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书 > 列传·卷六十五

列传·卷六十五

  吉翰、刘道产、杜骥、申恬
  吉翰,字休文,冯翊池阳人也。初为龙骧将军道怜参军,随府转征虏左军参军, 员外散骑侍郎。随道怜北征广固,赐爵建城县五等男。转道怜骠骑中兵参军,从事 中郎。为将佐十余年,清谨刚正,甚为高祖所知赏。永初三年,转道怜太尉司马。
  太祖元嘉元年,出督梁、南秦二州诸军事、龙骧将军、西戎校尉、梁、南秦二 州刺史。三年,仇池氐杨兴平遣使归顺,并兒弟为质,翰遣始平太守庞咨据武兴。 仇池大帅杨玄遣弟难当率众拒咨,又遣将强鹿皮向白水。咨击破,难当等并退走。 其年,徙督益、宁二州、梁州之巴西、梓潼、宕渠、南汉中、秦州之安固、怀宁六 郡诸军事、益州刺史,将军如故。在益州著美绩,甚得方伯之体,论者称之。六年, 以老疾征还,除彭城王义康司徒司马,加辅国将军。
  时太祖经略河南,以翰为持节、监司、雍、并三州诸军事、司州刺史,将军如 故。会前锋诸军到彦之等败退,明年,复为司徒司马,将军如故。其年,又假节、 监徐、兗二州、豫州之梁郡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如故。时有死罪囚,典签意欲 活之,因翰入关赍呈其事。翰省讫,语“今且去,明可便呈”。明旦,典签不敢复 入,呼之乃来,取昨所呈事视讫,谓之曰:“卿意当欲宥此囚死命。昨于斋坐见其 事,亦有心活之。但此囚罪重,不可全贷,既欲加恩,卿便当代任其罪。”因命左 右收典签付狱杀之,原此囚生命。其刑政如此,其下畏服,莫敢犯禁。明年卒官, 时年六十。追赠征虏将军,持节、监、刺史如故。
  刘道产,彭城吕人,太尉咨议参军简之子也。简之事在弟子《康祖传》。道产 初为辅国参军,无锡令,在县有能名。高祖版为中军行参军,又为道怜骠骑参军, 袭父爵晋安县五等侯。广州群盗因刺史谢道欣死为寇,攻没州城,道怜加道产振武 将军南讨,会始兴谦之已平广州,道产未至而反。
  元年,除宁远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郡人黄公生、任肃之、张石之等并 谯纵余烬,与姻亲侯揽、罗奥等招引白水氐,规欲为乱。道产诛公生等二十一家, 宥其余党。还为彭城王义康骠骑中兵参军。元嘉三年,督梁、南秦二州诸军事、宁 远将军、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在州有惠化,关中流民,前后出汉川归之 者甚多。六年,道产表置陇西、宋康二郡以领之。七年,征为后军将军。明年,迁 竟陵王义宣左将军咨议参军,仍为持节、督雍、梁、南秦三州、荆州之南阳、竟陵、 顺阳、襄阳、新野、随六郡诸军事、宁远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襄阳太守。 善于临民,在雍部政绩尤著,蛮夷前后叛戾不受化者,并皆顺服,悉出缘沔为居。 百姓乐业,民户丰赡,由此有《襄阳乐歌》,自道产始也。
  十三年,进号辅国将军。十九年卒,追赠征虏将军,谥曰襄侯。道产惠泽被于 西土,及丧还,诸蛮皆备衰绖,号哭追送,至于沔口。荆州刺史衡阳王义季启太祖 曰:“故辅国将军刘道产患背痈,疾遂不救。道产自镇汉南,境接凶寇,政绩既著, 威怀兼举。年时犹可,方宣其用,奄至殒没,伤怨特深。伏惟圣怀,愍惜兼至。” 长子延孙,别有传。延孙弟延熙,因延孙之廕,大明中,为司徒右长史,黄门郎, 临海、义兴太守。泰始初,与四方同反,伏诛。
  道产弟道锡,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元嘉十八年,为氐寇所攻,道锡保城退敌, 太祖嘉之。下诏曰:“前者兵寇攻逼,边情波骇,广威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刘道锡,将率文武,尽心固守,保全之绩,厥效可书。可冠军。咨议参军、前建威 将军、晋寿太守申坦,孤城弱众,厉志致果,死伤参半,壮气不衰,虽力屈陷没, 在诚宜甄。可建威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初,氐寇至,城内众寡,道锡募吏 民守城,复租布二十年。及贼退,朝议:“贼虽攻城,一战便走,听依本要,于事 为优。”右卫将军沈演之、丹阳尹羊玄保、后军长史范晔并谓:“宜随功劳裁量, 不可全用本誓,多者不得过十年。”从之。二十一年,迁扬烈将军、广州刺史。二 十七年,坐贪纵过度,自杖治中荀齐文垂死,乘舆出城行,与阿尼同载,为有司所 纠。值赦,明年散征。又以赦后余赃,收下廷尉,被宥病卒。

