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旧唐书 > 本纪·卷十四

本纪·卷十四

  顺宗 宪宗上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丘帝讳诵,德宗长子,母昭德皇后王氏。上元二年正月生 于长安之东内。大历十四年六月,封宣王。建中元年正月丁卯,立为皇太子。
  上元二十一年正月癸巳,德宗崩,丙申,即位于太极殿。上自二十年九月风病, 不能言,暨德宗不豫,诸王亲戚皆侍医药,独上卧病不能侍。德宗弥留,思见太子, 涕咽久之。大行发丧,人情震惧。上力疾衰服,见百僚于九仙门。既即位,知社稷 有奉,中外始安。庚子,群臣上书请听政。
  二月辛丑朔。甲申,以河阳三城行军司马元韶为怀州刺史、河阳怀州节度使。 丙午,罢翰林医工、相工、占星、射覆、冗食者四十二人。己酉,以易定张茂昭兼 同平章事,以来朝,故宠之。是夜,太白犯昴。辛卯,以吏部郎中韦执谊为尚书左 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辛酉,贬京兆尹李实通州长史,寻卒。壬子,淄青李师古 以兵寇滑之东鄙,闻国丧也。甲寅,释仗内囚严怀志、吕温等一十六人。平凉之盟 陷蕃。久之得还,以习蕃中事,不欲令出外,故囚之仗内,至是方释之。日本国王 并妻还蕃,赐物遣之。壬寅,以太子侍书、翰林待诏王伾为左散骑常侍,充翰林学 士。以前司功参军、翰林待诏王叔文为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以鸿胪卿王权为京 兆尹。甲子,御丹凤楼,大赦天下。诸道除正敕率税外,诸色榷税并宜禁断;除上 供外,不得别有进奉。百姓九十已上,赐米二石,绢两匹,版授上佐、县君,仍令 本部长吏就家存问;百岁已上,赐米五石,绢二匹,绵一屯,羊酒,版授下州刺史、 郡君。戊辰,以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使持节、大都督鸡林州诸军事、鸡林州 刺史、上柱国、新罗王金重熙兼宁海军使,以重熙母和氏为太妃,妻朴氏为妃。
  三月庚午,出宫女三百人于安国寺,又出掖庭教坊女乐六百人于九仙门,召其 亲族归之。戊寅,以韦皋兼检校太尉,李师古、刘济兼检校司空。张茂昭司徒。丙 戌,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杜祐为度支盐铁使。戊子,徐州节度赐名武宁军。蔡州吴 少诚兼同平章事。以翰林学士王叔文为度支盐铁转运副使。杜祐虽领使名,其实叔 文专总。宰相贾耽兼检校司空,郑瑜吏部尚书,高郢刑部尚书,韦执谊中书侍郎, 镇冀王士真、淮南王锷、魏博田季安皆检校司空。癸巳,诏册广陵郡王淳为皇太子, 改名纯。
  夏四月壬寅,制第十弟谔封钦王,第十一弟諴封珍王。男建康郡王涣封郯王, 改名经;洋川郡王沔封均王,改名纬;临淮郡王洵封溆王,改名纵;弘农王浼封莒 王,改名纾;汉东郡王泳封密王,改名绸;晋陵郡王堤封郇王,改名总;高平郡王 溆封邵王,改名约;云安郡王滋封宋王,改名结;宣城郡王淮封集王,改名缃;德 阳郡王湑封冀王,改名絿;河东郡王浥封和王,改名绮。十七男绚封衡王,十九男 纁封会王,二十男绾封福王,二十一纮男封抚王,二十三男绲封岳王,二十四男绅 封袁王,二十五男纶封桂王,二十七男繟封翼王,弥臣国嗣王道勿礼封弥臣国王。 西平郡王晟男左羽林大将军愿袭封岐公,食邑三千户。戊申,诏以册太子礼毕,赦 京城系囚,大辟降从流,流以下减一等。以给事中陆质、中书舍人崔枢并为太子侍 读。庚戌,封太子男宁、宽、宥、察、寰、寮等六人为郡王,并食邑三千户。癸丑, 赠吐蕃使、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张荐礼部尚书。丙寅,罢万安监牧。戊辰,以杭 州刺史韩皋为尚书右丞。
  五月己巳,以右金吾卫大将军范希朝为右神策统军,充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 行营兵马节度使。丁丑,以邕管经略使韦丹为河南少尹,以万年县令房启为容管经 略招讨使。癸未,以郴州司马郑余庆为尚书左丞。甲辰,以检校司空、忽汗州都督、 渤海国王大嵩璘检校司徒。承徽王氏、赵氏可昭仪,崔氏、杨氏可充仪,王氏可昭 媛,王氏可昭容,牛氏可修仪,张氏可美人。以右丞韩皋为鄂岳沔蕲都团练观察使。 丁亥,升襄州为大都督府。临汉县仍徙于邓城。辛卯,以盐铁转运使副王叔文为户 部侍郎。
  六月丙申,诏二十一年十月已前百姓所欠诸色课利、租赋、钱帛,共五十二万 六千八百四十一贯、石、匹、束,并宜除免。七月戊辰朔,吐蕃使论悉诺来朝贡。 丙子,郓州李师古加检校侍中。赠故忠州别驾陆贽兵部尚书,谥曰宣;赠故道州刺 史阳城为左散骑常侍。戊寅,以户部侍郎潘孟阳为度支盐铁转运使副。丙戌,关东 蝗食田稼。癸已,横海军节度伎、沧州刺史程怀信卒,以其子副使执恭起复沧州刺 史、横海军节度使。甲午,度支使杜祐奏:“太仓见米八十万石,贮来十五年,东 渭桥米四十五万石,支诸军皆不悦。今岁丰阜,请权停北河转运,于滨河州府和籴 二十万石,以救农伤之弊。”乃下百僚议,议者同异,不决而止。乙未,诏:“朕 承九圣之烈,荷万邦之重。顾以寡德,涉道未明,虔恭寅畏,惧不克荷。恐上坠祖 宗之训,下贻卿士之忧,夙夜祗勤,如临渊谷。而积疾未复,至于经时,怡神保和, 常所不暇。永惟四方之大,万务之殷,不躬不亲,虑有旷废。加以山陵有日,霖潦 逾旬,是用儆于朕心,以答天戒。其军国政事,宜令皇太子勾当。”时上久疾,不 复延纳宰臣共论大政。事无巨细皆决于李忠言、王亻丕、王叔文。物论喧杂,以为 不可。籓镇屡上笺于皇太子,指三竖之挠政,故有是诏。以太常卿杜黄裳为门下侍 郎,左金吾卫大军袁滋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郑珣瑜为吏部尚书,高 郢刑部尚书,并罢知政事。皇太子见百僚于朝堂。丙申,皇太子于麟德殿西亭见奏 事官。
  
  八月丁酉朔。庚子,诏:“惟皇天佑命烈祖,诞受方国,九圣储祉,万邦咸休。 肆予一人,获绩丕业,严恭守位,不遑暇逸。而天佑不降,疾恙无瘳,将何以奉宗 庙之灵,展郊、禋之礼!畴咨庶尹,对越上玄,内愧于朕心,上畏于天命。夙夜祗 忄栗,深惟永图。一日万机,不可以久旷;天工人代,不可以久违。皇太子纯睿哲 温文,宽和仁惠,孝友之德,爱敬之诚,通乎神明,格于上下。是用法皇王至公之 道,遵父子传归之制,付之重器,以抚兆人。必能宣祖宗之重光,荷天地之休命, 奉若成宪,永绥四方。宜令皇太子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居兴庆宫,制称诰。” 辛丑,诰:“有天下传归于子,前王之制也。钦若大典,斯为至公,式扬耿光,用 体文德。朕获奉宗庙,临御万方,降疾不瘳,庶政多阙。乃命元子,代予守邦,爰 以令辰,光膺册礼,宜以今月九日册皇帝于宣政殿。国有大命,恩俾惟新,宜因纪 元之庆,用覃在宥之泽。宜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自贞元二十一年八月五日 已前,天下死罪降从流,流以下递减一等。”诰立良娣王氏为太上皇后,良媛董氏 为太上皇德妃。壬寅,贬右散骑常侍王伾为开州司马,前户部侍郎、度支盐铁转运 使王叔文为渝州司户。
  元和元年正月丙寅朔,皇帝率百僚上太上皇尊号曰应乾圣寿。甲申,太上皇崩 于兴庆宫之咸宁殿,享年四十六岁。六月乙卯,皇帝率群臣上大行太上皇谥曰至德 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秋七月壬申,葬于丰陵。
  史臣韩愈曰:顺宗之为太子也,留心艺术,善隶书。德宗工为诗,每赐大臣方 镇诗制,必命书之。性宽仁有断,礼重师傅,必先致拜。从幸奉天,贼泚逼迫,常 身先禁旅,乘城拒战,督励将士,无不奋激。德宗在位岁久,稍不假权宰相。左右 幸臣如裴延龄、李齐运、韦渠牟等,因间用事,刻下取功,而排陷陆贽、张滂辈, 人不敢言,太子从容论争,故卒不任延龄、渠牟为相。尝侍宴鱼藻宫。张水嬉,彩 监雕靡,宫人引舟为棹歌,丝竹间发,德宗欢甚,太子引诗人“好乐无荒”为对。 每于敷奏,未尝以颜色假借宦官。居储位二十年,天下阴受其赐。惜乎寝疾践祚, 近习弄权;而能传政元良,克昌运祚,贤哉!
