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旧唐书 > 列传·卷八十四

列传·卷八十四

  ○马燧 子暢 燧兄炫
  浑瑊 子镐 钅岁
  马燧,字洵美,汝州郏城人,其先自右扶风徙焉。祖珉,官至左玉钤卫仓曹。 父季龙,尝举明《孙》《吴》,俶傥善兵法,官至岚州刺史、幽州经略军使。燧少 时,尝与诸兄读书,乃辍卷叹曰:“天下将有事矣,丈夫当建功于代,以济四海, 安能矻矻为一儒哉!”燧姿度魁异,长六尺二寸,沉勇多智略,该涉群书,尤善兵 法。
  安禄山反,俾光禄卿贾循守范阳。燧说循曰:“禄山负恩首乱,虽陷洛城,必 当夷灭。公盍建不代之功,诛其逆将向润客、牛廷玠,拔其根柢,禄山西不能入关, 则坐而受擒,天下可定也。”循虽善之,计不时决,事泄,禄山果遣韩朝阳来召循。 朝阳至范阳,与循语,阴伏壮士以弓弦缢杀之。燧脱身走西山,隐者徐遇匿之。逾 月,间行归平原。平原不守,复走魏郡。
  宝应中,泽潞节度使李抱玉署奏赵城尉。是时回纥大军还国,恃复东都之功, 倔强恣睢,所过或虏掠廪粟,供饩小不如意,恣行杀害。抱玉具供办,宾介皆惮不 敢行,燧自赞请主邮驿。比回纥至,则先赂其渠帅,与明要约,回纥乃授燧旗帜为 识,犯令者命燧戮之。取死囚给左右厮役,小违令,辄杀之。回纥相顾失色,虏涉 其境,无敢暴掠。抱玉益奇之。燧因说抱玉曰:“属者与回纥言,燧得其情。今仆 固怀恩恃功树党,李怀仙、张忠志、薛嵩、田承嗣分授疆土,皆出于怀恩,其子瑒 佻勇不义。以燧度之,将必窥太原西山以为乱,公宜深备之。”无何,怀恩果与太 原都将李竭诚通谋,将取太原,其帅辛云京觉之,斩竭诚,固城自守,怀恩遣其子 瑒率兵围之。初,回纥北归,遣其将安恪、石常庭将兵数百及诱募附丽者复数千人 以守河阳,东都所虏掠重货,悉积河阳。是时,怀恩遗薛嵩自相、卫馈粮以绝河津。 抱玉令燧诣薛嵩说之,嵩乃绝怀恩从顺。署奏左武卫兵曹。历太子通事舍人,迁著 作郎、营田判官。无几,迁秘书少监、兼殿中侍御史,为节度判官、承务郎,迁郑 州刺史。燧乃劝课农亩,总其户籍,岁一税之,州人以为便。大历四年,改怀州刺 史。乘乱兵之后,其夏大旱,人失耕稼;燧乃务修教化,将吏有父母者,燧辄造之 施敬,收葬暴骨,去其烦苛。至秋,界中生鲁谷,人颇赖之。
  抱玉移镇凤翔,以汧阳被边,署奏陇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州西有通道,广二 百余步,上连峻山,山与吐蕃相直,虏每入寇,皆出于此。燧乃按行险易,立石种 树以塞之,下置二门,设篱橹,八日而功毕。会抱玉入觐,与燧俱行。久之,代宗 知其能,召见,拜商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防御水陆运使。
  大历十年,河阳三城兵乱,逐镇将常休明,以燧检校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 河阳三城使。十一年五月,汴州大将李灵耀反,因据州城,绝运路,以邀节制。代 宗务姑息人,因授灵耀汴、宋等八州节度留后。灵耀不受命。乃潜结魏博;田承嗣 乃遣兄子悦将兵援灵耀,破永平军将刘洽。诏燧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合军讨灵耀。 忠臣惧贼,焚庐舍西走。燧劝其还兵,请为前锋,击破田悦,进逼汴州。忠臣行汴 南,燧引军行汴北,又败灵耀将张清于西梁固。灵耀选锐兵八千,号为“饿狼军”; 燧独引军击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承嗣又遣悦将兵二万救灵耀, 破永平军将杜如江,略曹州,又败李正己游军,击走刘洽、长孙全绪等军,乘胜去 汴州一舍,方阵而进。忠臣会宋州、淮南、浙西兵,与战不利,请救于燧,燧引四 千人为奇兵击破之,田悦匹马遁去。灵耀知悦败,明日以百骑夜走,汴州悉降,燧 让功于忠臣。忠臣素暴戾,燧不欲入汴城,乃引军退舍于板桥。忠臣入城,果专其 功,因会击杀宋州刺史李僧惠。燧还河阳。
  大历十四年六月,检校工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留后,寻为节 度使。太原承前政鲍防百井败军之后,兵甲寡弱,燧乃悉召将吏牧马厮役,得数千 人,悉补骑卒,教之数月,为精骑。造甲者必令长短三等,称其所衣,以便进趋。 又造战车,蒙以狻猊象,列戟于后,行则载兵甲,止则为营阵,或塞险以遏奔冲, 器械无不犀利。居一年,陈兵三万,开广场以习战阵,教其进退坐作之势。
