本中热,脾且伤,奈何复燥之?将不得前后溲。"与之石膏汤,王不信,谢去。信宿浸剧,竟如言而效。

译文

  柴通玄,字又玄,陕州阌乡人。在承天观做道士。年纪有一百多岁,善长辟谷长啸的修养功夫,只饮酒。说唐末的事,历历可听。太宗召他入朝,他恳求回到承天观。真宗即位后,他多次到京城。召他去奏对,他所说的话没有修饰,很多是修身慎行的道理。真宗到汾阴祭祀,召他到行宫,让他坐着,问他无为之治的要领。他所住的道观是唐的轩游宫,有唐明皇的诗石和所写的《道德经》二座碑。真宗做两首韵诗赐给他,并赏给他茶、药、束帛。下诏为他修道院,免去他的田租,给他的两个弟子度牒。第二年春,柴通玄写遗表,自称是罗山太一洞主,派弟子张守元、李守一到朝中,献上龟、鹤;又召来官僚、士大夫、百姓谈生死的关键。半夜,他洗漱完毕,在庭院中点上香,望着皇宫的方向坐着,将近天亮时去世。
  当时真宗又召河中平民刘异、华山隐士郑隐、敷水隐士李宁。刘异七十多岁,讲授经传,亲自耕田以自给自足。皇上任命他为大理评事,他辞官,皇上赐给他绿袍、笏、银带。郑隐以经术为业,遇到一位道士传给他辟谷炼气的修养方法,他修炼的十分灵验,在华山王刁岩住了二十多年,冬夏常穿皮裘。李宁精通药术,老而不衰,常把药施舍给人,人们用金、帛回报他,他拒绝接受。景德中期,万安太后患病,用驿传召他入朝给太后治病,他还没到而太后去世。大中祥符四年(1011),皇上赐号李宁为正晦先生。皇上还做诗赐给刘异、郑隐、李宁,赏给他们茶、药、缯帛。只有郑隐没接受赏赐的物品。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就能读书,过目不忘。父亲是家传的医生,把《脉诀》一书传授给他。庞安时说:“这本书不值得研究。”只拿来黄帝、扁鹊的脉书研究它们,不久,已能贯通他们的学说,时常提出些新见解,辩论问难,不能使他屈服,父亲十分惊奇,当时他还不到二十岁。不久,他患耳聋病,就更加用功阅读《灵枢》、《太素》、《甲乙》诸书,凡是经传百家涉及医道的,没有不贯通的。他曾说“:社会上的人所说的医书,我都看了,只有扁鹊的言论深奥。所谓《难经》,是扁鹊把医术寓于这本书中,但说的不详细,想来大概是让后人自己探求它!我的医术就出于这本书。用它看病的轻重,判断生死,像拼合符节一样,丝毫不差。观察脉象的要领,在于人迎、寸口二脉。这二脉阴阳相应,像两根对拉的绳子,阴阳均匀,则脉的大小相同。故此,通过观察喉部、手部来确定阴阳的充足与否,通过按视尺脉、寸脉来考察阴阳出入是否正常,通过观察浮、沉脉象来确定各种病因及诊治,通过观察伤寒的变化来确定温病的发生。这都是扁鹊大略开个头,而我是用《内经》等书参验、比较研究而得到的这种学说。慎重地运用它,顺应病情去治病,病就能治好。”他又想把医术传给后世,所以写了数万字的《难经辨》。观察药性与内脏的相应关系,即某药适宜治某脏的病,分清脏器的职能,分清药性的寒热,分清奇方和偶方的用法,来治百病,著《主对集》一卷。古今不同的事宜,医药学著作没有记载的,他都根据阴阳的变化,补充张仲景的《伤寒论》。后代才发现的药,是古人不知道的,当代人也不能分辨,经过试验有效的,不可遗漏的,他写了《本草补遗》。
  他为人治病,一般十愈八九。到他家来求诊治的,他就腾出房间让病人住下,亲自察看饮食药物,一定治愈病人而后送走他们;他不能医治的,一定会以实相告,不再给他治。他救活了无数病人。病人家属拿金帛来致谢,他不全收取。
  他曾到舒州的桐城给人治病,有一妇女将要临产,七天了但孩子还没生下,各种办法都不见效。庞安时的弟子李百全正好在邻家,请庞安时去看。他刚见到孕妇,就连声说不是死症,让她的家人用热水暖她的腰、腹部,他自己为孕妇上下抚摩。孕妇感到肠胃微痛,呻吟着生一男孩。她家人惊喜,不知怎么回事。庞安时说:“胎儿已出胞,但一只手误抓母亲肠子不能挣脱,所以不是..符和药物所能解决的。我隔着母腹按到胎儿手的位置,用针扎他的虎口,虎口一疼就缩回手,所以就很快生下来了,没别的办法。”抱新生儿看,右手虎口的针痕仍存。他的医术奇妙如此。
  有个人拿华佗的事问他,他说:“医术达到这样的水平,不是他人能做到的。大概是史书的虚诬不实吧!”庞安时五十八岁时病情发作,他的学生请求庞安时自己给自己诊脉,他笑着说:“我看得很明白了。况且呼吸也是脉象,现在我的胃气已不再恢复正常,我将要死了。”于是,他摒却药饵。过了数日,他同客人坐着谈话而死。