  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讳纯,顺宗长子也,母曰庄宪王太后。大历十三年二月生 于长安之东内。六七岁时,德宗抱置膝上,问曰:“汝谁子,在吾怀?”对曰: “是第三天子。”德宗异而怜之。贞元四年六月,封广陵王。顺宗即位之年四月, 册为皇太子。七月乙未,权勾当军国政事。
  八月丁酉朔,受内禅。乙巳,即皇帝位于宣政殿。先是,连月霖雨,上即位之 日晴霁,人情欣悦。丙午,升平公主进女口十五人,上曰:“太上皇不受献,朕何 敢违!其还郭氏。”丁未,始御紫宸对百僚。己酉,以道州刺史路怒为邕管经略使。 庚戌,荆南献龟二,诏曰:“朕以寡昧,纂承丕业,永思理本,所宝惟贤。至如嘉 禾神芝,奇禽异兽,盖王化之虚美也。所以光武形于诏令,《春秋》不书祥瑞,朕 诚薄德,思及前人。自今已后,所有祥瑞,但令准式申报有司,不得上闻;其奇禽 异兽,亦宜停进。”癸丑,剑南西川节度使、检校太尉、中书令、南康郡王韦皋薨。 甲寅,以常州刺史穆赞为宣歙池观察使,以前宣歙观察使崔衍为工部尚书。己未, 以中书侍郎、平章事袁滋为剑南东西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时昌韦皋卒,刘辟 据蜀邀节钺故也。辛酉,太上皇诰册良娣王氏为太上皇后。癸亥,以朝请大夫、守 尚书左丞、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郑余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丙寅,以饶州刺史李 吉甫为考功郎中,夔州刺史唐次为吏部郎中。并知制诰。
  九月丁卯朔。己巳,罢教坊乐人授正员官之制。辛未,河阳三城节度使元韶卒。 癸酉,以陈州刺史孟元阳为怀州刺史、河阳三城孟怀节度使。丙子,敕申光蔡、陈 许两道比遭亢旱,宜加赈恤,申、光、蔡赈米十万石,陈、许五万石。丁丑,前户 部侍郎蔡弁卒。襄州于頔进鹰,诏还之。己卯,京西神策行营节度行军司马韩泰贬 抚州刺史,司封郎中韩晔贬池州刺史,礼部员外郎柳宗元贬邵州刺史,屯田员外郎 刘禹锡贬连州刺史,坐交王叔文也。辛巳,给事中陆质卒。
  冬十月丙申朔。丁酉,集百僚发曾太皇太后沈氏哀于肃章门外。检校司空兼右 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国公贾耽卒。戊戌,以宰臣剑南安抚使袁滋检校吏部 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等使,以西川行军司马齐辟 为给事中。舒王谊薨。庚子,南诏使赵迦宽来赴山陵。浙东观察使贾全卒。辛丑, 吐蕃使论乞缕贡助山陵金银衣服。太常上大行曾太皇太后沈氏谥曰睿真皇后。丙午, 以华州刺史杨于陵为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丁未,改桂州纯化县为慕化县,蒙州 纯义县为正义县。乙酉,葬德宗皇帝于崇陵。甲寅,以刑部尚书高郢为华州刺史、 潼关防御、镇国军使,御史中丞李鄘为京兆尹。贬京兆尹王权为雅王傅。久雨,京 师盐贵,出库盐二万石,粜以惠民。乙巳,祔睿真皇后神主、德宗皇帝神主于太庙。 壬申,贬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平章事韦执谊为崖州司马,以交王叔文也。润、池、 扬、楚、湖、杭、睦、江等州旱。贬剑南西川节度使袁滋为吉州刺史,以其慰抚三 川逗留不进故也。以左骁卫将军李演为夏州刺史、夏绥银等州节度使,以右庶子武 元衡为御史中丞。己卯,再贬抚州刺史韩泰为虔州司马,河中少尹陈谏台州司马, 邵州刺史柳宗元为永州司马,连州刺史刘禹锡朗州司马,池州刺史韩晔饶州司马, 和州刺史凌准连州司马,岳州刺史程异郴州司马,皆坐交王叔文。初贬刺史,物议 罪之,故再加贬窜。辛巳,宣、抚、和、郴、郢、袁、衢七州旱。壬午,吏部尚书 郑珣瑜卒。甲申,以湖南观察使杨凭为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以虢州刺史薛苹为 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鄂、岳、婺、衡等州旱。癸巳,宣歙观察使穆赞卒。
  十二月丙申朔。庚子,以东都留守韦夏卿为太子少保,以兵部尚书王绍为东都 留守。壬寅,改淳县为清溪县,姓淳于者改姓于。甲辰,襄阳于頔加平章事。丙申, 月犯毕。己酉,以新除给事中、西川行军司马刘辟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岁 星犯太微西垣。庚戌,金州复析汉阴县置石泉县。壬子,以右谏议大夫韦丹为梓州 刺史,充剑南东川节度使,以常州刺史路应为宣州刺史、宣歙池观察使。壬戌,以 朝请大夫、守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上柱国郑絪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学 士。以考功郎中、知制诰李吉甫为中书舍人,以考功员外郎裴为考功郎中、知制诰, 并充翰林学士。
  元和元年春正月丙寅朔,皇帝率群臣于兴庆宫奉上太上皇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 丁卯,御含元殿受朝贺。礼毕,御丹凤楼,大赦天下,改元曰元和。自正月二日昧 爽已前,大辟罪已下,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辛未,以鄂岳沔观察使韩皋为鄂、 岳、蕲、安、黄等州节度使。丁丑,太子少保韦夏卿卒。辛巳,以兴元元从功臣、 右神策护军使副薛盈珍为右神策护军中尉。壬午,成德军节度使、检校司空王士真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癸未,诏以太上皇旧恙愆和,亲侍药膳,起今月十六日已后, 权不听政。以左神策长武城防秋都知兵马使高崇文检校工部尚书,充神策行营节度 使。甲申,太上皇崩于兴庆宫,迁殡于太极殿,发丧。乙酉,宰相杜祐摄冢宰,杜 黄裳为礼仪使,右仆射伊慎大明宫留守,视事于尚书省。壬辰,复置斜谷路馆驿。 戊子,制:“剑南西川,疆界素定,籓镇守备,各有区分。顷因元臣薨谢,邻籓不 睦,刘辟乃因虚构隙,以忿结仇,遂劳王军,兼害百姓。朕志存含垢,务欲安人, 遣使谕宣,委之旄钺。如闻道路拥塞,未息干戈,轻肆攻围,拟图吞并。为君之体, 义在胜残,命将兴师,盖非获已。宜令兴元严砺、东川李康掎角应接,神策行营节 度使高崇文、神策兵马使李元奕率步骑之师,与东川、兴元之师类会进讨。其粮料 供饷,委度支使差官以闻。”甲午,高崇文之师由斜谷路,李元奕之师由骆谷路, 俱会于梓潼。辛卯,群臣请听政。
  二月乙未朔,以度支郎中敬宽为山剑行营粮料使。严砺奏收剑州。乙丑,入朝 奚王梅落可银青光录大夫、检校司空,封饶乐郡王,放还蕃。癸卯,赠宣武军节度 使陆长源为右仆射,赠故吉州刺史姜公辅礼部尚书。甲辰,以钱少,禁用铜器。癸 丑,以魏博田季安同平章事。戊戌,谓宰臣曰:“前代帝王,或怠于听政,或躬决 繁务,其道如何。”杜黄裳对曰:“帝王之务,在于修己简易,择贤委任,宵旰以 求民瘼,舍己从人以厚下,固不宜怠肆安逸。然事有纲领小大,当务知其远者大者; 至如簿书讼狱,百吏能否,本非人主所自任也。昔秦始皇自程决事。见嗤前代;诸 葛亮王霸之佐,二十罚以上皆自省之,亦为敌国所诮,知不久堪;魏明帝欲省尚书 拟事,陈矫言其不可;隋文帝日旰听政,令卫士传餐,文皇帝亦笑其烦察。为人主 之体固不可代下司职,但择人委任,责其成效,赏罚必信,谁不尽心。《传》称帝 舜之德曰:‘夫何为哉?恭己南面而已!’诚以能举十六相,去四凶也。岂与劳神 疲体自任耳目之主同年而语哉!但人主常势。患在不能推诚,人臣之弊,患在不能 自竭。由是上疑下诈,礼貌或亏,欲求致理,自然难致。苟无此弊,何患不至于理。’ 上称善久之。以京兆尹李鄘为尚书右丞,以金吾大将军郑云逵为京兆尹。
