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明史 > 列传·卷二百一十五

列传·卷二百一十五

  ◎外国八鞑靼
  鞑靼,即蒙古,故元后也。太祖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率师取元,元主自北平遁出塞,居开平,数遣其将也速等扰北边。明年,常遇春击败之,师进开平,俘宗王庆孙、平章鼎住。
  时元主奔应昌,其将王保保据定西为边患。三年春,以徐达为大将军,使出西安捣定西;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使出居庸捣应昌。文忠至兴和,擒平章竹贞,复大破元兵于骆驼山,遂趋应昌。未至,知元主已殂,进围其城,克之。获元主孙买的里八剌及其妃嫔、大臣、宝玉、图籍。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独以数十骑遁去。而徐达亦大破王保保兵于沈儿峪口,走之。太祖封买的里八剌为崇礼侯,谥元主曰顺帝。于是故元诸将江文清等、王子失笃儿等,先后归附。独王保保拥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居和林,屡诏谕之,不从。
  五年春,命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征西将军冯胜率师三道征之。大将军达由中路出雁门,战不利,守塞。胜军西次兰州。右副将军傅友德先进,转战至埽林山,胜等兵合,斩其平章不花,降上都驴等所部吏民八千三百余户,遂由亦集乃路至瓜、沙州,复连败之。文忠东出居庸至口温,元将弃营遁,乃率轻骑自胪朐河疾驰,进败蛮子哈剌章于土剌河,追及阿鲁浑河,又追及称海,获其官属子孙并军士家属千八百余,送京师。达等寻召还。明年春,遣达、文忠等备西北边。元兵入犯武、朔,达遣陈德、郭子兴击破之。未几,达等复大破王保保兵于怀柔。时元兵先后犯白登、保德、河曲,辄为守将所败,独抚宁、瑞州被残,太祖乃徙其民于内地。
  七年夏,都督蓝玉拔兴和。文忠亦遣裨将擒斩其长,而自以大军攻高州大石崖,克之,斩宗王、大臣朵朵失里等,至毡帽山斩鲁王,获其妃蒙哥秃。秋,太祖以故元太子流离沙漠,父子隔绝,未有后嗣,乃遣崇礼侯北归,以书谕之。又二年,其部下九住等寇西边,败去。
  洪武十一年夏,故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卒,太祖自为文,遣使吊祭。子脱古思帖木儿继立。其丞相驴儿、蛮子哈剌章,国公脱火赤,平章完者不花、乃儿不花,枢密知院爱足等,拥众于应昌、和林,时出没塞下。太祖屡赐玺书谕之,不从。十三年春,西平侯沐英师出灵州,渡黄河,历贺兰山,践流沙,擒脱火赤、爱足等于和林,尽以其部曲归。冬,完者不花亦就擒。明年春,徐达及副将军汤和、傅友德征乃儿不花,至河北,袭灰山,斩获甚众。
  时王保保已先卒,诸巨魁多以次平定,或望风归附,独丞相纳哈出拥二十万众据金山,数窥伺辽。二十年春,命宋国公冯胜为大将军,率颍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蓝玉等,将兵二十万征之,还其先所获元将乃剌吾。胜军驻通州,遣蓝玉乘大雪袭庆州,克之。夏,师逾金山,临江侯陈镛失道,陷敌死。乃剌吾归,备以朝廷抚恤恩语其众,于是全国公观童来降。纳哈出因闻乃剌吾之言已心悸,复为大军所迫,乃阳使人至大将军营纳款,以觇兵势。胜遣玉往受降。使者见胜军还报,纳哈出仰天叹曰:“天弗使吾有此众矣。”遂率数百骑诣玉纳降。已,将脱去,为郑国公常茂所伤不得去。都督耿忠遂以众拥之见胜,胜重礼之,使忠与同寝食。先后降其部曲二十余万人,及闻纳哈出伤,由是惊溃者四万人,获辎重畜马亘百余里。胜班师,都督濮英以三千骑殿,为溃卒所邀袭,死之。秋,胜等表上纳哈出所部官属二百余人,将校三千三百余人,金银铜印一百颗,虎符牌面百二十五事,马二百九十余匹,称贺。太祖封纳哈出为海西侯,先后赐予甚厚,并授乃剌吾千户。
  纳哈出既降,帝以故元遗寇终为边患,乃即军中拜蓝玉为大将军,唐胜、郭英副之,耿忠、孙恪为左、右参将,率师十五万往征之。冬,元将脱脱等降于玉。明年春,玉以大军由大宁至庆州,闻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从间道驰进,至百眼井哨不见敌,欲引还。定远侯王弼曰:“吾等奉圣主威德,提十万余众,深入至此,无所得,何以复命?”玉乃穴地而爨,一夜驰至捕鱼儿海。黎明,去敌营八十里。时大风扬沙,昼晦,军行无知者,敌不设备。弼为前锋,直薄之,遂大破其军,斩太尉、蛮子数千人。脱古思帖木儿以其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骑遁去,获其次子地保奴及妃主五十余人、渠率三千、男女七万余,马驼牛羊十万,聚铠仗焚之。又破其将哈剌章营,尽降其众。于是漠北削平。捷奏至,太祖大悦,赐地保奴等钞币,命有司给供具。既有言玉私元主妃者,帝怒,妃惭惧自杀。地保奴出怨言,帝居之琉球。
  脱古思帖木儿既遁,将依丞相咬住于和林,行至土剌河,为其下也速迭儿所袭,众复散,独与捏怯来等十六骑偕。适咬住来迎,欲共往依阔阔帖木儿,大雪不得发。也速迭儿兵猝至,缢杀之,并杀天保奴。于是捏怯来、失烈门等来降,置之全宁卫。未几,捏怯来为失烈门所袭杀,众溃,诏朵颜等卫招抚之,来降者益众。二十三年春,命颍国公傅友德等以北平兵从燕王,定远侯王弼等以山西兵从晋王,征咬住及乃儿不花、阿鲁帖木儿等。燕王出古北口,侦知乃儿不花营迤都,冒大雪驰进,去敌一碛,敌不知也。先遣指挥观童往,观童旧与乃儿不花善,一见相持泣。顷之,大军压其营,乃儿不花惊,欲遁,观童止之,引见王,赐饮食慰谕遣还。乃儿不花喜过望,遂偕咬住等来降。久之,乃儿不花等以谋叛诛死,敌益衰。太祖亦封燕、晋诸王为边藩镇,更岁遣大将巡行塞下,督诸卫卒屯田,戒以持重,寇来辄败之。而敌自脱古思帖木儿后,部帅纷拏,五传至坤帖木儿,咸被弑,不复知帝号。有鬼力赤者篡立,称可汗,去国号,遂称鞑靼云。
  成祖即位,遣使谕之通好,赐以银币并及其知院阿鲁台、丞相马儿哈咱等。时鬼力赤与瓦剌相仇杀,数往来塞下,帝敕边将各严兵备之。
  永乐三年,头目埽胡儿、察罕达鲁花等先后来归。久之,阿鲁台杀鬼力赤,而迎元之后本雅失里于别失八里,立为可汗。
  六年春,帝即以书谕本雅失里曰:“自元运既讫,顺帝后爱猷识理达腊至坤帖木儿凡六传,瞬息之间,未闻一人善终者。我皇考太祖高皇帝于元氏子孙,加意抚恤,来归者辄令北还,如遣脱古思帖木儿归,嗣为可汗,此南北人所共知。朕之心即皇考之心。兹元氏宗祧不绝如线,去就之机,祸福由分,尔宜审处之。”不听。