  建中二年六月,朝于京师,加检校兵部尚书,令还太原。初,田悦新代承嗣统 兵,恐人不附己,诈效诚款,燧上疏明其必反,宜先备之。其年,悦果与淄青、恆 冀通谋,自将兵三万围邢州,次临洺,筑重城,绝其内外,以拒救兵。邢州将李洪、 临洺将张伾,皆坚守不拔。昭义军告急,乃诏燧将步骑二万与昭义节度使李抱真、 神策行营兵马使李晟合军救临洺。燧军出郭口,兵未过险,乃遣持书喻悦,且示 之好,悦谓燧畏之。十一月,师次邯郸,悦遣使至,燧皆斩之以徇;遣兵击破其支 军,射杀其将成炫之。悦自攻临洺,遣大将杨朝光将兵万人,于临洺南双冈东西列 二栅以御燧。燧乃率李抱真、李晟进军,营于二栅之中。其夜,东栅走归悦。明日, 燧进军营明山,取其弃栅以置辎重。悦谓将吏曰:“朝光坚栅不下万人,假令燧等 尽锐攻之,比数日,计不能下,杀伤必甚。吾此必拔临洺,赏劳军士而与之战,必 胜之术也。”悦乃分恆州李惟岳救兵五千以助朝光,燧率军攻朝光,田悦将万余人 救之。燧乃令大将李自良、李奉国将骑兵合神策军于双冈御之,令曰:“令悦得过, 当斩尔!”自良等击却悦。燧乃令推火车以焚其栅,斩朝光及大将卢子昌,斩首五 千余级,生虏八百余人。居五日,进军至临洺,田悦悉军战。燧自将锐兵扼其冲口, 凡百余合,士皆决死,悦兵大败,斩首万余级,生虏九百人,得谷三十万斛,器甲 称是。悦收败兵夜遁,邢州围亦解。以功加右仆射。先战,燧誓军中,战胜请以家 财行赏,既胜,尽出其私财以颁将士。德宗嘉之,诏度支出钱五万贯行赏,还燧家 财。寻加魏博招讨使。
  三年正月,田悦求救于淄青、恆冀,李纳遣大将卫俊将兵万人救悦,李惟岳亦 遣兵三千赴援。悦收合散卒二万余人,壁于洹水,淄青军其东,恆冀军其西,首尾 相应。燧率诸军进屯于鄴,奏请益河阳兵,诏河阳节度使李芃将兵会之。军次于漳, 悦遣将王光进以兵守长桥,筑月城以为固,军不得渡。燧乃于下流以车数百乘,维 以铁锁,锁绝中流,实以土囊以遏水,水稍浅,诸军毕渡。是时军粮少,悦深壁不 战,欲老燧军。燧令诸军持十日粮,进次仓口,与悦夹洹水而军。抱真与李芃问: “粮少而深入,何也?”燧曰:“粮少利速战,兵法善于致人,不致于人。今田悦 与淄青、恆三军为首尾,计欲不战,以老我师;若分军击其左右,兵少未可必破, 悦且来救,是前后受敌也。兵法所谓攻其必救,彼固当战也,燧为诸军合而破之。” 燧乃造三桥道逾洹水,日挑战,悦不敢出。恆州兵以军少,惧为燧所并,引军合于 悦。悦谓燧明日复挑战,乃伏兵万人,欲邀燧。燧乃令诸军半夜皆食,先鸡鸣时击 鼓吹角,潜师傍洹水径趋魏州,令曰:“闻贼至,则止为阵。”又令百骑吹鼓角, 皆留于后,仍抱薪持火,待军毕发,止鼓角匿其旁,伺悦军毕渡,焚其桥。军行十 数里,悦乃率淄青、恆州步骑四万余人逾桥掩其后,乘风纵火,鼓噪而进。燧乃坐, 申令无动,命前除草斩榛棘广百步以为阵;燧出阵,募勇力得五千余人,分为前列, 以俟贼至。比悦军至,则火止气乏,力少衰,乃纵兵击之,悦军大败。时神策、昭 义、河阳军小却,河东军既胜,诸军还斗,合击又大破之。迫洹水,悦军走桥,桥 已焚矣。悦军乱,赴水,斩首二万余级,杀大将孙晋卿、安墨啜,生获三千余人, 溺死者不可胜纪。淄青军殆尽,死者相枕藉三十余里。悦收败卒千余人走魏州,至 门,州将李长春闭门不纳。久之,追兵不至,比明,乃纳悦。悦既入,杀长春,婴 城自守。数日,李再春以博州降,悦兄昂以洺州降,王光进以长桥降。悦遣符璘、 李瑶将五百骑送淄青兵还镇,璘、瑶因来降燧。魏州先引御河入城南流,燧令塞其 领口,河流绝,城中益恐。悦乃遣许士则、侯臧徒步间行说硃滔、王武俊,借兵求 救。时王武俊已杀李惟岳,传首京师,授武俊恆冀观察都防御使;时武俊同列张孝 忠已为易定节度使,武俊独为防御使,又割赵、深二州为一镇,以康日知为观察使, 甚为怨望,且素轻孝忠,耻名在下。时硃滔讨李惟岳,拔深州,求隶幽州不得,亦 怨望。由是滔、武俊同谋救悦。悦恃燕、赵之援,又出兵二万背城而阵,燧复与诸 军击破之。五月,加燧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六月,硃滔、王武俊联兵五万来救悦, 至于城下。诸帅议退兵,燧固不可,德宗遣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将朔方军步骑万五千 人赴燧。是月晦,怀光亦至。怀光勇而无谋,军至之日,未休息,坚请与滔等战, 王师不利。悦等决水灌燧等军,燧兵屈粮少,七月,燧与诸军退次魏县。是月,诏 加燧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兼魏、博、贝四州节度、观察、招讨等使。田悦、硃滔、 王武俊军亦至魏县,与官军隔河对垒。十一月,三盗于魏县军中递相推奖王号:硃 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又遣使于李纳,纳称齐王。四道共推淮西 李希烈为天下兵马元帅、太尉、建兴王,皆伪署官号,如国初行台之制,而名目颇 有妖僻者,然未敢伪称年号。而五盗合从图倾社稷,两河鼎沸,寇盗横行;燧等虽 志在勤王,竟莫能驱攘患难。
  四年十月,泾师犯关,帝幸奉天,燧引军还太原。议者云:“燧若乘田悦洹水 之败,并力攻之,时城中败卒无三二千人,皆夷伤未起,日夕俟降;燧与抱真不和, 迁延于击贼,乃致三盗连结,至今为梗,职燧之由。”燧至太原,遣行军司马王权 将兵五千赴奉天,又遣男汇及大将之子与俱来,壁于中渭桥。及帝幸梁州,权、汇 领兵还镇。燧以晋阳王业所起,度都城东面平易受敌,时天下骚动,北边数有警急, 乃引晋水架汾而注城之东,潴以为池,寇至计省守陴者万人;又决汾水环城,多为 池沼,树柳以固堤。寻兼保宁军节度使。
