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卷二百三十四

  ◎叛臣上
  ○张邦昌 刘豫 苗傅(刘正彦附) 杜充 吴曦
  宋失其政,金人乘之,俘其人民,迁其宝器,效辽故事,立其臣为君,冠屦易位,莫甚斯时。高宗南渡,国势弗振,悍仆狂奴,欺主衰败,易动于恶。兵虽凶器,尤忌残忍,将用忍人,先无仁心,视背君亲犹反掌耳。世将之子使握重兵,居之厄塞之地,岂非召乱之道乎?大义昭明,旋踵殄灭,盖天道也。扶纲常,遏乱略,作《叛臣传》。
  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也。举进士,累官大司成,以训导失职,贬提举崇福宫,知光、汝二州。政和末,由知洪州改礼部侍郎。首请取崇宁、大观以来瑞应尤殊者增制旗物,从之。宣和元年,除尚书右丞,转左丞,迁中书侍郎。钦宗即位,拜少宰。
  金人犯京师,朝廷议割三镇,俾康王及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会姚平仲夜斫金人营,斡离不怒责邦昌,邦昌对以非出朝廷意。俄进太宰兼门下侍郎。既而康王还,金人复质肃王以行,仍命邦昌为河北路割地使。
  初,邦昌力主和议,不意身自为质,及行,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不许;又请以玺书付河北,亦不许。时粘罕兵又来侵,上书者攻邦昌私敌,社稷之贼也。遂黜邦昌为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罢割地议。其冬,金人陷京师,帝再出郊,留青城。
  明年春,吴幵、莫俦自金营持文书来,令推异姓堪为人主者从军前备礼册命。留守孙傅等不奉命,表请立赵氏。金人怒,复遣幵、俦促之,劫傅等召百官杂议。众莫敢出声,相视久之,计无所出,乃曰:"今日当勉强应命,举在军前者一人。"适尚书员外郎宋齐愈至自外,众问金人意所主,齐愈书"张邦昌"三字示之,遂定议,以邦昌治国事。孙傅、张叔夜不署状,金人执之置军中。
  王时雍时为留守,再集百官诣秘书省,至即闭省门,以兵环之,俾范琼谕众以立邦昌,众意唯唯。有太学生难之,琼恐沮众,厉声折之,遣归学舍。时雍先署状,以率百官。御史中丞秦桧不书,抗言请立赵氏宗室,且言邦昌当上皇时,专事宴游,党附权奸,蠹国乱政,社稷倾危实由邦昌。金人怒,执桧。幵、俦持状赴军前。
  邦昌入居尚书省,金人趣劝进,邦昌始欲引决,或曰:"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涂炭一城耶?"适金人奉册宝至,邦昌北向拜舞受册,即伪位,僣号大楚,拟都金陵。遂升文德殿,设位御床西受贺,遣閤门传令勿拜,时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东面拱立。
  外统制官、宣赞舍人吴革耻屈节异姓,首率内亲事官数百人,皆先杀其妻孥,焚所居,谋举义金水门外。范琼诈与合谋,令悉弃兵仗,乃从后袭杀百余人,捕革并其子皆杀之,又擒斩十余人。
  是日,风霾,日晕无光。百官惨沮,邦昌亦变色。唯时雍、幵、俦、琼等欣然鼓舞,若以为有佐命功云。即以时雍权知枢密院事领尚书省,幵权同知枢密院事,俦权签书枢密院事,吕好问权领门下省,徐秉哲权领中书省。下令曰:"比缘朝廷多故,百官有司皆失其职。自今各遵法度,御史台觉察以闻。"见百官称"予",手诏曰"手书"。独时雍每言事邦昌前,辄称"臣启陛下",邦昌斥之;劝邦昌坐紫宸、垂拱殿,吕好问争之,乃止。邦昌以嗣位之初,宜推恩四方,以道阻先赦京城,选郎官为四方密谕使。
  金人将退师,邦昌诣金营祖别,服柘袍,张红盖,所过设香案,起居悉如常仪,时雍、秉哲、幵、俦皆从行,士庶观者无不感怆。二帝北迁,邦昌率百官遥辞于南薰门,众恸哭,有仆绝者。
  金师既还,邦昌降手书赦天下。吕好问谓邦昌曰:"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康王居外久,众所归心,曷不推戴之?"又谓曰:"为今计者,当迎元祐皇后,请康王早正大位,庶获保全。"监察御史马伸亦请奉迎康王。邦昌从之。王时雍曰:"夫骑虎者势不得下,所宜熟虑,他日噬脐,悔无及已。"徐秉哲从旁赞之,邦昌弗听,乃册元祐皇后曰宋太后,入御延福宫。遣蒋师愈赍书于康王自陈:"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王询师愈等,具知所由,乃报书邦昌。邦昌寻遣谢克家献大宋受命宝,复降手书请元祐皇后垂帘听政,以俟复辟。书既下,中外大说。太后始御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邦昌以太宰退处内东门资善堂。寻遣使奉乘舆服御物至南京,既而邦昌亦至,伏地恸哭请死,王抚慰之。
  王即皇帝位,相李纲,徙邦昌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封同安郡王。纲上书极论:"邦昌久典机政,擢冠宰司。国破而资之以为利,君辱而攘之以为荣。异姓建邦四十余日,逮金人之既退,方降赦以收恩。是宜肆诸市朝,以为乱臣贼子之戒。"时黄潜善犹左右之。纲又力言:"邦昌已僣逆,岂可留之朝廷,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高宗乃降御批曰:"邦昌僣逆,理合诛夷,原其初心,出于迫胁,可特与免贷,责授昭化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
  初,邦昌僣居内庭,华国靖恭夫人李氏数以果实奉邦昌,邦昌亦厚答之。一夕,邦昌被酒,李氏拥之曰:"大家,事已至此,尚何言?"因以赭色半臂加邦昌身,掖入福宁殿,夜饰养女陈氏以进。及邦昌还东府,李氏私送之,语斥乘舆。帝闻,下李氏狱,词服。诏数邦昌罪,赐死潭州,李氏杖脊配车营务。时雍、秉哲、幵、俦等先已远窜,至是,并诛时雍。
  刘豫,字彦游,景州阜城人也。世业农,至豫始举进士,元符中登第。豫少时无行,尝盗同舍生白盂、纱衣。政和二年,召拜殿中侍御史,为言者所击,帝不欲发其宿丑,诏勿问。未几,豫累章言礼制局事,帝曰:"刘豫河北种田叟,安识礼制?"黜豫两浙察访。宣和六年,判国子监,除河北提刑。
