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二百一十八

列传·卷二百一十八

  ◎隐逸下
  ○徐中行 苏云卿 谯定 王忠民 刘勉之 胡宪 郭雍 刘愚 魏掞之安世通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其友罗适持节本路,举以自代,又率部使者以遗逸荐。崇宁中,郡守李谔又以八行荐。时章、蔡窃国柄,窜逐善类且尽,中行每一闻命辄泪下。一日,去之黄岩,会亲友,尽毁其所为文,幅巾藜杖,往来委羽山中。客有诘以避举要名者,中行曰:"人而无行,与禽兽等。使吾得以八行应科目,则彼之不被举者非人类与?吾正欲避此名,非要名也。"客惭而退。陈瓘谪台州,闻名纳交,暨其没,录其行事,谓与山阳徐积齐名,呼为"八行先生"。
  子三人,庭筠其季也,童草有志行,事父兄孝友天至。居丧毁甚,既免丧,犹不忍娶者十余年。秦桧当国,科场尚谀佞,试题问中兴歌颂,庭筠叹曰:"今日岂歌颂时耶!"疏其未足为中兴者五,见者尤之,庭筠曰:"吾欲不妄语,而敢欺君乎?"
  黄岩尉郑伯熊代去,请益,庭筠曰:"富贵易得,名节难守。愿安时处顺,主张世道。"伯熊受其言,迄为名臣。有诏举人尝五上春官者予岳祠。庭筠适应格,所亲咸劝之,庭筠辞曰:"吾尝草封事,谓岳庙冗禄无用。既心非之,可躬蹈耶?"
  其学以诚敬为主,夜必就榻而后脱巾,旦必巾而后起。居无惰容,喜无戏言,不事缘饰,不苟臧否。闻人片善,记其姓名。遇饥冻者,推食解衣不靳。僦屋以居,未尝戚戚。尤袤为守,闻其名,遣书礼之。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淳熙间,常平使者朱熹行部,拜墓下,题诗有"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之句,且大书以表之曰"有宋高士二徐先生之墓"。
  庭筠之兄庭槐、庭兰,皆有父风。孙日升,苦学有守,于是徐氏诗书不绝六世矣。
  苏云卿,广汉人。绍兴间,来豫章东湖,结庐独居。待邻曲有恩礼,无良贱老稚皆爱敬之,称曰苏翁。身长七尺,美须髯,寡言笑,布褐草履,终岁不易,未尝疾病。披荆畚砾为圃,艺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虽隆暑极寒,土焦草冻,圃不绝蔬,滋郁畅茂,四时之品无阙者。味视他圃尤胜,又不二价,市鬻者利倍而售速,先期输直。夜织屦,坚韧过革舄,人争贸之以馈远。以故薪米不乏,有羡则以周急应贷,假者负偿,一不经意。溉园之隙,闭门高卧,或危坐终日,莫测识也。
  少与张浚为布衣交,浚为相,驰书函金币属豫章帅及漕曰:"余乡人苏云卿,管、乐流亚,遁迹湖海有年矣。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能屈,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帅、漕密物色,曰:"此独有灌园苏翁,无云卿也。"帅、漕乃屏骑从,更服为游士,入其圃,翁运锄不顾。进而揖之,翁曰:"二客何从来耶?"延入室,土锉竹几,地无纤尘,案上有《西汉书》一册。二客恍若自失,默计此为苏云卿也。既而汲泉煮茗,意稍款浃,遂扣其乡里,徐曰:"广汉。"客曰:"张德远广汉人,翁当识之。"曰:"然。"客又问:"德远何如人?"曰:"贤人也。第长于知君子,短于知小人,德有余而才不足。"因问:"德远今何官?"二客曰:"今朝廷起张公,欲了此事。"翁曰:"此恐怕他未便了得在。"二客起而言曰:"张公令某等致公,共济大业。"因出书函金币置几上。云卿鼻间隐隐作声,若自咎叹者。二客力请共载,辞不可,期以诘朝上谒。旦遣使迎伺,则扃户阒然,排闼入,则书币不启,家具如故,而翁已遁矣,竟不知所往。
