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一百一十一

列传·卷一百一十一

  唐恪 李邦彦 余深 薛昂 吴敏 王安中 王襄 赵野 曹辅 耿南仲(王宇附)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平?"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最闻,擢提举河东常平、江东转运判官。
  大观中,牂牁内附,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以奉使称职,迁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迎辽使还,言河北边备弛废,宜及今无事,以时治之。徽宗壮之,曰:"非卿谁宜为者。"命为都转运使,加集贤殿修撰。中贵人称诏有所市,恪不答,愤而归,中以他事,降直龙图阁、知梓州。
  历五年,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保甲、保马呈阅及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未报,悉便宜罢行之,民大悦。
  进龙图阁待制、知扬州,召拜户部侍郎。京师暴水至,汴且溢,付恪治之。或请决南堤以纾宫城之患,恪曰:"水涨堤坏,此亡可奈何,今决而浸之,是鱼鳖吾民也。"亟乘小舟,相水源委,求所以利导之,乃决金堤注之河。浃旬水平,入对,帝劳之曰:"宗庙社稷获安,卿之力也。"恪再拜,因上疏言:"水,阴类也,至犯京阙,天其或者以阴盛之沴儆告陛下乎?愿垂意时事,益谨天戒。"
  宣和初,迁尚书,帝许以二府。为宰相王黼所陷,罢知滁州。言者论其治第历阳,扰民逾制,提举鸿庆宫。五年,起知青州;未行,召为吏部尚书,徙户部。复请外,以延康殿学士知潭州,请往钱塘扫墓,然后之官,遂改杭州,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时进见者多论宣和间事,恪言于钦宗曰:"革弊当以渐,宜择今日之所急者先之。而言者不顾大体,至毛举前事,以快一时之愤,岂不伤太上道君之心哉。京、攸、黼、贯之徒既从窜斥,姑可已矣,他日边事既定,然后白道君,请下一诏,与天下共弃之,谁曰不可。"帝曰:"卿论甚善,为朕作诏书,以此意布告在位。因赐东宫旧书万卷,且用近比除子璟直秘阁,力辞之。
  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兼侍读罢,栗代为相。
  京城不守,车驾至金帅营,恪曰:"计失矣。一入,将不得还。"既而还宫,恪迎拜道左,请入觐,栗不可。二年正月,复幸,恪曰:"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及金人逼百官立张邦昌,令吴开、莫俦入城取推戴状,恪既书名,仰药而死。
  李邦彦,字士美,怀州人。父浦,银工也。邦彦喜从进士游,河东举人入京者,必道怀访邦彦。有所营置,浦亦罢工与为之,且复资给其行,由是邦彦声誉弈弈。入补太学生,大观二年,上舍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试符宝郎。
  邦彦俊爽,美风姿,为文敏而工。然生长闾阎,习猥鄙事,应对便捷;善讴谑,能蹴鞠,每辍街市俚语为词曲,人争传之,自号李浪子。言者劾其游纵无检,罢符宝郎,复为校书郎。俄以吏部员外郎领议礼局,出知河阳,召为起居郎。邦彦善事中人,争荐誉之,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
  宣和三年,拜尚书右丞;五年,转左丞。浦死,赠龙图阁直学士,谥曰宣简。邦彦起复,与王黼不协,乃阴结蔡攸、梁师成等,谗黼罢之。明年,拜少宰,无所建明,惟阿顺趋谄充位而已,都人目为"浪子宰相"。
  徽宗内禅,命为龙德宫使,升太宰。知众议不与,外患日逼,抗疏丐宫祠。金人既薄都城,李纲、种师道罢,邦彦坚主割地之议。太学生陈东数百人伏宣德门上书,言邦彦及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乂之徒为社稷之贼,请斥之。邦彦退朝,群指而大诟,且欲殴之,邦彦疾驱得免。乃以特进、观文殿大学士充太一宫使。不旬日,吴敏为请,复起为太宰。人皆骇愕,言者交论之。出知邓州,遂请持余服,提举亳州明道宫。建炎初,以主和误国,责建武军节度副使,浔州安置。
  方蔡京、王黼用事,附丽者多援引入政府,若余深、薛昂、吴敏、王安中、赵野,史皆逸其事,因附著于此云。
  余深,福州人。元丰五年,进士及第。崇宁元年,为太常博士、著作佐郎,改司封员外郎,拜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试辟雍司业。

