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明史 > 列传·卷二百零八

列传·卷二百零八

  ◎外国一
  ○朝鲜
  朝鲜,箕子所封国也。汉以前曰朝鲜。始为燕人卫满所据,汉武帝平之,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汉末,有扶余人高氏据其地,改国号曰高丽,又曰高句丽,居平壤,即乐浪也。已,为唐所破,东徙。后唐时,王建代高氏,兼并新罗、百济地,徙居松岳,曰东京,而以平壤为西京。其国北邻契丹,西则女直,南曰日本,元至元中,西京内属,置东宁路总管府,尽慈岭为界。
  明兴,王高丽者王颛。太祖即位之元年遣使赐玺书。二年送还其国流人。颛表贺,贡方物,且请封。帝遣符玺郎偰斯赍诏及金印诰文封颛为高丽国王,赐历及锦绮。其秋,颛遣总部尚书成惟得、千牛卫大将军金甲两上表谢,并贺天寿节,因请祭服制度,帝命工部制赐之。惟得等辞归,帝从容问:“王居国何为?城郭修乎?兵甲利乎?宫室壮乎?”顿首言:“东海波臣,惟知崇信释氏,他未遑也。”遂以书谕之曰:“古者王公设险,未尝去兵。民以食为天,而国必有出政令之所。今有人民而无城郭,人将何依?武备不修,则威弛;地不耕,则民艰于食;且有居室,无厅事,无以示尊严。此数者朕甚不取。夫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苟阙斯二者,而徒事佛求福,梁武之事,可为明鉴。王国北接契丹、女直,而南接倭,备御之道,王其念之。”因赐之《六经》、《四书》、《通监》。自是贡献数至,元旦及圣节皆遣使朝贺,岁以为常。
  三年正月命使往祀其国之山川。是岁颁科举诏于高丽,颛表谢,贡方物,并纳元所授金印。中书省言:“高丽贡使多赍私物入货,宜征税;又多携中国物出境,禁之便。”俱不许。五年表请遣子弟入太学,帝曰:“入学固美事,但涉海远,不欲者勿强。”贡使洪师范、郑梦周等一百五十余人来京,失风溺死者三十九人,师范与焉。帝悯之,遣元枢密使延安答里往谕入贡毋数。而颛复遣其门下赞成事姜仁裕来贡马,其贺正旦使金湑等已先至,帝悉遣还。谓中书省臣曰:“高丽贡献繁数,既困敝其民,而涉海复虞覆溺。宜遵古诸侯之礼,三年一聘。贡物惟所产,毋过侈。其明谕朕意。”
  六年,颛遣甲两等贡马五十匹,道亡其二,甲两以闻。及进,以私马足之。帝恶其不诚,却之。七年遣监门护军周谊、郑庇等来贡,表请每岁一贡,贡道从陆,由定辽,毋涉海,其贡物称“送太府监”。中书省言:“元时有太府监,本朝未尝有,言涉不诚。”帝命却其贡。是岁颛为权相李仁人所弑。颛无子,以宠臣辛肫之子禑为子,于是仁人立禑。
  八年,禑遣判宗簿事崔原来告哀,且言前有贡使金义杀朝使蔡斌,今嗣王禑已诛义,籍其家。帝疑其诈,拘原而遣使往祭吊。十年,使来请故王颛谥号,帝曰:“颛被杀已久,今始请谥,将假吾朝命,镇抚其民,且掩其弑逆之迹,不可许。前所留使者,其遣之。”于是释原归。其夏,复遣周谊贡马及方物,却不受。冬,又遣使贺明年正旦。帝曰:“高丽王颛被弑,奸臣窃命,《春秋》之义,乱臣必诛,夫又何言。第前后使者皆称嗣王所遣,中书宜遣人往问嗣王如何,政令安在。若政令如前,嗣王不为羁囚,则当依前王言,岁贡马千匹,明年贡金百斤、银万两、良马百、细布万,仍悉送还所拘辽东民,方见王位真而政令行,朕无惑已。否则弑君之贼,必讨无赦。”
  十一年四月,禑复命谊来贡。十二年敕辽东守将潘敬、叶旺等谨饬边备。其冬,禑遣李茂芳等来贡,以不如约却之。十三年,辽东送高丽使谊至京师,帝敕敬等曰:“高丽弑君,又杀朝使,前坚请入贡又不如期,今遣谊来,以虚文饰诈,他日必为边患。自今来者,其绝勿通。”因留谊于京师。十六年来贡,却之,命礼部责其朝贡过期、陪臣侮慢之罪;诚欲听约者,当以前五岁违约不贡之物并至。十七年六月,禑遣司仆正崔涓、礼仪判书金进宜贡马二千匹。且言金非地所产,愿以马代输,余皆如约。辽东守将唐胜宗为之请,帝许之。然请颛谥号,袭王爵,未允也。
  十八年正月,贡使至。帝谕礼臣曰:“高丽屡请约束,朕数不允,而其请不已,故索岁贡以试其诚伪,非以此为富也。今既听命,宜损其贡数,令三年一朝,贡马五十匹。至二十一年正旦乃贡。”七月,禑上表请袭爵,并请故王谥。命封禑为高丽国王,赐故王颛谥恭愍。
  十九年二月遣使贡布万匹、马千匹。九月,表贺,贡方物。其后贡献辄逾常额,且未尝至三年也。冬,诏遣指挥佥事高家奴以绮布市马于高丽。二十年三月,高家奴还,陈高丽表辞马直,帝敕如数偿之。先是,元末辽、沈兵起,民避乱,转徙高丽。至是因市马,帝令就索之,遂以辽、沈流民三百余口来归。十二月命户部咨高丽王:“铁岭北,东西之地,旧属开元者,辽东统之。铁岭之南,旧属高丽者,本国统之。各正疆境,毋侵越。”
  二十一年四月,禑表言,铁岭之地实其世守,乞仍旧便。帝曰:“高丽旧以鸭绿江为界,今饰辞铁岭,诈伪昭然。其以朕言谕之,俾安分,毋生衅端。”八月,高丽千户陈景来降,言:“是年四月,禑欲寇辽东,使都军相崔莹、李成桂缮兵西京。成桂使陈景屯艾州,以粮不继退师。王怒,杀成桂之子。成桂还兵攻破王城,囚王及莹。”景惧及,故降。帝敕辽东严守备,仍遣人侦之。十月,禑请逊位于其子昌。帝曰:“前闻其王被囚,此必成桂之谋,姑俟之以观变。”
  二十二年,权国事昌奏乞入朝,帝不许。是岁,成桂废昌,而立定昌国院君瑶。二十三年正月遣使来告。二十四年三月诏市马高丽。八月,权国事瑶进所市马千五百匹。帝曰;“三韩君臣悖乱,二纪于兹。今王瑶嗣立,乃王氏苗裔,宜遣使劳之。”十二月,瑶遣其子奭朝贺明年正旦。奭未归而成桂自立,遂有其国,瑶出居原州。王氏自五代传国数百年,至是绝。
  二十五年九月,高丽知密直司事赵胖等持国都评议司奏言:“本国自恭愍王薨,无嗣,权臣李仁人以辛肫子禑主国事,昏暴好杀,至欲兴师犯边,大将李成桂以为不可而回军。禑负罪惶惧,逊位于子昌。国人弗顺,启请恭愍王妃安氏择宗亲瑶权国事。已及四年,昏戾信谗,戕害勋旧,子奭痴騃不慧,国人谓瑶不足主社稷。今以安氏命,退瑶于私第。王氏子姓无可当舆望者,中外人心咸系成桂。臣等与国人耆老共推主国事,惟圣主俞允。”帝以高丽僻处东隅,非中国所治,令礼部移谕:“果能顺天道,合人心,不启边衅,使命往来,实尔国之福,我又何诛。”冬,成桂闻皇太子薨,遣使表慰,并请更国号。帝命仍古号曰朝鲜。
  二十六年二月遣使进马九千八百余匹,命运纻丝绵布一万九千七百余匹酬之。六月表谢,贡马及方物,并上前恭愍王金印,请更己名曰旦。从之。是月,辽东都指挥使司奏,朝鲜国招引女直五百余人,潜渡鸭绿江,欲入寇。乃遣使敕谕,示以祸福。旦得敕,惶惧陈谢,上贡,并械送逋逃军民三百八十余人至辽东。