  三月乙丑朔。戊辰,诏常参官寒食拜墓,在畿内听假日往还,他州府奏取进止。 辛未,御史中丞武元衡奏:“中书门下御史台五品已上官、尚书省四品已上、诸司 正三品已上、从三品职事官、东都留守、转运盐铁节度观察使、团练防御招讨经略 等使、河南尹、同华州刺史、诸卫将军三品已上官除授,皆入合谢,其余官许于宣 政南班拜讫便退。”诏曰:“如此例中有加使及职掌并准此。”又“兵部、吏部、 礼部贡院官员,每举选限内,有十月至二月不奉朝参。若称事繁,则中书门下、御 史台、度支、京兆府公事至重,朝谒如常。况旬节已赐归休,又许分日,一月之内, 才奉十日朝参,甚暑甚寒,又蒙矜放。臣求故实,以为王颜任中丞日尝论其事,举 对甚详。伏请准贞元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敕,永为常式。”从之。丙子,严砺收梓 州。丁丑,制削夺刘辟在身官爵。先是韩全义入朝,令其甥杨惠琳知留后,俄有诏 除李演为节度,代全义。演赴任,惠琳据城叛,诏发河东、天德兵诛之。辛巳,夏 州兵马使张承金斩惠琳,传首以献。壬辰,大行太上皇德妃董氏卒。以右神策行营 节度高崇文检校兵部尚书、梓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戊戌,以安南经略副使张舟 为安南都护、本管经略使。己亥,以前剑南东川节度使韦丹为晋绛观察使。壬寅, 以前安南经略使赵昌为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癸卯,前岭南节度使徐申卒。丙午, 命宰臣监试制举人于尚书省,以制举人先朝所征,不欲亲试也。丁未,以检校司空、 平章事杜祐为司徒,所司备礼册拜,平章事如故;罢领度支、盐铁、转运等使,从 其让也,仍以兵部侍即李巽代领其任。戊申,以陇右经略使、秦州经略使、秦州刺 史刘澭为保义军节度使。赈浙东米十万石。己未,武元衡奏,常参官兼御史大夫、 中丞者,准检校省官例,立在本品同类之上。壬戌,邵王约薨。武元衡奏:“正衙 待制官,本置此官以备问。比来正衙多不奏事。自今后请以尚书省六品以上职事官、 东宫师傅宾詹、王傅等,每坐日令两人待制,退朝,诏于延英候对。”从之。
  五月甲子朔。丁卯,京兆尹郑云逵卒。辛未,以兵部侍郎韦武为京兆尹兼御史 大夫。壬申,贬剑南东川节度使李康为雷州司马。陈、许、蔡等州旱。以横海军留 后程执恭横海军节度使。庚辰,左丞、同平章事郑余庆为太子宾客,罢知政事。辛 卯,册太上皇后王氏为皇太后。
  六月癸己朔,以册太后礼毕,赦天下系囚,死罪降从流,流以下递减一等。文 武内外官加母邑号,太后诸亲,量与优给。丙申,册德宗充容武氏为崇陵德妃。大 风折树。丁酉,高崇文破贼万人于鹿头关。加幽州刘济侍中,淄青李师古检校司徒。 癸卯,高崇文收汉州。闰六月壬子朔,淄青李师古卒。戊辰,以秘书监董叔经为京 兆尹。壬午,谏议大夫去左、右字,只置四员。以前司封员外郎韦况为谏议大夫。 甲申,吐蕃论勃藏来朝贡。
  秋七月壬辰朔。壬寅,葬顺宗于丰陵。己酉,太子少保致仕韩全义卒。八月辛 酉朔。癸亥,以左卫大将军李愿检校礼部尚书、夏州刺史,充夏、绥、银节度使。 甲子,郇王母王昭仪、宋王母赵昭仪、郯王母张昭训、衡王母阎昭训等,各以其王 并为太妃。以许氏为美人,尹氏、段氏为才人。浔阳公主母崔昭训为太妃。韩全义 子进女乐八人,诏还之。丁卯,封王子平原郡王宁为邓王,同安郡王宽为澧王,建 安郡王宥为遂王,彭城郡王察为深王,高密郡王寰为洋王,文安郡王寮为绛王,第 十男审为建王。己巳,以建王审为郓州大都督、平卢淄青节度使;以节度副使李师 道权知郓州事,充节度留后。乙亥,册妃郭氏为贵妃。灵武李栾奏,黄河岸塌处得 古钱三千三百,其形小,方孔,三足。壬午,左降官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 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等八人,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癸未。,京兆尹董叔 经卒。甲申,御史台奏,常参官在城未上及在外未到、假故等,在外未到,计水陆 程外,满百日,并停解,从之。丙戌,以尚书右丞李鄘为京兆尹。
  九月辛卯朔。癸卯,诏自今后两省官每坐日一人对。丙午,以太子宾客郑余庆 为国子祭酒。辛亥,高崇文奏收成都,擒刘辟以献。癸丑,以山人李渤为左拾遗, 征不至。甲子,易定张茂昭来朝。丙寅,以剑南东川节度使、检校兵部尚书、梓州 刺史、封渤海郡王高崇文检校司空,兼成都尹、御史大夫,充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 知节度事、管内度支营田观察使、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及西山八国云南安抚等使,仍 改封南平郡王,食邑三千户。戊戌,以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为梓州刺史、剑南东川 节度使;以将作监柳晟检校工部尚书,兼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庚辰,以吉 州刺史袁滋为御史大夫,充义成军节度使。壬午,以淄青节度使留后李师道检校工 部尚书,兼郓卅大都督府长史,充平卢淄青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丙戌,以渤海 国王大嵩璘检校太尉。戊子,斩刘辟并子超郎等九人于独柳树下。
  十一月庚寅朔。己巳,以简王傅王权为河南尹。丁未,以司农卿李上公为陕州 大都督府长史,充陕虢观察使。甲申,以武宁军节度张愔为工部尚书,以东都留守 王绍检校右仆射,兼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徐泗濠等州观察等使。庚戌,以吏 部侍郎赵宗儒为东都留守、东畿汝防御使,以国子祭酒郑馀庆为河南尹。甲寅,以 给事中刘宗经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丙辰,以内常侍吐突承璀为神 策护军中尉。十二月丙申朔,太常奏隐太子、章怀、懿德、节愍、惠庄、惠文、惠 宣、请恭、昭靖以下九太子陵,代数已远,官额空存,今请陵户外并停。乙亥,工 部尚书张愔卒。丙戌,新罗、渤海、牂柯、回纥各遣使朝贡。