译文

  吉翰,字休文,冯翊池阳人。始任龙骧将军道怜的参军,随即转任征虏左军参军、员外散骑侍郎。随道怜北征广固,赐封爵为建成县五等男。转任道怜骠骑中兵参军、从事中郎。吉翰任将佐十几年,清廉严谨,刚正不阿,很为高祖知遇赏识。永初三年(422),转任道怜太尉司马。
  太祖元嘉元年(424)出朝督梁、南秦两州的军事,任龙骧将军、西戎校尉、梁和南秦两州的刺史。元嘉三年(426),仇池氐族杨兴平派使者来表达归顺之意,并且愿意让儿子、弟弟作人质。吉翰派始平太守庞咨据守武兴。仇池的大帅杨玄派遣他的弟弟杨难当率军抵抗庞咨,又派将领强鹿皮去白水。庞打败了难当,难当退走了。这年吉翰被调到益、宁两州。他在益州留下了美好的政绩,十分称职,时论都为此称赞他。
  元嘉六年(429)吉翰因年老多病被召回内地,任彭诚王刘义康的司徒司马,加辅国将军。当时太祖经略河南,让吉翰任持节、监察司、雍、并三州的军事,司州刺史、将军不变。恰逢前锋诸军到彦之等失败退却,次年吉翰又任司徒司马,将军不变。这一年又假节、监察徐兖两州及豫州的梁郡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不变。当时有一犯死罪的囚犯,典签想救他一命,去八关斋向吉翰求情。吉翰看完呈文后,告诉典签说:“今天暂且回去,明天可再来报告此事。”第二天典签不敢再进去,吉翰喊了几次才进去。吉翰取过头一天的呈文看毕,对典签说:“你的意思该是要宽宥这个死囚,昨天我看到关于这事的呈文,心里也想救他不死。但他罪情严重,不能全赦免。既然你要施恩于他,你可以替他伏罪!”就命令左右拿下典签投进监狱杀了,也原宥了那个囚犯的死罪。吉翰的刑法治理就是这样,所以手下的人全都十分害怕、信服他,不敢犯禁令。次年吉翰死于任上,时年六十岁。朝廷追赠他为征虏将军,持节、监、刺史不变。
  杜骥,字度世,京兆杜陵人。高祖杜预,晋征南将军。曾祖杜耽,因避难到河西,任职于张氏。苻坚攻占凉州时,他的祖父、父亲才从河西回到关中。
  杜骥的哥哥杜坦对史传很有研究。高祖征战长安时,杜坦率领手下人全部到了南方。太祖元嘉年间,皇帝对坦非常器重,历任后军将军,龙骧将军,青冀两州刺史,南平王刘铄的右将军司马。当时迁居南方时间较晚的北方人,总遭到朝廷的歧视,被看作不体面、寒伧;即使其中有的人才能杰出,也总不能担任要职,杜坦对此非常愤慨。他曾经和太祖谈到历史,太祖说:“金日石单忠孝真淳,汉代没有谁赶得上他,真遗憾如今没有像他那样的人。”杜坦说:“金日石单的美德确实如皇上所说。但假若他生在今世,定然忙于养马,哪有机会被您赏识。”高祖一下子变了脸色,说:“你对朝廷为何如此刻薄?”杜坦说:“请听臣解释,我本是朝廷尊贵之族,曾祖在晋朝混乱时远迁凉州,世代相承都没有忘记我们的根本,就因为我们回到南方较晚而被轻视。金日石单是胡人,本不过是养马放牧之人,就能跃居朝中,位列名贤。圣明的宋朝即使要再选拔人才,臣认为恐怕未必能做到。”高祖听后默不作声。
