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一百五十二

列传·卷一百五十二

  彭龟年 黄裳 罗点 黄度(周南附) 林大中 陈骙 黄黼 詹体仁
  彭龟年,字子寿,临江军清江人。七岁而孤,事母尽孝。性颖异,读书能解大义。及长,得程氏《易》读之,至忘寝食,从朱熹、张栻质疑,而学益明。登乾道五年进士第,授袁州且春尉、吉州安福丞。郑侨、张枃同荐,除太学博士。
  殿中侍御史刘光祖以论带御器械吴端,徙太府少卿,龟年上疏乞复其位,贻书宰相云:"祖宗尝改易差除以伸台谏之气,不闻改易台谏以伸幸臣之私。"兼魏王府教授,迁国子监丞。以侍御史林大中荐,为御史台主簿。改司农寺丞,进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
  光宗尝亲郊,值暴风雨感疾,大臣希得进见。久之,疾平,犹疑畏不朝重华宫。龟年以书谯赵汝愚,且上疏言:"寿皇之事高宗,备极子道,此陛下所亲睹也。况寿皇今日止有陛下一人,圣心拳拳,不言可知。特遇过宫日分,陛下或迟其行,则寿皇不容不降免到宫之旨,盖为陛下辞责于人,使人不得以窃议陛下,其心非不愿陛下之来。自古人君处骨肉之间,多不与外臣谋,而与小人谋之,所以交斗日深,疑隙日大。今日两宫万万无此。然臣所忧者,外无韩琦、富弼、吕诲、司马光之臣,而小人之中,已有任守忠者在焉,惟陛下裁察。"
  又言:"使陛下亏过宫定省之礼,皆左右小人间谍之罪。宰执侍从但能推父子之爱,调停重华;台谏但能仗父子之义,责望人生。至于疑间之根,盘固不去,曾无一语及之。今内侍间谍两宫者固非一人,独陈源在寿皇朝得罪至重,近复进用,外人皆谓离间之机必自源始。宜亟发威断,首逐陈源,然后肃命銮舆,负罪引慝,以谢寿皇,使父子欢然,宗社有永,顾不幸欤?"居亡何,光宗朝重华,都人欢悦。寻除起居舍人,入谢,光宗曰:"此官以待有学识人,念非卿无可者。"
  龟年述祖宗之法为《内治圣鉴》以进。光宗曰:"祖宗家法甚善。"龟年曰:"臣是书大抵为宦官、女谒之防,此曹若见,恐不得数经御览。"光宗曰:"不至是。"他日,龟年奏:"臣所居之官,以记注人君言动为职,车驾不过宫问安,如此书者又数十矣,恐非所以示后。"有旨幸玉津园,龟年奏:"不奉三宫,而独出宴游,非礼也。"又言:"陛下误以臣充嘉王府讲读官,正欲臣等教以君臣父子之道。臣闻有身教,有言教,陛下以身教,臣以言教者也,言岂若身之切哉。"
  绍熙五年五月,寿皇不豫,疾浸革,龟年连三疏请对,不获命。属上视朝,龟年不离班位,伏地扣额久不已,血渍鹙甓。光宗曰:"素知卿忠直,欲何言?"龟年奏:"今日无大于不过宫。"光宗曰:"须用去。"龟年言:"陛下屡许臣,一入宫则又不然。内外不通,臣实痛心。"同知枢密院余端礼曰:"扣额龙墀,曲致忠恳,臣子至此,为得已邪?"上云:"知之。"
  孝宗崩,宁宗受禅,是夕召对,宁宗蹙额云:"前但闻建储之义,岂知遽践大位,泣辞不获,至今震悸。"龟年奏:"此乃宗祏所系,陛下安得辞,今日但当尽人子事亲之诚而已。"因拟起居札子,乞日进一通。又与翊善黄裳同奏往朝南内,因定过宫之礼,乞先一日入奏,率百官恭谢。宁宗朝泰安宫,至则寝门已闭,拜表而退。
  时议欲别建泰安宫,而光宗无徙宫之意。龟年言:"古人披荆棘立朝廷,尚可布政出令,况重华一宫岂为不足哉?陛下居狭处,太上居宽处,天下之人必有谅陛下之心者。"于是宫不果建。迁中书舍人。刘庆祖已带遥郡承宣使,而以太上随龙人落阶官,龟年缴奏,宁宗批:"可与书行。"龟年奏:"臣非为庆祖惜此一官,为朝廷惜此一门耳。夫‘可与书行’,近世弊令也,使其可行,臣即书矣,使不可行,岂敢因再令而遂书哉?"宁宗尝谓:"退朝无事,恐自怠惰,非多读书不可。"龟年奏:"人君之学与书生异,惟能虚心受谏,迁善改过,乃圣学中第一事,岂在多哉!"
