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明史 > 列传·卷一百八十

列传·卷一百八十

  ◎忠义四
  ○张允登(郭景嵩 郭应响) 张光奎(杨于楷等) 李中正(马足轻等)方国儒(王绍正 常存畏 刘定国) 何承光(高日临等) 庞瑜(董三谟等)尹梦鳌(赵士宽等) 卢谦(张有俊等) 龚元祥(子炳衡 姚允恭) 王信史记言(李君赐等) 梁志仁(单思仁等) 王国训(胡尔纯等) 黎弘业(马如蛟等) 张绍登(张国勋等) 王焘(魏时光) 蒋佳徵(吴畅春等)徐尚卿(王时化等) 阮之钿 郝景春(子鸣銮等) 张克俭(邝曰广等) 徐世淳(子肇梁 余塙等)
  张允登,汉州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知咸宁、咸阳,有善政。其成进士,出汤宾尹之门,宾尹弗善也,而东林以宾尹故,恶之。举卓异,得刑部主事,累迁河西兵备副使。鄜、延岁饥,亟遭盗,允登拊循备至,士民德之。崇祯四年闰十一月督饷至甘泉,降卒潜与流贼通,杀知县郭永固,劫饷。允登力御,不敌死。鄜人素服迎其丧,哭声震十里,罢市三日。
  当是时,流贼日炽,总督洪承畴往来奔击,日不暇给。逾月陷宜君,又陷葭州,佥事郭景嵩死之。明年二月陷鄜州,兵备副使郭应响死之。应响,福清人,万历丙午举乡试第一。宁塞余贼来犯,应响御之,斩贼常山虎等十五人。至是,混天猴率众夜突至,应响登北关,集士卒拒守,手杀三贼,力不支遂死。事闻,赠光禄寺少卿,谥忠烈,予祭葬,荫一子入监读书。
  张光奎,泽州人。仕至山东右参政。崇祯五年,流贼躏山西,监司王肇生以便宜署歙人吴开先为将,使击贼,战泽州城西。贼败去,从沁水转掠阳城。开先恃勇渡沁,战北留墩下,击斩数百人,炮尽无援,一军尽没。贼乃再犯泽州,光奎方里居,与兄守备光玺、千总刘自安等率众固守八日,援兵不至,城陷,并死之。泽,大州也,远近为震动。事闻,赠光禄卿,光玺等赠恤有差。
  是岁,紫金梁等寇辽州,里居行人杨于楷与主事张友程,佐知州信阳李呈章拒守,力屈城陷,于楷被执,骂贼死。呈章、友程及举人赵一亨、侯标并死之。明年六月,贼陷和顺,里居昌平副使乐济众被伤,不屈,投井死。赠于楷光禄少卿,济众太仆少卿。有徐明扬者,浮梁人,由选贡生为平顺知县。六年四月,贼来犯,设策守御,城破不屈死。
  李中正,卢氏人。万历末,举会试,以天启二年赴廷对,授承天府推官,迁兵部主事。崇祯初,谢病归。六年,群盗大乱河北。其冬,乘冰渡河,遂由渑池犯卢氏。中州承平久,不设备。骤闻贼至,吏民惶駴,知县金会嘉弃城遁。十二月,贼入城,中正勒家众及里中壮士奋击,众寡不敌,力战死。贼纵掠城中,执举人靳谦书,使跪,不屈,大骂而死。
  贼以是冬始入河南,自是屡陷名城,杀将吏无算,乡官举贡多被难。其宜阳马足轻,灵宝许军,新安刘君培、马山、李登英,偃师裴君合,陕州张我正、张我德,孟津孙挺生,嵩县傅世济、李佩玉,上蔡刘时宠辈,则先后以布衣抗节显。
  足轻,性孝友。弟惑妇言,迫分产,乃取田硗薄者自予。万历末,岁大凶,出粟六百石以振,焚券千余。崇祯六年冬,流贼渡河而南,挈家避之石龙崖。三女皆殊色,虑贼污,悉投崖死。足轻被执,厉声大骂。贼怒,并三子杀之。家众皆遇害,惟存次子骏一人,后登乡荐。军为县阴阳官,为贼所掠,大骂见杀。