  金人南侵,豫弃官避乱仪真。豫善中书侍郎张悫,建炎二年正月,用悫荐除知济南府。时盗起山东,豫不愿行,请易东南一郡,执政恶之,不许,豫忿而去。是冬,金人攻济南,豫遣子麟出战,敌纵兵围之数重,郡倅张柬益兵来援,金人乃解去。因遣人啖豫以利,豫惩前忿,遂畜反谋,杀其将关胜,率百姓降金,百姓不从,豫缒城纳款。三年三月,兀术闻高宗渡江,乃徙豫知东平府,充京东西、淮南等路安抚使,节制大名开德府、濮滨博棣德沧等州,以麟知济南府,界旧河以南,俾豫统之。
  四年七月丁卯,金人遣大同尹高庆裔、知制诰韩昉册豫为皇帝,国号大齐,都大名府。先是,北京顺豫门生瑞禾,济南渔者得鳣,豫以为己受命之符,遣麟持重宝赂金左监军挞辣求僣号。挞辣许之,遣使即豫所部咨军民所宜立,众未及对,豫乡人张浃越次请立豫,议遂决,乃命庆裔、昉备玺绶宝册以立之。九月戊申,豫即伪位,赦境内,奉金正朔,称天会八年。以张孝纯为丞相,李孝扬为左丞,张柬为右丞,李俦为监察御史,郑亿年为工部侍郎,王琼为汴京留守,子麟为太中大夫、提领诸路兵马兼知济南府。孝纯始坚守太原,颇怀忠义,高宗以王衣雅厚孝纯,俾衣招之,会粘罕遣人自云中送归豫,遂失节于贼。
  豫还东平,升为东京。改东京为汴京,降南京为归德府。以弟益为北京留守,寻改汴京留守。复降淮宁、颍昌、顺昌、兴仁府悉为州。自以生景州,守济南,节制东平,僣位大名,乃起四郡丁壮数千人,号"云从子弟"。下伪诏求直言。十月,册其母翟氏为皇太后,妾钱氏为皇后。钱氏,宣和内人也,习宫掖事,豫欲有所取则,故立之。十一月,改明年元阜昌。
  方豫未僣号时,数遣人说东京副留守上官悟,及赂悟左右乔思恭与共说悟令降金,悟并斩之。又招知楚州赵立,立不发书,斩其使。复遣立友人刘偲以榜旗诱之,且曰:"吾君之故人也。"立曰:"我知有君父,不知有故人。"烧杀偲。博州判官刘长孺以书劝豫反正,豫囚之十旬,不屈;欲官之,不受。豫大索宋宗室,承务郎阎琦匿之,豫杖死琦。召迪功郎王宠,不至。文林郎李喆、尉氏令姚邦基皆弃官去。朝奉郎赵俊书甲子不书僣年,豫亦无如之何。洪皓久陷于金,粘罕劝皓仕豫,不从,窜皓冷山。处士尹惇闻豫召,逃山谷间,走蜀中。国信副使宋汝为以吕颐浩书勉豫忠义,豫曰:"独不见张邦昌乎?业已然,尚何言哉!"沧州进士邢希载上豫书乞通宋朝,豫杀希载。
  是月,豫立陈东、欧阳澈庙于归德,如唐张巡、许远双庙制。
  绍兴元年五月,张俊讨李成败之,成逃归豫。雄州大侩王友直尝抵豫书招李成,谓刘光世、吕颐浩非中兴将相才,后为人所诉,诏鞫而刑之。六月,豫以麟为兵马大总管、尚书左丞相。置招受司于宿州,诱宋逋逃。金人既立豫,以旧河为界,恐两河民之陷没者逃归,下令大索,或转鬻诸国,或系送云中,实防豫也。十月,豫入寇,遣其将王世冲以蕃、汉兵攻庐州,守臣王亨诱斩世冲,大败其众。十一月,帅臣叶梦得招降豫将王才。伪秦凤帅郭振入寇,王彦、关师古败之。伪知海州薛安靖及通判李汇以州来归。
  二年二月,知商州董先以商、虢二州叛附于豫。襄阳镇抚使桑仲上疏请正豫罪。朝廷寻命仲兼节制应援京城军马,量度事势,复豫所陷郡。仍命河南翟兴、荆南解潜、金房王彦、德安陈规、蕲黄孔彦舟、庐寿王亨相为应援,毋失事机。三月,仲为其将霍明所杀,高宗闻之,授仲二子将仕郎。河南镇抚使翟兴屯伊阳山,豫患之,使人招兴,许以王爵。兴焚伪诏并戮其使。豫乃阴结兴麾下杨伟图之。伟杀兴,持兴首降豫。
  四月丙寅,豫迁都汴。因奉祖考于宋太庙,尊其祖曰徽祖毅文皇帝,父为衍祖睿仁皇帝。亲巡郊社。是日,暴风卷旗,屋瓦皆震,士民大恐。豫曲赦汴人,与民约曰:"自今不肆赦,不用宦官,不度僧道。文武杂用,不限资格。"时河、淮、陕西、山东皆驻北军,麟籍乡兵十余万为皇子府十三军。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两京冢墓发掘殆尽。赋敛烦苛,民不聊生。
  五月,豫闻桑仲死,遣人招随州李道、邓州李横,皆不受,执其使以闻。六月,蕲、黄镇抚使孔彦舟叛降豫,其将陈彦明率众千余来归。直徽猷阁凌唐佐、尚书郎李亘、国信副使宋汝为留伪庭,久谋疏豫虚实蜡书以闻,事泄,豫杀唐佐,亘亦遇害。豫以知东平府李邺为尚书右丞,河南镇抚司都统制董先为大总管府先锋将。十二月,襄阳镇抚使李横败豫兵于扬石,乘胜趣汝州,伪守彭玘以城降。豫遣刘夔与金帅撒离曷侵蜀。执进士薛筇送豫,筇勉豫:"早图反正,庶或全宗,孰与他日并妻子磔东市?"豫怒,欲兵之,赖张孝纯获免。
  三年正月庚申,李横破颍顺军,伪守兰和降。壬戌,败豫兵于长葛。甲子,横引兵至颍昌府,伪安抚赵弼固守,急攻下之,弼遁,复颍昌。二月,河南镇抚司统制官李吉败豫将梁进于伊阳台,殪之。三月,豫闻横入颍昌,求援于金人。粘罕遣兀术赴之,豫亦遣将李成率师二万逆战于京城西北之牟驼冈。横败绩,复陷颍昌。横军本群盗,恃勇无律,胜则争取子女金帛,故及于败。四月,陷虢州。镇抚司统制官谢皋指腹示贼曰:"此吾赤心也!"自剖心以死。皋,开封人。是月,明州守将徐文以所部海舟六十艘、官军四千余人浮海抵盐城,输款于豫。文言沿海无备,二浙可袭取。豫大喜,以文知莱州,益海舰二十,俾寇通、泰间。
  五月,朝廷遣韩肖胄、胡松年使伪齐。豫欲以臣礼见,肖胄无以应,松年曰:"均为宋臣。"遂长揖不拜,豫不能屈。因问主上如何,松年曰:"圣主万寿。"复问帝意所向,松年曰:"必欲复故疆耳。"豫有惭色。
  时豫悉有梁、卫之地,翟琮屯伊阳之凤牛山,不能孤立,突围奔襄阳。九月,杨政遣川陕将官吴胜破豫兵于莲花城。十月己亥,贼将李成陷邓州,以齐安守之;癸卯,陷襄阳,李横奔荆南,知随州李道弃城走。成据襄阳,以王嵩知随州。甲辰,陷郢州,守臣李简遁,豫以荆超知州事。贼将王彦先自亳引兵至寿春,将窥江南。刘光世驻军建康,扼马家渡,遣郦琼领所部驻无为军,为濠、寿声援,贼乃还。
  十二月,金人遣李永寿、王翊来报聘。永寿等骄倨,请还豫俘及西北士民之流寓者,复要画江以益豫。监广州盐税吴伸上书请讨豫,谓"金人虽强,实不足虑,贼豫虽微,实为可忧。今敌使在廷,宜阳许而阴图之,乘其不疑,可一战擒也。"
  四年正月,翰林学士綦崇礼言:"豫父子倚重金人,且永寿等从豫所来,画江之请必出于豫。观其奸谋,在窥吾境土。恐既通使,人情必解弛,宜戒将帅愈益置守。纵和议成,亦未可驰备。"既而朝廷遣章谊使金,至云中。粘罕答书约毋驻军淮南,谊不屈,还过汴,豫欲留之,以计获免。熙河路马步军总管关师古与豫兵战于左要岭,败绩,遂降贼。洮、岷之地尽归豫矣。