  二十七年,旦遣子入贡。二十八年遣使柳珣贺明年正旦。帝以表文语慢,诘责之。珣言表文乃门下评理郑道传所撰,遂命逮道传,释珣归。二十九年送撰表人郑总等三人至,云表实总等所撰,道传病不能行。帝以总等乱邦构衅,留不遣。三十年冬,复以表涉讥讪,拘其使。建文初,旦表陈年老,以子芳远袭位。许之。
  成祖立,遣官颁即位诏。永乐元年正月,芳远遣使朝贡。四月复遣陪臣李贵龄入贡,奏芳远父有疾,需龙脑、沈香、苏合、香油诸物,赍布求市。帝命太医院赐之,还其布。芳远表谢,因请冕服书藉。帝嘉其能慕中国礼,赐金印、诰命、冕服、九章、圭玉、珮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坠,及经籍彩币表里。自后贡献,岁辄四五至焉。
  二年十二月诏立芳远子禔为世子,从其请也。五年十二月,贡马三千匹至辽东,命户部运绢布万五千匹偿之。六年,世子禔来朝,赐织金文绮。及归,帝亲制诗赐之。时朝鲜纳女后宫,立为妃嫔者四人。其秋,遣陪臣郑擢来告其父旦之丧。命官吊祭,赐谥康献。
  十六年奏世子禔不肖,第三子祹孝弟力学,国人所属,请立为嗣,诏听王所择。因上表谢,并陈己年老,请以祹理国事。命光禄少卿韩确、鸿胪丞刘泉封祹为朝鲜国王。时帝已迁北都,朝鲜益近,而事大之礼益恭,朝廷亦待以加礼,他国不敢望也。
  二十年,芳远卒,赐谥恭定。二十一年七月,祹请立嫡子珦为世子,从之。先是,敕祹贡马万匹,至是如数至,赐白金绮绢。
  宣德二年三月遣中官赐白金纻纱,别敕进马五千匹,资边用。九月如数至。四年祹赐书:“珍禽异兽,非朕所贵,其勿献。”后又敕祹:“金玉之器,非尔国所产,宜止之,土物效诚而已。”八年,祹奏遣子弟诣太学或辽东学,帝不许,赐《五经》、《四书》、《性理》、《通鉴纲目》诸书。
  正统元年三月放朝鲜妇女金黑等五十三人还其国。金黑等自宣德初至京师,至是遣中官送回。三年八月赐祹远游冠、绛纱袍、玉佩、赤舄。先是,建州长童仓避居朝鲜界,已复还建州。朝鲜言:“昔以穷归臣,臣遇之善。今负恩还建州李满住所,虑其同谋扰边。”建州长言,所部为朝鲜追杀,阻留一百七十余家。五年诏祹还之。七年五月谕祹曰:“鸭绿江一带东宁等卫,密迩王境,中多细人逃至王国,或被国人诱胁去者,无问汉人、女直,至即解京。”初,瓦剌密令女直诸部诱朝鲜,使背中国。祹拒之,白其事于朝。帝嘉其忠,敕奖之,并赐彩币。九年春,倭寇犯边,祹命将擒获五十余人,械送京师。十年又获余党来献。帝连敕奖谕,赐赉加等。十三年冬,命使调发朝鲜及野人女直兵会辽东,征北寇。时英宗北狩,郕王即位,遣官颁诏于其国。
  景泰元年贡马五百匹。奏称奉敕办马二三万匹,比因邻寇构衅,马畜踣毙,一时未能。诏曰:“寇今少息。马已至者,偿其直。未至者,止勿贡。”是年夏,祹卒,赐吊祭,谥庄宪,封子珦为国王。会辽东奏报开原、沈阳有寇入境,掠人畜,系建州、海西、野人女直头目李满住等为向导,因谕珦相为掎角截杀之。其秋,续贡马千五百余匹。赐冕服,并偿其直。冬又赐珦及妃权氏诰命,封其子弘暐为世子。二年冬,以建州头目潜与朝鲜通,戒珦绝其使。三年秋,珦卒,来告哀。遣中官往吊祭,赐谥恭顺,命子弘暐嗣立。弘暐立三年,以年幼且婴夙疾,请以叔瑈权国事。七年上表逊位,乃封瑈为国王。瑈请立子暲为世子,从之。
  天顺三年,边将奏,有建州三卫都督私与朝鲜结,恐为中国患。因敕瑈毋作不靖,贻后悔。瑈疏辨,复谕曰:“宣德、正统年间,以王国与彼互相侵掠,敕解怨息兵,初不令交通给赏授官也。彼既受朝廷官职,王又加之,是与朝廷抗也。王素秉礼义,何尔文过饰非?后宜绝私交,以全令誉。”四年复谕瑈曰:“王奏毛怜卫都督郎卜儿哈通谋煽乱,已置之法。夫法止可行于国中,岂得加于邻境。郎卜儿哈有罪,宜奏朝廷区处。今辄行杀害,何怪其子阿比车之思复仇也。闻阿比车之母尚在,宜急送辽东都司,令阿比车领回,以解仇怨。”五年,建州卫野人至义州杀掠,瑈奏乞朝命还所掠。兵部议:“朝鲜先尝诱杀郎卜儿哈,继又诱致都指挥兀克,纵兵掠其家属。今野人实系复仇,宜谕朝鲜,寇盗之来皆自取,惟守分安法,庶弭边衅。”从之。
  成化元年冬,陪臣李门炯来朝,卒于道。命给棺赐祭,并赐彩币慰其家。时朝鲜频贡异物,三年春,敕谕瑈修常贡,勿事珍奇。是时朝廷用兵征建州,敕瑈助兵进剿。瑈遣中枢府知事康纯统众万余渡鸭绿、泼猪二江,攻破九狝府诸寨,斩获多。
  四年正月遣官来献俘。诏从厚赉,敕奖谕之。是年,瑈卒,赐谥惠庄。遣太监郑同、崔安封世子晄为王,给妃韩氏诰命。既行,巡按辽东御史侯英奏曰:“辽东连年被寇,疮痍未起,今复禾稼不登,军民乏食。太监郑同等随从人员所过驿骚。臣考先年曾于翰林院中,选有学行文望者出使。今同、安俱朝鲜人,坟墓宗族皆在,见其国王,不免屈节,殊亵中国体。乞寝成命,或翰林,或给事中及行人内推选一员,往使为便。”帝曰:“英所言良是。自后赏赉遣内臣,其册封正副使,选廷臣有学行者。”
  六年,晄病笃,以所生子幼,命其兄故世子暲女子娎子权国事,遣陪臣以闻。及卒,赐谥襄悼,命娎嗣位,娎妻韩氏封王妃。十年追赠娎父世子暲为国王,谥怀简,母韩氏为王妃,从所请也。
  十一年四月,娎奏建州野人纠聚毛怜等卫侵扰边境不已,乞朝命戒饬。十二年十月,娎为继妻尹氏请封,赐诰命冠服。时禁外国互市兵器,娎奏:“小邦北连野人,南邻倭岛,五兵之用,不可缺一。而弓材所需牛角,仰于上国。高皇帝时尝赐火药、火炮,今望特许收买弓角,不与外番同禁。”兵部议岁市弓角五十,后以不足于用,请无限额,诏许倍市。
  十五年十月命娎出兵夹击建州女直。娎遂遣右赞成鱼有沼率兵至满浦江,以水泮后期。复遣左议政尹弼商、节度使金峤等渡江进剿。十六年春遣陪臣来献捷,帝命内官赍敕奖其能继先烈,赐金币,领兵官赏赉如例。后使还,遣其臣许熙伴送。熙归至开州,建州骑二千邀之,掠其从卒三十余人,马二百三十余匹,他所亡物称是。奏闻,英国公张懋、吏部尚书尹旻等以辽东连年用兵,未可轻动,宜以此意谕娎。敕辽东守臣整饬边备,更令译者穷究所掠,期在必得,仍赐熙白金彩币慰安之。
  十七年,娎奏继妃尹氏失德,废置,乞更封副室尹氏。从之。十九年四月封娎长子忄隆为世子。
  弘治七年十二月,娎卒,赐谥康靖。明年四月,封忄隆为国,妻慎氏为王妃。十二年,忄隆奏:“本国人屡有违禁匿海岛,诱引军民,渐至滋蔓。乞许本国自行搜刷。其系上国地方,请敕官追捕。”时辽东守臣亦奏如忄隆言,报可。十五年冬,封忄隆长子〈皇页〉为世子。
