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旧唐书 > 列传·卷一百三十六

列传·卷一百三十六

  酷吏上
  ○来俊臣 周兴 傅游艺 丘神勣 索元礼 侯思止 万国俊 来子珣 王弘 义 郭霸 吉顼
  古今御天下者,其政有四:五帝尚仁,体文德也;三王仗义,立武功也;五霸 崇信,取威令也;七雄任力,重刑名也。盖仁义既废,然后齐之以威刑;威刑既衰, 而酷吏为用,于是商鞅、李斯谲诈设矣。持法任术,尊君卑臣,奋其策而鞭挞宇宙, 持危救弊,先王不得已而用之,天下之人谓之苛法。降及两汉,承其余烈。于是前 有郅都、张汤之徒持其刻,后有董宣、阳球之属肆其猛。虽然异代,亦克公方,天 下之人谓之酷吏,此又鞅、斯之罪人也!然而网既密而奸不胜矣。夫子曰:“刑罚 不中,则人无所措手足。”诚哉,是言也!
  唐初革前古之敝,务于胜残,垂衣而理,且七十载,而人不敢欺。由是观之, 在彼不在此。逮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委政狱吏,剪除宗枝。于是来俊臣、 索元礼、万国俊、周兴、丘神勣、侯思止、郭霸、王弘义之属,纷纷而出。然后起 告密之刑,制罗织之狱,生人屏息,莫能自固。至于怀忠蹈义,连颈就戮者,不可 胜言。武后因之坐移唐鼎,天网一举,而卒笼八荒;酷之为用,斯害也已。遂使酷 吏之党,横噬于朝,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贵从其欲,毒侈其心,天诛发 于脣吻,国柄秉于掌握。凶慝之士,荣而慕之,身赴鼎镬,死而无悔。若是者,何 哉?要时希旨,见利忘义也!
  尝试而论之,今夫国家行斧钺之诛,设狴牢之禁以防盗者,虽云固矣,而犹逾 垣掘冢,揭箧探囊,死者于前,盗者于后,何者?以其间有欲也!然所徇者不过数 金之资耳!彼酷吏与时上下,取重人主,无怵惕之忧,坐致尊宠;杖起卒伍,富拟 封君,岂唯数金之利耶?则盗官者为幸矣!故有国者则必窒凯觎之路,杜侥幸之门, 可不务乎!况乎乐观时变,恣怀阴贼,斯又郅都、董宣之罪人也。异哉,又有效于 斯者!中兴四十载而有吉温、罗希奭之蠹政,又数载而有敬羽、毛若虚之危法。朝 经四叶,狱讼再起,比周恶党,剿绝善人。屡挠将措之刑,以伤太和之气,幸灾乐 祸,苟售其身,此又来、索之罪人也!
  呜呼!天道祸淫,人道恶杀,既为祸始,必以凶终。故自鞅、斯至于毛、敬, 蹈其迹者,卒以诛夷,非不幸也。
  呜呼!执愚贾害,任天下之怨;反道辱名,归天下之恶。或肆诸原野,人得而 诛之;或投之魑魅,鬼得而诛之。天人报应,岂虚也哉!俾千载之后,闻其名者, 曾蛇豕之不若。
  悲夫!昔《春秋》之义,善恶不隐,今为《酷吏传》,亦所以示惩劝也。语曰: “前事不忘,将来之师。”意在斯乎!意在斯乎!
