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书 > 志·卷三十四
志·卷三十四
《五行传》曰:“治宫室,饰台榭,内淫乱,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 谓土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思心不睿,是谓不圣。厥咎瞀,厥罚恆风,厥极凶 短折。时则有脂夜之妖,时则有华孽,时则有牛祸,时则有心腹之痾,时则有黄眚、 黄祥,时则有金木水火沴土。”班固曰:“不言‘惟’而独曰‘时则有’者,非一 冲气所沴,明其异大也。”华孽,刘歆传以为蠃虫之孽,谓螟属也。
稼穑不成:
吴孙皓时,尝岁无水旱,苗稼丰美,而实不成,百姓以饥,皞境皆然,连岁不 已。吴人以为伤露,非也。按刘向《春秋说》曰:“水旱当书,不书水旱而曰大无 麦禾者,土气不养,稼穑不成。”此其义也。皓初迁都武昌,寻迁建业,又起新馆, 缀饰珠玉,壮丽过甚,破坏诸宫,增修苑囿,犯暑妨农,官民疲怠。《月令》, “季夏不可以兴土功”。皓皆冒之。此治宫室饰台榭之罚,与《春秋》鲁庄公三筑 台同应也。班固曰:“无水旱之灾,而草木百谷不熟,皆为稼穑不成。”
晋穆帝永和十年,三麦不登,至关西亦然。自去秋至是夏,无水旱,无麦者, 如刘向说也。又俗云,“多苗而不实为伤”,又其义也。
恆风:
魏齐王正始九年十一月,大风数十日,发屋折树;十二月戊子晦,尤甚,动太 极东阁。魏齐王嘉平元年正月壬辰朔,西北大风,发屋折木,昏尘蔽天。按管辂说 此为时刑,大风,执政之忧也。是时曹爽区瞀目专,骄僭过度,天戒数见,终不改 革。此思心不睿,恆风之罚也。后逾旬而爽等灭。京房《易传》曰:“众逆同志, 至德乃潜,厥异风。其风也,行不解,物不长,雨小而伤。政悖德隐,兹谓乱。厥 风先风不雨,大风暴起,发屋折木。守义不进,兹谓眊。厥风与云俱起,折五谷茎。 臣易上政,兹谓不顺。厥风大飚发屋。赋敛不理,兹谓祸。厥风绝经纪,止即温, 温即虫。侯专封,兹谓不统。厥风疾而树不摇,谷不成。辟不思道利,兹谓无泽。 厥风不摇木,旱无云,伤禾。公常于利,兹谓乱。厥风微而温,生虫蝗,害五谷。 弃正作淫,兹谓惑。厥风温,螟虫起,害有益人之物。侯不朝,兹谓叛。厥风无恆, 地变赤,雨杀人。”
吴孙权太元元年八月朔,大风,江海涌溢,平地水深八尺,拔高陵树二株,石 碑蹉动,吴城两门飞落。按华核对,役繁赋重,区瞀不睿之罚也。明年,权薨。
吴孙亮建兴元年十二月丙申,大风震电。是岁,魏遣大众三道来攻,诸葛恪破 其东兴军,二军亦退。明年,恪又攻新城,丧众大半,还伏诛。
吴孙休永安元年十一月甲午,风四转五,复蒙雾连日。是时孙綝一门五侯,权 倾吴主,风雾之灾,与汉五侯、丁、傅同应也。十二月丁卯夜,又大风,发木扬沙。 明日,綝诛。
晋武帝泰始五年五月辛卯朔,广平大风折木。晋武帝咸宁元年五月,下邳、广 陵大风,坏千余家,折树木。咸宁元年五月甲申,广陵、司吾、下邳大风折木。咸 宁三年八月,河间大风折木。
晋武帝太康二年五月,济南大风,折木伤麦。太康二年六月,高平大风折木, 发坏邸阁四十余区。太康八年六月,郡国八大风。太康九年正月,京都风雹,发屋 拔木。后二年,宫车晏驾。
晋惠帝元康四年六月,大风雨拔树。元康五年四月庚寅夜,暴风,城东渠波浪; 七月,下邳大风,坏庐舍;九月,雁门、新兴、太原、上党灾风伤稼。明年,氐、 羌反叛,大兵西讨。元康九年六月,飚风吹贾谧朝服,飞数百丈。明年,谧诛。元 康九年十一月甲子朔,京都连大风,发屋折木。十二月,太子废。
晋惠帝永康元年二月,大风拔木。三月,愍怀被害。己卯,丧柩发许还洛,是 日,大风雷电,帏盖飞裂。永康元年四月,张华第舍飚风折木,飞缯轴六七。是月, 华遇害。永康元年十一月戊子朔,大风从西北来,折木飞石。明年正月,赵王伦篡 位。
晋惠帝永兴元年正月癸酉,赵王伦祠太庙,灾风暴起,尘沙四合。其年四月, 伦伏辜。
晋元帝永昌元年七月丙寅,大风拔木,屋瓦皆飞。永昌元年八月,暴风坏屋, 拔御道柳树百余株。其风纵横无常,若风自八方来者。十一月,宫车晏驾。
晋成帝咸康四年三月壬辰,成都大风,发屋折木。四月,李寿袭杀李期。
晋康帝建元元年七月庚申,晋陵、吴郡灾风。
晋穆帝升平元年八月丁未,策立皇后何氏。是日疾风。升平五年正月戊戌朔, 疾风。
晋海西公太和六年二月,大风迅急。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三月戊申朔,暴风迅起,从丑上来,须臾转从子上来,飞沙 扬砾。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二月乙丑朔,暴风折木。太元二年闰三月甲子朔,暴风疾 雨俱至,发屋折木。太元二年六月,长安大风拔苻坚宫中树。其后坚再南伐,身戮 国亡。太元四年八月乙未,暴风。太元十二年正月壬午夜,暴风。太元十二年七月 甲辰,大风拔木。太元十七年六月乙未,大风折木。
晋安帝元兴二年二月甲辰,大风雨,大航门屋瓦飞落。明年,桓玄篡位,由此 门入。元兴三年正月,桓玄游大航南,飘风飞其卑兒盖。三月,玄败。元兴三 年五月,江陵大风折木。是月,桓玄败于峥嵘洲,身亦屠裂。元兴三年十一月丁酉, 大风,江陵多死者。
晋安帝义熙四年十一月辛卯朔,西北疾风起。义熙五年闰十月丁亥,大风发屋。 明年,卢循至蔡洲。义熙六年五月壬申,大风拔北郊树,树几百年也。琅邪、扬州 二射堂倒坏。是日,卢循大舰漂没。甲戌,又风,发屋折木。是冬,王师南讨。义 熙十年四月己丑朔,大风拔木。义熙十年六月辛亥,大风拔木。明年,西讨司马休 之。
宋少帝景平二年正月癸亥朔旦,暴风发殿庭,会席翻扬数十丈。五月,帝废。
文帝元嘉二十六年二月庚申,寿阳骤雨,有回风云雾,广三十许步,从南来, 至城西回散灭。当其冲者,室屋树木摧倒。元嘉二十九年三月,大风,拔木飞瓦。 元嘉三十年正月,大风拔木,雨冻杀牛马,雷电晦冥。二月,宫车晏驾。
孝武帝大明七年,风吹初宁陵隧口左标折。钟山通天台新成,飞倒,散落山涧。 明年闰五月,帝崩。
前废帝永光元年正月乙未朔,京邑大风。
明帝泰始二年三月丙申,京邑大风。泰始二年四月甲子,京邑大风。泰始二年 五月丁未,京邑大风。泰始二年五月己酉,京邑大风。泰始二年九月乙巳,京邑大 风。