  兴元元年正月,加检校司徒,封北平郡王。七月,德宗还京,加燧奉诚军及晋、 绛、慈、隰节度并管内诸军行营副元帅,令与侍中浑瑊、镇国军节度使骆元光同讨 河中。初,李怀光据河中,燧遣使招谕之,怀光妹婿要廷珍守晋州,衙将毛朝易攵 守隰州,郑抗守慈州,皆相次降燧。初,王武俊自魏县还镇,虽去伪号,而攻围赵 州不解,康日知窘蹙,欲弃赵州,燧奏曰:“可诏武俊与抱真同击硃滔,以深、赵 隶武俊,请改日知为晋、慈、隰节度使。”日知未至而三州降燧,故又加燧晋、慈、 隰节度使。燧乃表让三州于日知,且言因降而授之,恐后有功者踵以为常。上嘉而 许之。燧乃遣使迎日知,既至,籍府库而归之,日知喜且过望。
  九月十五日,燧帅步骑三万次于绛,分兵收夏县,略稷山,攻龙门,降其将冯 万兴、任象玉。燧以兵攻绛州,十月,拔其外城,其夜伪刺史王克同与大将达奚小 进弃城走,降其众四千人。又遣大将李自良、谷秀分兵略定闻喜、夏县、万泉、虞 乡、永乐、猗氏六县,降其将辛兟及兵五千人。谷秀以犯令虏士女,斩之以徇。
  贞元元年,军次宝鼎,败贼骑兵于陶城,前锋将李黯追击之,射杀贼将徐伯文, 斩首万馀级,获马五百匹。是岁,天下蝗旱,物价腾踊,军乏粮饷,而京师言事多 请扌舍怀光,上意未决。燧以怀光逆节尤甚,河中密迩京邑,反覆不可保信,舍之 无以示天下,虑上为左右所惑,且兵事尚密。六月,燧乃舍军以数百骑朝于京师。 比召见,燧曰:“臣虽不武,得刍粮支一月,足以平河中。”上许之。
  七月,燧因朝京师,乃与浑瑊、骆元光、韩游瑰合军,次于长春宫。怀光将徐 廷光以兵六千守宫城,御备甚严。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自固,攻之旷日持久,所 伤必甚,乃挺身至城下呼廷光。廷光素惮燧威名,则拜于城上。燧度廷光心已屈, 乃徐谓之曰:“我来自朝廷,可西面受命。”廷光复拜。燧乃喻之曰:“公等皆朔 方将士,禄山以来,首建大动,四十馀年,功伐最高,奈何弃祖父之动力,背君上, 为族灭之计耶!从吾,非止免祸,富贵可图也。”贼徒皆不对。燧又曰:“尔以吾 言不诚,今相去不远数步,尔当射我!”乃披襟示之。廷光感泣俯伏,军士亦泣下。 先一日,贼焦篱堡守将尉珪以兵二千因堡降燧;廷光东道既绝,乃率众出降。燧以 数骑径入城,处之不疑,莫不畏服,众大呼曰:“吾辈复得为王人矣!”浑瑊由是 服燧,私谓参佐曰:“予尝谓马公用兵与予不相远,但警怪累败田悦;今观其行兵 料敌,吾不迨远矣!”八月,燧移军于焦篱堡。其夜,贼太原堡守将吴冏弃堡而遁, 其下皆降。燧率诸军济河,兵凡八万,阵于城下。是日,贼将牛名俊斩怀光首以城 降。其守兵犹一万六千人,斩贼将阎晏、孟宝、张清、吴冏等七人以徇,为怀光胁 虏者皆舍之。
  燧自朝京师还行营,凡二十七日而河中平。诏书褒美,迁光禄大夫,兼侍中, 仍与一子五品正员官。宴赐毕,还太原。是行也,德宗赐燧《宸扆》、《台衡》二 铭。序曰:
  朕每览上古之书,用及唐、虞之际,君臣相得,圣贤同时,日夕孜孜,讲论至 道,或陈其鉴诫,或讽以咏歌,焕乎典谟,百代是式,有以见启沃之道,理化之端, 意甚慕之,而未能迨也。顷灵监节度使杜希全著书上献,多所规谏,聊为《君臣箴》, 用答其意。河东等道副元帅、司徒燧固请勒石,贻厥后人。朕以文既非工,义又非 备,垂诸来裔,良所恧焉。起予者商,因之有作,庶乎朝夕自儆,且俾后代知我文 武殿邦之臣欤。
  《宸扆铭》曰:
  天生蒸人,性命元淳,嗜欲交驰,利害纠纷。无主乃乱,树之以君,九域茫茫, 万情云云。目不备睹,耳难遍闻,睹之闻之,矧又非真。事失其源,道远莫亲,理 行其要,化行如神。失源维何,不自正身,正身之方,先诚其意。罔从尔欲,罔载 尔伪,体道崇德,本仁率义。必信若寒暑,无私象天地,感而遂通,百虑一致。任 人之术,各当其器,舍短从长,理无求备。事多总集,众才咸遂,知而必任,任而 勿贰。以天下之目为鉴,我鉴斯明;以天下之心为谋,我谋则智。求贤惟广,辩理 惟精,逆耳咈心,必嘉乃诚。顺旨苟容,亦察其情,斥去奸谀,全度忠贞。先人立 言,为代作程,谔谔者昌,唯唯者倾,系以兴亡,曷云其轻。承天子人,夫岂不贵? 伊昔哲王,夙夜祗畏。驭朽为戒,纳隍为志,神将害盈,天匪假易。四海为家,夫 岂不富?伊昔哲王,勤俭固陋。土阶罔饰,露台罢构,远奇伎淫巧,放珍禽怪兽。 敬之慎之,天命可祐。欲令必行,顺人之情,欲诚必著,清己之虑,心无亿诈,事 必忠恕。凡将有为,靡不三思,喜怒以节,动静以时。毫厘或差,祸害亦随,慢易 厥初,悔其曷追。刑不可长,武不可恃,作威逞力,厉阶斯起。垂旒蔽聪,黈纩塞 耳,含弘光大,是亦为美。覆之如天,爱之如子,仁心感人,率土自理。嗟予寡昧, 嗣守丕图,寇戎荐兴,德化未孚。大业兢兢,其敢以渝,俯察物情,仰稽典谟,作 诫斯言,置于坐隅。
  《台衡铭》曰:
  天列台星,垂象于人,圣人则天,亦建辅臣。以翼以弼,为衡为钧,如耳目应 心,如股肱连身,是则同体,孰云非亲?阴阳相推,四序成岁,君臣相得,万邦作 乂。感同风云,合若符契,以道匡救,尽规献替,木必从绳,金其用砺。帝者之盛, 时惟陶唐,乃闻畴咨,仄陋明易攵。洎乎有虞,二八腾芳。爰迨伊尹,相于成汤。 载生姜牙,谅彼武王。道无不行,谋无不臧,君圣臣贤,运泰时康。汉高既兴,萧、 曹亦彰。烈烈我祖,膺期而昌,剷灭群凶,砥平四方。惟卫及英,启辟封疆;曰房 与杜,振理维纲;亦有魏徵,忠謇昂昂。伟兹众材,为栋为梁,荡荡巍巍,邦家有 光。是知道之废兴,系于时主,主之得失,资于台辅。经之以文,纬之以武,出为 方伯,入作申、甫,绝维载张,阙衮斯补。惟德是倚,惟才是求,人不易知,德亦 难周。傅说板筑,夷吾射钩,任之不疑,千载垂休,体于至公,何鄙何雠。追惟哲 主,必赖良弼,矧予不德,暗于理术。师旅繁起,政刑多失,遘兹艰屯,夙夜祗栗。 翊我戴我,实惟勋贤,内熙庶绩,外总十连,威武载扬,谋猷日宣。长城压境,巨 舰济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颠。予嘉尔诚,尔相予理,惟后失道,亦臣之耻。自昔 格言,慎终如始,功藏鼎彝,道冠图史。无俾伊、傅,克专厥美,作鉴勒铭,永世 是纪。
  燧至太原,乃勒二铭于起义堂西偏,帝为题额,其崇宠如此。
  二年冬,吐蕃大将尚结赞陷盐、夏二州,各留兵守之,结赞大军屯于鸣沙,自 冬及春,羊马多死,粮饷不继。德宗以燧为绥、银、麟胜招讨使,令与华帅骆元光、 邠帅韩游瑰及凤翔诸镇之师会于河西进讨。燧出师,次石州。结赞闻之惧,遣使请 和,仍约盟会,上皆不许。又遣其大将论颊热厚礼卑辞申情于燧请和,燧频表论奏, 上坚不许。三年正月,燧军还太原。四月,燧与论颊热俱入朝,燧盛言蕃情可保, 请许其盟,上然之。燧既入朝,结赞遽自鸣沙还蕃。是岁闰五月十五日,侍中浑瑊 与蕃相尚结赞盟于平凉,为蕃军所劫,狼狈仅免,陷将吏六十余员,由燧之谬谋也, 坐是夺兵权。六月,以燧守司徒,兼侍中、北平王如故,仍赐妓乐,奉朝请而已。
  五年九月,燧与太尉李晟召见于延英殿,上嘉其有大勋力,皆图形凌烟阁,列 于元臣之次。九年七月,燧对于延英。初,上以燧足疾,不令朝谒;是日,燧以冬 首入朝,敕许不拜而坐。时太尉晟初薨,帝谓燧曰:“常时卿与太尉晟同来,今独 见卿,不觉悲恸。”上歔欷久之。燧既退,足疾,仆于地,上亲掖起之,送及于陛, 燧顿首泣谢。累上表乞骸,陈让侍中,优诏不许。贞元十一年八月薨,时年七十。 先是,司天频奏荧惑太白犯太微上将,间一月而燧薨。废朝四日,诏京兆尹韩皋监 护丧事,嗣吴王献为吊祭赠赗使,册赠太尉,谥曰庄武。子汇、暢。
  暢以父廕累迁至鸿胪少卿,留京师。建中三年,燧讨田悦于山东,时岁旱,京 师括率商户,人心甚摇。凤翔留镇幽州兵,多离散入南山为盗。殿中丞李云端与其 党袁封、单超俊、李诚信、冀信等与暢善,因饮食聚会,言时事将危;暢乃遣家人 温靖与父书,具陈利害,可班师还镇。燧怒,执靖具奏其状,令兄炫执暢请罪。德 宗以燧方讨贼,不竟其事,诛云端等十一人,敕炫就第杖暢三十,上于是罢括率之 令。燧赀货甲天下,燧既卒,暢承旧业,屡为豪幸邀取。贞元末,中尉杨志廉讽暢 令献田园第宅,顺宗复赐暢。初为汇妻所诉,析其产,中贵又逼取,仍指使施于佛 寺,暢不敢吝;晚年财产并尽,身殁之后,诸子无室可居,以至冻馁。今奉诚园亭 馆,即暢旧第也。暢终少府监,赠工部尚书。
  子继祖,以祖廕,四岁为太子舍人,累迁至殿中少监,年三十七卒。

译文

  马燧,他的字叫洵美,汝州郏城县人,他祖先从右扶风郡迁来此地。祖父马珉,官做到左玉钤卫仓曹。父亲马季龙,曾中举明兵法科,豪爽擅长兵法,官当到岚州刺史、幽州经略军使。马燧早年时,有次和几个哥哥读书,放下书叹气说:“国家将有难了,英雄应立功于世,平定天下,怎能辛辛苦苦当儒生呢!”马燧仪表风度杰出,身长六尺二寸,沉着勇敢多智谋,博览各种书籍,尤其擅长兵法。
  安禄山反叛,派光禄卿贾循守范阳。马燧劝贾循说:“安禄山背恩带头反叛,虽然攻陷了洛阳,定将被消灭。您为什么不建稀世功勋?杀死他的将领向润客、牛廷..,抄他的老窝。安禄山向西不能打进关中,就会困在那里被抓住,天下就平定了。”贾循虽赞同这话,但未乘机定计,事泄露了,安禄山终于派韩朝阳来请贾循。韩朝阳到了范阳,和贾循谈话,暗地埋伏武士用弓弦勒死了他。马燧逃出跑到西山,隐士徐遇把他藏了起来。过了一个月,从小路来到平原郡。平原郡失守,又逃到魏郡。
  宝应年间,泽潞节度使李抱玉任命他为赵城县县尉。这时回纥大军归国,倚仗帮助收复洛阳的功劳,胡作非为,有时掳掠路过处的仓库粮食,供应饭食稍不满意,随便杀人。李抱玉准备了供给品,下属都不敢去送,马燧自荐请求主持驿馆事务。等回纥军来了,就先给主帅送礼,和他约定纪律,回纥军就授给马燧令旗做标志,命马燧杀死违令者。马燧用死刑犯人在身边侍侯,稍不听令,就杀死他们。回纥兵看了害怕,军队从这里走过,没有人敢侵害掳掠。李抱玉更赏识他了。马燧就劝李抱玉说:“近来和回纥人谈话,我了解了他们的情况。现仆固怀恩倚功结党,李怀仙、张忠志、薛嵩、田承嗣分守各地,都是仆固怀恩的主意,他的儿子仆固..勇猛不忠。依我看来,一定会侵占太原、西山叛乱,您应多做准备。”不久,仆固怀恩果然和太原都将李竭诚同谋,想夺取太原,主帅辛云京察觉了这事,杀了李谒诚,守城自卫,仆固怀恩派他的儿子仆固..领兵包围了他。当初,回纥军北行归国,派他们的将领安恪、石常庭领兵几百名和招募投靠的几千人守河阳,从洛阳抢来的珍宝,都存放在河阳。这时,仆固怀恩派薛嵩从相州、卫州送粮并切断黄河渡口。李抱玉命马燧到薛嵩处劝说,薛嵩就和仆固怀恩断绝了关系听从朝廷。于是任命马燧为左武卫兵曹。