  明年,获其部曲完者帖木儿等二十二人,帝因复使给事中郭骥赍书往。骥被杀,帝怒。秋,命淇国公丘福为大将军,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副之,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为左、右参将,将精骑十万北讨,谕以毋失机,毋轻犯敌,一举未捷,俟再举。时本雅失里已为瓦剌所袭破,与阿鲁台徙居胪朐河。福率千骑先驰,遇游兵击破之。军未集,福乘胜渡河追敌,敌辄佯败引去。诸将以帝命止福,福不听。敌众奄至,围之,五将军皆没。帝益怒。
  明年,帝自将五十万众出塞。本雅失里闻之惧,欲与阿鲁台俱西,阿鲁台不从,众溃散,君臣始各为部。本雅失里西奔,阿鲁台东奔。帝追及斡难河,本雅失里拒战。帝麾兵奋击,一呼败之。本雅失里弃辎重孳畜,以七骑遁。斡难河者,元太祖始兴地也。班师至静虏镇,遇阿鲁台,帝使谕之降。阿鲁台欲来,众不可,遂战。帝率精骑大呼冲击,矢下如注,阿鲁台坠马,遂大败,追奔百余里乃还。冬,阿鲁台使来贡马,帝纳之。
  越二年,本雅失里为瓦剌马哈木等所杀。阿鲁台已数入贡,帝俱厚报之,并还其向所俘同产兄妹二人。至是,奏马哈木等弑其主,又擅立答里巴,愿输诚内附,请为故主复仇。天子义之,封为和宁王。自是,岁或一贡,或再贡,以为常。
  十二年,帝征瓦剌。阿鲁台使部长以下来朝会。赐米五十石,乾肉、酒糗、彩币有差。十四年,以战败瓦剌,使来献俘。十九年,阿鲁台贡使至边,要劫行旅,帝谕使戒戢之,由是骄蹇不至。
  阿鲁台之内附,困于瓦剌,穷蹙而南,思假息塞外。帝纳而封之,母妻皆为王太夫人、王夫人。数年生聚,畜牧日以蕃盛,遂慢我使者,拘留之。其贡使归,多行劫掠,部落亦时来窥塞。二十年春,大人兴和。于是诏亲征之。阿鲁台闻大军出,惧,其母妻皆詈之曰:“大明皇帝何负尔,而必为逆!”于是尽弃其辎重马畜于阔滦海侧,以其孥直北徙。帝命焚其辎重,收其马畜,遂班师。
  明年秋,边将言阿鲁台将入寇。帝曰:“彼意朕必不复出,当先驻塞下待之。”遂部分宁阳侯陈懋为先锋,至宿嵬山不见敌,遇王子也先土干率妻子部属来降。帝封为忠勇王,赐姓名曰金忠。忠勇王至京师,数请击敌自效。帝曰:“姑待之。”二十二年春,开平守将奏阿鲁台盗边,群臣劝帝如忠勇王言。帝复亲征,师次荅兰纳木儿河,得谍者,知阿鲁台远遁。帝意亦厌兵,乃下诏暴阿鲁台罪恶,而宥其所部来降者,止勿杀。车驾还,崩于榆木川。未几,阿鲁台使来贡马,仁宗已登极,诏纳之。自是,岁修职贡如永乐时。时阿鲁台数败于瓦剌,部曲离散。其属把的等先后来归,朝廷皆予官职,赐钞币,诏有司给供具。自后来归者,悉如例。阿鲁台日益蹙,乃率其属东走兀良哈,驻牧辽塞。诸将请出兵掩击之,帝不听。
  宣德九年,阿鲁台复为脱脱不花所袭,妻子死,孳畜略尽,独与其子失捏干等徙居母纳山、察罕脑剌等处。未几,瓦剌脱懽袭杀阿鲁台及失捏干,于是阿鲁台子阿卜只俺及其孙妻速木答思等丧败无依,来乞内附。帝怜而抚之。
  阿鲁台既死,其故所立阿台王子及所部朵儿只伯等复为脱脱不花所窘,窜居亦集乃路。外为纳款,而数入寇甘、凉。正统元年,将军陈懋败朵儿只伯于平川,追及苏武山,颇有斩获。二年冬,命都督任礼为总兵官,蒋贵、赵安副之,尚书王骥督师,以便宜行事。明年夏,复败朵儿只伯等于石城。阿台与朵儿合,复败之兀鲁乃地,追及黑泉,又及之刁力沟,出沙漠千里,东西夹击,敌几尽,先后获其部长一百五十人。于是阿台、朵儿只伯等来归。
  未几,脱脱不花捕阿台等杀之。脱脱不花者,故元后,鞑靼长也。瓦剌脱懽既击杀阿鲁台,悉收其部,兼并贤义、安乐二王之众,欲自立为可汗。众不可,乃立脱脱不花,以阿鲁台众属之,自为丞相,阳推奉之,实不承其号令。
  脱懽死,子也先嗣,益桀骜自雄,诸部皆下之,脱脱不花具可汗名而已。脱脱不花岁来朝贡,天子皆厚报之,比诸蕃有加,书称之曰达达可汗,赐赉并及其妃。十四年秋,也先谋大举入寇,脱脱不花止之曰:“吾侪服食,多资大明,何忍为此?”也先不听,曰:“可汗不为,吾当自为。”遂分道,俾脱脱不花侵辽东,而自拥众从大同入。帝亲征之,驾于土木陷焉。景皇帝自监国即位,尊帝为太上皇帝。明年秋,上皇归自也先所。事载《瓦剌传》。
  脱脱不花自上皇归后,修贡益勤。尝妻也先姊,生子,也先欲立之,不从。也先亦疑其与中国通,将害己,遂治兵相攻。也先杀脱脱不花,收其妻子孳畜,给诸部属,而自立为可汗。时景皇帝二年也。朝廷称也先为瓦剌可汗。
  未几,为所部阿剌知院所杀。鞑靼部长孛来复攻破阿剌,求脱脱不花子麻儿可儿立之,号小王子。阿剌死,而孛来与其属毛里孩等皆雄视部中,于是鞑靼复炽。
  景泰六年遣使入贡。英宗复辟,遣都督马政往赐故伯颜帖木儿妻币。孛来留之,而遣使入贺,欲献玺。帝敕之曰:“玺已非真,即真,亦秦不祥物耳,献否从尔便。第无留我使,以速尔祸。”时敌数寇威远诸卫,夏,定远伯石彪败之于磨儿山。
  天顺二年,孛来大举寇陕西,安远侯柳溥御之辄败,而饰小捷以闻。明年春,敌入安边营,石彪等破之,都督周贤、指挥李钅监战死。四年复寇榆林,彰武伯杨信拒却之。再入,败之于金鸡峪。未几,复大掠陕西诸边,廷臣请治各守将罪,帝宥之。五年春,寇入平虏城,诱指挥许颙等入伏,杀之。边报日亟,命侍郎白圭、都御史王竑往视师。秋,孛来求款,帝使詹升赍敕往谕。孛来遣使随升来贡,请改大同旧贡道,而由陕西兰县入,许之。未几,复纠其属毛里孩等入河西。明年春,圭等分巡西边,圭遇敌于固原川,竑遇敌于红崖子川,皆破之。帝赐玺书奖励,敕孛来使臣仍从大同入贡。
  时麻儿可儿复与孛来相仇杀。麻儿可儿死,众共立马可古儿吉思,亦号小王子。自是,鞑靼部长益各专擅。小王子稀通中国,传世次,多莫可考。孛来等每岁入贡,数寇掠,往来塞下,以西攻瓦剌为辞,又数要劫三卫。七年冬,贡使及关,帝却之,以大学士李贤言乃止。八年春,御史陈选言:“鞑靼部落,孛来最强,又密招三卫诸蕃,相结屯住。去冬来朝,要我赏宴,窥我虚实,其犯边之情已露。而我边关守臣,因循怠慢,城堡不修,甲仗不利,军士不操习,甚至富者纳月钱而安闲,贫者迫饥寒而逃窜。边备废弛,缓急何恃?乞敕在边诸臣,痛革前弊。其镇守、备御等官,亦宜以时黜陟,庶能者知奋,怠者知警。至厄塞要害之处,或益官军,或设营堡,或用墩台,咸须处置得宜,岁遣大臣巡视,庶边防有备,寇氛可戢。”报闻。
  成化元年春,孛来诱兀良哈九万骑入辽河,武安侯郑宏御却之。秋,散掠延绥。冬,复大入。命彰武伯杨信率山西兵,都御史项忠率陕西兵御之,少却。未几,复渡河曲,围黄甫川堡,官军力战,乃引去。