  一日,御笔书朱熹、黄裳、陈傅良、彭龟年、黄由、沈有开、李巘、京镗、黄艾、邓驲十人姓名示龟年云:"十人可充讲官否?"龟年对曰:"陛下若招来一世之杰如朱熹辈,方厌人望,不可专以潜邸学官为之。"寻除侍讲,迁吏部侍郎,升兼侍读。龟年知事势将变,会暴雨震雷,因极陈小人窃权、号令不时之弊。遣充金国吊祭接送伴使。
  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不报。迨归,见侂胄用事,权势重于宰相,于是条数其奸,谓:"进退大臣,更易言官,皆初政最关大体者。大臣或不能知,而侂胄知之,假托声势,窃弄威福,不去必为后患。"上览奏甚骇,曰:"侂胄朕之肺腑,信而不疑,不谓如此。"批下中书,予侂胄祠,已乃复入。
  龟年上疏求去,诏侂胄与内祠,龟年与郡,以焕章阁待制知江陵府、湖北安抚使。龟年丐祠,庆元二年,以吕棐言落职;已而追三官,勒停。嘉泰元年,复元官。起知赣州,以疾辞,除集英殿修撰、提举冲佑观。开禧二年,以待制宝谟阁致仕,卒。
  龟年学识正大,议论简直,善恶是非,辨析甚严,其爱君忧国之忱,先见之识,敢言之气,皆人所难。晚既投闲,悠然自得,几微不见于颜面。自伪学有禁,士大夫鲜不变者,龟年于关、洛书益加涵泳,扁所居曰止堂,著《止堂训蒙》,盖始终特立者也。闻苏师旦建节,曰:"此韩氏之阳虎,其祸韩氏必矣。"及闻用兵,曰:"祸其在此乎?"所著书有《经解》、《祭仪》、《五致录》、奏议、外制。
  侂胄诛,林大中、楼錀皆白其忠,宁宗诏赠宝谟阁直学士。章颖等请易名,赐谥忠肃。上谓颖等曰:"彭龟年忠鲠可嘉,宜得谥。使人人如此,必能纳君于无过之地。"未几,加赠龙图阁学士,而擢用其子钦。
  黄裳,字文叔,隆庆府普成人。少颖异,能属文。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巴州通江尉。益务进学,文词迥出流辈,人见之曰:"非复前日文叔矣。"
  时蜀中饷师,名为和籴,实则取民。裳赋《汉中行》,讽总领李蘩,蘩为罢籴,民便之。改兴元府录事参军。以四川制置使留正荐,召对,论蜀兵民大计。迁国子博士,以母丧去。宰相进拟他官,上问裳安在,赐钱七十万。除丧,复召。
  时光宗登极,裳进对,谓:"中兴规模与守成不同,出攻入守,当据利便之势,不可不定行都。富国强兵,当求功利之实,不可不课吏治。捍内御外,当有缓急之备,不可不立重镇。"其论行都,以为就便利之势,莫若建康。其论吏治,谓立品式以课其功,计资考以久其任。其论重镇,谓自吴至蜀,绵亘万里,曰汉中,曰襄阳,曰江陵,曰鄂渚,曰京口,当为五镇,以将相大臣守之,五镇强则国体重矣。除太学博士,进秘书郎。
  迁嘉王府翊善,讲《春秋》"王正月"曰:"周之王,即今之帝也。王不能号令诸侯,则王不足为王;帝不能统御郡镇,则帝不足为帝。今之郡县,即古诸侯也。周之王惟不能号令诸侯,故《春秋》必书‘王正月’,所以一诸侯之正朔。今天下境土,比祖宗时不能十之四,然犹跨吴、蜀、荆、广、闽、越二百州,任吾民者,二百州守也,任吾兵者,九都统也,苟不能统御,则何以服之?"王曰:"何谓九都统?"裳曰:"唐太宗年十八起义兵,平祸乱。今大王年过之,而国家九都统之说犹有未知,其可不汲汲于学乎?"