  二年春正月己丑朔,上亲献太清宫、太庙。辛卯,祀昊天上帝于郊丘,是日还 宫,御丹凤楼,大赦天下。先是,将及大礼,阴晦浃辰,宰臣请改日,上曰:“郊 庙事重,斋戒有日,不可遽更。”享献之辰,景物晴霁,人情欣悦。丁酉,司徒杜 祐辞知政事。诏令每月三度入朝,便于中书商量政事。庚子,回纥请于河南府、太 原府置摩尼寺,许之。乙巳,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南阳郡开国公杜黄裳检校司 空、同平章事,兼河中尹、河中晋绛等州节度使。停诸陵留守。己卯,以户部侍郎、 赐绯鱼袋武元衡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赐紫金鱼袋,以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李吉 甫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丁巳,停中和、重阳二节赐宴;其上巳宴,仍旧赐之。
  二月辛酉,诏僧尼道士全隶左右街功德使,自是祠部司封不复关奏。丙寅,左 右羽林军应管月飜骑总五千六百一十三人,并停。己巳,起居舍人郑随次对,面受 进止;令宣与两省供奉官,自今已后,有事即进状,次对官宜停。庚午,司天造新 历成,诏题为《元和观象历》。壬申夜,月掩岁星。丁丑,寒食节,宴群臣于麟德 殿,赐物有差。壬午,以第五国轸为右神策军中尉。
  三月辛卯,赐群臣宴于曲江亭。癸卯,判度支李巽为兵部尚书,依前判度支盐 铁转运使。
  夏四月甲子,禁铅锡钱。以右金吾卫大将军范希朝为检校司空、灵州长史、朔 方灵盐节度使。戊寅,近置英武军额,宜停。庚辰,岭南节度使赵昌进琼、管、儋、 振、万安六州《六十二洞归降图》。
  六月丁巳朔,始置百官待漏院于建福门外。故事,建福、望仙等门,昏而闭, 五更而启,与诸坊门同时。至德中有吐蕃囚自金吾仗亡命,因敕晚开门,宰相待漏 于太仆寺车坊。至是始令有司据班品置院。戊午,凤翔节度使张敬则卒。乙丑,五 坊色役户及中书门下两省纳课陪厨户及捉钱人,并归府县色役。己巳,停舒、庐、 滁、和四州团练使额。癸酉,东都庄宅使织造户,并委府县收管,乙亥,停润州丹 阳军额。丙子,左神策军新筑夹城,置玄化门晨耀楼。辛巳,以京兆尹李鄘为凤翔 尹、凤翔陇右节度使。蔡州水,平地深七八尺。
  秋七月丙戌朔,敕刑部侍郎许孟容等删定《开元格后敕》。丁亥,敕外命妇朝 谒皇太后,多有前却,今后诸亲委宗正寺,百官母妻委台司,如有违越者,夫子在 一月俸,频不到,有司具状奏闻。戊子,录配享功臣之后,得苏瑰孙系,用为京兆 府司录;崔玄暐孙元方、张说孙騑,并为监察御史;狄仁杰后玄范,为右拾遗;敬 晖孙元亮、袁恕己孙德师,相次叙用。癸巳,太仆寺丞令狐丕进亡父亘所撰《代 宗实录》四十卷,诏赠峘工部尚书。
  八月丙辰朔。辛酉,宰相武元衡兼判户部事。壬戌,刑部奏改《律》卷第八普 《斗竞律》。甲子,以职方员外郎王洁为岭南选补使,监察御史崔元方监之。甲戌, 中书奏:“先停诸道奏祥瑞。伏以所献祥瑞,皆缘腊飨、告庙、元会奏闻,今后诸 大瑞随表闻奏,中瑞、下瑞申有司,其元日奏祥瑞,请依令式。”从之。辛巳,封 杜黄裳为邠国公,于頔为燕国公。没蕃僧惟良阐等四百五十人自蕃中还。九月乙酉, 密王绸薨。

译文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名李诵,是德宗皇帝李适的长子。母亲是昭德皇后王氏。他于肃宗上元二年(761)正月出生在长安皇宫东边的宫中。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六月,被封为宣王。德宗建中元年(780)正月初一,被立为皇太子。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二十三日,德宗逝世。二十六日,顺宗在太极殿登皇帝位。他从贞元二十年(804)九月中风瘫痪以来,不能讲话,在德宗病重期间,各皇子亲戚都侍候德宗看病吃药,惟独顺宗躺在病床上不能去侍候。德宗皇帝在弥留之际,希望见见皇太子,满面泪痕地哭泣了很长时间。德宗皇帝逝世的噩耗公布以后,人们的情绪震动惊惧。顺宗勉强支撑着病体穿上孝服,在九仙门召见全体朝臣。在他登上帝位以后,人们知道国家又有了君主,国内国外才安定下来。三十日,朝臣们联名呈递奏章请求他亲自处理朝廷政务。
  二月初一是辛丑。初四日,任命河阳三城行军司马元韶为怀州刺史、河阳怀州节度使。初六日,免去翰林院用法术看病的医生、看面相的算命先生、观测星相预测吉凶的人、从事占卜的人、杂务人员等四十二人的职务。初九日,任命易定的张茂昭兼同平章事,因为他主动进京拜谒顺宗,所以顺宗宠信他。当天夜晚,东方的太白星冲犯西方七宿正中的昴星星座。十一日,任命吏部郎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十一日,把京兆尹李实贬为通州长史,李实不久就去世了。十二日,淄青的李师古带领人马侵犯滑州的东部边镇,是因为知道朝廷正在为德宗办理丧事。十四日,释放软禁在宫庭拘留所的严怀志、吕温等十六名囚犯。他们因参加平凉县的盟会而滞留在吐蕃,过了很长时间才回国,因为熟悉吐蕃的情况,朝廷不愿让他们到外边去,所以把他们软禁在宫庭拘留所,直到这时才释放他们。日本国的国王和妻子要回日本去,赏赐给财物让他们回去了。二十二日,任命太子侍书、翰林待诏王亻丕为左散骑常侍,充当翰林学士。任命前司功参军、翰林待诏王叔文为起居舍人,充任翰林学士。任命鸿胪寺卿王权为京兆尹。二十四日,顺宗亲临丹凤楼,对全国宣布大赦囚犯的诏令。全国十五道,除按朝廷正式法令交纳租税之外,各种专卖税收都要完全禁止;除了按规定供给朝廷外,不准增加额外的进献。年龄九十岁以上的百姓,赏赐两石稻米,两匹绢帛,授予上佐、县君头衔,还命令本地长官到他们家里看望问候;年龄一百岁以上的百姓,赏赐五石稻米,两匹绢帛,一屯丝绵,羊肉和酒,授予末等的州刺史、郡君头衔。二十八日,命令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使持节、大都督鸡林州诸军事、鸡林州刺史、上柱国、新罗国王金重熙兼任宁海军使,给金重熙的母亲和氏授予太妃头衔,给他的妻子朴氏授予王妃头衔。
  三月初一,遣散宫庭侍女三百人到安国寺,还遣散后宫和教坊的音乐歌舞女艺人六百人到九仙门,招呼她们的亲属领回家去。初九日,命令韦皋兼任检校太尉,李师古、刘济兼任检校司空,张茂昭任司徒。十七日,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杜佑任度支盐铁使。十九日,徐州节度赐予武宁军称号。蔡州的吴少诚兼任同平章事。任命翰林学士王叔文为度支盐铁转运使的副使,杜佑虽然兼有度支盐铁使的头衔,实际上由王叔文一人统管。宰相贾耽兼任检校司空,郑瑜任吏部尚书,高郢任刑部尚书,韦执谊任中书侍郎,镇冀的王士真、淮南的王锷、魏博的田季安都任检校司空。二十四日,顺宗颁发诏书立广陵郡王李淳为皇太子,改名叫纯。
  四月初三日,顺宗颁布诏令把第十弟李谔封为钦王,第十一弟李讠咸封为珍王。把儿子建康郡王李涣封为郯王,改名叫经;洋川郡王李沔封为均王,改名叫纬;临淮郡王李洵封为溆王,改名叫纵;弘农王李浼封为莒王,改名叫纾;汉东郡王李泳封为密王,改名叫绸;晋陵郡王李氵是封为郇王,改名叫纟总;高平郡王李溆封为邵王,改名叫约;云安郡王李滋封为宋王,改名叫结;宣城郡王李淮封为集王,改名叫缃;德阳郡王李氵胥封为冀王,改名叫纟求;河东郡王李氵邑封为和王,改名叫绮。把第十七子李绚封为衡王,第十九子李纟熏封为会王,第二十子李绾封为福王,第二十一子李..封为抚王,第二十三子李绲封为岳王,第二十四子李绅封为袁王,第二十五子李纶封为桂王,第二十七子李纟单封为冀王。把弥臣国的王子道勿礼封为弥臣国王。让西平郡王李晟的儿子左羽林大将军李愿继承他父亲的岐公爵号,收纳三千户租税。初九日,颁发诏书册立太子的礼仪结束,赦免京城的在押囚犯,死刑减为流放,流放以下的徒刑各减去一级刑罚。命令给事中陆质、中书舍人崔枢一起担任太子侍读。十一日,把皇太子李纯的儿子李宁、李宽、李宥、李察、李寰、李寮等六人封为郡王,共同收纳三千户租税。十四日,追认已故的入吐蕃使、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张荐为礼部尚书。二十七日,罢免万安监牧的官职。二十九日,任命杭州刺史韩皋为尚书右丞。