  始,鞑靼之来也,或在辽东、宣府、大同,或在宁夏、庄浪、甘肃,去来无常,为患不久。景泰初,始犯延庆,然部落少,不敢深入。天顺间,有阿罗出者,率属潜入河套居之,遂逼近西边。河套,古朔方郡,唐张仁愿筑三受降城处也。地在黄河南,自宁夏至偏头关,延袤二千里,饶水草,外为东胜卫。东胜而外,土平衍,敌来,一骑不能隐,明初守之,后以旷绝内徙。至是,孛来与小王子、毛里孩等先后继至,掳中国人为乡导,抄掠延绥无虚时,而边事以棘。
  二年夏,大入延绥。帝命杨信充总兵官,都督赵胜为副,率京军及诸边卒二万人讨之。信先以议事赴阙,未至。敌散掠平凉,入灵州及固原,长驱寇静宁、隆德诸处。冬,复入延绥,参将汤胤绩战死。
  未几,诸部内争,孛来弑马可古儿吉思,毛里孩杀孛来,更立他可汗。斡罗出者复与毛里孩相仇杀,毛里孩遂杀其所立可汗,逐斡罗出,而遣使入贡。寻渡河掠大同。三年春,帝命抚宁侯朱永等征之。会毛里孩再乞通贡,而别部长孛鲁乃亦遣人来朝。帝许之,诏永等驻军塞上。
  四年秋,给事中程万里上言:“毛里孩久不朝贡,窥伺边疆,其情叵测。然臣度其有可败者三。近我边地才二三日程,彼客我主,一也。兼并诸部,驰驱不息,既骄且疲,二也。比来散逐水草,部落四分,兵力不一,三也。宜选精兵二万,每三千人为一军,统以骁将,严其赏罚,使探毛里孩所在,潜师捣之,破之必矣。”帝壮之,而不能用。冬寇延绥。明年春再入。守将许宁等辄击败之。冬复纠三卫入寇,延绥、榆林大扰。
  六年春,大同巡抚王越遣游击许宁击败之;杨信等亦大破之于胡柴氵冓。时孛鲁乃与斡罗出合别部癿加思兰、孛罗忽亦入据河套,为久居计。延绥告急,帝命永为将军,以王越参赞军务,使御敌。永至,数以捷闻,越等皆升赏,论功永世侯,而敌据套自如。
  七年春,永上战守二策,廷议以粮匮马乏,难于进剿,请命边将慎守御以图万全。于是吏部侍郎叶盛巡边,偕延绥巡抚余子俊及越议筑边墙,设立台堡。冬,敌入塞,参将钱亮败绩,越等不能救。兵部尚书白圭请择遣大将军专事敌,会盛还,越亦赴京计事,乃集廷议,请大发兵搜套。帝以武靖侯赵辅为将军,节制诸路,王越仍督师。敌大入延绥,辅不能御,遂召还,以宁晋伯刘聚代之,聚亦未有功。而毛里孩、孛鲁乃、斡罗出稍衰,满都鲁入河套称可汗,癿加思兰为太师。
  九年秋,满都鲁等与孛罗忽并寇韦州。王越侦知敌尽行,其老弱巢红盐池,乃与许宁及游击周玉率轻骑昼夜疾驰至,分薄其营,前后夹击,大破之。复邀击于韦州。满都鲁等败归,孳畜庐帐荡尽,妻孥皆丧亡,相顾悲哭去。自是不复居河套,边患少弭;间盗边,弗敢大入,亦数遣使朝贡。
  初,癿加思兰以女妻满都鲁,立为可汗。久之杀孛罗忽,并其众,益专恣。满都鲁部脱罗干、亦思马因谋杀之。寻满都鲁亦死,诸强酋相继略尽,边人稍得息肩。
  时中官汪直怙恩用事,思以边功自树,王越、朱永附之。十六年春,边将上言,传闻敌将渡河,遽以永为将军。直与越督师至边,未及期,袭敌于威宁海子,大破之,又败之于大同。永晋公爵,予世袭,越封威宁伯,直增禄至三百石。未几,诏以越代永总兵。于是亦思马因等益纠众盗边,延及辽塞。秋,敌三万骑寇大同,连营五十里,杀掠人畜数万。总兵许宁御之,兵败,以捷闻。敌既得利,长驱入顺圣川,散掠浑源、朔诸州。宣府巡抚秦纮、总兵周玉力战却之。山西巡抚边镛,参将支玉等悉力捍御,敌去辄复来,迄成化末无宁岁。
  亦思马因死,入寇者复称小王子,又有伯颜猛可王。弘治元年夏,小王子奉书求贡,自称大元大可汗。朝廷方务优容,许之。自是,与伯颜猛可王等屡入贡,渐往来套中,出没为寇。八年,北部亦卜剌因王等入套驻牧。于是小王子及脱罗干之子火筛相倚日强,为东西诸边患。其年,三入辽东,多杀掠。明年,宣、大、延绥诸境俱被残。
  十一年秋,王越既节制诸边,乃率轻兵袭敌于贺兰山后,破之。明年,敌拥众入大同、宁夏境,游击王杲败绩,参将秦恭、副总兵马升逗遛不进,皆论死。时平江伯陈锐为总兵,侍郎许进督师,久无功,被劾去,以保国公朱晖、侍郎史琳代之,太监苗逵监军。
  十三年冬,小王子复居河套。明年春,吏部侍郎王鏊上御敌八策:一曰定庙算,二曰重主将,三曰严法令,四曰恤边民,五曰广招募,六曰用间,七曰分兵,八曰出奇。帝命所司知之。时敌以八千骑东驻辽塞下,攻入长胜堡,杀掠殆尽。秋,晖等以五路之师夜袭敌于河套,斩首三级,驱孳畜千余归,赏甚厚。小王子以十万骑从花马池、盐池入,散掠固原、宁夏境,三辅震动,戕杀惨酷。
  十五年,以户部尚书秦纮总制陕西。夏,敌入辽东清河堡,至密云,旋西掠偏头关。秋,复以五千骑犯辽东长安堡,副总兵刘祥御之,斩首五十一级,敌乃退。明年,稍靖。
  十七年春,敌上书请贡,许之,竟不至;仍入大同杀墩军,犯宣府及庄浪,守将卫勇、白玉等御却之。明年春,敌三万骑围灵州,复散掠内地,指挥仇钺、总兵李祥击走之。敌大举入寇宣府,总兵张俊御之,大败,裨将张雄、穆荣战殁。
  武宗嗣位,复命晖、琳出御。冬,敌入镇夷所,指挥刘经死之。复自花马池毁垣入,掠隆德、静宁、会宁诸处,关中大扰,以杨一清为总制。时正德元年春也。
  刘瑾用事,监军皆阉人,一清不得职去,文贵、才宽相继受事。二年,敌入宁夏、庄浪及定辽后卫诸境,守将皆逮问。
  四年,敌数寇大同。冬,才宽御敌于花马池,中伏死。总兵马昂与别部亦孛来战于木瓜山,胜之,斩三百六十五级,获马畜六百余,军器二千九百余。
  明年,北部亦卜剌与小王子仇杀。亦卜剌窜西海,阿尔秃厮与合,逼胁洮西属番,屡入寇。巡抚张翼、总兵王勋不能制,渐深入,边人苦之。八年夏,拥众来川,遣使诣翼所,乞边地驻牧修贡。翼啖以金帛,令远徙,亦卜剌遂西掠乌斯藏,据之。自是洮、岷、松潘无宁岁。
  小王子数入寇,杀掠尤惨。复以五万骑攻大同,趣朔州,掠马邑。帝命咸宁侯仇钺总兵御之,战于万全卫,斩三级,而所失亡十倍,以捷闻。明年秋,敌连营数十,寇宣、大塞,而别遣万骑掠怀安。总制丛兰告急,命太监张永督宣、大、延绥兵,都督白玉为大将,协兰守御,京师戒严。已,敌逾怀安趣蔚州,至平虏城南,兰等预置毒饭于田间如农家饷,而设伏以待。敌至,中毒,伏猝发,多死者。其年,小王子部长卜儿孩以内难复奔据西海,出没寇西北边。
  十一年秋,小王子以七万骑分道入,与总兵潘浩战于贾家湾。浩再战再败,裨将朱春、王唐死之。张永遇于老营坡,被创走居庸。敌遂犯宣府,凡攻破城堡二十,杀掠人畜数万。浩夺三官,诸将降罚有差。
  十二年冬,小王子以五万骑自榆林入寇,围总兵王勋等于应州。帝幸阳和,亲部署,督诸将往援,殊死战,敌稍却。明日复来攻,自辰至酉,战百余合,敌引而西,追至平虏、朔州,值大风黑雾,昼晦,帝乃还,命宣捷于朝。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
  嘉靖四年春,以万骑寇甘肃。总兵姜奭御之于苦水墩,斩其魁。明年犯大同及宣府,亦卜剌复驻牧贺兰山后,数扰边。明年春,小王子两寇宣府。参将王经、关山先后战死。秋,以数万骑犯宁夏塞,尚书王宪以总兵郑卿等败之,斩三百余级。明年春,掠山西。夏,入大同中路,参将李蓁御却之。冬,复寇大同,指挥赵源战死。
