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卷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邵成章 蓝珪(康履附) 冯益 张去为 陈源 甘昪 王德谦 关礼董宋臣
  邵成章,钦宗朝内侍也。帝入青城,命成章卫皇太子赴宣德门称制行事。太子北去,成章留于汴。康王将即位,元祐太后遣成章奉乘舆、服御至南京,从幸扬州。
  金人掠陕西、京东诸郡,群盗起山东,黄潜善、汪伯彦匿不以闻。及张遇焚真州,去行在六十里,帝亦不之知也。成章上疏条具潜善、伯彦之罪曰,必误国,且申潜善等使闻之。帝怒,除名,南雄州编管。侍御史马伸言:"成章缘上书得罪,今是何时,以言为讳?"
  久之,帝思成章忠直,召赴行在,其徒忌之,谮于帝曰:"邵九百来,陛下无欢乐矣!"遂止之于洪州。金人入洪,闻其名,访求得之,谓之曰:"知公忠正,能事吾主,可坐享富贵。"成章不应,胁之以威,亦不从。金人曰:"忠臣也,吾不忍杀。"遗之金帛而去。
  蓝珪、康履,初皆为康王府都监、入内东头供奉官,尝从康王使金人行营。及开元帅府,并主管机宜文字。朝廷遣人趣师入援,履等请王留相州,王叱之而行。既即位,二人俱恃恩用事,履尤妄作威福,大将如刘光世等多曲意事之。帝知之,诏内侍不许与统兵官相见,违者停官编隶。履终无所忌惮,与内侍曾择凌忽诸将,或踞坐洗足,立诸将于左右,声喏甚至马前,故疾之者众。俄迁内侍省押班、金州观察使。
  帝在扬州,金兵卒至,帝驰马出门,百官不戒备,从行者惟履等五六人。自是履等益自衒,愈有轻外朝心。及幸浙,道吴江,其党竞以射鸭为乐。比至杭州,江下观潮,中官供帐,赫然遮道。统制苗傅等切齿曰:"此辈使天子至此,犹敢尔邪?"傅幕客王世修亦疾中官恣横,以告武功大夫刘正彦,正彦曰:"会当共除之。"王渊跻枢筦,正彦以为由宦者所荐,愈不平,谋遂决。伏兵斩渊,遣兵围履家,分捕中官,凡无须者皆杀之。
  履驰入白帝,傅等至,厉声曰:"陛下信任中官,凡中官所主者皆得美官。王渊遇贼不战,交康履得枢密。中官在外者已诛,更乞康履、蓝珪、曾择等诛之,以谢三军。"帝不忍,除傅等官以安之。傅等曰:"欲迁官,第须控两匹马与内侍,何必至此!"帝问百官:"策安出?"主管浙西机宜文字时希孟曰:"中官之为患,至此极矣。不除之,天下之患未已。"军器监叶宗谔言:"陛下何惜一康履,不以慰三军?"帝不得已,遣人执履至,履望帝呼曰:"大家何独杀臣?"遂以付傅,即腰斩之。枭其首。帝幸睿圣宫,傅等留内侍十五人奉左右。寻捕珪、择等,皆编置远州;择,昭州,行一程,追还斩之。
  傅等诛,赠履官,谥荣节,召珪等还。中书舍人季陵言:"中官复召,其党与相贺,气焰益张,中外切齿。"不报。珪至,自武功大夫擢内侍省押班。慈宁宫建,命提点事务,寻升内侍省都知。及迎太后,命充都大主管。太后既还宫,珪奏应干补授恩,乞听慈宁宫施行。从之。珪初与履同进,而骄横不及履,故幸以寿终。
  有安石者,与同姓,为内侍省副都知,至景福殿使、湖州观察使。卒,赠保宁军节度使,谥良恪。渡江后,中官赠谥自安石始。
  又有与履同姓者名谞,为内侍省押班,亦亲幸用事,与知阁门事蓝公佐善,每邀公佐至其直舍,必纵饮大醉,薄莫乃归,尝漏泄禁中语。刘光远被劾,谞与内侍陈永锡受其金,力为营救。言官劾之,帝诏永锡与祠,谞送吏部。后累官至均州观察使。卒,赠保信军节度使,谥忠定。
