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明史 > 列传·卷一百五十四

列传·卷一百五十四

  马世奇 吴麟征 周凤翔 刘理顺 汪伟 吴甘来 王章 陈良谟 陈纯德 申佳允 成德 许直 金铉
  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祖濂,进士,桂林知府。世奇幼颖异,嗜学有文名。登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十一年,帝遣词臣分谕诸藩。世奇使山东、湖广、江西诸王府,所至却馈遗。还,进左谕德。父忧归。
  久之还朝,进左庶子。帝数召廷臣问御寇策。世奇言:“闯、献二贼,除献易,除闯难。人心畏献而附闯,非附闯也,苦兵也。今欲收人心,惟敕督抚镇将严束部伍,使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则乱可弭。”帝善其言,为下诏申饬。时寇警日亟,每召对,诸大臣无能画一策。世奇归邸,辄太息泣下,曰:“事不可为矣。”十七年三月,城陷。世奇方早食,投箸起,问帝安在、东宫二王安在,或言帝已出城,或言崩,或又言东宫二王被执。世奇曰:“嗟乎,吾不死安之!”其仆曰:“如太夫人何?”世奇曰:“正恐辱太夫人耳。”将自经,二妾朱、李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世奇曰:“有是哉!”二妾并自经,世奇端坐,引帛自力缢乃死。先是,兵部主事成德将死,贻书世奇,以慷慨从容二义质焉。世奇曰:“勉哉元升。吾人见危授命,吾不为其难,谁为其难者!与君携手黄泉,预订斯盟,无忘息壤矣。”世奇修颐广颡,扬眉大耳,砥名行,居馆阁有声,好推奖后进。为人廉,父死,苏州推官倪长圩以赎鍰三千助丧。世奇辞曰:“苏饥,留此可用振。”座主周延儒再相,世奇同郡远嫌,除服不赴都。及还朝,延儒已赐死,亲昵者率避去,世奇经纪其丧。其好义如此。赠礼部右侍郎,谥文忠。本朝赐谥文肃。
  吴麟征,字圣生,海盐人。天启二年进士。除建昌府推官,擒豪猾,捕剧盗,治声日闻。父忧归。补兴化府,廉公有威,僚属莫敢以私进。
  崇祯五年,擢吏科给事中,请罢内遣,言:“古用内臣以致乱,今用内臣以求治。君之于臣,犹父之于子,未有信仆从,舍其子,求家之理者。”又言:“安民之本在守令。郡守廉,县令不敢贪;郡守慈,县令不敢虐;郡守精明,县令不敢丛脞。宜仿宣宗用况钟故事,精择而礼遣之,重以玺书,假便宜久任。民生疾苦,吏治臧否,使得自达天子。”时不能行。麟征在谏垣,直声甚著。寻上疏乞假葬父。既去,贻言路公揭,谓:“自言官积轻,庙堂之上往往反其言而用之。奸人窥见此旨,明告君父,目为朋党,自称孤立,下背公论,上窃主权。诸君子宜尽化沾沾之意,毋落其彀中,使清流之祸再见明时。”居久之,还朝。劾吏部尚书田唯嘉赃污,唯嘉罢去。再迁刑科给事中,丁继母忧。服阕,起吏科都给事中,时货赂公行,铨曹资格尽废。麟征上言:“限年平配,固铨政之弊,然舍此无以待中才。今迁转如流,不循资格,巧者速化,拙者积薪,开奔竞之门,无益军国之计。”帝深然之。
  十七年春,推太常少卿。未几,贼薄京师。麟征奉命守西直门。门当贼冲,贼诈为勤王兵求入。中官欲纳之,麟征不可,以土石坚塞其门,募死士缒城袭击之,多所斩获。贼攻益急,麟徵趋入朝,欲见帝白事。至午门,魏藻德引麟征手曰:“国家如天之福,必无他虞。旦夕兵饷集,公何遽为?”引之出,遂还西直门。明日城陷,欲还邸,已为贼所据。乃入道旁祠,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殓用角巾青衫,覆以单衾,以志吾哀。”解带自经。家人救之苏,环泣请曰:“待祝孝廉至,一诀可乎?”许之。祝孝廉名渊,尝救刘宗周下狱,与麟征善者也。明日,渊至。麟征慷慨曰:“忆登第时梦隐士刘宗周吟文信国《零丁洋诗》,今山河碎矣,不死何为!”酌酒与渊别,遂自经,渊为视含殓而去。赠兵部右侍郎,谥忠节。本朝赐谥贞肃。