  十一年春,小王子乞通贡,未得命,怒,遂拥十万骑入寇。总制唐龙请许之,帝不听。龙连战,颇有斩获。
  时小王子最富强,控弦十余万,多畜货贝,稍厌兵,乃徙幕东方,称土蛮,分诸部落在西北边者甚众。曰吉囊、曰俺答者,于小王子为从父行,据河套,雄黠喜兵,为诸部长,相率躏诸边。

译文

  鞑靼,即蒙古部,是元朝皇族的后裔。太祖洪武元年(1368),大将军徐达率军攻打元朝,元朝皇帝从北平逃到塞外,住在开平,屡次派他的将领也速等人骚扰北部边境。第二年,常遇春带兵击败了骚扰的元朝残兵,把军队开进开平,俘虏了元朝的宗王庆孙、平章鼎住。
  此时元朝皇帝逃奔到应昌,他的将领王保保占据定西,成为明朝边境的祸患。洪武三年(1470)春,明朝拜徐达为大将军,让他从西安出发直捣定西;拜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让他们从居庸关出发直捣应昌。李文忠到兴和时,活捉了平章竹贞,又在骆驼山大破元兵,于是朝应昌进发,还末到应昌时,李文忠获悉元朝皇帝已死,便包围了应昌城,并把它攻克下来,俘虏了元朝皇帝的孙子买的里八剌和他的妃嫔、大臣,缴获了许多宝石和图画书籍。只有元朝皇帝的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带了几十个人骑马逃脱。徐达也在沈儿峪口大破王保保,王保保率残兵逃走。明太祖便封买的里八剌为崇礼侯,称已死的元朝皇帝为顺帝。这样一来,从前元朝的诸位将领江文清等人和元朝的王子失笃儿等人,先后归顺于明朝。只有王保保还拥戴元朝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住在和林。明太祖几次以诏书告谕他们,他们始终不愿归顺明朝。
  洪武五年(1372)春,明朝派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征西将军冯胜率领军队分三路征讨爱猷识理达腊,大将军徐达由中路出雁门关,征战不利,转守边塞。冯胜率兵从西路驻扎兰州。右副将军傅友德带兵先行,转战到埽林山,与冯胜等人的军队会合后,斩杀元朝的平章不花,降获上都驴等人下属的官吏和平民八千三百多户,又从亦集乃路到瓜州、沙州,再连败元兵。李文忠在东路从居庸到口温,元朝兵将弃营而逃,李文忠就率轻骑从胪朐河急速前进,在土剌河打败蛮子哈剌章,又追到阿鲁浑河和称海,俘获元朝官员的子孙和士兵家属共一千八百余人,解送到京师。不久徐达等奉召还师。洪武六年(1373)春,派遣徐达、李文忠等守卫西北边陲。元兵进犯武州和朔州,徐达派陈德、郭子兴出击,打败元兵。不久,徐达等又在怀柔大败王保保的军队。这时期元兵曾先后进犯过白登、保德、河曲等地,都被当地守卫的将领打败,只有抚宁、瑞州两地为元兵所破,明太祖便把该两地的平民迁往内地。
  洪武七年(1374)夏,都督蓝玉攻克兴和。李文忠亦派自己的副将捉拿斩杀元军首长,自己用大部队攻打高州的大石崖,攻克后,斩杀元朝宗王、大臣朵朵失里等,到毡帽山又斩杀元朝的鲁王,俘获他的妃子蒙哥秃。秋天,明太祖考虑到元朝太子在沙漠中流转离散,父子相互隔绝,没有后代,便让崇礼侯买的里八剌回到北方老家,用书信谕告他。过了二年,他的部下九住等侵犯西部边疆,失败后逃走。
  洪武十一年(1378)夏,元朝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死,明太祖自己写祭文,派遣使者前往吊唁祭奠。爱猷识理达腊的儿子脱古思帖木儿继承了其父的皇位。其丞相驴儿、蛮子哈剌章、国公脱火赤、平章完者不花和乃儿不花、枢密知院爱足等带领一批人居住在应昌、和林,时常在塞下出没。明太祖屡次用印有皇帝印信封记的文书诏谕他们,他们不愿归顺。洪武十三年(1380)春天,西平侯沐英从灵川出兵,渡过黄河,经过贺兰山和沙漠地,在和林生擒脱火赤和爱足等人,把他们的军队全带了回来,同年冬天,完者不花也被擒。第二年春,徐达和他的副将军汤和、傅友德一起征讨乃儿不花,到了黄河以北地区,袭击了灰山,消灭和俘虏了许多元兵。
  此时王保保已经逝世,各位魁首也相继按次序被平定,有的望风归降,只有丞相纳哈出率二十万人占据金山,几次窥视辽州,伺机偷袭。洪武二十年(1387)春,明朝派宋国公冯胜为大将军,率颍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蓝玉等,带兵二十万征讨纳哈出,同时把原先俘虏的元朝将领乃剌吾放了回去。冯胜的军队驻扎在道州,派遣蓝玉乘大雪袭击庆州,并攻克庆州。同年夏天,明军越过金山,临江侯陈镛追敌被围战死。乃剌吾回去后,把明朝廷抚恤恩典的事全告诉大家,这样全国公观童也来归降。纳哈出因听了乃剌吾的话已感到害怕,再则又被明朝的大军所压迫,于是表面上派人至明朝大将军营地投诚,暗地里窥视明军的兵势。冯胜派遣蓝玉去受降。元兵使者探明冯胜的兵势后回去报告给纳哈出,纳哈出仰天叹息道“:是上天不让我拥有这么多人啊!”于是带数百随从骑马到蓝玉那里投降。投降后不久,纳哈出又想脱离明军而去,被郑国公常茂打伤,因而不能离开。都督耿忠就带领众人去拜见冯胜,冯胜以厚重的礼节接待他,并与他一起吃一起睡。这样一来先后降获元朝士兵二十余万人,这些降服的士兵听说纳哈出受伤后,受惊溃逃而去的有四万人,缴获军用物资、牲畜马匹横贯达一百多里。冯胜带领出征的军队回去时,都督濮英带三千骑兵殿后,被元朝溃散的军队所拦击,濮英战死。同年秋天,冯胜等人向皇帝上章奏,献上纳哈出的属吏二百多人,将校三千一百多人,金印银印铜印共一百颗,雕有虎形的符和牌面三百二十五事,马二百九十多匹,称颂祝贺明太祖封纳哈出为海西侯,先后赏赐给他很多东西,同时授予乃剌吾千户人家的赋税。
  纳哈出已经投降,明朝皇帝认为元朝残存的军队终究是边境上的祸患,就在军队中拜蓝玉为大将军,封唐胜、郭英为副将军,耿忠、孙恪为左、右参将,率十五万军队去征讨元朝残兵。同年冬天,元朝将领脱脱向蓝玉投降。第二年春,蓝玉率领大军从大宁到庆州,听说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便从偏僻小路急速前进,到百眼井时,没发现敌军,便想率军回去。这时定远侯王弼说“:我们奉神圣皇帝的恩威,带领十多万军队出征,深入到这个地方,如果没有任何收获,回去怎么向皇帝交待?”蓝玉便令军队挖地为灶烧火煮饭,一夜之间急速赶到捕鱼儿海。黎明时分,距离敌人营地只有八十里远。此时起大风,沙土飞扬,白天天色也很昏暗,军队前进没人知道,敌人也没防备。王弼为前锋,直接攻入元军营地,大败元军,斩杀太尉、蛮子数千人。脱古思帖木儿带着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人逃走。俘获了脱古思帖木儿的第二个儿子地保奴及其配偶五十多人。他手下的首领三千人、男女百姓七万多人,同时缴获马匹、骆驼、牛羊等十万头,把收缴的铠甲兵器全集中起来烧毁,接着又打破脱古思帖木儿的将领哈剌章的军营,把他们全部降伏。这样大漠北部的祸患便去除了。捷报传到,明太祖非常高兴,用纸币赏赐给地保奴等人,并命令有关官吏陈设食具招待他们。不久,有人说蓝玉私藏了地保奴的主妃,皇帝听后发怒,主妃知道后既惭愧又害怕就自杀了。地保奴知道后口出怨言,皇帝便把他流放到琉球。