  马燧又任过太子通事舍人,升任著作郎、营田判官。不久,又升任秘书少监、兼任殿中侍御史,又任节度判官、承务郎,升任郑州刺史。他勉励督促农耕,统计户数,每年收税一次,人们都认为方便。大历四年(769),改任怀州刺史。在兵荒之后,这年夏天又大旱,人们不能种庄稼,马燧努力改善政务,将领官吏有父母的,马燧就登门问候,安葬野地未埋的尸骨,减轻赋税。到秋天,州内长出了野谷子,人民多半靠这度灾。
  李抱玉移任驻守凤翔。因..阳有边患,任命他为陇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州西部有条路,宽两百多步,上通高山,山和吐蕃相对,吐蕃每次入侵,都从这里出来。马燧巡视地形,垒石栽树拦住这路,下面修了两处门,又修有望楼,八天就修成了。碰到李抱玉入朝,就和马燧一起去。很久以后,唐代宗知道他能干,召见了他,封为商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防御水陆运使。
  大历十年(775),河阳三城兵变,赶走节度使常休明,于是任命马燧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河阳三城使。大历十一年(776)五月,汴州大将李灵耀反叛,占据州城,切断漕运,求封节度使。唐代宗宽大为怀,任命李灵耀为汴州、宋州等八州节度留后。李灵耀不接受任命,于是暗地勾结田承嗣;田承嗣就派他哥哥的儿子田悦率兵支援李灵耀,打败永平军将领刘洽。皇帝下诏马燧和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会合讨平李灵耀。李忠臣怕叛军,焚烧营帐往西跑。马燧劝他回军,请求担任先锋,打败了田悦,逼近汴州。李忠臣沿汴河南岸进军,又在西梁固打败了李灵耀的将领张清。李灵耀选精兵八千,号称“饿粮军”;马燧单独率军打败了它,进抵浚仪。当时,河阳兵是诸军中最强的。田承嗣又派田悦率兵两万援救李灵耀,打败了永平军将领杜如江,进犯曹州,又打败李正己的游军,击溃了刘洽、长孙全绪等人的军队,乘胜进到离汴州三十里处,列阵前进。李忠臣会合宋州、淮南、浙西的军队,与他作战不胜,向马燧求救,马燧带四千兵出其不意击败了他,田悦单人匹马逃走。李灵耀知道田悦战败后,第二天率一百名骑兵逃跑,汴州就投降了,马燧把功劳让给李忠臣。李忠臣生性暴躁,马燧不想进汴州城,就带兵到板桥扎营。李忠臣进城后,果然独吞功劳,利用机会打死了宋州刺史李僧惠。马燧于是回到了河阳。
  大历十四年(779)六月,任检校工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留后,不久被任命为节度使。太原自前任长官鲍防、百井战败后,军队弱小,马燧就召集全部将领官吏的仆役,得到几千人,都补充为骑兵,训练了几个月,成了精锐的骑兵。他命令制铠甲一定按长短分三等,和士兵衣裳相当,以便行动。又制造军车,蒙上画有狻猊图案的皮革,车后安有戟,行军时装运兵器铠甲,宿营时列成营阵,有时堵在险要处阻挡进攻,军械都极好。过了一年,集中三万军队,开辟大场地练习列阵,教他们进退攻守的战术。
  建中二年(781)六月,他到京城朝拜,升任检校兵部尚书,命回太原。当初,田悦顶替田承嗣带兵,怕人们不亲附自己,假装归顺,马燧奏本揭露他一定会反叛,应先防备他。这年,田悦果然和淄青、恒冀节度使合谋,亲率兵三万包围了邢州,自己到临氵名,筑两重城墙,隔绝内外,阻挡救兵。邢州守将李洪、临氵名守将张亻丕,都固守没被攻破。昭义军向朝廷求救,皇帝下诏命马燧率步、骑兵两万和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神策行营兵马使李晟会合援救临氵名。马燧军从山郭口经过,军队没通过险要地时,就派人送信告诉田悦,并表示友好,田悦以为马燧怕他。十一月,军队到达邯郸,田悦派使者来,马燧就都杀了示众;派兵击溃了田悦的一支部队,射死了将领成炫之。田悦自己进攻临氵名,派大将杨朝光率兵万名。在临氵名南边双冈东西并列两个营寨抵御马燧,马燧就率李抱真、李晟进军,在两座营寨之间扎营。这天夜里东边营寨兵逃回田悦处。第二天,马燧进军到明山扎营,占据被抛弃的营寨放军需品。田悦对部下说:“杨朝光坚守营寨的兵不少于一万人,即使马燧等用全部精兵攻他,几天内,估计攻不下来。死伤一定很重。我这里一定攻下了临氵名,犒劳兵将再和他们作战,这是必赢的部署。”田悦于是派恒州李惟岳的援军五千增援杨朝光,马燧带兵进攻杨朝光,田悦又带一万多军队增援他。马燧就命大将李自良、李奉国率骑兵会同神策军在双冈抵御,下令道:“让田悦过来了,就杀了你们!”李自良等击退了田悦。马燧就命推出燃火车烧营寨,杀死了杨朝光和大将卢子昌,杀头五千多颗,活捉八百多人。停留五天,推进到临氵名,田悦率全军来会战。马燧亲自率领精兵抵挡前锋,接战一百多次,士兵都死战,田悦军大败,杀头一万多颗,活捉九百人,缴获粮食三十万斛,器械铠甲与这相当。田悦召集败兵夜里逃走了,对邢州的包围也解除了。因功劳升任右仆射。战前,马燧对兵将起誓,战胜后用私财行赏。战胜后,拿出所有家财奖赏兵将。唐德宗称赞他,下诏度支郎中拿出五万贯奖赏,还马燧的家财。不久,加封为魏博招讨使。