  来俊臣,雍州万年人也。父操,博徒。与乡人蔡本结友,遂通其妻,因樗蒲赢 本钱数十万,本无以酬,操遂纳本妻。入操门时,先已有娠,而生俊臣。凶险不事 生产,反覆残害,举无与比。曾于和州犯奸盗被鞫,遂妄告密。召见奏,刺史东平 王续杖之一百。后续天授中被诛,俊臣复告密,召见,奏言前所告密是豫、博州事, 枉被续决杖,遂不得申。则天以为忠,累迁侍御史,加朝散大夫。按制狱,少不会 意者,必引之,前后坐族千余家。
  二年,擢拜左台御史中丞。朝廷累息,无交言者,道路以目。与侍御史侯思止、 王弘义、郭霸、李仁敬,司刑评事康暐、卫遂忠等,同恶相济。招集无赖数百人, 令其告事,共为罗织,千里响应。欲诬陷一人,即数处别告,皆是事状不异,以惑 上下。仍皆云:“请付来俊臣推勘,必获实情。”则天于是于丽景门别置推事院, 俊臣推勘必获,专令俊臣等按鞫,亦号为新开门。但入新开门者,百不全一。弘义 戏谓丽景门为“例竟门”,言入此门者,例皆竟也。
  俊臣与其党硃南山辈造《告密罗织经》一卷,皆有条贯支节,布置事状由绪。
  俊臣每鞫囚,无问轻重,多以醋灌鼻,禁地牢中,或盛之甕中,以火圜绕炙之, 并绝其粮饷,至有抽衣絮以啖之者。又令寝处粪秽,备诸苦毒。自非身死,终不得 出。每有赦令,俊臣必先遣狱卒尽杀重囚,然后宣示。
  又以索元礼等作大枷,凡有十号:一曰定百脉,二曰喘不得,三曰突地吼,四 曰著即承,五曰失魂胆,六曰实同反,七曰反是实,八曰死猪愁,九曰求即死,十 曰求破家。复有铁笼头连其枷者,轮转于地,斯须闷绝矣。囚人无贵贱,必先布枷 棒于地,召囚前曰:“此是作具。”见之魂胆飞越,无不自诬矣。则天重其赏以酬 之,故吏竞劝为酷矣。由是告密之徒,纷然道路;名流僶俛阅日而已。朝士多因入 朝,默遭掩袭,以至于族,与其家无复音息。故每入朝者,必与其家诀曰:“不知 重相见不?”
  如意元年,地官尚书狄仁杰、益州长史任令晖、冬官尚书李游道、秋官尚书袁 智宏、司宾卿崔神基、文昌左丞卢献等六人,并为其罗告。俊臣既以族人家为功, 苟引之承反,乃奏请降敕,一问即承,同首例得减死。及胁仁杰等反,仁杰叹曰: “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俊臣乃少宽之。其判官 王德寿谓仁杰曰:“尚书事已尔,得减死。德寿今业已受驱策,欲求少阶级,凭尚 书牵杨执柔,可乎?”仁杰曰:“若之何?”德寿曰:“尚书昔在春官时,执柔任 某司员外,引之可也。”仁杰曰:“皇天后土,遣狄仁杰行此事!”以头触柱,血 流被面,德寿惧而止焉。
  仁杰既承反,有司但待报行刑,不复严备。仁杰得凭守者求笔砚,拆被头帛书 之,叙冤苦,置于绵衣,遣谓德寿曰:“时方热,请付家人去其绵。”德寿不复疑 矣,家人得衣中书,仁杰子光远持之称变,得召见。则天览之愕然,召问俊臣曰: “卿言仁杰等承反,今子弟讼冤,何故也?”俊臣曰:“此等何能自伏其罪!臣寝 处甚安,亦不去其巾带。”则天令通事舍人周綝视之。俊臣遽令狱卒令假仁杰等巾 带,行立于西,命綝视之。綝惧俊臣,莫敢西顾,但视东唯诺而已。俊臣令綝少留, 附进状,乃令判官妄为仁杰等作谢死表,代署而进之。凤阁侍郎乐思晦男年八九岁, 其家已族,宜隶于司农,上变,得召见,言“俊臣苛毒,愿陛下假条反状以付之, 无大小皆如状矣。”则天意少解,乃召见仁杰曰:“卿承反何也?”仁杰等曰: “不承反,臣已死于枷棒矣。”则天曰:“何谓作谢死表?”仁杰曰:“无。”因 以表示之,乃知其代署,遂出此六家。
