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新唐书 > 列传·卷六十三

列传·卷六十三

  二李马路
  李嗣业,字嗣业,京兆高陵人。长七尺,膂力绝众。开元中,从安西都护来曜 讨十姓苏禄,先登捕虏,累功署昭武校尉。后应募安西,军中初用陌刀,而嗣业尤 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马灵察为节度,出战必与俱。高仙芝讨勃律,署嗣 业及中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时吐蕃兵十万屯娑勒城,据山濒水,联木作郛,以 扼王师。仙芝潜军夜济信图河,令曰:“及午破贼,不者皆死。”嗣业提步士升山, 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诸将从之。虏不虞军至,因大溃,投崖谷死者 十八。鼓而驱至勃律,禽其主,平之。授右威卫将军。从平石国及突骑施,以跳荡 先锋加特进。虏号为“神通大将”。
  初,仙芝特以计袭取石,其子出奔,因构诸胡共怨之,以告大食,连兵攻四镇。 仙芝率兵二万深入,为大食所败,残卒数千。事急,嗣业谋曰:“将军深履贼境, 后援既绝,而大食乘胜,诸胡锐于斗,我与将军俱前死,尚谁报朝廷者?不如守白 石岭以为后计。”仙芝曰:“吾方收合馀尽,明日复战。”嗣业曰:“事去矣,不 可坐须菹醢。”即驰守白石,路既隘,步骑鱼贯而前。会拔汗那还兵,辎饷塞道不 可骋,嗣业惧追及,手梃鏖击,人马毙仆者数十百,虏骇走,仙芝乃得还。表嗣业 功,进右金吾大将军,留为疏勒镇使。城一隅阤,屡筑辄坏,嗣业祝之,有白龙见, 因其处蕝祠以祭,城遂不坏,汉耿恭故井久涸,祷已,泉复出。初讨勃律也,通道 葱领,有大石塞隘,以足蹶之,抵穹壑,识者以为至诚所感云。
  天宝十二载,加骠骑大将军。入朝,赐酒玄宗前,醉起舞,帝宠之,赐彩百、 金皿五十物、钱十万,曰:“为解酲具。”
  安禄山反,肃宗追之,诏至,即引道,与诸将割臂盟曰:“所过郡县,秋毫不 可犯。”至凤翔,上谒,帝喜曰:“今日卿至,贤于数万众。事之济否,固在卿辈。” 乃诏与郭子仪、仆固怀恩掎角。常为先锋,以巨咅笞斗,贼值,类崩溃。进四镇、 伊西、北庭行军兵马使。广平王收长安,嗣业统前军,阵于香积祠北。贼酋李归仁 拥精骑薄战,王师注矢逐之,走未及营,贼大出,掩追骑,还蹂王师,于是乱不能 阵。嗣业谓子仪曰:“今日不蹈万死取一生,则军无类矣。”即袒持长刀,大呼出 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归仁匿兵营 左,觇军势,王分回纥锐兵击其伏,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 填涧壑死几半,贼东走,遂平长安。进收东都,嗣业战多。乃与张镐、鲁炅、来瑱、 嗣吴王祗、李奂略定诸州。兼卫尉卿,封虢国公,实封户二百。兼怀州刺史、北庭 行营节度使。
  与子仪等围相州,师耄,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中流矢,卧 帐中,方愈,忽闻金鼓声,知与贼战,大呼,创溃,血流数升卒。谥曰忠勇,赠武 威郡王,给灵舆护还在所。葬日,使中人临吊,中朝臣祖泣,茔给扫除十户。嗣业 忠毅忧国,不计居产,有宛马十疋,前后赏赐,皆上于官以助军云。
  子佐国,袭爵,历丹王府长史。卒,推嗣业功,赠宋州刺史。
  马璘,岐州扶风人。少孤,流荡无业所。年二十,读汉马援传,至“丈夫当死 边野,以马革裹尸而归”,慨然曰:“使吾祖勋业坠于地乎?”开元末,挟策从安 西节度府,以奇劳,累迁金吾卫将军。
  至德初,王室多难,统精甲三千,自二庭赴凤翔。肃宗奇之,委以东讨。初战 卫南,以百骑破贼五千众。从李光弼攻洛阳,史朝义众十万阵北邙山,旗铠照日, 诸■疑,未敢击。璘率部士五百,薄贼屯,出入三反,众披靡,乘之,贼遂溃。光 弼曰:“吾用兵三十年,未见以少击众,雄捷如马将军者!”迁试太常卿。
  明年,吐蕃寇边,诏璘移军援河西。怀恩之叛,璘引还,间关转斗至凤翔,虏 围已合,节度使孙志直婴城守。璘令士持满外向,突入县门,不解甲出战,背城阵。 虏溃,率轻骑追之,斩数千级,漂血丹渠。帝引见尉劳,擢兼御史大夫。
  永泰初,拜四镇行营节度、南道和蕃使。俄检校工部尚书,北庭行营、邠宁节 度使。元日,有卒犯盗,或曰宜赦,璘曰:“赦之,则人将伺其日为盗。”遂戮之。 天大旱,里巷为土龙聚巫以祷,璘曰:“旱由政不修。”即命撤之。明日雨,是岁 大穰。未几,徙泾原,权知凤翔、陇右节度副使,四镇、北庭如旧,复以郑、颍二 州隶之。
  大历八年,吐蕃内寇,浑瑊战宜禄,不利。璘设伏潘原,与瑊合击破之,俘级 数万。进检校尚书右仆射。明年,入朝,求宰相,以检校左仆射知省事,进抚风郡 王。十一年,卒于军,年五十六。赠司徒,谥曰武。