译文

  李邦彦字士美,怀州人。其父李浦是个银匠。邦彦喜欢跟进士交游,河东举人入京者,一定取道怀州拜访邦彦。如果要添置什么,李浦也停下工作备办,而且又资助路费,从此邦彦声誉鹊起。入京补为太学生,大观二年(1108),皇上赐他进士及第,授任秘书省校书郎,试任符宝郎。
  邦彦为人俊朗豪爽,风度优美,写文章敏捷而有功底。但是在民间长大,熟习猥鄙之事,对答敏捷;擅长戏谑,能踢蹴鞠,常常把街市俗语编为词曲,人们争相传播,自号李浪子。谏官弹劾他游纵不检点,罢去符宝郎,仍任校书郎。不久以吏部员外郎兼管议礼局,出任河阳知州,受召入京任起居郎,邦彦擅长奉事宦官,宦官们争相赞誉推荐他,历任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
  宣和三年(1121),被授任尚书右丞;宣和五年,转任尚书左丞。李浦去世,追赠龙图阁直学士,谥号为宣简。邦彦重新起用后,与王黼不和,于是暗中与蔡攸、梁师成等人勾结,诬陷王黼使他被罢免。第二年,邦彦被授任为少宰,毫无建树,只不过阿谀顺承谄媚充位而已,京城人都把他看作“浪子宰相”。
  徽宗禅位给儿子,任命邦彦为龙德宫使,升为太宰。邦彦知道朝中众议不一,外患日渐逼近,抚疏不受命乞求留在宫祠。金兵逼近京城,李纲、种师道被罢免,李邦彦坚决主张割地求和。太学生陈东等数百人跪在宣德门上书,说邦彦及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这些人是国家的祸害,请求斥退他们。邦彦退朝,人群指着他大骂,并且要殴打他,邦彦急忙逃走得以脱免。于是以特进、观文殿大学士充太一宫使。不满十天,吴敏替他请求,重新起用为太宰。人们都感到惊愕,谏官们交相指责他。出京任邓州知州,于是请求保余职,提举亳州明道宫。建炎初期,因主和误国,被贬任建武军节度副使,安置在浔州。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考中进士,调任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任秘书省著作郎。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议论祥瑞,朝廷大臣动辄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后来有一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诏令让他草拟,安中马上写成,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后批道:“可任中书舍人。”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人,提升为御史中丞。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走,有个百姓受惊出门与士卒相遇,士卒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申诉,受不住惨酷的拷打,于是被屈伏罪。安中审察后得知实情,审理冤屈,立即放走这个百姓,让官吏抵罪。
  有个叫徐..的人,以增广鼓铸之说求媚于蔡京,蔡京上奏派遣徐..处理东南九路铜铸之事,并且令他搜访珍宝。徐..画出冶坑图,每年增加比以往多几十倍的钱,并请求开采洪州严阳山矿坑,强迫有关部门承担每年数额数十两。他们炼冶出来的,只是获得一点儿而已。徐..术穷数尽,于是妄自请求搜寻稀世珍异与古代的宝器,送到书艺局,蔡京支持他的行动。安中单独弹劾徐..欺骗皇上侵扰百姓,应当下令九路监司审核,徐..终于被治罪。
  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向皇上引见方士王仔昔,朝廷大臣及外戚们都结交关照他。安中上疏请求从今召用山野道士,应当责令引见人担保,宣召出入,一定让人观察他的行路途径,仍然严申大臣勾结的禁令;并且陈述蔡京欺君僭上、祸国害民的几件事。皇上惊觉地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再次上疏指责蔡京的罪行,皇上说:“本来打算马上实行你的上奏请求,因为接近天宁节,等过了此节,一定为你罢免蔡京。”蔡京探察得知,非常害怕,他的儿子蔡攸日夜在宫中侍从,向皇上哭诉恳求。皇上因此升迁安中为翰林学士,又升他为学士承旨。