  二月,豫策进士。五月,知寿春府罗兴叛降豫。舒、蕲等州制置使岳飞复襄阳,李成遁,寻复唐州。六月,复随州,磔伪守王嵩于襄阳市。七月,复邓州,语在《飞传》。豫闻岳飞取襄、邓,遂乞师于金人。伪奉议郎罗诱上南征策,豫大喜。夺民舟五百载战具,以徐文为前军,声言攻定海。九月,豫下伪诏,有"混一六合"之言,遣子麟入寇,及诱金人宗辅、挞辣、兀术分道南侵,步兵自楚、承进,骑兵由泗趋滁。复遣伪知枢密院卢纬请师于金主,金主集诸将议,粘罕、希尹难之,独宗辅以为可。乃以宗辅权左副元帅,挞辣权右副元帅,调渤海汉军五万应豫。以兀术尝渡江,习知险易,俾将前军。豫以麟领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朝廷震恐。或劝帝他幸,赵鼎曰:"战而不捷,去未晚也。"张俊曰:"避将安之?"遂决意亲征。壬申,豫兵与金人分道渡淮,楚州守臣樊序弃城走,淮东宣抚使韩世忠自承州退保镇江。
  十月丙子朔,诏张俊援世忠,刘光世移军建康。世忠复还扬州。起张浚为侍读。戊子,韩世忠战于大仪,己丑,解元战于承州,皆捷。丙申,豫露榜有窥江之言。戊戌,帝发临安。十一月壬子,下诏讨豫,始暴豫罪恶,士气大振,欲济江决战。赵鼎曰:"退固不可,渡江亦非策。豫犹不亲来,至尊岂可与逆雏决胜负哉?"淮西将王师晟、张琦合兵复南寿春府,执伪知州王靖。十二月壬辰,岳飞遣将牛皋、徐庆败金人于庐州。庚子,金人退师,遣使告麟,麟弃辎重宵遁,语在《世忠传》。
  五年正月,淮西将郦琼复光州,伪守许约降。闰二月,豫将商元攻信阳军,知军事舒继明死之。七月,豫废明堂为讲武殿,暴风连日。八月,陷光州。十月,豫令民鬻子依商税法许贯陌而收其算。豫献《海道图》及战船木样于金主亶。
  六年正月,豫聚兵淮阳,韩世忠引兵急围之。贼守将连举六烽,兀术与刘猊合兵来援,皆为世忠所败。六月,筑刘龙城以窥淮西,王师晟破之,执华知刚,俘其众而还。九月,豫罢沿海互市。张孝纯谓豫曰:"闻南人久治舟,一旦乘风北济,将不利于我。"豫惧,故罢之。
  豫闻帝亲征,告急于金主亶,领三省事宗磐曰:"先帝立豫者,欲豫辟疆保境,我得按兵息民也。今豫进不能取,退不能守,兵连祸结,休息无期。从之则豫收其利,而我实受弊,奈何许之!"金主报豫自行,姑遣兀术提兵黎阳以观衅。
  豫于是以麟领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李邺行台右丞,冯长宁行台户部,许清臣兵马大总管,李成、孔彦舟、关师古为将,籍民兵三十万,分三道入寇。麟总中路兵,由寿春犯庐州;猊率东路兵,取紫荆山出涡口以犯定远;西兵趋光州寇六安,彦舟统之。十月,猊兵阻韩世忠不得前,还顺昌。麟兵从淮西系三浮桥以济,贼众十万次濠、寿间。江东安抚使张俊拒战,诏并以淮西属俊,命殿帅杨沂中至泗州与俊合,比至濠而刘光世已弃合肥矣。张浚遣人星驰采石谕光世曰:"敢济者斩。"光世不得已还庐州,与沂中相应。统制王德、郦琼出安丰,遇贼三将军皆败之。猊众数万过定远,欲趋宣化犯建康。沂中遇猊兵于越家坊,破之;又遇于藕塘,大破之。猊遁,麟闻亦拔砦走,麟兵有自书乡贯姓名而缢者,豫由此失人心。金人闻麟等败,诘豫罪状,始有废豫意矣。豫觉,请立麟为太子,以觇其意。金人乃答豫曰:"徐当遣人咨访河南百姓。"
  七年春,豫策进士。遣谍纵火淮甸,燔刘光世帑藏。二月,又焚镇江。豫自麟败,意沮气夺。中原遗民,日望王师。三月,帝进驻建康。八月,统制郦琼执吕祉,以兵三万叛降豫,寻杀祉。豫闻琼降大喜,御文德殿见之,授琼静难军节度使、知拱州。琼劝豫入寇,豫复乞师金人,且言琼欲自效。金人恐豫兵众难制,欲以计除之,乃佯言琼降恐诈,命散其兵。
  金人业已废豫,而豫日益请兵,遂以女真万户束拔为元帅府左都监屯太原,渤海万户大挞不也为右都监屯河间。于是尚书省奏豫治国无状,当废。十一月丙午,废豫为蜀王。
  初,金主先令挞辣、兀术伪称南侵至汴,绐麟出至武城,麾骑翼而擒之,因驰至城中。豫方射讲武殿,兀术从三骑突入东华门,下马执其手,偕至宣德门,强乘以羸马,露刃夹之,囚于金明池。翼日,集百官宣诏责豫,以铁骑数千围宫门,遣小校巡闾巷间,扬言曰:"自今不佥汝为军,不取汝免行钱,为汝敲杀貌事人,请汝旧主少帝来此。"由是人心稍安。置行台尚书省于汴,以张孝纯权行台左丞相。伪丞相张昂知孟州,李邺知代州,李成、孔彦舟、郦琼、关师古各予一郡。以女真胡沙虎为汴京留守,李俦副之。诸军悉令归农,听宫人出嫁。得金一百二十余万两、银一千六百余万两、米九十余万斛、绢二百七十万匹、钱九千八百七十余万缗。
  豫求哀,挞辣曰:"昔赵氏少帝出京,百姓然顶炼臂,号泣之声闻于远迩。今汝废,无一人怜汝者,何不自责也。"豫语塞,迫之行,愿居相州韩琦宅,许之。后并其子麟徙于临潢,封豫为曹王,赐田以居之。绍兴十三年六月卒,是年金皇统三年也。豫僣号凡八年,废时年六十五。先是,齐地数见怪异,有枭鸣于后苑,龙撼宣德门灭"宣德"二字,有星陨于平原镇。识者谓祸不出百日,豫怒杀之。未几果废。
  初,伪麟府路经略使折可求以事抵云中,左监军撒离曷密谕可求代豫。后挞辣有归疆之议,恐可求望,鸩杀之。
  豫之僣逆也,马定国进《君臣名分论》,祝简献《迁都》、《国马赋》,语多指斥;又如许清臣毁景灵宫,孟邦雄发永安陵,蹠犬吠尧,盖无责焉。
  苗傅,上党人。大父授,父履。授在元丰中为殿前都指挥使。康王建元帅府,信德守臣梁扬祖以兵万人至,傅与张俊、杨沂中、田师中皆隶麾下。隆祐太后南渡,傅为统制官,以所部八千人扈卫,驻于杭州。
  有刘正彦者,不知何许人。父法,政和间为熙河路经略使,死王事。正彦由阁门祗候易文资至朝奉大夫,后以事责降。会法部曲王渊为御营都统制,正彦归之。渊以法故,荐正彦于朝,复为武德大夫、知濠州,擢御营右军副都统制,渊分精兵三千与之。以平丁进功,进武功大夫、威州刺史。初,正彦讨进,请刘晏偕行。晏本严陵人,陷辽登第,宣和中率众来归。正彦用晏计易旗帜为疑兵,遂降进。晏自通直郎迁朝请郎,正彦耻己赏薄而晏获峻迁,由是〈垂夬〉望,乃散所赐金帛与将士,寻被命从六宫、皇子至杭州。
  建炎三年二月壬戌,高宗从王渊议,由镇江幸杭州。时诸大将如刘光世、张俊、杨沂中、韩世忠分守要害,扈卫者独苗傅。
  先是,王渊装大船十数,自维扬来杭,杭人相谓曰:"船所载,皆渊平陈通时杀夺富民家财也。"内侍省押班康履颇用事,威福由己出;其徒夺民居,肆为暴横。傅等恨之,曰:"天子颠沛至此,犹敢尔耶!"其党张逵复激怒诸军曰:"能杀渊及内侍,则人人可审,朝廷岂能遍罪哉!"