  脱古思帖木儿已经逃脱,想到和林去依靠丞相咬住,行到土剌河时,被部下也速迭儿所袭击,大家又都逃散,脱古思帖木儿只与捏怯来等十六人在一起。恰好咬住来迎接他们,想一起去投靠阔阔帖木儿,因为大雪而不能出发。也速迭儿的兵马突然冲至,用绳勒死脱古思帖木儿,并杀死了天保奴。这样,捏怯来、失烈门等人便投降明朝,明朝把他们安置在全宁卫所。不久,失烈门袭击并杀死捏怯来,捏怯来的部下溃散。皇帝下诏书让朵颜等卫所招抚他们,于是来归降的人更多。洪武二十三年(1390)春,明朝命令颍国公傅友德等以北平的军队跟随燕王,定远侯王弼等以山西的军队跟随晋王,一起征讨咬住、乃儿不花和阿鲁帖木儿等。燕王从古北口出发,侦察了解到乃儿不花在迤都扎营,于是冒着大雪急速进兵,离敌只有一碛远,敌人并不知晓。燕王派遣指挥观童先去敌营。观童与乃儿不花有旧谊,两人一见相互流泪。一会儿后,明军包围了乃儿不花的营地,乃儿不花大惊想逃,观童制止了他,并把他引见给燕王,燕王赏饮料食物给乃儿不花并对他抚慰后又送他回去。乃儿不花大喜过望,于是偕同咬住等人一起来归降。很久以后,乃儿不花等人因谋叛罪被杀,敌人更加衰弱。明太祖也分封燕王、晋王等为边境的藩镇,又每年派遣大将在边境要塞巡行,监督各卫所的士兵屯田,保持高度的警戒,外敌一入侵都被当地守军击败。而敌方自脱古思帖木儿以后,各部首领互相争斗,内乱不已。等传了五代到坤帖木儿时,全部被部下所杀,已经不再知晓元朝的皇帝称号了。后来有一个名叫鬼力赤的人篡位自立,称为可汗,废去国号,于是称为鞑靼。
  明成祖即皇帝位后,派遣使臣持皇帝的诏谕与他们通好,给鬼力赤可汗和他的知院阿鲁台、丞相马儿哈咱等各赏银币。此时鬼力赤与瓦剌互相仇杀,屡次在边境要塞地区往来,明成祖下令各边关将领带兵严密防范。
  永乐三年(1405),鞑靼的头目埽胡儿、察罕达鲁花等人先后来明朝归附。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阿鲁台杀死鬼力赤,在别失八里这个地方迎接元朝皇帝的后裔本雅失里,把他立为可汗。
  永乐六年(1408)春,明成祖修诏书给本雅失里说“:自从元朝的气运终了以后,顺帝的后代爱猷识理达腊到坤帖木儿传了六代,就好像瞬息之间的事情一样,没有听说他们中有一人是有好结果的。我的亡父太祖高皇帝对元朝人的子孙,总是有意抚慰体恤,凡是来归顺的,总是让他们回到北方老家,例如把脱古思帖木儿送回去,他的子孙成为可汗,这些都是南北方人所共同知晓的。我的心与我亡父太祖高皇帝的心是一样的。元朝皇族的世系像线一样没有断绝,是去是来机会摆在面前,是祸是福就看你们选择。你应该审慎地处理好这件事。”本雅失里没有听从明成祖的劝告。
  第二年(1409),明军俘获了本雅失里的士卒完者帖木儿等二十二人,明成祖因此再派给事中郭骥虔诚地修书前往对方处。郭骥被对方所杀,明成祖很愤怒。同年秋天,命令洪国公丘福为大将军,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为副将军,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为左右参将,带精锐骑兵十万征讨北方,同时告诫他们不要丢失时机,也不要轻易进犯敌方,一次不能成功,可以等第二次。这时的本雅失里已被瓦剌所败,与阿鲁台一起迁徙到胪朐河居住。丘福率领一千骑兵先行,碰到本雅失里的游动散兵并击败他们。这时明军还没集中,丘福乘胜渡过河流追击敌人,而敌人总假装失败故意引他们深入。明军各位将领拿明成祖的告诫制止丘福深入,丘福不听。大股敌人铺天盖地而来,包围了他们,明朝五位将军全部覆没。明成祖听到后更加愤怒。
  又过了一年(1410),明成祖亲自带领五十万军队出边关。本雅失里听到消息后感到害怕,想和阿鲁台一起往西逃,阿鲁台不愿意,手下的人相继逃散,他们君臣之间开始各自拥有军队。本雅失里往西逃奔,阿鲁台往东逃奔。明成祖带兵追到斡难河,本雅失里拒绝出战。明成祖指挥军队奋勇出击,一声呐喊之下就打败了本雅失里。本雅失里抛弃了物资和牲畜,带着七个人骑马逃走。斡难河,是元太祖铁木真开始发迹的地方。明成祖率领军队回到静虏镇,遇到阿鲁台,明成祖派人送文书给阿鲁台要他来投降。阿鲁台想来,他手下的人不同意,于是发生战斗。明成祖率领精锐骑兵大声呼喊着冲击敌人,箭矢像雨点般射向对方,阿鲁台从马上掉了下来,被明军大败,明成祖率兵追了一百多里远才回来。同年冬天,派使者向明朝廷贡献马匹,明成祖接纳了。
  过了二年,本雅失里被瓦剌部的马哈木等人所杀。阿鲁台已好几次派人向朝廷献贡物,明成祖都以厚礼还报他,并送还原来俘虏的阿鲁台的同母兄妹二人。至此,阿鲁台上奏书给明朝廷,说马哈木等人杀了自己的君主,擅自扶立答里巴,因此他愿意诚心依附明朝,请求明朝廷允许他替原来的君主报仇。明成祖认为他很忠义,封他为和宁王。从此,阿鲁台每年送一次贡物,或一年送二次贡物,都是常事。
  永乐十二年(1414),明成祖率军征讨瓦剌部落。阿鲁台派自己部落长以下的官吏来朝会明成祖。明成祖各按他们的等级,赏给他们五十石米、干肉、酒糗、彩币若干。永乐十四年(1416)阿鲁台打败瓦剌,派使者来明朝献俘虏。永乐十九年(1421),阿鲁台派使者献贡物,到边关时要抢劫行人,明成祖告诫来使应该戒绝收敛这种行为,因这个原因阿鲁台不再顺从明朝,不再朝贡了。
  阿鲁台之依附明朝,是因为他被瓦剌部落所困扰,走投无路才南投,想凭借明朝的势力在塞外休养生息。明成祖接纳了他并封他为王,他的母亲、妻子都成了王太夫人、王夫人,经过几年的人口繁殖和物力聚积,其畜牧业一天比一天繁盛,于是就怠慢明朝使者,把使者拘留起来。他们派来朝贡的使者回去时,也多有抢劫掠夺的行为,他们的部落也时常到边关地区来窥探动静。永乐二十年(1422)春天,他们大举侵入兴和。于是明成祖下诏亲自征讨他们。阿鲁台听到明朝大军出发征讨,感到害怕,他的母亲和妻子也都责骂他“:大明的皇帝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你却一定要背叛他!”这样阿鲁台便把他的军用物资、马匹牲畜全部抛弃在阔滦海旁边,只带他的妻子儿女直往北迁徙。明成祖下令烧毁阿鲁台的军用物资,收留他留下的马匹牲畜,就带军队回去了。
