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新唐书 > 列传·卷四十二

列传·卷四十二

  裴刘魏李吉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补弘文生,休澣,它生 或出游,炎读书不废。有司欲荐状,以业未就,辞不举,服勤十年,尤通《左氏春 秋》。举明经及第。补濮州司仓参军,历御史、起居舍人,浸迁黄门侍郎。调露二 年,同中书门下三品。进拜侍中。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 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於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 宗。改中书令。旧,宰相议事门下省,号政事堂,长孙无忌以司空、房玄龄以仆射、 魏徵以太子太师皆知门下省事,至炎,以中书令执政事笔,故徙政事堂於中书省。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 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洎刘祎之率 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 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 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於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 以盛德临朝,宜存至公,不容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 “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 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 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 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 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 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 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於国,悉心事上,天下 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辨之,后曰:“炎反有端,顾卿 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卿辈不 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 无儋石之赢。初,炎见裴行俭破突厥有功,沮薄之,乃斩降虏阿史那伏念等五十余 人,议者恨其媢克,且使国家失信四夷,以为阴祸有知云。睿宗立,赠太尉、益州 大都督,谥曰忠。
  元范者,申州义阳人。介廉有才,以炎故,流死巂州。
  炎从子伷先。伷先未冠,推廕为太仆丞。炎死,坐流岭南。上变求面陈得失, 后召见,盛气待之,曰:“炎谋反,法当诛,尚何道?”伷先对曰:“陛下唐家妇, 身荷先帝顾命,今虽临朝,当责任大臣,须东宫年就德成,复子明辟,奈何遽王诸 武、斥宗室?炎为唐忠臣,而戮逮子孙,海内愤怨。臣愚谓陛下宜还太子东宫,罢 诸武权。不然,豪桀乘时而动,不可不惧!”后怒,命曳出,杖之朝堂,长流瀼州。
  岁余,逃归,为吏迹捕,流北庭。无复名检,专居贿,五年至数千万。娶降胡 女为妻,妻有黄金、骏马、牛羊,以财自雄。养客数百人。自北庭属京师,多其客, 候朝廷事,闻知十常七八。时补阙李秦授为武后谋曰:“谶言‘代武者刘’,刘无 强姓,殆流人乎?今大臣流放者数万族,使之叶乱,社稷忧也。”后谓然,夜拜秦 授考功员外郎,分走使者,赐墨诏,慰安流人,实命杀之。伷先前知,以橐驼载金 币、宾客奔突厥。行未远,都护遣兵追之,与格斗,为所执。械系狱,以状闻。会 武后度流人已诛,畏天下姗诮,更遣使者安抚十道,以好言自解释曰:“前使使慰 安有罪,而不晓朕意,擅诛杀,残忍不道,朕甚自咎。今流人存者一切纵还。”繇 是伷先得不死。
  中宗复位,求炎后,授先太子詹事丞。迁秦、桂、广三州都督。坐累且诛,赖 宰相张说右之,免官。久乃擢范阳节度使,太原、京兆尹。以京师官冗,奏罢畿县 员外及试官。进工部尚书。年八十六,以东京留守累封翼城县公,卒官下。
  刘祎之,字希美,常州晋陵人。父子翼,字小心,在隋为著作郎。峭直有行, 尝面折僚友短,退无馀訾。李伯药曰;“子翼詈人,人都不憾。”贞观初,召之, 辞以母老,诏许终养。江南道巡察使李袭誉嘉其孝,表所居为孝慈里。母已丧,召 拜吴王府功曹参军,终著作郎、弘文馆直学士。
  祎之少与孟利贞、高智周、郭正一俱以文辞称,号“刘孟高郭”,并直昭文馆。 俄迁右史、弘文馆直学士。上元中,与元万顷等偕召入禁中,论次新书凡千馀篇。 高宗又密与参决时政,以分宰相权,时谓“北门学士”。兄懿之,亦给事中,同两 省。先是,姊为内官,武后遣至外家问疾,祎之因贺兰敏之私省之,坐流巂州。后 为丐还,除中书舍人。
  仪凤中,吐蕃寇边,帝访侍臣所以置之、讨之之宜,人人异谋,礻之独劝帝: “夷狄犹禽兽,虽被冯陵,不足校,愿戢威,纾百姓之急。”帝内其言。俄拜相王 府司马。检校中书侍郎,帝谓曰:“卿家忠孝,朕子赖卿以师矩,冀蓬在麻不扶而 挺也。”
  后既立王为帝,以其参奉大议,愈亲之,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赐爵 临淮县男。方是时,诏令丛繁,祎之思致华敏,裁可占授,少选可待也。司门员外 郎房先敏坐累贬卫州司马,诉于相府,内史骞味道谓曰:“太后旨。”祎之曰: “乃上从有司所奏云。”后闻,以味道归非於上,贬青州刺史,加祎之太中大夫, 赐物百段。后因曰:“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以手足疾移於腹背,尚为一体乎?礻 之引咎於已,忠臣也。”纳言王德真推顺曰:“戴至德无异才,惟能归善於君,为 时所服。”后曰:“善。”后私语凤阁舍人贾大隐曰:“后能废昏立明,盍反政以 安天下?”大隐表其言,后怒曰:“祎之乃负我!”垂拱中,或告祎之,受归诚州 都督孙万荣金,与许敬宗妾私通,太后遣肃州刺史王本立鞫治,以敕示祎之,祎之 曰:“不经凤阁鸾台,何谓之敕!”后以为拒制使,赐死于家,年五十七。