  三月辛巳,拜王渊同签书枢密院事。初,渊建幸杭州议,内侍实左右之。及渊躐跻枢筦,众谓荐由内侍。傅自负宿将,疾渊骤贵。正彦虽由渊进,渊檄取所予兵,亦怨之。于是傅积不能平,与王世修、张逵、王钧甫、马柔吉等谋作乱。钧甫等皆燕人,所将号"赤心军。"傅部分既定,乃绐渊以临安县有盗,意欲使渊出其兵于外。
  康履得黄卷小文书,有两统制作"田"、"金"字署卷末,田乃苗,金乃刘也。于是颇泄贼谋,以告渊,渊伏兵天竺。明日,贼党亦伏兵城北桥下,俟渊退朝,诬以结宦官谋反,正彦手杀渊,以兵围履第,分捕内官,凡无须者尽杀之,揭渊首,引兵犯阙。中军统制吴湛守宫门,潜与傅通,导其党入奏曰:"苗傅不负国,止为天下除害。"
  知杭州康允之闻变,率从官扣阍,请帝御楼,百官皆从。殿帅王元大呼圣驾来,傅见黄屋,犹山呼而拜。帝凭阑呼二贼问故,傅厉声曰:"陛下信任中官,军士有功者不赏,私内侍者即得美官。黄潜善、汪伯彦误国,犹未远窜。王渊遇敌不战,因友康履得除枢密。臣立功多,止作遥郡团练。已斩渊首,更乞斩康履、蓝珪、曾择以谢三军。"帝谕以当流海岛,可与军士归营,且曰:"已除傅承宣使、御营都统制,正彦观察使、御营副都统制。"

译文

  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举进士,连续升任为大司成,因训导失职,贬为崇福宫提举,知光、汝二州。政和(1111~1117)末,由知洪州改为礼部侍郎。第一个请求把崇宁、大观以来出现的特殊的祥瑞感应制成旗帜、器物,被采纳。宣和元年(1119),任尚书右丞,转为左丞,升为中书侍郎。钦宗即位后,升为少宰。
  金人进犯京师,宋廷议割三镇,派康王及张邦昌去金营为人质以求议和。恰好姚平仲夜袭金营,斡离不怒责张邦昌,张邦昌以袭金营不是朝廷的意思做答。不久张邦昌升为太宰兼门下侍郎。不久,康王回来,金人又以肃王为人质,仍命张邦昌为河北路割地使。
  先前,张邦昌力主和议,不料自己成为人质,等动身时,就请求钦宗亲署御批不改变割地和议的决定,没答应他;又请求给河北发诏书,也没答应。此时粘罕的兵马又来侵略,上书者攻击张邦昌私通金人,是社稷之贼。于是,贬张邦昌为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罢去割地求和之议。当年冬,金人攻陷京师,皇上又出城与金议和,留在青城。
  第二年春,吴千干、莫俦从金营带着文书回来,让推举异姓堪当皇帝的人到金营接受册封。留守孙傅等不听从命令,上表请求立赵氏。金人怒,又派吴千干、莫俦来督促,胁迫孙傅等召集百官商议。众人不敢说什么,相视很久,无计可施,就说“:今日应勉强听命,应付过去,推举在金营中的一人。”正好尚书员外郎宋齐愈从金营回来,众人问金人的意向,宋齐愈写“张邦昌”三字给大家看,于是就决定推举张邦昌。孙傅、张叔夜不在推举书上签名,被金人抓到营中。
  王时雍当时任留守,又把百官召集到秘书省,百官到后就关上省门,用兵把守,让范琼告诉大家立张邦昌为帝,众人只唯唯称是。有太学生提出异议,范琼恐他惑众,就厉声训斥他,让他回学舍。王时雍先在推举书上签名,给百官做榜样。御史中丞秦桧不签名,力争立赵氏宗室,并说张邦昌在徽宗时,专事安逸游乐,党附权奸,蠹国乱政,社稷倾危实是张邦昌所致。金人怒,抓秦桧。吴千干、莫俦拿着推举状到金营。
  张邦昌回来主持尚书省,金人劝他称帝,张邦昌开始想推辞,有人说“:相公不先死在城外,现在想使全城受涂炭吗?”正赶上金人带着册宝来,张邦昌向北拜舞后接受了册命,即伪皇帝位,僭号大楚,准备定都金陵。于是登上文德殿,在西面设御位接受朝贺,让..门官传令不要跪拜,王时雍率百官竟跪拜,张邦昌只是面朝东恭敬地站着。
  外统制官、宣赞舍人吴革以屈节异姓为耻,首先率内亲事官数百人,都先杀了自己的妻子儿女,烧毁宅第,计划在金水门外举事。范琼假装与他合谋,让大家丢弃武器,竟从背后袭杀了百余人,捕获了吴革和他的儿子,并杀了他们,又杀了十余人。
  当天,狂风大作,遮天蔽日,太阳昏暗无光。百官凄惨颓丧,张邦昌也惊恐失色。只有王时雍、吴千干、莫俦、范琼等欢欣鼓舞,他们认为有佐命之功。张邦昌当即命王时雍权知枢密院事领尚书省,吴千干同知枢密院事,莫俦权签书枢密院事,吕好问权领门下省,徐哲权领中书省。下令说:“近来因朝廷多变故,百官和各部门都失去其职能,从今起要各自恢复职能,依法度办事。御史台监察上报。”张邦昌见百官时自称“予”,手诏称“手书”。只有王时雍每次在张邦昌面前说事时,往往称“臣启陛下”,张邦昌斥责他;又劝张邦昌坐紫宸、垂拱殿,吕好问争辩后,才停止。张邦昌刚即位,应推恩四方,因道路阻隔,先在京城大赦,选郎官为四方密谕使。
  金人将退兵,张邦昌到金营去送别,他身穿皇袍,张红色伞盖,在金人所过之地设香案,言行举止都和平常一样,王时雍、徐秉哲、吴千干、莫俦都跟着他,观看的人无不感伤。二帝被金掠走北去,张邦昌率百官在南薰门遥辞二帝,众人痛哭,有倒地而死的人。
  金军已退,张邦昌降手书大赦天下。吕好问对张邦昌说:“人情归你,那是迫于金人的威势,金人已离去,能再有今日的光景吗?康王久居在外,是众心所归,何不推戴他呢?”又说:“为今之计,应当迎回元佑皇后,请康王早登帝位,大概还可保全官位性命。”监察御史马伸也请求迎康王即位,张邦昌同意。王时雍说:“骑虎难下,应深思熟虑,否则,他日遭吞噬,悔之晚矣。”徐秉哲也在旁边表示赞同,张邦昌不听,于是,册封元佑皇后为太后,迎入延福宫。派蒋师愈带书信到康王那自述说:“我所以同意金人的推戴,是出于权宜之计,以纾国难,怎敢怀有他图?”康王询问蒋师愈等,就知道了一切,于是给张邦昌写了回书。张邦昌随即派谢克家献上大宋受命宝,又降手书请元佑皇后垂帘听政,等康王即位。手书下后,朝廷内外的人十分高兴。宋太后开始在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张邦昌以太宰的身份居于内东门资善堂。不久,又派使者带着乘舆服御去南京,很快张邦昌也到,他跪地痛哭请死,康王慰抚他。
