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三十五

列传·卷三十五

  刘保勋 滕中正 刘蟠 孔承恭 宋珰 袁廓 樊知古(郭载附) 臧丙徐休复 张观 陈从信 张平(子从吉)王继升(子昭远) 尹宪 王宾 安忠
  刘保勋,字修业,河南人。父处让,仕后唐,入晋拜枢密使,出为彰德军节度。保勋少好骑射。后唐清泰中,裁十许岁,摄潞州左司马,随父署彰德军衙内都校。父卒,补供奉官。习刑名之学,颇工诗。因献诗,宰相桑维翰奇之,奏擢为太常丞。历汉为秘书丞。周广顺初,有荐其详练法律,兼大理正,迁工部员外郎。历掌郓、宋、楚三州盐、曲、商税。
  宋初,拜户部。遭母丧,起复,出掌蕲口榷茶。徙云安监盐制置使,岁满,出羡余百万,转运使欲以状闻,保勋曰:"贪官物为己功,可乎?"乃止。开宝初,迁司封员外郎、监左藏库。六年,知宋州。太平兴国初,迁祠部郎中、通判晋州。二年,选为江南西路转运使,赐钱百万。三年,徙两浙东北路。太宗征晋阳,改户部郎中,为随军转运使兼勾当北面转运事。又与侯陟同勾当军前诸事。会陕西北路转运使雷德骧调发沁州军粮后期,诏劾德骧,以保勋代之。太原平,命知并州。逾年召入,判大理寺,出知升州。是冬,召归,点检三司开拆司,会盐铁使阙,又命权领其事。迁兵部郎中兼判三司勾院。八年,拜右谏议大夫,俄知开封府。寡妇刘诣府诉夫主前妻子元吉置堇食中,毒己将死。按验狱成,元吉妻挝登闻鼓诉冤,事下御史台。其实刘有奸状,元吉知之,刘惭悸成疾,故诬告之。保勋坐夺奉三月,俄以辛仲甫代之。未几,复判大理寺。
  雍熙二年,权御史中丞兼勾当差遣院。是秋,罢权中丞。三年春,命曹彬等征幽州,保勋以本官知幽州行府事。子利涉以开封府兵曹督刍粟随军,常从其父。会王师不利,济拒马河,更相蹂躏,多死。保勋马陷淖中,利涉自后掀出之,力不胜,人马相挤压,遂俱死。时年六十二。上命恤其后。保勋三子:二子先保勋死,季子随没。以其孙巨川为嗣,授秘书正字。端拱初,特召赠工部侍郎。
  保勋性纯谨,少寐,未尝忤物,精于吏事,不惮繁剧。尝语人曰:"吾受君命未尝辞避,接同僚未尝失意,居家积赀未尝至千钱。"及死,闻者皆痛惜之。至道三年,又录其次孙世长为正字。咸平初,保勋妻卒,诏赐钱十万。巨川,累为比部郎中。
  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曾祖瑶,高邮令。祖煦,即墨令。父保裔,兴平令。中正弱冠,举进士不第。周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书记。拱移镇彭门,会中正丁外艰,复表夺情,仍署旧职,加朝散大夫。拱镇襄阳,以中正为襄、均、房、复观察判官。及留守西洛,又奏署河南府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
  乾德五年,度支员外郎侯陟表中正有材干,入为殿中侍御史。两川平,选知兴元府,判西京留台,俄通判河南府留守司事。太祖雩祀西洛,以祗事之勤,转仓部员外郎。
  太宗即位,迁考功员外郎,授四川东路转运使。太平兴国五年,召为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六年,命与中书舍人郭贽、户部郎中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中正尝荐举监察御史张白知蔡州,假贷官钱二百贯籴粟麦以射利,坐弃市。中正降为本曹员外郎,依旧知杂。未几,又擢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雍熙元年春,大宴,上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上顾谓中正曰:"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弹劾也。"因是伶官盛言宴会之乐。上曰:"朕乐在时平民安。"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惟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中正曰:"陛下圣恩甚厚,臣敢不奉诏。"殿上皆称万岁。