  建中三年(782)正月,田悦向淄青、恒冀节度使求救,李纳派大将卫俊率军一万名救援田悦,李惟岳也派兵三千名来救援。田悦召集被打散的士兵两万多人,在洹水筑堡垒,淄青军队驻扎在他的东边,恒冀军队驻扎在他的西边,互相呼应。马燧率各军进军驻扎在邺县,奏本请求增派河阳军队,皇帝下诏命河阳节度使李秡率兵与他们会合。唐军驻扎在漳河边。田悦派将领王光进率兵守长桥,筑城墙固守,唐军不能过河。马燧就在下游将几百辆军车,用铁锁相连,横断河水,填上装土的口袋挡住水,水略微变浅了,各军都过了河。这时唐军粮少,田悦坚守不出战,想等唐军粮尽。马燧命各军带十天粮食,进驻仓口,和田悦隔洹水对峙。李抱真和李秡问道:“粮食少却深入敌区,是为什么?”马燧说:“粮食少利于速战,兵法说要善于调动敌人,不受敌人摆布。现田悦和淄青、恒州三支军队互相呼应,用意是不出战,待我军粮尽,如分兵攻他们左、右军,军队少不一定能攻破,田悦还会来救援,这样前后都受敌。兵法说进攻敌人必救处,敌人一定会出战。我要让各军打败会合的敌军。”马燧于是造三座桥过洹水,每天挑战,田悦不敢出战。恒州军因兵少,怕被马燧歼灭,移军与田悦会合。田悦认为马燧明天还会挑战,就埋伏一万军队,想伏击马燧。马燧就命各军都半夜吃饭,鸡叫前击鼓吹号,悄悄出兵沿洹水直奔魏州,发令说:“听到敌军追来,就停下来列阵。”又命一百名骑兵击鼓吹号,都留在后边,又准备柴草火种,等军队都走了,停止击鼓吹号躲在一边,看到田悦军都过了河,就把桥烧掉。唐军走了十几里路,田悦就带领淄青、恒州步、骑兵四万多人过桥跟随追来,顺风放火,击鼓呐喊前进。马燧就坐下,命令军队不动,派人除掉百步见方地上的草和荆棘列阵;马燧走出阵前,召募有勇力的五千多人,分别排在前边,等待敌军来。等田悦兵到,火熄了人也直喘气,体力下降,马燧就出兵进攻他们,田悦军大败。当时神策、昭义、河阳军都略退却,河东军战胜后,各军回军战斗,合击又大败敌军,追到洹水边,田悦军逃到桥头,桥已烧掉。田悦军乱了,有的跳到水里,被杀头两万多颗,杀死了他的大将孙晋卿、安墨啜,活捉了三千多人,淹死的不计其数。淄青兵几乎死光了,死人相叠三十多里地。
  田悦召集败兵一千多人逃往魏州,到了城门口,守将李长春关闭城门不接纳。过了很久,追兵未来,到天亮,才接纳田悦。田悦进了城,杀死了李长春,亲自据城防守。几天后,李再春率博州投降,田悦哥哥田昂率氵名州投降,王光进率长桥军投降。田悦派符王..、李瑶带五百名骑兵送淄青军回去,符王..、李瑶乘机来投降马燧。魏州原来引御河进城向南流,马燧命堵塞河口,河水断流,城中更恐慌了。田悦就派许士则、侯臧步行走小路劝说朱滔、王武俊,借兵援救。当时王武俊已杀死李惟岳,将头送到京城,皇帝任命王武俊为恒冀观察都防御史;当时王武俊同僚张孝忠已任易定节度使,王武俊仅任防御使,又割出赵、深两州成为一镇,任命康日知为观察使,因此非常不满,加上平日轻视张孝忠,对官职比他低感到羞耻。当时朱滔讨伐李惟岳,攻下了深州,要求管辖幽州没有得到,也不满。因此朱滔、王武俊合谋救援田悦。田悦倚仗两处援兵,又派出两万军队背城列阵,马燧和各军又打败了他。这年五月,提升马燧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这年六月,朱滔、王武俊联军五万来救援田悦,到了城外。诸将准备退兵,马燧坚持不让,唐德宗派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朔方军步骑兵一万五千人增援马燧。这月三十,李怀光军也到了。李怀光有勇无谋,军到当天,没休息,坚决要求与朱滔等会战,唐军战败。田悦等挖开河堤用水淹马燧等人的军队,马燧等兵败粮少,这年七月,马燧和各军退驻魏县。同月,皇帝下诏加封马燧为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兼任魏博贝四州节度、观察、招讨等使。田悦、朱滔、王武俊军也到了魏县,与唐军隔河对峙。这年十一月,三位叛将在魏县军营中互相推让王号: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又派使者去李纳那里,李纳称齐王。四处一起推举淮西李希烈为天下兵马元帅、太尉、建兴王,都建署封官,像唐初行台官制,官名有很多怪异的,但不敢自立年号。五名叛贼勾结想颠覆唐朝,黄河南北混乱,盗贼横行;马燧等虽然效忠唐朝,终于没能平定叛乱。
  建中四年(783)十月,泾原军队占据京城,皇帝逃到奉天,马燧率军回到太原。有议论说:“马燧如乘田悦洹水战败,合力进攻他,当时城中败兵不到两、三千人,都受伤躺倒,日夜等待投降;马燧与李抱真不和,拖延不进攻叛军,以至三位叛将勾结起来,至今仍是祸害,责任在马燧。”马燧到了太原,派行军司马王权率兵五千去奉天,又派儿子马汇和大将的儿子与他们同去。在中渭桥扎营。到皇帝去了梁州,王权、马汇领兵回到太原。马燧因晋阳是唐朝开创之地,考虑城东平旷易遭攻击,当时国中动荡,北面边境多次出现紧急情况,于是引晋水架槽流到城的东边,蓄水成为护城河,敌军来了可省去守城兵万名;又引汾水绕城而流,多造池塘,种柳树加固围堤。不久兼任保宁军节度使。
