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三十六

列传·卷三十六

  张鉴 姚坦 索湘 宋太初 卢之翰 郑文宝 王子舆 刘综 卞衮 许骧 裴庄 牛冕(张适附) 栾崇吉 袁逢吉 韩国华 何蒙 慎知礼(子从吉)
  张鉴,字德明,瀛州团练使藏英之孙。父裔,以荫补供奉官。鉴本将家,幼能嗜学,入卫州霖落山肄业,凡十余年。太平兴国三年,擢进士第,释褐大理评事、监泰州紫墟榷务。升朝,为太子右赞善大夫、知婺州,就迁著作郎。还,拜监察御史。奉诏决狱江左,颇雪冤滞。历殿中侍御史。
  会命曹彬等进讨幽州,问群臣以方略,鉴上疏极言不可。论者以鉴燕人,沮议非忠也,太宗置不问。与赵延进同掌左藏,延进恃恩逾规,鉴廷奏之。有旨罢延进,以鉴判三司度支、凭由催欠司。时三部各置凭由催欠,鉴请并为一,从之。王明、李惟清荐其能,用为江南转运使。本部有大姓为民患者,鉴以名闻。太宗尽令部送魁首及妻子赴阙,以三班职名羁縻之,江左震肃。又建议割瑞州清江、吉州新淦、袁州新喻三县置临江军,时以为便。召还,特被慰奖。梓州符昭愿骄僣不法,即以鉴代之。迁刑部员外郎、判大理寺,迁屯田郎中、判三司都催欠司,改都勾院,擢拜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封驳司,又掌三班。上言供奉官以下不考校殿最,恐无沮劝,即诏鉴兼磨勘职。改三司为左右计,分天下为十道,鉴奏其非便。未几,果复旧。
  淳化中,盗起西蜀,王继恩讨平之,而御军无政,其下恃功暴横。益州张咏密奏,请命近臣分屯师旅,即遣鉴与西京作坊使冯守规偕往。召对后苑门,面授方略。鉴曰:"益部新复,军旅不和,若闻使命骤至,易其戎伍,虑或猜惧,变生不测。请假臣安抚之名。"太宗称善。鉴至蜀,继恩犹偃蹇,不意朝廷闻其纵肆。鉴之行,付以空名宣头及廷臣数人,鉴与咏即遣部戍卒出境,继恩麾下使臣亦多遣东还,督继恩辈分路讨捕残寇,而鉴等招辑反侧。事平归朝,未至,拜左谏议大夫、户部使。
  会五路进兵讨西夏,令鉴乘传往环州,与李继隆议护送刍粮入灵州。及还,上疏曰:
  关辅之民,数年以来,并有科役,畜产荡尽,室庐顿空。加以浦洛之行,曾经剽劫。原州之役,又致迁延。非独令之弗从,实缘力所不逮。况复先弃粮草,见今逐处追科,本户税租,互遣他州送纳,往返千里,费耗十倍,愁苦怨叹,充塞路岐,自春徂冬,曾无暂息,糇粮乏绝,力用殚穷。顾此疲羸,尤堪轸恤。今若复有差率,益流致亡,纵令驱迫,必恐挠溃。愿陛下特垂诏旨,无使重劳,因兹首春,俾务东作。
  况灵州一方,僻居绝塞,虽西陲之旧地,实中夏之蠹区。竭物力以供须,困甲兵而援送,萧然空垒,祗益外虞。不若以赐继迁,使怀恩奉籍,稍息飞輓之役。事当深虑,理要预防。若待川决而后防,火炽而方戢,则焚溺之患深矣,虽欲拯救,其可得乎?