  他日,王擢用东宫旧人吴端,端诣王谢,王接之中节。裳因讲《左氏》"礼有等衰",问王:"比待吴端得重轻之节,有之乎?"王曰:"有之。"裳曰:"王者之学,正当见诸行事。今王临事有区别,是得等衰之义矣。"王意益向学。于是作八图以献:曰太极,曰三才本性,曰皇帝王伯学术,曰九流学术,曰天文,曰地理,曰帝王绍运,以百官终焉,各述大旨陈之。每进言曰:"为学之道,当体之以心。王宜以心为严师,于心有一毫不安者,不可为也。"且引前代危亡之事以为儆戒。王谓人曰:"黄翊善之言,人所难堪,惟我能受之。"他日,王过重华宫,寿皇问所读书,王举以对,寿皇曰:"数不太多乎?"王曰:"讲官训说明白,忱心乐之,不知其多也。"寿皇曰:"黄翊善至诚,所讲须谛听之。"
  裳久侍王邸,每岁诞节,则陈诗以寓讽。初尝制浑天仪、舆地图,侑以诗章,欲王观象则知进学,如天运之不息,披图则思祖宗境土半陷于异域而未归。其后又以王所讲三经为诗三章以进。王喜,为置酒,手书其诗以赐之。王尝侍宴宫中,从容为光宗诵《酒诰》,曰:"此黄翊善所教也。"光宗诏劳裳,裳曰:"臣不及朱熹,熹学问四十年,若召置府寮,宜有裨益。"光宗嘉纳。裳每劝讲,必援古证今,即事明理,凡可以开导王心者,无不言也。
  绍熙二年,迁起居舍人。奏曰:"自古人君不能从谏者,其蔽有三:一曰私心,二曰胜心,三曰忿心。事苟不出于公,而以己见执之,谓之私心;私心生,则以谏者为病,而求以胜之;胜心生,则以谏者为仇,而求以逐之。因私而生胜,因胜而生忿,忿心生,则事有不得其理者焉。如潘景珪,常才也,陛下固亦以常人遇之,特以台谏攻之不已,致陛下庇之愈力,事势相激,乃至于此。宜因事静察,使心无所系,则闻台谏之言无不悦,而无欲胜之心,待台谏之心无不诚,而无加忿之意矣。"
  三年,试中书舍人。时武备寝弛,裳上疏曰:"寿皇在位三十年,拊循将士,士常恨不得效死以报。陛下诚能留意武事,三军之士孰不感激愿为陛下用乎?"又论:"荆、襄形势居吴、蜀之中,其地四平,若金人捣襄阳,据江陵,按兵以守,则吴、蜀中断,此今日边备之最可忧也。宜分鄂渚兵一二万人屯襄、汉之间,以张形势而壮重地。"时朝廷方宴安,裳所言多不省。
  未几,除给事中。赵汝愚除同知枢密院,监察御史汪义端言祖宗之法,宗室不为执政,再疏丑诋汝愚,汝愚乞免官。裳奏:"汝愚事父孝,事君忠,居官廉。忧国爱民,出于天性,如青天白日,奴隶知其清明。义端所见,皆奴隶之不如,不可以居朝列。"于是义端与郡。

译文

  彭龟年字子寿,临江军清江人。他七岁时父亲去世了,彭龟年很孝顺地侍奉母亲。彭龟年生性聪明、卓异,读书能解释清楚其中主要的意思。当他长大后,得到程氏的《易》一书并认真阅读它,以致废寝忘食,彭龟年时常请朱熹、张木式解答疑难问题,他的学问大大提高。彭龟年考中乾道五年(1169)的进士,被授予袁州宜春尉、吉州安福县丞之职。郑侨、张木匀铸钱之案,连及士大夫一起向朝廷推荐他,彭龟年拜为太学博士。