  康王即位,以李纲为宰相,张邦昌转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被封为同安郡王。李纲上书论奏:“张邦昌久任机务,位高权重,却趁国家破亡之机为己谋利,君主受辱之时窃位求荣。以异姓建国四十多天,等金人退去,才降赦来笼络人心。这种人应枭首示众,作为对乱臣贼子的惩戒。”当时黄潜善也帮助李纲。李纲又说“:张邦昌已是僭逆,怎能留在朝廷,使人们把他看成是先前的天子呢?”高宗就降御批说:“张邦昌僭逆,理应诛杀,但考察他的本意,是出于威胁,可特别给予宽恕,贬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安置于潭州。”
  起初,张邦昌入主皇宫,华国靖恭夫人李氏多次给张邦昌送果品,张邦昌也对她特别厚待。一天晚上,张邦昌醉酒,李氏扶着他说“:陛下,事已至此,还说什么?”于是把胳膊搭在张邦昌身上,扶他进了福宁殿,晚上,把自己的养女陈氏打扮好送给张邦昌。等张邦昌退位回东府,李氏偷偷送他,并责备皇上。皇上听说后,把李氏投入狱中,她服罪。下诏列举张邦昌的罪状,赐死于潭州。李氏处以杖脊后发配到车务营。王时雍、徐秉哲、吴千干、莫俦等早已流放到远方,这时,又杀了王时雍。
  刘豫字彦游,景州阜城人。世代务农,到刘豫时才考进士,元符(1098~1100)中考中进士。刘豫小时候缺乏教养和德行,曾偷同学的白金盂、纱衣。政和二年(1112),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被言者攻击,皇上不想揭发他过去的丑行,下诏不要追究。不久,刘豫多次上书讲礼制局的事,皇上说:“刘豫是河北的种田人,怎懂礼制?”贬刘豫为两浙察访。宣和六年(1124),判国子监,拜官为河北提刑。
  金人南侵,刘豫弃官到仪真避乱。刘豫与中书侍郎张悫交好,建炎二年(1128)正月,因张悫的推荐刘豫被任为济南知府。当时山东盗贼蜂起,刘豫不愿去,请求改任东南部某郡,执政讨厌他,不许,刘豫气愤地上任去了。当年冬,金人攻济南,刘豫派儿子刘麟出战,敌人重重包围了济南,副长官张柬增兵来援,敌兵才撤。金趁机派人以利劝诱刘豫,刘豫想起先前的忿恨,于是蓄谋反叛,杀他的部将关胜,率百姓降金,百姓不从,刘豫献城投降。建炎三年(1129)三月,兀术听说高宗已渡过长江,就派刘豫知东平府,任京东西、淮南等路安抚使,节制大名、开德府、濮、滨、博、棣、德、沧等州,刘麟为济南知府,黄河以南,由刘豫统领。
  建炎四年(1130)七月二十七日,金派大同尹高庆裔、知制诰韩窻册封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建都大名府。先前,北京顺豫门长出瑞禾,济南渔民捕到鳝鱼,刘豫认为这是自己登帝位的符瑞,就派刘麟带重礼贿赂金左监军挞懒,请求封他为帝。挞懒应允,派使到刘豫所部询问军民应立谁为帝,众人未来得及回答,刘豫的同乡张浃超越次序答话,请求立刘豫,于是就决定立他,命高庆裔、韩日方备好玺绶宝册来册封他。九月初九,刘豫即位为伪皇帝,大赦境内,遵用金的年号,称天会八年。以张孝纯为丞相,李孝扬为左丞,张柬为右丞,李俦为监察御史,郑亿年为工部侍郎,王琼为汴京留守,他的儿子刘麟为太中大夫、提领诸路兵马兼知济南府。张孝纯开始时坚守太原,十分忠义,高宗因王衣与张孝纯是至交,就让他去招抚张孝纯,正巧粘罕派人从云中送他归属刘豫,于是失节于叛贼。
  刘豫回东平,升东平为东京,改东京为汴京,降南京为归德府。以弟刘益为北京留守,不久又改为汴京留守。又降淮宁、颍昌、兴仁府皆为州。因他生于景州,任过济南知府,节制东平,僭位于大名,就招募以上四郡的丁壮数千人,号称“云从子弟”。下伪诏求直言。十月,封他的母亲翟氏为皇太后,妾钱氏为皇后。钱氏,是宣和时的宫人,熟悉宫中之事,刘豫想仿照宫中各种规制,故立她为后。十一月,改明年年号为阜昌。
  在刘豫未僭号时,多次派人劝说东京副留守上官悟,并贿赂上官悟的亲信乔思恭一起劝上官悟降金,上官悟把他们都杀了。又招降楚州知州赵立,赵立不看他的书信就斩了他的使者。又派赵立的朋友刘..用写着大字的旗来诱降,并说“:我是你的老朋友啊。”赵立说“:我知有君父,不知有老朋友。”把刘..烧死。博州判官刘长孺写信劝刘豫反正,刘豫囚他一百天,他都不屈服;又给他官做,他也不接受。刘豫大肆搜索宋宗室,承务郎阎琦把宋宗室藏起来,被刘豫杖死。征召迪功郎王宠,王宠不到。文林郎李吉吉、尉氏令姚邦基都弃官而去。朝奉郎赵俊以甲子纪年而不写刘豫年号,刘豫也拿他没办法。洪皓身陷金朝已很久,粘罕劝他去为刘豫做官,他不答应,被流放到皓冷山。隐士尹..听说刘豫召他,逃到山谷间,远走蜀中。国信副使宋汝为用吕颐浩的书信劝勉刘豫要以忠义为本,刘豫说:“没见张邦昌吗?已经如此,还说什么!”沧州进士邢希载上书刘豫请求与宋通好,被杀。
  当月,刘豫在归德为陈东、欧阳澈立庙,是唐代张巡、许远那样的双庙制。
