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一百三十

列传·卷一百三十

  白时中 徐处仁 冯澥 王伦 宇文虚中 汤思退
  白时中,字蒙亨,寿春人。登进士第,累官为吏部侍郎。坐事,降秩知郓州,已而复召用。政和六年,拜尚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宣和六年,除特进、太宰兼门下,封崇国公,进庆国。
  始,时中尝为春官,诏令编类天下所奏祥瑞,其有非文字所能尽者,图绘以进。时中进《政和瑞应记》及《赞》。及为太宰,表贺翔鹤、霞光等事。圜丘礼成,上言休气充应,前所未有,乞宣付秘书省。时燕山日告危急,而时中恬不为虑。金人入攻,京城修守备,时中谓宇文粹中曰:"万事须是涉历,非公尝目击守城之事,吾辈岂知首尾邪?"
  钦宗即位,召大臣决策守京师,问谁可将者。李纲言:"朝廷高爵厚禄蓄养大臣,盖将用之有事之日。时中辈虽书生,然抚将士以抗敌锋,乃其职也。"时中勃然曰:"李纲莫能将兵出战乎?"纲曰:"陛下傥使臣,当以死报。"于是以纲为右丞,充守御使。时中寻罢为观文殿学士、中太一宫使。御中劾时中孱懦不才,诏落职。未几,卒。
  徐处仁,字择之,应天府谷熟县人。中进士甲科,为永州东安县令。蛮人叛,处仁入峒,开示恩信,蛮感泣,誓不复反。知济州金乡县。以荐者召见,徽宗问京东岁事,处仁以旱蝗对。问:"邑有盗贼乎?"曰:"有之。"上谓处仁不欺,除宗正寺丞、太常博士。
  时初置算学,议所祖,或以孔子赞《易》知数。处仁言:"仲尼之道无所不备,非专门比。黄帝迎日推策,数之始也,祖黄帝为宜。"擢监察御史,迁殿中、右正言、给事中。摄开封府,裁决如流,囚系常空。进户部尚书,继拜中大夫、尚书右丞。丁母忧,免丧,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徙知永兴军。
  童贯使陕西,欲平物价,处仁议不合,曰:"此令一传,则商贾弗行,而积藏者弗出,名为平价,适以增之。"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音,倡异论,侵辱使者。诏处仁赴阙。寻改知河阳,落职知蕲州。久之,以显谟阁直学士知颍昌府。民有得罪宫掖者,虽赦不原,处仁为奏上。童贯乘是挤之,夺职,提举鸿庆宫。复延康殿学士、知汝州,再奉鸿庆祠、知徐州,召为醴泉观使。
  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上曰:"非卿不闻此言。"明日,除侍读。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上称善诏置裕民局讨论振兵裕民之法。蔡京不悦,言者谓:"今设局曰‘裕民’,岂平日为不裕民哉?"乃罢局,出处仁知扬州。未几,以疾奉祠归南都。
  方腊为乱,处仁亟见留守薛昂,为画守战之策。因语昂曰:"睢阳蔽遮江、淮,乃国家受命之地,脱有非常,吾助君死守。"语闻于朝,起为应天尹。河北盗起,徙大名尹。前尹王革惨而怯,盗无轻重悉抵死,小有警,辄闭城以兵自卫。处仁至,即大开城门,彻牙内甲兵,人情遂安。
  徽宗赐手诏曰:"金人虽约和,然狼子野心,易扇以变,有当行事以闻。"处仁上《备边御戎》十策。进观文殿学士,召为宝箓宫使,特升大学士。旧制,大观文非宰相不除,前二府得除,自处仁始。