  第二年秋天,边关的将领说阿鲁台将要入侵明朝。明成祖说“:他意料我一定不会再出去亲征了,我应当先将军队驻扎在边关要地等他。”于是就做部署,派宁阳侯陈懋为先锋,到宿嵬山时并没有发现敌人,遇到王子也先土干带着妻子儿子和部下属人来归降。明成祖便封也先土干为忠勇王,赏赐他一个姓名叫金忠。忠勇王到京都,屡次请求出击敌人自愿效劳,明成祖说:“暂时等一等吧。”
  永乐二十二年(1424)春天,守卫开平的将领上奏说阿鲁台在边关抢劫掠夺,各位大臣劝明成祖听忠勇王的话。明成祖又亲自出征,军队驻扎在答兰纳木儿河时,抓获一个探子,了解到阿鲁台已经远远地逃走了。明成祖对兵事也厌倦了,就下诏书公布阿鲁台的罪恶,对于他的部下来归降的,都宽宥他们,不能杀害。明成祖乘马车回京城,当行到榆木川时,逝世。不久,阿鲁台派使者给明朝廷献贡马,仁宗已经登上皇帝位,下诏接纳他们。从此,他们又像永乐年间一样每年都来进贡物给朝廷。
  这时期阿鲁台屡次被瓦剌部落所打败,他手下的军队也逃离分散了。他手下的把的等人也先后来归顺明朝,朝廷都封官职给他们,赏赐给他们钞票,让有关官吏供给他们酒食。从此以后凡来归顺的人,待遇都跟前面一样。阿鲁台更加走投无路,便带领他的属下人往东逃到兀良哈,在辽州的边关地区放牧。各位将领请求出兵掩杀他,仁宗皇帝不听。
  宣德九年(1434)阿鲁台再次遭到脱脱不花的袭击,他的妻子儿子被杀,牲畜几乎丧失殆尽,只好与他的儿子失捏干等人迁徙到母纳山、察罕脑剌等地居住。不久,瓦剌部落的脱飀袭击并杀死了阿鲁台和失捏干,于是阿鲁台的儿子阿卜只俺和孙媳速木答思等无依无靠,来乞求依附于明朝,宣宗皇帝可怜并安抚了他们。阿鲁台已死,他以前所立的阿台王子及其部属朵儿只伯等人又遭脱脱不花的为难,便逃奔到亦集乃路居住。表面上他们投诚明朝,而暗地里几次入侵甘州、凉州。正统元年(1436),将军陈懋在平川打败朵儿只伯,追到苏武山,杀死和俘虏不少敌人。正统二年(1437)冬天,明朝任命都督任礼为总兵官,蒋贵、赵安为副总兵官,尚书王骥为督师,率兵看情况相机行事。第二年夏天,又在石城打败朵儿只伯等人。阿台与朵儿只伯汇合后,又在兀鲁乃地区被明军打败。明军追击到黑泉,又追击他们到刀力沟,出沙漠有千里之远,东西两方夹击,敌人几乎全军被歼,先后俘虏了他们的部落长官达一百五十人。这样,阿台、朵儿只伯等人只好来投降明朝。
  不久,脱脱不花捉到了阿台等人,并杀了他们。脱脱不花这个人,是以前元朝人的后裔,鞑靼人的酋长。瓦剌脱飀已经袭击并杀死了阿鲁台,全部收留了阿鲁台的部属,兼并了贤义王、安乐王的人马,想自己立为可汗。众人认为这样不行,脱飀才立脱脱不花为可汗,把阿鲁台的人马归属给他,自己做丞相,表面上是推奉脱脱不花,实际上并不承接脱脱不花的号令。
  脱飀死后,他的儿子也先继承了父亲的权位,更加桀骜自雄,各部都听命于他,脱脱不花只有可汗的虚名而已。脱脱不花每年来朝贡时,明朝皇帝都以厚礼还报他,比其他外族更优待,文书上称他为达达可汗,皇帝对他的赏赐恩及他的妃子。正统十四年(1449)秋天,也先谋划大举入侵明朝,脱脱不花制止他说:“我们的吃和穿,大多依赖大明朝,怎么忍心做这种事。”也先不听,说:“可汗不愿做,我就自己做。”于是两人分路行动,让脱脱不花入侵辽东,自己率领大军从大同入侵明朝。明英宗皇帝亲自带兵征讨,在土木堡被也先俘虏。景泰皇帝便从原来的监国位置上登极做皇帝,尊奉英宗皇帝为太上皇。第二年秋,太上皇被也先释放回来。这件事在本书《瓦剌传》有记载。
  自太上皇回归朝廷后,脱脱不花给明朝廷的献贡比以前更勤。脱脱不花以前的妻子是也先的姊,生了个儿子,也先想立他,脱脱不花不愿意。也先对脱脱不花与中国通好颇有疑忌,认为这会对自己不利,于是整肃兵马攻打脱脱不花。也先杀了脱脱不花后,把他的妻子、儿女和牲畜收容起来分配给自己的部属,自己封为可汗。这是景泰皇帝接位第二年的事。明朝廷称也先为瓦剌可汗。
  不久,也先被部下的阿剌知院杀死。鞑靼部落酋长孛来又打败阿剌,找到脱脱不花的儿子麻儿可儿,立为可汗,号称小王子。阿剌死后,孛来和他的下属毛里孩等人在部落中势力最大,这样鞑靼势力又开始繁盛。
  景泰六年(1455),鞑靼派使者向明朝进贡。明英宗复辟,重登皇帝位,派遣都督马政到鞑靼给从前伯颜帖木儿的妻子送钱币。孛来把马政留下,派遣使者向英宗祝贺,表示要还皇帝的印玺。英宗皇帝给孛来的诏书说“:印玺已经不是真的了,即便是真的,也是不祥之物,还与不还随你的便。只是你不要扣留我派的使者,否则会更快地降祸于你。”这时鞑靼人已几次入侵威远等卫所。同年夏天,定远伯石彪在磨儿山打败了入侵的鞑靼人。
  天顺二年(1458),孛来带兵大规模地入侵陕西,安远侯柳溥率兵抵抗总是被孛来打败,而柳溥却拿小小的胜利报告皇上以粉饰自己的失败。第二年春,敌人入侵安边营,石彪率兵破敌,都督周贤和指挥李鉴战死。天顺四年(1460)敌人又入侵榆林,彰武伯杨信率兵抵抗打退敌人。再次入侵,又再次在金鸡峪被击退。不久,敌人又大肆掠夺陕西的各边关,朝廷的大臣们请求皇帝给这些边关的守卫将领治罪,英宗皇帝都宽恕了他们。天顺五年(1461)春天,敌人入侵平虏城,把指挥许..等人诱入伏击圈内,杀死了许..。边关地区的奏报一天比一天急,英宗皇帝命令侍郎白圭、都御史王闳去边关视察军队。同年秋天,孛来请求投诚,英宗皇帝派詹升带诏书去见孛来。孛来派使者随詹升一起到朝廷献贡,并请求。后献贡不从大同这条旧路走,而要从陕西兰县进来,英宗皇帝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不久,孛来又纠集他手下的毛里孩等人入侵河西。第二年春,白圭等人分别巡视西部边关,白圭在固原川、王闳在红崖子川与敌人遭遇,都打败了敌人。英宗皇帝赏赐有皇帝印玺的诏书奖励他们,并告诉孛来的使臣,今后入朝廷献贡仍从大同这条路走。
  此时期麻儿可儿又与孛来互相仇杀。麻儿可儿死后,众人一起拥立马古可儿吉思,也号称小王子。从此以后,鞑靼各部落长更加擅权自专。小王子很少与中国交通,所传后代情况,大多无法考证。孛来等人每年都到朝廷来献贡,也几次入侵掠夺边关,并以向西进攻瓦剌部落为托辞,几次抢劫三个卫所。天顺七年(1463)冬,孛来派来朝廷献贡的使者到边关,英宗皇帝拒绝他入关,大学士李贤进言劝阻,英宗皇帝才放行。天顺八年(1464)春天,御史陈选进言:“鞑靼各部落,属孛来最强大。他又秘密招收三个卫所中的外族人,相互结集屯居。去年冬天来上朝,要求赏赐给他们宴席,实际上是窥探我们的虚实,其意欲侵犯我们边关的情况已经显露。而我们边关地区的守卫大臣,因循守旧,守备怠慢,城堡不修,兵器不利,士兵也不操练,甚至富裕者每个月交点钱就可以过安逸闲散的生活,贫困者则因饥寒交迫而逃跑。边防守备废弃懈怠,一旦有轻重缓急之事时就无所倚恃了。因此恳求皇帝陛下给边关的各位大臣下命令,要他们痛心疾首革除上述弊端。边关地区的镇守、备御等官员,也应该按时废黜或升降,这样才能使有能力的人奋发,给懈怠的人以警告。至于重要的边关和要害之处,要么增加国家军队,要么建设军营堡垒,要么筑墩台,都必须处置得当,每年还得派遣大臣去巡视,这样边关地区有了防备,外族想要入侵的气氛才能收敛。”