  绍兴元年(1131)五月,张俊讨伐并打败李成,李成逃归刘豫。雄州的大侩王友直曾致书刘豫让他招抚李成,说刘光世、吕颐浩不是国家中兴的将相之才,后被人告发,下诏审问他并用刑法惩处他。六月,刘豫以刘麟为兵马大总管、尚书左丞相。在宿州设招受司,诱惑宋逃亡者。金人册立刘豫,以黄河为界,恐怕两河地区陷没敌伪境的人民逃归,下令大搜捕,有的被卖到别国,有的押送到云中,实际是防刘豫。十月,刘豫侵宋,派部将王世冲率蕃、汉兵攻庐州,庐州守臣王亨诱斩王世冲,大败他的军队。十一月,帅臣叶梦得招降刘豫部将王才。伪秦凤帅郭振入寇,王彦、关师古把他打败。伪知海州薛安靖及通判李汇献州降宋。
  绍兴二年(1132)二月,知商州董先献商、虢二州叛附刘豫。襄阳镇抚使桑仲上疏治刘豫罪。朝廷即命桑仲兼任节制应援京城军马,审时度势,收复被刘豫攻占的州郡。仍命河南翟兴,荆南解潜,金、房二州的王彦,德安陈规,蕲、黄二州的孔彦舟,庐、寿二州的王亨互为应援,毋失事机。三月,桑仲被他的部将霍明杀死,高宗听后,授官给桑仲的两个儿子为将仕郎。河南镇抚使翟兴屯驻在伊阳山,刘豫认为是祸患,派人招降他,并答应封他王爵。翟兴烧了伪诏并杀了伪使。刘豫就暗中勾结翟兴的部下杨伟谋取翟兴。杨伟杀翟兴,拿着翟兴的头投降刘豫。
  四月初五,刘豫迁都汴京。于是就把祖先的灵位奉于宋太庙,尊他的祖父为徽祖毅文皇帝,父为衍祖睿仁皇帝。亲自祭祀天地。当天,暴风卷旗,屋瓦震动,士民恐惧。刘豫在汴京大赦,与百姓相约说“:自今起不滥赦,不用宦官,不度僧道。文武杂用,不限资格。”当时河、淮、陕西、山东都驻扎着金兵,刘麟招乡兵十余万为皇子府十三军。在河南、汴京分别设淘沙官,使这两京的冢墓被发掘殆尽。赋敛烦苛,民不聊生。
  五月,刘豫听说桑仲死,派人招降随州李道、邓州李横,都不受降,抓刘豫的使臣报告朝廷。六月,蕲、黄镇抚使孔彦舟叛附刘豫,他的部将陈颜明率千余人归宋。直徽猷阁凌唐佐、尚书郎李亘、国信副使宋汝为留在伪朝廷,早就谋划把刘豫的虚实写成蜡书报告给朝廷,事泄露,刘豫杀了凌唐佐,李亘也遇害。刘豫以知东平府李邺为尚书右丞、河南镇抚司都统制董先为大总管府先锋将。十二月,襄阳镇抚使李横在扬石打败刘豫兵马,乘胜奔汝州,伪守彭王己献城投降。刘豫派刘夔与金帅撒离曷侵蜀。抓住进士薛筇送给刘豫,劝他:“应早图反正,或可保全宗族,何必日后作为乱臣贼子与妻子儿女枭首示众呢?”刘豫怒,想用兵器杀伤他,全赖张孝纯说情,方才获免。
  绍兴三年(1133)正月初四,李横攻破颍顺军,伪守将兰和投降。初六,在长葛打败刘豫兵马。初八,李横率兵到颍昌府,伪安抚赵弼固守城池,李横猛攻,赵弼逃走,收复了颍昌。三月,河南镇抚司统制官李吉在伊阳台打败刘豫部将梁进,梁进被杀。三月,刘豫听说李横攻占颍昌,向金求援。粘罕派兀术来援,刘豫也派李成率二万人在京城西北的牟驼冈截击宋军。李横战败,颍昌又失陷。李横的军队本是一群盗贼,勇敢但无军纪,战胜时就争抢子女金帛,因此失败。四月,虢州失陷。镇抚司统制官谢皋指着自己的腹部对敌人说:“这就是我的赤心!”自己剖腹而死。谢皋,开封人。当月,明州守将徐文率领所部海船六十艘、官军四千多人从海上到达盐城,投降了刘豫。徐文说宋沿海没防备,可袭取二浙。刘豫大喜,以徐文知莱州,增加二十艘海舰,让他在通、泰间袭扰宋军。
  五月,朝廷派韩肖胄、胡松年出使伪齐。刘豫想以召见臣下的礼节见他们,韩肖胄没说什么,胡松年说:“我们都是宋臣。”就拱手作揖而不跪拜,刘豫不能使他们屈服。于是问皇上怎么样,胡松年说:“圣主万寿。”又问皇上的意向,胡松年说:“一定要收复故疆。”刘豫有愧色。
  此时刘豫完全占有梁、卫之地,翟琮驻屯在伊阳的凤牛山,孤军无援,就突围到襄阳。九月,杨政派川陕将官吴胜在莲花城打败刘豫军队。十月十八日,贼将李成攻陷邓州,由齐安守卫;二十二日,攻陷襄阳,李横逃奔荆南,知随州李道弃城逃走。李成占据襄阳,以王嵩知随州。二十三日,攻陷郢州,守臣李简逃跑,刘豫命荆超知郢州。贼将王彦先从亳州率兵到寿春,将进兵江南。刘光世驻军建康,扼守马家渡,派郦琼率所部驻在无为军,为濠、寿声援,敌兵才退。
  十二月,金派李永寿、王翊来报聘。李永寿等放纵傲慢,请求放回刘豫的俘虏和西北人民流寓在江南的,又要割江北的土地给刘豫。监广州盐税吴伸上书请求讨伐刘豫,说:“金人虽强大,实际不值得忧虑,叛贼刘豫虽弱小,实在可忧。现在敌人使臣在朝廷,应明里答应他们的条件而暗中谋取他们,趁他们不怀疑,可一战而擒获刘豫。”
  绍兴四年(1134)正月,翰林学士綦崇礼说“:刘豫父子倚重金人,且李永寿等是从刘豫那来,画江为界一定是刘豫的主意。看他的奸谋,是在窥伺我国疆土。恐怕已通使,人情定会懈怠,应告诫将帅更要严守边防。即使和议成,亦不可放松防御。”不久,朝廷派章谊使金。到云中,粘罕答书中不让宋驻军淮南,章谊没屈从,回来时路过汴京,刘豫想留他,他用计谋才脱身。熙河路马步军总管关师古在左要岭与刘豫军交战失败,于是投降刘豫。洮、岷地区全被刘豫占领。
  二月,刘豫策进士。五月,知寿春府罗兴叛降刘豫。舒、蕲等州制置使岳飞收复襄阳,李成逃走,很快又收复唐州。六月,收复随州,在襄阳把随州伪守王嵩斩首。七月,收复邓州。《岳飞传》中有记载。刘豫听说岳飞攻取了襄、邓,就向金求援。伪奉议郎罗诱上奏南征策,刘豫大喜。刘豫抢民船五百条装战具,以徐文为先锋,声称攻定海。九月,刘豫下伪诏,有“混一六合”的话,派他的儿子刘麟侵宋,并诱金人宗辅、挞辣、兀术分道南侵,步兵由楚、承进兵,骑兵由泗州奔滁州。又派伪知枢密院卢纬向金主请兵,金主召诸将商议,粘罕、希尹反对,只宗辅认为可以。于是以宗辅权左副元帅,挞懒权右副元帅,调渤海、汉军五万支援刘豫。因兀术曾渡过长江,熟悉地形,让他为前锋。刘豫以刘麟领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朝廷震恐。有的劝皇上到别处,赵鼎说:“与敌交战不胜,再走也不晚。”张俊说“:到哪儿去避敌?”就决定亲征。二十六日,刘豫军和金军分道渡淮,楚州守臣樊序弃城逃走,淮东宣抚使韩世忠自承州退保镇江。