译文

  李嗣业的字叫嗣业,京兆府高陵县人,身高七尺,力大超群。开元年间,跟随安西都护来曜征伐十姓苏禄,他首先登上城堡又抓获了俘虏,积累功劳被封为昭武校尉。后来被召募到安西,军队中开始使用长刀、李嗣业特别善于使用,每次战斗必定担任先锋,所向无敌。马灵鮞任节度,每次出兵都带他一起去。
  高仙芝征伐勃律国,任命李嗣业和中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当时吐蕃十万军队驻扎在娑勒城,靠山临河,用木材修成城寨,来抵御唐军。高仙芝夜里偷渡信图河,下命令说:“到中午打败敌人,不然都处死。”李嗣业率步兵登上高山,往下推石头砸死敌军,又扛着大旗带头冲向险路,众将都跟着他。敌军没料到唐军突然来了,因此大败,跳到山崖下摔死的有十分之八。他们乘胜进军到了勃律国,抓住了他们的国王,讨平了他们的国家。李嗣业被封为右威卫将军。后又跟着高仙芝讨平了石国和突骑施,任跳荡先锋加封特进官。敌军称他叫“神通大将”。
  先前,王仙芝靠用计偷袭攻占了石国,石国国王的儿子逃跑了,就挑拨各族都恨高仙芝,并告诉了大食国,他们联合军队来进攻四镇。高仙芝率两万军队深入进攻,被大食军打败,残兵只几千人。
  情况紧急,李嗣业对高仙芝谋划说:“您率兵深入敌境,后无援兵,大食军乘胜进攻,他们其他各族军队也将勇猛敢斗,我和您都前去战死了,谁来报效国家呢?
  不如退守白石岭考虑退兵。”高仙芝说:“我正召集被打散的军队,明天再和他们交战。”李嗣业说:“大势已去,不能坐等杀头。”于是立即赶去扼守白石岭,路狭窄,步、骑兵一个跟着一个前进,遇上拔汗那先退兵,辎重车堵住了道路不能过,李嗣业怕被追上,手拿大棒打他们,士兵和马匹被打倒的有几十上百,拔汗那的异族军吓跑了,高仙芝才得以生还。高仙芝奏报了李嗣业的功劳,提升他为右金吾大将军,留任疏勒镇使。城墙有个角落崩塌了,多次修好后又塌了,李嗣业在那里祷告,有条白龙出现了,因此在那里建祠祭祀,城墙就不塌了。汉代耿恭的旧井长期干涸,他祈祷以后,泉水又有了。开始讨伐勃律国时,在葱岭上开路,有块大石头堵住了道路,他用脚一蹬,石头就滚到深谷里去了,记载这事的人认为是他的诚心使上天感动了。
  天宝二十年(753),加封骠骑大将军。进京朝拜时,唐玄宗当面赐酒给他喝,他因酒醉起身拜舞,皇帝为表示对他的宠信,赏给他一百匹绸缎、五十件金器、钱十万贯,说道“:这是给你解酒的。”
  安禄山反叛了,唐肃宗调他回来,诏书一到他就率军上路,并和众将割破手臂起誓说:“路过的地方,一草一木都不能动。”到达凤翔后,拜见了皇帝,皇帝高兴地说“:现在你来了,胜过几万军队,讨贼能否成功,全靠你们。”于是下诏命他和郭子仪、仆固怀恩配合。他常常担任先锋,用大棒挥击,叛军碰到了,都被打败了。又升任四镇、伊西、北庭行军兵马使。