后废帝元徽二年七月甲子,京邑大风。元徽三年三月丁卯,京邑大风。元徽三 年六月甲戌,京邑大风。元徽四年十一月辛卯,京邑大风。元徽五年三月庚寅,京 邑大风,发屋折木。元徽五年六月甲寅,京邑大风。
夜妖:
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闰正月戊戌,大风晦暝,行者皆顿伏。近夜妖也。刘向曰: “正昼而暝,阴为阳,臣制君也。”时晋景王讨毋丘俭,是日始发。
魏元帝景元三年十月,京都大震,昼晦。此夜妖也。班固曰:“夜妖者,云风 并起而杳冥,故与常风同象也。”刘向《春秋说》云:“天戒若曰,勿使大夫世官, 将令专事,冥晦。明年,鲁季友卒,果世官而公室卑矣。”魏见此妖,晋有天下之 应也。
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十二月乙未,大风晦暝。其后帝崩,而诸侯违命,干戈内 侮,权夺于元显,祸成于桓玄。是其应也。
蠃虫之孽
晋孝武咸宁元年七月,郡国螟;九月,青州又螟。咸宁元年七月,郡国有青虫 食禾稼。咸宁四年,司、冀、兗、豫、荆、扬郡国皆螟。
晋武帝太康四年,会稽彭蜞及蟹皆化为鼠,甚众,覆野,大食稻为灾。太康九 年八月,郡国二十四螟,螟说与蝗同。是时帝听谗诉。太康九年九月,虫伤稼。
晋惠帝元康二年九月,带方、含资、提奚、南新、长岑、海冥、列口虫食禾叶 荡尽。
晋惠帝永宁元年七月,梁、益、凉三州螟。是时齐王冏秉政。贪苛之应也。永 宁元年十月,南安、巴西、江阳、太原、新兴、北海青虫食禾叶,甚者十伤五六。 永宁元年十二月,郡国八螟。
牛祸:
晋武帝太康九年,幽州塞北有死牛头语。近牛祸也。是时帝多疾病,深以后事 为念,而托付不以至公,思心瞀乱之应也。师旷曰:“怨昚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 而言。”又其义也。
晋惠帝太安中,江夏张骋所乘牛言曰:“天下方乱,乘我何之!”骋惧而还, 犬又言曰:“归何蚤也。”寻后牛又人立而行。骋使善卜者卦之。谓曰:“天下将 有兵乱,为祸非止一家。”其年张昌反,先略江夏,骋为将帅。于是五州残乱,骋 亦族灭。京房《易妖》曰:“牛能言,如其言占吉凶。”《易萌气枢》曰:“人君 不好士,走马被文绣,犬狼食人食,则有六畜妖言。”时天子诸侯不以惠下为务, 又其应也。
晋愍帝建武元年,曲阿门牛生犊,一体两头。
元帝太兴元年,武昌太守王谅牛生子,两头八足,两尾共一腹。三年后死。又 有牛生一足三尾,皆生而死。按司马彪说,两头者,政在私门,上下无别之象也。 京房《易传》曰:“足多者,所任邪也。足少者,下不胜任也。”其后皆有此应。 晋元帝太兴四年十二月,郊牛死。按刘向说《春秋》郊牛死曰,宣公区瞀昏乱,故 天不飨其祀。元帝中兴之业,实王导之谋也。刘隗探会主意,以得亲幸,导见疏外。 此区瞀不睿之祸也。
晋成帝咸和二年五月,护军牛生犊,两头六足。是冬,苏峻作乱。咸和七年, 九德民袁荣家牛产犊,两头八足,二尾共身。京房《易传》:“杀无罪,则牛生妖。”
桓玄之国在荆州,诣刺史殷仲堪,行至鹤穴,逢一老公,驱青牛,形色瑰异。 桓玄即以所乘牛易取。乘至零陵泾溪,骏驶非常,因息驾饮牛。牛径入江水不出。 玄遣人觇守,经日无所见。
宋文帝元嘉三年,司徒徐羡之大兒乔之行欲入广莫门。牛径将入廷尉寺,左右 禁捉不能禁。入方得出。明日被收。元嘉二十九年,晋陵送牛,角生右胁,长八尺。 明年二月,东宫为祸。
孝武帝大明三年,广州刺史费淹献三角水牛。
黄眚黄祥:
蜀刘备章武二年,东伐。二月,自秭归进屯夷道。六月,秭归有黄气见,长十 余里,广数十丈。后逾旬,备为陆逊所破。近黄祥也。
魏齐王正始中,中山王周南为襄邑长。有鼠从穴出,语曰:“王周南,尔以某 日死。”南不应。鼠还穴。后至期,更冠帻皁衣出,语曰:“周南,汝日中当死。” 又不应。鼠复入,斯须更出,语如向日。适欲日中,鼠入复出,出复入,转更数语 如前。日适中,鼠曰:“周南,汝不应我,复何道。”言绝,颠蹶而死,即失衣冠。 取视,俱如常鼠。案班固说,此黄祥也。是时曹爽秉政,竞为比周,故鼠作变也。
宋孝武大明七年春,太湖边忽多鼠。其年夏,水至,悉变成鲤鱼。民人一日取, 转得三五十斛。明年,大饥。
晋元帝太兴四年八月,黄雾四塞,埃气蔽天。案杨宣对,近土气,乱之祥也。 晋元帝永昌二年正月癸巳,黄雾四塞。
晋穆帝永和七年三月,凉州大风拔木,黄雾下尘。是时张重华纳谮,出谢艾为 酒泉太守,而所任非其人。至九年死,嗣子见弑。是其应也。京房《易传》曰: “闻善不予,兹谓不知。厥异黄,厥咎聋,厥灾不嗣。黄者,有黄浊气四塞天下, 蔽贤绝道,故灾至绝世也。”
晋安帝元兴元年十月丙申朔,黄雾昏浊,不雨。
宋文帝元嘉十八年秋七月,天有黄光,洞照于地。太子率更令何承天谓之荣光, 太平之详,上表称庆。
地震:
吴孙权黄武四年,江东地连震。是时权受魏爵命,为大将军、吴王,改元专制, 不修臣迹。京房《易传》曰:“臣事虽正,专必震。”董仲舒、刘向并云“臣下强 盛,将动而为害”之应也。
魏明帝青龙二年十一月,京都地震,从东来,隐隐有声,屋瓦摇。魏明帝景初 元年六月戊申,京都地震。是秋,吴将硃然围江夏,荆州刺史胡质击退之。又公孙 渊自立为燕王,改年,置百官。明年,讨平之。
吴孙权嘉禾六年五月,江东地震。赤乌二年正月,地又再震。是时吕壹专政, 步骘上疏曰:“伏闻校事,吹毛求瑕,趣欲陷人,成其威福,无罪无辜,横受重刑, 虽有大臣,不见信任。如此,天地焉得无变。故嘉禾六年、赤乌二年,地连震动, 臣下专政之应也。冀所以警悟人主,可不深思其意哉!”壹后卒败。
魏齐王正始二年十一月,南安郡地地震。正始三年七月甲申,南安郡地震;十 二月,魏郡地震。正始六年二月丁卯,南安郡地震。是时曹爽专政,迁太后于永宁 宫,太后与帝相泣而别。连年地震,是其应也。
吴孙权赤乌十一年二月,江东地仍震。是时权听谗,寻黜硃据,废太子。
蜀刘禅炎兴元年,蜀地震。时宦人黄皓专权。按司马彪说,奄宦无阳施,犹妇 人也。此皓见任之应,与汉和帝时同事也。是冬,蜀亡。
晋武帝泰始五年四月辛酉,地震。是年冬,新平氐、羌叛。明年,孙皓大遗众 入涡口。叛虏寇秦、凉,刺史胡烈、苏愉并为所害。泰始七年六月丙申,地震。武 帝世,始于贾充,终于杨骏,阿党昧利,苟专权宠,终丧天下,由是也。末年所任 转敝,故亦一年六震,是其应也。裴叔则曰:“晋德所以不比隆尧、舜者,以有贾 充诸人在朝。”