  五月初一,任命右金吾卫大将军范希朝为右神策统军,担任左右神策、京西各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初九日,任命邕管经略使韦丹为河南少尹,任命万年县令房启为容管经略招讨使。十五日,任命郴州司马郑余庆为尚书左丞。十六日,任命检校司空、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大嵩瞞为检校司徒。原任承徽官职的王氏、赵氏批准为昭仪,崔氏、杨氏批准为充仪,王氏批准为昭媛,王氏批准为昭容,牛氏批准为修仪,张氏批准为美人。命令右丞韩皋任番号为鄂岳沔蕲都团练观察使。十九日,把襄州升格为大都督府。临汉县衙于是搬迁到邓城。二十三日,任命盐铁转运使副使王叔文为户部侍郎。
  六月十九日,顺宗颁布诏书将贞元二十一年也就是本年十月以前百姓所欠的各种利钱、租税、财物,共计五十二万六千八百四十一贯、石、匹、束,全部予以免去。
  七月初一,吐蕃的使者论悉诺进京朝拜进贡。初九日,郓州的李师古被任命为检校侍中。追认已故的忠州别驾陆贽为兵部尚书,授予谥号为宣;追认已故道州刺史阳城为左散骑常侍。十一日,任命户部侍郎潘孟阳为度支盐铁转运副使。十九日,函谷关以东的农田出现蝗虫灾害。二十六日,横海军节度使、沧州刺史程怀信去世,朝廷把他的儿子横海军节度副使程执恭提升为沧州刺史、横海军节度使。二十七日,度支使杜佑禀奏“:京城粮仓现有稻米八十万石,已经储存十五年,东渭桥粮仓的稻米四十五万石,调拨给各个部队,将士们都不高兴。今年又获丰收,请暂且停止北河的军粮的调拨运输,让河流两岸的州府出钱购买百姓的粮食两百万石作为军粮,以便补救粮贱伤农的损失。”于是交给朝臣们讨论,朝臣们的意见不一致就搁下来了。二十八日,顺宗颁下的诏书写道:“我继承九代先皇的伟业,肩负治理天下的重任。但是因为我德行不高,对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还研究得不透,所以虔诚恭敬小心谨慎,害怕完成不了历史使命。担心对上丢失了列祖列宗的训诫,对下给臣民造成了忧患,从早到晚恭敬勤勉,如同站立在万丈深渊旁边一样谨慎小心。但是长时间的疾病还没有康复,到了最近一个时期,愉悦心神调养身体,也往往没有时间顾及。总是考虑着国家这么庞大,政务这么繁多,不能亲自处理,担心造成拖延失误。加上自从我的陵墓竣工那天起,滂沱大雨一连下了十多天不见停止,我用这异常的征兆克制自己的欲望,来报答上天的警告。全部军政国事,应当让皇太子管理。”当时顺宗长时间生病,不能再请朝廷大臣们一起研究处理国家政务。不论是大事小事,都由李忠言、王亻丕、王叔文决断。人们议论纷纷,认为不能这样。各个藩镇的地方长官多次向皇太子上书,批评李忠言、王亻丕、王叔文扰乱朝政,所以才颁发了这道诏书。任命太常卿杜黄裳为门下侍郎,左金吾卫大将军袁滋为中书侍郎,两人一起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将郑王旬瑜降职为吏部尚书,高郢降职为刑部尚书,两人一样不再参与研究朝政大事。皇太子李纯到朝堂召见百官。二十九日,皇太子在麟德殿的西亭召见奏事的官员。
  八月初一是丁丑。初四日,朝廷以顺宗的名义颁发诏书“:皇天佑助我功业显赫的先祖,秉承天命得到了华夏大地,九代先帝积下福德,全国上下喜乐安宁。皇位传到我的手里,得以继承伟大的基业,严肃恭谨地坚守职责,没有空闲悠游安逸。但上天没能降临对我的佑助,疾病没有好转,我还怎么能够供奉祖宗的灵位,举行祭祀天地的礼仪?无法做到访问朝廷大臣,无法做到德行高如上天,在内心我感到惭愧,对天意我感到惧怕。从早到晚恭敬惶恐,深深思考一个长久的方略。每天的政务千头万绪,不能长时间地耽搁;上天的职能由人代理,不能长时间地违背天意。皇太子李纯英明智慧、彬彬有礼,宽厚温和仁爱善良,他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好的品德,对后辈慈爱对长辈尊敬的真诚,感动神明,充满天地。因此效法先皇极为公正的法则,遵循帝位父子传承的制度,我把政权交给皇太子,以便安抚天下臣民。他一定会发扬祖宗的光辉功德,担当起天高地阔般的神圣使命,遵循祖宗既定的法规,使得天下永远安宁。应当让皇太子登上帝位,我本人称为太上皇帝,安排在兴庆宫居住,我的诏书称为诰命。”初五日,太上皇帝发出诰命:“皇帝把天下传给皇太子,这是先辈帝王的制度。尊崇这一重要的法律典章,是极为公正的事情,继承发扬列祖列宗的光辉,以此体现礼乐教化的功德。我主持祭祀宗庙,当天下的君主,而得下的疾病没有好转,繁杂的政务多有延误。于是命令我的长子,接替我主持朝政,选定吉日良辰,隆重举行禅让的礼仪,应当定于本月初九在宣政殿册立皇帝。国家有了这一重大举措,就希望出现一个新的气象,应当趁着新皇帝登位的喜庆日子,对凡是可以宽恕的人们广施恩德。应当把贞元二十一年改为永贞元年。从贞元二十一年八月初五算起,这之前的全国死刑囚犯减刑为流放,流放以下的囚犯依次减刑一等。”诰命立良娣王氏为太上皇后,良媛董氏为太上皇德妃。初六日,将右散骑常侍王亻丕降职为开州司马,将前户部侍郎、度支盐铁转运使王叔文降职为渝州司户。
  元和元年(806)正月初一,宪宗皇帝李纯率领全体朝臣为太上皇帝进奉尊号为“应乾圣寿”。十九日,太上皇帝在兴庆宫的咸宁殿逝世,享年四十六岁。六月二十三日,宪宗率领全体朝臣给已故的太上皇帝进奉谥号为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进奉给他宗庙的称号为“顺宗”。七月初一,安葬在丰陵。
  宪宗本纪(上)
  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名李纯,是顺宗皇帝的长子,母亲是庄宪太后王氏。他于代宗大历十三年(778)二月出生在长安皇宫东边的宫中。六七岁的时候,他祖父德宗皇帝把他抱在膝头上,问他:“你是谁的儿子,坐在我的怀里?”他回答说“:我是第三个天子。”德宗对他的聪慧感到惊异而喜爱他。德宗贞元四年(788)六月,他被封为广陵王。顺宗皇帝登上帝位的那年(805)四月,他被册立为皇太子。同年七月二十八日,代理顺宗主持朝廷军政事务。
  同年八月初一,顺宗颁发诏令把帝位交给了他。初九日,他在宣政殿正式登皇帝位。在这之前,滂沱大雨连续下了一个多月,宪宗登位那天雨住天晴,人们心里欢欣喜悦。初十日,升平公主进献美女十五人,宪宗说:“太上皇不接受进献,我哪敢违背他老人家的意愿!还是退回郭府去吧。”十一日,开始亲临紫宸殿召见百官处理政务。十三日,任命道州刺史路恕为邕管经略使。十四日,荆南进献两只珍奇的乌龟,宪宗发出诏书说“:我这孤陋寡闻的人,继承大业,老是考虑着治理根本,珍视的只是贤能的人才。至于神异的禾稻芝草,珍奇的飞禽走兽,大抵是对王道教化的虚假粉饰。所以东汉光武皇帝在诏书中明文禁止,《春秋》这本书里没有关于吉祥符瑞的记载,我的德行实在不高,但还是希望赶上先辈圣贤。从今以后,凡是发现吉祥符瑞,只让按照规定向有关主管官吏报告说明,不准告诉朝廷;有关奇异的飞禽走兽,也应当停止进献。”十七日,剑南西川节度使、检校太尉、中书令、南康郡王韦皋逝世。十八日,任命常州刺史穆赞为宣、歙、池三州观察使,任命前宣、歙二州观察使崔衍为工部尚书。二十三日,任命中书侍郎、平章事袁滋为剑南东西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是因为这时韦皋去世,而刘辟凭借蜀州伸手向朝廷强要军权的缘故。二十五日,太上皇帝发出诰命册立良娣王氏为太上皇后。二十七日,给朝请大夫、署理尚书左丞、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郑余庆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三十日,任命饶州刺史李吉甫为考功郎中,夔州刺史唐次为吏部郎中,一同参与朝廷诏书诰命的研究起草工作。