  广平王收复长安的时候,李嗣业率前军,在香积祠北边列阵。叛军将领李归仁率精锐骑兵来挑战,唐军用箭射退他们后就派骑兵追赶他们,他们还没跑到敌军营地,敌军大举出击,掩杀追击的唐军骑兵,逃回的骑兵冲乱了唐军,因此军阵乱了。李嗣业对郭子仪说“:现在不拼死求生,全军就完了。”立刻脱掉衣服手持长刀,大喊着冲到阵前,杀死了几十名叛军,唐军军阵才又整顿好了。他率两千步兵持长刀、长柄斧并排前进,所向无敌,李归仁将军队埋伏在军营左边,窥测形势,广平王命回纥精兵进攻叛军的伏兵,李嗣业也从敌军背后夹攻,从中午战到太阳偏西,杀头六万颗,死在山涧山谷中的将近一半,叛军东逃,于是收复了长安。后又进兵收复洛阳,李嗣业作战最多。接着又和张镐、鲁炅、来調、嗣吴王李祗、李奂平定了各州。他被任命兼任卫尉卿,封为虢国公、食实封两百户。
  以后又兼任怀州刺史、北庭行营节度使。
  后来和郭子仪等围攻相州,军队疲倦了,众将都没能建功,只有李嗣业穿铠甲多次奋勇杀敌,在众军中数第一。后被流箭射中,躺在营帐里,伤快好了,突然听见了发令的钟鼓,他知道是在和叛军作战,就大喊杀敌,伤口又破开了,流了几升血后去世了。皇帝赐给他谥号叫忠勇,赠官武威郡王,派灵车护送回任所。下葬的那天,又派宦官去吊唁,朝中大臣哭着为他致哀,他的墓地安排十户人家常年清扫。据说李嗣业忠心为国,不置家财,只有大宛马十匹,先后赏给他的东西,他都交给官府来补充军费。
  他的儿子李佐国,继承了他的爵位,任官到丹王府长史。他儿子去世后,为嘉奖李嗣业的功绩,赠官为宋州刺史。
  

新唐书浏览月榜 新唐书全文 >

  1. 列传·卷二十二
  2. 表·卷二
  3. 列传·卷六十
  4. 志·卷十五
  5. 志·卷二十七
  6. 表·卷八
  7. 列传·卷七十九
  8. 列传·卷四十九
  9. 列传·卷一百一十五
  10. 列传·卷五十四

新唐书最受喜欢章节 新唐书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一百五十
  2. 列传·卷一百四十九
  3. 列传·卷一百四十八
  4. 列传·卷一百四十七
  5. 列传·卷一百四十六
  6. 列传·卷一百四十五
  7. 列传·卷一百四十四
  8. 列传·卷一百四十三
  9. 列传·卷一百四十二
  10. 列传·卷一百四十一
  11. 列传·卷一百四十
  12. 列传·卷一百三十九
  13. 列传·卷一百三十八
  14. 列传·卷一百三十七
  15. 列传·卷一百三十六

猜你喜欢的新唐书故事 新唐书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