  殿中侍御史刘光祖因为指责带御器械吴端,被改任太府少卿,彭龟年上疏乞求恢复他的职位,并写信给宰相说:“祖宗时曾改换官员的差遣及任职以增强台谏官的勇气,没有听说调换台谏官以维护宠臣私利的。”彭龟年兼任魏王府教授,升为国子监丞。由于侍御史林大中的推荐,彭龟年被任命为御史台主簿。又改任司农寺丞,升为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
  光宗曾亲自参加郊祀,正值暴风雨之际因而生病了,大臣们很少得以觐见。时间过了很久,光宗的病好了,但仍对孝宗疑心重重,担心孝宗废他的皇位另立新人,于是光宗不去朝拜孝宗住处重华宫。彭龟年写信责备赵汝愚,并上疏说:“寿皇侍奉高宗,完全遵守为人之子的要求去做,这是陛下所亲眼目睹的事实。况且寿皇今天只有陛下一个儿子,圣上的恳切之心,不言而喻,特别是遇到要去重华宫的日子,陛下有时延迟行动,而寿皇不得不降旨免去陛下去重华宫的礼节,是为了替陛下开脱,使人们不能因此私下议论陛下,寿皇内心并非不希望陛下去拜见。自古人君处理骨肉亲人间的事,多不与外臣商量,而与小人商量,所以与亲人之间的不满情绪一天天加深,彼此的疑心、距离一天天增大。今天两宫之间万万不要出现这样的结果。然而我所担心的是,朝外没有韩琦、富弼、吕诲、司马光这样的忠臣,而小人之中,已有任守忠掌握了大权,希望陛下裁断、明察。”
  彭龟年又说“:使陛下亏损去重华宫拜见寿皇之礼仪,都是左右小人离间的罪过。宰相、执政与侍从只能从中拉拢父子之间的感情,调和陛下与重华宫的关系;台谏只能根据父子之间合宜的道德责望人主。至于二人间误会的根源,坚固而难以根除,宰执、台谏却未曾有一句话谈及此。今天内侍中离间两宫的人固然并非一人,只有陈源在孝宗时被重重得罪,最近又被提拔重用,外人都说离间的关键一定从陈源开始。应立即显示朝廷威力加以裁决,首先驱逐陈源,然后迅速登上銮车,前去认错,以向孝宗谢罪,使父子之间融洽,宗社长久,这不是很好吗?”过了不久,光宗到重华宫朝拜孝宗,都城的人欢欣鼓舞。不久,彭龟年拜官起居舍人,他进宫谢恩,光宗说“:这个官职是用以等待有才识的人,想想除了你没人可以胜任。”
  彭龟年记述祖宗之法著成《内治圣鉴》一书进呈给皇上。光宗说:“祖宗家法很好。”彭龟年说“:我这本书主要是为了防止宦官、宫中妇女得宠后弄权,多有请托,这些人如果看到,恐怕不能让皇上经常阅读。”光宗说“:不至于这样。”过了一天,彭龟年上奏道:“我所居之官职,主要职责是记述君主的言行,皇上不到重华宫问安,如此之事记下的有数十次了,恐怕难以向后人交待。”皇上下旨去玉津园,彭龟年奏道:“皇上不尊奉三宫,而独自出去游宴,不合礼仪。”又说:“陛下误把我充任嘉王府讲读官,正是想要我们教给嘉王君臣父子之道。我听说有身教,有言教,陛下凭借身教,我通过言教来教育嘉王,言教怎比得上身教有效。”
  绍熙五年(1194)五月,孝宗生病,后疾病逐渐严重,彭龟年连续三次上疏请求与皇上对话,没得到回音。恰好皇上上朝,彭龟年不离开班位,伏地叩头久久不停,鲜血浸入..甓。光宗说:“我一向知道你忠诚耿直,有什么话想说?”彭龟年奏道“:今日之事没有能大过拜见寿皇的。”光宗说:“我一定会去。”彭龟年说:“陛下屡次答应我,一进宫后就又不遵守诺言。言行不一致,我实在痛心。”同知枢密院余端礼说“:在宫殿前的台阶上叩头,委婉地表现出恳切之情,做臣子的做到这个地步,为了什么?”皇上说:“我知道了。”
