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五十五

列传·卷五十五

  韩丕 师颃 张茂直 梁颢(子固)杨徽之(杨澈)吕文仲 王著 吕祐之 潘慎修 杜镐 查道(从兄陶)
  韩丕,字太简,华州郑人。父杲,晋开运中,为曲阳主簿,契丹攻城,陷没焉。母改适他氏。丕幼孤贫,有志操,读书于骊山、嵩阳,通《周易》、《礼记》,为人讲说。常有山林之志,家虽甚贫,处之晏如。年长,始学文。开宝中,郑牧知文州,与之偕行,遂薄游两川。及牧知成都,刘熙古延置门下,掌书奏,以孙女妻之。
  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声名籍甚,公卿多荐之者。尝著《孟母碑》、《返鲁颂》,人多讽诵之。解褐大理评事、通判衡州。石熙载荐其文行,代还,以文学试中书,擢著作佐郎、直史馆,赐绯鱼。未几,改左拾遗。八年,迁职方员外郎、知制诰。雍熙初,加虞部郎中。二年,与贾黄中、徐铉同知贡举。丕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于稽缓。宰相宋琪性褊急,常加督责,或申以谐谑,丕不能平。又舍人王祐以前辈负气,每陵轹面折之。丕乃表求外郡,出知虢州,就改职方郎中。端拱初,拜右谏议大夫,赐金紫,知河阳、濠州。
  丕起寒素,以冲澹自处,不奔竞于名宦,太宗甚嘉重之。淳化二年,召入为翰林学士,终以迟钝不敏于用。俄罢职,充集贤殿修撰、知均州。就迁给事中、工部侍郎,徙金州。召还,充史馆修撰,又出知滁州,就加礼部。大中祥符二年,卒。
  丕纯厚畏慎,似不能言者。历典州郡,虽不优于吏事,能以清介自持,时称其长者云。
  师颃,字霄远,大名内黄人。父均,后唐长兴二年进士,终永兴节度判官,因家关右。颃少笃学,与兄颂齐名。建隆二年举进士,窦仪典贡举,擢之上第。释褐耀州军事推官,以疾解,久不赴调。开宝中,复为解州推官。太平兴国初,召还,迁大理寺丞、陕西河北转运判官,就改著作佐郎。秩满,迁监察御史、通判永兴军府。坐秦王廷美假公帑缗钱,左授乾州团练副使,寻复旧官。六年,改殿中侍御史、通判邠州。徙知简州,转起居舍人。以公累去官,复为殿中侍御史,知资、眉二州。颃所至,以简静为治,蜀人便之。代还,迁侍御史、知安州,赐缗钱二十万。移朗州,超拜工部郎中,命知陕州,赐金紫。
  时西鄙用兵,餫道所出,军士多亡命,啸聚山林为盗。颃严其巡捕,盗越他境。改刑部郎中,未几召还。真宗以其旧人,素负才望,而久次于外,累召对,询其文章。颃谦逊自晦,上益嘉之。翌日,命以本官知制诰,兼史馆修撰。咸平二年,与温仲舒、张咏同知贡举。明年,召入翰林为学士。五年,复与陈恕同典贡部,又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俄卒,年六十七。诏遣官护葬,给其子仲回秘书丞奉终丧。
  颃旷达夷雅,搢绅多慕其操尚。有集十卷。子三人:仲回,端拱元年进士及第,至太常博士;仲宰,国子博士;仲说,殿中丞。
  张茂直,字林宗,兖州瑕丘人。父延升,以经术教授乡里。茂直方弱冠,慕容彦超据州城,驱之守陴。及周师破敌,拥城守者列坐,将斩之。有卒挟刃谓茂直曰:"汝发甚鬒,惜为颈血所污,可先断之。"茂直许焉。刃未及发,会得释。后励志于学。
  开宝中,州将器其为人,首荐之,且给钱五万,以助其装。二年,登进士第,解褐海州推官,进司农寺丞、通判泰州。为转运使韦务升诬奏,徙监梓州富国监。代还,自陈得雪。复通判静安军。军不领县,城闉之外,即深州之下博,茂直奏割下博隶焉。进秩著作佐郎。扈蒙荐其才,改秘书丞。
