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旧唐书 > 列传·卷一

列传·卷一

  后妃上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贤妃徐氏 高宗废后王氏 良娣萧 氏 中宗和思皇后赵氏 中宗韦庶人 上官昭容 睿宗肃明皇后刘氏 睿宗昭成皇 后窦氏 玄宗废后王氏 玄宗贞顺皇后武氏 玄宗杨贵妃
  三代宫禁之职,《周官》最详。自周已降,彤史沿革,各载本书,此不备述。 唐因隋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昭仪、 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婕 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其余六尚诸司,分典乘舆服御。 龙朔二年,官名改易,内职皆更旧号。咸亨二年复旧。开元中,玄宗以皇后之下立 四妃,法帝喾也。而后妃四星,一为正后;今既立正后,复有四妃,非典法也。乃 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等三位,以代三夫人,为正一品;又置芳仪六人, 为正二品;美人四人,为正三品;才人七人,为正四品;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 为正五品;自六品至九品,即诸司诸典职员品第而序之,后亦参用前号。
  然而三代之政,莫不以贤妃开国,嬖宠倾邦。秦、汉已还,其流浸盛。大至移 国,小则临朝,焕车服以王宗枝,裂土壤而侯肺腑,洎末涂沦败,赤族夷宗。高祖 龙飞,宫无正寝,而妇言是用,衅起维城。大帝孝和,仁而不武,但恣池台之赏, 宁顾衽席之嫌?武室、韦宗,几危运祚。东京帝后,殁从夫谥,光烈、和熹之类是 也。高宗自号天皇,武氏自称天后,而韦庶人生有翌圣之名,肃宗欲后张氏,此不 经之甚,皆以凶终。玄宗以惠妃之爱,摈斥椒宫,继以太真,几丧天下。历观前古 邦家丧败之由,多基于子弟召祸。子弟之乱,必始于宫闱不正。故息隐阋墙,秦王 谋归东洛;马嵬涂地,太子不敢西行。若中有圣善之慈,胡能若是?《易》曰“家 道正而天下定”,不其然欤!自后累朝,长秋虚位,或以旁宗入继,母属皆微,徒 有册拜之文,谅乏“关雎”之德。今录其存于史册者,为《后妃传》云。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京兆始平人,隋定州总管、神武公毅之女也。后母,周武 帝姊襄阳长公主。后生而发垂过颈,三岁与身齐。周武帝特爱重之,养于宫中。时 武帝纳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尚幼,窃言于帝曰:“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 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武帝深纳之。 毅闻之,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乃于门屏 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 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及周武帝崩,后追思如丧所生。 隋文帝受禅,后闻而流涕,自投于床曰:“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毅与长 公主遽掩口曰:“汝勿妄言,灭吾族矣!”
  后事元贞太后,以孝闻。太后素有羸疾,时或危笃。诸姒以太后性严惧谴,皆 称疾而退,惟后昼夜扶侍,不脱衣履者,动淹旬月焉。善书学,类高祖之书,人不 能辨。工篇章,而好存规戒。大业中,高祖为扶风太守,有骏马数匹。常言于高祖 曰:“上好鹰爱马,公之所知,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 思之。”高祖未决,竟以此获谴。未几,后崩于涿郡,时年四十五。高祖追思后言, 方为自安之计,数求鹰犬以进之,俄而擢拜将军,因流涕谓诸子曰:“我早从汝母 之言,居此官久矣。”初葬寿安陵,后祔葬献陵。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号曰太穆 顺圣皇后。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也。晟妻,隋扬州刺 史高敬德女,生后。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年十三,嫔于太宗。隋大业中,常 归宁于永兴里,后舅高士廉媵张氏,于后所宿舍外见大马,高二丈,鞍勒皆具,以 告士廉。命筮之,遇《坤》之《泰》,筮者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牝马地类,行地无疆。变而之《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 外顺,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象》曰:后以辅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龙,《乾》 之象也。马,《坤》之象也。变而为《泰》,天地交也。繇协于《归妹》,妇人之 兆也。女处尊位,履中居顺也。此女贵不可言。”武德元年,册为秦王妃。时太宗 功业既高,隐太子猜忌滋甚。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及难 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九年,册拜 皇太子妃。
  太宗即位,立为皇后。赠后父晟司空、齐献公。后性尤俭约,凡所服御,取给 而已。太宗弥加礼待,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妾以 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 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 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 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 书、右仆射。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 意乃怿。有异母兄安业,好酒无赖。献公之薨也,后及无忌并幼,安业斥还舅氏, 后殊不以介意,每请太宗厚加恩礼,位至监门将军。及预刘德裕逆谋,太宗将杀之, 后叩头流涕为请命曰:“安业之罪,万死无赦。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今置以极 刑,人必谓妾恃宠以复其兄,无乃为圣朝累乎!”遂得减死。
  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徵谏 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 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 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闻 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蒙礼 待,情义深重,每言必候颜色,尚不敢轻犯威严,况在臣下,情疏礼隔,故韩非为 之说难,东方称其不易,良有以也。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有国有家者急务,纳之 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 诣徵宅以赐之。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 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八年,从幸九成宫,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入侍,密启后曰:“医药备尽,尊体 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 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示 存异方之教耳,非惟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 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嘘唏。朝臣咸请肆赦,太 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谴归第,后固言: “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 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 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 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 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 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其年十一月庚寅,葬 于昭陵。