  孝宗驾崩,宁宗受禅即位,当天晚上召人对话,宁宗皱着眉头说:“以前只听说我可能被立为王储,谁知立即就登上了皇位,我竭力推辞未得到恩准,至今内心还震惊、害怕。”彭龟年奏道:“这是关系到国家宗社之事,陛下怎能推辞,今天只须尽人子之责诚心地事奉父亲。”于是拟定起居札子,乞求每日呈上。彭龟年又与翊善黄裳一同到南内朝拜,于是制定拜见泰安宫光宗的礼仪,请求提前一天进宫上奏,率领百官恭请。宁宗朝拜泰安宫,到宫前时卧室门已关闭,于是奏上拜表就退出了。
  当时,大臣们议论想另建泰安宫,而光宗没有迁移宫殿的打算。彭龟年说:“古人披荆斩棘建立王朝,还能发布政令,况且重华一个宫殿难道还不够用吗?陛下住窄处,太上皇住宽处,天下百姓,定会体谅陛下的。”于是停止建筑宫殿。彭龟年升为中书舍人。刘庆祖已遥领承宣使之职,由于他是太上随龙人而失去这一官职,彭龟年呈上奏章,宁宗批示:“可以记下贯彻施行。”彭龟年奏道:“我并不是为刘庆祖惋惜这一官职,是为朝廷惋惜这种做事的方法。‘可以记下施行’,这是近代有弊病的法令,如果它可行,我就记下了,如果它不可行,怎敢由于皇上的再次命令而就记下呢?”宁宗曾说“:退朝后无所事事,恐怕自己滋生怠惰之情,非要多读书不可。”彭龟年奏道:“君主的学问与书生的学问不同,只要能虚心纳谏,遵善改过,这是圣学中的第一大事,并不在多少。”
  一天,皇上书写了朱熹、黄裳、陈傅良、彭龟年、黄由、沈有开、李山献、京镗、黄艾、邓马日十个人的姓名给彭龟年看并问:“这十个人可以充当讲官吗?”彭龟年回答“:陛下如果招来一世之杰出人物如朱熹等,才不负众望,不可以专任潜邸的学官侍讲。”不久彭龟年拜官侍讲,改为吏部侍郎,又升兼侍读。彭龟年知道形势将会变化,正值暴雨雷鸣出现,于是极力陈述小人窃权、号令不按时传达的弊端。彭龟年被派遣充当金国吊祭接送伴使。
  当初,朱熹与彭龟年约定共同论斥韩..胄的奸邪,正巧彭龟年接待来使,朱熹一人因为上疏论斥韩..胄被罢黜,彭龟年听说此事后,附会朱熹的奏书说:“当初我约好与朱熹一同反映此事。今天朱熹已经被罢,我也应该一同被贬。”皇上没有接受。等到彭龟年从金回朝后,见韩..胄主持政事,权势比宰相还大,于是彭龟年分条列举他奸邪的事例,说“:进退大臣,更换言官,都是初期执政最关大体的事。有的事大臣们不可能知道,而韩..胄知道,他假托皇上的声势,窃取权力作威作福,不把他贬去必定成为后患。”皇上看到彭龟年的奏章很惊骇“:韩..胄是我的心腑,我对他信而不疑,不想他如此行事。”皇上批示下达到中书,让韩..胄到一祠观任职,很久以后才又重新回到朝廷。
  彭龟年上疏请求去职,皇上诏令韩..胄任宫内祠观官,彭龟年任地方官,以焕章阁待制身份任江陵府知府、湖北安抚使。彭龟年请求一祠观职务,庆元二年(1196),由于吕蓒的指控,彭龟年被革职;以后他三次被除名,被勒令停职。嘉泰元年(1201),彭龟年恢复原职。被起用为赣州知州,以有病为由辞去,拜官集英殿修撰、提举冲佑观。开禧二年(1206),以待制宝谟阁之职退休,不久彭龟年死去。
