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一百二十九

列传·卷一百二十九

  王友直 李宝 成闵 赵密 刘子羽 吕祉 胡世将 郑刚中
  王友直,字圣益,博州高平人。父佐,以材武称。友直年十二,随父游,谙兵法。
  绍兴三十一年,金人渝盟,友直结豪杰,志恢复。谓其众曰:"权所以济事,权归于正,何害于理。"乃矫制自拟承宣使、河北等路安抚制置使,余拟官有差,遍谕州县勤王。未几,得众数万,制为十三军,军置都统制、提举、提点、提辖、训练统之。九月戊子,进攻大名,一鼓而克,抚定众庶,谕以绍兴年号。乃与王任、冯谷、张升、牛汝霖列奏于朝,欲领众南归。时金人尚在扬州,久不报。
  友直将由寿春涉淮而济,道拜敕书勉以率众捣敌腹心,掎角应援。除友直检校少保、天雄军节度使,王任天平军节度使,冯谷左通议大夫、徽猷阁直学士,张升右朝奉大夫、直秘阁,牛汝霖通直郎、直秘阁,职任各从旧,得便宜行事。时三十二年正月一日也。
  旋与敌遇,相拒淮北;敌兵来益众,友直即率所部渡淮。既而审金主亮已毙,所遇乃归师,悔不袭击之。高宗视师江上,见于金陵,赐金带、章服,锡赉及二子。友直耻前功不遂,自陈,改复州防御使,以忠义军统制隶镇江都统司。
  越四月,诏偕统制张子盖援海州。方接战,友直张一旗,大书"宋忠义将河北王九郎"以自表。潜由小迳背敌阵,因其辎重,扼归道桥,左右枕水。张子盖知友直已乘敌后,麾军进击,敌溃走,尽溺死,围遂解。转宜州观察使。
  孝宗受禅,友直与统制宋宁数出奇转战。张浚都督江、淮,一见喜之,辟建康前军统制。隆兴二年九月,金人犯边,宣谕使王之望命以前军戍昭关,友直不逾时即行。他军同戍者,敌至,辄退保和州,友直孤军坚守。金兵驻黄山,鼓柝相闻,益整暇自持。
  乾道元年,移镇江御前诸军统制,俄改步司左军统制兼左骁卫上将军。初,淮北之战,友直母子相失,至是,访得之,乃与其妻李携二女自淮而还,锡予加厚。又明年,除御前诸军统制,请祠,手诏慰劳。四年,繇京口入觐,进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步司公事,迁侍卫亲步军都指挥使。朝廷议遣马、步二司移屯重地,丞相虞允文欲先发步司,友直请以马司先。及马帅李显忠屯金陵,友直奏马军道途转徙,困毙已甚。有旨免移步司。八年,转承宣使,旋除殿前副都指挥使。
  淳熙元年,授奉国军节度使。四年,总殿步司大阅于茅滩,铠仗精明,号令闲肃。明年,进殿前指挥使,赐第中都,赐田平江,燕射咸预。晚节宴安,军政稍失律,授宜州观察使。寻罢宫观,徙居信州。以郊祀恩内徙,三奉祠,复武宁军承宣使。卒,年六十一,追复节度使,赠检校少保。
  李宝,河北人。尝陷金,拔身从海道来归。金主亮渝盟,淮、浙奸民倪询、梁简等教金造舟,且为乡导。金使苏保衡造舟于潞河。明年,以保衡为统军,将繇海道袭浙江。谍闻,高宗谓宰臣曰:"李宝顷因召对,询以北事,历历如数。且以一介脱身还朝,陛对无一毫沮慑,是必能事者。"乃授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驻札平江,令与守臣督海舟捍御。高宗问:"舟几何?"曰:"坚全可涉风涛者,百二十艘。""兵几何?"曰:"仅三千,皆闽、浙弓弩手,非正兵也。旗帜甲仗亦粗备。事急矣,臣愿亟发。"赐宝衣带、鞍马、尚方弓刀、戈甲及银绢万数。