译文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是京兆始平人,隋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的女儿。窦氏的母亲,是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出生时头发垂过脖颈,三岁时头发和身子一样长。读《女诚》、《列女》等文章,看一遍就不会忘。周武帝尤其喜爱和看重她,在皇宫里抚养她,对待她不同于其他甥女。当时武帝娶突厥女子为皇后,却并不宠爱。窦氏还年幼,私下对周武帝说:“四面边境还未宁静,突厥还很强大,希望舅舅控制自己的感情,对皇后多加抚慰,以百姓为念。只要有突厥的帮助,那么江南和关东就不足为患了。”武帝由衷地接受了她的建议。窦毅听说这件事,对长公主说:“这个女孩才貌这样 出众,不能轻易地将她许配给别人,应当为她找一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来求婚的公子,就给他两支箭让他射孔雀,暗中约定能射中孔雀眼睛的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前后来了几十个人都没有人能射中。高祖后来也来求婚,射两箭各射中了孔雀的一只眼睛。窦毅非常高兴,于是将窦氏嫁给了高祖。等到周武帝驾崩,窦氏追思他就像失去了亲生父母一样。隋文帝受禅时,窦氏听说后痛哭,扑倒在床上说:“恨我不是男人,不能拯救舅舅家的危难。”窦毅与长公主马上捂住她的嘴说:“你不要胡说了,否则会使我们家族灭门啊!”
  窦氏侍奉元贞太后,因为孝顺而闻名。太后身体弱、年纪大,又得了病,并且性格一向严厉,媳妇们都很畏惧,没有敢去服侍她的。窦氏侍奉她,却和悦恭谨、恪尽孝道,有时一个多月不脱衣服鞋子地伺候太后。窦氏擅长写文章来作为天下女子的规范,行文素雅得体。又擅长书法,临幕的字与高祖的字放在一起,别人分辨不出来。隋炀帝时,高祖做扶风太守,有几匹骏马。窦氏常常对高祖说:“皇上喜欢雄鹰和骏马,这是您知道的。这些鹰马都是可以进贡的良品,不可久留在自己这里,如果有人和皇上说的话,必然会连累到您,希望您仔细考虑。”高祖还没下决心,最终就真的因为这件事情遭到贬谪。不久,窦氏在涿郡去世,时年四十五岁。高祖回想起窦氏的话,才考虑为自己谋求安全的计策,多次寻找好的鹰犬进献给皇上。不久就被提拔为将军。于是流着泪对儿子们说:“如果我早听从你母亲的话,那么做这个官已经很久 了。” 后来高祖拥有了天下,下诏在窦氏埋葬的陵园修建寿安陵。封窦氏谧号为“穆”,后来(与高祖)合葬在献陵。上元元年八月,改尊号为太穆顺圣皇后。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长孙晟的妻子,也就是隋朝扬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儿,生长孙皇后。皇后自幼就爱读书,一举一动都遵循礼仪规范。十三岁嫁给太宗。
  高祖武德元年(618),她被封为秦王(太宗)妃。当时太宗功勋卓著,他哥哥隐太子的忌恨越来越厉害。皇后伺奉高祖竭尽孝道,对各位妃嫔谦恭和顺,尽力调解各种矛盾,真正是太宗的贤内助。后来隐太子挑起内乱,太宗在玄武门对付事变,正当他的部将进宫守卫时,皇后亲自去抚慰鼓励他们好好保卫高祖,在场的人没有谁不深受感动。武德九年(626),她被封为皇太子(太宗)妃。