  成化元年(1465)春天,孛来诱骗兀良哈带九万骑兵侵入辽河,武安侯郑宏率兵打退了他们。同年秋天,他们零零散散地抢掠了延绥等地。同年冬天,又大举入侵明朝。明朝命令彰武伯杨信率领山西的军队,都御史项忠率领陕西的军队抵抗敌人,不多久敌人退却。不久,鞑靼人又渡过河曲,包围了黄甫川堡,守军官兵奋力战斗,才引退而去。
  刚开始时,鞑靼人入侵地点,要么在辽东、宣府、大同,要么在宁夏、庄浪、甘肃,来来去去没有一定,作祸的时间也不长久。景泰初年,才开始进犯延庆,但这时他们的部落还少,不敢深入。天顺年间,有个叫阿罗出的人,率领属下人偷偷地进入河套地区居住,这样就逼近了西部边关。河套这个地方,是古代的朔方郡,唐朝张仁愿在这里筑有三个受降城。河套地处黄河以南,从宁夏到偏头关,宽广有二千里,水草富饶,其外是东胜卫所。东胜卫所的外面,土地平坦,敌人来犯时,连一匹马也藏不住。明朝初年曾派兵守卫这个地方,后因为该地太空旷就把守军往内迁。于是,孛来和小王子、毛里孩等人先后到达该地,掳抢中国人做向导,常常抄近路掠夺延绥地区,这样边关的事务就很棘手。
  成化二年(1466)夏天,鞑靼人大举侵入延绥。宪宗皇帝任命杨信为总兵官,都督赵胜为副总兵官,率领京都的军队和各边关的士兵二万人征讨他们。由于杨信原先被任为议事,到自己的官府去上任了,因此没及时赶到。敌人掠夺了平凉,又攻入灵州和固原,长驱直入侵入静宁、隆德各地。同年冬天,又侵入延绥,参将汤允绩率兵战死。
  不久,鞑靼各部落内部争夺,孛来杀死马可古儿吉思,毛里孩又杀孛来,立了其他人做可汗。斡罗出又与毛里孩互相仇杀,毛里孩便杀死斡罗出所立的可汗,赶走了斡罗出,派遣使臣到明朝献贡。后来又寻机渡过黄河劫掠大同地区,成化三年(1467)春,宪宗皇帝命令抚宁侯朱永等带兵征讨。碰上毛里孩再次征求与明朝献贡,而别的部落酋长孛鲁乃也派人来朝见皇帝。宪宗皇帝便答应了毛里孩的乞求,让朱永等人把军队驻扎在边关要塞。
  成化四年(1468)秋天,给事中程万里给宪宗皇帝上书说“:毛里孩已长期没有入朝献贡物了,窥探我边疆地区,其心情不可预测,然而我认为有三个因素,可打败毛里孩。京都离较近的边关地区才二三天的路程,这样他们是客,我们是主,这是他们第一个不利因素。毛里孩兼并各部落,到处打仗,这样他们既骄慢又疲劳,这是他们第二个不利因素,他们长期以来都随水草的茂盛与否而迁徙,各部落四下分散,兵力不集中,这是他们第三个不利条件。我们应该选出精兵二万人,把每三千人编成一军,派英勇善战的将领统领,对他们赏罚分明,再派人打探毛里孩的居住地,然后悄悄地派兵捣毁它,这样毛里孩必败无疑。”宪宗皇帝认为这个建议很大胆,但不能用。同年冬天,鞑靼人又入侵延绥。第二年春天,再次入侵,被守卫的将领许宁等击败。该年冬天,他们又纠集三个卫所的外族人入侵边关,大肆骚扰延绥、榆林等地。
  成化六年(1470)春,大同巡抚王越派游击许宁打败鞑靼人;杨信等也在胡柴沟大败他们。此时孛鲁乃和斡罗出收集别的部落的加思兰、孛鲁忽等也来占据河套,做长期居住的打算。由于延绥告急,宪宗皇帝任命朱永为将军,任王越为参赞军务,让他抵御敌人,朱永到那里后,几次听到有捷报传来,王越等人都得到提升和奖赏,按功劳封朱永世代为侯,但敌人占据河套地区依然如故。
  成化七年(1471)春,朱永上书皇帝谈出战和守卫的二种方略。朝廷商议的结果认为粮食匮乏马匹缺损,要进剿敌人很困难,因此大臣们都请求皇帝给边关将领下命令,要他们小心守卫以图万全。这样吏部侍郎叶盛去巡视边防,和延绥巡抚余子俊及王越一起商量在边关筑墙,设立烽火台和堡垒。同年冬天,敌人侵入边关要塞,参将钱亮战败,王越等人无法救他。兵部尚书白奎请求挑选一名大将军专门负责对敌作战事宜,碰上叶盛回来,王越也赴京都办事,于是便在朝廷上商议,请求发大军到河套去搜索敌人。宪宗皇帝任武靖侯赵辅为将军,节制各路军队的行动,王越仍是督师。敌人大举入侵延绥,赵辅没有能力抵御,便被召回去了,宁晋伯刘聚取代赵辅的位置。但刘聚没有建功。等毛里孩、孛鲁乃、斡罗出势力稍有衰弱,满都鲁便入据河套地区,自封可汗,扎加思兰为太师。
  成化九年(1473)秋天,满都鲁等与孛罗忽一起入侵韦州。王越侦察了解到敌人已全部出发,其老弱家属全留在红盐池,便和徐宁及游击周玉一起率轻装骑兵昼夜疾驰到红盐池,分别包围了他们的营地,前后夹击,大破敌人的老巢。之后,王越他们又在韦州邀击了满都鲁。满都鲁等人失败而回,牲畜帐篷全都丧失殆尽,妻子儿女也都丧亡了,只好相顾悲泣而去,从此以后,他们不再在河套居住,边关地区的祸患稍有消除;间或也有在边关抢劫的,但都不敢大肆入侵,还数次派使者向朝廷敬献贡物。
  当初,扎加思兰把女儿嫁给满都鲁,把他立为可汗。后来他们杀了孛罗忽,兼并了他的部众,更加倍专横恣意。其部属脱罗干、亦思马因此谋杀了满都鲁。由于满都鲁也死了,握有强权的各位酋长已相继灭亡,边疆地区的军民才稍为得到一点安宁。
  此时宦官汪直仗着皇帝的恩宠,想以边关立功来抬高自己,王越、朱永便依附于他。成化十六年(1480)春,边关将领上书说,有传闻敌人将渡过黄河内侵,就任朱永为将军,汪直和王越为督军带兵到边关,未到规定期限,就在威宁海子袭击并打败敌人,之后又在大同再次获胜。这样朱永就晋升为公爵,且可以世袭,王越封为威宁伯,汪直的俸禄增到三百石。不久皇帝下诏书让王越代替朱永掌管军队。亦思马因等人更加纠集众人在边关地区掠夺,祸害延及辽州。该年秋天,敌人有三万骑兵入侵大同,扎下帐篷有五十里,杀死掠夺的人口和牲畜达数万。总兵许宁带兵抵抗,战败,却向朝廷报胜利。敌人得利之后,便长驱直入到顺圣川,掠夺了浑源州、朔州等地。宣府巡抚秦..、总兵周玉奋力抗击,才打退敌人。山西巡抚边镛、参将支玉等尽全力抗击敌人,而敌人去了又来,一直到成化末年,每年都不得安宁。
  亦思马因死后,入侵者又称自己为小王子,还有一个叫伯颜猛可王。弘治元年(1488)夏,小王子带书信来明朝要求入贡,自称为大元大可汗。朝廷正实施宽容政策,便答应了他们。从此,小王子和伯颜猛可王等人屡次到明朝献贡,渐渐在河套地区往来并抢掠。弘治八年(1495),北方部落的亦卜剌因王等人进入河套地区放牧。至此小王子与脱罗干的儿子火筛互相依靠日益强大,成为东西方诸边疆地区的祸患。这一年,他们三次入侵辽东,杀人掠夺东西较多。第二年,宣州、大州和延绥各边境地区都遭到他们的破坏。