  俊臣复按大将军张虔勖、大将军内侍范云仙于洛阳牧院。虔勖等不堪其苦,自 讼于徐有功,言辞颇厉。俊臣命卫士以乱刀斩杀之。云仙亦言历事先朝,称所司冤 苦,俊臣命截去其舌。士庶破胆,无敢言者。
  俊臣累坐赃,为卫吏纪履忠所告下狱。长寿二年,除殿中丞。又坐赃,出为同 州参军。逼夺同列参军妻,仍辱其母。
  万岁通天元年,召为合宫尉,擢拜洛阳令、司农少卿。则天赐其奴婢十人,当 受于司农。时西蕃酋长阿史那斛瑟罗家有细婢,善歌舞,俊臣因令其党罗告斛瑟罗 反,将图其婢。诸蕃长诣阙割耳剺面讼冤者数十人,乃得不族。时綦连耀、刘思礼 等有异谋,明堂尉吉顼知之,不自安,以白俊臣发之,连坐族者数十辈。俊臣将擅 其功,复罗告顼,得召见,仅而免。
  俊臣先逼妻太原王庆诜女。俊臣与河东卫遂忠有旧。遂忠行虽不著,然好学, 有词辩。尝携酒谒俊臣,俊臣方与妻族宴集,应门者绐云:“已出矣。”遂忠知妄, 入其宅,慢骂毁辱之。俊臣耻其妻族,命殴击反接,既而免之,自此构隙。
  俊臣将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张易之等,遂相掎摭,则天屡保持之。而诸 武及太平公主恐惧,共发其罪。乃弃市。国人无少长皆怨之,竞剐其肉,斯须尽矣。
  中宗神龙元年三月八日,诏曰:

译文

  周兴,雍州长安人。青年时期因通晓熟悉刑法和各种律令,为尚书省都事。后升任司刑少卿、秋官侍郎。从垂拱年间以来,屡次受命主管皇帝特命监禁犯人的牢狱,被他陷害的有数千人。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后称帝的大周革命中,授官尚书左丞,上疏要除掉李家王室亲族的名册。天授二年十一月,与丘神勣同时被关进监狱。本应被杀,武则天特别予以豁免,流放岭南。在路途中被仇人所杀。
  丘神勣,左卫大将军丘行恭的儿子。永淳元年(682),为左金吾卫将军。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武则天派丘神勣前往巴州杀害章怀太子,事后又归罪于他,被贬为叠州刺史。不久又入京为左金吾卫将军,很受宠爱信任。受诏命与周兴、来俊臣审讯制狱中监禁的犯人,都被人们称作酷吏。垂拱四年(688),博州刺史、琅笽王李冲起兵反叛,任命丘神勣为清平道大总管。不久,李冲被百姓孟青棒、吴希智所杀。丘神勣到达博州,官吏们都穿着白色的孝服来迎接他,神勣却挥刀把他们全杀了,残害了一千余家,于是加官左金吾卫大将军。天授二年(691)十月,被关押进奉诏命囚禁犯人的监牢中受死刑。
  吉顼,洛州河南县人。身高七尺,阴险毒辣敢于对君王谈论政事。考中进士,后任明皇县尉。万岁通天二年(697),箕州刺史刘思礼,自言就学于张憬藏,善于给人看相,说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应了图谶的征验,有“两角骐马..儿”的符命。吉顼告发了刘思礼,武则天把思礼交给武懿宗与吉顼审讯。懿宗与吉顼引诱刘思礼,让他广泛牵连朝廷官吏,就一定保全他的性命。刘思礼便供出凤阁侍郎李元素、夏官侍郎孙元通、天官侍郎刘奇与石抱忠、凤阁舍人王处及来庭、主簿柳趚、给事中周潘、泾州刺史王面力、监察御史王助、司议郎路敬淳、司门员外郎刘慎之、右司员外郎宇文全志等三十六家。这些人稍微有点忤逆不顺从的,就必遭设谋陷害,用尽百般苦刑,以造成其罪案。被害的都是一些海内贤人名士,全国人都认为他们冤枉,其亲友被连累流放的达一千多人。吉顼因此被提拔为右肃政台中丞,一天天更受宠信。
