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一百九十一

列传·卷一百九十一

  ◎儒林二
  ○胡旦 贾同 刘颜 高弁 孙复 石介 胡瑗 刘羲叟 林概 李覯 何涉 王回(弟向) 周尧卿 王当 陈旸
  胡旦字周父,滨州渤海人。少有隽才,博学能文辞。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时江南初平,汰李氏时所度僧,十减六七。旦曰:"彼无田庐可归,将聚而为盗。"悉黥为兵。迁左拾遗、直史馆,数上书言时政利病。出为淮南东路转运副使、知海州。逾年,召归。
  先是,卢多逊贬,赵普罢相。其夏,河决韩村,寻复塞。旦献《河平颂》曰:"天祚我宋,以君兆民。配天成休,惟尧与邻。粤有大水,昏垫下人。非曰圣作,孰究孰度。蔽贤者退,壅泽者罪。我防大患,河岂云败。逆逊远投,奸普屏外。圣道如堤,崇崇海内。帝曰守文,是塞是亲。调尔卫兵,程是烝民。民以尽力,臣以勤职。役云其终,河以之塞。唐尧怀山,实警神德。汉武宣防,实彰令式。我塞长河,融流惠泽。明明圣功,万代成则。"太宗览颂有"逆逊、奸普"之语,召宰相谓曰:"胡旦献颂,词意悖戾。朕自擢于甲科,历试外任,所至无善状。知海州日为部下所讼,犹已具,适会大赦,朕录其材而舍其过,尚令在近列,又领史职,乃敢恣胸臆狂躁如此,其亟逐之!"即贬殿中丞、商州团练副使。
  上《平燕议》曰:
  今幽州在北门之外,东封非国家所急,愿移其资以事北伐。且天时、地利、人事皆有可伐之意。岁之所临,其地受福。今年春末至来年,岁在宋分,今年初秋至六年,镇在燕分。从今年为备,至来春兴师。北兵之遇春夏,则毡裘、皮履、羊弓、塞马不为用,而中原士卒素不能寒,往北逢暄,筋力勇健。以勇健之士驱不用之敌,承福庆之时讨灾殃之城,成功立事,在于此矣。
  长淮以北,太行以东,河水罢灾,土地甚沃。因其丰实,取其谷帛,减价以折纳,见钱以贵籴,官府多积,兵役无虞,用兵丰财,可济大事。
  太原克复以来,于今七载,兵甲甚利,士卒甚雄,夜寝晨兴,寒裘饥粟。若以促装之赐,发军而用之,恩赏之赀,成功而赉之,可以齐心平敌,恢拓旧境。

译文

  孙复,字明复,晋州平阳人,因举进士不中而退居泰山。他一生研究《春秋》,著有《尊王发微》十二篇,其学大抵源于陆淳,但有不少创新之意。
  石介在山东有名望,但包括石介在内的许多人皆视孙复为先生。孙复四十岁的时候还未娶妻,李迪深知孙复贤能,故欲将弟之女嫁给他。孙复起初对此事犹豫不决,石介与其他弟子劝请孙复说:“公卿不礼贤下士已很久了,现在丞相李迪不嫌先生贫贱,打算以其弟之女许配先生,先生应该答应这件婚事,以成丞相之贤名。”孙复接受了弟子们的意见。孔道辅闻知孙复贤德,就去拜见孙复,石介执杖立于孙复身旁,且恭敬搀扶不离左右。石介任学官后,对他人说:“孙先生并非隐者。”于是,范仲淹、富弼等人皆言孙复有经术,适宜在朝廷任职。孙复因而得以出任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皇帝车驾亲幸太学巡视,赐孙复绯衣银鱼,并召孙复为迩英阁祗候说书。杨安国说孙复之讲解多异于先儒之学,遂将孙复罢免。
  孔直温事败后,在其家中抄得他写给孙复的诗作,孙复因此被贬为虔州盐税,并迁往泗州,不久任长水知县、签书应天府判官事。后又被任命为陵州通判,孙复还未赴任,因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言孙复精通经术,向为人师,不宜使佐州县做官,孙复因得以留于朝廷做直讲,稍后又升迁为殿中丞。去世时,皇帝赐钱十万于其家。
  孙复与胡瑗素不合,两人在太学相互避见。胡瑗治经不如孙复,但教养诸生强于孙复。孙复患病后,韩琦向仁宗禀报,并选书吏,给纸笔,命孙复门生祖无择就孙复家得书十五万字,誊录后藏于秘书阁。朝廷还特将孙复一子录用为官,以示恩宠。
  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以经术教授于吴地,达四十余年。
  景祐初年(1034),朝廷改定雅乐,下诏求通晓音律之人。范仲淹特荐举胡瑗,胡瑗以平民的身份在崇政殿回答皇上的咨询。之后,和镇东军节度推官阮逸一同校定音律,分别铸造钟和磬各一。他以一粒黍子的长度为一分,从而制成尺,律的长度为三分四厘六毫四丝,围的直径为十分三厘九毫三丝。又以大黍之长累而成尺,小黍之长实龠。丁度等人认为胡瑗所做不合古制,故罢之不用。后授胡瑗为秘书省校书郎。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史,任胡瑗为丹丹推官。不久胡瑗任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胡瑗教导学生颇有方法,制定了完备的规章制度,并能以身作则。即使在盛暑天也一定身着公服坐于堂上。师徒之礼甚严。胡瑗视学生如子弟,学生们也信任爱戴他如父兄一般。跟随他学习的常常有数百人。庆历年间(1041~1048)朝廷兴办太学,派人到湖州学习胡瑗教学之法,并因之制成学规。又召胡瑗为诸王宫教授,胡瑗称病不上任。后做太子中舍,以殿中丞辞职。
  皇祐中期(10491053),朝廷又铸太常钟磬,派人召胡瑗、阮逸和近臣、太常官议事于秘阁,于是经常做乐事。后又以之为大理寺评事,兼任太常寺主簿,胡瑗推辞不上任。一年以后,授胡瑗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太常钟磬铸成后,胡瑗升迁为大理寺丞,皇上赐之以绣着银鱼的红袍。胡瑗就住在太学,这时他的学生更多了,太学住不下,就租太学近旁的官舍安顿。礼部所录的官员中,胡瑗的弟子常占十之四五,无论才能高下,他们皆注意修身养性,严谨自律。穿戴举止,也往往相似。别人遇见他们,即使不认识,也都知道他们是胡瑗的弟子。嘉..初年(1056),胡瑗擢升为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这时他仍然管理太学。不久,胡瑗染病不能上朝,以太常博士而辞官,告老还家,众弟子和朝廷官员在城东门外为胡瑗饯行,当时将此事传为佳话。不久,胡瑗病终,皇上下诏厚赏其家,并帮助办理了胡瑗丧事。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志·卷四十六
  3.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4. 本纪·卷二十三
  5. 列传·卷九十五
  6. 列传·卷六十二
  7.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8. 列传·卷八十
  9. 列传·卷二百零九
  10. 志·卷一百零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