  八月,次江阴,先遣其子公佐,谓曰:"汝为潜伺敌动静虚实,毋误。"公佐受命,即与将官边士宁偕往。宝将启行,军士争言西北风力尚劲,迎之非利。宝下令,敢沮大计者斩。遂发苏州,大洋行三日,风甚恶,舟散不可收。宝忼慨顾左右曰:"天以是试李宝邪?宝心如铁石,不变矣。"酹酒自誓,风即止。明日,散舟复集。
  士宁自密州回,得敌耗甚悉,且言公佐已挟魏胜得海州。宝喜曰:"吾儿不负乃翁矣。"士气百倍,趣众乘机进。适大风复作,海涛如山,宝神色不为动;风少杀,始纵舟泊抵东海。敌已云合,围海州,旌麾数十里。宝麾兵登岸,以剑画地,令曰:"此非复吾境,力战与否在汝等。"因握槊前行,遇敌奋击,将士贾勇,无不一当十。敌出不意,亟引去。胜出城迎,宝奖其忠义,勉以共立功名,胜感泣。乃维舟犒士,遗辩者四出招纳降附,声振山东。豪杰如王世修辈各署旗,集义勇,争应援,多者数万人。宝列名上诸朝,檄所部会密之胶西,命公佐以郡事畀胜,与俱发。
  至胶西石臼岛,敌舟已出海口,泊唐岛,相距仅一山。时北风盛,宝祷于石臼神。俄有风自柂楼中来,如钟铎声,众咸奋,引舟握刃待战。敌操舟者皆中原遗民,遥见宝船,绐敌兵入舟中,使不知王师猝至。风驶舟疾,过山薄虏,鼓声震叠,海波腾跃。敌大惊,掣矴举帆,帆皆油缬,弥亘数里,风浪卷聚一隅,窘束无复行次。
  宝亟命火箭环射,箭所中,烟焰旋起,延烧数百艘。火所不及者犹欲前拒,宝叱壮士跃登其舟,短兵击刺,殪之舟中。余所谓签军,尽中原旧民,皆登岛垠,脱甲归命,以故不杀。然仓卒,舟不获舣,溺死甚众。俘大汉军三千余人,斩其帅完颜郑家奴等六人,禽倪询等上于朝,获其统军符印与文书、器甲、粮斛以万计。余物众不能举者,悉焚之,火四昼夜不灭。
  宝将乘势席卷,公佐切谏,以为金主亮方济淮,闻通、泰已陷,得远失近,且有腹背忧。乃还军驻东海,视缓急为表里援。遣曹洋轻舟报捷。上喜曰:"朕独用李宝,果立功,为天下倡矣。"诏奖谕,书"忠勇李宝"四字,表其旗帜。除静海军节度使、沿海制置使,赐金器、玉带。
  亮闻胶西之败,大怒,召诸酋约以三日渡江,于是内变杀亮。向微唐岛之捷,则亮之死未可期,钱唐之危可忧也。宝之功亦大矣。
  宝战具精利,宰臣陈康伯取其长枪、克敌弓弩,俾所司为式制之。卒,赠检校少保。
  成闵,字居仁,邢州人。靖康初,刘韐为真定帅,募勇士捍金兵,闵在麾下。高宗即位,闵领数百骑至扬州。会上南渡,韩世忠追苗傅及袭兀术、讨范汝为,闵皆在戎行,又以力战却敌,积功至武功大夫、忠州刺史。
  从世忠入见,世忠指闵曰:"臣在南京,自谓天下当先,使当时见此人,亦避一头矣。"上嘉叹劳勉。旋以取海州功,擢磁州团练使。召见,赐袍带、锦帛,加赠玉束带。时方与金盟,世忠罢兵,入为枢密使,诏进闵棣州防御使、殿前游奕军统制,历迁保宁军承宣使。
  绍兴二十四年,拜庆远军节度使。寻丁母忧,诏起复,赠其母郑国夫人。金主亮将败盟,诏闵提禁旅三万镇武昌,命湖北守、漕创砦屋三万间以待之,发折帛米钱茶引共百四十余万缗、义仓和粜米六十三万石备军用,仍赐金器、剑甲临遣之。闵至鄂,未几,进屯应城县。