  九月初一是丁卯。初三日,废除给教坊的音乐歌舞艺人授予编制内的官职的制度。初五日,河阳三城节度使元韶去世。初七日,任命陈州刺史孟元阳为怀州刺史和河阳三城、孟州、怀州节度使。初十日,诏令指出申州、光州、蔡州和陈州、许州所在的两个道接连遭受旱灾,应当散发粮食给予救济,申州、光州、蔡州散发救济粮食十万石,陈州、许州散发救济粮食五万石。十一日,前户部侍郎蔡弁去世。襄州的于由页进献猎鹰,宪宗诏令退了回去。十三日,京西神策行营节度行军司马韩泰贬谪为抚州刺史,司封郎中韩晔被贬谪为池州刺史,礼部员外郎柳宗元贬谪为邵州刺史,屯田员外郎刘禹锡贬谪为连州刺史,都是由于和王叔文交往密切而获罪受到处分。十五日,给事中陆质去世。
  十月初一是丙申。初二日,召集百官在肃章门外公布曾太皇太后也就是代宗的皇后沈氏逝世的噩耗。检校司空兼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国公贾耽去世。初三日,任命宰臣剑南安抚使袁滋为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都府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等使,任命西川行军司马刘辟为给事中。舒王李谊逝世。初五日,南诏的使者赵迦宽进京为曾太皇太后吊丧。浙东观察使贾全去世。初六日,吐蕃的使者论乞缕进献金银衣服作为吊祭曾太皇太后的礼物。太常寺为已故曾太皇太后沈氏进奉谥号为睿真皇后。十一日,任命华州刺史杨於陵为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十二日,把桂州的纯化县改名为慕化县,蒙州的纯义县改名为正义县。十四日,将德宗皇帝安葬在崇陵。十九日,任命刑部尚书高郢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使、镇国军使,任命御史中丞李庸阝为京兆尹。把京兆尹王权降职为雅王傅。由于长时间下雨,京城食盐价格飞涨,朝廷拿出库存的食盐两万石,低价卖给百姓。十一月初四日,将睿真皇后的灵位、德宗皇帝的灵位设置在太庙举行与祖宗合祭的仪式。初七日,把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平章事韦执谊贬谪为崖州司马,他是由于跟王叔文交往密切而获罪受到处分。润州、池州、扬州、楚州、湖州、杭州、睦州、江州等地发生旱灾。把剑南西川节度使袁滋贬谪为吉州刺史,是因为他率领军队安抚三川却迟疑犹豫不愿前进的缘故。任命左骁卫将军李演为夏州刺史和夏、绥、银等州节度使,任命右庶子武元衡为御史中丞。十四日,再次把抚州刺史韩泰贬谪为虔州司马,河中少尹陈谏贬谪为台州司马,邵州刺史柳宗元被贬谪为永州司马,连州刺史刘禹锡被贬谪为朗州司马,池州刺史韩晔贬谪为饶州司马,和州刺史凌准贬谪为连州司马,岳州刺史程异贬谪为郴州司马,都由于他们同王叔文交往密切而获罪。开始把他们贬谪为刺史,人们舆论认为他们的罪过太重,所以再次给予贬谪流放的处罚。十六日,宣州、抚州、和州、郴州、郢州、袁州、衢州遭受旱灾。十七日,吏部尚书郑王旬瑜去世。十九日,任命湖南观察使杨凭为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任命虢州刺史薛苹为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鄂州、岳州、婺州、衡州等地遭受旱灾。二十八日,宣、歙二州观察使穆赞去世。
  十二月初一是丙申。初五日,任命东都洛阳留守韦夏卿为太子少保,任命兵部尚书王绍为东都洛阳留守。初七日,把淳州改名为峦州,把还淳县改名为清溪县,淳风县改名为从化县,把姓淳于的人改为姓于。初九日,襄阳的于由页被授予平章事头衔。十一日,月亮冲犯西方毕星星宿。十四日,任命新任的给事中、西川行军司马刘辟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岁星冲犯太微星宿西边的星位。十五日,又把金州的汉阳县划分出来一部分设置石泉县。十七日,任命右谏议大夫韦丹为梓州刺史,充任剑南东川节度使,任命常州刺史路应为宣州刺史和宣、歙、池三州观察使。二十七日,任命朝请大夫、署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上柱国郑纟因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学士。任命考功郎中、知制诰李吉甫为中书舍人,任命考功员外郎裴土自为考功郎中、知制诰,以上二人一起充任翰林学士。
  元和元年(806)正月初一,宪宗皇帝率领朝臣们到兴庆宫向太上皇帝顺宗李诵进献尊号叫“应乾圣寿太上皇”。初二日,宪宗亲临含元殿接受朝臣们的朝拜祝贺。礼仪完毕后,宪宗亲临丹凤楼,向天下宣告大赦诏令,把年号改为元和。从正月初二拂晓算起,这以前被判死刑以下的囚犯,包括在一般性赦免时没有得到宽恕的,全部免除刑罚。初六日,任命鄂、岳、沔三州观察使韩皋为鄂、岳、蕲、安、黄等州节度使。十一日,太子少保韦夏卿去世。十六日,任命德宗兴元元年的功臣、右神策护军使副使薛盈珍为神策护军中尉。十七日,给成德军节度使、检校司空王士真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十八日,宪宗颁发诏书,说明太上皇帝旧病失调,要亲自侍奉汤药,从本月十六日以后开始,暂不临朝处理政务。任命左神策军番号叫做“长武城防秋都”的知兵马使高崇文为检校工部尚书,充任神策行营节度使。十九日,太上皇帝在兴庆宫逝世。棺柩转移到太极殿停放,向天下宣布噩耗。二十日,命令宰相杜佑代理冢宰,杜黄裳任礼仪使,右仆射伊慎任大明宫留守,在尚书省主持政务。二十七日,重新设置斜谷路旅馆驿站。二十三日,宪宗发出诏书:“剑南西川,边界早已划定,藩镇守卫,各有各的防区。近来因为大臣逝世,藩镇之间不大和睦,刘辟才乘空挑起矛盾,由于愤怒结成怨仇,于是给朝廷军队造成劳苦,同时给百姓造成危害。我有心以宽容为怀,努力让百姓安宁,派遣使者作了宣告,把军权交给了他们。然而听说道路仍旧阻塞,战斗还没有停止,轻狂放肆地进攻包围,企图吞并对方。作为国君的根本,按照义理是在于制止凶残的人作恶,任命将帅兴师动众,完全是出于万不得已。应当让兴元的严砺、东川的李康牵制敌人接应我军,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神策兵马使李元奕率领步兵骑兵队伍,和东川、兴元的部队会合进军讨伐。有关军粮马料的供给,委托度支使派遣官员通报。”二十九日,高崇文的部队经由斜谷路,李元奕的部队经由骆谷路,一起到梓潼会合。二十六日,朝臣们请求宪宗临朝处理政务。