  兴元元年(784)正月,升任检校司徒,封爵北平郡王。这年七月,唐德宗回到京城,加封马燧为奉诚军和晋绛慈隰节度和所辖区内各军行营副元帅,命他和侍中浑王咸、镇国军节度使骆元光一起去讨伐河中。当初,李怀光叛据河中,马燧派人招降他,李怀光妹夫要廷珍据守晋州,衙将毛朝鰎据守隰州,郑抗据守慈州,都相继投降了马燧。此前,王武俊从魏县回到封地,虽然放弃了王号,但围攻赵州不止,康日知无法,想放弃赵州,马燧奏本说:“可以下诏让王武俊和李抱真一起进攻朱滔,将深州、赵州划归王武俊,请求改封康日知为晋慈隰节度使。”康日知未到,三州都投降了马燧,因此又加封马燧为晋慈隰节度使。马燧就上表把三州让给康日知,并说如因投降他就封给他,怕以后有功劳的人效仿作为惯例。皇帝赞赏并答应了他,马燧就派使者迎接康日知,等他到后,又清点仓库交给他,康日知喜出望外。
  这年九月十五日,马燧率步骑三万驻扎绛州,派兵收复夏县、攻稷山、占龙门,叛军将领冯万兴、任象玉投降。马燧率兵攻绛州,这年十月,攻下了绛州外城,当天夜里叛贼刺史王克同和大将达奚小进弃城逃跑,绛州军队四千人投降。他又派大将李自良、谷秀分头收复闻喜、夏县、万泉、虞乡、永乐、猗氏六县城,叛军将领辛先先和五千士兵投降。谷秀因违犯军令掳掠官吏女儿,马燧将他斩首示众。
  贞元元年(785),军队抵达宝鼎,在陶城打败了叛军骑兵,先锋官李黯追击他们,射死敌将徐伯文,杀头万余颗,得马五百匹。这年,全国遭蝗灾、旱灾,物价飞涨,军队缺乏钱粮,因此很多京官上奏请求赦免李怀光,皇帝没决定。马燧因李怀光叛变罪行特别严重,河中靠近京城,反叛者不能信任,赦免他无法向全国交待,怕皇帝被侍从迷惑,而且军情注重保密。这年六月,马燧离开军队率几百名骑兵到京城朝拜。召见时,马燧说:“我虽无武才,得到一个月的粮草供应,就能讨平河中。”皇帝答应了。
  这年七月,马燧因到京城朝拜,就和浑王咸、骆元光、韩游腢军队会合,抵达长春宫。李怀光将领徐廷光率兵六千守宫殿城墙,守备很周密。马燧考虑长春宫不攻占,李怀光就会更加死心防守,进攻他耗时过多、死伤也重,就亲自到城下喊徐廷光。徐廷光平日敬畏马燧名声,就在城上拜见。马燧估计徐廷光心里已经屈服,就慢慢对他说:“我从朝廷来,你可以面朝西边接受命令。”徐廷光又跪拜了。马燧于是劝告他们说:“你们都是朔方官兵,安禄山反叛以来,带头建立大功,四十多年,功劳最大,为什么抛弃祖辈功勋,背叛皇上,走抄斩满门的路呢!听从我,不但无祸,还能得到富贵。”叛军都不做声。马燧又说:“你们认为我的话不是真心,现相距不到几步远,你们射死我吧!”于是掀开铠甲对着他们。徐廷光感动得拜伏流泪,士兵们也流了泪。前一天,叛军焦篱堡守将尉王圭率兵两千在当地投降了马燧;徐廷光东边道路已断绝,于是率兵出城投降,马燧带几名骑兵直接进城,对他们毫不疑心,没有人不敬畏佩服。士兵高喊道:“我们又能做唐朝人了!”浑王咸从此佩服马燧,私下对部将说:“我曾认为马燧用兵和我差不多,但奇怪他能多次地打败田悦;现看他用兵判断,我比他差得远!”这年八月,马燧移驻焦篱堡。这天夜晚,叛军太原堡守将吴礒弃城逃跑,部下都投降了。马燧率各军渡过黄河,兵共八万,在城下列阵。这天,叛军将领牛名俊杀死李怀光率城投降。叛军守城士兵还有一万六千人,马燧将叛军将领阎晏、孟宝、张清、吴礒等七人斩首示众,被李怀光胁迫俘虏的都放了。
  马燧从到京城朝拜回军营后,共二十七天河中就平定了。皇帝下诏书褒奖,升任光禄大夫,兼任侍中,还封一个儿子为五品正员官。赐宴赏赐后,回到太原,这一次,唐德宗赐马燧《宸..》、《台衡》两篇铭文。序文说:
  “我每看远古的书,见尧、舜之时,君臣相合,圣君贤臣出于同一时代,日夜辛劳讨论治国最好方法,有的用鉴诫陈词,有的用诗歌劝谏,典谟辉煌,万代典范,能看到竭诚忠谏的表率、盛世的开端,内心非常羡慕,但却赶不上他们。近来灵盐节度使杜希全写书进献,有很多劝谏,姑且写了篇《君臣箴》,答谢他的好意。河东等道副元帅、司徒马燧坚持请求刻石,留给后人。我认为那文章既不精彩、内容也不完备,传给后人,非常惭愧。为表明我的心意因此写了以下文章,用来早晚反省,并使后世知道我朝廷中文才武功安邦治国的大臣。”
  《宸..铭》写道:
  “上天降生万民,天性原本淳朴,嗜好欲望发展,利害互相冲突。无人主管就乱,为民设立国君,大地辽阔,人欲纷纭。眼难遍视,耳难全听,耳闻目睹,又有假像。事情背离本源,远方人不亲近,治理抓住要领,政行如有神助。背离本源何因?不能端正自身,端正自身方法,用心先要真诚。不管个人欲望,不搞虚伪诡诈。体察道推崇德,出于仁遵循义。如冬夏般守信,像天地般无私,看现象便知本质,想万事一个目的。用人的主旨,各用其才,避短扬长,不求全责备。办事靠大家出力,众人才能都能发挥。知才必用,用人不疑。用天下人眼为镜子,我的镜子明察;用天下人的智慧谋划,我的谋略明智。必广求贤才,精辨事理,难听难受的话,也要嘉奖诚意。顺从唯诺,也要考察情理,罢免奸邪阿谀者,全面考察忠臣。先辈说得好,是后人的准绳,听直言者昌盛,听阿谀者败亡。事关兴亡,谁说次要。遵天意治万民,难道不显贵,昔日圣王,整天畏惧,担心天下失控,一心拯救人民,神灵不容自满,天意不能改变。以天下为家业,难道不富足?昔日贤君,勤劳俭朴,土台阶不装饰,台上不修楼观,不亲近奇妙技巧,释放珍怪禽兽。恭敬谨慎,天命才保佑。想要政令必行,顺应人民愿望,想要诚心显明,自己思虑清净,不臆断伪诈,临事忠恕。凡要行政令,都要先三思,情绪要节制,劳役按季节。如有毫厘差,就有祸害来,起初大意,后悔不及。刑罚不能滥,武功不足恃,逞威风靠武力,祸害就会产生。眼不邪视,耳不旁听,使祖业昌盛,这才是美。统辖人民像苍天覆盖,爱护人民像慈母养育,用仁爱感动人,全国自然好治理。可叹我愚昧,继承大业后,外敌内乱频繁,仁德不曾遍施天下,谨慎守业,怎敢放松,下察民情,上遵典训,写这些做警戒,置座边永不忘。”