  八月,除湖北、京西制置使,节制两路军马。九月,兼京西、河北招讨使。十一月,诏回援淮西。闵喜于得归,冒雨兼程趋建康,士卒多道死,朝廷所给犒师物奄归己,不及士卒。士卒有怨言,闵斩之。未几,除淮东制置使,驻镇江。既而言者论诸军皆聚镇江,恐敌出不意捣上流,于是诏闵发鄂州张成、华旺军回驻鄂。
  亮死,闵引兵渡江趋扬州。及金人自盱眙渡淮北去,闵列兵南岸,军士喏声相闻。金人笑之曰:"寄声成太尉,有勤护送。"时虏气已夺,日虞王师之至,委弃戈甲、粟米山积,诸军多仰以给。惟闵军多浙人,素不食粟,死者甚众。
  闵至泗州,奏已克复淮东。寻入朝,凡侍从、卿监、阁门、内侍,皆有赂遗。左正言刘度劾之,犹超拜太尉,主管殿前司公事。寻复为御史论列,罢太尉,婺州居住,夺庆远节。乾道初,听自便,归湖州;寻诏复节,都统镇江诸军。九年,请词,致仕,治园第于平江。

译文

  刘子羽字彦修,崇安人,资政殿学士刘韦合的长子。宣和末年,刘韦合任浙东军事长官,刘子羽以主管机宜文字的官职辅佐他的父亲。击破睦州贼寇,入朝主管太府、太仆簿,升任卫尉丞。刘韦合守卫真定,刘子羽被批准随从。恰逢金军入侵,父子立誓死守,金军不能攻拔而退走,因此出名。朝廷任命他为直秘阁。京城失守,刘韦合战死,免除服丧后,朝廷任命刘子羽为秘阁修撰、知池州。
  写信给宰相,议论天下军事形势,应当以秦、陇作为根本。改任集英殿修撰、知秦州。还没出发,诏令他到行营,担任枢密院检详文字。
  建炎三年(1129),大将范琼在江西手握重兵,召他不至,来了后又不肯放弃兵权。知枢密院事张浚,同刘子羽密谋诛杀他。一天,命令张俊率兵一千人渡江,装作防备其他盗贼,使他们都身穿铠甲前来。于是召张俊、范琼和刘光世到枢密院大堂议事,并设宴招待,食罢,众人互相观望不敢发动。刘子羽坐在对面的小屋里,恐怕时间一长被范琼觉察,取出黄纸来到堂前,举起对范琼说:“皇上有敕令下,将军可到大理寺对质。”范琼惊愕不知是干什么,刘子羽让左右把范琼拥进车中,用张俊的兵力护卫,送到狱中。刘光世出去安抚范琼部众,历数范琼在京城被包围时依附金朝逼迫徽、钦两帝北去的罪状,并说:“所诛杀的只有范琼一人,你等本是皇上自己率领的军队。”众人都放下武器说“:是。”朝廷降旨将范琼的兵力分散隶属御营五军中,军心片刻安定下来。范琼最终被诛杀。张浚因此惊奇刘子羽的才能。
  张浚奉命任川、陕宣抚使,奏请让刘子羽参谋军事。到达秦州,设立幕府,指挥五路各将,规划五年以后出师北伐。次年,朝廷任命刘子羽为徽猷阁待制。金军窥视江淮紧急,张浚想到禁卫军人数少而战斗力又弱,计议分散阻挠敌军势头,于是集合五路兵马前进。刘子羽认为这不是本来的计策,同张浚争论。张浚说“:我难道不知道这一点?但是现在东南事情正处危急之中,迫不得已这样做罢了。”于是向北到富平,同金军相遇,战斗失利。金军乘胜前进,宣抚司退保兴州,民心大震。