  正德二年,忄隆以世子〈皇页〉夭亡,哀恸成疾,奏请以国事付其弟怿,其国人复奏请封怿。礼部议命怿权理国事,俟忄隆卒乃封。既,陪臣卢公弼等以朝贡至京,复请封怿,廷议不允。十二月,忄隆母妃奏怿长且贤,堪付重寄。于是礼部奏:“忄隆以痼疾辞位,怿以亲弟承托,接受既明,友爱不失。通国臣民举无异词,宜顺其请。”上乃允怿嗣位,遣中官敕封,并赐其妃尹氏诰命。初,成桂之自立也,与宰相李仁人本异族。永乐间,降祭海岳祝文,称成桂为仁人子,而《祖训》亦载仁人子成桂更名旦。后成桂子芳远奏辨,太宗许令改正。至是修《大明会典》,仍列《祖训》于朝鲜国。贡使市以归,怿上疏备陈世系,辨先世无弑逆事,乞改正。礼部议:“《会典》详载本朝制度,事涉外国,疑似之际,在所略。况成桂得国出皇祖命,其不系仁人后,太宗诏可征,宜从其请。”诏曰:“可。”
  十五年冬,命内官封怿子峼为世子,赐怿金帛珠玉,令括取异物及童男女以进。十六年,世宗即位,礼官言:“天子初践祚,宜正中国之体,绝外裔狎侮之端。请谕怿非朝廷意,召内臣还,毋有所索取。”帝从之。
  嘉靖二年八月,以俘获倭夷来献,并送还中国被掠八人。赐白金锦纻。
  八年八月,陪臣柳溥上言:国祖李旦系本国全州人。二十八世祖瀚仕新罗为司空。新罗亡,六世孙兢休入高丽。十三世孙安社仕元为南京千户所达鲁花赤。元季兵兴,安曾孙子春与男成桂避地东迁。至正辛丑,当恭愍王之十年,有红巾贼入境,成桂击贼有功,授武班职事,时尚未知名。恭愍无嗣,阴蓄宠臣辛肫之子禑为子,晚为嬖臣洪伦、内竖崔万生所弑。权臣李仁人诛伦、万生而立禑,擢成桂为门下侍中。禑遣成桂侵辽东,成桂不从,返兵。禑惧,逊位于子昌。昌以伪姓见黜,复立王氏裔定昌君瑶,窜仁人于外。瑶复不道,国人戴成桂,请于高皇帝,立为王,更名旦,赡瑶别邸,终其身,实未尝为弑。前永乐、正德间屡经奏请,俱蒙俞允,而迄未改正。今遇重修《会典》,乞赐昭雪。”诏送史馆编纂。
  十八年二月,睿宗祔太庙,配享明堂礼成,怿表贺。帝特御奉天门引见,赐宴礼部。
  二十三年冬,怿卒。二十四年正月来讣,赐谥恭僖。诏立其子峼。峼未逾年卒,赐谥荣靖。九月,峼弟权国事峘遣使谢祭谥,并请袭封,诏许之。
  二十五年,峘遣使送下海番人六百余至边,赐金币。二十六年正月,峘咨称:“福建人从无泛海至本国者,因往日本市易,为风所漂,前后共获千人以上,皆挟军器货物,致中国火炮亦为倭有,恐起兵端。”诏:“顷年沿海奸民犯禁,福建尤甚,往往为外国所获,有伤国体。海道官员令巡按御史察参。仍赐王银币,以旌其忠。”
  三十一年冬,以洪武、永乐间所赐乐器敝坏,奏求律管,更乞遣乐官赴京校习,许之。
  三十五年五月有倭船四自浙、直败还,漂入朝鲜境。峘遣兵击歼之,得中国被俘及助逆者三十余人来献,因贺冬至节,帝赐玺书褒谕。三十八年十一月奏:“今年五月,有倭寇驾船二十五只来抵海岸,臣命将李铎等剿杀殆尽,获中国民陈春等三百余人,内招通倭向导陈得等十六人,俱献阙下。”复降敕奖励,厚赉银币,并赐铎等有差。
  四十二年九月,峘复上书辨先世非李仁人后,今修《会典》虽蒙厘正,乞著始祖旦、父子春之名,帝令附录《会典》。
  隆庆元年六月遣官颁即位诏。时帝将幸太学,来使乞留观礼,许之。是年冬,峘卒,赐谥恭宪,命其侄昖袭封。
  万历元年正月上穆宗尊谥、两宫徽号礼成,昖表贺,献方物马匹。时昖屡请赐《皇明会典》,为其先康献王旦雪冤。十六年正月,《会典》成,适贡使愈泓在京,请给前书,以终前命。许之。十七年十一月,陪臣奇芩等入贺冬至,奏称本年六月,大琉球国船遭风至海岸,所有男妇合解京,给文放归。从之。
  十九年十一月奏,倭酋关白平秀吉声言明年三月来犯,诏兵部申饬海防。平秀吉者,萨摩州人,初随倭关白信长。会信长为其下所弑,秀吉遂统信长兵,自号关白,劫降六十余州。朝鲜与日本对马岛相望,时有倭夷往来互市。二十年夏五月,秀吉遂分渠帅行长、清正等率舟师逼釜山镇,潜渡临津。时朝鲜承平久,兵不习战,昖又湎酒,弛备,猝岛夷作难,望风皆溃。昖弃王城,令次子珲摄国事,奔平壤。已,复走义州,愿内属。七月,兵部议令驻札险要,以待天兵;号召通国勤王,以图恢复。而是时倭已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库,八道几尽没,旦暮且渡鸭绿江,请援之使络绎于道。廷议以朝鲜为国藩篱,在所必争。遣行人薛潘谕昖以兴复大义,扬言大兵十万且至。而倭业抵平壤,朝鲜君臣益急,出避爱州。游击史儒等率师至平壤,战死。副总兵祖承训统兵渡鸭绿江援之,仅以身免。中朝震动,以宋应昌为经略。八月,倭入丰德等郡,兵部尚书石星计无所出,议遣人侦探之,于是嘉兴人沈惟敬应募。惟敬者,市中无赖也。是时秀吉次对马岛,分其将行长等守要害为声援。惟敬至平壤,执礼其卑。行长绐曰:“天朝幸按兵不动,我不久当还。以大同江为界,平壤以西尽属朝鲜耳。”惟敬以闻。廷议倭诈未可信,乃趣应昌等进兵。而星颇惑于惟敬,乃题署游击,赴军前,且请金行间。十二月,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明年正月,如松督诸将进战,大捷于平壤。行长渡大同江,遁还龙山。所失黄海、平安、京畿、江原四道并复,清正亦遁还王京。如松既胜,轻骑趋碧蹄馆,败,退驻开城。事具《如松传》。
  初,如松誓师,欲斩惟敬,以参军李应试言而止。至是败,气缩,而应昌急图成功,倭亦乏食有归志,因而封贡之议起。应昌得倭报惟敬书,乃令游击周弘谟同惟敬往谕倭,献王京,返王子,如约纵归。倭果于四月弃王城遁。时汉江以南千有余里朝鲜故土复定,兵部言宜令王还国居守,我各镇兵久疲海外,以次撤归为便。诏可。应昌疏称:“釜山虽濒海南,犹朝鲜境,有如倭觇我罢兵,突入再犯,朝鲜不支,前功尽弃。今拨兵协守为第一策,即议撤,宜少需,俟倭尽归,量留防戍。”部议留江浙兵五千,分屯要害,仍谕昖搜练军实,毋恃外援。已而沈惟敬归自釜山,同倭使来请款,而倭随犯咸安、晋州,逼全罗,声复汉江以南,以王京、汉江为界。如松计全罗饶沃,南原府尤其咽喉,乃命诸将分守要害。已,倭果分犯,我师并有斩获。兵科给事中张辅之、辽东都御史赵耀皆言款贡不可轻受。七月,倭从釜山移西生浦,送回王子、陪臣。时师久暴露,闻撤,势难久羁。应昌请留刘綎川兵,吴惟忠、骆尚志等南兵,合蓟、辽兵共万六千,听綎分布尚之大丘,月饷五万两,资之户兵二部。先是,发帑给军费,已累百万。廷臣言虚内实外非长策,请以所留川兵命綎训练,兵饷令本国自办。于是诏撤惟忠等兵,止留綎兵防守。谕朝鲜世子临海君珒居全庆,以顾养谦为经略。九月,昖以三都既复,疆域再造,上表谢恩。然时倭犹据釜山也,星益一意主款。九月,兵部主事曾伟芳言:“关白大众已还,行长留待。知我兵未撤,不敢以一矢加遗。欲归报关白卷土重来,则风不利,正苦冬寒。故款亦去,不款亦去。沈惟敬前于倭营讲购,咸安、晋州随陷,而俗恃款冀来年不攻,则速之款者,正速之来耳。故款亦来,不款亦来。宜令朝鲜自为守,吊死问孤,练兵积粟,以图自强。”帝以为然,因敕谕昖者甚至。