  第二年,突厥人侵犯攻陷了赵州、定州等地,武则天命吉顼为检校相州刺史,以便阻断敌军向南侵略的道路。吉顼以向来不习武为理由加以推辞,武则天说:“敌寇的势头就要往后退了,不过借你的威名加以镇守阻遏罢了。”当初,太原有个方士叫温彬茂,高宗时老了,临死前,封一书状对他的妻子说:“我死后,年号叫垂拱的时代,就赴皇帝殿庭献上它,小心一定不要打开。”垂拱初(685),这方士的妻子献上书状,书中预先陈述了武则天革命以及突厥到赵州、定州的事,所以武则天知道敌寇到赵州就会退兵。吉顼刚到相州募兵时,完全没有应征的人。不久颁发诏书任命皇太子为元帅,结果应募的人不可胜数。到敌军退去时,吉顼进京朝拜,奏禀凯旋,武则天非常高兴。
  圣历二年(699)腊月,迁任天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当时张易之、张昌宗劝谏则天设置控鹤监官员,武则天就任命张易之为控鹤监。张易之兄弟一向与吉顼友好,便引荐了吉顼,让殿中少监田归道、凤阁舍人薛稷、正谏大夫员半千、夏官侍郎李迥秀,都作为控鹤内供奉,当时舆论很是不悦。当初,武则天因为吉顼干练有口才,容仪身材伟岸魁梧,能够委以心腹之任,所以提拔任用他。到他与武懿宗在殿庭上争夺赵州之功时,懿宗看上去身材矮小脊背弯曲,而吉顼声气逼人,下视懿宗,毫不相让。武则天认为:“在我面前鄙薄我诸武,这样的人还可以依靠吗!”这年十月,便以吉顼的弟弟曾做伪官,贬为琰川县尉,后改任安固县尉。不久去世。
  当初,中宗还没有被立为太子时,张易之、张昌宗曾经向吉顼秘密询问自寻平安的计策,吉顼说:“明公兄弟俩承受恩宠既然十分深重,若不是对天下立有大功的话,就不能保全。如今天下士大夫和老百姓,都想念李家天下,庐陵王已在房州,相王又被囚禁,君主年岁既然已高,必然有所交待托付。武氏诸王,都不是众心所向的人。明公如果能够从容地请求立庐陵王或相王为太子,以符合活着者的愿望,那么岂止是转祸为福,必然长久享有受封王侯的尊贵地位。”易之认为他的话很正确,便趁机会奏请立储。武则天知道是吉顼的首谋,便把他召来询问,吉顼说:“庐陵王及相王,都是陛下的儿子,先帝临终遗命托付给陛下,当自有主张,请陛下裁定。”武则天的意向这才定了下来。吉顼获罪后,当时无人知道此事。睿宗即位后,左右的人讲明了这件事,于是颁发诏书道:“前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吉顼,体悟识见深邃广博,风教成规久远宏大。曾以治理天下的经纬之才,承担匡正辅佐的重任。当王命闭塞,众人谋划还未收集时,便首先陈述归还政权的意见,力求符合上天庇佑的基业。当永远怀念其人的显赫功业,岂能遗忘其人的卓越贡献。可追赠左御史台大夫。”