  寻诏鉴专督军粮,以军兴法从事,馈运颇集。
  真宗即位,迁给事中、使如故。咸平初,改工部侍郎、出知广州。居二年,民条其政绩上请刻石。三年,移知朗州。溪洞群蛮数寇扰,鉴召酋豪,谕以威信,皆俯伏听命。
  初,鉴在南海,李夷庚为通判,谢德权为巡检,皆与之不协。二人密言鉴以赀付海贾,往来贸市,故徙小郡。至是,鉴自陈有亲故谪琼州,每以奉米附商舶寄赡之,又言夷庚、德权憸人贪凶之状,上意稍释。召还,以疾徙知相州。有芝草生于监牧之室,鉴表其祥异,以为河朔弭兵款附之兆。优诏答之。景德初,卒,年五十八。子士廉为殿中丞,士宗太子洗马,士程屯田员外郎。
  姚坦,字明白,曹州济阴人。开宝中,以《尚书》擢第,调补将陵尉。历隰州推官、将作监丞、知浔州。太平兴国三年召还,为著作佐郎、通判唐州。

译文

  索湘,字巨川,沧州盐山人。宋开宝六年(973)中进士举,授官郓州司理参军。
  齐州有大案件,牵连被抓者一千五百人,官吏不能判决,索湘受诏命考察审讯,案事随即审清楚了。太平兴国四年(979),转运使和岘向朝廷推荐索湘的才能,索湘升任太仆寺丞,充任度支巡官。改任太子右赞善大夫,转任殿中丞,充任推官,拜官监察御史。太平兴国九年,黄河决堤,毁坏百姓之田,朝廷命令索湘与户部推官元王己同往考察巡视。适逢皇帝下诏东封泰山,索湘与刘蟠一起知泰山路转运使,他又任河北转运副使。索湘经管供给,以能干闻名。事情完成后,他增职任屯田员外郎。
  第二年,契丹入侵,宋军败于君子馆,敌军乘胜占据中渡桥,阻塞土门,就要直趋镇州。宋军诸将商议计策未定下,索湘替田重进出计谋,宋军连接成大队东行,声明要去会合高阳关的宋兵,契丹信以为然,立即结集于平虏城拦截宋军。夜晚二鼓,宋兵转而南进,直入镇阳,占据唐河,乘契丹不备攻破砦栅,等到契丹兵发觉,全部逃走。雍熙(984~987)年间,皇帝下诏命索湘任盐铁判官,改任驾部员外郎。端拱二年(989),河北治理方田,命令索湘辅助樊知古,任招置营田使。恰逢朝廷商议停治方田,索湘又任河北转运使。转任虞部郎中,选任将作少监。
  索湘任职没多久,有人告他擅自拿官库中的缣自己用,索湘因罪降任膳部员外郎、知相州。当时有百姓聚集于西山下,图谋切断澶州河桥入攻磁州、相州,他们摇旗击鼓,白天进行劫夺。邻郡派兵一千多人捕捉,无人敢接近他们。索湘选择州中军士得三百精锐,侦探到这些人进入相州境,立即乘其不备攻击,全部捉住他们。转运使王嗣宗把其事报告皇帝,皇帝诏令恢复索湘原官级,命索湘任河东转运使。索湘认为忻州推官石崇道、宪州录事胡则很胜任其职,命令他们跟随自己,他所到州郡,检查他们的簿领。石、胡二人后来都官任要职。第二年,王超等人率领宋军去乌白池,抵达无定河。水源涸绝,宋兵干渴疲乏。这时索湘已经用车运一千多把大铁锹,令用之凿水井,宋兵得以渡过难关。
  宋真宗即位,索湘入朝任右谏议大夫。又充任河北转运使,所属郡百姓有人主管酿酒,每年向朝廷纳税甚少,而那些不法之人趁机为奸作盗。索湘奏请朝廷废除掉该制度。德州旧时征调百姓的马供驿站,且役使百姓步行传递信函,索湘用军马和士兵代替之,百姓都便当多了。适逢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求在静戎、威虏两军置场专卖茶叶,收茶利资补军队费用。索湘上书说这不便当,此议遂停止执行。又有议事者请求朝廷同意榷场的商人旅客把茶药等物品贩卖于北方边界,允许北方商人旅客到雄州、霸州市场交易,资助其交易,可能平息边患。皇帝诏令索湘详细计议报告上去,索湘于是上书说:“北边自从置榷场以来,商人旅客从四方聚集到此,旧制置榷场很合时宜。现在若允许他们互相来往买卖,那么我沿边商人深入少族民族界内,我私下认为不便当。况且北方商人如果来到雄州、霸州,他们中间或许混杂别有用心之人,这从哪里来辨明?况且边境百姓容易动而难于安居,少数民族的情形适合羁縻牵制。希望仍按原制办较为便当。”恰逢皇帝有令计划重修定州新乐、蒲阴两县,索湘认为其地十分窄小,不是驻兵的地方,于是奏请罢停之。