译文

  朝鲜,是古代箕子所封得的国家。汉代以前叫朝鲜。开始时,朝鲜为燕人卫满所占据,汉武帝平定该地后,设置了真番、临屯、乐浪和立菟四个郡。汉朝末年,有个扶余人高氏占据了该地,把国号改为高丽,又称高句丽。高氏居住在平壤,就是乐浪郡的所在地。后来,唐朝派兵攻破了高句丽,他们便往东迁徙。后唐时代,王建代替了高氏,兼并了新罗、百济等地,迁居到松岳,称为东京,而把平壤称为西京。该国北部与契丹为邻,西部靠近女真,其南部是日本。元朝至元中年,西京归附元朝,朝廷在该地设置东宁路总管府,以慈岭的尽头与朝鲜为界。
  明朝兴起后,在高丽为王的是王颛。明太祖即位的元年(1368)曾派使者给王颛赐印有皇帝玺印的诏书。二年朝廷将从高丽流亡过来的人送了回去。王颛奉表向明太祖祝贺登基,并贡献土产,请求朝廷给以封号。皇帝派符玺郎亻契斯持皇帝的诏书到高丽,给王颛颁赐封他为高丽国王的金印诰文,赏赐历法和锦绮给他。该年秋天,王颛派遣自己的总部尚书成惟得和千牛卫大将军金甲两上表谢恩,并祝贺天寿节。同时,他们还请教明朝的祭服制度。皇帝命令工部专门为他们制好后赐与他们。成惟得等人前来向皇帝辞行回去时,皇帝不紧不慢地问道:“你们的国王平时做些什么呢?修建城郭吗?兵甲锐利吗?宫室壮观吗?”成惟得等叩头而释说:“我们东海波涛中的人,只知道崇信释迦牟尼,至于其他事情还没时间去考虑。”皇帝于是用文书谕告高丽国王说:“古代的王公设置了险障,也还是不废军队。百姓以食为天,国家必有发出政令的场所。现今你那儿有人民而无城郭,人民将依靠什么?朝廷不修军备,则威严会松弛;土地不耕种,则百姓的粮食会发生困难;如果有居室而无官厅办事,则显示不出尊严与卑下。这几样都是我所不取的。国之大事,在于祭祀和军事。如果缺了这两项,只事佛求福,梁武帝之事,则可作为明鉴。你的国家北接契丹和女真,南连倭国,军备防卫之事,你可顾念着。”并因此赐给高丽国王《六经》、《四书》、《通鉴》等书。从此,高丽国经常给朝廷献贡,元旦和朝廷有圣节时他们也都派使者前来朝觐祝贺。有时一年来几次也是常事。
  三年(1370)正月皇帝派使者到高丽祭祀该国的山川。该年皇帝给高丽颁发了科举的诏令,王颛上表以示谢恩,并贡献土产,上交了元朝皇帝授予他的金印。中书省上奏说“:高丽来朝贡的使者大多在公货中夹带私物,对此应该征税;而他们回去时,又大多携带中国货出境,应禁止他们才好。”皇帝不允许这样做。五年高丽国王上表请求允许他们派遣子弟来中国入太学学习,皇帝说:“入学固然是件美好的事,但又要过海路途又远,不愿来的不要勉强。”高丽派来献贡的使者洪师范、郑梦周等一百五十多人在来京城的路上,因刮大风被吹下海溺死的就有三十九人,洪师范也在其中。皇帝怜悯他们,派遣元朝时的枢密使延安答里前去谕告高丽国王献贡不须太多。而王颛又派遣他门下的赞成事姜仁裕前来京城贡献马匹,而此前他派来祝贺元旦的使者金氵胥等人已先期到达京城。皇帝都把他们遣送回去了。皇帝对中书省的大臣们说“:高丽给朝廷的献贡太频繁,既增加了他们百姓的负担,又有过海时翻船溺水的危险。还是应该遵循古时候诸侯的礼节,三年一聘。所贡献的东西只限土产,不须过于奢侈。你们要向他们明白地谕告我的意思。”
  六年(1373),王颛派甲两等人向明朝廷进献贡马五十匹,结果路途上逃亡了两匹,甲两将此事上报了朝廷。等到在朝廷上献马时,他以私下里买的马凑足了五十匹的数字献了上来。皇帝讨厌他的不诚实,没有收下贡马。七年,王颛又派监门护军周谊和郑庇等人前来献贡,上表请求明太祖允许他们每年献一次贡,进贡使由定辽出发走陆路,毋须过海,其贡品声称“送太府监”。中书省上奏说“:元朝时有太府监,本朝没设该机构,其言辞似乎不诚。”皇帝命令不收他们的贡物。该年,王颛被当权的宰相李仁人所杀。王颛没有儿子,他收养宠臣辛肫的儿子辛礻禺为自己的儿子,于是李仁人便扶立辛礻禺为王。
  八年(1375),王礻禺派遣判宗簿事崔原来京城向明太祖告哀,并说以前有高丽的进贡使者金义杀死了明朝的使者蔡斌,现今继嗣王位的辛礻禺已经将金义诛杀,籍没了金义的家产。皇帝怀疑其中有诈,将崔原拘捕起来并派遣使者到高丽去祭吊王颛。十年,高丽使者来京城请求明朝廷给已故的高丽王王颛封一个谥号,皇帝说:“王颛被杀时间已久,到今天才来请求封谥号,想借我朝廷的命令,镇抚当地的百姓,以掩盖他们弑君叛逆的恶迹,不能答应他们。将以前所拘留的使者遣送回去。”这样便把崔原释放回去。该年夏天,辛礻禺又派周谊来献贡马和土产,皇帝没有接受。冬天,又派使者来京城向皇帝祝贺明年元旦。皇帝说:“高丽王王颛被臣属所杀,奸臣窃据了大权,按《春秋》的大义,叛乱之臣必须诛杀,这有什么说的呢?你们前后来的使者都称自己是嗣王辛礻禺所派,中书省应派人前往高丽问明嗣王的情况,看其政令是怎么出的。如果他们的政令还是像王颛在位时那样由高丽王所发,且嗣王没受别人的羁囚,则应当依照前高丽王的诺言,每年给朝廷献贡马一千匹,明年则贡献金子一百斤、银子一万两、良马一百匹、细布一万匹,全部遣送回所拘留的辽东百姓,这才见得嗣王辛礻禺真的继承了王位,政令真的是由他发出的,我就没有疑惑了。否则,对待弑杀君王的乱臣贼子,必然讨伐,无所赦免。”
  十一年(1378)四月,辛礻禺又让周谊前来朝廷进献贡物。十二年皇帝敕令辽东守将潘敬、叶旺等人整肃军队小心守卫。该年冬天,辛礻禺又派李茂芳等人前来献贡,朝廷以他们不按约行事为由拒绝了他们的贡品。十三年,辽东把高丽使者周谊送到京师,皇帝敕谕辽东守将潘敬等人说:“高丽国内奸臣弑杀君王,又杀死我朝廷使者,以前坚持请求入贡却又不按期进行,现今把周谊派来以虚文掩饰其不诚之心,他日必定会成为边境祸患。从今日起,与他们断绝往来交通。”这样就把周谊留在了京城。十六年高丽又派人来献贡品,皇帝拒绝了,命令礼部责问其朝贡过期、陪臣侮辱怠慢朝廷之罪;责成他们如果真想按约定行事,应将前五年违约没有贡献的东西全部带来上贡。十七年六月,辛礻禺派遣司仆正崔涓、礼义判书金进宜来京城向朝廷进献贡马二千匹,并说金子不是高丽的土产,希望能以马代替金子向朝廷献贡,其余的贡物都按约定进行。辽东守将唐胜宗为他们向皇帝请示此事,皇帝答应了。但当高丽贡使又请求皇帝给王颛封个谥号,下诏让辛礻禺承袭高丽王的爵位时,皇帝没有答应。
  十八年(1385)正月,高丽献贡的使者到达京城。皇帝谕告礼部大臣说“:高丽屡次请求接受我们的约束,我都没有答允,而他们还是不停地请求,所以我要求他们每年献贡以试他们的心是真还是伪,并不是以此手段来积聚财富。现今他们既然已经听从了朝廷的成命,应减少他们进贡的次数,让他们三年进贡一次,每次献贡马五十匹就够了。到二十一年元旦再来献贡就行。”同年七月,辛礻禺上表请求朝廷允许他继承高丽王的爵位,并请求给已故高丽王封谥号。皇帝下诏令封辛礻禺为高丽国王,给已故高丽国王王颛赐谥号为恭愍。