  君培有义行,携子及从孙避难,道遇贼,欲杀其从孙。君培曰:“我尚有男,此子乃遗孤,幸舍之而杀我。”贼如其言,二子获免。
  山性刚直,土寇于大中陷新安,获山,使负米。叱曰:“我天朝百性,肯为贼负米邪!”大骂而死。登英亦以骂贼死。
  君合幼孤,母苦节,孝养惟谨。贼至,聚众保沙岸寨。攻围十昼夜不克,说之降,大骂不从。寨破,被磔。
  我正素豪侠,集众保乡里,一方赖之。十四年勒众御贼,馘三人。俄贼大至,众悉奔,奋臂独战。贼爱其男,欲生致之,诟骂自刎死。我德知贼至,恐妻子受辱,驱一家二十七人登楼自焚。
  挺生精星术,预卜十五年有寇祸,编茅河渚以居。贼踪迹得之,语其妻梁氏曰:“此匹夫徇义之秋也。”夫妇对泣,诟贼而死。世济与兄世舟并为土寇于大中所执,将杀之。兄弟相抱泣,贼议释其一,世济即夺贼刀自杀,世舟获免。
  佩玉者,御史兴元孙也。崇祯末,中州尽残,佩玉结遗民捍乡井,与邻寨相掎角,往往尾贼后,夺其辎重。贼惮之,不敢出其境。后大举围别寨,佩玉往救,力战而死,里人聚哭之。
  时宠有孝行。贼陷城,其父宗祀以年老不能行,命之速避,遂自杀。时宠恸哭,刺杀一子、三女,夫妇并自刭。其妹适归宁,亦从死,一家死者八人。
  方国儒,字道醇,歙县人。四岁失父,奉母以孝闻。天启元年举于乡。崇祯间,授保康知县。流贼大入湖广,将吏率望风先奔。保康小邑素无兵,七年正月贼至,国儒急率乡兵出御,力不支,城遂陷。亡何,贼退,国儒还入城。逾月复至,督吏民固拒。贼至益众,复陷。国儒官服坐堂上,被执大骂,身中七刃死。
  贼陷竹谿,训导王绍正死之。谷城举人常存畏会试赴京,道遇贼,欲劫为首领,骂不绝口死。他贼犯兴山,知县刘定国坚守。城将陷,遣吏怀印送上官,骂贼死。
  何承光,贵州镇远人。万历四十年举于乡。崇祯中,历夔州同知。七年二月,贼由荆州入夔门,犯夔州。副使周士登在涪州,城中仓猝无备,通判、推官、知县悉遁。承光摄府事,率吏民固守,力竭城陷。承光整冠带危坐,贼入杀之,投尸于江。事闻,赠承光夔州知府。
  自贼起陕西,转寇山西、畿辅、河南、北及湖广、四川,陷州县以数十许,未有破大郡者,至是天下为震动。
  其他部自汉中犯大宁,知县高日临见势弱不能守,啮指书牒乞援上官,率众御之北门。兵败被执,大骂不屈,贼碎其体焚之。训导高锡及妻女,巡检陈国俊及妻,皆遇害。日临,字俨若,鄱阳恩贡生。
  贼陷夔州,他贼即以次日陷巫山,通江巡检郭缵化阵没,通江指挥王永年力战死。至四月,守备郭震辰、指挥田实击贼百丈关,兵败被执,骂贼死。
  庞瑜,字坚白,公安人。家贫,躬耕自给。夏转水灌田,执书从牛后,朗诵不辍。由岁贡生授京山训导。崇祯七年擢陕西崇信知县。县无城,兵荒,贫民止百余户。瑜知贼必至,言于监司陆梦龙,以无兵辞。瑜集士民筑土垣以守,流涕誓死职。闰八月天大雨,土垣尽圮。贼掩至,瑜急解印遣家人赍送上官,端坐堂上以待。贼至,捽令跪。瑜骂曰:“贼奴敢辱官长!”拔刀胁之,骂益厉。贼掠城中无所有,执至野外,剖心裂尸而去。赠固原知州。
  时贼尽趋秦中,长吏多殉城者。
  山阳陷,知县董三谟,黎平举人也,及父嗣成、弟三元俱死之,妻李氏亦携子女偕死。赠光禄丞,立祠,与嗣成、三元并祀,妻女建坊旌表。