译文

  吴麟征,字圣生,海盐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初任建昌府推官,曾捉拿过狡猾的土豪,缉捕大盗,政治才干逐渐出了名。后来为父亲守丧回家去了。除丧服后补兴化府推官,为政廉洁、公正,僚属没人敢因为私事来求他。
  崇祯五年(1632),麟征升为吏科给事中,他上书请停止派出宦官,说“:古时候使用内臣都召来祸乱,现在却任用内臣来谋求太平。君主跟臣下就像父亲跟儿子一样,没有人肯相信仆人,不相信儿子,还想把家治好。”又说:“安民的根本在于守令。郡守廉洁,县令就不敢贪赃。郡守仁慈,县令就不敢酷虐。郡守精明,县令就不敢含糊。应该仿照宣宗任用况钟的旧例,认真加以选择,委任后就以礼派送,用玺书加强他的职权,让他便宜行事,并长久任职。有关民生疾苦、吏治好坏方面的情况,让他们直接讲给天子。”当时朝廷没能这样实行。麟征在谏议官员中间,正直敢言的名气很响。不久他请假回家安葬父亲,离开朝廷以后,又给言官们送了一份公开告示说“:自从言官越来越被朝廷轻视以后,朝堂上人们往往把大家的话反过来采用。坏人瞧中了皇上这一点,就明白地对君父讲,把别人都看作朋党,自称受到了孤立,就这样他们对下敢对抗公众舆论,对上却能从皇上那里捞到权力。各位先生应当去掉沾沾自喜的心理,不要落在坏人的圈套中,让清流人物的灾难发生在这个主上英明的时代。”
  过了好久,麟征回到朝中,上书弹劾吏部尚书田唯嘉贪赃受贿,唯嘉被罢免掉了。麟征又被任命为刑科给事中,中间为继母守丧回家去了。除服以后,他起复为吏科都给事中。当时贿赂公行,吏部选官所规定的资格都作废了。麟征上书说“:用年限来平均任官固然是铨选的弊端,但不这样就没办法来对待中等人才。现在百官升转如流,不按照资格来,乖巧的人可以马上飞黄腾达,笨拙的人也想后来居上,打开了官员们奔走钻营的门路,很不利于军国大事。”庄烈帝深以为然。
  十七年(1644)春,麟征被推举当了太常少卿。不久,贼兵逼近京师,麟征奉命前往守护西直门。西直门正对着贼兵的要冲,贼兵假扮成勤王部队要求进城,宦官想放他们进来,麟征不同意。他用泥土、石头把西直门塞得坚固无比,然后召募死士,把他们从城墙上吊下去袭击贼兵,斩获了不少贼兵。贼兵攻得更紧了,麟征跑到朝堂上,想见庄烈帝讲什么事情,走到午门时,魏德藻拉着他的手说“:国家像皇天一样的福气,一定不会有什么祸事的。一天半天军队、粮饷都会来了,你这个先生干嘛慌慌张张呢?”把他拉了出来。麟征就这样回到了西直门。第二天,城被打下了。麟征想回官邸,已被贼兵占着了,于是他走进路旁的一座祠庙里,写信跟家人永别,说“:祖宗打下的二百七十多年的江山,一夜之间成了这样,即使天子自己悔恨了,小百姓身家绝灭的灾殃已经无法避免了。我身为一名谏议大臣,对朝廷的事务无所匡救,依法应当剥去袍带。我入殓时穿青衫,戴角巾,用被单盖着我,用这来表示我的哀痛吧!”然后解下带子上吊了。家人赶到把他救了过来,围一圈人流着泪请求说:“等祝孝廉来后你们分别一下,行吗?”麟征同意了。祝孝廉名叫祝渊,是那个曾经为营救刘宗周下过狱又跟麟征相好的朋友。第二天,祝渊来了。麟征慷慨地说“:回忆当年考中进士时我梦见过隐士刘宗周吟咏文信国的《零丁洋诗》,现在山河破碎了,我不死又能怎样呢?”酌酒跟祝渊告别后,麟征就上吊死了,祝渊看到他入殓后才走。明朝追赠麟征为兵部右侍郎,谥忠节。我们清朝给他赐谥为“贞肃”。
  当贼兵打下山西后,蓟辽总督王永吉奏请撤回宁远吴三桂的兵力来守卫关门,选派士卒西上阻挡贼兵,这样假使京师有战警,一天半天就可以赶来增援,庄烈帝把他的意见交下来讨论,麟征认为永吉说得对。辅臣陈演、魏德藻不同意,说“:无缘无故抛弃两百里领土,我们不能承担这个责任。”又援引汉代抛弃凉州的故事当证据。麟征为这事又写了一篇几百字的奏议,六科官员都不肯署名,他一个人上书主张,庄烈帝没有觉悟过来。等后来战火临近,烽烟飘到皇宫里来时,庄烈帝才后悔没听麟征的话,把圣旨传下给了永吉。永吉飞马奔出山海关,搬来宁远五十万兵马,每天行军几十里赶过来。十六日大军到达山海关,二十日开到丰润,可是京师已经沦陷了。京城被打下后,八座城门一齐打开了,只有西直门堵得严严实实无法打开。到五月七日,贼寇召集民工挖掘以后才打开。
  

明史浏览月榜 明史全文 >

  1. 列传·卷四十二
  2. 列传·卷一百零三
  3. 列传·卷一百二十九
  4. 志·卷二十八
  5. 列传·卷一百零九
  6. 志·卷二十四
  7. 志·卷二十三
  8. 列传·卷一百五十七
  9. 本纪·卷二十四
  10. 列传·卷一百六十六

明史最受喜欢章节 明史全部章节 >

  1. 附录·明史表
  2. 列传·卷二百二十
  3. 列传·卷二百一十九
  4. 列传·卷二百一十八
  5. 列传·卷二百一十七
  6. 列传·卷二百一十六
  7. 列传·卷二百一十五
  8. 列传·卷二百一十四
  9. 列传·卷二百一十三
  10. 列传·卷二百一十二
  11. 列传·卷二百一十一
  12. 列传·卷二百一十
  13. 列传·卷二百零九
  14. 列传·卷二百零八
  15. 列传·卷二百零七

猜你喜欢的明史故事 明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