  十月初一,诏命张浚增援韩世忠,刘光世移军建康。韩世忠又回扬州。起用张浚为侍读,十三日,韩世忠战于大仪,十四日,解元战于承州,都取胜。二十一日,刘豫的告示中有窥伺江南的话。二十三日,皇上从临安出发。十一月初七,下诏讨刘豫,才列举刘豫的罪恶,宋士气大振,想渡江与敌决战。赵鼎说:“退却本不可以,渡江也非良策。刘豫尚且不亲来,陛下怎能同逆雏决胜负呢?”淮西将领王师晟、张琦合兵收复南寿春府,捉住伪知州王靖。十二月十八日,岳飞派部将牛皋、徐庆在庐州打败金兵。二十六日,金退兵,派使告知刘麟,刘麟丢掉辎重晚上逃走。《韩世忠传》中有记载。
  绍兴五年(1135)正月,淮西将郦琼收复光州,伪守许约投降。闰二月,刘豫派商元攻信阳军,知军事舒继明杀死商元。七月,刘豫废明堂为讲武殿,暴风连日不停。八月,攻陷光州。十月,刘豫下令百姓卖子依商税法纳税,即按卖多少钱而收税。刘豫献《海道图》及战船模型给金主完颜..。
  绍兴六年(1136)正月,刘豫在淮阳聚兵,韩世忠率军赶快围攻。敌守将连续六次举烽火报警,兀术和刘猊合兵来援,都被韩世忠打败。六月,刘豫筑刘龙城观察淮西动静,被王师晟攻破,捉华知刚,俘获他的部众而回。九月,刘豫罢沿海互市。张孝纯对刘豫说“:听说南人久在造船,一旦乘风北来,将于我不利。”刘豫恐惧,因此罢互市。
  刘豫听说皇上亲征,向金主完颜..告急,领三省事宗磐说:“先帝立刘豫,是希望刘豫辟疆保境,我能按兵息民。现在刘豫进不能取,退不能守,兵连祸结,休息无期。发援兵是刘豫得利,而实际是我受弊,怎能答应他?”金主答复刘豫让他自行其事,暂派兀术率兵在黎阳见机行事。
  于是刘豫以刘麟领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李邺为行台右丞,冯长宁为行台户部,许清臣为兵马大总管,李成、孔彦舟、关师古为将,组织三十万民兵,分三路侵宋,刘麟总领中路兵,由寿春进犯庐州,刘猊率东路兵,取道紫荆山出涡口进犯定远;西路兵奔光州进犯六安,由孔彦舟统领。十月,刘猊军被韩世忠阻止不能前进,回到顺昌。刘麟军从淮西架三座浮桥过淮,贼众十万驻扎在濠、寿之间。江东安抚使张俊拒敌,诏命淮西宋军皆听张俊调遣,命殿帅杨沂中去泗州与张俊会合,等杨沂中到濠州时,刘光世已放弃合肥。张俊派人星夜赶往采石对刘光世说“:有敢渡过江南者斩。”刘光世不得已回到庐州,与杨沂中相呼应。统制王德、郦琼从安丰出兵,遇敌人三将军并打败他们。刘猊军数万人过定远,想奔宣化进犯建康。杨沂中在越家坊与刘猊军相遇,打败敌军;又在藕塘相遇,大败敌军。刘猊逃,刘麟听说后亦拔砦逃走,刘麟军中有自己写好乡贯姓名而自缢的士卒,刘豫因此而失掉人心。金人听说刘麟等失败,责问刘豫的罪状,开始有废刘豫之意。刘豫觉察到此事,就请立刘麟为太子,来窥测金人的意图。金人答刘豫说“:慢慢来,应派人去询问,征求河南百姓的意见。”
  绍兴七年(1137)春,刘豫策进士,派间谍在淮甸放火,烧了刘光世的仓库。二月,又烧镇江。刘豫自刘麟败后,意沮气丧。中原地区刘豫统治下的百姓,天天盼宋军。三月,皇上进驻建康。八月,统制郦琼抓住吕祉,率三万兵叛降刘豫,不久杀了吕祉。刘豫听说郦琼投降十分高兴,在文德殿接见他,授给他静难军节度使的官衔,知洪州。郦琼劝刘豫侵宋,刘豫再次向金请求援兵,并说郦琼想亲自效力。金人怕刘豫兵多难以控制,想用计除掉他,于是谎称郦琼投降恐怕有诈,命刘豫解散郦琼的军队。
  金人已经废刘豫,而刘豫还向金人日益请兵,金就以女真万户束拔为元帅府左都监屯兵太原,以渤海万户大挞不也为右都监屯河间。于是尚书省弹奏刘豫治国没有成绩,应当废掉。十一月十八日,金废刘豫为蜀王。
  先前,金主先令挞懒、兀术伪称南侵到汴,骗出刘麟到武城,指挥骑兵从两侧包围并擒获刘麟,于是又奔入城中。刘豫正在讲武殿射箭,兀术率三名骑兵突入东华门,下马抓住他的手,一起到宣德门,强迫他骑上羸马,两边人露出利刃挟持他,被囚于金明池。第二天,召集百官宣诏责备刘豫,用数千铁骑兵围宫门,派小校在大街小巷巡逻,扬言说:“从今起不签发你们当兵,不收取你们的免行钱,替你们击杀貌似猛兽的人,请你们的旧主少帝来此。”于是人心才稍微安定。在汴设行台尚书省,以张孝纯权行台左丞相。伪丞相张昂为孟州知州,李邺知代州,李成、孔彦舟、郦琼、关师古也各为一郡长官。以女真人胡沙虎为汴京留守,李俦为副留守。各军都令兵士归农,宫人可以出嫁。得到金一百二十余万两、银一千六百余万两、米九十余万斛、绢二百七十万匹,钱九千八百七十余万缗。
  刘豫求哀,挞懒说:“从前赵氏少帝离开京城,百姓有自焚赴死的,号泣之声远近都能听到。现今你被废,没有一人可怜你,你怎不自责呢?”刘豫无以回答,强迫他走,他表示愿住在相州韩琦宅第,允许。后来,他和他的儿子刘麟一起被迁到临潢,金封刘豫为曹王,赐田使他居住。绍兴十三年(1143)六月去世,这年是金皇统三年。刘豫僭号共八年,被废时六十五岁。先前,齐地多次出现怪事,有枭在后苑鸣叫,有龙摇撼宣德门毁了“宣德”二字,有星在平原镇陨落。有见识的人认为不出百日定有灾祸,刘豫怒杀了他。不久,刘豫果真被废。
  当初,伪麟府路经略使折可求因事到云中,左监军撒离曷密告以折可求代刘豫。后来,挞懒有归疆之议,怕折可求失望,就鸩杀了他。