  吉永祚,辉县人。为凤县主簿,谢事将归。会贼至,知县弃城遁,永祚倡义拒守。城陷,北面再拜曰:“臣虽小吏,尝食禄于朝,不敢以谢事逃责。”大骂死之。子士枢、士模皆死。教谕李之蔚、乡官魏炳亦不屈死。永祚赠汉中卫经历,余赠恤有差。
  娄琇知泾州。闰八月,城陷死,赠太仆少卿。
  蒲来举知甘泉。贼来犯,守备孙守法等拥兵不救。城破,来举手刃一贼,伤六贼而后死。赠光禄少卿。

译文

  张光奎,泽州人,官至山东右参政。崇祯五年(1623),起义军进至山西,监司王肇生自作主张任歙县人吴开先为将,与起义军战于泽州城西。义军放弃对泽州的进攻,转而从沁水攻阳城。开先恃其骁勇,渡过沁河,与义军战于北留墩下,后无援兵,为义军所败,全军覆没。义军回师再攻泽州。这时张光奎正告假居住家中,便与其兄守备张光玺、千总刘自安等,率众固守八个日夜,援兵不至,城陷战死。泽州是大州,远近皆为之震动。朝廷闻讯,赠光奎光禄寺卿,光玺等也受到封赠和抚恤。
  庞瑜,字坚白,湖广公安人。家贫,世代以种田为业。夏季赶牛拉水车灌田时,捧书在牛后朗读不辍。由贡生授京山训导。崇祯七年(1634)升为陕西崇信县知县。该县无城墙,有贫民百余户,闹兵荒。陕西农民起义爆发,瑜料定义军必来攻击崇信,对监司陆梦龙说明他的意见,梦龙认为无兵不能抵御。庞瑜召集士民修建土城墙以备防守,誓死抵抗。这年闰八月,大雨,土墙倒塌,义军突然攻来,瑜无力抗拒,忙解县印派家人送往上级,自己端坐堂上。义军攻至,他破口大骂不止。义军将他绑赴野外,剖心裂尸。
  朝廷闻知,赠瑜为固原知州。
  尹梦鳌,云南太和人。万历时中举。崇祯年间任颍州知州。八年(1635)正月,他正在凤阳拜谒上官,闻农民起义军至,立即赶回。这时义军已至城下。梦鳌与通判赵士宽率民固守。城北门外有座高楼,由此可窥视城中,生员刘廷传建议抢先占领,梦鳌颇为赞同。但廷传所统领的都是市民,不善作战,该楼为义军所占。义军凿开城墙数丈,城上守军都争相逃命,欲止不能。梦鳌手持大刀,独自挡在被凿的城墙处,杀敌十多人,身受重创。义军攻入,梦鳌投城下乌龙潭而死。
  刘廷传为故布政使刘九光之侄子,任侠好义,也被俘杀死。
  龚元祥,字子祯,长洲人。乡试中举,崇祯四年(1631)为霍山教谕,为人品行端正,以传授孔孟之教为己任,与训导姚允恭友善。八年,农民起义军攻陷凤阳,元祥同县令共同守御。义军突然而至,县令逃跑,元祥督率士民坚守。有人劝他逃避,他说:“食皇帝俸禄而临难逃脱,这是不忠;临危而弃城,这是不义。我平日讲忠义之道是为了什么?若有不测,死也是应当的。”城陷,元祥整衣端坐。义军至,他向义军讲明忠君大义。义军要他投降,他厉声道:“死就死,你们怎敢侮辱我!”终于遇害,临死还骂不绝口。朝廷闻知,赠元祥为国子监助教,建祠祭祀,其祠曰“忠孝祠”,其子炳衡也入祠配祀。
  史记言,字司直,当涂人。崇祯年间中举,由长沙知县升陕州知州。陕西为农民起义发源之地,陕州为攻击目标。记言用自己的财产招募士兵,聘请少室僧人来训练。崇祯八年(1635)十一月,义军进攻陕州,记言进行抵抗,斩数十人,生擒二十余人。义军老回回愤慨,率数万人攻城,未克,又乘雪夜来袭。记言所练士兵刚调他郡,陕州被攻陷,记言纵火自焚。两个和尚把他扶出去,对他说:“死在这里谁知道?”越城墙而下,被义军捉住。记言大声骂道:“有死知州,无降知州!”终于被杀。指挥李君赐,训导王诚心,教谕张敏行、姚良弼,指挥杨道泰、阮我疆,镇抚陈三元皆死,记言赠光禄寺少卿。