  二月初一日,任命度支郎中敬宽为山南、剑南行营粮料使。严砺禀奏收复了剑州。初七日,进京朝拜的奚国国王梅落被批准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封为饶乐郡王,让他回国去了。初九日,追认宣武军节度使陆长源为右仆射,追认已故吉州刺史姜公辅为礼部尚书。初十日,因为钱币太少,宫庭禁止使用铜器。十九日,魏博的田季安授予同平章事头衔。初四日,宪宗对宰相们说:“前代的君主们,有的在主持朝政方面松懈懒散,有的亲自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他们的做法怎么样?”杜黄裳回答说“:国君必须做好的主要事情,在于抓紧自我修养,精简杂务,选拔人才交给职责,起早睡晚地了解民间疾苦,舍弃自己的私利,服从民众的心愿,对待下级宽厚仁爱,本来就不应当松懈懒散贪图安逸。但是事情有纲和目、大和小的区别,应该全力处理好那些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重大政务,至于簿记文书,诉讼案件,属吏们有没有才干,本来不是国君亲自处理的事情。从前秦始皇规定自己每天要审阅一百二十斤重的简牒文书,遭到前代人的讥笑;诸葛亮是辅佐帝王成就王业霸业的人才,凡是要判二十年徒刑以上的案子,他都要亲自审理,也受到敌对国家的责备,知道他无法长期坚持下去;魏明帝(曹睿)想察看尚书们所处理的公务,陈矫说是不能这样做;隋文帝(杨坚)天已很晚了还要处理政务,让卫士传送饭菜,连文皇帝也笑话他繁琐。做国君的本来不能替代下级主管官吏的工作,只要选择人才布置任务,督促他们把事办好,奖赏惩罚坚守诚信,谁不尽心竭力。《春秋左氏传》称颂虞舜大帝的德行说‘:还需要干什么呢?严肃地约束自己无为而治罢了!’实在是因为他能提拔十六位辅佐大臣,流放了不服从控制的四个部族的首领浑敦、穷奇、木寿杌、饕餮。哪里是那些劳神费力只相信自己的国君能相提并论的呀!但是国君的通常状况,毛病就在不能真诚待人,臣子的普遍弱点,毛病就在不能自觉地竭尽忠心。因此上边猜疑下边欺骗,在礼貌方面有时就会欠缺,希望达到天下大治,自然难得办到。如果没有这些毛病,担心什么不能做到天下大治。”宪宗对杜黄裳的分析称赞了很长时间。任命京兆尹李庸阝为尚书右丞,任命金吾大将军郑云逵为京兆尹。
  三月初一是乙丑。初四日,诏令于皇帝正衙日到宣政殿参拜的高级文官即常参官在寒食节祭扫祖先的陵墓,到京城郊县的,按照往返所需的时间给予假期,到外州府的报请朝廷批准去还是不去。初七日,御史中丞武元衡禀奏:“中书门下御史台五品以上的官员、尚书省四品以上的官员、各司正三品以上的官员、从三品的职事官员、东都留守、转运盐铁节度观察使、团练防御招讨经略等使、河南府尹、同州、华州刺史、各个卫将军三品以上的官员已任命完毕,都到紫宸殿谢恩,其他的官员约定在宣政殿的南班礼拜完毕之后就退出去。”宪宗批示说“:如果在这类官员中有授予了这个级别的头衔而不主管实际政务的和实际主管这个级别的政务而官衔没有达到这个级别的,一并照此办理。”武元衡还禀奏说“:兵部、吏部、礼部贡院官员,每当举荐选拔人才的限期之内,原有从头年十月到第二年二月不遵守上朝参拜的规定。如果说是事务繁忙,那么中书门下、御史台、度支、京兆尹的公务最为繁重,还是按照常规上朝参拜。何况每十天之中就有一天或者碰上节日,都已规定赐假休息,还允许只参拜半日时间,一个月内,仅仅十天上朝参拜,酷暑严寒季节,还受到怜惜免去朝拜。我研究可供效法的历史事例,认为王颜任中丞的时候曾经议论这事,列举先例回答得非常周详。请求准许把贞元十二年(796)四月二十七日德宗皇帝的诏书,作为永远固定的法制。”宪宗听从了这个意见。十二日,严砺收复了梓州。十三日,宪宗发出诏令剥夺刘辟的全部官职爵号。在这之前,韩全义进京朝拜,让他的外甥杨惠琳主持留后事务,朝廷很快发出诏书任命李演为节度,接替韩全义。李演去上任,杨惠琳凭借州城叛变,诏令派遣河东、天德的部队前去讨伐杨惠琳。十七日,夏州兵马使张承金斩杀了杨惠琳,把他的首级传送到京城献给朝廷。二十八日,已故太上皇顺宗的德妃董氏去世。任命右神策行营节度高崇文为检校兵部尚书、梓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
  四月初五,任命安南经略副使张舟为安南都护、本管经略使。初六日,任命前剑南东川节度使韦丹为晋绛观察使。初九日,任命前安南经略使赵昌为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初十日,前岭南节度使徐申去世。十三日,宪宗命令宰臣在尚书省监督考试本该皇帝亲自考试的制举人,因为制举人是前朝征召的,所以不想亲自考试。十四日,任命检校司空、平章事杜佑为司徒,主管官吏全部按照礼仪行文授职,平章事依旧不变;免去他兼任的比较低级的度支、盐铁、转运等使职务,是同意他的辞职申请免去的,接着任命兵部侍郎李巽接替兼任度支、盐铁、转运等使职务。十五日,任命陇右经略使、秦州刺史刘氵雍为保义军节度使。给浙东发放救灾稻米十万石。二十六日,武元衡禀奏,常参官兼任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的,比照检校台省官员的规则,名次列在原来品级相同官员的前头。二十九日,邵王李约逝世。武元衡禀奏:“在正衙轮流值班的五品以上京官,本来是为准备皇上访问咨询而安排的。近来正衙官员大多不上书陈事。从今以后请让尚书省六品以上的职事官员,东宫的太子师、傅、宾客、詹事,各位王的傅等官员,每当皇上临朝理事时,安排两个人值班准备皇上访问咨询,朝拜礼仪结束后,命令到延英殿等候回答咨询。”宪宗听取了这个建议。
  五月初一是甲子。初四日,京兆尹郑云逵去世。初八日,任命兵部侍郎韦武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初九日,把剑南东川节度使李康贬谪为雷州司马。陈州、许州、蔡州等地遭受旱灾。任命横海军留后程执恭任横海军节度使。十七日,左丞、同平章事郑余庆任太子宾客,免去知政事职务。二十八日,册立太子皇后王氏为皇太后。
  六月初一日,因为册立皇太后的礼仪完毕,赦免全国在押的囚犯,死罪减刑为流放,流放以下的依次减去一等徒刑。给朝廷内外文武官员的母亲授予封号,皇太后王氏的各家亲戚,酌情予以优待。初四日,册立德宗的充容武氏为崇陵德妃。暴风刮断了树木。初五日,高崇文在鹿头关打败了上万名敌军。任命幽州的刘济为侍中,淄青的李师古为检校司徒。十一日,高崇文收复了汉州。
  闰六月初一,淄青的李师古去世。初七日,任命秘书监董叔经为京兆尹。二十一日,谏议大夫去掉“左”、“右”字样,只设置四名。任命前司封员外郎韦况为谏议大夫。二十三日,吐蕃的论勃藏进京朝拜进贡。
  七月初一是壬辰。十一日,把顺宗的棺柩安葬在丰陵。十八日,辞官家居的太子少保韩全义去世。