  《台衡铭》写道:
  “天有台衡星,天象启示人,圣人效法天,也设有重臣。做羽翼做辅佐,做权衡做钧轴,像耳眼连心,像手脚连身,它们同是身体,谁说不亲。阴阳相生,四季成年,君臣一心,全国安宁,相应如风随云,相合像符和契,按道相扶助,尽言来劝谏,锯木按墨线,磨刀用砺石。帝王最有名,古代有唐尧,也听说访求贤才,提拔微贱。到了虞舜,八元八恺美名扬。再到伊尹,是商汤贤相。天生姜子牙,受知周武王。言无不听,计无不用,君伟大臣贤能,民富年丰。高祖创汉朝,萧何曹参也扬名。我祖神威,天命起兵,消灭群顽,平定四方。卫、英二国公,扩大疆土;房、杜二贤相,重整国政;还有魏征,忠谏直言。众位伟才,为国栋梁,功业辉煌,国荣家显。由此知国家兴亡,在于皇帝,皇帝好坏,靠大臣辅佐,相用文辅,将用武助,征讨有方叔、召虎,持政有申伯、尹吉甫,重兴弊政,弥补缺漏,依靠明德,广求人才,知人不易,德难十全。傅说曾筑城,管仲射王钩,任用不怀疑,千年传美名。出于公心,哪管卑贱和私仇。追思圣王,定仗贤臣,何况我不贤,不懂治国术。频繁用兵征伐,政令刑罚不当,致使时局艰难,日夜畏惧战栗。扶我助我,全靠贤臣,内使百事和乐,外使各地服从,军队威名远扬,良策逐渐收效,边境如有长城,政如巨轮渡江。君臣同心,共度危难。我赞赏你们的忠心,你们辅佐我治理。皇帝有了过失,也是臣子的耻辱。古人有言,善始善终,功业永载史册,美名传扬千古。不让伊尹傅说独传美名,撰文刻石,万世牢记。”
  马燧回到太原,把两篇文章刻在起义堂西边,皇帝为此题字,宠爱他到了这程度。
  贞元二年(786)年冬天,吐蕃大将尚结赞攻占盐、夏两州城,各派兵据守,尚结赞大军驻扎在鸣沙,从冬天到春天,羊和马多数死亡,粮草接济不上。唐德宗派马燧任绥银麟胜招讨使,命和华州节度使骆元光、..宁节度使韩游腢和凤翔府各镇军队在河西会合讨伐。马燧出兵,抵达石州。尚结赞听说后害怕,派使者讲和,又约盟誓,皇帝都不同意。尚结赞又派大将论颊热送重礼讲好话致意马燧求和,马燧多次奏本讲情,皇帝坚决不答应。贞元三年(787)正月,马燧率军回到太原。这年四月,马燧和论颊热同去朝见,马燧极力说吐蕃的诚意可担保,请求答应盟誓,皇帝同意了。马燧入朝后,尚结赞急忙从鸣沙返回吐蕃。这年闰五月十五日,侍中浑王咸和吐蕃宰相尚结赞在平凉盟誓,遭吐蕃军队劫盟,仓皇只身逃脱,被劫持将领官员六十多名,因为是马燧的错误主张,马燧因此被罢免了兵权。这年六月,封马燧为司徒,兼任旧职侍中、北平郡王,又赐女乐师,只是上朝参拜。
  贞元五年(789)九月,马燧和太尉李晟在延英殿被接见,皇帝嘉奖他们的大功,都在凌烟阁上画了像,列在开国元勋之后。贞元九年(793)十月,马燧在延英殿被召见。此前,皇帝因马燧脚有病,不要他去朝拜;这天,因马燧初冬拜见,皇帝特地允许不拜就座。当时太尉李晟刚去世,皇帝对马燧说:“过去您和太尉李晟一起来,今只见到您,不免觉得难过。”皇帝哽咽了好一阵。马燧退出时,脚不舒服,倒在地上,皇帝亲自扶他起来,送到台阶边,马燧叩头哭着谢恩。多次奏本请求回乡养老,免去侍中职,皇帝特下诏不让。贞元十一年(795)八月去世,享年七十岁。此前,司天台多次报告火星金星移近太微垣大星,过了一个月马燧去世。停止上朝四天,皇帝下诏命京兆尹韩皋监督保护办丧事,继位吴王李献任吊祭赠贝冒使臣,封赠太尉,赐谥号为庄武。有儿子马汇、马畅。
  

旧唐书浏览月榜 旧唐书全文 >

  1. 列传·卷一百零九
  2. 列传·卷一百二十四
  3. 列传·卷八十三
  4. 本纪·卷十八
  5. 志·卷十一
  6. 列传·卷七十一
  7. 列传·卷五十五
  8. 志·卷二十
  9. 本纪·卷十
  10. 本纪·卷十四

旧唐书最受喜欢章节 旧唐书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一百五十
  2. 列传·卷一百四十九
  3. 列传·卷一百四十八
  4. 列传·卷一百四十七
  5. 列传·卷一百四十六
  6. 列传·卷一百四十五
  7. 列传·卷一百四十四
  8. 列传·卷一百四十三
  9. 列传·卷一百四十二
  10. 列传·卷一百四十一
  11. 列传·卷一百四十
  12. 列传·卷一百三十九
  13. 列传·卷一百三十八
  14. 列传·卷一百三十七
  15. 列传·卷一百三十六

猜你喜欢的旧唐书故事 旧唐书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