晋武帝咸宁二年八月庚辰,河南、河东、平阳地震。咸宁四年六月丁未,阴平、 广武地震;甲子,阴平、广武地又震。
晋武帝太康二年二月庚申,淮南、丹阳地震。太康五年正月壬辰,地震。太康 六年七月己丑,地震。太康七年七月,南安、犍为地震;八月,京兆地震。太康八 年五月壬子,建安地震;七月,阴平地震;八月,丹阳地震。太康九年正月,会稽、 丹阳、吴兴地震;四月辛酉,长沙、南海等郡国八地震;七月至于八月,地又四震, 其三有声如雷。太康十年十二月己亥,丹阳地震。
晋武帝太始元年,地震。
晋惠帝元康元年十二月辛酉,京都地震。元康四年二月,蜀郡山崩杀人;上谷、 上庸、辽东地震。五月壬子,寿春山崩,洪水出,城坏,地坠方三十丈,水出杀人。 六月,寿春大雷震,山崩地坼,家人陷死,上庸郡亦如之。八月,上谷地震,水出, 杀百余人。居庸地裂,广三十六丈,长八十四丈,水出,大饥。上庸四处山崩地陷, 广三十丈,长百三十丈,水出杀人。十月,京都地震;十一月,荥阳、襄城、汝阴、 梁国、南阳地皆震;十二月,京都又震。是时贾后乱朝,据权专制,终至祸败之应 也。汉邓太后摄政时,郡国地震。李固以为:“地,阴也,法当安静。今乃越阴之 职,专阳之政,故应以震。”此同事也。京房《易传》曰:“无德专禄,兹谓不顺。 厥震动,丘陵涌水出。”又曰:“小人剥庐,厥妖山崩。兹谓阴乘阳,弱胜强。” 又曰:“阴背阳,则地裂。父子分离,夷、羌叛去。”元康五年五月丁丑,地震; 六月,金城地震。元康六年正月丁丑,地震。元康八年正月丙辰,地震。
晋惠帝太安元年十月,地震。是时齐王冏专政。太安二年十二月丙辰,地震。 是时长沙王专政。
晋孝怀帝永嘉三年十月,荆、湘二州地震。时司马越专政。永嘉四年四月,兗 州地震。
晋愍帝建兴二年四月甲辰,地震。是时幼主在上,权倾于下,四方云扰,兵乱 不息。建兴三年六月丁卯,长安地震。
晋元帝太兴元年四月,西平地震,涌水出;十二月,庐陵、豫章、武昌、西陵 地震,山崩。干宝曰:“王敦陵上之应。”太兴二年五月癸丑,祁山地震,山崩杀 人。是时相国南阳王保在祁山称晋王,不终之象也。太兴三年四月庚寅,丹阳、吴 郡、晋陵地震。其年,南平郡山崩,出雄黄数千斤。
晋成帝咸和二年三月,益州地震;四月己未,豫章地震。是年,苏峻作乱。咸 和九年三月丁酉,会稽地震。是时政在臣下。
晋穆帝永和元年六月癸亥,地震。是时嗣主幼冲,母后称制,政在臣下,所以 连年地震。永和二年十月,地震。永和三年正月丙辰,地震。永和四年十月己未, 地震。永和五年正月庚寅,地震。永和九年八月丁酉,京都地震,有声如雷。永和 十年正月丁酉,地震,有声如雷,鸡雉鸣呴。永和十一年四月乙酉,地震;五月丁 未,地震。
晋穆帝升平五年八月,凉州地震。
晋哀帝隆和元年四月甲戌,地震。是时政在将相,人主南面而已。隆和元年四 月丁丑,凉州地震,浩亹山崩。张天锡降亡之象也。隆和二年二月庚寅,江陵地震。 是时桓温专政。
晋海西太和元年二月,凉州地震水涌。
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十月辛未,安成地震。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十月辛未,地震。是时嗣主幼冲,政在将相。宁康二年七月 甲午,凉州地震山崩。
晋孝武帝太元二年闰月壬午,地震;五月丁丑,地震。太元十一年六月己卯, 地震。是后缘河诸将,连岁兵役。太元十五年三月己酉朔夜,地震。太元十七年六 月癸卯,地震;十二月己未,地又震。是时群小弄权,天下侧目。太元十八年正月 癸亥朔,地震;二月乙未,地震。
晋安帝隆安四年九月癸酉,地震。是时幼主冲昧,政在臣下。晋安帝义熙四年 正月壬子夜,地震有声;十月癸亥,地震。义熙五年正月戊戌夜,寻阳地震,有声 如雷。明年,卢循下。义熙八年,自正月至四月,南康、庐陵地四震。明年,王旅 西讨荆、益。
宋文帝元嘉七年四月丙辰,地震。时遣军经略司、兗。元嘉十二年四月丙辰, 京邑地震。元嘉十五年七月辛未,地震。元嘉十六年,地震。
孝武帝大明二年四月辛丑,地震。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地震,有声自河北来, 鲁郡山摇地动,彭城城女墙四百八十丈坠落,屋室倾倒,兗州地裂泉涌,二年不已。 其后虏主死,兗州刺史夏侯祖权卒。
明帝泰始二年四月,地震。泰始四年七月己酉,东北有声如雷,地震。明帝泰 豫元年闰七月甲申,东北有声如雷,地震。
后废帝元徽二年四月戊申,地震。元徽五年五月戊申,地震。七月,帝殒。
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青州城南地,远望见地中如水有影,人马百物皆见影中, 积年乃灭。
山崩地陷裂:
吴孙权赤乌十三年八月,丹阳、句容及故鄣、宁国诸山崩,鸿水溢。按刘向说, “山,阳,郡也;水,阴,民也。天戒若曰,君道崩坏,百姓将失其所也。”与 《春秋》梁山崩,汉齐、楚众山发水同事也。“夫三代命祀,祭不越望,吉凶祸福, 不是过也”。吴虽帝,其实列国,灾发丹阳,其天意矣。国主山川,山崩川竭,亡 之征也。后二年而权薨,薨二十六年而吴亡。
魏元帝咸熙二年二月,太行山崩。此魏亡之征也。其冬,晋有天下。
晋武帝太始三年三月戊子,太行山崩。太始四年七月,泰山崩,坠三里。此晋 之咎征也。至帝晏驾,而禄去王室,怀、愍沦胥于北,元帝中兴于南,是其应也。 京房《易传》曰:“自上下者为崩,厥应泰山之石颠而下,圣王受命,人君虏。”
晋武帝太康五年丙午,宣帝庙地陷。太康六年三月,南安新兴县山崩,涌水出。 太康七年七月,硃提之大泸山崩,震坏郡舍;阴平之仇池崖陨。太康八年七月,大 雨。殿前地陷,方五尺,深数丈。
晋惠帝元康四年五月壬子,地陷,方三十丈,杀人。史阙其处。元康四年八月, 居庸地裂,广三十丈,长百三十丈,水出杀人。
晋孝怀帝永嘉元年三月,洛阳东北步广里地陷。永嘉三年八月乙亥,鄄城城无 故自坏七十余丈,司马越恶之,迁于濮阳。此见沴之异也。越卒陵上,终亦受祸。 永嘉三年七月戊辰,当阳地裂三所,所广三丈,长二百余步。京房《易传》曰: “地坼裂者,臣下分离,不肯相从也。”其后司马越、苟晞交恶,四方牧伯莫不离 散,王室遂亡。永嘉三年十月,宜都夷道山崩。永嘉四年四月,湘东酃黑石山崩。
晋元帝太兴四年八月,常山崩,水出,滹沱盈溢,大木倾拔。
晋成帝咸和四年十月,柴桑庐山西北崖崩。十二月,刘胤为郭默所杀。