  八月初一是辛酉。初三日,任命左卫大将军李愿为检校礼部尚书、夏州刺史,充任夏、绥、银三州节度使。初四日,郇王的母亲王昭仪、宋王的母亲赵昭仪、郯王的母亲张昭训、衡王的母亲阎昭训等人,各人都因儿子是王而被封为太妃。封许氏为美人,尹氏、段氏为才人。浔阳公主的母亲崔昭训被封为太妃。韩全义的儿子进献八名音乐歌舞女艺人,宪宗命令退回去了。初七日,封王子平原郡王李宁为邓王,同安郡王李宽为沣王,建安郡王李宥为遂王,彭城郡王李察为深王,高密郡王李寰为洋王,文安郡王李寮为绛王,第十三子李审为建王。初九日,任命建王李审为郓州大都督和平卢、淄青两镇节度使;任命节度副使李师道代理主管郓州事务,充任节度留后。十五日,册立郭妃为贵妃。灵武县的李栾禀奏,黄河堤岸坍塌的地方发现了三千三百枚古代钱币,它的形制很小,有方形的孔,有三只脚。二十二日,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等八名被贬谪的官吏,虽然见到了朝廷大赦天下罪犯的文书,但他们却不在酌情移近安置的范围之内。二十三日,京兆尹董叔经去世。二十四日,御史台禀奏,朝廷的高级文官之中发生了有的人在京城却不进宫朝拜、有的人滞留在外没有回京、有的人借故既不回京又不进宫朝拜等等情况。滞留在外没有回京的,除开他在水路陆路行走所需要的时间以外,延期满了一百天的,应当一并停职免职,宪宗采纳了这个意见。二十六日,任命尚书右丞李庸阝为京兆尹。
  九月初一是辛卯。十三日,诏令从今以后中书、门下两省官员每当皇上临朝理事的日子,安排一个人值班准备回答皇上的访问咨询。十六日,任命太子宾客郑余庆为国子祭酒。二十一日,高崇文禀奏收复了成都,抓获了刘辟进献给朝廷。二十三日,任命隐士李渤为左拾遗,征召他,他没有来。十月初五,易定县的张茂昭进京朝拜。初七日,命令剑南东川节度使、检校兵部尚书、梓州刺史、封渤海郡王高崇文任检校司空,兼任成都尹、御史大夫,充任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度支营田观察使、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及西山八国兼云南安抚等使,接着改封为南平郡王,收纳三千户租税。初九日,任命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为梓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命令将作监柳晟任检校工部尚书,兼任兴元府尹,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十一日,命令吉州刺史袁滋任御史大夫,充任义成军节度使。二十三日,命令淄青节度使留后李师道任检校工部尚书,兼任郓州大都督府长史,充任平卢和淄青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二十七日,任命渤海国国王大嵩瞞为检校太尉。二十九日,在独柳镇的树下对刘辟和他的儿子刘超郎等九人处以斩刑。
  十一月初一是庚寅。十六日,任命简王的傅王权为河南府尹。十八日,命令司农卿李上公任陕州大都督府长史,充任陕、虢两州观察使。十九日,命令武宁军节度张忄音任工部尚书,命令东都洛阳留守王绍任检校右仆射,兼任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和徐、泗、濠等州观察等使。二十一日,任命吏部侍郎赵宗儒为东都留守和东畿、汝州防御使,任命国子祭酒郑余庆为河南府尹。二十五日,任命给事中刘宗经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使、镇国军等使。二十七日,任命内常侍吐突承璀为神策护军中尉。
  十二月初一,太常寺禀奏隐太子李建成、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节愍太子李重俊、惠庄太子李扌为、惠文太子李范、惠宣太子李业、靖恭太子李琬、昭靖太子李邈以上九位太子的陵墓,年代已很久远,白白地保留着留守署官的职数,现在请求除了守陵人员之外的官吏全都撤除。十六日,工部尚书张忄音去世。二十七日,新罗、渤海、..柯、回鹘四国各派使者朝拜进贡。
  元和二年(807)正月初一,宪宗亲临太清宫、太庙举行献祭。初三日,宪宗到长安城郊的山丘上祭祀昊天上帝,当天返回皇宫,亲临丹凤楼,向天下宣布大赦令。在这之前,快到举行祭祀大礼的前夕,天气一连阴暗了十二天,宰臣请求改日举行,宪宗说:“到郊外祭祀,事情重大,斋戒准备的时间是有礼仪规定的,不能突然更改。”祭祀天帝的时候,云开日出,天气晴朗,人们一派欢乐喜悦的心情。初九日,司徒杜佑辞去了知政事职务,宪宗诏令他每个月入朝三次,乘便到中书省商议朝政事务。十二日,回纥要求在河南府、太原府设立摩尼寺,朝廷答应了回纥的要求。十七日,命令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南阳郡开国公杜黄裳任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兼任河中府尹和河中、晋、绛等州节度使。中止了隐太子李建成等九位太子陵墓留守署官。二十七日,任命户部侍郎、赐绯鱼袋武元衡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赐紫金鱼袋,任命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李吉甫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二十九日,停止执行中和、重阳两个节日宫庭给朝臣赐宴的制度,其中上巳节的宴会,仍按旧例赐给朝臣。
  二月初三日,诏令和尚、尼姑、道人全部由长安城内的左右六街功德使管理,从此礼部的祠部曹司封郎中不再禀奏他们的事。初八日,左右羽林军中接受雇佣每月轮流侍卫皇帝、名叫“飞骑”的军士共五千六百一十三人,一齐停止。十一日,起居舍人郑随值班回答宪宗的答询,请求宪宗当面表态决定问题。宪宗命令对中书、门下两省的供奉官员宣布,从今以后,有什么事情就呈递奏文,官员轮流值班回答咨询的做法应当停止。十二日,主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司天制定成新的历书,诏令题名为《元和观象历》。十四日夜晚,月亮遮蔽了岁星。十九日,是寒食节,宪宗在麟德殿设宴款待朝臣们,各按等级赏赐了财物。二十四日,任命第五国珍为右神策军中尉。
  三月初三日,宪宗在曲江亭赏赐众朝臣宴饮。十五日,判度支李巽任兵部尚书,依旧兼任度支、盐铁、转运等使。
  四月初七,禁止使用铅、锡铸造的钱币。任命右金吾卫大将军范希朝为检校司空、灵州长史和朔方的灵、盐两州节度使。二十一日,新近设置的英武军的编制,应当停止。二十三日,岭南节度使赵昌进献琼管的儋、振、万安等六州的《六十二洞归降图》。

旧唐书浏览月榜 旧唐书全文 >

  1. 列传·卷一百零九
  2. 列传·卷一百二十四
  3. 列传·卷八十三
  4. 本纪·卷十八
  5. 志·卷十一
  6. 列传·卷七十一
  7. 志·卷二十
  8. 列传·卷五十五
  9. 本纪·卷十
  10. 本纪·卷十四

旧唐书最受喜欢章节 旧唐书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一百五十
  2. 列传·卷一百四十九
  3. 列传·卷一百四十八
  4. 列传·卷一百四十七
  5. 列传·卷一百四十六
  6. 列传·卷一百四十五
  7. 列传·卷一百四十四
  8. 列传·卷一百四十三
  9. 列传·卷一百四十二
  10. 列传·卷一百四十一
  11. 列传·卷一百四十
  12. 列传·卷一百三十九
  13. 列传·卷一百三十八
  14. 列传·卷一百三十七
  15. 列传·卷一百三十六

猜你喜欢的旧唐书故事 旧唐书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