  梁志仁,南京人,保定侯梁铭之后代。万历末年乡试中举。崇祯六年(1633)授衡阳知县,后调罗田知县。农民起义军进入湖广,志仁日夜戒备。义军首领罗汝才对左右说:“罗田是个小城,容易攻克。然而梁君是个长者,我不忍与他刀枪相见。等他离开后我们再攻取。”该县富豪江犹龙与义军有来往,志仁逮捕他下狱。犹龙知道自己必死,暗中派人去引导汝才遣军来攻。八年二月,义军突然攻城,志仁急与典史单恩仁、教谕吴凤来、训导卢大受督民守御。城陷,志仁持长矛巷战,终于力穷被捕。义军要他跪下,他骂道:“我是天子命官,岂肯屈膝于你们!”义军大怒,肢解其身体,火焚致死。其妻也遇害。汝才这时正在英山,闻罗田城破,志仁被杀,赶至罗田,处决杀死志仁的别将,斥责他们:“为何擅自杀害长者!”以锦衣安葬志仁夫妇。
  马如蛟,字腾仲,和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浙江山阴县知县,为官清廉,品行端正。崇祯元年(1628),朝廷召入朝授御史。他弹劾魏忠贤党羽徐绍吉、张纳,罢了他们的官。出朝巡按四川时,蜀中奸民把别人的田产投献给权势之家,如蛟为此上陈朝廷,要求永革其弊。回京监武举会考。武举董某,以其武艺为帝所知,但考试结果其文章不合格,未录取。帝大怒,罢了考官的职,如蛟也落职。八年,他论平邦彦的功而恢复旧官,因父死服丧而未就任。农民起义军至,如蛟将其全部财产用来招募士卒,辅助黎弘业固守和州。他指挥壮士出击,两战皆捷。义军冒着风雪攻陷和州。如蛟急忙下令:凡能抗敌者,赏银百两。一下子有百余人报名。进行激烈的巷战,如蛟战死。其兄盐运判官如纠、生员如虹及家属十四人皆死。朝廷赠太仆寺少卿,荫其一子为官。
  张绍登,字振夫,南城人。崇祯时举人,授应城知县。崇祯九年(1636),农民起义军攻应城,绍登同训导张国勋、乡官饶可久全力抵御,力战一昼夜,斩获甚众。义军暂撤走。本县侍郎王蠨之子王权与本族有怨仇,怨家暗中引导义军再来攻城。国勋协助绍登坚守,并向上级官府求援。副将邓祖禹率军来救援,守西南城,国勋守东北城,绍登往来策应。义军射书入城,要城内交出王权。王权惧怕,从北门突出,义军乘此机会从南面登城而入。城破,绍登还至公署,端坐堂上。有义军入堂来,他挥拳打之,义军大部队至,杀死绍登。义军领袖叹他忠义,将他葬于公堂之侧。
  王焘,字浚仲,昆山人。年少无父,家境贫寒,九岁时过继与人。族中有人图他的财产,焘拱手让出,自己克勤克谨地奉养过继家的祖母和母亲。万历末年中乡举,由教谕官至随州知州。州遭战乱之后,户不满千,焘训练民兵,修缮守城器械。当地人李良乔反叛,为他所镇压。
  崇祯十年(1637)正月起义大军突然杀至,焘且战且守,斩杀三百余人。起义军猛力攻击,双方相持二十余日。严冬,风雪漫天,守城者多散。焘知必败,回到官衙自尽。义军焚烧官署,但焘的尸体却未烧焦。朝廷赠太常少卿。福王时赐谥烈愍,建双忠祠,与同邑蔡懋德并祀。