  王旭,太原祁县人。曾祖王王圭,贞观初年为侍中,娶永宁公主为妻。王旭入仕即任鸿州参军,转任兖州兵曹。神龙元年(705)正月,张柬之、桓彦范等人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尊敬地拥立孝和皇帝。张氏兄长昌仪先被贬为乾封县尉,王旭把他杀了,带着他的头颅赶赴东都,被升为并州录事参军。景云元年(710),玄宗杀了韦庶人等人,并州长史周仁轨是韦氏的党羽,有诏命要杀他,王旭不经复审重行上奏,又砍下周仁轨的头,驰马直赴西京长安。开元二年(714),积功升任左台侍御史。当时光禄少卿卢崇道因崔..岳父的关系,被贬到岭南。后崇道逃回,藏身东京,结果被仇人所揭发,诏命王旭审查他的案子。王旭想抖抖擅权的威风便捉拿了崇道的亲属好友数十人,用尽酷刑,然后结成罪案。崇道和他的三个儿子都被用杖刑打死在都亭驿,门生亲友都被杖打而遭贬流放。当时获罪的人多是知名人士,天下人都为他们感到冤屈。王旭又与御史大夫李杰不和,相互督察揭发,李杰最后被贬为衢州刺史。王旭小人得志之后,更加专横跋扈擅作威福,因此朝廷中人畏惧而鄙视他。
  开元五年(717),转任左司郎中,常带侍御史。王旭为官严厉苛刻,身边的人没有敢抵制他的,每每奉命审查罪案,一见面没有不交钱行贿的。当时宋王李宪的府掾纪希虬的哥哥任剑南县令,被揭发有贪赃罪,王旭出使到蜀地拘审他。他的妻子长得很美,王旭威胁逼迫他,便奏请判决杀了这县令,缴纳了赃款数千万钱。到开元六年时,纪希虬派了一个奴仆诈称是官府办杂务的衙役,在御史台受雇用,侍奉王旭好几个月。王旭赏识他,把他召入私宅中,将心腹要事委托给他。这奴仆暗中记下王旭接受馈赠请托的事情,待积成数千贯钱后,便回去谒见希虬予以报告。希虬含泪去见李宪,把家中冤情叙述了一遍,李宪同情希虬,拿了他的状书上奏皇帝,诏命交御史台审判。查明王旭贪污受贿财物累计巨万,被贬为龙平县尉,怨怒愤恨而死,当时人们无不为之感到庆幸痛快。
  吉温,天官侍郎吉顼弟弟吉琚的小儿子。狡邪善变很能谄媚奉承人,常在帝王宠幸的宦官中交游,与他们亲热得就像亲戚一样。生性残忍,审判案子十分果决。天宝初(742),为新丰县丞。当时太子文学薛嶷正受君王宠幸,引荐吉温入殿庭问对,玄宗看看吉温对薛嶷说:“这是一个不好的汉子,我不要。”这时候萧炅为河南尹,河南府发生一件案子,京城台院派吉温推审。事情牵连到萧炅,他坚决抓住不放,萧炅依仗与右丞相李林甫友善,予以强行阻止,才得以免罪。到吉温选官时,萧炅已是京兆尹,一待唱名授予他万年县尉时,他立即就接受了这个官职,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危险的人物。那时骠骑将军高力士常常在宫禁中歇息,有时也出宫回外面的宅第,每次外出,萧炅必定去拜见他。一次吉温先行驰往与高力士言谈戏谑非常融洽,握手以兄弟相称,萧炅窥见这种情况为之叹服。此后的一天,吉温到京兆府官署去拜谒萧炅,便陈述心腹之言道:“以后不敢毁坏国家法令,从今往后,洗心革面奉事明公。”萧炅与吉温尽欢而散。
  适逢李林甫与左丞相李适之、驸马张土自不和,李适之兼任兵部尚书,张土自的哥哥张均为兵部侍郎。李林甫派人揭发兵部的铨曹、主簿、主事、令史等官员六十余人弄虚作假滥行职权的事情,企图搞倒他们的长官。诏命交由京兆府与御史台进行审查讯问。几天过去了,竟不能查出个所以然来。萧炅便派吉温来审讯。吉温在府院中将囚犯分两处监禁,他故作姿态地从后厅提取了两名重囚犯加以审讯,或杖打或重压,痛苦呼号的声音,人所不忍闻,两囚犯不堪重刑就说:“如能保全性命,请给纸笔予以全部交待。”令史一类官员平素很熟悉吉温为人,都各自屈招伏罪,到吉温召他们讯问时,没有人敢于抗拒。片刻之间事情就全部处理完毕,拷问案犯都没有拷打审讯判决处罚的地方。常言道:“如果遇到知己的话,南山的白额虎也不值得一捉。”正好李林甫准备大用刑罚,铲除不归附自己的人,便把吉温招引到他门下,与罗希..一道主管奉诏命监禁犯人的牢狱。