  弘治十一年(1498)秋天,王越负责各边关事务,便带轻兵在贺兰山后面袭击并打败了敌人。第二年,敌人带大队的人马侵入大同、宁夏境内,游击王果战败,参将秦恭、副总兵马升逗留原地不进兵,都被处死。此时,平江伯陈锐为总兵,侍郎许进督军,久而无功,被弹劾离去,保国公朱日军、侍郎史琳代替了他们的位置,太监苗逵做监军。
  弘治十三年(1500)冬天,小王子又占据河套。第二年春天,吏部侍郎王鏊上书皇帝谈对敌防御的八种策略:第一是确定朝廷的重大决策;第二是重视主将;第三是法令严明;第四是体恤边关百姓;第五是广泛招募军队;第六是对敌人用离间计;第七是分兵把守;第八是出奇制胜。孝宗皇帝命令有关官员必须了解这些内容。此时敌人以八千骑兵往东驻扎在辽州要塞之下,攻进长胜堡后杀戮抢劫一空。同年秋天,朱晖等带五路兵马在河套夜袭敌人,斩获敌人的首级三个,赶了千余头牲畜回来,皇上给了他甚厚的奖赏。小王子又带十万骑兵从花马池、盐池进入边关,在固原、宁夏境内抢劫杀戮无数。很悲惨残酷,连京城附近都受到震动。
  弘治十五年(1502)派户部尚书秦..总管陕西事务。该年夏天,敌人从辽东的清河堡进入,到密云,不久又往西抢劫偏头关。秋天,敌人又以五千骑兵进犯辽东的长安堡,副总兵刘祥率兵抗击,斩获敌人首级五十一个,敌人才退去。第二年,稍为安静一些。
  弘治十七年(1504)春天,敌人上书给孝宗皇帝,请求允许他们来上贡,孝宗皇帝答应了他们,最后竟然不来;又侵入大同杀死当地守军,并进犯宣府和庄浪,当地守军将领卫勇、白玉等人带兵打退了敌人。第二年春天,敌人以三万骑兵包围了灵川,又进入内地抢劫,指挥仇钺、总兵李祥率军打跑了敌人。敌人又大举入侵宣府,总兵张俊抗击入侵,被敌人战败,其副将张雄、穆荣阵亡。
  武宗即皇帝位后,又命令朱晖、史琳带兵防御。弘治十八年(1505)冬天,敌人侵入镇夷所,指挥刘经阵亡。敌人又从花马池毁坏城垣而入侵,掠夺隆德、大会宁等地大肆骚扰关中,武宗皇帝便让杨一清总管该地区事务,这是正德元年(1506)春天的事。
  刘瑾掌权,全用宦官充当监军,杨一清感到没有职权,便挂职而去,这样文贵、才宽二人相继被委以该地区事务。正德二年(1507),敌人进入宁夏、庄浪和定辽后卫的境内抢掠,守卫这些地方的将领都被抓来问罪。
  正德四年(1509),敌人数次入侵大同。该年冬天,才宽在花马池抗击敌人,结果中了敌人的埋伏而死。总兵马昂在木瓜山与亦孛来率领的另一部敌人战斗,战胜了敌人,斩获首级三百六十五个,缴获马和牲畜六百多头,还收缴军器二千九百多件。
  过了一年,北方部落的亦卜剌与小王子互相仇杀。亦卜剌逃窜到西海,与阿尔秃厮会合后,逼迫威胁洮州西部的外族人屡次入侵,巡抚张翼、总兵王勋没能力制止,他们便渐渐深入,边疆的百姓苦不堪言。正德八年(1513)夏天,亦卜剌带领大队人马来到川州,派使者到巡抚府第拜访张翼,乞求允许他们在边疆地区驻扎下来放牧并给朝廷献贡。张翼以金币帛利诱他们往远处迁徙,亦卜剌便往西掠夺并占据了乌斯藏。从此,洮州、岷州、松潘州每年都不得安宁。
  小王子数次入侵,杀人抢劫都很惨烈,现又以五万骑兵进攻大同,直奔朔州,并掠夺马邑。武宗皇帝命令咸宁侯仇钺带兵抗击,双方在万全卫发生战斗,仇钺等人斩了敌人三个首级,但损失的人则是该数字的十倍,却以捷报上奏皇帝。第二年秋天,敌人在数十里地连着扎营,向宣州、大州的要地进攻,同时派另外一万骑兵去劫掠怀安。总制丛兰告急,武宗皇帝便命令太监张永监督宣州、大州、延绥的军队,拜都督白玉为大将,协助丛兰守卫,京城的军队也戒严。布置完毕,敌人便越过怀安奔向蔚州,到达平虏城南面。丛兰等人预先在田间放置毒饭,将毒饭装成农民的午饭一样,自己带兵设下埋伏等待敌人,敌人到了都中毒,伏兵突然出击,杀死敌人很多,该年,小王子部落的酋长卜儿孩因为部落内的争斗又逃奔到西海,常入侵西北边境地区。
  正德十一年(1516)秋天,小王子带七万骑兵分道入侵,与总兵潘浩在贾家湾发生战斗。潘浩屡战屡败,副将朱春、王唐都战死。张永在老营坡与小王子相遇,被小王子打伤逃到居庸。敌人于是进犯宣府,总共攻破城堡二十个,杀死和掠夺人口牲畜数万,潘浩受到夺三官的处罚,其他各位将领按情况降级处分。
  正德十二年(1517)冬天,小王子带五万骑兵从榆林入侵。在应州包围了总兵王勋人等。武宗皇帝亲自到阳和部署,监督诸位将领前往援救,经过殊死战斗,敌人才稍为退却一点。第二天敌人又来进攻,自辰时到酋时,会战一百多个回合后,敌人才往西引退,明军追到平虏、朔州,碰到天刮大风,黑雾弥漫,白天看不见人,武宗皇帝才率兵回师,命令在朝廷上宣布捷报。此后,敌人每年仍进犯边关,但都不敢太深入。
  嘉靖四年(1525)春天,敌人骑兵一万侵犯甘肃。总兵姜..在苦水墩带兵抗击,斩杀敌人的魁首。第二年敌人又侵犯大同和宣府,亦卜剌又在贺兰山后驻扎放牧,数次骚扰边关。过了一年,小王子两次进犯宣府,参将王经、关山先后战死。该年秋天,又有数万敌骑侵犯宁夏要塞,尚书王宪派总兵郑卿等打败敌人,斩获首级三百多个,又过了一年的春天,敌人在山西掠夺;夏天,进犯大同中路,参将李蓁将他们打退;冬天,又侵略大同,指挥赵源战死。
  嘉靖十一年(1532)春天,小王子乞求与明朝通好,没有得到答复,一怒之下带十万骑兵入侵,总制唐龙请求皇帝答允他,皇帝不听。唐龙遂与小王子连续战斗,斩杀俘虏了不少敌人。
  此时小王子部最为富强,掌握十余万弓箭,牲畜货币颇多,对战争已稍厌烦,便把营帐迁往东方,称为土蛮,把许多部落分留在西北边疆地区。他们中名叫吉囊和俺答的人,是小王子的侄子,占据河套,既勇武又狡黠且喜欢战斗,成为各部落的部落长,相互率人蹂躏边关地区。

明史浏览月榜 明史全文 >

  1. 列传·卷四十二
  2. 列传·卷一百零三
  3. 列传·卷一百二十九
  4. 志·卷二十八
  5. 列传·卷一百零九
  6. 志·卷二十四
  7. 志·卷二十三
  8. 列传·卷一百五十七
  9. 本纪·卷二十四
  10. 列传·卷一百六十六

明史最受喜欢章节 明史全部章节 >

  1. 附录·明史表
  2. 列传·卷二百二十
  3. 列传·卷二百一十九
  4. 列传·卷二百一十八
  5. 列传·卷二百一十七
  6. 列传·卷二百一十六
  7. 列传·卷二百一十五
  8. 列传·卷二百一十四
  9. 列传·卷二百一十三
  10. 列传·卷二百一十二
  11. 列传·卷二百一十一
  12. 列传·卷二百一十
  13. 列传·卷二百零九
  14. 列传·卷二百零八
  15. 列传·卷二百零七

猜你喜欢的明史故事 明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