  徐尚卿,南平人。乡试中举,授剑州知州。崇祯十年(1637)十月,李自成、惠登相等率数十万人马进入四川。明将军侯良柱在广元战死,义军攻陷昭化县,知县王时化战死。尚卿知义军必攻剑州,召集士民伤心地说“:城必不能守。你们赶快走,吾与城共存亡。”士民要他一同走,尚卿不肯。过二日城陷,自尽而死。吏目李英俊也随尚卿一同自尽。义军长驱直入,攻陷江油、彰明、安县、罗江、德阳、汉州。共陷州县三十六座。赠尚卿右参议,赠王时化光禄寺丞。时化,湖光人。
  阮之钿,字实甫,桐城生员。崇祯年间,下诏举人才。同郡谕德刘若宰举荐之钿,中选,授谷城县知县。
  崇祯十一年(1638)正月,之钿还未到任,张献忠已攻陷谷城,请求招安。总理熊文灿准许了,将献忠部下数万置于谷城四郊,居民纷纷不安,都想逃走。之钿来到后,尽心调理,人民稍安。他上疏朝廷说“:献忠虎踞谷城,其谋叵测。他所要求之地,实为兵饷供应的咽喉,秦、蜀交会的脉络,今都为他所占据。一些奸民都甘心为他效力,善良都为他胁迫。臣是守土管民的官,结果是无土可守,无民可管。库藏空虚,民产被夺,田赋无处征取。我名为县令,实际上是个多余的人。而朝廷一心主张安抚,臣愚昧,妄自认为抚剿二策可以合言,不可分言,否则有损国威,挫败士气。”但这意见没被采用。义军中有些人渐到四乡行劫,之钿把他们抓起来并告诉所统领的将官,进行了一定的惩处。再告发义军有劫掠行为时,义军领袖再不做处理,对之钿说:“官府不给我们军饷,有了饷他们自然不会去劫掠了。”因此,四乡村民逃亡几尽。又来掠夺城内,若稍抗拒,即以刀棍相见。监军佥事张大经奉熊文灿之命来镇抚,也不能禁止。
  崇祯十二年(1639),张献忠反朝廷的形迹渐渐显露,之钿去企图说服献忠:“将军开始的作为是不对的,今幸而为朝廷之臣,应建立军功,垂名青史。难道未看到刘国能将军?由于他效忠朝廷,天子亲自下诏进他官爵,厚赏金帛。将军若怀疑天朝另有看法,之钿愿以百口为保。还有什么可疑而怀有他志?”献忠素来对之钿心怀仇恨,对他以恶言辱骂。之钿忧愤成疾,在壁上题辞表示自己忠于朝廷的决心,不视事。
  同年五月,献忠果然反叛朝廷,劫掠府库,释放囚徒,毁坏城池。之钿服毒自杀未死。献忠派人向他索取县印。之钿坚决不给,为张献忠所杀。献忠纵火烧毁公署。之钿后赠尚宝少卿。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张克俭,字禹型,山西屯留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辉县知县。六年春,农民义军进攻武安,守备曹鸣战死。又进攻辉县,克俭固守。义军屯于百泉书院,三日后撤去。克俭升兵部主事。
  崇祯十二年(1639),升湖广佥事,监郧阳、襄阳诸军。杨嗣昌镇守襄阳,还多依仗于他。张献忠、罗汝才失败,小秦王、混世王、过天星等均降,嗣昌把他们安置在房县、竹山的山中,命克俭来安抚。但义军并未解散,自择驻扎,连营数百里。这时大河南北发生饥荒,流民到襄、汉来就食的,每日数万人,义军多混入流民之中。克俭深以为忧,上书嗣昌说“:襄阳自古就是重要地方。近两河饥民云集,新旧降卒杂处其间,一夫号召,立即反叛。况秦兵以长、武之变,西归郧阳、房县。军总督府才建立,降卒兵营星罗棋布,如同放虎自卫。紫(阳)、汉(阴)、西(乡)、兴(安)没有重要守备,有何依恃而不恐。”嗣昌不以为然,反而对他说“:昔高仁厚六天内降贼百万,擒获阡能,监军为何胆怯?”嗣昌入蜀后,委任克俭留襄阳主持军务。因破敌有功,加克俭为右参议,仍监军郧、襄。不久,命他移守下川南道,郧阳袁继咸奏请留襄。