晋惠帝元康九年六月夜,暴雷雨。贾谧斋屋柱陷入地,压谧床帐。此木沴土, 土失其性,不能载也。明年,谧诛。晋惠帝光熙元年五月,范阳地然,可以爨。此 火沴土也。是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晋安帝义熙八年三月壬寅,山阴有声如雷,地陷深广各四尺。义熙十年五月戊 寅,西明门地穿,涌水出,毁门扇及限。此水沴土也。
《五行传》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厥罚恆阴,厥极弱。时则有 射妖,时则有龙蛇之孽,时则有马祸,时则有下人伐上之痾,时则有日月乱行,星 辰逆行。”
常阴
吴孙亮太平三年,自八月沈阴不雨,四十余日。是时将诛孙綝,谋泄。九月戊 午,綝以兵围宫,废亮为会稽王。此常阴之罚也。
吴孙皓宝鼎元年十二月,太史奏久阴不雨,将有阴谋。皓深惊惧。时陆凯等谋 因其谒庙废之。及出,留平领兵前驱,凯语平,平不许,是以不果。皓既肆虐,群 下多怀异图,终至降亡。
宋后废帝元徽三年四月,连阴不雨。元徽三年八月,多阴。后二年,废帝殒。
射妖:
译文
《五行传》说:“修治宫室,修饰台榭,宫内淫乱,冒犯亲戚,欺侮父兄,那么就会出现庄稼禾苗异常的妖异。”这是指土失其本性而造成灾变。《五行传》又说:“思虑不广,造就叫做不圣。它带来的灾害是昏乱,给它的惩罚是恒风,给它的惩罚是夭折短命。有时出现脂妖夜妖,有时出现花孽,有时出现牛祸,有时出现心腹之疴,有时出现黄眚、黄祥,有时出现金木水火克土的妖异。”逛厘说:“不说‘惟’而衹说‘有时出现’,这是因为不衹是被一种相克的冲气伤害,这样说表明出现的妖异大。”花孽,刘歆解释,认为是赢虫之孽,指螟一类带来的灾害。吴孙皓为帝之时,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事:一年之中没有水旱灾害,庄稼长得丰美,但果实却不成熟,百姓因而遭受饥荒。全境之内都是这样,而且连着几年不停止。吴人认为是被露伤害,这是不对的。按,刘向《春秋说》中说:“水灾旱灾应当记载下来。不记载水灾旱灾。而衹是说麦禾大面积没有收成的原因,是因为土气不养育作物,种下去的作物长不成熟。”吴国庄稼不成熟就是刘应说的这个道理。孙皓最初迁都亘疆,不久又迁回建业,又重建新造宫室,用珠玉来装饰点缀,壮丽程度远远超过规制,又毁坏众多宫殿,增修苑囿,冒着暑热动工,妨害农耕,官民都为此疲惫。《月令》说:“季夏不能够兴土木”。还腊却触犯造条规定动工。庄稼不成熟是对修治宫室、营建台榭的惩罚,这和《春秋》中记载的鲁庄公三次建台带来灾祸是同样的应验。班固说:“没有水旱灾害,但草木百谷却不长果实,这都属于稼穑不成的妖异。”
晋穆帝永和十年,三麦都不成熟,直到关西也都是这样。从前一年秋天到这年夏天,没有水旱灾害,而麦子没有收获的原因,正像刘向所说的那样。又俗语说:“作物长得好但不结果实,就叫做伤。”麦子不成熟也就是这个道理。
魏齐王正始九年十一月,大风刮了数十天,毁坏房屋,摧折树木;十二月戊子日,月末日,风刮得特别猛,吹得太极殿束合摇动。魏齐王嘉平元年正月壬辰曰,这天是初一,从西北方向刮来大风,毁坏房屋,摧折树木,灰尘遮蔽天日,天昏地暗。据管辖的说法,这是时令在施刑,大风,是执政大臣的忧患。当时曹爽昏昧专权,傲慢自大,僭越常礼,上天儆戒屡屡示现,但他始终不改变自己的言行。这是思虑不广的罪过,受到恒风之灾的惩罚。后来过了十天而曹爽等人就被诛杀。京房《易传》说:“当众违逆与自己志向相同的人,有高尚德行的人就会潜藏起来,这种行为带来的妖异是风。造风,刮起来就不止息,万物不生长,雨小却伤害作物。政令悖乱,有德之人隐匿,造就叫做乱。那风灾是先起风不下雨,大风突然间刮起,毁坏房屋,摧折树木。守住道义却不推行,造就叫做吒。那出现的风灾和云同时发生,摧折五谷的茎。臣下改变君王的政令,这就叫做不顺。那风灾是出现狂飙,毁坏房屋。赋敛安排不当,造就叫做祸。那风刮起来完全不合常规,风停下来就出现温热,温热就生出虫灾。侯在封国自行其政,造就叫做不统。那风迅疾但树木却不摇动,谷物不能成熟。君王不思遵道,不想有利百姓的事,这就叫做无恩泽。那风不摇动树木,天旱而无云,伤害作物。国家公侯常谋私利,这就叫做乱。那风轻微而温热,蝗虫萌生,伤害五谷。弃绝正道,崇尚淫邪,造就叫做惑。那风温热,螟虫出现,伤害有益于人的生物。侯不朝见,这就叫做叛。那风没有常性,土地寸草不生,下大雨,会淹死人。”
吴孙权太元元年八月初一,刮大风,江水泛滥,海水腾涌上岸,平地水深八尺,高陵两千棵树被连根拔起,墓碑摇动倾倒,吴城的两门飞落。据华窍的对答,这是对劳役赋税繁重、昏聩而思虑不广的惩罚。第二年,孙权去世。
吴孙亮建兴元年十二月丙申曰,刮大风,又有雷电。这一年,魏派遣大军分三路来进攻县,诸葛恪击破魏从东兴来进攻的一路人马,其他两路人马也撤退了。第二年,诸葛恪又进攻新城,军队损失大半,回到京城后被杀。
吴孙休永安元年十一月甲午日。风向四面转,反复五次,接连几天都是大雾。当时孙绋一家五人封侯,权势凌驾在吴主之上,这风雾的灾异,与莲伐五侯、工、堡时出现的情况是同样的征候。卜二月丁卯日夜晚,又刮起大风,毁坏树木,飞沙走石。第二天,孙绋被杀。
晋武帝泰始五年五月辛卯日,初一,广平台大风,吹折树木。晋武帝咸宁元年五月,下邳、广陵刮大风,毁坏一千余家房屋,吹折树木。威宁元年五月甲申曰,广陵、司吾、下邳刮大风,吹折树木。咸宁三年八月,河间刮大风,吹折树木。
晋武帝太康二年五月,济南刮大风,吹折树木,损害麦子。太康二年六月,高平刮大风,吹折树木,毁坏富贵者住宅四十余栋。太康八年六月,郡国有八处出现大风。太康九年正月,京城刮风,又下冰雹,毁坏房屋,树木被连根拔起。这以后两年,皇上驾崩。
晋惠帝元康四年六月,大风大雨,树木被连根拔起。元康元康五年四月庚寅日夜晚,刮暴风,城东渠中起波浪;七月,下邳刮大风,毁坏房屋;九月,雁门、新兴、太原、上党风灾伤害庄稼。第二年,氐、羌反叛,朝廷派大军西进征讨。元康九年六月,枫风把买谧的朝服吹起,飞到数百丈远的地方。第二年,贾谧被杀。元康九年十一月甲子日,初一,京城连续刮大风,毁坏房屋,吹折树木。十二月,太子被废黜。