  十九年(1386)二月,高丽派使者向明朝廷贡献布一万匹、马一千匹。九月,又奉表来向朝廷祝贺,并进献土产。此后他们向朝廷进贡所献的物品,其数量总是超过常额,而且不到三年就来京城上贡。该年冬天,皇帝下诏派指挥佥事高家奴到高丽以绮布交换马匹。二十年三月,高家奴回来后,陈说高丽上表表示马不要钱,皇帝下敕令还是按马的价值如数偿还给他们。此前,元朝末年因在辽、沈两地兴兵,百姓因避战乱而转迁到高丽。到此时因开马市,皇帝就让使者向高丽索还这些迁徙过去的百姓。于是辽、沈两地迁过去的流民有三百多口回到了故地。同年十二月,皇帝让户部给高丽王送咨文,说:“铁岭的北部,东西之地,以前属于开元的地方,由辽东统领。铁岭的南部,以前属于高丽的地方,由你们本国统领。双方都确定自己的疆境,不得有侵越行为。”
  二十一年(1388)四月,辛礻禺上表给朝廷,说铁岭之地是他们世代相守的领地,请求朝廷仍按以前方式划归高丽管辖为好。皇帝说“:高丽以前是以鸭绿江为界,现今矫辞说铁岭是他们的世袭之地,其欺诈虚伪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你们将我的话转告给他们,让他们各安本分,不要滋生事端。”
  该年八月,高丽的千户陈景前来投降明朝廷,进言说:“今年四月,辛礻禺想入侵辽东,派都军相崔莹和李成桂在西京整治军队。李成桂派陈景屯驻艾州,因粮食不继而退兵。辛礻禺发怒,为此杀死了李成桂的儿子。李成桂便回兵攻破王城,将高丽王辛礻禺和崔莹囚禁起来了。”陈景因此感到害怕,故前来投降明朝。皇帝下敕令给辽东守将,让他们严密守备,并派人侦察高丽的情况。十月,辛礻禺派人来朝廷请求将高丽国王的王位让给他的儿子辛昌。皇帝说“:此前听说高丽国王已被其属下囚禁,这次请求让位之事必是李成桂的计谋,暂且等着以观事态的变化再说。”
  二十二年(1389),权国事辛昌请求入京城前来朝觐,皇帝没答应。该年,李成桂废除了辛昌,扶立定昌国院君王瑶为高丽国王。二十三年正月王瑶派使者来朝廷告知此事。二十四年三月皇帝下诏在高丽买马。八月,权国事王瑶将朝廷在高丽买的马一千五百匹全送了过来。皇帝说:“三韩之地君臣相悖而作乱,三代都是如此。现今王瑶继立,总是王氏的后裔,应派使者慰劳他。”十二月,王瑶派遣他的儿子王..来朝廷祝贺明年元旦。王..还未回去而李成桂已自立为高丽国王,占有了高丽国,王瑶出居在原州。王氏从五代十国时期起占有了高丽国,子孙相传了数百年,到此时灭绝了。
  二十五年(1392)九月,高丽知密直司事赵胖等人持国都评议司上奏说“:本国自从恭愍王死后,没有后嗣,权臣李仁人扶辛肫的儿子辛礻禺来主持国事。他昏暴好杀,还想兴兵侵犯明朝的边境,大将李成桂认为不能这样做而回军。辛礻禺负罪后惶恐害怕,便让位给他的儿子辛昌。国内百姓不愿意,于是启请恭愍王的王妃安氏挑选王氏宗亲中的王瑶暂理国事。王瑶主持国事已有四年,昏戾无道,听信谗言,残害有功劳的旧臣,其儿子王..颠痴不慧,国内百姓都认为王瑶才能不足以主持国家大事。现今按照安氏的命令,已将王瑶退回到私第,而王氏子孙中没有人有威望能担当主持国政的重担,国内外百姓全推崇李成桂。我们与国内百姓中的乡老共同推举李成桂主持国事,愿朝廷圣主允可此事。”皇帝认为高丽偏处于东隅,不是中国治理的版图之内,让礼部转达他的敕谕:“若李氏果然能顺应天道,符合人心,不在边境挑起争端,与本朝廷有使节往来,实在是你们国家的福气,我又有什么不允可的呢!”该年冬天,李成桂听说明朝皇太子亡故,便派使者奉表前来慰问,并请求皇帝给他的国家更改国号。皇帝让他的国家仍按古代的称号叫朝鲜。
  二十六年(1393)二月,朝鲜派遣使者向明朝皇帝进献贡马九千八百多匹,皇帝命令运送..丝棉布一万九千七百多匹给他们以示酬谢。六月,朝鲜国王派人奉表谢恩,并向皇帝贡献马和土产,还交上前恭愍王的金印,请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旦。皇帝同意了。该月,辽东都指挥使司上奏,说朝鲜国招引了五百多名女真人,偷偷地渡过鸭绿江,想入寇辽东。皇帝便派使者带着敕谕去见朝鲜国王,向他晓以祸福。李旦得到敕谕后,惶惶恐恐地向皇帝陈表谢恩,并献上贡物,还把从辽东逃亡过去的军民三百八十多人戴上桎梏送回辽东。
  二十七年(1394),李旦派儿子前来中国向皇帝献贡。二十八年又派遣使者柳王旬前来祝贺第二年的元旦。皇帝因其上表中的文字语言有轻视怠慢朝廷之处,便诘责柳王旬。柳王旬说该表的文字是本国门下评理郑道传所撰,皇帝便命令逮捕郑道传,将柳王旬释放回去。二十九年朝鲜把撰写表文的郑总等三人送到京城,上表说前表实际上是郑总等人所撰,郑道传有病不能前来京城。皇帝认为郑总等人扰乱邦交,挑起事端,强行留下不准遣送回去。三十年冬天,朝廷又因朝鲜的表文中有讥讪之词,将其来使拘留起来。建文初年,李旦上表陈说自己年纪已老,将王位传给儿子李芳远。皇帝同意。
  明成祖登基后,派遣官员到各地颁发即位诏书。永乐元年(1403)正月,李芳远派使者到京城向明成祖献贡。四月李芳远派遣陪臣李贵龄又来入贡,并上奏说我李芳远的父亲身体有病,需要龙脑、沉香、苏合、香油等物,现带着棉布来请求买一些回去。皇帝让太医院挑好这些药物,赏赐给李芳远,将带来的布送还回去。李芳远上表谢恩,并请求皇帝赐给他冕服和书籍。皇帝嘉赏他能够仰慕中国的礼仪,于是赐给他金印、诰命、冕服、九章、圭玉、..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坠以及经典书籍彩帛表里等等。从此朝鲜国前来献贡,一年总有四五次。
  二年(1404)十二月皇帝听从朝鲜国王的请求,下诏立李芳远的儿子李礻是为世子。五年十二月,朝鲜将贡马三千匹送到辽东,皇帝命令户部运送绢布一万五千匹予以酬偿。六年,朝鲜世子李礻是前来朝觐皇帝,皇帝命令给他赏赐织金文绮。等李礻是归去时,皇帝又亲自做诗赐与他。此时,朝鲜国王后宫纳女,将其中四人立为妃嫔。该年秋天,朝鲜国的陪臣郑擢受李芳远派遣来京城,告诉明朝廷其父李旦已经死亡。皇帝命令官员前去吊祭,并给李旦赐谥号为康献。
  十六年(1418)朝鲜国王上奏说世子李礻是不肖,而第三个儿子李衶倒是孝悌有礼努力学习,受国人的推崇,请求将其立为嗣子。皇帝下诏书说听凭国王的选择。于是李芳远上表谢恩,并陈述自己年事已老,请求让李衶掌理国事。皇帝命令光禄少卿韩确、鸿胪丞刘泉封李衶为朝鲜国王。此时明成祖已将京城迁到北都,离朝鲜更近了,而朝鲜以大国之礼伏侍明朝更为恭敬,明朝廷亦对朝鲜优礼有加,这是其他国家不敢奢望的。
