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元史 > 列传·卷八十

列传·卷八十

  ◎忠义一
  李伯温,守贤之孙,彀之子也。长兄惟则,怀远大将军、平阳征行万户;次伯通。岁甲戌,锦州张致叛,国王木华黎命击之,大战城北,伯通死焉。伯温行平阳元帅府事,镇青龙堡,专任东征。知平阳已陷,弟守忠被执,选骁勇拒守,久之,金人尽锐来攻,守卒夜多遁去,李成开水门导敌入,伯温登堞楼,谓左右曰:“吾兄弟仗节拥麾,受方面之寄,今不幸失利,当以死报国。吾弟已被执,我不可再辱,汝等宜自逃生。”士卒皆犹豫不忍去,伯温即拔剑杀家属,投井中,以刃植柱,刺心而死。金人登楼,见伯温抱柱如生,无不嗟叹。
  子守正,自幼时尝质于木华黎,后为平阳守,活俘虏甚众,以功授银青荣禄大夫、河东南路兵马都元帅。岁庚寅,上党、晋阳合兵攻汾州,将陷,守正以义赴援,众寡不敌,别遣老弱百人,曳薪扬尘,多张旗帜,敌惧,遂解去。汾人持牛酒迎犒者道不绝,且泣谢曰:“幸公完是州,德甚大,愿奉是州以从。”关中兵屯吉州,酋领杨铁枪以数千人叛,守正出兵擒之。轩成据隰州,守正往击之,中矢伤足,及归,疮甚,会金人完颜合达攻平阳,守正裹疮战殁。大帅以其兄守忠代之。
  守忠官至银青荣禄大夫、河东南路兵马都元帅,兼知平阳府事。壬午冬,平阳公胡景山以青龙堡降。尝从攻益都,北还,军将彭智孙乘间据义州叛,守忠闻之,长驱抵城下,力战,复之。丁亥夏四月,金纥石烈真袭击平阳行营招讨使权国王按察儿于洪洞,守忠出援之,会于高梁,师溃入城。平阳副帅夹谷常德潜献东门以纳金兵,城遂陷。金人执守忠至汴,诱以高爵,使降,守忠骂之,语恶,金人怒,置守忠铁笼中,火炙死。
  石珪,泰安新泰人,宋徂徕先生守道之裔孙也,世以读书力田为业。体貌魁伟,膂力过人,倜傥不羁。金贞祐南渡,兵戈四起,珪率少壮,负险自保,与滕阳陈敬宗聚兵山东,破张都统、李霸王兵于龟蒙山。宋将郑元龙以兵迎敌,珪败之于亳阳,遂乘胜引兵入盱眙。会宋贾涉诱杀涟水忠义军统辖季先,人情不安,众迎珪为帅,呼为太尉。
  岁戊寅,太祖使葛葛不罕与宋议和。己卯,珪令麾下刘顺直抵寻斯干城,入觐,太祖慰劳顺,且敕珪曰:“如宋和议不成,吾与尔永结一家,吾必荣汝。”顺还告珪,珪心感服,日夜思降。庚辰,宋果渝盟,珪弃其妻孔氏、子金山,杖剑渡淮。宋将追之曰:“太尉回,完汝妻子。”珪不顾,宋将沉珪妻子于淮。遂率顺及李温,因孛里海归木华黎。木华黎悦之,谓曰:“若得东平、南京,授汝判之。”辛巳,木华黎承制授珪光禄大夫、济兖单三州兵马都总管、山东路行元帅,佩金虎符,便宜从事。后金弃东平,珪与严实分据,收辑济、兖、沂、滕、单诸州。癸未,太祖诏曰:“石珪弃妻子,提兵归顺,战胜攻取,加授金紫光禄大夫、东平兵马都总管、山东诸路都元帅,余如故。”