  天宝五年(746),一中官将他的外甥武敬一的女儿嫁给盛王李绮为妃,提升为京兆府士曹。当时李林甫专门谋划不利于东宫储君的事,揭发出左骁卫兵曹柳责力、杜良娣的妹夫,让吉温追究他的罪行。吉温与著作郎王曾、前右司御率府仓曹王修己、左武卫司戈卢宁、左威卫骑曹徐征一同到御史台审讯,几天后就问成了罪案。柳责力等人被杖打而死,尸体都堆积在大理寺。
  天宝六年,李林甫又以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杨慎矜违反他的旨意,御史中丞王钅共与杨慎矜亲近而十分嫉恨,便捏造事端,一同加以诬陷,说:“收藏图谶,说自己是隋炀帝的子孙,窥测时机以兴复旧朝。”李林甫又奏请交付吉温审讯此案,慎矜已被下狱拘囚。又派吉温到东京捕捉他的哥哥少府少监杨慎余、弟弟洛阳县令杨慎名,还到汝州捕捉慎矜门客史敬忠。敬忠很有学问,曾与朝廷显贵交游,蹉跎岁月而不求仕进,与吉温的父亲吉琚很是情投意合,吉温孩提时,敬忠曾抱持抚爱过他。吉温命河南县丞姚开前去捉拿敬忠。姚开锁住被擒的敬忠的脖颈,用布蒙住他的脸来见吉温。到京城去的路上,吉温把敬忠赶到前面走,不和他讲一句话。快到京城时,吉温让从事诱骗他说:“杨慎矜如今已服罪招认,需要您去一辨真伪。如果善解人意的话,一定让你活下去;如果忤逆不从,必死无疑。”敬忠回头说道:“七郎,请给我一张纸。”吉温佯装不给,直到见他情词恳切,才在一株桑树下让他写下了三张纸的供词,言辞都符合吉温的旨意,便高兴地说:“老丈人不要怪罪!”说毕徐徐下拜。等到事情都准备得差不多时,才审讯慎矜,而以敬忠的供词为证据。等到再去搜查慎矜的家时,并没有搜到图谶。李林甫恐怕事情败露,感到很危急,使派御史卢铉进屋去搜。卢铉事先在袖子里藏好谶书进去,然后在隐僻的地方辱骂着拿出来道:“大逆不道的反贼牢牢地藏着秘记,如今终究被找到了。”指称是在慎矜的妾韩珠团的婢女处看到的,全家都惶恐不安,何况还加上拷打,谁敢忤逆不从。罪案就问成了,慎矜兄弟都被赐死。吉温从此声威大振,士大夫们不敢相对私语。
  吉温早就以严厉狠毒闻名,又频繁地主管皇帝下令关押的犯人的案子,残酷地扩大冤狱,使许多无辜者受害。推事还没有审讯,就已拟好了上奏的书状,计算好了贪赃的钱数。等到犯人被提审时,就十分震恐,便随意书写,没有敢于惜生的人,于是不加鞭打刑讯,罪案就已经判定了。李林甫深感吉温能干,把他提拔为户部郎中、常带御史。李林甫虽然倚重吉温为得力干将,吉温又看到安禄山受皇帝恩宠,骠骑将军高力士又居于君臣之间任事,便依附在他们之间,都结交为兄弟。曾对安禄山说:“李林甫右丞相虽审视人世各种事情,与三兄你很亲近,然一定不会让你做宰相。吉温我虽被他驱使任用,也一定不会被破格提拔。假如三兄你奏请皇上让我吉温任丞相,我就上书说你堪当大任,把李林甫挤出京城,这样我们两人一定可以成为丞相。”安禄山听了这话很高兴。当时安禄山受皇帝恩宠天下难敌,他马上对玄宗说吉温有才能,玄宗也忘了从前所说过的话。天宝十年(751),安禄山加官河东节度使,便奏请授予吉温为河东节度副使,并主管节度营田及管内采访监察留后的事务。这一年,又加官兼雁门太守,仍主持安边郡铸钱事务,赐给紫金鱼袋。到他为生身父母服丧时,安禄山又奏请在他服未满时起用为原来的官职。不久又奏请授官魏郡太守,兼侍御史。
