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一百一十

列传·卷一百一十

  赵挺之 张商英(兄唐英)刘正夫 何执中 郑居中 张康国 朱谔 刘逵 林摅 管师仁 侯蒙
  赵挺之,字正夫,密州诸城人。进士上第。熙宁建学,选教授登、棣二州,通判德州。哲宗即位,赐士卒缗钱,郡守贪耄不时给,卒怒噪,持白梃突入府。守趋避,左右尽走。挺之坐堂上,呼问状,立发库钱,而治其为首者,众即定。魏境河屡决,议者欲徙宗城县。转运使檄挺之往视,挺之云:"县距高原千岁矣,水未尝犯。今所迁不如旧,必为民害。"使者卒徙之,财二年,河果坏新城,漂居民略尽。
  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初,挺之在德州,希意行市易法。黄庭坚监德安镇,谓镇小民贫,不堪诛求。及召试,苏轼曰:"挺之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至是,劾奏轼草麻有云"民亦劳止",以为诽谤先帝。既而坐不论蔡确,通判徐州,俄知楚州。
  入为国子司业,历太常少卿,权吏部侍郎,除中书舍人、给事中。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
  徽宗立,为礼部侍郎。哲宗祔庙,议迁宣祖,挺之言:"上于哲宗兄弟,同一世;宣祖未当迁。"从之。拜御史中丞,为钦圣后陵仪仗使。曾布以使事联职,知禁中密指,谕使建议绍述,于是挺之排击元祐诸人不遗力。由吏部尚书拜右丞,进左丞、中书门下侍郎。时蔡京独相,帝谋置右辅,京力荐挺之,遂拜尚书右仆射。
  既相,与京争雄,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以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留京师。乞归青州,将入辞,会彗星见,帝默思咎徵,尽除京诸蠹法,罢京,召见挺之曰:"京所为,一如卿言。"加挺之特进,仍为右仆射。京在崇宁初,首兴边事,用兵连年不息。帝临朝,语大臣曰:"朝廷不可与四夷生隙,隙一开,祸拿不解,兵民肝脑涂地,岂人主爱民恤物意哉!"挺之退谓同列曰:"上志在息兵,吾曹所宜将顺。"已而京复相,挺之仍以大学士使佑神观。未几卒,年六十八。赠司徒,谥曰清宪。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长身伟然,姿采如峙玉。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调通川主簿。渝州蛮叛,说降其酋。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询人才,使者以商英告,即呼入同食。商英著道士服,长揖就坐。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
  台狱失出劫盗,枢密检详官刘奉世驳之,诏纠察司劾治。商英奏:"此出大臣私忿,愿收还主柄,使耳目之官无为近臣所胁。"神宗为置不治。商英遂言奉世庇博州失入囚,因摭院吏徇私十二事,语侵枢臣,于是文彦博等上印求去。诏责商英监荆南税,更十年,乃得馆阁校勘、检正刑房。商英尝荐舒亶可用,至是,亶知谏院,商英以婿王沩之所业示之,亶缴奏,以为事涉干请,责监赤岸盐税。
  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屡诣执政求进。朝廷稍更新法之不便于民者,商英上书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且移书苏轼求入台,其廋词有"老僧欲住乌寺,呵佛骂祖"之语。吕公著闻之,不悦。出提点河东刑狱,连使河北、江西、淮南。
  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商英积憾元祐大臣不用己,极力攻之,上疏曰:"先帝盛德大业,跨绝今古,而司马光、吕公著、刘挚、吕大防援引朋俦,敢行讥议。凡详定局之所建明,中书之所勘当,户部之所行遣,百官之所论列,词臣之所作命,无非指擿抉扬,鄙薄嗤笑,翦除陛下羽翼于内,击逐股肱于外,天下之势,岌岌殆矣。今天青日明,诛赏未正,愿下禁省检索前后章牍,付臣等看详,签揭以上,陛下与大臣斟酌而可否焉。"遂论内侍陈衍以摇宣仁,至比之吕、武;乞追夺光、公著赠谥,仆碑毁冢;言文彦博背负国恩,及苏轼、范祖禹、孙升、韩川诸人,皆相继受谴。又言:"愿陛下无忘元祐时,章惇无忘汝州时,安焘无忘许昌时,李清臣、曾布无忘河阳时。"其观望捭阖,以险语激怒当世,概类此。