  钦宗即位,金人犯京师,处仁储粮列备,合锐兵万人勤王;奏乞下诏亲征,以张国威。奏至,朝廷适下亲征诏书,以李纲为行营使。即移书纲,言备御方略。金人请和而归,处仁奏宜伏兵浚、滑,击其半济,必可成功。召为中书侍郎。入见,钦宗问割三镇,处仁言:"国不竞亦陵,且定武陛下之潜藩,不当弃。"与吴敏议合。敏荐处仁可相,拜太宰兼门下侍郎。
  童贯部胜捷军卫徽宗东巡,贯既贬,军士有恶言。徽宗将还,都人汹惧,或请为备。处仁曰:"陛下仁孝,思奉晨昏,属车西还,天下大庆,宜郊迎称贺。军士妄言,臣请身任之。"乃以处仁为扈驾礼仪使,统禁旅从出郊,迄二圣还宫,部伍肃然。
  初,处仁为右丞,言:"六曹长贰,皆异时执政之选,而部中事一无所可否,悉禀命朝廷。夫人才力不容顿异,岂有前不能决一职而后可共政者乎?乞诏自今尚书、侍郎不得辄以事诿上,有条以条决之,有例以例决之,无条例者酌情裁决;不能决,乃申尚书省。"会处仁以忧去,不果行,及当国,卒奏行之。
  聂山为户部尚书兼开封尹,库有美珠,山密语宁德宫宦者,用特旨取之。处仁奏:"陛下鉴近患,事必由三省。今以珠为道君太上皇后寿,诚细故,且美事;然此端一开,则前日应奉之徒复纵,臣为陛下惜之。"乃抵主藏吏罪。
  处仁言论,初与吴敏、李纲合,寻亦有异议。尝与敏争事,掷笔中敏面,鼻额为黑。唐恪、耿南仲、聂山欲排去二人而代之位,讽言者论之,与敏俱罢,处仁以观文殿大学士为中太一宫使。寻知东平府,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起为大名尹、北道都总管,卒于郡。
  处仁在宣和间,数请宽民力以弭盗贼。尹大名,以刚廉称。及为首相,无大建明,方进言以金人出境,社稷再安,皆由圣德俭勤,致有天人之助。仲师道请合诸道兵屯河阳诸州,为防秋计,处仁谓金人岂能复来,不宜先自扰以示弱。南都受围时,处仁在围城中,都人指为奸细,杀其长子庚。幼子度,吏部侍郎。
  冯澥字长源,普州安岳人。父山,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澥登进士第,历官入朝,以言事再谪。
  靖康元年,澥为左谏议大夫。金人围太原,朝廷命李纲宣抚两河,澥奏罢之。金人要割三镇,高宗自康邸出使,除澥知枢密院事,充副使,不果行,寻除尚书左丞。金人犯阙,诏宗室郡王为报谢使,澥与曹辅以枢密为副,留金营三日归,诏暂权门下侍郎。钦宗诣金营,澥扈从。张邦昌僣位,与澥有旧,取之归,以澥康邸旧臣,命为奉迎使,为总领迎驾仪物使。建炎初,除资政殿学士、知潼川府。言者论澥尝污伪命,夺职,已而复官。绍兴三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
  澥为文师苏轼,论西事与蔡京忤。郡人张庭坚以言事斥象州死,妻子流离,澥力振其家,及入谏省,奏官其一子。然议论主熙、丰、绍圣,而排邹浩、李纲、杨时,君子少之。

译文

  王伦字正道,莘县人,文正公王旦弟王勖的玄孙。家境贫寒没有品行,放任游荡,往来京城洛阳之间,多次犯法,侥幸逃脱。汴京失守时,钦宗来到宣德门,城中民众喧嚣呼叫不断,王伦乘机径直来到钦宗跟前说“:我能弹压他们。”钦宗解下自身佩带的夏国宝剑赐给他,王伦说“:臣没有任何官职,怎么能弹压他们?”于是自己推荐自己的才能。钦宗取出一张小纸在上面写着“:王伦可任命为兵部侍郎。”王伦下楼,率领数名品行恶劣的年轻人,传告圣旨安抚众人,民众才平息下来。宰相何..因为王伦是小人没有功劳,任命太快,奏请补任修职郎,钦宗拒绝采纳他的意见。
  建炎元年(1127),朝廷选拔能够善长应对的人出使金朝,探问徽宗、钦宗日常生活,迁任朝奉郎,假借刑部侍郎,充任大金通问使,..门舍人朱弁为副使,会见金左副元帅宗维协商议事,金朝留下不遣返。