  二十年(1422),李芳远死,皇帝给他赐封谥号为恭定。二十一年七月,李衶请求立嫡子李王向为世子,皇帝同意。此前,皇帝曾敕谕李衶,让他向朝廷献贡马一万匹。至此李衶派人将贡马全部送到,皇帝给他赏赐白金和绮绢。
  宣德二年(1427)三月,皇帝派宦官给朝鲜国王赏赐白金和..纱,让他再进献马五千匹给边境军队使用。九月五千匹马如数送到。四年皇帝给李衶敕书说“:珍禽异兽,我不以为贵,你可不必献。”其后又给李衶敕谕说:“金玉之器,不是你们国家所产,应该不献,以本国的土产表示诚心就够了。”八年,李衶上奏说想派子弟到太学或到辽东学习,皇帝没有答应,只赏赐给他们《五经》、《四书》、《性理》、《通鉴纲目》等书。
  正统元年(1436)三月,明朝廷将朝鲜妇女金黑等五十三人放还回国。金黑等人从宣德初年到京城,至此派宦官将她们送回国去。三年八月,皇帝给李衶赏赐远游冠、绛纱袍、玉佩和赤乌。此前,建州的长官童仓避难居住到朝鲜境内,不久又回到建州。朝鲜上奏说:“建州长官童仓以前因为穷窘而归附于我们,我们待他很好。现今他忘恩回到建州李满住那里,怕他们合谋扰我边境。”而建州长官则上奏说他的部属遭朝鲜人追杀,至今还阻留在朝鲜有一百七十多家。五年,皇帝下诏给李衶,让他把这一百七十多家人还回来。七年五月,皇帝谕告李衶说:“鸭绿江一带的东宁等卫所,接近贵国边境,其中会有许多小人逃到贵国,或被贵国的人引诱胁迫过去。今后不问是汉人还是女真人,凡到贵国去的全解送到京城来。”原先,瓦剌曾暗地里让女真各部落引诱朝鲜背叛中国。李衶都拒绝了他们,并将此事向明朝廷说明。皇帝嘉赏他的忠心,敕令给予奖励,并给他赐予彩币。九年春天,倭寇侵犯边境地区,李衶命令将领活捉了五十多名倭寇,将他们戴上桎梏押送到京城。十年朝鲜又抓获了倭寇的余党并献到京城。皇帝连连敕谕嘉奖,并优加赏赐。十三年冬天,皇帝派使者前去调遣朝鲜和野人女真的军队到辽东会合,去征讨北部的敌寇。不久,英宗皇帝巡狩北部边疆,成阝王即皇帝位,派官员到朝鲜颁发即位诏书。
  景泰元年(1450)朝鲜向朝廷献贡马五百匹,并上奏声称奉皇帝的敕谕筹办贡马两三万匹,只是近来因邻境入侵,挑起争端,马畜都死亡了,因此一时未能按数上贡。皇帝下诏说“:现今外敌入侵已稍有停息。已到的贡马按其价钱给予酬偿,还未到的就让他们不要贡献了。”该年夏天,李衶死,皇帝派官前去吊祭,赐谥号为庄宪,册封李衶的儿子李王向为朝鲜国王。此时辽东上奏朝廷,说在开原、沈阳有敌寇入侵,掠夺人畜,是由建州、海西、野人女真的头目李满住等为向导引进来的。皇帝便谕告李王向与中国结成犄角之势截杀他们。该年秋天,李王向又向明朝续献贡马一千五百多匹。皇帝给他赐予冕服,并酬偿其马的价值。冬天,皇帝又给李王向和他的王妃权氏颁发诰命,封其儿子李弘日韦为世子。二年冬天,因建州的头目与朝鲜暗中往来,皇帝告诫李王向不要派使者去建州。
  三年(1452)秋天,李王向死,朝鲜派人来向明朝告哀。朝廷派宦官前去吊祭,给李王向赐谥号为恭顺,命李王向的儿子李弘日韦即位为朝鲜国国王。李弘日韦当了三年国王,因年纪幼小且长期患病,便请求其叔李王柔权理国事。七年李弘日韦向明朝廷上表让位,朝廷便封李王柔为朝鲜国王。李王柔请求明朝廷立他的儿子李日章为世子,皇帝同意了。
  天顺三年(1459),边境将领上奏朝廷,说建州等三个卫所的都督私下与朝鲜勾结,恐怕会为害于中国边境。皇帝便敕令李王柔不要做此不靖之事,否则以后会后悔的。李王柔向明朝廷上疏替自己辩解,皇帝又敕谕他说:“宣德、正统年间,因你们王国与他们之间互相侵略和掠夺,朝廷敕谕你们解怨息兵,当初就让你们王国不要与他们有往来,不要给他们奖赏和授予他们任何官职。他们已经接受了本朝廷所授的官职,而你朝鲜国王又给他们加官,这是与本朝廷相对抗嘛。你素来秉持礼义,为何会这样文过饰非呢?以后应断绝与他们的私下交往,以保全你的名誉。”四年(1460),皇帝又谕告李王柔说:“你上奏说毛怜卫都督郎卜儿哈与外国通谋煽动叛乱,已将他绳之以法。可是法律只能在自己国中行使,岂能强加到邻国境内?郎卜儿哈有罪,应上奏本朝廷,由本朝廷酌情处置。而现今你却把他杀害了,难怪他的儿子阿比车想找你们报仇。听说阿比车的母亲还在你们手中,应尽快将她送到辽东都司那里,让阿比车领回去,以便解怨释仇。”五年,建州卫的野人到义州杀戮抢劫,李王柔上奏朝廷请求皇帝命建州卫野人归还所抢劫的东西。兵部讨论后认为“:朝鲜先前曾诱杀了郎卜儿哈,后来又利诱都指挥兀克,纵兵抢劫了他们的家属。现今野人对朝鲜的屠杀和抢劫,实系复仇行为。应谕告朝鲜,这次野人对他们的寇盗,实是咎由自取,只有安分守法,才能平息边境争端。”皇帝同意这个建议。
  成化元年(1465)冬天,朝鲜的陪臣李门炯前来京城朝觐明朝皇帝,结果死在路途上。皇帝命令给他赐予棺木并致祭,给他的家属赐予彩币以示慰问。这时朝鲜频频向明朝廷进献异物,三年春天,皇帝敕谕李王柔上贡还是像以前那样以常物为好,不要专事珍奇异物。此时,明朝廷派兵征讨建州,皇帝敕谕李王柔也出兵相助。李王柔派遣中枢府知事康纯统率一万多人渡过鸭绿江和泼猪江,攻破了九犭尔府等寨子,斩杀和俘虏了不少敌人。
  四年(1468)正月,朝鲜派遣官员将俘虏献给明朝,明朝皇帝下诏给予厚赏并敕谕嘉奖他们。该年,李王柔死,皇帝给他赐封谥号为惠庄。朝廷派遣太监郑同、崔安前去朝鲜册封世子李日光为朝鲜国王,给王妃韩氏颁发诰命。郑同他们出发以后,辽东的巡按御史侯英上奏朝廷说“:辽东连年遭受寇乱,疮痍未平,现今又是庄稼未收军民乏食之时。太监郑同等随从人员所过之处,驿所受骚。我考证了一下,前几代皇帝时曾有在翰林院中挑选有学问有名望者出使的先例。现今郑同和崔安都是朝鲜人,其祖先的坟墓和宗族都在朝鲜,见到朝鲜国王,不免会有所屈节,这样特别会有损国体。请求朝廷收回这个成命,或在翰林院,或在给事中及行人中推举出一位官员,作为使者出使朝鲜,这样更好。”皇帝说:“侯英所言是对的。此后给朝鲜赏赐物品时可派宦官前往,而册封正副使节时,则在朝廷大臣中选择有学问德行者充当。”
  六年(1470),李日光病重,因自己的儿子年纪幼小,便命他的兄长前世子李日章的儿子李折女暂理国事。李日光派陪臣将此情况告诉了明朝廷。等李日光死时,明朝廷给他封谥号为襄悼,命令李折女继承朝鲜国王位,李折女的妻子韩氏被封为王妃。十年,明朝廷追赠李折女的父亲世子李日章为朝鲜国王,赐谥号为怀简,封李折女的母亲韩氏为王妃,这是顺从李折女的请求所做的举措。
