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卷二百二十二

  ◎外戚上
  杜审琦(弟审琼 审肇 审进 从子彦圭 彦钧 孙守元曾孙惟序) 贺令图 (杨重进附) 王继勋 刘知信(子承宗)刘文裕 刘美(子从德 从广孙永年 马季良附)郭崇仁 杨景宗 符惟忠 柴宗庆 张尧佐
  自西汉有外戚之祸,历代鉴之,崇爵厚禄,不畀事权,然而一失其驭,犹有肺附之变焉。宋法待外戚厚,其间有文武才谞,皆擢而用之;怙势犯法,绳以重刑,亦不少贷。仁、英、哲三朝,母后临朝听政,而终无外家干政之患,将法度之严,体统之正,有以防闲其过欤?抑母后之贤,自有以制其戚里欤?作《外戚传》。
  杜审琦,定州安喜人,昭宪皇太后之兄。太后昆仲五人,审琦最长,其次审玉,次审琼,次审肇,次审进。世居常山,以积善闻。审琦仕后唐,为义军指挥使,天成二年卒,年三十五,审玉前一年卒,年二十二。太祖开国,赠审琦左神武军大将军,以其子彦超为西京作坊使。彦超卒,赠左领军卫大将军。
  审琼,建隆初,授检校国子祭酒。二年,拜左领军卫将军。三年,与其弟审肇、审进皆召赴阙。审琼改左龙武军大将军,迁右卫大将军。乾德初,领富州刺史。三年,以本官权判右金吾街仗事。四年春,步军帅王继勋坐事,诏审琼兼点检侍卫步军司事。是秋,卒,年七十。太祖为废朝三日,发哀成服,赠太保、宁国军节度使,谥恭僖。
  审琼性醇质,在公畏慎,宿卫勤谨,徼巡京邑,里闬清肃,人皆称之。景德三年春,加赠审琼太傅,妻吴氏陈留郡太夫人。是秋,改葬陪陵,又赠审琼太师、中书令。子彦圭。
  审肇,建隆三年,起家授左武卫上将军、检校左仆射致仕,赐第于京师。乾德初,领濰州刺史。开宝二年,改左卫上将军,仍致仕。三年,起为右骁卫上将军,俄出知澶州,太祖以审肇未尝历郡务,乃命司封郎中姚恕通判州事,以左右之。未几,河大决,东汇于郓、濮数郡,民田罹水害。太祖怒其不即时上言,遣使案鞫,遂论恕弃市,审肇免官归私第。俄复旧官,令致仕,特以濰州刺史月奉优给之。七年,卒,年七十二。太祖废朝二日,素服发哀,赠太保、昭信军节度,谥温肃,遣中使护丧事。景德三年,加赠太傅,妻刘氏东海郡太夫人。子彦遵,至南作坊使。
  审进,建隆三年,起家授右神武大将军,改右羽林大将军。乾德元年,领贺州刺史。二年,知陕州。三年,就改保义军节度观察留后。五年,加本军节度。太祖郊祀西洛,审进来朝,颁赉甚厚。太宗嗣位,加检校太傅。太平兴国二年,会许昌裔刺虢州,捃拾使州阙失事上诉,诏右拾遗李干鞫之。干因上言,请支郡不复隶藩镇,皆得专达,从之。
  三年秋,以审进妻卒,废朝。十一月郊礼毕,加检校太尉。四年,上亲征河东,审进与岚州团练使周承晋、德州刺史孙方进、成州刺史慕容福起皆上言愿率所部击太原。上以审进耆年,不许。五年,来朝。是岁,契丹寇边,出师捍御。上幸大名劳军,留审进警巡,都邑肃然。六年,复归陕,亲王宴饯,供帐甚盛。其年,就加检校太师。九年夏,上以审进年高,不当烦以剧务,授右卫上将军,奉给如故。
  雍熙四年,复授静江军节度。端拱元年,上亲耕籍田,审进预其礼,恩赐弥渥,加开府仪同三司。是岁,卒,年七十九。上趣驾临丧,哭之恸,废朝三日,设次成服,亲王公主以下并诣其第举哀。赠中书令,谥恭惠。
  审进镇陕二十余年,劝农敦本,民庶便之。虽居位节制,无骄矜之色,人推其醇厚。景德三年,追封京兆郡王,妻赵氏南阳郡太夫人。后赠尚书令。子彦钧、彦彬。彦彬至礼宾副使而卒。
