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旧唐书 > 列传·卷六十三

列传·卷六十三

  ○苗晋卿 裴冕 裴遵庆 子向 向子寅 寅子枢
  苗晋卿,上党壶关人。世以儒素称。祖夔,高道不仕,追赠礼部尚书。父殆庶, 官至绛州龙门县丞,早卒,以晋卿赠太子少保。
  晋卿幼好学,善属文,进士擢第。初授怀州修武县尉,历奉先县尉,坐累贬徐 州司户参军。秩满随调,判入高等,授万年县尉。迁侍御史,历度支、兵、吏部三 员外郎。开元二十三年,迁吏部郎中。二十四年,与吏部郎中孙逖并拜中书舍人。 二十七年,以本官权知吏部选事。晋卿性谦柔,选人有诉讼索好官者,虽至数千言, 或声色甚厉者,晋卿必含容之,略无愠色。二十九年,拜吏部侍郎。前后典选五年, 政既宽弛,胥吏多因缘为奸,贿赂大行。时天下承平,每年赴选常万余人。李林甫 为尚书,专任庙堂,铨事唯委晋卿及同列侍郎宋遥主之。选人既多,每年兼命他官 有识者同考定书判,务求其实。天宝二年春,御史中丞张倚男奭参选,晋卿与遥以 倚初承恩,欲悦附之,考选人判等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科,奭在其首。众知奭不 读书,论议纷然。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 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 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时谓之“曳白”。上怒,晋卿贬为安康郡太守,遥 为武当郡太守,张倚为淮阳太守。敕曰:“门庭之间,不能训子;选调之际,仍以 托人。”时士子皆以为戏笑。
  天宝三载闰二月,转魏郡太守,充河北采访处置使,居职三年,政化洽闻。会 入计,因上表请归乡里。既至壶关,望县门而步。小吏进曰:“太守位高德重,不 宜自轻。”晋卿曰:“《礼》:‘下公门,式路马。’况父母之邦,所宜尊敬。汝 何言哉!”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寻改河 东太守、河东采访使,入为尚书、东京留守,征为宪部尚书。属禄山叛逆,杨国忠 以晋卿有时望,将抑之,乃奏云:“宜以大臣镇东道。”遂出为陕州刺史、陕虢两 州防御使。及入对,固辞老病,由是忤旨,改宪部尚书致仕。及朝廷失守,衣冠流 离道路,多为逆党所胁,自陈希烈、张均已下数十人尽赴洛阳,晋卿潜遁山谷,南 投金州。会肃宗至凤翔,手诏追晋卿赴行在,即日拜为左相,军国大务悉以咨之。 既收两京,以功封韩国公,食实封五百户,改为侍中。后以贼寇渐除,屡乞骸骨, 优诏许之,罢知政事,为太子太傅。明年,帝思旧臣,复拜为侍中。
  晋卿宽厚廉谨,为政举大纲,不问小过,所到有惠化。魏人思之,为立碑颂德。 及秉钧衡,小心畏慎,未尝忤人意。性聪敏,达练事体,百司文簿,经目必晓,而 修身守位,以智自全,议者比汉之胡广。
  玄宗崩,肃宗诏晋卿摄冢宰。上表固辞曰:“臣闻古者殷高宗在谅闇之中,百 官听于冢宰,更无事迹,但存文字。且一时之事,礼不相沿。今残寇犹虞,日殷万 务,皆缘兵马屯守讨袭,善算良谋,立胜擒敌。陛下若行古之道,居丧不言,苍生 何依,百事皆废。伏读国家起居注,亦于礼部检见旧敕,恭惟太宗、高宗、、大行 皇帝在位之日,皆有国哀,视事不辍,以为君临天下,难徇常情。今遗诏有处分, 皇帝宜三日而听政。陛下遵太宗故事,则无冢宰;遵大行皇帝遗诏,便合听朝。万 姓颙颙,不胜大愿。伏惟陛下知理国之重,顺人心之切,以义断恩,从宜无改。今 朝臣一命已上,皆言臣心昏貌朽,加以疾病,事有急速,断在须臾,凡圣不同,岂 合受诏。陛下发哀已五日矣,愿准遗诏听政,则四夷万国,无任悲幸。”肃宗时疾 弥留,览表殒绝,乃许。
  数日,肃宗晏驾,代宗践祚,又诏晋卿摄冢宰。晋卿上表恳辞曰:“臣以昔者 天子居丧之时,百官听于冢宰者,盖君幼小,御极事殷,情理当然。沿革不一,今 古异同,而周武、汉文,合于通变,垂范作则,可举而行。又士或墨缞,时遇金革, 岂非衔恤,谓义在断恩。且百善之至,无加于孝也,其有容瘁心绝,指景悼生,此 匹夫守节之常情,殊王者嗣续之大计。昨二十日,陛下于大行皇帝柩前即位,是承 先帝遗顾之言,亦前代不易之典。则知所略不为害,所存是适权,防威灭端,所利 者大。陛下因心纯至,天地明察。伏以报劬劳之恩,申罔极之思,终身之痛,岂计 朝夕!但以一日之内,万务在中,须达宸聪,始成国政。百僚万姓及僧道耆寿等, 相顾聚言,以臣老且无能,愚岂测圣,况久无居摄,臣不敢奉诏。特乞陛下遵遗命, 三日而政。臣博听众情,不胜恳愿,伏望割痛抑哀,则天下悲幸。”上号泣从之。 时晋卿年已衰暮,又患两足,上特许肩舆至中书,入阁不趋,累日一视事。历三朝, 皆以谨密见称。