晋惠帝永康元年二月,刮大风,树木被连根拔起。三月,愍怀太子被齐、己卯曰,太子的棺柩从许昌启程运回洛阳,当天,刮大风,又电闪雷鸣,车帏被吹飞,车盖被震裂。永康元年四月,张华府第中飙风吹折树木,书卷被吹起六七册。当月,张华被害。永康元年十一月戊午曰,初一,大风从西北方向吹过来,吹折树木,飞沙走石。第二年正月,趟王司马伦篡位。
晋惠帝永兴元年正月癸酉日,赵王司马伦去太庙祭祀,灾风突然刮起,灰沙从四面飞来。那年四月,司马伦因篡位罪而死。
晋元帝永昌元年七月丙寅日,刮大风,树木被连根拔起,屋瓦都被吹飞。永昌元年八月,刮暴风,毁坏房屋,御道旁一百余棵柳树被连根拔起。那风风向变化无常,像是从四面八方吹来。十一月,皇上驾崩。
晋成帝咸康四年三月壬辰日,成都刮大风,毁坏房屋,吹折树木。四月,李寿袭击并杀死李期。
晋康帝建五元年七月庚申日,晋陵、吴郡刮灾风。 晋穆帝升平元年八月丁末日,策立皇后何氏。当天刮起大风。升平五年正月戊戌曰,初一,刮大风。
晋海西公太和六年二月,刮大风,风势迅疾。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三月戊申曰,初一,暴风迅猛刮起,先从东北偏北方向刮来,一会儿转为从正北方向刮来,飞沙扬石。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二月乙丑日,初一,暴风吹折树木。太元二年闰三月甲子,初一,暴风疾雨一同来临,毁坏房屋,吹折树木。太元二年六月,长安刮大风,把苻坚宫中树木连根拔起。以后苻坚两次出兵向南征伐,最终自身被杀,国家灭亡。太元四年八月乙末日,刮暴风。太元十二年正月壬子日夜晚,刮暴风。太元十二年七月甲辰曰,刮大风,树木被连根拔起。太元十七年六月乙卯日,刮大风,吹折树木。
晋安帝元兴二年二月甲辰日,大风大雨,大航浮桥入的门屋瓦全被吹得飞落。第二年,桓玄篡位,正由这道门进入京城。元兴二年正月,桓玄游大魁浮桥南,旋风把他乘坐之车车盖吹飞。三月,桓玄失败。元兴三年五月,江陵刮大风,吹折树木。当月,桓玄在峥嵘洲战败,自己被杀,尸体被肢解。元兴三年十一月丁酉日,刮大风,江陵死了很多人。
晋安帝义熙四年十一月辛卯日,初一,大风在西北刮起。义熙五年闰十月丁亥曰,刮大风,毁坏房屋。第二年,卢循叛军到蔡洲。义熙六年五月壬申日,刮大风,城北郊祀之处树木被连根拔起,这树已经生长了近百年。琅邪、握业两处射堂倒塌。当天,卢循的大船舰沉没。甲戌日,又刮风,毁坏房屋,吹折树木。这年冬天,朝廷军队向南征讨。义熙十年四月己丑,初一,刮大风,树木被连根拔起。义熙十年六月辛亥,刮大风,树木被连根拔起。第二年,朝廷军队西进征讨司马休之。
宋少帝景平二年正月癸亥日清晨,正是正月初一,暴风从殿庭刮起,为朝臣正会准备的座席被吹起,飞升数十丈高。五月,少帝被废黜。
文帝元嘉二十六年二月庚申日,寿阳下起疾速的阵雨,旋风卷着云雾,宽大约三十余步,从南直刮过来,到城西旋风停息,云雾也消散。旋风刮遇的地方,房屋被吹毁,树木被吹倒。元嘉二十九年三月,刮大风,树木被连根拔起,屋瓦被吹飞。元嘉三十年正月,刮大风,树木被连根拔起,下冻雨,冻死牛马,又打雷闪电,天地昏暗。二月,皇上驾崩。
孝武帝大明七年,风把初宁陵墓道口左边的墓碑吹折。钟山通天台刚刚建成,也被吹倒,石块飞起,散落山涧。第二年闰五月,孝武帝驾崩。
前废帝永光元年正月乙末日,初一,京城刮大风。
明帝泰始二年三月丙申日,京城刮大风。泰始二年四月甲子日,京城刮大风。泰始二年五月丁末日,京城刮大风。泰始二年五月己酉日,京城刮大风。泰始二年九月乙巳日,京城刮大风。
后废帝元徽二年七月甲子,京城刮大风。元徽三年三月丁卯,京城刮大风。元徽三年六月甲戌,京城刮大风。元徽四年十一月辛卯,京城刮大风。元徽五年三月庚寅,京城刮大风,毁坏房屋,吹折树木。元徽五年六月甲寅,京城刮大风。
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闰正月戊戌,刮大风,天昏地暗,走路的人都停下或是跌倒在地上。遣和夜妖相近。刘向说:“正值白天却天昏地暗,这是因为阴胜阳,预示臣控制君。”当时晋景王讨伐旦丘俭,这天军队刚好出发。
魏元帝景元三年十月,京城发生大地震,白天天色晦暗。这是夜妖。班固说:“夜妖,是指云风同时发生、导致天色晦暗的妖异,所以它和恒风是同样的征兆。”刘向在《春秋说》中说:“上天儆戒说,不要让大夫世代为官,擅行政令,不要让他们独揽大权,否则会天昏地暗。第二年,鲁季睦死,大夫果然世代为一官而鲁公室衰微了。”魏出现这种妖异,正是晋将要占有天下的符应。
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十二月乙未日,刮大风,天色晦暗。以后孝武帝崩,而诸侯违抗朝廷的命令,率军反叛,欺侮朝廷,大权被司马元显篡夺,大祸由桓玄酿成。造就是天昏地暗的应验。
晋孝武帝咸宁元年七月,郡国出现螟虫;九月,青州又出现螟虫。咸宁元年七月,郡国出现青虫啮食庄稼。咸宁四年,司、冀、兗、豫、荆、扬等州所属郡国都出现螟虫。
晋武帝太康四年,会稽的蟛蜞和蟹都变成鼠,很多,遍布田野,大量啮食稻,造成灾害。太康九年八月,各郡国共有二十四处出现螟虫。关于螟虫出现原因的说法与蝗虫相同。当时武帝听信谗言。太康九年九月,虫伤害庄稼。
晋惠帝元康二年九月,带方、含资、提奚、南新、长岑、海冥、列口等处,虫把禾苗全都吃尽。
晋惠帝永宁元年七月,梁、益、凉三州出现螟虫。当时齐王司马同掌握朝政。螟虫出现足贪婪苛刻的应验。永宁元年十月,南安、巴西、江阳、太原、新兴、北海等地青虫啮食禾叶,最严重的地方禾叶被吃去十分之五六。永宁元年十二月,郡国有八处出现螟虫。
晋武帝太康九年,幽州塞北有死牛头说话。造近于牛祸。当时武帝多病,常病重,深深为自己死后之事忧虑,但又不用至公之,托付朝政,这是思虑昏乱的应验。师旷说:“怨恨之心、诽谤之言在百姓中产生,就会有不会说话的东西突然说话。”死牛头说话正是这个原因。
晋惠帝太安年间,江夏张骋驾车的牛说道:“天下将发生动乱,要我驾车去哪儿!”张骋因害怕而回家,家中犬又说道:“回来怎么这样早!”不久之后牛又像人似的站起来用两条腿走路。张骋请善于卜卦的人为这事占卜。卜卦的人对张骋说:“天下将有战乱,陷于祸害的不止一家。”那一年张昌反叛,先占据江夏,张骋在他手下当将领。于是五州陷入战乱,百姓被残害,张骋也全族被诛减。京房《易妖》说:“牛假如能说话,就按牛的话预示吉凶。”《易。萌气枢》说:“君主不喜好士人,良马披上了文绣之衣,犬狼食用着人的食物,那么就会出现六畜与人交谈的妖异。”当时天子诸侯不把向百姓施惠放在心上,又正是牛犬说话的应验。