  惇、焘交恶,商英欲助惇,求所以倾焘者。阳翟民盖氏养子渐,先为祖母所逐,以家资属其女,经元丰诉理不得直。商英论其冤,导渐使遮执政,及诣御史府讦焘姻家与盖女为道地。哲宗不直商英,徙左司员外郎。既,与渐交关事皆露,责监江宁酒。起知洪州,为江、淮发运副使,入权工部侍郎,迁中书舍人。谢表历诋元祐诸贤,众益畏其口。徽宗出为河北都转运使,降知随州。
  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翰林学士。蔡京拜相,商英雅与之善,适当制,过为褒美。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复与京议政不合,数诋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以为非所宜言,且取商英所作《元祐嘉禾颂》及《司马光祭文》,斥其反覆。罢知亳州,入元祐党籍。
  京罢相,削籍知鄂州。京复相,以散官安置归、峡两州。大观四年,京再逐,起知杭州。过阙赐对,奏曰:"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留为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
  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改当十钱以平泉货,复转般仓以罢直达,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杨戩除节度使,商英曰:"祖宗之法,内侍无至团练使。有勋劳当陟,则别立昭宣、宣政诸使以宠之,未闻建旄钺也。"讫持不下,论者益称之。
  然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于公坐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何执中、郑居中日夜酿织其短,先使言者论其门下客唐庚,窜之惠州。有郭天信者,以方技隶太史,徽宗潜邸时,尝言当履天位,自是稍眷宠之。商英因僧德洪、客彭几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中丞张克公疏击之,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河南府,旋贬崇信军节度副使,衡州安置。天信亦斥死。京遂复用。
  未几,太学诸生诵商英之冤,京惧,乃乞令自便。继复还故官职。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商英作相,适承蔡京之后,小变其政,譬饥者易为食,故蒙忠直之名。靖康褒表司马光、范仲淹,而商英亦赠太保。绍兴中,又赐谥文忠,天下皆不谓然。兄唐英。
  唐英字次功。少攻苦读书,至经岁不知肉味。及进士第,翰林学士孙抃得其《正议》五十篇,以为马周、魏元忠不足多。荐试贤良方正,不就。调谷城令。县圃岁畦姜,贷种与民,还其陈,复配卖取息,铨曹指为富县。唐英至,空其圃,植千株柳,作柳亭其中,闻者咨羡。
  英宗继大统,唐英上《谨始书》云:"为人后者为子,惧他日必有引汉定陶故事以惑宸听者,愿杜其渐。"既而濮议果起。帝不豫,皇太后垂帘,又上书请立颍王为皇太子。神宗即位,知其人,擢殿中侍御史。入对,帝问何尚衣绿,对曰:"前者固得之,回授臣父。"帝嘉其孝,赐五品服。
  帝方厉精图治,急于用人,唐英言:"知江宁府王安石经术道德,宜在陛下左右。"又论宗室禄多费钜,宜以服为差杀;天下苦差役不均,盍思所以宽民力、代民劳者。其后略施行。帝方欲用之,以父忧去,未几卒。

译文

  赵挺之字正夫,密州诸城人。考中进士前几名。熙宁年间建立学校,被选任为登、棣二州教授,德州通判。哲宗即皇位,赏赐士卒们缗钱,郡守贪污不及时付给士卒,士卒们愤怒地叫喊着,拿着白梃冲进府衙。郡守躲避,官吏们都逃走。挺之坐在大堂上,问明情况,立即拿出府库钱财分发,而惩治带头闹事的人,士卒们安宁下来。魏州境内黄河多次决口,有人建议迁移宗城县。转运使让挺之前去视察,挺之说:“县城远离高原一千多年了,河水从未犯境。现在要迁到的地方不如旧址,一定会祸害百姓。”转运使还是决定迁徙,才过两年,黄河果然冲坏新城,把居民几乎都淹死。
  朝廷召他试任馆职,任秘阁校理,升为监察御史。当初,挺之在德州时,按朝廷意思实行市易法。黄庭坚当时主管德安镇,认为镇小百姓贫困,无法承受诛求。到被召试时,苏轼说:“挺之是个聚敛钱财的小人,学识品行不可取,怎么适合这个职位。”到这时,挺之上奏弹劾苏轼草书中有句“民亦劳止”的话,认为这是诽谤先帝。不久因没有弹劾蔡确获罪,降任徐州通判,不久任楚州知州。