译文

  裴炎,字子隆,是绛州闻喜人。为人宽厚,不苟言笑,气节不同常人。年轻时补为弘文馆门生,每遇休假日,其他学生多半都出外游玩,独裴炎依然苦读不问其他。有司见他勤奋,将要荐举他任职,而他却以自己学识尚不深博而辞谢不就。在弘文馆勤学十年,特别精通《左氏春秋》。后来参加明经考试得中,被委任为濮州司仓参军,历任御史、起居舍人,及黄门侍郎。调露二年(680),官同中书门下三品。进授官侍中。高宗去东都,留皇太子哲守京师,派裴炎辅护。第二年,皇帝病了,命太子监国,诏令裴炎与刘齐贤、郭正一同于东宫平章政事。及至皇帝病危,受遗诏辅佐太子。太子即位,是为中宗。裴炎改任中书令。旧制,宰相议事均在门下省,称为政事堂,长孙无忌身份为司空、房玄龄身份为仆射、魏征身份为太子太师,三人都知门下省之事,到裴炎,以中书令身份执掌政事,所以将政事堂迁到中书省。
  中宗想让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任侍中,还想给奶妈的儿子授五品官,裴炎坚持不可以。皇帝生气了,说:“我愿意把整个国家让给玄贞都由我的便,何惜一个侍中官?”裴炎害怕皇帝做出出格的事,于是与武后商量准备废掉皇帝。武后命裴炎、洎及刘..之率领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等带兵入宫,宣谕太后的命令,扶皇帝下殿。皇帝说:“我有什么罪?”太后回答说“:你要把天下送给韦玄贞,怎能说没罪?”中宗被废为庐陵王,另立豫王旦为皇帝。因裴炎有定策之功,封永清县男爵。
  武后临朝执政,渐有任意的行为。
  那时,武承嗣请求立武氏七庙,且追封其祖先为王。裴炎进谏说“:太后是天下之母,以圣德临朝,应该向天下显示最大的公心,不可以追赠自己的先祖为王,表现私心。难道太后忘记了吕氏的败亡吗(吕氏,刘邦妻)?”太后说:“吕氏称王,权力交给了活人。现在我只是追封先祖。
  活人死人情况不同,怎能相提并论呢?”
  裴炎说“:蔓草难以根除,刚有萌芽,不可使其长大。”武后很不高兴而暂时搁置。
  武承嗣又暗示太后诛杀韩王元嘉、鲁王灵夔,用以断绝李家宗室的后望。刘..之、韦仁约因害怕受害而不敢说话,裴炎挺身而出,坚持不可这样做的理由。武后对他越加怀恨,不久,赐河东县侯爵。
  豫王旦虽然被拥上了帝位,但未尝了解、管理天下之事。裴炎打算乘太后出游龙门的机会,用兵劫持,要她还政给天子。正好天久雨不停,太后不去龙门了,此计作罢。后来徐敬业兴兵“讨伐”
  武后,武后商议讨伐徐敬业。裴炎说:“天子已长大成人了,不让他执政,所以小人们有借口兴兵。现在如果太后还政皇帝,贼人不待讨伐也就自己回去了。”
  御史崔鮞说:“裴炎身受顾命重托,总揽大权,听说乱起而竟然不想讨伐,还请太后还政皇帝,这必定是有个人野心。”武后乃下令逮捕裴炎送入诏狱,派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与审讯。凤阁侍郎胡元范说:“裴炎是社稷大臣,有功于国,全心全意为皇上服务,这是天下所共知的。我知道他决不会谋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续接办此案,太后说“:裴炎谋反,已有苗头了,只是你们没有觉察罢了。”胡元范、刘齐贤说:“假若裴炎所做的事是谋反,那臣等也都是谋反了。”武后说:“我知道裴炎谋反,你等不反。”终于将裴炎在都亭驿斩首。
  裴炎被控告,有人劝他说些好听话求免。裴炎说:“宰相下狱,再无生理。”
  终于不肯屈节。抄没他的家,发现家中没一石余粮。当初,裴炎见裴行俭破突厥有功,想削减其功,斩杀了降虏阿史那伏念等五十多人。评论者恨他妒忌,且使国家对四夷失信。这次裴炎遭祸有人认为这是阴祸的报应。睿宗立,追赠太尉、益州大都督,谥为忠。
  胡元范,申州义阳人,耿介有才,因裴炎的牵连,被流放隽州,死于该地。
  

新唐书浏览月榜 新唐书全文 >

  1. 列传·卷二十二
  2. 表·卷二
  3. 列传·卷六十
  4. 志·卷十五
  5. 志·卷二十七
  6. 表·卷八
  7. 列传·卷七十九
  8. 列传·卷四十九
  9. 列传·卷一百一十五
  10. 列传·卷五十四

新唐书最受喜欢章节 新唐书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一百五十
  2. 列传·卷一百四十九
  3. 列传·卷一百四十八
  4. 列传·卷一百四十七
  5. 列传·卷一百四十六
  6. 列传·卷一百四十五
  7. 列传·卷一百四十四
  8. 列传·卷一百四十三
  9. 列传·卷一百四十二
  10. 列传·卷一百四十一
  11. 列传·卷一百四十
  12. 列传·卷一百三十九
  13. 列传·卷一百三十八
  14. 列传·卷一百三十七
  15. 列传·卷一百三十六

猜你喜欢的新唐书故事 新唐书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