  钱乙字仲阳,本是吴越王钱亻叔的亲属,祖辈时迁到北方,于是为郓州人。父亲钱颖善长医术,但却嗜酒而喜欢旅游,有一天早晨,往东到海上去没返回。钱乙才三岁,母亲早死,他姑姑嫁给吕氏,吕氏怜悯并收养了他,长大以后,就教导他学医,并告诉他的家世。钱乙哭泣后,请求去寻找父亲,共去寻找了八九趟,很多年后,终于找回父亲,此时他已三十岁了。同乡人对此很感慨,吟诗歌颂他。他侍奉吕氏如同父亲,吕氏死后没有后代,他就给吕氏收殓埋葬,穿孝衣守丧。
  钱乙最初是因《颅艻方》著名,到京城去给长公主的女儿看病,授给他翰林医学的官职。皇子患惊风病,钱乙给他喝黄土汤而治好了他的病。神宗召见他询问黄土汤治病的情形,他回答:“因为土能克水,水平稳了,那么惊风自然就停止。”神宗高兴,提升他为太医丞,赐给他金紫。由此,公卿、宗室、外戚之家请他去诊病的无日不有。
  广亲的长子患病,钱乙诊他的病说:“这种病可以不用吃药而痊愈。”广亲的小儿子在旁边,钱乙指着他说:“这孩子将突然患病,使人惊恐,过了三天的午后,可无忧。”广亲家的人恼怒,不答话。第二天,广亲的小儿子果然发羊角风,十分危急,请钱乙给他诊治,三天就病愈。问钱乙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两眼直视有火色,心肝都受了邪。过中午病愈,是发病的周期正好过去。”王子患呕泄病,别的医生给他用峻猛的药剂,又增加了喘病,钱乙说:“这本是内热,脾已受热伤害,怎么使他服燥湿之药?他将大小便不通。”钱乙给病人服石膏汤,王不信,辞去不用。两晚上王子的病逐渐加重,终究印证了钱乙的话。
  有个士人患咳病,脸色青黑而有光泽,呼吸不畅。钱乙说:“肝火犯肺,这是难治的病症。如果秋天得病,还可治好;现在是春天,不能治好。”病人乞求怜悯,钱乙勉强给他药。第二天,钱乙说:“我的药第二次降肝火,而病情不减退;三次补肺,而肺更虚;再加上唇色已白,按规律应该三日死。现在病人还能吃粥,应该过几天才死。”五天后,病人死。
  孕妇患病,别的医生说是胎儿引起的,并要堕胎。钱乙说:“怀孕的胎儿由五脏保养,大概六十天才有动静。如果能等到这个月,再按五脏传养次序,偏重补养母体的某一脏,为什么一定要堕胎呢?”不久,母子都得到保全。又有一乳妇因心慌而患病,病已愈,但睁着眼不能合上。钱乙说:“煮郁李酒给她喝,让她醉,就能好。所以这样,是因为眼睛内连着肝胆,惊恐就会使气郁结,胆横着不下去。郁李酒能驱除气结,随着酒进入胆中,气结被除去,胆也落下,则眼睛能合上。”给产妇喝郁李酒,果然灵验。
  钱乙本来瘦弱,每每自己用心治疗自己,后来病重,他叹道“:这就是浑身麻木疼痛的病。进入内脏者死,我大概要完了吧。”不久又说“:我能把病痛移到四肢。”于是,就自己制药,日夜喝它,左手、脚突然蜷曲不能活动,他高兴地说:“可以啦!”他的亲属登东山,得到一个比斗还大的茯苓。钱乙按照方法炮制好并吃完它,从此,他即使偏瘫,但风度、体格强劲坚毅如同健全的人。他因病辞职回家,不再出来为官。
  钱乙治病、行医不称一家为师,有关医书无不阅读,不墨守古法。超过古人法则,大胆创新,最终跟古法相合。特别精通《本草》这本书,辨别纠正它错误的地方。有人得到罕见的药物,问他,他一定给你说出这药出生的来龙去脉、药物的颜色、不同的名称等详细情况,回去考核它全符合《本草》讲的。晚年时,他的病逐渐严重,他知道不能治疗,就召亲戚诀别,换上衣服等待死亡,于是去世,终年八十二岁。
  魏汉津,本是蜀地被黥面的士卒。自称唐代仙人李良、号“李八百”的人是他的老师,传给他音乐技法。他曾经过三山龙门,听到水声,对人说“:这下面必有宝玉。”就脱衣入水,抱出一块石头,果然是宝玉。皇..中期,他和房庶都因擅长音乐被荐入朝,当时阮逸正在定黍律,没用他们。崇宁初年魏汉津还在世,朝廷正在考定钟律,他被召见,献上乐理,说是得到黄帝、夏禹的声为律、身为度的学说。认为人主的禀赋与众不同,请皇上用手指的三节三寸为度,定黄钟的音乐;中指的周长,自然就是度量权衡。又说“:声有大有小。大的是清声、阳声,是天道。小的是浊声、阴声,是地道。中声在它们中间,是人道。合此三道,就具备了阴阳定数,然后四时可以调顺,万物可以治理。”当时人认为他很迂腐怪异,只有蔡京认为他很神秘。有人说魏汉津本是范镇的仆役,稍微偷看到他的制作。而蔡京推说魏汉津是李良的弟子。