  官属中有人建议将宣抚司移到夔州,刘子羽斥责他说:“孺子应当斩首!四川地位十分重要,敌人打算侵入蓄谋已久,只因川口有铁山、栈道险隘,不敢贸然窥视罢了。今不坚守此地,纵任敌军深入,而我却居于偏僻的夔、峡,遂使同关中地区的音讯阻绝,进退失策,将后悔莫及。今天幸运的是敌人正在四处抢劫,没有逼近附近的州郡。宣抚司只应留驻在兴州,以在外维系关中军民的希望,内部安定保全四川的民心;急忙派遣官员出关,召呼众将,收集离散的士卒,分布在险隘之地,坚壁固垒,伺机而动,这样才可以弥补以前的过错而抵销以后的责罚,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呢?”张俊认为刘子羽说的对,但众参佐中无人敢于前往。刘子羽当即请求奉命北去,单人独骑到秦州,召集各位离散的将领。众将听说命令大喜,全部率众前来会合。刘子羽命令吴..在和尚原立寨,守卫大散关,又分兵守卫所有险隘要塞。金军知道宋军有准备,退走。
  第二年,金军又聚兵前来进攻,再次被吴..击败。张浚将宣抚司移到阆州,刘子羽请求独自留在河池,以调度众将,沟通内外消息,张浚答应了他。次年,吴..以秦凤经略使的身份戍守河池,王彦以金、均、房镇抚使的身份戍守金州。两地都发生饥荒,兴元守臣关闭粮食交易,两地对此极为不满。吴..、王彦都愿意刘子羽守卫汉中,张浚于是按照朝廷诏命任命刘子羽为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刘子羽到汉中,开放通商转输粮食,两地于是安定。朝廷任命刘子羽为宝文阁直学士。
  这年冬天,金军侵犯金州。绍兴三年(1133)正月,王彦守卫的金州失守,退保石泉。刘子羽急忙移兵守卫饶风岭,快马驰告吴..。吴..大惊,立即率部越境向东,日夜兼程三百里赶到饶风,列营守卫抵御。金军尽全力向上仰攻,死伤如同山积,改变方法召募死士,从小路自祖溪关进入,绕出吴..背后。吴..急忙邀请刘子羽离去,刘子羽不同意,反而留吴..共同守卫定军山,吴..感到很困难,于是率部西去。
  刘子羽焚毁兴元,退守三泉县,随从的士兵不满三百人,与士卒取草芽、树皮充饥,写信给吴..诀别。吴..当时在仙人关,他的爱将杨政在营门前大声呼喊:“节使不能背负刘待制,否则,我们也要舍弃节使离去了。”吴..才从小道会合刘子羽,刘子羽挽留吴..共守三泉县。吴..说“:关外是四川的门户,不能轻易放弃。”又回去守卫仙人关。刘子羽因为潭毒山形状如斗挺立,上面宽平有水泉,于是修筑营垒,十六天后竣工。金军已经来到,距离营垒十余里。刘子羽把一架床置于营门口,坐在上面。众将哭着请求说“:此处不是待制坐的地方。”刘子羽说“:我今天就死在这里。”敌军不久也退走。
  自从金军侵入梁、洋州,四川又极为震动。张浚准备转移到潼川,刘子羽写信给他,说已经到了这里,金军必然不会进一步南下,张俊才停止。撒离喝从斜谷北归,刘子羽谋划在武休邀击他,没有追上,撒离喝回到凤翔后,派遣十人拿着书信旗号招降刘子羽,刘子羽把他们全部杀掉,只留下一人,放他回去,说:“替我告诉撒离喝,要来就来,我只有一死,怎么会接受招降!”开始,刘子羽预先将梁、洋公私积蓄全部转移,到这时,金军深入宋境,粮饷不继,背后又被刘子羽、吴..攻击,部众死伤的十占五六,加上发生瘟疫,急忙逃走。刘子羽派兵掩击,坠入深涧而死的不可胜计,其余不能逃走的士兵,全部投降。
  当初,金军进攻四川,所选的士卒是千中取百,百中取十;战斗时披重铠,登山攻险,每一人在前,两人在后推行,前面的战死,后面的披其铠甲前进,又死,则又会有后继者代替他,就这样一定要到攻取为止。张浚虽然战败,但最终得以保全四川,刘子羽出力最大。刘子羽返回兴元。绍兴四年(1134),因受富平战役失败的牵连,刘子羽同张浚一起被罢免。不久又被议论者所攻击,贬任单州团练副使,安置到白州。