  太宗登上帝位,把她立为皇后,追认她的父亲长孙晟为司空、齐献公。皇后最爱节俭,衣服车马一类东西,够用就行。太宗更加敬重她,经常跟她谈论奖赏处罚朝廷官员的事,她回答:“母鸡报晓,家境贫困。我是个女人,怎敢参与朝政大事。”太宗坚持跟她谈论,她始终不发表意见。当时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由于从前跟太宗是平民朋友,又是辅佐太宗登上帝位的特大功臣,太宗把他作为亲信,让他出入内室,准备任命他为宰执的高官。皇后坚持说不行,一有机会就禀奏太宗说:“我已来到皇宫,地位高到极点,实在不愿意再让哥哥、弟弟、侄儿在朝廷掌握大权。汉朝的吕雉、霍光,可以作为刻骨铭心的教训,特地请求皇上别叫我的哥哥当宰执。”太宗没有采纳她的意见,还是任命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皇后又暗地叫哥哥苦苦请求辞职,太宗不得已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改任开府仪同三司的职务,她这才高兴。皇后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长孙安业,好酒贪杯又无才能。父亲逝世时,皇后和长孙无忌兄妹俩年纪都小,长孙安业把高氏夫人逼回娘家去了,皇后对这事全没放在心上,往往请求太宗多多照顾他,官职做到监门将军。直到参与刘德裕的造反阴谋活动,太宗准备判他死刑,皇后还叩头流泪为他请命说“:安业的罪行,死一万次也不能宽恕。然而他不尊重我,世人都是知道的,如果判他极刑,别人一定会说是我依仗皇上的宠爱来报复自己的哥哥,只怕会给朝廷抹黑呀!”太宗于是免去了长孙安业的死刑。
  皇后的亲生女儿长乐公主,太宗特别喜爱,到要出嫁时,命令送给多于大公主一倍的陪嫁。魏征直言规劝说“:东汉明帝时候,准备分封各个皇子,明帝说:‘我的孩子怎能得到先帝孩子那样的优厚待遇呀!’这就说明大公主实在是该得到比长乐公主更高的待遇,情感虽然有浓淡,礼仪不应分厚薄。如果让长乐公主的陪嫁超过大公主,道理上只怕说不过去,请陛下斟酌。”太宗回到后宫把这话告诉皇后,皇后感慨说:“曾经听到陛下器重魏征,还不知道其中的特别缘故。现在听到他劝谏的话,实在是会用礼仪规范君主的感情,可以说是正直而关系国家安危的大臣了。我与陛下是结发夫妻,承蒙看重,情深意厚,每当发表意见都要察颜观色,还不敢惹您生气,何况魏征是您的下级官员,情感身份有亲疏高下的差别,因此韩非专门著书阐述说服国君的艰难,东方朔专门著书阐述讽喻国君的不易,确实是有缘故的。忠诚耿直的批评听起来难受做起来有益,会听批评是国君的当务之急,采纳就天下太平,拒绝就政事混乱,衷心希望陛下审慎处理这件事,那么我们的国家幸运极了。”皇后进而请求派遣中使带上五百匹帛,到魏征的家里赏赐给他。承乾太子的奶妈遂安夫人常常禀告皇后说“:太子那边的东西都不够用,想奏请皇上解决。”皇后没有听从,说:“当太子,怕的是德行不能建立,美名不能传扬,怎么能为生活用品不足而发愁呢?”