  杨国忠做了丞相,因平素与吉温交往,便举荐他为御史中丞,仍充任京畿、关内采访处置使。吉温在范阳与安禄山辞行,禄山命令沿路馆舍驿站制作白色丝绸的帐幕迎候他,并命他的儿子安庆绪相送出辖境,下马走出驿站数十步。吉温到了长安,朝廷中一有动静就报告给安禄山,消息两天就可送到。天宝十三年正月,安禄山入京朝拜,授官左仆射,充任闲厩使,便奏请授予吉温武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充任闲厩、苑内营田、五坊等副使。当时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的仇怨已经形成,吉温转而对安禄山更好,杨国忠便又忌恨他。这年冬天,河东太守韦陟到华清宫拜见皇上,陟自认为失职,托吉温与安禄山交好,装运了很多河东的土产物资馈赠吉温,又送了些给其他权贵。杨国忠暗示评事吴豸之找老百姓告发韦陟与吉温,诏令交给中书门下省,当着法官审问他们。韦陟伏罪招供,被贬为桂岭县尉,吉温被贬为澧阳长史,吉温的判官员锡为新兴县尉。第二年,吉温又因贪污七千匹马以及夺取别人人员马匹的奸诈污秽之事败露,被贬为端州高要县尉。吉温到了岭南徘徊拖延不前,依附张博济,停留在始安郡。八月,杨国忠派大理司直蒋氵允拘审他们,吉温死在狱中,张博济及始安郡太守罗希..死在州郡城门。
  当初,吉温被贬谪斥逐时,玄宗在华清宫对朝中大臣说:“吉温是酷吏的侄子,我被人欺骗迷惑,用他到这种程度。他屡次劝我大兴刑罚以擅作威福,我没有听他的话。今去掉一害,你们大家都可以安枕无忧了。”当初,开元九年(721)时,有个王钧是洛阳县尉;开元十八年,有个严安之任河南县丞,都是性情狠毒暴虐的人,鞭打犯人怕人不死,都是打完一阵以后不放人起来,待人虚肿愤厥,才重重地慢慢杖打,犯人流血遍地,苦楚欲死,王钧与严安之才眉开目笑,所以官民都很惧怕他们。吉温则卖身权贵,啃噬毒害士大夫,确颇奇怪。吉温九月死于始兴县,十一月,安禄山起兵作乱,人们说是为吉温报仇。安禄山进入洛阳城,自立为帝。玄宗巡幸蜀川后,安禄山找到了吉温的一个儿子,才六七岁,便被授官河南府参军,还送给他财宝绸帛。
  当初,吉温审讯杨慎矜的事,侍御史卢铉也参与了。卢铉开始时为御史,做韦坚的判官,到韦坚被李林甫憎恨时,卢铉把韦坚的详细情况都向李林甫告发了,以图卖身投靠。及至审查慎矜时,卢铉先与张王宣同台共事,情意一向笃厚,因为看重取媚权臣,便诬告张王宣与杨慎矜共同解析图谶,以此为由,无中生有地将张王宣判罪定案。又曾做王钅共的闲厩判官,王钅共因为邢纟宰的事在朝堂上被追究罪责,卢铉当即作证说:“王大夫拿着白色柬帖索要五百匹厩马来资助逆贼,我没有给他。”王钅共的死就在片刻之间,卢铉还忍心诬告他,众人都很憎恨卢铉。等到卢铉被贬为庐江长史后,他在郡府忽然看见张王宣的鬼魂作祟,便说:“端公怎么能来追命?真不自由。”卢铉转眼间就死了。
  敬羽,宝鼎人。父亲敬昭道,开元初为监察御史。敬羽相貌丑陋而性喜逢迎谄媚,善于窥测别人的意旨。天宝九年(750),任康成县尉,安思顺为朔方节度使时,召引敬羽在他幕府中。到肃宗在灵武即位时,敬羽不久被提拔为监察御史,以苛刻的征敛盘剥求取晋升。及至收复两京之后,转而被信任。他制作了一种大枷刑具,有腒尾榆做的,用上后立即气闷而死。他又将囚犯仰卧在地上,用门栓辗压其腹部,称作“肉腖饣乇”。还在地上挖坑,用白棘木带刺的枝条填塞土坑,然后用破席子盖在上面,把囚犯带到坑边审讯,犯人势必会掉到坑里,致万刺戳身。他还追逐钱财货物,不亚于毛若虚。