晋愍帝建武元年,曲阿门有牛生下牛犊,一个身体两个头。
元帝太兴元年,武昌太守王谅家的牛生下小牛,两个头、八只脚、两条尾,共一肚腹。三年后这条小牛死去。又有牛生下一足三尾的小牛,生下来就死了。据司马彪说,牛有两个头,是朝政掌握在大臣手中,上下没有分别的征兆。京房《易传》说:“足多,是预示着任用的人中有奸邪。足少,是说明在下之人不能承担重任。”以后都有应验。晋元帝太兴四年十二月,用来郊祀的牛死了。《春秋》中记载用来郊祀的牛死去,据刘向解说,宣公昏昧惑乱,所以上天不享用他的祭祀。元帝中兴晋室的事业,实在是王导在全力谋划。塑腿逢迎阿谀五童的心意,获得宠幸,玉遵被疏远,出京任职。郊祀用的牛死正是昏聩而思虑不广带来的灾祸。
晋成帝咸和二年五月,护军之牛生下牛犊,有两个头六只脚。这年冬天,苏峻发动叛乱。咸和七年,九擅百姓直荣家牛生下牛犊,两个头八只足两条尾共一个身子。京房《易传》说:“假若杀了无罪的人,那么牛就会出现妖异。”
桓玄弃官回归自己封国,在荆州去见荆州刺史殷仲堪,走到鹤穴,遇上一个老翁赶着青牛,牛的形态皮色都很突出很奇异。桓玄就用自己驾车的牛把老翁的青牛换来。桓玄坐着牛车到零陵泾溪,青牛驾车急驶,与寻常的牛全不相同,桓玄就停下车让牛饮水,青牛一直走入江水中再也不出来。桓玄派人在那地方察看了一整天,什么也没有见到。
宋文帝元嘉三年,司徒徐羡之的大儿子徐乔之乘牛车想进广莫门。牛一直把车拉进廷尉官衙,他的随从想阻止牛却不能挡住。进廷尉官衙后又出来。第二天徐羡之被收捕。元嘉二十九年,晋陵送来牛,牛角长在右前胸,八尺长。第二年二月,太子制造祸乱。
孝武帝大明三年,广州刺史费淹贡献三只角的水牛。
蜀刘备章武二年,蜀向东进军征伐。二月,从秭归进驻夷道。六月,秭归有黄气出现,绵延十余里,宽有数十丈。过了十天以后,刘备被陆议击败。这接近于黄祥之妖异。
魏齐王正始年间,中山王周南任襄邑长。有鼠从洞穴中出来,说道:“王周南,你在某天会死。”王周南不回答。鼠返回洞穴。后来到了鼠所说的那个子,鼠又戴着帽子穿着黑色衣服出洞来,说道:“王周南,你今天中午将死。”王周南又不回答。鼠又进洞去,一会儿又出来,说和以前一样的话。将到中午,鼠进洞又出洞,出洞又进洞,翻来覆去说前面那几句话。时辰正到中午,鼠说:“王周南,你不回答我,我还说什么。”话说完,鼠跌倒在地上死去,衣帽也顿时不见。王周南把鼠拿过来看,都和平常的鼠一样。据班固的说法,这属于黄祥。当时曹爽掌握朝政,朝廷大臣竞相结党营私,所以鼠发生妖变。
宋孝武帝大明七年春,太湖边忽然出现很多鼠。那年夏天,水涨到太湖边,鼠全变成鲤鱼。百姓捕取一天,能得到三五十斛。第二年,发生大的饥荒。
晋元帝太兴四年八月,黄雾四处弥漫。灰尘遮蔽天日。据汉代杨宣的奏对,这接近于土气,是动乱的征兆。
晋元帝永昌二年正月癸巳曰,黄雾四处弥漫。
晋穆帝永和七年三月,凉州刮大风,树木被连根拔起,黄雾随风飘动。当时张重华听信谐言,让谢艾离开凉州任酒泉太守,而张重华任用的都是不恰当的人选。到永和九年,张重华死,继承他职务的儿子被臣僚杀害。这正是大风黄雾的应验。京房《易传》说 “听到好话不赞许,造就叫做不智。因它而出现的妖异是黄,给它的责罚是聋,给它的灾祸是没人承嗣。黄,是指有黄色浊气充塞天下,阻遏贤者,禁绝正道,所以灾祸发展到断绝禄位。”
晋安帝元兴元年十月丙申曰,初一,黄雾充塞,四处昏浊,却不下雨。
宋文帝元嘉十八年秋七月,天上出现黄光,照亮大地。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称遣为荣光,认为是天下太平的征兆,上表颂扬吉庆。
吴孙权黄武四年,江东接连发生地震。当时逐护接受魏的封爵和官职,为大将军、吴王,但又自己改用年号,独断专行,不按臣子的身份行事。直废《易传》说:“以臣下身份事奉君王,一定要按准则办事,独断专行就一定会发生地震。”董仲舒、刘血都说,地震是“臣下力量强大,将要采取行动危害君上”的应验。
魏明帝青龙二年十一月,京城地震,地震从束边传过来,伴有隆隆的声音,屋瓦被震得摇动。魏明帝景初元年六月戊申,京城地震。这年秋天,吴将硃然围攻夏,荆州刺史胡质击退了他。又公孙渊自立为燕王,改换年号,设置百官。第二年,朝廷征讨扫平了他。
吴孙权嘉禾六年五月,江东震。赤乌二年正月,又发生两次地震。当时吕壹独揽朝政,楚盐上疏说:“我听说校事官吹毛求疵,急着想要陷害人,实现他作威作福的欲望,无罪无辜的人,冤枉地遭受重刑,虽有大臣,却不被信任。像这样,天地怎么会不发生灾变。所以嘉禾六年、赤乌二年,接连发生地震,这是臣下独揽朝政的应验。上天希望用这种方式警告君主,使君主醒悟,君主能不深深地考虑上天的用意吗。”以后吕壹最终还是败露了。
魏齐王正始二年十一月,南安郡地震。正始三年七月甲申曰,南安郡地震;十二月,魏郡地震。正始六年二月丁卯曰,南安郡地震。当时曹爽独揽朝政,把太后迁往永宁宫,太后和皇帝相向哭着分别。连年地震,正是这种专权行为的应验。
吴孙权赤乌十一年二月,江东频频发生地震。当时孙权听信谗言,不久贬黜麦据,废黜太子。
蜀刘禅炎兴元年,蜀地震。当时宦官黄皓专权。按司马彪说,宦官不能用阳气行事,如同妇人。地震正是黄皓被任用的应验,逭和汉和帝时的事情相同。遣年冬天,蜀灭亡。
晋武帝泰始五年四月辛酉曰,地震。这年冬天,新平氐、羌叛。第二年,孙皓派大军攻入涡口。叛虏进犯秦州、凉州,刺史胡烈、苏愉都被他们杀害。泰始七年六月丙申日,地震。武帝时代,最早有贾充,最后有杨骏,结党营私,贪求财利,利用恩宠,随意弄权,置最终丢失天下,就是由此开始。末年,任用的人更加拙劣,所以也在一年内发生六次地震,遣正是弊政的应验。裴拯刨说:“置曲德政不能和尧、舜时代那样隆盛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贾充一类的人在朝廷中专权。”
晋武帝咸宁二年八月庚辰日,河南、河东、平阳地震。咸宁四年六月丁末日,阴平、广武地震:甲子曰,阴平、广武又发生地震。
晋武帝太康二年二月庚申日,淮南、丹阳地震。太康五年二月壬辰日,地震。太康六年七月己丑日,地震。太康七年七月,南安、犍为地震;八月,京兆地震。太康八年五月壬子曰,建安地震;七月,阴平地震;八月,丹阳地震。太康九年正月,会稽、丹阳、吴兴地震;四月辛酉曰,长沙、南海等郡国共八处发生地震;七月到八月,又发生四次地震,其中三次伴有打雷似的响声。太康十年十二月己亥日,丹阳地震。