  彭龟年的学识很纯正,议论简明正直,对善恶是非,辨析很严格,他爱君忧国的诚信,先见之明的见识,敢言的气魄,都是人们所难以做到的。晚年他已经清闲下来,悠然自得地生活,几乎不为世人所知。自从对伪学有禁令后,士大夫很少有不改变做学问的方向的,彭龟年对关中张载、洛阳程氏之书更加沉湎,把居处的匾额题为“止堂”,著《止堂训蒙》,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的立场。他听说苏师旦执杖符节,说:“这是韩氏的阳虎,其必祸害于韩氏。”等彭龟年听说朝廷将要发兵时,他说:“韩氏的灾祸大概会从此而起了吧。”彭龟年所著书有《经解》、《祭仪》、《五致录》、奏议、外制。
  韩..胄被杀后,林大中、楼钥都向皇上报告彭龟年的忠心,宁宗诏令赠他为宝谟阁直学士。章颖等请求换个名称,皇上赐给彭龟年谥号“忠肃”。皇上对章颖等人说:“彭龟年忠心耿耿可嘉,应该得到谥号。如果人人如此,一定能使君主处于无过错的境地。”不久,皇上加赠彭龟年龙图阁学士,又提拔了他的儿子彭钦。
  詹体仁字元善,建宁浦城人。其父詹忄造,与胡宏、刘子..交游甚多,被调任赣州信丰县尉。金人背弃盟约后,詹忄造拜见张浚陈述了灭金之计,张浚召他为属下。詹体仁在隆兴元年(1163)考中进士,被调任饶州浮梁县尉。郡府呈上詹体仁捕捉盗寇的立功状建议加以赏赐,詹体仁说:“因此而受赏,不是我的本意。”婉言谢绝了赏赐。詹体仁任泉州晋江县丞。宰相梁克家是泉州人,他向朝廷推荐詹体仁。詹体仁进入朝中为太学录,被升为太学博士、太常博士,调任太常丞,摄金部郎官。
  光宗即位后,詹体仁任提举浙西常平官,拜为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就任司农少卿。詹体仁奏请蠲除各郡积欠的应交纳的赋税一百余万。有逃跑的士兵一千人进入大冶境,他们用铁铸钱,剽掠财物,骚扰百姓。詹体仁告诫驻地军队统帅“:这里离京师一千多里,如果等到向上面请示得到回音,敌人的势力已十分嚣张了。应立即加以讨伐。”统帅按照他的意见行事,乱党全部散去。
  詹体仁拜为太常少卿,他晋见光宗对话时,首先就陈述父子之间恩情至为深厚的道理,说:“《易经》在《家人卦》之后就是《睽卦》,《睽卦》的上九爻辞说:‘见到满身是泥的猪,观到装满着鬼的一辆车子,先张开弓,又放下弓,因为不是敌人,却是亲家迎婚。前行,遇雨则吉祥。’当人极度怀疑而至迷惑时,凡有所见都以为是敌人,却不知道其实是他们的亲人啊。孔子解释道:‘遇雨则吉祥,是因为种种疑惑都没有了。’大体说来,人伦天理,会有隔阂却不会中断消失,当其正处在隔阂不通之时,人们就会心情不畅,郁闷烦乱,似乎难以终日,等到突然清醒明白,烦郁一下子消融释放,如遇霖雨,这是何等欢悦舒畅啊!窃以为陛下神人之心光明融和,圣者之度恢宏豁达,所有怀疑之事,一朝涣然而解而有如拨开的雾,见及日月,好好地畅述天伦之情,以承接太上皇和皇太后的欢心,以满足亿万人民的期望。”当时皇上因为心中疑虑成疾,很久没有到重华宫去看望孝宗,所以詹体仁引用《易》人与人相互离别孤独的经义,来开导宽解皇上的心。