  二年,以年老辞,出知河南府。未几,被病罢,分司西京。淳化初,判留司御史台,命其子元锡权河南司录以便养。二年,卒,年八十四。
  中正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权中丞日,振举纲宪,人以称职许之。二子并举进士,元锡至刑部郎中,元晏后名世宁,至工部郎中。
  刘蟠,字士龙,滨州渤海人。汉乾祐二年举进士,解褐益都主簿。宋初,历安远军及河阳节度推官、保义军掌书记。乾德五年,召拜监察御史,典染院事。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开宝七年,与殿中丞刘德言同知淮南诸州转运事。太平兴国初,就迁仓部员外郎,改转运使,岁漕江东米四百万斛以给京师,颇为称职。秩满,部内僧道乞留,诏许再任,赐金紫,改驾部员外郎。八年,丁内艰,时以诸州纲运留滞,起复,知京城陆路发运司事。会河决韩村,大发丁夫塞之,命蟠调给其饷,未几河塞。朝廷方议封禅,以蟠为东封水陆计度转运使,会诏罢其礼。俄迁工部郎中,充河北水路转运使。改刑部郎中,就充水陆转运使,入判本部事。籍田毕,迁左谏议大夫。淳化初,兼同考京朝官差遣。二年,暴中风眩,上遣太医视之,赐以金丹。卒,年七十三。赐钱十万,给其丧事。

译文

  樊知古,字仲师,其祖先为京兆长安人。他的曾祖樊翶,为濮州司户参军。他的祖父樊知谕,在吴国任金坛县令。他的父亲樊潜,事奉南唐李景,任汉阳、石埭二县令,因而居家池州。樊知古曾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就谋划回到北方。于是在采石江上垂钓几个月,乘着小船装载丝绳,把丝绳系在南岸,迅速地划到北岸,用以计算江面的宽窄。开宝三年(970),他到朝廷上书,说明江南可以攻取的情形,以期求得提拔任用。宋太祖令人把他送到学士院考试,赐予本科及第,授官舒州军事推官。他曾向皇帝陈述,说他老母亲属几十人在江南,担心被李煜所害,希望迎接他们来自己的治所。宋太祖立即诏令李煜送人回来。李煜刚听到宋太祖的诏命,立即厚给财物护送他们到边境上。
  开宝七年(974),召拜樊知古为太子右赞善大夫。恰巧宋军征伐江南,樊知古当向导,攻下池州。开宝八年,任命樊知古领池州事。先前,池州人据险为寇,樊知古攻之,接连攻下三个砦,捉住其首领进献皇帝,其余的人则都一溃而散。朝廷正在商议南征,命令高官石全振去湖南造黄黑龙船,用大船运载大竹纟亘,从荆南顺江而下,派八作使郝守浚等人率领工匠造船。讨论中有人认为长江波浪汹涌,担心难以成功,于是就在石牌口试验造船,移置到采石,三天建成了桥,尺寸分毫不差,这是皇帝听从了樊知古的请求的缘故。
  平定金陵后,升樊知古为侍御使,令他乘车巡视江南诸州,询访民情,又命樊知古知江南东路转运事。几天后,又改授他任江南转运使,赏赐钱一百万。先前,江南诸州十分之八的茶被官府收购,还要征收剩余部分的税,此后才给通行证允许卖到他地,商人苦于此事。樊知古请求免除茶税,仍旧按级增加官府收购价,以便于民。江南过去使用铁钱,十个铁钱相当于一个铜钱,物价昂贵,百姓不方便,樊知古也奏请朝廷令停止使用铁钱。以前,南唐李煜用兵,临时征调赋敛,樊知古都上奏为按常额征收。豫章洪氏曾掌管癉州酒的专卖,拖欠铁钱几百万。先前,樊知古无地位时曾被洪氏侮辱,此时便责洪氏偿还铜钱,使自己高兴地出了口气。
  宋太祖登皇帝位,授樊知古任库部员外郎,召他回京,更换金紫,赏钱百万,命他任京西北路转运使。太平兴国六年(981),樊知古又增职任虞部郎中,随即改任知..州,移任凤翔府,入朝为盐铁判官,出京兼荆湖转运使。雍熙(984~987)初年,他升迁比部郎中。逢河朔一带用兵,分各郡为两路,以便水运陆运供给。升樊知古任东路转运使,升驾部郎中,赏钱五十万。樊知古原名樊若水,字叔清,由于皇上召见,皇上问他说“:爱卿你的名字出于什么书?”他回答说“:唐代尚书丞倪若水诚信正直,我私下仰慕他。”皇上笑道“:你可改名为‘知古’。”樊知古叩头奉诏改名。倪若水实名为“若冰”,樊知古学识浅,乱引用以答皇上,他人都笑话樊知古。