  新任川陕宣抚副使吴..,开始时是偏将,没有什么名声。刘子羽独自惊奇他的才能,推荐给张浚,张浚同吴..谈话后大喜,让他指挥众将。到这时,吴..上奏论述刘子羽的功绩,请求交还自己的官职以抵消刘子羽的罪名。诏令刘子羽随意择处安居,次年,复任原官,提举江州太平观。
  张浚重新回朝任职后,计议集中兵力大举攻金,于是请求召回刘子羽,让他向西部将帅说明朝廷旨意,任命刘子羽以集英殿修撰身份知鄂州。不久,任都督府参议军事,同主管机宜文字熊彦诗一起抚慰川、陕。当时吴..多次奏说军中缺粮,因此命令刘子羽会见吴..说明旨意,并与都转运使赵开计议供应事宜,同时考察边境防务的虚实情况上报,这时是绍兴五年(1135)冬天。第二年秋天,与熊彦诗一同返回朝廷。刘子羽说:“金朝不能轻易图谋,应该增兵屯田,等待机会。”当时张浚因为淮西安抚使刘光世骄逸懈惰军纪不严,密奏请求将他罢免,而把他的兵权交给刘子羽。刘子羽推辞,于是任命他以徽猷阁待制的身份出知泉州。
  绍兴七年(1137),淮西郦琼反叛,张浚被罢免宰相职务。绍兴八年,御史常同论说刘子羽十项罪状,高宗批“白州安置”。赵鼎说:“章疏中说到刘子羽勾结吴..的事情,现在正依赖吴..,恐怕他难以自安。”常同再次上奏,刘子羽以散官被安置到漳州。绍兴十一年(1141),枢密使张浚推荐恢复刘子羽原来职务,刘子羽被任命为知镇江府兼任沿江安抚使。金军南下入侵,刘子羽建议坚壁清野,淮东的民众,都迁徙到镇江,用恩信安抚,虽然兵民杂居一起,没有人敢于互相侵犯。不久金军没来,张浚询问刘子羽,刘子羽说:“从前金军入侵,飘忽不定犹如风雨,现在久驻不归,必定有其他意图。”原来是金朝由于柘皋之败,急于同宋讲和。不久,金果然派使者前来议和。复任徽猷阁待制。秦桧暗示谏官上奏罢免刘子羽,又提举太平观。
  绍兴十六年(1146),刘子羽去世。子刘珙,另有传记。吏部郎朱松将儿子朱熹托付给刘子羽,刘子羽同弟弟刘子..一心一意地教育他,后来终于成为大学问家。
  吕祉字安老,建州建阳人。宣和初年,以上舍生得到官职。建炎二年(1128),任右正言,因为上章论事忤逆当朝执政,出任明州通判。
  绍兴元年(1131),湖南、湖北地区盗贼蜂起,吕祉任荆湖提刑,来到之后,招降捕获有方,一年后盗贼平定。进任直秘阁,不久召他到行在。淮南宣抚使韩世忠准备出师,奏请让吕祉议军事,朝廷任命吕祉直徽猷阁,充任参议官,吕祉推辞没有到任。
  绍兴三年(1133),升任直龙图阁、知建康府。吕祉到任后,与通判府事吴若、安抚司准备差遣陈充共同商议,著作《东南防守利便》三卷上报朝廷,大概是说:“立国于东南地区,应当联络淮甸、荆、蜀成一体,现在临安地处偏僻的海边,应移居长江一带,然后才能够维系南北离散的民心。”
  绍兴四年(1134)冬,金军进攻淮河地区,江左地区戒严,只有韩世忠率领精兵驻屯在高邮。金军攻陷涟水之后,攻破山阳、盱眙,于是进犯承州。吕祉上奏说“:应派兵作为韩世忠的后援。”后来援兵没到,韩世忠退保镇江。吕祉再次上奏“:把江北地区置之度外,不是朝廷任命宣抚两淮地区的本意,并且恐怕失去中原民心。只有紧急派遣诸将,并且请皇上亲率六军,才能使上下齐心协力,可以不战而胜。”于是高宗下诏亲征。高宗到达平江,金朝退兵。