晋武帝太熙元年,地震。
晋惠帝元康元年十二月辛酉日,京城地震。元康四年二月,蜀郡山崩,压死了人;上谷、上卢、辽东地震。五月壬子,寿春山崩,洪水涌出,城墙崩塌,有方圆三十丈的土地下陷。六月,画画出现大雷、地震,山崩地裂,百姓陷入地下死去,上卢郡也出现同样的情况。八月,上釜地震,水涌出来,淹死一百余人。居庸地裂开,裂开的地方宽三十六丈,长八十四丈,水涌出,发生大饥荒。上庸有四处山崩地裂,裂处宽三十丈,长一百三十丈,水涌出,淹死了人。十月,京城地震;十一月,荣阳、襄城、汝南、矾国,亩区都发生地震;十二月,京城又发生地震。这是当时置厘扰乱朝纲、窃夺大权、独揽朝政、最终导致败亡的应验。汉代邓太后摄政时,各郡国发生地震。李固认为:“地,其性属阴,按常理应当安静。现在却有人僭越阴的职分,独揽本属阳的权力,所以发生地震以作应验。”买后揽权而发生地震和汉代的事相同。京屋《易传》说:“无德却又想占有福禄,造就叫做不顺。它的灾异是地震,摇动山陵,大水涌出。”又说:“小人居于上位,剥夺百姓庐舍,它带来的妖异是山崩。这就叫阴凌驾阳,弱战胜强。”又说:“阴抛开阳,就会出现地裂。父子分离,夷、羌叛离。”元康五年五月丁丑曰,地震;六月,金城地震。元康六年正月丁丑曰,地震。元康八年正月丙辰曰,地震。
晋惠帝太安元年十月,地震。当时齐王司马同独揽朝政。太安二年十二月丙辰曰,地震。当时长沙王独揽朝政。
晋孝怀帝永嘉三年十月,荆州、湘州发生地震。当时司马越独揽朝政。永嘉四年四月,兖州地震。
晋愍帝建兴二年四月甲辰曰,地震。当时皇帝幼小,大权全被臣下把持,四方动乱不停,如乌云涌动,战乱不止息。建兴三年六月丁卯,长安地震。
晋元帝太兴元年四月,西乎地震,水从地下涌出;十二月,庐陵、豫章、武昌、西陵地震,山崩。王实说:“这是王敦欺凌君卜的应验。”太兴二年五月癸丑日,祁山地震,山崩,压死了人。当时相国南阳王旦屋堡在室业自称为置王,地震是预示他不会有好结果的征兆.太兴三年四月庚寅,丹阳、吴郡、晋陵地震。那年,南平郡山崩,崩塌的地方出现数千斤雄黄。
晋成帝咸和二年三月,益州地震;四月己未日,更睦地震。这年,苏峻发动叛乱。咸和九年三月丁酉曰,会稽地震。当时朝政由大臣掌握。
晋穆帝永和元年六月癸亥日,地震。当时继位君主年纪幼小,母后临朝听政,朝政由大臣掌握,这就是连年地震的原因。永和二年十月,地震。永和三年正月丙辰曰,地震。永和四年十月己未日,地震。永和五年正月庚寅曰,地震。永和九年八月丁酉曰,京城地震,伴有如同雷鸣那样的响声。永和十年正月卯日,地震,伴有如同雷鸣那样的响声,鸡雉都呜叫。永和十一月四月乙酉曰,地震,五月丁末日,地震。
晋穆帝升平五年八月,凉州地震。
晋哀帝隆和元年四月甲戌,地震。当时朝政由将相掌握,君主空有为帝之名而已。隆和元年四月丁丑曰,凉州地震,浩台山崩。这是张天锡投降灭亡的征兆。隆和二年二月庚寅,江陵地震。当时桓温独揽朝政。
晋海西公太和元年二月,凉州地震,水从地下涌出。
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十月辛未,安成地震。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十月辛末日,地震。当时继位君主年纪幼小,朝政由将相掌握。太元二年七月甲午日,凉州地震山崩。
晋孝武帝太元二年闰月壬午曰,地震;五月丁丑曰,地震。太元十一年六月己卯曰,地震。造以后沿着黄河防守的众将,战事连年不断。太元十五年三月己酉,初一,这天夜晚,地震。太元十七年六月癸卯日,地震;十二月己末日,又发生地震。当时一群小人在朝中滥用职权,天下人十分愤怒,侧目而视。太元十八年正月癸亥曰,初一,地震;二月乙末日,地震。
晋安帝隆安四年九月癸酉,地震。当时君主年纪幼小,还不懂事,朝政由大臣掌握。晋安帝义熙四年正月王子日夜晚,地震,而且伴有响声;十月癸亥,地震。义熙五年正月戊戌夜晚,寻阳地震,伴有如同雷鸣那样的响声。第二年,卢循叛军进逼京城。义熙八年,从止月到四月,南康、庐陵等地发生四次地震。第二年,朝廷大军西进征讨荆州、益州。
宋文帝元嘉七年四月丙辰,地震。当时朝廷派遣军队谋划经营划姐、蛮业之事。元嘉十二年四月丙辰曰,京城地震。元嘉十五年七月辛末日,地震。元嘉十六年,地震。
孝武帝大明二年四月辛丑曰,地震。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地震,有响声从河北传过来,鲁郡山摇地动,彭城城墙上的矮墙崩塌了四百八十丈长的一段,房屋倾倒,兖州地裂,泉水涌出,两年都没停。这以后虏主死,兖州刺史夏侯祖权卒。
明帝泰始二年四月,地震。泰始四年七月己酉日,东北方向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地震。明帝泰豫元年闰七月甲申,东北方向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地震。
后废帝元徽二年四月戊申,地震。元徽五年五月戊申,地震。七月,后废帝死。
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青州城南边有一块地,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地中有好似水映照出图像,人马以及各种物体都在图像中,经过多年这种现象才消失。
吴孙权赤乌十三年八月,丹杨、句容以及故鄣、宁国等处山崩,洪水泛滥。据刘向说,“山,其性属阳,象征君;水,其性属阴,象征民。上天儆戒说,君道崩坏,百姓将失去依附了”。这和《春秋》记载的梁山崩,汉齐、楚等各山中涌出水来的事情相同。“三代时祭祀山川的常例,祭祀不越过本国的名山大川,吉凶祸福的降临,不会超过这些地方”。吴虽然称帝,其实它的地位仅为列国,灾异在丹杨出现,恐怕是天意啊。国家以山川为祭祀之主,山崩川竭,是国家灭亡的征兆。这以后二年孙权去世,孙权死后二十六年县国灭亡。
魏元帝咸熙二年二月,太行山崩。这是魏灭亡的征兆。那年冬天,晋取代魏占有天下。晋武帝泰始三年三月戊子日,太行山崩。