  会福州民讼田,命茂直按之,将行,留不遣。参知政事李至称其端实,命入益王元杰府为记室参军。王好学,多为诗什,遇茂直甚厚。虽受时果之赐,亦分饷焉。王尝遣使征诗,茂直援笔而就,甚称赏之。
  端拱元年,召对,赐金紫。数日,改度支员外郎,三迁本曹郎中。真宗居藩时,茂直与朱昂并在诸王府,每预宴集,屡因酬唱识其名。即位,选用旧臣,得茂直及昂,与梁周翰、师颃辈相继知制诰。茂直既入西阁,会元杰生旦,遣持礼币为赐,复至旧府,时人荣之。
  茂直淳至寡言,晚年多疾,才思梗涩不称职。改秘书少监,出知颍州。咸平四年,卒,年七十五。子成列,端拱二年进士及第;成务,比部员外郎。
  梁颢,字太素,郓州须城人。曾祖涓,成武主簿。祖惟忠,以明经历佐使府,至天平军节度判官。父文度早世,颢养于叔父。王禹偁始与乡贡,颢依以为学,尝以疑义质于禹偁,禹偁拒之不答。颢发愤读书,不期月,复有所质,禹偁大加器赏。初举进士,不中第,留阙下。献疏曰:
  臣历观史籍,唐氏之御天下也,列圣间出,人文阐燿,尚且渴于共治,旁求多彦,设科之选,逾四十等。当时秉笔之士,彬彬翔集,表著所以。左右前后,有忠有良,导化原、树治本者,享三百年,得人之由也。

译文

  梁颢,字太素,郓州须城人。他的曾祖梁涓,做过成武县主簿。祖父梁惟忠,以明经出身历任使官、知府的辅佐官员,最后官做到天平军节度判官。父亲梁文度早逝,梁颢由叔父抚养成人。王禹翶开始参加乡贡考试时,梁颢依随着他以便求学,曾以疑难问题向王禹翶请教,王禹翶拒绝回答。梁颢便发愤读书,不到一个月后,再向王禹翶请教,王禹翶大加器重赞赏。初次参加进士考试,没考中,留在京城。上疏说:
  臣遍观史籍,唐朝统治天下时,各位圣人更迭出现,人文璀璨,尚且还渴求能人共同治国,四处寻求有才德的人,选举所设科目,超过四十种。当时拿笔的读书人,纷纷飞集君王身边,表现他们的本领。君王左右前后,有忠臣良将,引导、教化本原,树立、治理根基,享有三百年天下,是由于得了人才。
  五代不昌盛,这一制度日渐沦丧。我朝大兴儒学,追寻三代遗风。当今科举名目的设置,臻于完美,拿笔的人多如林,参加选试者多如云。由诸侯推举,由春官考试,陛下还亲来精心挑选,务必要做到彻底公正。奈何考试内容不出于诗赋、策论,心中喜欢的就任用提拔,心中不喜欢的就去压抑降黜,难道没有滥升枉黜的过失吗?其中妄进的卑鄙小人、滥厕身于科场中的人,也经常有出现。
  如果说这是陛下嘉勉、恩惠那些孤苦贫寒不能进升的读书人,于是不论贤否,全都录取,一视同仁。那臣私下认为这并非正确的说法。大概圣人在上,就会采用君子排斥小人。如果香薰臭莸同装一器,那绝非端正人伦、敦厚风俗的方法。何况山丘园林之下,怎会没有大才美德之士呢?陛下果真能设立科目来擢升异等人才,使他们陈述古今的治乱、君臣的得失、人民的喜忧、贤愚的用与不用,大概对于治国有益,不像诗赋、论策那些雕虫小技,只是用来应付官员的提问而已。
  疏文奏上,没有回音。
  雍熙二年(985),再次考进士,廷试时,正在禹中献赋。宋太宗召他升殿,询问他的门第,赐进士甲科,脱下平民服,任大名府观察推官。雍熙四年,与梁湛一并被召来朝中做右拾遗、直史馆,赏赐红帛。后任判鼓司、登闻院。梁颢在大名时辅佐赵昌言,后赵昌言入朝掌枢密院,遇上翟马周的事,梁颢受连坐被贬职任虢州司户参军。后又被起用任鱼台知县,就地加升大理评事的头衔。后被召回朝中,升任殿中丞。不久,再次任直史馆,历任开封府推官、三司关西道判官,转升太常博士。遇上母亲去世停职,服丧完毕,复职赴任,改做右司谏。
  宋真宗初期,下诏大臣们议论国事,梁颢当时出使陕西,途中做了一篇《听政箴》进献给皇帝。回朝后任度支判官。咸平元年(998),与杨励、李若拙、朱台符一同任知贡举。当时皇帝诏令钱若水重修《太祖实录》,钱若水又请梁颢参加这件事,后又任同修起居注。护从皇帝车驾到大名,皇帝下诏询问大臣们边疆的事,梁颢上疏说:
  “臣听说自古用兵的方法,关键就在于明确赏罚。然而奖赏不可以由少数人独占,惩罚不可以缺少。所以《兵法》说:“罚之不行,譬如骄子之不可用。”又说:“善为将者,威震敌国,令行三军。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败事者,虽亲必罚。”所以孙武斩了队长而后队伍整齐,穰苴斩了监军而后敌人便撤退。从这一点来说,兵法不正确不行。
  不久前命令出师,乘秋季防守边塞,但傅潜奉明确的诏令、手握重兵,却逗留不前,乱而无谋,死守城堡,观望敌人,将精兵久拖得疲累不能再用。导致外蕃牧马南下,边境尘土都被惊起,河朔人民,流离失所,魏博以北,被蹂践一空。以致使残余的妖魔未灭,皇上御驾亲征,这就叫作把敌贼送给君王。如果赦免不加问罪,那怎么向枉死的人民谢罪;或者只罢黜却不杀头,那怎么能恢复用兵的目的。以军法论处,固然应当斩傅潜来在军队中示众,降下诏书来宣告天下。如此,才能符合古代的典章,警戒后来的将帅,然后再从边疆官吏中选择可用的人,就地委任使用。
  臣曾读汉朝历史,李广领兵行军扎营,部队没有队形方阵,而是寻找水草好的地方,人人自便,不蛮打刁斗而求自卫,远离侦察,未曾遇到危害,于是李广终于成为一代名将,士兵都乐于受他指挥。又唐高祖防守北疆,选派精兵做游骑,不带军粮,由他们就地自寻水草,遇到敌人就击杀,当时认为找到了好方法。希望在边疆将领中,不限名位高低,只选择威武勇猛有谋略而又素来被士兵推尊敬服的,从中取十个人。每人给骑兵五千,武器装备完整,少带干粮,让他们自己寻找水草肥美之处,再前往抵御外敌。严禁进入城市,不准聚集在一起,遇到敌寇,随时击杀捉拿。仍旧命令烽火信号互相守望,交相救援响应。边境各州郡守城的将士,则坚壁严阵以待。遇到游骑来到近城地区击杀边境敌寇时,就从城内放出相当的军队援救。这样,就会使守城者不会紧关城门,以免犯坐山观望不战的错误;抵御边境者就不会苟且依靠郡城,而可在抗击敌寇中实行防备。虽不是最好的筹谋,但绝非胶柱鼓瑟。”
  当时舆论很赞许他的建议。
  咸平三年,与李宗谔、赵安仁一同受命任知制诰,并被赏赐金印紫绶。这年冬季,王均叛乱被平息,梁颢被任命为峡路安抚使。回朝后官任掌三班。韩国华任大理判官,因决断刑狱有失公正,于是选派梁颢代替他。咸平四年,张齐贤任关右安抚使,用梁颢做副使。
  梁颢有做官的才能,每次进宫应对皇帝,言辞清晰明确敏锐,宋真宗很赞赏他。凡是群臣中有人上奏应对,都总要先把奏文给梁颢和薛映详细阅看以决定是否可以。这年冬季,因河北闹饥荒和强盗,梁颢受命与薛映分别担任东、西路巡检使。回朝后,授任右谏议大夫,充户部使。当时朝廷撤销三部使,梁颢改任翰林学士同知审官院、三班。景德元年(1004),任权知开封府。
  梁颢风姿俊美,身强力壮,很少疾病,家中和睦。与人相交,长期没有改变,士大夫多与他相交。这年六月,突然发病去世,终年四十二岁。皇上非常悲恻,赏赐追赠高官荣衔。他所著文集十五卷。他的儿子有梁固、梁述、梁适。梁适是仁宗时的宰相,另外有传。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志·卷四十六
  3.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4. 本纪·卷二十三
  5. 列传·卷九十五
  6. 列传·卷六十二
  7.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8. 列传·卷八十
  9. 列传·卷二百零九
  10. 志·卷一百零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