  绍兴五年(1135),任命吕祉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文字,不久任兵部侍郎兼户部侍郎、给事中。绍兴六年(1136),改任刑部侍郎、都督府参议军事,不久改任吏部侍郎。刘豫兵分数路入侵,当时高宗停驻平江,有人请求高宗回临安,并下令守卫长江防备海上。吕祉独自抗争说“:士气应当振作,敌人锋芒可以挫败,不能急忙后退示弱。”刘麟率十万大军,已进至濠、寿州。刘光世在合肥,想移居太平州,军队已经行动,于是命令吕祉奔驰到军前,督促刘光世回到合肥。绍兴七年(1137),迁升兵部尚书、督府参谋军事,前往淮西安抚各军。
  张浚由于刘光世坚持不战的议论,罢免他,于是命令行营左护军前统制王德任都统制,又以统制官郦琼担任王德的副手。郦琼同王德素来不和,吕祉回到朝廷,郦琼和王德互相到都督府和御史台控告对方,于是命令王德返回建康,将他的军队隶属于都督府。八月,又命令吕祉前往庐州节制各军。吕祉到庐州,郦琼等人再次控告王德。吕祉劝谕他说“:如果以为你们是对的,那是诳骗人。但张丞相只喜欢人向前,倘若能够立功,即使有很大的过错也会忽略不问,何况这点小小的嫌疑呢?我当尽力为你们辩明,保证没有其他疑虑。”郦琼等人感动泪下。
  事情稍为安定,吕祉于是秘密上奏请求罢免郦琼和统制官靳赛的兵权。但属下书吏将其泄漏给郦琼,郦琼派人拦截吕祉派遣的送信人员,全部得到吕祉的奏章,郦琼十分怨恨。恰逢朝廷任命张俊为淮西安抚使,置宣抚司于盱眙;杨存中任淮西制置使,刘钅奇为副使,置于庐州;诏令郦琼赶赴行在。郦琼害怕了,于是反叛。众将早晨拜见吕祉,坐下后,郦琼从袖中取出文书,交给中军统制官张王景说:“众位将官有什么罪,张统制竟然将这些事报告朝廷呢?”吕祉看见大惊,想返回逃走,来不及,被郦琼逮住。张王景和兵马钤辖乔仲福,统制刘永、衡友被处死。郦琼于是率领全军四万人渡过淮河投降刘豫,挟持吕祉到三塔,距离淮河三十里。吕祉下马说:“刘豫是逆臣贼子,我怎能见他?”众人逼迫吕祉上马,吕祉大骂说“:死就死在这里!”又对其众说:“刘豫是叛臣,你们军中难道没有英雄豪杰,就这样跟随郦琼而去吗?”众人颇受感动,共有一千多人在他周围环立不走。郦琼恐怕动摇众心,急忙策马首先渡过淮河,吕祉遇害。
  当时有人得到包裹吕祉头发的毛巾回到吴中,吕祉妻子吴氏手持毛巾自缢身亡殉葬,听说的人都感到哀伤,庆元年间,诏令为吕祉立庙赐匾,以表彰他的忠诚。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志·卷四十六
  3.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4. 本纪·卷二十三
  5. 列传·卷九十五
  6. 列传·卷六十二
  7.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8. 列传·卷八十
  9. 列传·卷二百零九
  10. 志·卷一百零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