泰始四年七月,泰山崩,崩塌范围有三里。这是晋室灾祸的征兆。到武帝驾崩之后,福禄离开了晋室,怀帝、愍帝被俘死在北方,元帝在南方创中兴之业,这就是泰山崩的应验。京房《易恸说:“从上往下落叫做崩,它的应验是泰山石头坠落,而圣王接受天命,君主被俘虏。”
晋武帝太康五年丙午日,宣帝庙地面下陷。太康六年三月,南安新兴县山崩,水涌出。
太康七年七月,朱提的大泸山崩,震塌郡中房屋;阴平的仇池崖陨落。太康八年七月,下大雨。宫殿前地面下陷,下陷面积方圆五尺,深数丈。
晋惠帝元康四年五月壬子曰,地面下陷,方圆三十丈,死了人。史书漏记下陷的地点。元康四年八月,居庸地裂,裂处宽三十丈,长一百三十丈,水涌出,淹死了人。
晋孝怀帝永嘉元年三月,洛阳东北步广里地面下陷。永嘉二年八月乙亥日,鄄城有七十余丈长的城墙无缘无故自己崩塌,司马越忌讳这事,于是迁往濮阳。这是因相克而出现妖异。司马越以后仍欺凌君上,最终自己也受到祸害。永嘉三年七月戊辰H,当阳三处出现地裂,每处宽三丈,长二百余步。京房《易传》说:“地裂的原因,是因为臣下离心离德,互相不肯顺从。”以后司马越、苟晞互相憎恨仇视,四方州郡长官个个心存异志,各怀异心,王室于是衰败灭亡。永嘉三年十月,宜都夷道山崩。永嘉四年四月,湘束酃黑石山崩。
晋元帝太兴四年八月,常山崩,水从山中涌出,滹沱水盈泛滥,大树被冲得斜倒或是被连根拔起。
晋成帝咸和四年十月,柴桑庐山西北山崖崩塌。十二月,刘胤被郭默杀死。
晋惠帝元康九年六月夜晚,迅雷暴雨。买谧房子的屋柱陷入地下,买谧的床帐被压坏。这是木克土,土失其本性,不能负载。第二年,贾谧被杀。晋惠帝光熙元年五月,范阳土地自己燃烧,燃起的火可以烹煮食物。这是火克土。当时礼乐制度、征伐之命令由诸侯决定。
晋安帝义熙八年三月壬寅,山阴发出像雷鸣似的声音,地面下陷,面积为四尺见方,陷下四尺深。义熙十年五月戊寅日,西明门地面出现孔洞,水从洞中涌出,毁坏门扇和门槛。这是水克土的妖异。
《五行传》说:“皇上施政没有准则,逭就叫做不建。它带来的灾害是昏聩惑乱,给它的惩罚是常阴,它的后果是衰败。有时出现射妖,有时出现龙蛇之孽,有时出现马祸,有时出现下人伐上之疾,有时出现日月运行不遵轨道,星辰由西向东而逆行。”
吴孙亮太平三年,从八月开始,四十余天连续阴天,却不下雨。当时孙亮想要杀掉孙绋,计划泄露。九月戊午日,孙绋率兵包围宫殿,废黜彊亮,以孙亮为会稽王。这是常阴一类的惩罚。
吴孙皓宝鼎元年十二月,太史上奏,天气久阴却不下雨,或许有人在酝酿什么阴谋。孙皓非常吃惊,十分害怕。当时陆凯等人暗中商议,乘瑟壁谒庙的机会废黜他。到出宫的时候,留平领兵为先导,陆凯把计划告诉留平,留平不答应,因此计划没有成功。孙皓肆行暴虐,群臣多半各怀异心,最终导致投降晋,国家灭亡。
宋后废帝元徽三年四月,连着天阴却不下雨。元徽三年八月,很长时间天阴。以后两年,后废帝死。
蜀车骑将军邓芝攻打涪陵,见到黑猿在山上攀缘,他亲手射猿,射中了。猿从身上拔出邓芝的箭,用树叶塞住自己的伤口。邓芝说:“唉!我违逆物的本性,恐怕将要死了。”不久邓芝去世。这是射妖。另一种说法是,一只母猿抱着小猿,邓芝用箭射中了母猿,小猿替母猿拔去箭,取来树叶为母猿塞住伤口。邓芝为之叹息,把弓投入河水中,知道自己将要死了。
晋恭帝为琅邪王的时候,喜欢一些古怪的游戏,他曾经命手下人把一匹马关在门内,命令手下入射马,想看看马中几箭才死。左右有人进谏,说:“马是国姓。现在射马,很不吉利。”琅邪王于是才停止这游戏,而马身上已经中了大约十箭。这就是射妖。不久桓玄篡位。
魏明帝直篚元年正月甲申曰,青龙在郏县尘照井中出现。凡是祥瑞出现在不适当的时候,就看作是妖孽,何况龙被困在井中,不是吉兆。垫因为这而改年号为直垄,是不对的。置亘瞳不上表贺喜,是对的。干实说 “从明帝时代到魏灭亡,青龙黄龙出现,都是当时君主废兴的应验。逊属土运,青是五行中木的颜色,而不能胜过金,黄得位,正是青失位的征兆。青龙多次出现,是君主之德和国家气数在内部相克相战的应验。所以高贵乡公最终在战事中失败。”据刘向说:“龙是尊贵者的象征,却被困在井中,这预示诸侯将有被囚禁的祸害。”魏代龙出现没有一次不在井中,这是在君主之位的人遭受胁迫被控制的应验。高贵乡公着《潜龙诗》,就是这个意思。
魏高贵乡公正元元年冬十月戊戌日,黄龙在邺井中出现。
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正月辛丑日,青龙在车昵井中出现;六月乙丑日,青龙在元城县境内井中出现。甘露二年二月,青龙在温县井中出现。甘露三年,黄龙青龙频频在顿丘、冠军、阳夏县境内井中出现。
景元三年二月,青龙在轵县井中出现。
吴孙皓天册年间,龙在长沙一百姓家中产子,吃小鸡。京房《易妖》说:“龙在百姓家中产子,王者将要变为庶人。”以后孙皓投降。
晋武帝咸宁二年六月内申曰,两条白龙在九原井中出现。晋武帝太康五年正月癸卯曰,两条龙在武库井中出现。武帝见到龙,颢出欣喜的神色,百官将要恭贺嘉祥。刘毅却上表说:“从前龙在夏宫廷中吐涎沫,祸害在周代爆发;龙在郑国城门出现,子产并不祝贺。”武帝回答说:“我还没有很好地施行德政,没有理由接受这种嘉祥。”于是百官不行庆贺之仪。孙盛说:“龙是水中生物,和人有什么干系,子产说的话是确当的。万物衹有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才成为妖异。龙在飞翔之中显示它的美,那么龙潜伏在深幽的地方。就不是吉兆。漠惠帝二年,兰陵井中出现两条龙,记载这事的汉代的《五行志》认为这是以后叠这被囚禁而死的征兆。武库是帝王收藏兵器的地方,房屋深邃而幽静,不是龙置身的地方。这之后七年,藩王互相杀害,后二十八年,果有两个超人窃居帝位。勒、虎两个叛逆的字世都有龙字。龙在武库中出现是一种显露出来的妖异,算是有验证了。”史臣案:龙是一种吉祥之物,却屈居井中,这事前面说得已经很详尽。但各种征兆很深奥,不能臆断,所以《五行志》、《符瑞志》中都同时记下了这事。
晋愍帝建兴二年十一月,袍罕羌妓生下一条小龙,皮色好似锦上的花纹,小龙曾经到它生母身边去吃奶,远远地可以看到小龙身上发散出神光,但很少有人能靠近去看。
晋武帝威空年间,司徒府中有两条大蛇,身长大约十丈,藏身在厅堂的屋椽上,很多年人们都不知道,衹是府中多次丢失小孩以及猪犬之类,人们对此感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