译文

  裴冕,河东人,是河东的望族。天宝初年(742),凭藉门荫关系再升为渭南县尉,以精明强干闻名。御史中丞王钅共充任京畿采访使,上奏任他为判官。升为监察御史,担任殿中侍御史。冕虽然不学无术,但恪守职责通晓明达,处事果断,钅共非常信任他。到了钅共获罪伏法,此时宰臣李林甫窃取大权,人们都很怕他,钅共有宾客及辅佐之士数百人,都不敢偷看钅共的住宅。冕只身一人收拾钅共的尸体,亲自护丧,埋葬在近郊,冕由于此事而知名。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奏表任他为行军司马,多次升为员外郎中。
  玄宗幸驾到蜀,走到益昌郡时,遥诏太子担任天下兵马元帅,任冕为御史中丞兼任左庶子,为他的副职。此时,冕担任河西行军司马,授予御史中丞,诏令赶赴朝廷。在平凉遇见太子,陈述当时的形势,劝他到朔方去,赶快进入灵武。冕与杜鸿渐、崔漪等人劝说道:“自主上在大位上静心管理,现在幸驾到蜀,宗社神器必须有所归宿,天意人事不能固持违反。如果徘徊退让,将失去众多人心,那么大事将去了!我们做臣的都知道这些,何况贤人智者呢!”太子说:“在南方平定贼寇,迎接皇上,然后退让仍做太子,侍膳左右,不是很快乐吗?你们为什么说这样不好呢?”冕和杜鸿渐又进言说:“殿下凭借多年圣贤的资历,有统治天下的仪表。元贞万国,二十多年,忧虑启望圣贤,正在今日。殿下手下的六军将士,都是百姓,日夜思念还乡。大军一旦离散,不可能再聚集,不如因此抚慰随从众心,我们都愿以死相恳求。”大约向殿下进言奉劝五次,于是依从。肃宗即位,来评定策略功劳,冕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靠他来从政。
  冕性格忠诚勤勉,全身心奉公逐渐取得人心。却不识大体,由于聚集钱财,于是命令卖官封爵,规定尼僧道士,以储积钱财为事务。有不愿意者,以法制处理,其官爵价格越来越低,此事变成了坏事。肃宗幸驾凤翔,罢免了冕的职务,任右仆射。两京平定后,以功劳封为冀国公,实封五百户。不久加授御史大夫、成都尹,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又入朝廷任右仆射。永泰元年(765),与裴遵庆等人一并在集贤院待制。
  代宗需求旧臣,升冕兼任御史大夫,充任护山陵使。由于宠臣李辅国权势很大,冕准备依附于他,于是上表推荐与辅国所亲善的术士中书舍人刘火亘充任山陵使判官。火亘获罪伏法,冕因受牵连贬为施州刺史。几个月后,移任他为澧州刺史,又升为左仆射。元载掌权,当初载任新平县尉时,王钅共将此辟为巡视范围内,冕经常推荐载,载非常感激冕。适逢宰臣杜鸿渐死了,载于是推荐冕替代他。冕此时已经衰老,载由于是冕顺从自己,引荐他为自己同列。