  十一年(1475)四月,李折女上奏说建州野人纠集毛怜等卫所不停地侵扰我国边境地区,请求明朝廷下令制止整戒这种行为。十二年十月,李折女向明朝廷请求为他的继妻尹氏赐封,皇帝便给她颁赐诰命和冠服。此时,明朝禁止与外国开市买卖兵器,李折女上奏说:“我们小国北部与野人相连,南部与倭国岛屿相接,五种兵器不能缺一。而制作弓箭所需的牛角,全仰仗你们国家提供。高皇帝时期曾赐给我们火药和火炮,现今还望皇帝特许我们收买弓角,不与一般外族人那样受禁止。”兵部讨论后决定每年卖给他们弓角五十。后来因不够用,朝鲜请求不要有限额,皇帝下诏答应提供多一倍的弓角给他们。
  十五年(1479)十月,皇帝下令让李折女出兵夹击建州女真。李折女便派右赞成鱼有诏率兵到满浦江,因涨水拖延了日期。李折女便又派左议政尹弼商和节度使金峤等人渡过江去,进剿女真人。十六年春天,李折女派陪臣来向明朝廷献捷报,皇帝命宦官持敕令嘉奖朝鲜能继承祖先的功业,特赏赐金币;对朝鲜的领兵官也按例给予赏赐。后来朝鲜使者回去时,朝鲜派遣其大臣许熙前来伴送。许熙回到开州时,建州女真人出两千骑兵邀击了他们,掳走了许熙手下的士卒三十多人,马二百三十多匹。朝鲜将此事上奏明朝廷。英国公张懋、吏部尚书尹..等人认为对辽东已连年用兵,现在未可轻易动武,应将此意思谕告给李折女。皇帝便敕令辽东的守卫大臣整肃军队小心守卫,又让泽官前去建州穷究他们所掠的人和物,务必将他们所掠掳去的人和物要过来,给许熙则赏赐白金和彩币以示慰劳和安抚。
  十七年(1481),李折女上奏说继妃尹氏无德,已经被废置,请求明朝廷册封副室尹氏为王妃,皇帝同意了。十九年四月,明朝廷封李折女的长子李忄隆为世子。
  弘治七年(1494)十二月,李折女死,皇帝赐封谥号为康靖。第二年四月,明朝廷册封李忄隆为朝鲜国王,其妻慎氏被封为王妃。十二年,李隆上奏明朝廷:“本国有人屡次违禁藏匿到海岛上,引诱军民前往海岛,以致有滋蔓发展的趋势。请求朝廷允许本国自行搜捕这些人。其中牵涉到贵国的地方,请求你们敕令官员追捕。”这时辽东的守卫大臣也有内容如李忄隆所言的奏章上报朝廷,皇帝同意了他们的提议。十五年冬天,皇帝封李忄隆的长子李皇页为朝鲜国王的世子。
  正德二年(1507),李忄隆因世子李皇页夭折,哀恸成疾,上奏明朝廷请将国事托付给他的弟弟李怿,其国中的人又上奏请求明朝廷册封李怿。礼部商量后任命李怿权理朝鲜国事,等李忄隆死后再册封他。不久,朝鲜的陪臣卢公弼等人因入朝献贡到京城,又请求皇帝册封李怿,朝廷大臣讨论后认为不可。十二月,李忄隆的母亲上奏明朝廷,说李怿有长者之风且有贤德,可托付重任。这样,礼部便上奏说:“李忄隆因久病辞去王位,李怿以亲弟弟的身份承接王位,其接受关系既是明了的,兄弟之间又不失友爱。朝鲜全国的臣民对此都无异议,应当顺从他们的请求。”皇帝便允许李怿继嗣王位,派宦官前去敕封,并给李怿的妃尹氏颁赐诰命。
  当初,李成桂自立为朝鲜王时,与宰相李仁人本不是同一宗族的人。永乐年间,皇帝所降的祭海河和山岳的祝文中,称李成桂为李仁人的儿子,而《祖训》亦记载说李仁人的儿子李成桂更名为李旦。后来李成桂的儿子李芳远上奏专为此事做辨,明太宗允许将此改正过来。到此时修《大明会典》时,仍将《祖训》列于朝鲜国中。朝鲜前来献贡的使节将此书买回国去后,李怿上疏备陈自己的世系,说自己的先世祖先中没有弑杀君王的叛逆行为,请求明朝廷予以更正。礼部认为“:《大明会典》详细记载本朝代的制度,其事涉及到外国的,无法确定的地方应从略。况且李成桂得朝鲜国王位是出于皇祖的任命,他不是李仁人的后代,这由太祖皇帝的诏书可以证明,因此应该顺从他们的请求,将此更正过来。”皇帝下诏说“:可以。”
  十五年(1520)冬季,皇帝派宦官册封李怿的儿子李山告为世子,赐给李怿金帛珠玉,让李怿从朝鲜括取珍奇异物和童男童女献给明朝廷。十六年,世宗即皇帝位,礼官上奏说:“天子初登皇位,应把中国的国体搞得光明正大,以杜绝外国人对我们的狎侮之言。请求皇上谕告李怿,说括取珍奇异物和童男童女不是朝廷的本意,将派去的宦官招回来,不要有所索取。”皇帝同意了这个建议。
  嘉靖二年(1523)八月,朝鲜将俘获的倭国人献给明朝廷,并把八个被掳掠的中国人送了回来。皇帝给朝鲜赐予白金和锦..。
  八年(1529)八月,朝鲜的陪臣柳溥上奏说:“本国的国祖李旦系本国全州人。其二十八代祖先李瀚在新罗为官,任司空。新罗灭亡后,李瀚的六世孙李兢休进入高丽。李兢休的第十三代孙子李安社在元朝为官,任南京千户所的达鲁花赤。元朝末年兵乱兴起,李安社的曾孙李子春及其儿子李成桂避乱东迁。元朝至正辛丑年(1361),大约是高丽恭愍王十年,有红巾贼人进入高丽境内,李成桂因击贼有功,被授予武班职事,不过此时还未出名。恭愍王无子,暗地里将宠臣辛肫的儿子辛礻禺收养为自己的儿子,结果晚年被宠臣洪伦和内竖崔万生所弑杀。当时权臣李仁人诛杀了洪伦和崔万生,扶立辛礻禺为王,将李成桂提拔为门下侍中。辛礻禺派李成桂入侵辽东,李成桂不服从,回兵国内。辛礻禺害怕,让位给他的儿子辛昌。辛昌因不是王氏的后裔被废黜,于是又立王氏后裔定昌君王瑶为高丽王,将李仁人放逐在外。王瑶又行无道,高丽国人全部拥戴李成桂,于是向高皇帝请求立为高丽王,改名为李旦。同时将王瑶在别处赡养起来,直到其终,实际上并没有杀他。以前在永乐、正德年间屡次上奏朝廷请求将此错讹改正过来,都得到皇帝的答允,但最终都没有改正。现今正好重修《大明会典》,请求皇帝将此冤枉之事洗刷清楚。”皇帝下诏将此奏章送到史馆编纂。
  十八年(1539)二月,朝廷将睿宗合葬在太庙,给睿宗举行配享明堂的典礼,李怿为此奉表向皇帝祝贺。皇帝特地到奉天门接见李怿,并在礼部赐宴招待。
  二十三年(1544)冬天,李怿死。二十四年正月前来告哀,皇帝给李怿赐谥号为恭僖,并下诏立李怿的儿子李山告为朝鲜国王。李山告不到一年也死了,皇帝赐谥号为荣靖。九月,李山告的弟弟权国事李山亘派使者到京城向皇帝感谢朝廷的吊祭和赐谥号,并请求继承王位,皇帝下诏同意了。
  二十五年(1546),李山亘派使者将下海的六百多名番族人送到中国边境,皇帝给他赏赐金币。二十六年正月,李山亘写来咨文,声称:“福建从来没有人飘洋过海到我们朝鲜来的,他们到日本去做买卖,结果被风漂到本国,前后共有一千人以上。他们都挟带着军器等货物,致使中国的火炮也被倭人拥有了,这样恐怕会引起战祸。”皇帝下诏说“:近年来沿海地区的奸民违犯禁令,以福建尤甚,结果往往被外国抓获,有伤于中国的国体。负责海道的官员应让当地的巡按御史察参此事。此外仍赏赐银币给朝鲜国王,以表彰他对朝廷的忠心。”