  彦圭,起家六宅副使,迁翰林使。开宝五年,领信州刺史。六年,改领饶州团练使,俄加领本州防御使。从征太原,与曹翰、孙继业攻城西面。北征班师,命彦圭与孟玄喆、药可琼、赵延进率兵屯中山,坐市竹木矫制免算,责授洛苑使、饶州刺史,裁数日,牵复。余年,迁沙州观察使,出知定州。

译文

  王继勋是彰德节度使王饶的儿子,孝明皇后的同母弟弟。他出生时,他的母亲看见一个红发人,相貌怪异,进入室内,就生下王继勋。等他长大后,相貌俊美,性情凶狠无赖。因孝明皇后的缘故,他担任内殿供奉官、都知溪州刺史。建隆二年(961),加官为恩州团练使,又改任龙捷右厢都指挥使,不久又任永州防御使。建隆四年,宋收复湖南,他改任彭州防御使。当年秋天,宋将讨伐西蜀,命令王继勋准备出发,将检阅军队。王继勋一向与大校马仁王禹不和,暗中命令部下买兵器,将要谋取马仁王禹。太祖知道后,把马仁王禹派到密州。不久,王继勋升为保宁军节度观察留后、虎捷左右厢都虞候、权侍卫步军司事。
  王继勋做了很多违法的事。恰好新招募的一千多士兵隶属雄武军,将派他们出征,这些人多数没成家,太祖对王继勋说“:他们中一定有愿意成家的,不需准备聘礼,只准备酒肉就行。”王继勋不能贯彻皇上的意旨,纵令他们掠人子女,京城遭到骚扰。皇上听说后大惊,派人捕获并斩了其中的一百多人,人心才安定。当时孝明皇后已去世,太祖念及皇后,才没治王继勋的罪。
  乾德四年(966),王继勋又被他的部曲告发,皇上诏命由中书来查问。解除了他的兵权,任彰国军留后,得到奉朝请的待遇。王继勋自认为失去权力,常怏怏不乐,专以切割奴婢的身体为乐,她们多被害死。一天,因下雨墙被毁坏,奴婢们纷纷跑出来,在皇宫外喊冤。皇上大惊,命令中使去询问,完全知道了王继勋所做的违法事。皇上下诏削夺他的官爵,令他回家,并派兵守在他家门口。不久,又发配他到登州,还没到登州,又改任他为右监门率府副率。
  开宝三年(970),命令他掌管西京。王继勋更加残暴,强买百姓的子女供他使唤,稍不如意,就把他们杀了吃掉,把他们的骨头装到棺材里扔到野外。女人贩子和卖棺材的不断地来到他家,洛阳百姓深受其害但不敢上告。太宗在王府,听到很多他的事。太宗即位后,有人上诉,太宗命令户部员外郎、知杂事雷德骧乘驿车前去审问他。王继勋认罪,从开宝六年(973)四月到太平兴国二年(977)二月,他亲手杀死一百多婢女。于是在洛阳市斩杀王继勋,为他强买百姓子女的女人贩子八人、男人贩子三人都被斩。长寿寺和尚广惠常和王继勋一起吃人肉,诏令斩断他的小腿并杀了他。洛阳百姓称快。
  王继勋的后代住在西洛颍阳,他的孙子王惟德不肖,不能自立,沦为乞丐。真宗听说后怜悯他,授给王惟德汝州司士参军的官职。
  张尧佐,字希元,河南永安人,是温成皇后的伯父。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历任宪州、筠州推官。吉州有个道士和商人夜间饮酒,商人暴死,道士害怕就逃走了,被巡逻的捕获,同时还有一百多人被捕。转运使命令张尧佐覆核处理,受冤的人都得以解脱。皇上改任他为大理寺丞、汜水县知县,又升为殿中丞、任犀浦知县。犀浦地少人多,因土地引起的诉讼很多。张尧佐确定他们的田界,条具利害使人知晓,诉讼就少了。张尧佐任开州知州,回京后授予他判登闻鼓院。