  有一位商人陈忠,向王伦密报两位皇帝在黄龙府,王伦于是同朱弁以及洪皓送给陈忠金钱让他到黄龙府暗中传递消息,徽、钦宗至此才知道高宗已经即位了。过了很久,粘罕派乌陵思谋到驿馆会见王伦,说到契丹时事。王伦说:“海上之盟时,宋金两国约为兄弟,万世不变。云中之战,我朝曾犒劳贵军,赞助贵军成功。贵国大臣,曾想兴兵南下,但贵国先朝皇帝为保持双方盟好,没有允许。此后贵国举兵祸害我国,这难道是贵国先朝皇帝的本意么?况且自古自分为南北,皇上恭谨勤奋,英雄豪杰并用,目的在于一定要复古。为何不考虑长久远大的谋画,归还我朝二帝、太后,恢复我朝疆土,使南北民众不遭涂炭,也足以安慰贵朝先帝在天之灵,希望执事的人能够赞成。”乌陵思谋沉思很久说:“你说得对,回去后我会全部转达。”不久粘罕来到,说:“近来贵国遣使前来,询问他们的意图,多不能回答。乌陵思谋传达你说准备议和,这决不是贵朝的实际意愿,不过是你自己这样说罢了。”王伦说“:出使前来当然有所使命,不然来此干什么呢?人定胜天,天定也能胜人,希望元帅考察这一点。”粘罕没有回答。此后,宇文虚中、魏行可、洪皓、崔纵、张邵相继出使来到金朝,都被扣留。
  绍兴二年(1132),粘罕突然来到驿馆同王伦议和,放他回朝报告。这年秋天,王伦到临安,入朝应对,述说金朝情况十分详尽,高宗给予优厚奖励。任命他为右文殿修撰,主管万寿观,并任命他两位弟弟一位侄儿为官。当时正兴兵讨伐刘豫,和议因此中止。绍兴三年,韩肖胄出使金朝回来,金朝派李永寿、王诩接着来到南宋。两人骄横倨傲,朝廷以王伦充任陪伴使,王伦同他们说起云中故事,他们骄横倨傲之气稍微有所收敛,于是拜受诏书。事毕,王伦请求立祠。刘光世请求让王论参议军事,王伦推辞了。宰相赵鼎召王伦到都堂议事,王伦陈述攻守之策,与赵鼎意见不合,再次请求奉祠。
  绍兴七年(1137)春,徽宗和宁德皇后的讣告传来,朝廷又任命王伦为徽猷阁待制、假直学士、充任迎奉梓宫使,以朝请郎高公绘为副使。王伦入朝辞行,高宗让王伦对金左副元帅完颜昌说“:河南土地,贵国既不占有,与其交给刘豫,还不如归还我朝。”王伦奉诏前往,并附带上进献给太后、钦宗两人黄金各二百两,并将金帛赐给宇文虚中、朱弁、孙傅、张叔夜等人在金朝的家属。
  王伦到达睢阳,刘豫设馆招待,怀疑宋金之间有其他计谋,写信求取国书。王伦回报说“:国书必须见到金国主当面交纳,至于我的使命,就是祈请徽宗棺椁回朝。”刘豫仍不断胁迫他交出。恰逢欢迎的使者来到,王伦渡河到涿州会见挞懒,详细说明刘豫要求索取国书的情况,并说“:刘豫能忍心背叛本朝,他日怎能担保他不背叛贵国。”这年冬天,刘豫被废黜。王伦和高公绘回朝,左副元帅为王伦等人送行说:“好好回报南朝,自今以后道路无阻,和议可以达成。”
  王伦入朝见高宗,说金朝答应归还徽宗棺椁和太后,又答应归还河南土地,且说废黜刘豫的计谋是由自己发起的。高宗大喜,给予特别优厚的赏赐。
  当初,王伦见到完颜昌后,完颜昌派使者陪同王伦到燕京拜金帝完颜..,王伦首先感谢废黜刘豫,然后说明自己此行的使命。金帝开始秘密同群臣商定准许讲和,于是将王伦遣回,并命令太原少尹乌陵思谋、太常少卿石庆来到南宋商议和议事宜。到达南宋朝廷后,王伦往来驿馆同他们磋商计议。绍兴八年(1138)秋,王伦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再次出使金朝,知..门事蓝公佐作为他的副手。王伦辞行,来到都堂接受任务二十多项。来到金国后,金帝完颜..为他设宴三天,派遣签书宣徽院事萧哲、左司郎中张通古为江南诏谕使,随从王伦来到宋廷。