  三十一年(1552)冬,朝鲜因洪武、永乐年间赏赐给他们的乐器已损坏,请求再给他们一些律管,另外还请求派遣乐官到京城来校对和学习乐律。皇帝答应了。三十五年(1556)五月,有四艘倭人的船从浙江、直隶败退回去,结果漂入朝鲜境内。李山亘派兵袭击并歼灭了他们,将倭寇所俘虏的中国人及帮助倭寇做叛逆之事的三十多名中国人一起献给明朝廷,并向皇帝祝贺冬至节。皇帝用玺书赏赐李山亘,给以褒奖。三十八年十一月,李山亘上奏说:“今年五月,有倭寇驾驶二十五艘船抵达我国海岸,我命令李铎等将他们全部剿灭,缴获了被他们俘虏的中国百姓陈春等三百多人,还有给倭人充当向导的陈得等十六名中国内奸,现全部献到朝廷。”皇帝又降敕令给予奖励,以银币厚赏李山亘,并给李铎等人按等级给予赏赐。
  四十二年(1563)九月,李山亘又上书为其先祖不是李仁人的后代作辨,说今日修订的《大明会典》虽蒙厘正,但没有写上始祖李旦和李旦的父亲李子春的名字。皇帝下令将此附录在《大明会典》内。
  隆庆元年(1567)六月,朝廷派官员到朝鲜颁皇帝即位的诏书。此时皇帝将幸临太学,朝鲜的使者请求容许他观看典礼,皇帝答应了。该年冬天,李山亘死,皇帝给他赐封谥号为恭宪,让李山亘的侄子李日公承袭朝鲜王位。
  万历元年(1573)正月,万历皇帝给隆庆皇帝穆宗封谥号,两宫举行徽号典礼。李日公为此向明朝廷上表祝贺,并贡献土产和马匹。这时,李日公屡次请求朝廷赐与他《皇明会典》,为他的祖先康献王李旦雪冤。十六年正月,《大明会典》修订完成,正好朝鲜贡使愈泓也在京城,请求皇帝赐一部《大明会典》给他带回去,以了结前番的使命。皇帝答应了他。十七年十一月,朝鲜陪臣奇芩等人前来朝廷向皇帝祝贺冬至,并上奏称本年六月有大琉球国的船被风吹到朝鲜海岸,船上所有男女都被解送到京城,请求给他们关文放他们回去。皇帝同意。
  十九年(1591)十一月,朝鲜上奏说倭人酋长关白平秀吉声称明年三月将来进犯。皇帝给兵部下诏让他们整肃海防。平秀吉,是萨摩州人,原先跟随倭人的关白信长。碰上信长被其部下所杀后,平秀吉便统领信长的军队,自称关白,劫掠并降服了六十多个州。朝鲜与日本的对马岛隔海相望,时常有倭人到朝鲜做买卖。二十年五月,平秀吉派遣手下的渠帅行长、清正等人率领海军逼近釜山镇,偷偷地渡过了临津。此时的朝鲜已享受了很久的太平时光,军队已不会打战,而李日公又整日酗酒,军备松弛。等岛夷之人突然作难时,朝鲜人皆望风而逃。李日公抛弃了王城,让其次子李珲主持国事,自己逃到平壤。不久,又逃到义州,想内属明朝。七月,兵部商量后让他驻扎在险要之地,等待明朝的天兵到来;另外再让他号召朝鲜全国起来救护王朝,以图恢复朝鲜国的江山。此时倭寇已经进入王京,毁坏了李氏王室的坟墓,劫持了王子和陪臣,剽掠了朝鲜国王府的金库,朝鲜的八道几乎都被他们占领了,且旦暮之间将渡过鸭绿江来。朝鲜请求明朝军队络绎不绝地援救他们。明朝廷大臣认为朝鲜是中国的藩篱之国,在所必争,于是皇帝派行人薛潘谕告李日公,要他负起兴复国家大义的重负,并扬言派十万大军到朝鲜为他助战。而倭寇此时已经抵达平壤,朝鲜的君臣更加焦急,躲避到爱州。明朝的游击史儒率军到达平壤,结果阵亡。副总兵祖承训带兵渡过鸭绿江援救史儒,结果败退,只身而还。这样,中朝两国都受震动,朝廷便派宋应昌经略朝鲜事务。八月,倭寇进入丰德等郡,兵部尚书石星无计可施,便商议派人侦察倭寇的情况,于是嘉兴人沈惟敬应募前去侦察。沈惟敬,是市中的无赖之徒。此时平秀吉驻军在对马岛,派其将领行长等守住要害之地作为声援。沈惟敬到平壤后,对倭人执礼时甚为卑谄。行长欺骗他说“:天朝幸亏按兵不动,我们不久就会回去了。现以大同江为界,平壤以西的地方全部归属朝鲜吧。”沈惟敬将此信讯上报朝廷。朝廷大臣商议后认为倭人奸诈不可相信,便让宋应昌等人进兵。而石星颇被沈惟敬的言词迷惑,题书给游击,让他赶赴在大军之前进入朝鲜,并请求带上金钺去行离间计。当年十二月,朝廷派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第二年正月,李如松监督诸将进兵战斗,在平壤取得大捷。行长渡过大同江,逃回龙山。此前被倭寇占领的黄海、平安、京畿、江原四个道也一并收复,清正也逃回到王京。李如松既已取胜,便派轻骑向碧蹄馆进攻,失败后,退驻在开城。其事详见《李如松传》。
  当初,李如松誓师进兵时,想斩杀沈惟敬,因参军李应试的劝说而作罢。这次碧蹄馆之战失败后,其气势也缩了回去,而宋应昌则急于想获得成功,倭寇也因缺粮有回军的意思,因而朝廷上出现了封贡的议论。宋应昌获得倭寇上报沈惟敬的文书后,便让游击周弘谟和沈惟敬一起前去谕告倭寇,让他们献出王京之地,送回王子,这样便按约让他们平安回去。倭寇果然在四月份放弃王城逃跑了。此时,汉江以南一千多里的朝鲜故土已经收复平定,兵部建议应让朝鲜国王回国居住和守卫,而我们明朝各镇的大军在海外长期作战也很疲劳,应按次序撤退回国为好。皇帝下诏同意。宋应昌上疏给皇帝说“:釜山虽然濒临大海的南部,毕竟还是朝鲜的边境,假如倭人侦知我明朝廷撤军,突然再入侵进犯,朝鲜又支撑不住,岂不是前功尽弃?为今之计,第一要策是派兵协助朝鲜一起守卫,即使讨论撤军,也只能撤回一小部分,等倭寇军队全部撤回本国了,再适量留下一部分军队驻防守卫该地。”兵部讨论后留下江浙兵五千,分别屯驻在要害之地,仍谕告李日公要自己充实武备,操练军队,不要依赖外援。不久沈惟敬从釜山归来,和倭人所派的使者一起前来献诚,而倭寇此时又进犯咸安、晋州,逼近全罗,声称要收复汉江以南的地方,以王京、汉江为界。李如松考虑到全罗这个地方较富饶肥沃,南原府尤其是其咽喉要害,于是命令诸将领分别守住要害之地。不久,倭寇果然分兵进犯该地,我军斩获不少敌人。兵科给事中张辅之和辽东都御史赵耀都说倭人输运的贡物不能轻易接受。七月,倭军从釜

明史浏览月榜 明史全文 >

  1. 列传·卷四十二
  2. 列传·卷一百零三
  3. 列传·卷一百二十九
  4. 志·卷二十八
  5. 列传·卷一百零九
  6. 志·卷二十四
  7. 志·卷二十三
  8. 列传·卷一百五十七
  9. 本纪·卷二十四
  10. 列传·卷一百六十六

明史最受喜欢章节 明史全部章节 >

  1. 附录·明史表
  2. 列传·卷二百二十
  3. 列传·卷二百一十九
  4. 列传·卷二百一十八
  5. 列传·卷二百一十七
  6. 列传·卷二百一十六
  7. 列传·卷二百一十五
  8. 列传·卷二百一十四
  9. 列传·卷二百一十三
  10. 列传·卷二百一十二
  11. 列传·卷二百一十一
  12. 列传·卷二百一十
  13. 列传·卷二百零九
  14. 列传·卷二百零八
  15. 列传·卷二百零七

猜你喜欢的明史故事 明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