  于是魏汉津请求先铸九鼎,然后铸帝坐大钟及二十四气钟。崇宁四年(1105)三月,九鼎铸成,皇上赐号他为冲显处士。八月,《大晟乐》制成。徽宗在大庆殿接受群臣朝贺,加封魏汉津为虚和冲显宝应先生,把他的乐书颁行天下。蔡京的门客刘籨主管乐事,认为声有大有小的说法不对,将要修改。不久,因《大晟乐》做成已久,改变它恐怕耸动视听,就停止了。魏汉津暗中对蔡京说:“《大晟乐》只有古意的十分之三四,其他多不是古意,他日应去询问任宗尧。”任宗尧是魏汉津的学生。
  魏汉津通晓阴阳术数,能推算吉凶祸福,曾对他的知己说:“不过三十年,天下必乱。”不久去世。蔡京就用任宗尧为典乐官,任宗尧也想有所建树,但被田为所阻,事见《乐志》。后来在铸鼎的地方建宝成殿,祭祀黄帝、夏禹、成王、周公、召公,李良、魏汉津也都配享。魏汉津被谥号为“嘉晟侯”。
  有个叫马贲的人,出自蔡京门下,在大晟府十三年,当时正是魏汉津、刘籨、任宗尧、田为各持己论时,他周旋其间,不偏不倚,被提拔为通议大夫、徽猷阁待制。议者责怪当时名器混滥。
  王老志,濮州临泉人,因孝顺父母而闻名。做转运小吏,不接受贿赂。在乞丐中遇到一位奇人,自称我就是所说的钟离先生,给王老志丹药,他吃后就发狂。于是就丢弃妻子,在田间盖一草房,时常替人算吉凶。
  政和三年(1113),太仆卿王..把他推荐给朝廷。他被召到京城,安排在蔡京府中。他曾给皇上写了一封信,徽宗打开一读,是去年中秋时同乔、刘二妃的燕好之语。由此,徽宗才稍微相信他的奇异,封他为洞微先生。朝官都向他求卜,开始像是无法解释,后来应验的有十分之八九,故此他的门庭若市。蔡京担心他做的太过分,就告诫他;王老志也很谨慎,就奏请禁止。王老志曾献乾坤鉴法,皇上命令铸造它。乾坤鉴铸成后,他说皇上与皇后以后都有灾难,让他们经常坐在鉴下,想那些应该警惕戒备能消灾的事。
  第二年,他见到师父,师父责怪他擅居富贵,于是他向朝廷请求归家,还没得到批准,就得了重病,才允许他归去。他步行出朝,到住处,病就好了。回到濮州就去世了。皇上下诏赐金安葬他,赠官为正议大夫。
  当初,王黼没任宰相时,王黼的父亲是临泉县令,问他王黼能做多大官,他就写了“太平宰相”四个字。很快又用墨涂去,说:“恐怕泄漏天机。”王黼遭贬后,人们才明白其中的缘故。
  王仔昔,洪州人。最初学习儒学,自称遇到许逊,得到《大洞》、《隐书》豁落七元之法,出家游历嵩山,能说出人的未来。政和中期,徽宗召见他,赐他号为冲隐处士。徽宗因天旱祈雨,每每派小黄门拿着纸去求王仔昔的画,看他的意见。一天,小黄门又来求画,王仔昔很快画好篆符,并认真地写上“焚此篆符做成汤,用它浇和洗”。黄门害怕不肯接受,他强迫黄门接受,黄门才带走。皇上为妃子治眼病而在默祝,用他的篆符一浇一洗,眼病立即好了。他被进封为通妙先生,居住在上清宝..宫。他献言说九鼎神器不能藏在外庭,于是就在宫中建圆象徽调阁存放它们。
  王仔昔凭功倨傲,又不憨厚,皇上待之如宾,因此他对大宦官也像童仆一样轻慢,又想让众道士以己为宗。到林灵素得宠时,林灵素忌恨他、陷害他,他被囚到东太一宫。不久因言语不恭敬获罪,被下狱处死。王仔昔获罪,宦官冯浩出力最多。王仔昔没死时,写下“上蔡遇冤人”给他的弟子看。后来冯浩被流放到南方,到上蔡被诛杀。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志·卷四十六
  3. 列传·卷九十五
  4.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5.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6. 本纪·卷二十三
  7. 列传·卷八十
  8. 列传·卷二百零九
  9. 列传·卷六十二
  10. 志·卷一百零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