  冯益,康王邸旧人也。王即位,自入内东头供奉官迁至干办御药院,寻兼干办皇城司。恃旧恩骄恣。帝幸浙东,益与御前右军都统制张俊争渡,以语侵俊,且诉于帝。事下御史台,侍御史赵鼎言:"明受之变,起于内侍,覆辙不可不戒。"事乃已。
  绍兴三年,授武功大夫、康州防御使、带御器械。时帝用侍御史常同言,诏皇城司并隶台察,益言非祖宗旧制,帝为追寝前诏。特迁宣政使。益自言藩邸旧吏,乞加恩,遂升明州观察使。内厩旧有骐骥院官,益请别置御马院,自领其事,又擅穿皇城便门。侍御史沈与求以为言,赵鼎等皆患之。

译文

  蓝珪、康履,起初都是康王府都监、入内东头供奉官,曾经跟从康王出使到金人军营。等到设元帅府后,他们一起主管机宜文字。朝廷派人催元帅府发兵救援京城,康履等请康王留在相州,康王大声呵斥他们后出发。康王即位后,蓝珪、康履依仗受恩宠而弄权,康履更是作威作福,大将如刘光世等多屈己迎合他。高宗知道后,下诏内侍不许与统兵官相见,违犯者罢官,编入隶籍。康履始终无所忌惮,与内侍曾择凌辱和怠慢众将,或者骄横地坐着让众将给洗脚,或者让众将站在左右两旁,在军前喝斥他们,因此,恨他的人很多。不久康履升为内侍省押班、金州观察使。
  皇上在扬州,金兵突然到来,皇上骑马出城门,百官没有准备,跟随的只有康履等五六人。从此康履等更是自认为有保驾之功,愈来愈有轻视朝官的意图。皇上到浙东,经过吴江,康履及其党羽竞相以射鸭取乐。到杭州后,又去钱塘江观看海潮,宦官的帐篷,公然安置在路上。统制苗傅等咬牙切齿地说“:这些人使皇上落到如此地步,还敢胡作非为?”苗傅的幕僚王世修也痛恨宦官恣意骄横,就把这事告诉武功大夫刘正彦,刘正彦说“:我们正该一起除掉他们。”王渊升为枢密使,刘正彦认为是宦官推荐的,更不满,就决定谋反。刘正彦等设伏兵杀了王渊,派兵包围康履家,分别捕杀宦官,凡没长胡须的人都杀掉。
  康履奔到宫中禀告皇上,苗傅等赶到,厉声说:“陛下信任宦官,凡是宦官推举的人都得到美官。王渊遇敌不战,与康履交结而任枢密使。宦官在宫外的都已被杀,请杀康履、蓝珪、曾择等,以谢三军。”皇上不忍心,就提升苗傅等的官职来安抚他们。苗傅等说:“想升官,只需控制两匹马和内侍,何必至此!”皇上问百官怎么办?主管浙西机宜文字时希孟说“:宦官为患已极,不除掉他们,天下的祸患就会不止。”军器监叶宗谔说“:陛下为什么吝惜一个康履,不杀他以慰抚三军?”皇上不得已,派人抓来康履,康履望着皇上大呼“:陛下为什么只杀我?”皇上就把康履交给苗傅,苗傅立即砍下他的头。皇上到睿圣宫,苗傅等留下内侍十五人侍奉皇上。不久又逮捕蓝珪、曾择等,都被编置到远地;曾择被编置到昭州,走了一程,被追回后斩杀。
  苗傅等被杀后,皇上赠给康履官职,谥号“荣节”,召蓝珪等回京。中书舍人季陵说“:宦官被重新召回,他们的党羽互相庆贺,气焰更嚣张,朝内外都痛恨。”皇上没答复。蓝珪回朝后,由武功大夫升为内侍省押班。建慈宁宫,皇上命令他为提点事务,不久升为内侍省都知。迎太后时,皇上任命他为都大主管。太后还宫后,蓝珪上奏应推恩,请求在慈宁宫施行。皇上允许。蓝珪开始和康履一起进升,但不如康履骄横,所以有幸寿终。
  有个名叫安石的人,与蓝珪同姓,任内侍省副都知,官至景福殿使、湖州观察使。去世后赠官为保宁军节度使,谥号“良恪”。宋南渡后,宦官赠谥号是从蓝安石开始的。
  又有与康履同姓,名叫..的人,任内侍省押班,也因受宠专权,同知..门事蓝公佐友好,常邀蓝公佐到他值班的处所,定要狂饮大醉,傍晚才回来,曾泄漏宫廷秘密。刘光远被弹劾,康..与内侍陈永锡接受他的贿赂,极力营救他。言官弹劾他们,皇上下诏让陈永锡去管祠观,康..送交吏部处理。后来康..官至均州观察使。去世后赠为保信军节度使,谥号“忠定”。