  孝宗驾崩,詹体仁率领同僚上疏坚决反对光宗做出的决定,请皇上到重华宫亲自主持祭礼,其言辞十分恳切。当时赵汝愚将要制定大策,外庭无人参加商议,赵汝愚密令詹体仁及左司郎官徐谊把意见传达给少保吴琚,请宪圣太后垂帘听政定下决策。宁宗登位后,天下安定,詹体仁与各位贤者私下称赞赵汝愚做出了大贡献。
  当时讨论大行皇帝谥号,詹体仁说:“寿皇圣帝事奉德寿皇二十多年,奉献了天下所能有的最好的奉养,居丧三年间,不穿常服,汉唐以来从未有过,应赠谥号‘孝’。”最终采用了詹体仁的意见。孝宗将要被入殓,詹体仁说:“永阜陵地势低下,不能使神灵得以妥善安置。”詹体仁与宰相意见不同,被任命为太府卿。不久为直龙图阁、福州知州,言官竟由于他以前议论过山陵之事而罢免了他。詹体仁退任后居住在較川,每天以经史自娱,人们没有能窥视到他的内心的。
  起初,詹体仁出使浙右,当时苏师旦以胥吏身份主管役事,后倚仗韩..胄的势力跻身为大官,到这时他派人来献殷勤。詹体仁说:“小人得到天子的器重,其灾祸来到没有几日了,不要玷污了我。”不久,苏师旦果然失败。
  詹体仁恢复直龙图阁、静江府知府之职,搁置十县税钱一万四千,蠲免杂赋八千。詹体仁被任守鄂州,拜为司农卿,又任总湖广饷事之职。当时年成不好百姓难以吃饱,詹体仁不等请示,自做主张发放仓中粮食以赈济百姓,事情过后才报告皇上得知。
  韩..胄建议扩大疆域,一时间大家争相谈论军事以谋求进升。詹体仁上书给朝廷,说军队不可以轻举妄动,应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皇甫斌自以为是将家之子,好谈兵,詹体仁与属下谈论时说他必定失败,结果果然如此。开禧二年(1206),詹体仁死去,终年六十四岁。
  詹体仁特别聪明勤勉,有超人之品行,又博览群书。少年时跟随朱熹学习,以心存良知、慎于独处时之所为为根本。写文章明白畅达,穷究各种道理。周必大当政时,詹体仁曾上疏推荐了三十多个人,都是当时世上的知名士人。郡人刘德秀早年跟随他游历,曾问以居位治民之法,詹体仁说:“尽心、平心而已,尽心就心中无愧,平心就不会有偏袒。”世人信服他的言论正确。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志·卷四十六
  3.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4. 本纪·卷二十三
  5. 列传·卷九十五
  6. 列传·卷六十二
  7.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8. 列传·卷八十
  9. 列传·卷二百零九
  10. 志·卷一百零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