  朝廷议论由于金朝使者傲慢无礼,大声争论,大多归罪于王伦。十一月,王伦到朝廷,以生病为由请求辞职,朝廷不许,催促他到内殿奏事。当时萧哲等人倨傲骄横,接受金帝诏书的礼仪没有定下来。御史中丞勾龙如渊到都堂同秦桧商议,召王伦前来责备他说:“你为使节沟通两国和好,所有事情都应当在金朝那里反复议定,怎么能同使者来到后再商议呢?”王伦哭着说:“王伦九死一生,在虎口中来往四次,今天中丞竟像这样责备我。”秦桧等人一起劝解他说“:御史中丞没有别的意思,也是想激励你了断此事。”王伦说“:这样我不敢不努力。”王伦会见张通古,反复劝说他,张通古害怕,于是决定让秦桧到驿馆会见金使,接受诏书后归去。金朝答应归还徽宗棺椁、太后及河南地区。
  绍兴九年(1139)春,朝廷赐王伦同进士出身、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充任迎棺椁、奉还两宫、交割地界使,接着又任命王伦为东京留守兼开封尹。王伦到达东京,会见金右副元帅兀..,交割地界,兀..返回燕京。五月,王伦从汴京到金朝议事。当初,兀..回来,秘密对金帝说“:河南地区本是挞懒、宗磐主谋割让给宋,两人必定暗中勾结宋朝。今天使者已到汴京,不要让他越境。”王伦原在云中时的一位官属隶属兀..,这时悄悄告诉王伦,王伦立即派人全部报告给朝廷,请求预为防备。兀..于是命令中山府拘留王伦,杀死宗磐和挞懒。
  十月,王伦才在御子林见到金朝皇帝,陈述自己的使命。金帝全部不做回答,并下令翰林待制耶律绍文为宣勘官,讯问王伦“:你知道挞懒的罪行吗?”王伦回答“:不知道。”又问“:没有一句话说到岁币,反来割取土地,你只知道我朝有元帅,难道不知道我朝有皇帝吗?”王伦说:“近来萧哲持国书来,答应归还棺椁、太后及河南地区,天下人都知道是贵国遵循海上之盟的约定,与民休息,使人奉命通好两国。”到驿馆后,金帝又派耶律绍文对王伦说“:你当年滞留云中已没有回去的希望,等到放你回去,你不仅没有回报,反而离间我朝君臣关系吗?”于是让蓝公佐先归朝,讨论岁贡、正朔、誓表、册命等事宜,拘留王伦等候回报;后来把王伦迁到河间,于是不再遣回。
  绍兴十年(1140),金朝毁弃盟约,兀..等再次夺取河南地区。王伦居住在河间六年时间,到绍兴十四年,金朝打算让王伦任平滦三路都转运使,王伦说:“我是奉命出使而来,不是前来投降。”金朝再三威胁,并派使者前来催促,王伦拒绝更加坚决。金鞭打使者,让他缢杀王伦。王伦用重金贿赂使者拖延一点时间,然后穿戴齐整面向南方,再三下拜痛哭说:“先祖文正公以正直公道担任两朝辅相,天下所共知,我今天身负使命被扣留,想以伪职污辱我,我怎敢爱惜自己一条性命而有辱使命!”于是就义,时年六十一岁。这时河间地震,雨雹连下三天不止,人人都为他悲哀。诏令赠予通议大夫,赐给家属金一百两、帛一千匹。儿子王述同堂兄王遵潜入金境,到河间,得到王伦遗骨归来,朝廷按官礼安葬,后谥为“愍节”。
  汤思退字进之,处州人。绍兴十五年(1145)以右从政郎的身份被授予建州政和县令,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任秘书省正字。从此位登郎曹,两任中秘,把持史笔。