  上元年间,被提拔为御史中丞。太子少傅、宗正卿、郑国公李遵,被宗正通事舍人李若冰告发有贪污钱财的罪行,诏命敬羽对李遵进行审查。敬羽邀李遵前去,两人各自直身长跪在坐床上。敬羽个子瘦小,李遵则身高体胖,顷刻间闲谈中就倒下了。李遵请求垂下双足,敬羽说:“尚书被关押进监狱是囚犯,我敬羽请你来坐坐,怎么还怠慢呢!”李遵先后倒仆了四次,只好请求问罪。敬羽从容地答应他,给他纸笔,李遵写下贪污赃款数千贯的文字,敬羽将这字据上奏肃宗。肃宗因李遵是有功旧臣的缘故宽恕了他,只是夺了他宗正卿的官职。到嗣薛王李珍秘密谋划反叛的事被揭发后,诏命敬羽予以审讯。敬羽召来李珍同党罗列在庭堂上,索取腒尾榆大枷来用刑,把其他拷打审讯用的刑具都堆在他们周围,经过了两天两夜就问成了罪案。李珍获罪处死,右卫将军窦如玢、试都水使者崔昌等九人一并斩首,太子洗马赵非熊、陈王府长史陈闳、楚州司马张昴、左武卫兵曹参军焦自荣、前凤翔府..县主簿李己山、广文馆进士张..等六人被判死刑,驸马都尉薛履谦赐自尽,左散骑常侍张镐贬为辰州司户。
  少数民族人康谦善于做生意,资产以万亿计。杨国忠任丞相时,授官安南都护。至德年间,为试鸿胪卿,专门主管山南东路的驿站。有人嫉恨他,告发他暗中接交史朝义。康谦胡须长有三尺,超过腰带处,审问了两天两夜后,他的鬓发都掉得光秃秃的了。膝盖脚踝骨也被铐碎了,看到他的人都以为那是鬼物,不是人。他请求让自己一死,以后送上状书奏请杀了他,没收了他的资产。
  敬羽与毛若虚在御史台五六年里,台中囚禁捕捉人不断。又有裴升、毕曜一同为御史,都很残酷狠毒,当时人们陷于刑罚,有陷于毛、敬、裴、毕之称。裴升、毕曜不久流放黔中道。敬羽,宝应元年(762)贬为道州刺史。不久有诏命杀敬羽,他听说后,穿着丧服向南逃到一条小溪边的山洞中,被官吏所擒获。临刑前,他从衣袖中拿出州县官吏犯有贪污罪的状子好几张,说:“有人向上递送这些状书,恨不得能推审这些事。主持一州政务的人,不应该休息。”
  

旧唐书浏览月榜 旧唐书全文 >

  1. 列传·卷一百零九
  2. 列传·卷一百二十四
  3. 列传·卷八十三
  4. 本纪·卷十八
  5. 志·卷十一
  6. 列传·卷七十一
  7. 志·卷二十
  8. 列传·卷五十五
  9. 本纪·卷十
  10. 本纪·卷十四

旧唐书最受喜欢章节 旧唐书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一百五十
  2. 列传·卷一百四十九
  3. 列传·卷一百四十八
  4. 列传·卷一百四十七
  5. 列传·卷一百四十六
  6. 列传·卷一百四十五
  7. 列传·卷一百四十四
  8. 列传·卷一百四十三
  9. 列传·卷一百四十二
  10. 列传·卷一百四十一
  11. 列传·卷一百四十
  12. 列传·卷一百三十九
  13. 列传·卷一百三十八
  14. 列传·卷一百三十七
  15. 列传·卷一百三十六

猜你喜欢的旧唐书故事 旧唐书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