  索湘读书不多却擅长于吏事,历任边境地区官职。他所到处一定储备好物资作为将来的备用,他出入军队中,颇以能干著名。先前,宋在边境各州设置榷场,与少数民族互市交易,却从京城车运货物于此用以交易,其中茶叶最为烦扰,且路途遥远多有损坏。索湘建议朝廷允许沿江运茶到边郡入榷场中,既免去路途的损耗,又有赋税的收益。又威虏、静戎两军每年烧边境草地用以防备少数民族南侵,议事者又请求在北砦山脚下开置冶银矿所,索湘认为这会招致敌人,也奏请朝廷罢停此议。
  咸平二年(999),索湘入朝任户部使。他受皇命详细编定三司编敕,他因与王扶互相请托,擅自交换板籍,受责降职将作少监。咸平三年,他出任知许州,徙任荆南。再任右谏议大夫、知广州。咸平四年,他死去,皇帝下诏他的儿子索希颜护丧运回乡里安葬。
  何蒙,字叔昭,洪州人。他年少精于《春秋左氏传》。南唐李煜时,他举试进士落第,于是进献书议论政事,被授录事参军。入宋朝,得授氵名州推官。
  太平兴国五年(980),他调任遂宁令。当时宋太宗亲征契丹班师回朝,他作诗进献。宋太宗召见他表示欣赏赞叹,授官右赞善大夫。经三次升迁至水部员外郎,通判庐州。当时大火烧毁官舍,官府专营收入全都烧尽。何蒙借用百姓的器物,向邻郡借贷麦米酿酒,既而课税成倍增加。户部使向皇帝汇报这一情况,皇帝下令给缗钱奖励何蒙。不久何蒙升任司门。巡抚使潘慎修向朝廷推荐他有才敏捷,快马召何蒙到京城,于是面见皇帝对答,皇帝询问江、淮茶法情况,何蒙逐条奏答其利弊合皇帝心意,得赏绯鱼和钱十万。过后二天再次对答皇帝,他又上言在淮南由官府专营酒业很适宜,皇帝特令他改任库部,再赏他钱二十万,于是命令他到淮右总管专卖酒的事务,从此每年有剩余利润。他出使回来,升任温州知州,他还没成行,又被留京任提举在京诸司库务。他请求外地任职,朝廷再次任命他为温州知州。他因荐举人才不当之罪,被削去一级官职。
  宋真宗即帝位,恢复何蒙以前的资历,他于是上书陈言请求开放淮南的盐禁。当时,卞衮、杨允恭一班人正认为禁盐适宜,共同排挤压抑何蒙,何蒙出任梧州知州。不久,改任水部郎中。何蒙向皇帝献上他所著的《兵机要类》十卷。当时审官院拟定他任知汉阳军,等到引见皇帝对答,又改任他为鄂州知州。大中祥符初年,他转任库部。大中祥符四年(1011),他加官太府少卿。没多久,任太平州知州,又任袁州知州。州中百姓大多开采金矿,何蒙向朝廷建议请求让百姓用金代替租税。皇帝说“:如果这样那农田就会荒废了。”不同意何蒙所请。不久,调任濠州。大中祥符六年,何蒙上书汇报事务,将被授光禄少卿职务,任命还没下,他已死去,终年七十七岁。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志·卷四十六
  3.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4. 本纪·卷二十三
  5. 列传·卷九十五
  6. 列传·卷六十二
  7.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8. 列传·卷八十
  9. 列传·卷二百零九
  10. 志·卷一百零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