  刘豫僭逆,马定国进《君臣名分论》,祝简献《迁都》、《国马赋》,言语中对朝廷都多有指斥;又如许清臣毁坏景灵宫,孟邦雄掘永安陵,这是跖狗吠尧,各为其主,就不责罚了。
  吴曦,是信王吴瞞的孙子,节度使吴挺的次子。因祖辈的功劳吴曦被补官为右承奉郎。淳熙五年(1178),改换为武德郎,任命为中郎将,后因台谏官说他升迁得太快,改为武翼郎。吴曦历迁高州刺史。绍熙四年(1193),吴挺去世,吴曦守丧未满三年,朝廷重新起用他为濠州团练使。庆元元年(1195)冬,他由建康军马都统制被任命为兴州知州兼利西路安抚使。庆元四年,光宗园陵修成,吴曦因功升为武宁军承宣使。庆元六年,光宗的陵寝修好,吴曦被升为太尉。
  正巧韩..胄谋求北伐,吴曦暗怀异志,趁机依附韩..胄请求返还蜀地。枢密何澹觉察到他的意图,极力加以阻挠。陈自强接受吴曦的厚赂,暗中支持韩..胄,于是吴曦被任命为兴州驻答刂御前诸军都统制,兼任兴州知州、利州西路安抚使。从政郎朱不弃上书韩..胄说吴曦不应统帅西北军队,韩..胄没做答复。吴曦到兴州,诬陷副都统制王大节,王大节被罢职,宋廷没再任命副帅,使兵权都由吴曦掌握。开禧二年(1206),朝廷议论出师北伐,诏命吴曦为四川宣抚副使,仍为兴州知州,允许他见机行事。从绍兴末年开始,由宗室亲王总领蜀地财赋,有关文书交到宣抚司,使总领财赋者与宣抚司势均力敌,互相牵制。而韩..胄使财赋隶属宣抚司,宣抚副使可以节制核查,又使吴曦握有财权。不久,吴曦又兼任陕西、河东招抚使。
  吴曦与他堂弟吴日见及徐景望、赵富、米修之、董镇共同谋反,暗中派门客姚淮源把关外阶、成、和、凤四州献给金国,请求金国封吴曦为蜀王。韩..胄日夜盼望吴曦进兵,吴曦表面上持重,在河池按兵不动,暗中帮金兵围困宋军,韩..胄没察觉。正巧四川宣抚使程松到河池,吴曦不到官府以礼相迎,程松不敢责问;吴曦又撤掉程松的许多卫兵,程松也没醒悟。
  金兵进犯西和,王喜、鲁翼拒敌。战事正紧,吴曦命他们退保黑谷,宋军因而溃败。吴曦焚毁城池,退到青野原。此时吴曦安排心腹之人与金人联系,将士们还不知道,仍然同金兵力战,敌人暗自发笑。吴曦退到鱼关,招集忠义之人,给他们厚赏以收买人心。兴元都统制毋思用重兵把守大散关,吴曦就撤去蓦关的守军,金人从版闸谷绕到毋思的后方,毋思逃走。于是金兵攻陷大散关,吴曦退到..口。举人陈国饰上书,说吴曦必会反叛,韩..胄不觉察。
  十二月,兴州出现两个太阳。金国派吴端带着诏书、金印到..口,封吴曦为蜀王,吴曦秘密接受。李好义在七方关打败金军,吴曦不向朝廷奏捷,回到兴州。当晚,天色血红,光线和白天一样。第二天,吴曦召幕僚表明心意,说东南方已失守,皇上到了四明,现在应见机行事,众人大惊失色。王翼、杨马癸之反驳说“:如果你称蜀王,那么你家八十年的忠孝名节,一下都扫地殆尽啦!”吴曦说:“我已决意称王。”立即到武器库,召集兵将说明缘故,禄禧、褚青、王喜、王大中等都向他祝贺,表示听命。吴曦面向北方接受王印。他派徐景望为四川都转运使、褚青为左右军统制,赶奔益昌,夺取总领所的仓库。程松听说吴曦叛宋,丢弃兴元逃走。
  开禧三年正月,吴曦派将官利吉接金兵进凤州,把阶、成、和、凤四州割给金国,以铁山为国界。吴曦乘坐天子车,在兴州称蜀王,以治所为行宫,称该年为元年。派人告诉他的伯母赵氏,赵氏愤怒地和他绝亲。他的婶母刘氏日夜号泣,骂不绝口,吴曦把她扶出去了。同族人吴亻巽为兴元统制,看见吴曦的檄文,神色很不平静,十分愤怒。
  吴曦僭位后,讨论实行削发左衽的命令。他派董镇到成都修宫殿,准备迁居到成都。吴曦所率的七万兵和程松的三万兵,分别隶属于十个统帅。他派禄祁、房大勋戍守万州,泛舟沿嘉陵江而下,声称与金人相约夹攻襄阳。禄祁很快到达夔州,派兵扼守巫山的得胜、罗护等寨,以阻挡宋军。韩..胄听说吴曦反叛后,不知所措,有人劝韩..胄不如趁势就封吴曦为王,韩..胄采纳了这种说法。吴日见替吴曦谋划,让吴曦召用蜀中名人以收买民心。于是陈咸自己剃发,史次秦涂抹自己的眼睛,杨震仲服毒自尽,王翊、家拱辰都不接受吴曦的任命,杨修年、詹久中、家大酉、李道传、邓性善、杨泰之都弃官离去。薛九龄谋划起兵讨伐吴曦。
  兴州合江仓官杨巨源倡议讨伐吴曦,还没起兵,就与随军转运官安丙共同谋划诛杀吴曦。恰好李好义与他哥哥李好古、李贵等都有讨伐吴曦的计划,他们互相支持。二月廿八日晚,杨巨源、李好义首先率七十名勇士用斧头劈门冲入伪宫。李贵到吴曦居室中砍掉他的头,肢解他的尸体。安丙分别派遣将士抓获吴曦的两个儿子和他的叔父吴柄、弟弟吴日卓、堂弟吴日见、死党姚淮源、李王圭、郭仲、米修之、郭澄等,并杀掉他们。此时吴端还在后殿睡觉,也被杀。徐景望、赵富、吴晓、董镇、郭荣、禄禧等都在城外,也派人去诛杀他们。吴曦的人头被放入匣中献给朝廷。
  皇上诏命处死吴曦妻子,他的亲兄弟都除去名籍,取消原有的资格和官职,吴王..的子孙都被迁出蜀地,吴王介的子孙免于连坐,不受处罚,负责祭祀吴王..。吴曦败亡时四十六岁。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志·卷四十六
  3.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4. 本纪·卷二十三
  5. 列传·卷九十五
  6. 列传·卷六十二
  7.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8. 列传·卷八十
  9. 列传·卷二百零九
  10. 志·卷一百零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