  宣和元年,授任尚书右丞;宣和三年,任左丞。金人来朝归还燕山旧地,朝廷谋求帅臣,安中请求前往。王黼向皇上赞誉他,皇上授任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山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国降将郭药师任同知府事。药师骄横,府中政事都专断独行,安中无法制止,于是曲意逢迎他,因此药师越发骄横。不久朝廷加任安中为检校少保,改任少师。当时山后各州都沦陷,只有平州被张觉占据。金人侵入燕州,任命张觉为临海军节度使。后来张觉叛金,金人进攻他,张觉失败逃到燕州。金人来索要张觉,安中不得已,缢杀了张觉,把他的头包起来送给金人。郭药师公开说“:金人要张觉立即给与,如果要药师,也打算送给他们吗?”安中害怕,把他的话上奏给朝廷,于是竭力请求罢任。药师从此颓废,金人终于因此而寻衅。安中以上清宝..宫使兼侍读身份被召还,朝廷授任他为检校太保、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
  靖康初期,谏官弹劾他勾结王黼、童贯以及不纠察郭药师违反朝命,安中被罢贬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被贬任为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在随州居住;又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在象州安置。高宗即位,把他迁到内地道州,不久让他自便。绍兴初年,复任左中大夫。其子王辟章任泉州知州,迎接安中前往,不久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安中作文章丰润敏拔,尤其擅长四六文体。徽宗曾经在睿谟殿举行宴会,命令安中赋百韵诗以记其事。诗写成后,徽宗欣赏赞叹不已,命令大字书写在殿屏上,凡是侍臣都用副本赏赐之。其见重就像这样。著有《初寮集》七十六卷流传于世。
  耿南仲,开封人。与余深同年考中进士,历任提举两浙常平,徙官河北西路,改任转运判官、提点广东南路及夔州路刑狱、荆湖江西两路转运副使,入京任户部员外郎、辟雍司业,因事被罢贬为知衢州。政和二年(1112),以礼部员外郎身份任太子右庶子,改任定王、嘉王侍读,不久试任太子詹事、徽猷阁直学士,改任宝文阁直学士。在太子宫中任职十年。
  钦宗辞谢徽宗禅位,生病,出宫住在福宁殿,宰相及百官列班等候,日夜不敢退。李邦彦说:“皇太子一向亲近耿南仲,可召他入宫。”南仲与吴敏到殿中侍候。第二天,钦宗即位,授任南仲为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不久,免去签书一职。钦宗因为南仲是东宫旧臣,对他非常敬重,赐给他住宅一幢,升任他为尚书左丞、门下侍郎。
  金人再次出兵攻向京城,请求割给三镇讲和,朝中大臣多数主张战守,只有南仲与吴千干坚持割地。康王到军队前线,请求南仲同行。钦宗认为他年老,命令他的儿子中书舍人耿延禧代行。金兵驻扎洛阳,不再要求割去三镇,直接请求划黄河为界。于是朝廷商议派遣大臣前往,南仲以年老不愿去,聂昌以亲戚不愿去。钦宗大怒,立即下令南仲前往河东,聂昌前往河北,商议割地。
  当初,南仲自认为在东宫奉事过钦宗,应当掌握大权,而吴敏、李纲超次升职,官位在自己的上面,心中不平。于是每次处理政事提出不同意见,排挤不附和自己的人。李纲等人认为不能和议,而南仲竭力阻止,单独主张和议,所以战守军备都被停止。康王在相州,南仲陪同金使王..前往卫州。乡兵打算杀死王..,王..单独逃走,南仲单身到卫州,卫州人不收纳他。逃到相州,把皇上圣旨告诉康王,调河北兵去保卫京城,于是联名签署募兵榜张贴,人心才安息。二帝被金兵掳走,南仲与文武官吏劝康王就帝位。
  高宗即位后,看不起南仲的为人,趁他请求罢贬他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延禧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宣州。不久有人上言指责他误国的罪行,诏令降去他的学士职务,延禧也被免职。不久责令南仲在临江军居住。御史中丞张贗又上言:“南仲迫使李纲前去救河东,以致军队溃败,实是不恤国事,用来报私仇。”高宗说:“南仲耽误国家大事,天下共知,我曾想亲手用剑杀了他。”下令把他降贬为别驾,安置在南雄,走到吉州死去。建炎四年(1130),追复为观文殿大学士。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志·卷四十六
  3.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4. 本纪·卷二十三
  5. 列传·卷九十五
  6. 列传·卷六十二
  7.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8. 列传·卷八十
  9. 列传·卷二百零九
  10. 志·卷一百零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