  入京任国子司业,历任太常少卿,代理吏部侍郎,授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出使辽国,辽主曾经有病,不亲自宴请他,让近臣到旅馆宴请他。到年终宴请时方在客省,与其他诸国相同,是挺之争论才使辽国礼制公正。
  徽宗即位后,任礼部侍郎。祭祀哲宗宗庙时,徽宗打算迁移宣祖庙庭,挺之说“:皇上与哲宗是兄弟,同一代;宣祖庙不应迁走。”徽宗听从了他的意见。授任他为御史中丞,任钦圣后陵仪仗使。曾布同时任使、事之职,知道宫中密旨,劝挺之建议绍述新法,于是挺之排挤打击元..党人不遗余力。由吏部尚书授任右丞,进升左丞、中书门下侍郎。当时蔡京独任宰相,徽宗打算设置右相,蔡京极力推荐挺之,于是徽宗授任挺之为尚书右仆射。
  挺之任宰相后,与蔡京争权,多次陈述他的奸恶,并且请求辞去相位避开他。被任命为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留在京城。挺之请求回青州,准备入宫告辞,正好彗星出现,徽宗默默思索征象的原因,全部废除蔡京定下的各种法律,罢免蔡京,召见挺之说:“蔡京所作所为,全部像你说的那样。”加任挺之为特进,仍旧任右仆射。蔡京在崇宁初期,首先兴起边事,战争连年不息。皇帝临朝,对大臣们说:“朝廷不可与四面敌国发生冲突,冲突一起,祸患不息,士兵百姓肝脑涂地,哪里是人主爱护百姓恤惜财物的本意啊。”挺之退朝后对同僚们说“:皇上志向在于停止战争,我们应当顺从其意。”不久蔡京复任宰相,挺之仍以大学士兼佑神观使。不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谥号为“清宪”。
  郑居中字达夫,开封人。考中进士,崇宁期间,任都官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升至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当初,居中自称是贵妃的叔伯兄弟,贵妃从藩王官邸进入后宫,家世微贱,也依靠居中以自重,从此连连被提升。正好贵妃的父亲郑绅的门客祝安中,上书涉及诽谤,进言的人牵涉到居中,居中因此被罢贬为知和州,改任知颍州。第二年,回朝担任旧职,升任给事中、翰林学士。大观元年(1107),任同知枢密院。当时贵妃在后宫最受皇上宠爱,对于居中无所依赖,于是采用宦官黄经臣的计策,以外戚秉政为借口罢贬居中。改任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兼侍读。
  蔡京因为星象有变而被罢相,赵挺之任宰相,与刘逵谋划全部改变蔡京的政令。不久,徽宗非常后悔改变宰相之举,宫中无人知道徽宗此意。居中经常与郑绅家来往,得知此事,立即入宫求见徽宗说“:陛下建立学校,大兴礼乐,来藻饰太平;设置居养、安济院,来救济穷困百姓,哪里违逆天意而导致天谴呢?”徽宗醒悟过来。居中出宫后与礼部侍郎刘正夫商议,刘正夫接着入宫求见皇上,他的意见与居中相同。皇帝心中又偏向蔡京。蔡京再次得以执政,他们二人的帮助居多。
  居中要求得到厚报,蔡京对他说枢密是执掌兵权的重要机关,与三省机关不同,不妨用人唯亲。经臣正把持朝政,竭力诋毁前说,蔡京的话没有生效。居中怀疑蔡京不援用自己,于是怨恨他,就与张康国一起诋毁蔡京。都水使者赵霖在黄河得到一只两头龟,献给皇上作为祥瑞。蔡京说:“这是齐国小白说的‘象罔’,见到的就可以称霸。”居中说“:头怎么能有两个?人们都感到骇异,而蔡京却张扬这件事,真是危不可测啊。”皇帝命令把两头龟丢进金明池,认为“居中爱护我”,于是重申前命,提升居中为知枢密院事。四年,蔡京又被罢免。居中自认为一定会成为宰相,而皇帝也觉察出来,不重用他。郑妃升为皇后,居中又因为后戚干政的嫌疑,被罢贬为观文殿学士。
  政和年间,居中再次出任知枢密院事,官加特进。当时蔡京总管三省政事,越发乱为改变法度。居中常常为此向皇帝进言,皇帝也讨厌蔡京专断,不久授任居中为少保、太宰,让他监察蔡京。居中执政存纲纪,守格令,阻抑侥幸小人的进用,援引淹滞不升的官员,士大夫认为大治有望。遭母丧,守丧未满三年,皇帝诏令重新起用他。过了一年,加官少傅,得到准许守满丧期。守丧满期后,以威武军节度使身份兼任佑神观使。回京后兼管枢密院,加官少师,连封崇、宿、燕三国公。
  朝廷派遣使者与金国相约夹攻契丹,恢复燕云领土,蔡京、童贯主持这件事。居中竭力陈述不可,对蔡京说:“公为国家大臣,是国家的元老,不遵守宋金两国盟约,制造事端,实非妙算。”蔡京说“:皇上讨厌每年拿出五十万岁币给金国,所以这样。”居中说:“公却不考虑汉代和戎用兵的费用吗?让百万百姓肝脑涂地,实在是你造成的啊!”从此这个意见稍稍停止下来。后来金人多次进攻,契丹日益困迫,王黼、童贯又建议用兵,居中又说:“不应幸灾而动,等待契丹自行灭亡就可以了。”朝廷不听他的意见,燕山被平定后,居中进升为太保,自述无功,不接受任命。