  秋七月,珪领兵破曹州,与金将郑从宜连战数昼夜,粮绝,援兵不至,军无叛意,珪临阵马仆被擒。囚至汴,金主壮其为人,诱以名爵,欲使揖,珪愤然曰:“吾身事大朝,官至光禄,复能受封他国耶!假我一朝,当缚尔以献。”金主大怒,蒸杀于市,珪怡然就死,色不变。其麾下立社兖州祀焉。
  攸哈剌拔都,渤海人,初名兴哥。世农家,善射,以武断乡井。金末,避地大宁。国兵至,出保高州富庶寨,射猎以食。屡夺大营孳畜,又射死其追者。国王木华黎率兵攻寨,寨破,奔高州。国兵围城,下令曰:“能斩攸兴哥首以降,则城中居民皆获生。”守者召谓曰:“汝奇男子,吾宁忍断汝首以献,汝其往降乎!不然,吾一城生灵,无噍类矣。”兴哥乃折矢出降。诸将怒,欲杀之,木华黎曰:“壮士也,留之为吾用。”俾隶麾下。从木华黎攻通州,献计,一夕造炮三十、云梯数十,附城,州将惧,出宝货以降。木华黎命兴哥恣取之,兴哥独取良马三,以赏兵士。木华黎以其功闻太祖,赐名哈剌拔都。从木华黎略地燕南,为先锋,至大名,金将徒单登城督战,哈剌拔都射之,中左目,其部将开门南奔,追杀将尽。论功,赐金符,充随营监察。戊寅,授金虎符、龙虎卫上将军、河东北路兵马都元帅,镇太原。
  时太原新破,哈剌拔都修城池,缮兵甲,招降属邑,市肆不改,远近闻之,皆相率来归。尝微服夜出,闻民间语曰:“吾属父母子女相失矣,死者不可复生,生者无以为赎,奈何!”明日,下令军中,凡俘获有亲者听赎,无赀者官为赎之,民得完聚者众。庚辰二月,金梁知府立西风寨,夺居民耕牛,民群诉之,哈剌拔都领数骑,追杀梁知府,枭首西门,驱耕牛还。木华黎由葭州渡河西行,哈剌拔都迎之,道破隰州及悬窑、地洞诸寨。辛巳三月,金兵攻寿阳县王胡庄,垂破,时左右裨将各分兵守险,城中见卒不满百,哈剌拔都夜半引甲骑十余人救之。道三交,见金兵举烽东、西两山,哈剌拔都趋之,大战。天将明,金兵遁去,捣太原之虚,由西门俘获哈剌拔都家属。哈剌拔都闻之,径趋西山,复夺以还。五月,金赵权府率兵三万围太原,哈剌拔都将骑三十,出西门,令骑曳柴扬尘,声言曰:“国兵三万至矣。”金兵惧,溃去。癸未,金马武京来攻太谷县桑梓寨,哈剌拔都设伏于险,将轻骑冲其阵,伏发,大败之。时太原诸邑皆平,唯石家昂及盂州陵井寨、忻州清泉寨为唇齿,皆不下。甲申十月,将兵至陵井,遣卒叩寨门,诈曰纳粮刍,守者弗悟,门启,径入,蹂践之,众溃,其酋长走石家昂,遂平陵井寨。乙酉二月,清泉寨酋长王壳降,石家昂亦降。丁亥五月,奸人夜献太原东门于武仙,仙引兵入,哈剌拔都鏖战。仙兵大至,诸将自城外呼曰:“攸哈剌拔都,汝当出!”哈剌拔都曰:“真定史天倪,平阳李守忠,隰州田雄,皆失守矣,我又弃太原,将何面目见主上及国王乎!家属任公等所俘,哈剌拔都誓与城同存亡。”遂殁于阵。