  帅、漕复命,浚拊几叹曰:"求之不早,实怀窃位之羞。"作箴以识之,曰:"云卿风节,高于傅霖。予期与之,共济当今。山潜水杳,邈不可寻。弗力弗早,予罪曷针。"
  谯定,字天授,涪陵人。少喜学佛,析其理归于儒。后学《易》于郭曩氏,自"见乃谓之象"一语以入。郭曩氏者,世家南平,始祖在汉为严君平之师,世传《易》学,盖象数之学也。定一日至汴,闻伊川程颐讲道于洛,洁衣往见,弃其学而学焉。遂得闻精义,造诣愈至,浩然而归。其后颐贬涪,实定之乡也,北山有岩,师友游泳其中,涪人名之曰读易洞。
  靖康初,吕好问荐之,钦宗召为崇政殿说书,以论弗合,辞不就。高宗即位,定犹在汴,右丞许翰又荐之,诏宗泽津遣诣行在。至惟扬,寓邸舍,窭甚,一中贵人偶与邻,馈之食不受,与之衣亦不受,委金而去,定袖而归之,其自立之操类此。上将用之,会金兵至,失定所在。复归蜀,爱青城大面之胜,栖遁其中,蜀人指其地曰谯岩。敬定而不敢名,称之曰谯夫子,有绘像祀之者,久而不衰。定《易》学得之程颐,授之胡宪、刘勉之,而冯时行、张行成则得定之余意者也。定后不知所终,樵夫牧童往往有见之者,世传其为仙云。

译文

  谯定字天授,涪陵人。幼年喜欢学习佛学,把佛教的理论解析归于儒家。后来向郭曩氏学习《易》学,从“见乃谓之象”一句入门。郭曩氏,世代家居南平,始祖在汉代时为严君平的老师,世传《易》学,大概是象数之学。谯定一天到达汴州,听说伊川程颐在洛阳讲道,穿着干净衣服前往拜见,弃其《易》学而学习程氏之学。于是得闻程学精义,造诣愈加深厚,盛大而迫归。其后程颐被贬谪涪州,确为谯定的家乡,北山有石崖,师友前往其间,涪州人为它取名为读易洞。
  靖康初年,吕好问推荐谯定,钦宗召他为崇政殿说书,因议论不相合,辞谢不赴任。高宗即皇帝位,谯定还在汴州,右丞许翰又推荐他,诏令宗泽由津渡送他到行在。到达维扬,寓居旅舍,非常贫寒,皇帝所宠幸的一个宦官碰巧与他是邻居,赠给他食物不接受,给他衣物也不接受,留下金钱而离去,谯定把它纳于袖内还给了他,其自立的操行就像这样。皇帝打算任用他,适逢金兵来到,失去谯定所在的地方。谯定再返回蜀地,喜爱青城山大面的景胜,隐居在山中,蜀人指他所在的地方叫谯岩,敬爱谯定而不敢直呼其名,称他为谯夫子,有绘其肖像而祭祀的,久而不衰。谯定《易》学得之于程颐,传授给胡宪、刘勉之,而冯时行、张行成就得到谯定的其他学问。谯定后不知所终,樵夫牧童往往有看见他的,世人传说他成了仙。
  刘勉之字致中,建州崇安人。自幼努力学习,一天背诵几千句。过了二十岁,因乡举进入太学。当时蔡京专权,禁止不得挟带元..书籍,从此伊、洛之学不能传布。刘勉之求得伊、洛之书,每到深夜,同宿舍的学生都睡了,就偷偷抄写而默默背诵。谯定到达京城,刘勉之听说他跟从程颐交游,精于《易》学,于是师事谯定。不久刘勉之厌恶科举业,告别诸生返归,见到刘安世、杨时,都去他们那里请教学业。等回到家里,就在县城近郊构屋为书堂,读书其中,力耕自给,身心淡泊,于世无求。与胡宪、刘子翼互相往来,每天以讲论切磋学问为事。
  绍兴年间,中书舍人吕本中疏奏刘勉之的行义志业以闻,朝廷特召他前往宫廷。秦桧正主张和议,担心刘勉之见到皇帝后坚持主战主张,于是不予引见,只令在后省策试发给笔札而已。刘勉之知道与秦桧合不来,就谢病归家。闭门谢客十多年,求学的人连续不断,按照他们的才能品德,为他们讲说圣贤教学的门径以及圣贤以往言行的美德。刘勉之所居住的地方有白水河,人们称他叫白水先生。贤士大夫自赵鼎以下都对他尊敬仰慕愿意与他交往。后来秦桧日益专横,赵鼎被流窜而死,许多贤士大夫被禁锢,刘勉之最终不再出仕。