  关礼是高宗朝的宦官。淳熙末年,官至亲卫大夫、保信军承宣使。孝宗十分倚重他,后来任命他为提举重华宫。
  孝宗去世,光宗有病不能主持丧礼,枢密赵汝愚等请求立太子以安定人心,光宗御批又有“想要退位”的话,丞相留正恐惧,辞官,人心更不稳定。赵汝愚派皇亲韩..胄借助内侍张宗尹把让光宗禅位的建议上奏,太皇太后说:“这话怎能轻易就说!”第二天,赵汝愚又派韩..胄和张宗尹一起上奏,没得到什么诏旨,韩..胄就退了回来,同关礼相遇,关礼知道他的意图,就问他,韩..胄不告诉关礼。关礼指天发誓说他不外传,韩..胄就把这事告诉他,关礼立即入宫,哭着把时事令人忧虑的情形禀告了太后,并说:“留丞相已走,所依赖的就是赵知院。现在想立太子而无太皇太后的诏命,他也将离开了。”太后吃惊地说:“知院,是宗室同姓,他和别人不一样。”关礼说:“知院没离开,是因为有太后在。现在他有请求而太后不许,没别的办法,他也只有离开了。知院离开,天下将怎么办?”太后醒悟,就命令关礼传旨给韩..胄让他告诉赵汝愚,约定明天太后垂帘听政,让他上奏这件事。又过了一天,嘉王入宫举行除去丧服的祭礼,赵汝愚向太后进呈光宗的御批,太后就诏命嘉王即皇帝位。不久,关礼被任命为入内内侍省都知,又派他兼任重华、慈福宫承受,提举皇城司,升为中侍大夫。
  关礼不以功自居,请求辞官,皇上不许;他又请求免去推恩,皇上又不允许。宋南渡后,内侍中可以赞扬的只有邵成章和关礼。
  董宋臣,是理宗朝宦官。淳..中,他由睿思殿祗候特转为横行官。宝..三年(1255),兼任干办佑圣观。侍御史洪天锡弹劾他,皇上没做答复,洪天锡获罪,降为大理少卿。开庆初年,大元兵驻屯江上,京城恐慌。董宋臣赞成皇上迁到宁海军,签判文天祥上疏请求杀董宋臣,皇上又没答复。
  景定四年(1263),董宋臣由保康军承宣使升为入内内侍省押班,不久又兼任主管太庙、往来国信所,同提点内军器库、翰林院、编修敕令所、都大提举诸司,提点显应观,主管景献太子府事。恰好文天祥以著作佐郎的身份兼景献府教授,讲求大义不与董宋臣共事,上书请求离开,文天祥就出京任瑞州知州。
  言者论奏不该用董宋臣,皇上曲意替他解脱,庇护他。秘书少监汤汉上疏,也说“:董宋臣十余年来气焰嚣张,他的权势能去除台谏,排挤大臣,甚至勾结敌人招致大祸。中外人士惶恐且怨恨,而陛下还替他申辩,大臣还替他排解,这是不对的。希望陛下收回对他押班等的任命,这才是社稷的大幸事。”这封上疏献上,皇上也不去考察董宋臣的作为。六月,任命董宋臣主管御前马院及酒库。董宋臣去世后,皇上还下令特转他为节度使,足见皇上对他的宠爱。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志·卷四十六
  3.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4. 本纪·卷二十三
  5. 列传·卷九十五
  6. 列传·卷六十二
  7.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8. 列传·卷八十
  9. 列传·卷二百零九
  10. 志·卷一百零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