  当时温成皇后还是修媛,想以门第抬高自己,故张尧佐稍微被提拔,担任开封府推官,提点府界公事,谏官余靖说:“提拔张尧佐不应太快,过去郭后之祸起于杨尚,不能不借鉴。”不久,张尧佐升任三司户部判官和副使。提升他为天章阁待制、吏部流内铨,历迁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加官为龙图阁直学士,升为给事中、端明殿学士,被任命为三司使。
  第二年,谏官包拯、陈升之、吴奎说:“近年以来,水从城中冒出,地震、黄河泛滥,这是小人当道所致。天下都认为张尧佐主持大计,诸路苦于索求无厌,内帑受到借助的烦扰,法制凋敝,实在是因为张尧佐。臣等认为,亲昵之私,圣人也不能避免,但能处理妥当,不造成危机,这才是有所得。”仁宗祭祀明堂,改命张尧佐为户部侍郎,不久又任命他为淮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赐他的两个儿子进士出身。包拯等又说“:陛下即位将近三十年,没有失道败德的事,近五六年来重用张尧佐,人们暗中议论,认为过错不在陛下,而在宫中的女宠、皇帝的宠臣和执政大臣。因为皇帝亲近的人知道陛下没立太子,他们既有所私,没有不暗有所向的;执政大臣不能以忠言相谏,而是阿谀奉迎,顺从皇上的意旨,惟恐高官要职不能令张尧佐满意,使陛下陷于私昵后宫之过。任命张尧佐的诏书下达那天,太阳阴晦,凶气氵蒙氵蒙,陛下应用大义决断,马上下令追夺张尧佐的官职。万不得已,宣徽、节度可选择一个授予他。这样,才合天意,顺人情。”御史中丞王举正留百官,想要廷议,皇上不许。于是皇上下诏说:“近来台谏官请求罢免张尧佐的三司使,并说不能用他为执政,若给他美官,是合大体,朕采纳这种说法,才有此诏命。现在又认为不行,前后反复,按法应当罢黜。令中书戒谕他们。从今起言事官上殿,要先有圣旨允许。”当天,张尧佐辞去宣徽、景灵使,皇上允许。
  不久,张尧佐又以宣徽使的身份任河阳通判,王举正又三次上奏议论。此时吴育为判西京留台,河阳百姓的上诉有不答复的多告到吴育处,吴育在诉状末尾判定曲直。张尧佐畏恐,就按判词奉行。张尧佐被召回京,改镇天平军。去世后被赠为太师,赏给他家租赁居舍钱每日三千。
  张尧佐出身寒士,处世小心谨慎,十分通晓吏治,熟悉法律,因是外戚而被任用,很快就地位显赫,他贪恋恩宠,被世人所鄙视。他的儿子张山甫,任引进副使、枢密副都承旨。
  他的堂弟张尧封,孝谨好学,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在石州推官任内去世。张尧封的二女儿,就是温成皇后。张尧封被赠官至中书令、清河郡王,谥号“景思”。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志·卷四十六
  3.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4. 本纪·卷二十三
  5. 列传·卷九十五
  6. 列传·卷六十二
  7.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8. 列传·卷八十
  9. 列传·卷二百零九
  10. 志·卷一百零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