  刘勉之丝毫不妄求取。妻子的娘家富有,没有子嗣,谋划把资产全部归于女儿,刘勉之不接受,把这些资产赠给同族的贤能之人,命他们祭祀。他的朋友朱松去世,把后事嘱托给他,而且训诫儿子朱熹受学于他。刘勉之经营管理朱家,又像儿子侄子一样教导朱熹。朱熹得到道学,从刘勉之开始。绍兴十九年(1149),刘勉之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郭雍字子和,他的先世是洛阳人。父亲郭忠孝,官至太中大夫,以师礼相待程颐,撰写《易说》,别号兼山先生,自己有传。郭雍继承了父学,通晓时务,隐居峡州,在长扬山谷之间放纵不受拘束,别号白云先生。
  乾道年中,因峡州太守任清臣、湖北安抚使张孝祥向朝廷推荐,旌表召用不去,赐号冲晦处士。孝宗熟知郭雍贤能,每每对辅佐大臣称赞他,命令所在州郡每年季节时令致礼存问。后来改封颐正先生,命令监司派遣官员前去询问郭雍所想说的话,全部记录交进朝廷。这时,郭雍年纪有八十三岁了。
  淳熙初年,求学的人辑集程颢、程颐、张载、游酢、杨时以及郭忠孝、郭雍共七家,为《大易粹言》传布于世。此书记述郭雍的学说说:
  《易》贯通天地人,包括万理。伏羲氏画八卦,得于上天而使天显明。文王的功德,得于人而使人显明。伏羲氏为上天画八卦,天,是君王的意志,所以至尊中正的五对人来说是君王。文王的功德为大地,地,是做臣民之道,所以具备中庸德行的二对人来说是臣民。以五、二上下二卦分别而言之就是这样。综合六爻来说,那么九三、九四卦都是人道,所以叫作中爻。
  《乾》卦,万物创始的伟大根元,通行无阻,祥和有益,无所不正,而且执著,起初叫四德。后来又叫乾元,是开始通行无阻。只有像柔顺健行的母马般,执著于正道,才会有利,君子只有安详地执著于正道,才会吉祥。因此四德作为乾、坤二义也是可以的。乾,是阳健的东西。坤,是阴柔的东西。按《乾》一卦来说,那么元与亨是阳健之类,利与贞是阴柔之类。这就像春夏秋冬虽然作为四季,按阴阳来看,那么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天的功能之所以说元亨利贞,就像立天的道理,是属阴与阳之类。地的功能之所以说元亨利贞,就像立地的是阴柔与阳刚之类。人之所以说元亨利贞,就像立人的道理,是仁与义之类。
  又《坤》卦的六五,坤虽然是臣道,五其实是君王的位置,虽然用柔德,但不妨害其为君王,就像《乾》卦的九二,虽然具有君王的德行,但不妨害他为君王。所以乾有二君,德无两君;坤有两臣,德无二臣。六五爻以柔德居于尊位,是最屈己尊人的君王。江河大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众多溪流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屈己尊人。屈己尊人本来是坤的德性。黄色,是中色,颜色中最完美的色;裳,是下衣,这是用最完美的德行而尊人屈己。
  郭雍的创新精到到这样的程度。淳熙十四年(1187),去世。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志·卷四十六
  3.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4. 本纪·卷二十三
  5. 列传·卷九十五
  6. 列传·卷六十二
  7.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8. 列传·卷八十
  9. 列传·卷二百零九
  10. 志·卷一百零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