  北方有一习惯,要派儿子去问候病人。杜骥十三岁时,父亲让他去问候同郡人韦华,韦华的儿子韦玄当时有很高的名望,一见到杜骥非常惊奇,将女儿许配给他。杜阳公刘义真镇守长安,征召杜骥为州主簿。后任义真的军骑行参军、员外散骑侍郎,江夏王刘义恭抚军刑狱参军、尚书都郎官,长沙王刘义欣的后军录事参军。
  元嘉七年(430),他跟随到彦之到河南,加封建武将军。索虏撤去在河南的防卫部队回到河北,到彦之派杜骥守洛阳。洛阳已长时间处于混乱凋敝状态,又无粮食,到了彦之败退时杜骥想弃城逃跑,但害怕太祖因此杀了他而未果。当初,高祖平定关洛时,得到一批钟鼎古物并带回南方,其中有一口大钟坠入洛水。到这当儿,太祖派将军姚耸夫带着一千五百士兵来到洛阳取这口大钟。当时耸夫正率领人马在洛水拖钟,杜骥就欺骗他说:“敌虏南渡以后洛阳城形势危弱,如今城池已修好,坚固异常,另外军粮充足,而所缺的正是人。你把士兵带进城来,我们共守洛阳,建立大功后去取钟不晚。”耸夫信了他的话,率众人去杜骥那里。一进城,却发现城不可守,更无粮食,耸夫就率众人走了。杜骥随即弃城往南逃回,并对太祖说:“我本欲以一死坚守洛阳,姚耸夫一进城就撤走,城内的人心情沮丧,士气低落,都要走禁也禁不住。”皇上大怒,派建威将军郑顺元在寿阳杀了耸夫。耸夫,吴兴武康人,勇猛果断,有气力,宋代的那些小将领无人能赶得上他,当初随到彦之北伐时与敌虏相遇,耸夫亲自斩了拓跋焘的叔父英文特勒,拓跋焘用百匹马赎回叔父头颅。杜骥接着担任通直郎、射击校尉、世祖征虏谘议参军。元嘉十七年(440),他出朝督察青、冀两州,徐州的东莞、东安二郡的军事、宁远将军、青冀二州刺史。他在任八年,有好的政绩留在齐地。从义熙年间到宋末年,刺史中只有羊穆之和杜骥被老百姓所称道。元嘉二十四年(447),他任左军参军,哥哥杜坦任刺史,北方人都以此为荣。杜坦的长子杜琬任员外散骑侍郎,太祖曾有信函给杜坦,杜琬拆开看了。信还未送走,太祖又追回,发现信已打开,就要严加追查。丞都回报说:“是杜家的子弟拆开的。”太祖派主书诘问此事,杜骥禀告说:“拆信的是我的四儿子季文,恳请皇上按刑法处置。”太祖破例原宥不问。元嘉二十七年,杜骥去世,时年六十四岁。
  

宋书浏览月榜 宋书全文 >

  1. 列传·卷五十二
  2. 志·卷二十八
  3. 列传·卷九十一
  4. 志·卷十二
  5. 列传·卷四十八
  6. 列传·卷四十四
  7. 列传·卷七十四
  8. 志·卷二十七
  9. 列传·卷八十四
  10. 列传·卷五十八

宋书最受喜欢章节 宋书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一百
  2. 列传·卷九十九
  3. 列传·卷九十八
  4. 列传·卷九十七
  5. 列传·卷九十六
  6. 列传·卷九十五
  7. 列传·卷九十四
  8. 列传·卷九十三
  9. 列传·卷九十二
  10. 列传·卷九十一
  11. 列传·卷九十
  12. 列传·卷八十九
  13. 列传·卷八十八
  14. 列传·卷八十七
  15. 列传·卷八十六

猜你喜欢的宋书故事 宋书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