  崇祯十四年(1641)二月,升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调令尚未到达,献忠令人来借督府军符以进入襄阳城,克俭不同意。夜间,义军发起进攻,焚毁襄王府。克俭急忙去援救,为义军所擒获,大骂而死。
  徐世淳,字中明,浙江秀水人。父徐必达,字德夫,万历二十年(1537)进士,曾任溧水县知县,筑石血湖堤,奏除齐泰姻戚子孙军籍二十六家。升吏部考功郎中,与吏科给事中储纯臣共同进行官吏考核。纯臣受贪官的贿赂,在考核京官时,必达奏报纯臣罪状,请革其职。调光禄寺丞,陈奏征收“白粮”的利弊十一事,均被采纳。进为少卿,巡漕御史孙居相因船坏,奏请雇民船运输,必达力争而止。天启初年,以右佥都御史督练江军。白莲教义军进攻徐州,必达募兵与山东军共同镇压。升兵部右侍郎,官至拾遗而罢职,死于家乡。
  世淳为崇祯年间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冬,任随州知州。该州曾遭兵乱,居民不多。世淳料定农民起义军必来攻打,召集士民决心死守。这年闹荒灾,连一些读书人都靠施粥为生。世淳叹息道“:难道能使这些读书人因饥饿而失礼?”对他们进行赈济。被农民起义军打败的官兵,路过随州时要供应他们的粮饷,世淳单骑去见他们统帅说:“军队粮饷不足,是地方官吏之罪,杀我就可以了,不要扰害百姓,把我押去见督师吧!”该败兵统帅无话可说,率领残兵败将而去。
  崇祯十四年(1641)三月,张献忠自襄阳进攻随州,世淳日夜在南城谯楼上固守,并向巡抚宋一鹤告急。一鹤派兵来援救。但半途为监司守承天截去。世淳固守月余,粮尽援绝,随州为义军攻破。世淳在巷战中被乱刀斫死。后赠太仆寺少卿,为他建祠纪念。
  

明史浏览月榜 明史全文 >

  1. 列传·卷四十二
  2. 列传·卷一百零三
  3. 列传·卷一百二十九
  4. 志·卷二十八
  5. 列传·卷一百零九
  6. 志·卷二十四
  7. 志·卷二十三
  8. 列传·卷一百五十七
  9. 本纪·卷二十四
  10. 列传·卷一百六十六

明史最受喜欢章节 明史全部章节 >

  1. 附录·明史表
  2. 列传·卷二百二十
  3. 列传·卷二百一十九
  4. 列传·卷二百一十八
  5. 列传·卷二百一十七
  6. 列传·卷二百一十六
  7. 列传·卷二百一十五
  8. 列传·卷二百一十四
  9. 列传·卷二百一十三
  10. 列传·卷二百一十二
  11. 列传·卷二百一十一
  12. 列传·卷二百一十
  13. 列传·卷二百零九
  14. 列传·卷二百零八
  15. 列传·卷二百零七

猜你喜欢的明史故事 明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