译文

  攸哈剌拔都,勃海人。初名兴哥,世代务农,善于射箭,以其英武裁决乡中之事。金末避居于大宁。蒙古兵到来之后,挺身而出保卫高州的富庶寨,靠射猎野兽为生。多次抢夺蒙古兵大营的牲畜,又射死那些前来追捕的兵卒。国王木华黎率兵攻打富庶寨,寨被攻破,攸哈剌拔都奔到高州,蒙古兵围城,下令说:“若能斩攸兴哥的头颅投降,城中的居民都可活命。”城里的军兵召来攸兴哥对他说“:你是奇男子,我们怎忍心杀你的头献给围城蒙古兵。你能去投降么?否则,我们一城的生命,没有能活的了。”兴哥于是折矢出城投降。蒙古军的将领都很愤怒,要杀他,木华黎说:“他是个壮士,留下我要用他。”就将兴哥置于他的直接指挥下。
  兴哥随从木华黎攻打通州,献计,一日造炮三十尊,云梯数十架,将接近城时,州中守将恐惧,献出宝物投降。木华黎命兴哥随意选取,兴哥只取了三匹好马赏给士兵。木华黎将兴哥之功劳报与太祖。太祖给他赐名为哈剌拔都。木华黎夺燕南,命他为先锋,兵到大名,金将领徒单登城督战,哈剌拔都一箭射中他的左眼,他的部下开南城门逃走,大量逃兵被追兵杀死。论功行赏,赐给哈剌拔都金符,充任随营监察。太祖十三年(1218),授予他金虎符、龙虎卫上将军、河东北路兵马都元帅,镇守太原。
  那时蒙古军刚刚攻克太原,哈剌拔都修城池,整治兵甲,招降所属各邑,不改变城市的店铺,远近之人听到这些都来归降。哈剌拔都常常微服夜出,听百姓诉说“:我们父母子女都丢失了,死了的人不能复生。活着的人无力去赎回,怎么办?”第二天下令军中,凡俘虏中有亲人的让自由赎走,没有钱的人官府代赎,因此,民众中得到团聚的很多。十五年二月,金朝的梁知府建立西风寨,掠夺居民耕牛,居民成群结队去控诉,哈剌拔都率领几个骑兵,追杀梁知府,斩首于西门,驱回耕牛还给农民。
  木华黎由葭州渡河西征,哈剌拔都去迎接,沿途攻破隰州、悬窑及地洞诸寨。十六年三月,金马攻寿阳县王胡庄,即将攻破时,左右副将各领兵分别把守险要之地,城中看到兵卒不过百人,哈剌拔都半夜引铁甲骑兵几十人前往营救,行到三交地方时,看到金兵在东、西两山举着火把,哈剌拔都直冲过去交战。天将明时金兵退走,乘虚攻占太原,由西门俘虏了哈剌拔都的家属。哈剌拔都听此消息,直奔西山,夺回家属。
  五月金朝赵权府领兵三万围攻太原,哈剌拔都令三十名骑兵出西门,拽柴扬起灰尘,扬言说:“三万蒙古兵来了。”金兵恐惧,溃退逃走。十八年,金马武京进攻太谷县桑梓寨,哈剌拔都设兵埋伏于险要之处,用轻骑兵冲击阵地,埋伏之兵一出击,金兵溃败。那时太原所属各邑都已平定,只有石家昂及盂州陵井寨、忻州清泉寨因唇齿相依,都未攻下。十九年十月,哈剌拔都率兵到陵井,派小卒去叩寨门,伪称是送饲草的来了。守门人未识破,门开,哈剌拔都的军队直接进寨,进行蹂躏践踏,守寨士卒溃散,酋长逃往石家昂寨。二十年二月,清泉寨酋长王壳投降,石家昂也投降了。
  二十二年五月,有奸人夜间开太原东门,引金将武仙入城,哈剌拔都与武仙进行激烈战斗。仙的大队兵马来到,各个将领在城外呼喊说:“哈剌拔都,你出来!”哈剌拔都说:“真定的史天倪,平阳的李守忠,隰州的田雄都已失守,我再放弃太原,有何脸面去见主上及国王,家属任凭你们俘虏,哈剌拔都誓死与城共存亡。”于是阵亡。
  任志,潞州人。太祖十三年(1218),太师、国王木华黎远征到潞州,志首先出城迎接投降,国王授与他虎符,让他当元帅,收降山寨,与金兵数次交战,多次立功。金兵曾擒获他的长子如山,并作为人质来招降任志,对任志说:“投降,你的儿子就能活,不降,就死。”志说“:我是大朝的元帅,怎能只爱一个儿子!”亲自射死了儿子。
  木华黎曾召集会议,志也参与谋划,途经武安时,该县已反叛归金,任志也死了。国王怜悯他,让他的儿子任存继承其父官职。
  

元史浏览月榜 元史全文 >

  1. 表·卷三
  2. 列传·卷九十六
  3. 本纪·卷七
  4. 志·卷十六
  5. 本纪·卷四十一
  6. 列传·卷三十一
  7. 志·卷三十七
  8. 本纪·卷六
  9. 本纪·卷二十一
  10. 列传·卷六十三

元史最受喜欢章节 元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九十七
  2. 列传·卷九十六
  3. 列传·卷九十五
  4. 列传·卷九十四
  5. 列传·卷九十三
  6. 列传·卷九十二
  7. 列传·卷九十一
  8. 列传·卷九十
  9. 列传·卷八十九
  10. 列传·卷八十八
  11. 列传·卷八十七
  12. 列传·卷八十六
  13. 列传·卷八十五
  14. 列传·卷八十四
  15. 列传·卷八十三

猜你喜欢的元史故事 元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