  端拱(988~989)初年,樊知古升任右谏议大夫,河北东西路都转运使,被赏赐白金千两。两路各设置转运副使,都转运使之名从樊知古开始。端拱二年,皇帝诏令樊知古加任河北西路招置营田使。樊知古上奏要修城树木五百多万,牛皮三百万。皇帝说“:万里长城不也只有此数吗?自古以来匈奴、黄河,互为中原的祸患。我从即皇位以来,间或没有战事,那么才组织修筑黄河大堤的工程。目前边境战事稍有戒备,而黄河安全畅流没有灾害,这大概是天意使二者互相更迭以示警戒,常令我警惕。虽是这样但事先准备好方可不担忧,这是古人的好教导,掘深沟筑高垒,也是王公设险防备的行为。你所奏请过分,不也使我百姓加重困苦吗?”于是皇帝诏令官吏量力以官府物资供给之。
  恰逢度支使李惟清上书说河北的军储没有准备,请求发河南十七军州转运粟粮前往。宋太宗说:“农事正忙,怎能再兴此役?”李惟清坚持请求朝廷发粟,皇帝派左正言冯拯乘车与樊知古计议这事。樊知古即说“:河北的军储可以用均匀接济暂时满足,等到农闲令百姓转运军饷。”冯拯回京复命,太宗说:“不仔细筹谋,则百姓果然要受害了。”没多久,樊知古入朝陈奏政事合皇帝心意,拜官给事中,不久任户部使。
  樊知古有才干和魄力,他累任转运使,很得时人的称赞。等到他在户部任职时,接连因职务内的事得不到治理,皇帝下诏书严加责问,他的名声越来越减小。他平素与陈恕亲近友好,陈恕当时任参知政事,宋太宗说及计司事有违反命令的人,陈恕都把这些告诉了樊知古。后来樊知古趁着上奏政事,就自我辩解。皇帝问:“你从哪里知道这些?”他回答说“:陈恕告诉我的。”皇帝不高兴陈恕泄露宫廷中的话,而且憎恨樊知古轻率,故罢去两人官职。降樊知古知梓州,他还未到任,改任西川转运使。
  樊知古自己认为曾任三司使,一天之间降职而在剑外掌管漕运,郁郁不得志,常常自称脚有病,未曾巡视诸郡县。蜀中富饶,罗纨锦绮等丝织品天下第一,议事人员竞相从商专营功利。而且蜀地田地少百姓多,耕种田地不足供给生活,由此被兼并土地的人渐渐地贱买贵卖以谋求利润。
  淳化年间(990~994),青城县百姓王小波聚众反对宋廷,王小波对众人说:“现在的弊端正是贫富不均,如今我替你们这些人均之。”归附王小波的人渐渐多起来,于是他攻陷青城县,攻彭山,杀彭山县令齐元振。宋军巡检使张王巳与王小波战于江源县,用箭射王小波,射中王小波的头额,王不久因箭伤发病死去,张王巳也被杀死。于是众人就推选王小波妻子之弟李顺为头领。起初,王小波的部下才百人,州县没怎么防备,所以王一呼而众人蜂拥而起,达到一万多人。李顺领导王小波部下攻蜀州,杀死监军王亮及官吏十几人;攻陷邛州,处死知州桑保绅、通判王从式和其他官吏,赶走都巡检使郭允能。郭允能率部下与李顺战于新津江口,被李顺杀死,同巡检、殿直毛俨步行免于丢命。李顺军势日益扩张,部众达几万人,攻陷永唐军、双流、新津、温江、郫县,取官府财物后放火烧之,留部下留守攻下的县城。李顺前往攻成都,烧成都西郭门,战事不利,李顺退去。李顺率众攻陷汉州、彭州,不久,攻下成都。
  当时皇帝已诏令知梓州、右谏议大夫张雍替代樊知古为转运使。张雍没到任,樊知古与知府郭载及属下官吏逃到东川。皇帝下诏又令樊知古掌管两川漕运。樊知古全部接受擅离职守、治理无方的罪过,皇帝特别宽恕他,让他以原官职出任知均州,樊知古视事十天,在万分忧虑恐惧中死去,终年五十二岁。皇帝仍嗟叹怜悯他,赐给他的儿子樊汉公同学究出身。
  樊知古精明能干有当官的才干,言词答辩敏捷,他到西川任职,不能平息百姓反抗而逃,虽然得到皇帝的宽恕,终究因惭愧而死去。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志·卷四十六
  3.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4. 本纪·卷二十三
  5. 列传·卷九十五
  6. 列传·卷六十二
  7.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8. 列传·卷八十
  9. 列传·卷二百零九
  10. 志·卷一百零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