  绍兴二十五年(1155),由礼部侍郎担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不久参预朝廷大政。早先秦桧当政时,厌恶正直,对方必须不反对和议,不鞭挞自己的过错,才能长期被任用。当时汤思退名声地位日益提高,秦桧病重,召参知政事董德元和汤思退到卧室内,嘱托后事,各赠给黄金一千两。董德元害怕秦桧以为自己站在他的对立面,不敢推辞;汤思退害怕秦桧以为自己希望他死去,不敢接受。高宗听说,以为汤思退不接受黄金,不是秦桧党羽,信任并使用他。绍兴二十六年(1156),任知枢密院事。次年,官拜尚书右仆射;又过了两年,进为左仆射,第二年,侍御史陈俊卿弹劾他“挟持奸诈取巧之心,加上倾轧邪恶的权术,观察他的行为,大多仿效秦桧,大概汤思退得官,都是秦桧父子的恩惠”。于是被罢免,以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任宫观官。
  隆兴元年(1163),宋军在符离溃败,召汤思退复任丞相,谏议大夫王大宝上章论争,孝宗没有回答。金军将领纥石烈志宁送信到三省、枢密院,索取海、泗、唐、邓四郡。汤思退打算同金讲和,派遣淮西安抚司干办公事卢仲贤以枢密院计议、编修官的身份,拿着回信前往。临行时,孝宗告诫不要答应割让四郡。卢仲贤到宿州,仆散忠义以武力威胁他,卢仲贤惶恐不安,说回去后当上报朝廷,于是持仆散忠义写给三省、枢密院的书信回来。孝宗依然想阻止割让海、泗二郡,汤思退急忙上奏以吏部侍郎王之望为通问使,知..门事龙大渊为副使,准备割弃四州。张浚在扬州听说这件事,派遣儿子张木式入朝上奏卢仲贤无能辱国。孝宗大怒,恰逢侍御史周操弹劾卢仲贤不应擅自答应割让四郡,下大理寺追查讯问,召张浚到朝廷。十二月,任命汤思退为左仆射,张浚为右仆射。
  隆兴二年(1164),张俊认为不能同金讲和,请求孝宗前往建康,图谋进兵。孝宗亲自批准王之望等人和所带礼物一起撤回,诏令荆、襄、川、陕等边防地区加强戒备,把卢仲贤流放到郴州。汤思退害怕恐惧,上奏请求将这关系到国家安危存亡的大事,上报太上皇高宗而后再行动。孝宗批示到三省说“:金朝这样无礼,你还打算讲和。今天敌人的形势,不能同秦桧时相比,你的议论不如秦桧。”汤思退十分惊骇,阴谋驱逐张浚出朝,于是命令王之望、龙大渊急忙上奏兵少粮缺,楼船、兵械没有准备,人们都议论用四万人马守卫泗州,不是好的计策,孝宗对此很感疑惑,于是命令张浚巡视边境,撤兵罢免招纳士兵。张浚极力乞求罢免自己的职务,孝宗答应了他。孝宗让汤思退写信给金,答应把四郡割让给金朝。
  随后金军专门从事杀戮抢劫,孝宗中途后悔,汤思退又暗中命令孙造告诉敌人用重兵胁迫讲和。孝宗听说有敌兵,命令建康都统王彦等人率兵抵御,并命令汤思退前去监督江、淮地区军队,汤思退推辞不去。金仆散忠义从清河口渡过淮河,议论者极力弹劾汤思退急于求和撤去防备的罪行,于是被罢免丞相职务,不久谪居永州。于是太学士张观等七十二人上书,弹劾汤思退、王之望、尹穑等人奸邪误国,招致敌人前来,请求把他斩首。汤思退忧虑害怕而死。
  汤思退始终同张浚不和,张浚以雪耻复仇恢复中原为己任,汤思退总是借保境息民作为求和的口实,双方不断交锋,汤思退的主张终于得到推行,但最终以此获罪,金朝得海、泗、唐、邓四州,又索取了商、秦,都是汤思退出力的结果。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志·卷四十六
  3.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4. 本纪·卷二十三
  5. 列传·卷九十五
  6. 列传·卷六十二
  7.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8. 列传·卷八十
  9. 列传·卷二百零九
  10. 志·卷一百零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