  有天入朝,突然患上疾病回到住宅,几天后去世,终年六十五岁。追赠太师、华原郡王,谥号为“文正”。皇帝亲自为他的墓碑题字“政和寅亮醇儒宰臣文正郑居中之墓”。
  居中刚进入仕途,蔡京就推举他有宰相之才。后来两人不和,于是蔡京趁蔡渭申述他的父亲蔡确的功绩,追究王王圭的责任。居中是王王圭的女婿,因此借这件事排挤他,但是终究不能够害他。
  居中的儿子修年、亿年,都官至侍从。亿年遭靖康之难,流落到金国,后来奉事刘豫,晚年得以南归,秦桧因与他是姻亲提升他为资政殿大学士,位与执政大臣同。秦桧死后,亿年也被贬死抚州。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成年时,有好名声,急义好施,有时一天挥霍千金。考中进士后,调任宝鸡尉、柏乡知县。百姓诉讼都在县衙判决,受罚者没有怨意。转运使黄..听说他的名声,准备推荐他,召他到转运司陈述政事,侯蒙因为要出县境不肯前往。黄..大怒;后来巡视各县,检阅文书,想找岔治他的罪;后来没有一处可以指责,就以宾客之礼相见,说:“你真是个能干的官吏啊。”黄..率领诸使联合推荐他。徙任襄邑知县,升为监察御史,进升殿中侍御史。
  崇宁年间星象变异皇上征求政事建议,侯蒙上书条陈十件事,分别是:去冗官,容谏臣,明嫡庶,别贤否,绝幸冀,戒滥恩,宽疲民,节妄费,外戚不要干预政事,宦官不得掌权。徽宗予以采纳,有重用他之意,升任侍御史。
  西边将领高永年死在羌地,徽宗大怒,亲自书写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令侯蒙前往秦州逮捕审讯。将出发时,任命他为给事中。侯蒙到秦州,仲武等人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告诉他们说“:你们都是侯伯,不能让狱吏污辱你们,依次讲出实情吧。”案件还未上报,朝廷任命他为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说:“汉武帝杀死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免孟明;子玉被缢杀而晋侯高兴,孔明死而蜀国被轻视。现在羌人杀死我国一个都护,而让十八位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己毁坏自己的肢体啊。要想身体不得病,可能吗?”徽宗醒悟过来,赦免他们不予追问。
  侯蒙升任刑部尚书,改任户部尚书。这年郊祭朝廷预先办理,尚书主管政事。这时,皇帝秘密告诉他。侯蒙回答说:“用财利讨好君主而进升,我不敢这样做。”遭母丧,守孝期满,恢复旧官,于是任同知枢密院。进升尚书左丞、中书侍郎。在此之前,御史中丞蔡鑊大力诋毁张商英的私事,皇帝下旨命令举行廷辩。侯蒙说“:商英虽然有罪,但他是宰相;蔡鑊大力诋毁,虽是言官,但他是从臣。让他们廷辩,岂不有伤国体?”皇上认为是这样。一天,皇上从容问侯蒙说:“蔡京这人怎么样?”侯蒙回答说“:假如蔡京能心术端正,即使古代贤相也无法比拟。”皇上点头称是,而且让他秘密侦察蔡京的行为。蔡京听说后怨恨他。
  大钱法有弊端,朝廷准备改十为三,主藏吏来报告说“:诸府都把大钱拿到市场购物,都怀疑法令会改变。”侯蒙说:“我们府里积钱有多少?”守藏吏回答说:“八千缗。”侯蒙吼道:“怎么会有变更而我不知道的呢?”第二天,诏令下达。曾经又有几件事侯蒙单独受诏,蔡京不知道;蔡京侦察得知,告诉皇上,皇上说:“侯蒙也这样吗?”罢贬他为知亳州,不久加任资政殿学士。
  宋江在京东作乱,侯蒙上书说:“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没有敢抵抗的,他的才能一定过人,现在青溪贼人作乱,不如赦免宋江,让他讨伐方腊来自赎。”皇上说“:侯蒙身在地方不忘君主,是个忠臣啊。”命他任东平知府,未到任就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文穆。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列传·卷九十五
  3. 志·卷四十六
  4. 本纪·卷二十三
  5. 列传·卷二百零九
  6.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7.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8. 志·卷一百零二
  9. 列传·卷八十
  10. 列传·卷六十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