在受职的时候,冕高兴得跌倒在地,载快步扶起他,代他向皇上谢恩。冕兼任掌管兵权留守之任,俸禄每月二千多贯。性情爱好奢侈,喜好豪华车服及山珍海味,在枥的名马,价值数百金的有十几匹。每次宴请宾客朋友,滋味品数,坐客中间有的人根本不知道馔肴的名称。自己创建的头巾,其形状新奇,而在市场被仿效,称为“仆射样”。当初替代鸿渐时,小吏将俸禄文本念给他听时,冕对子弟们喜形于色,其好钱财大多如此。任职不满月,在大历四年(769)便死了。皇上悼念他,辍朝三天,赠予太尉,赠帛五百匹、粟五百石。
  裴茂,凭借门荫关系做官,多次升为京兆府司录参军。来王真镇守陕州,推荐他为判官,王真转到襄州,又任为行军司马,王真待他非常看重。等到王真在淮西战败,茂不能留在其军,茂于是以密表上奏。朝廷认为王真掌握重兵,不喜欢他,下密诏由茂替代王真任襄州刺史,充当防御使。茂原来镇守..城,等到接受密令后,率部下二千人赶赴襄阳。此时王真也奉诏仍然担任旧职,王真于是在江边渡口设置酒席等待他。茂开始说借道入朝廷,等见到王真,马上说奉命替代他的职位,并且想马上处理事务。王真告诉他说:“王真已经奉皇上的命令又在此地复职。”茂迷惑不解,对他的手下人说:“此话荒谬。”于是指挥人马向王真的军队射箭,由此两军相互交战,茂大败,士卒几乎全部歼灭。茂逃回..城旧营,調追过来抓住了他。朝廷想安定汉南,于是将此事归咎于茂。宝应元年(762年)七月,下敕令说:(略)。
  茂度量狭小,刚开始起兵便没成功,行事却无符节。等到失败被俘后,却又迟迟不赴召,快到京师时,皇上敕命下达。茂被流放上路后,到了蓝田驿,赐予自尽。
  

旧唐书浏览月榜 旧唐书全文 >

  1. 列传·卷一百零九
  2. 列传·卷一百二十四
  3. 列传·卷八十三
  4. 本纪·卷十八
  5. 志·卷十一
  6. 列传·卷七十一
  7. 列传·卷五十五
  8. 志·卷二十
  9. 本纪·卷十
  10. 本纪·卷十四

旧唐书最受喜欢章节 旧唐书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一百五十
  2. 列传·卷一百四十九
  3. 列传·卷一百四十八
  4. 列传·卷一百四十七
  5. 列传·卷一百四十六
  6. 列传·卷一百四十五
  7. 列传·卷一百四十四
  8. 列传·卷一百四十三
  9. 列传·卷一百四十二
  10. 列传·卷一百四十一
  11. 列传·卷一百四十
  12. 列传·卷一百三十九
  13. 列传·卷一百三十八
  14. 列传·卷一百三十七
  15. 列传·卷一百三十六

猜你喜欢的旧唐书故事 旧唐书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