  太宗贞观八年(634),皇后陪同太宗到九成宫避暑,生病病危,承乾太子进宫伺候,私下禀告皇后说:“各种医药都用了,身体不见康复,奏请父皇赦免囚犯,并颁发免征赋税的凭证,让人信奉道教,以求神的保佑。”皇后说“:生死都由天命决定,不是人的意志能够改变的。如果行善能够延长寿命,我平生没有干过坏事;如果行善不能延长寿命,有什么神的保佑可以求到。赦免囚犯是国家大事,佛教、道教这些东西只是说明存在着各不相同的教化而已,无关国事利弊,皇上并不相信这些东西,怎能因为我这么一个女人去搅乱国家的法规?”承乾太子不敢禀奏太宗,把这事告诉了左仆射房玄龄,房玄龄又报告了太宗,太宗和侍从官员没有谁不哀叹抽泣。满朝官员一致请求大赦天下,太宗同意,皇后听到这事坚决劝阻,这才作罢。皇后病情急剧恶化,跟太宗诀别,当时房玄龄因犯过失已免职回家,皇后郑重地说:“房玄龄侍奉陛下时间最长,小心谨慎,奇妙的谋略、秘密的计策,都是他参与研究的,自始至终没有泄露一个字,没有大过,就请不要冷落他。至于我的娘家亲属,他们得到俸禄靠的是亲戚关系,不是有什么功劳,容易酿成祸患,为了永久平安,千万别让他们占据重要位置,只是以亲戚的身份进宫朝拜,就算是幸运的了。我在生前既然对国家没有贡献,死后就不要多费资财。况且安葬就是藏匿,让人不再看见。自古以来的圣君贤臣,都崇尚节俭,只有不行德政的时代,办丧事才大造陵墓,加重百姓劳苦,耗费国库财物,被有识之士耻笑。我只求依山埋葬,不必另筑高坟,不用套棺,随葬物品,都用木器陶器,节俭办理后事,这才是没有忘记我。”贞观十年(636)六月二十一,在立政殿逝世,年纪三十六岁。同年十一月初四,葬于昭陵。
  长孙皇后曾经把古代妇女所做的善事编写成书,刻印为十卷,题名为《女则》,自己为它作序。还写文章批驳汉朝明德皇后马氏,认为不能抑制马家亲属,让他们把持朝政,地位显赫、势力庞大之后,才制止他们车水马龙大摆威风,这才是大掘祸水源泉而防止细枝末节罢了。并且嘱咐保管书籍文章的人说“:我写这些东西只是用来警戒自己。女人写文章没有条理,不想让皇上看到,千万不要说出去。”皇后逝世后,后宫有关人员把这事报告了太宗,太宗看罢更加悲痛,告诉亲近的臣子说:“皇后这本书,完全可以流传后世。我怎会不通达天神的意旨而不能舍弃私情呢!由于她常常劝谏,弥补了我的不足,从今以后再也听不到她有益的话,这是失去了一位贤内助,因此令人悲哀呀!”
  高宗上元元年(674)八月,为长孙皇后改上尊号叫文德顺圣皇后。
  

旧唐书浏览月榜 旧唐书全文 >

  1. 列传·卷一百零九
  2. 列传·卷一百二十四
  3. 列传·卷八十三
  4. 本纪·卷十八
  5. 志·卷十一
  6. 列传·卷七十一
  7. 列传·卷五十五
  8. 志·卷二十
  9. 本纪·卷十
  10. 本纪·卷十四

旧唐书最受喜欢章节 旧唐书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一百五十
  2. 列传·卷一百四十九
  3. 列传·卷一百四十八
  4. 列传·卷一百四十七
  5. 列传·卷一百四十六
  6. 列传·卷一百四十五
  7. 列传·卷一百四十四
  8. 列传·卷一百四十三
  9. 列传·卷一百四十二
  10. 列传·卷一百四十一
  11. 列传·卷一百四十
  12. 列传·卷一百三十九
  13. 列传·卷一百三十八
  14. 列传·卷一百三十七
  15. 列传·卷一百三十六

猜你喜欢的旧唐书故事 旧唐书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