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一百八十四

列传·卷一百八十四

  刘应龙 潘牥 洪芹 赵景纬 冯去非 徐霖 徐宗仁 危昭德 陈垲杨文仲 谢枋得
  刘应龙,字汉臣,瑞州高安人。嘉熙二年进士。授零陵主簿,饶州录事参军。有毛隆者,务剽掠杀人,州民被盗,遥呼盗曰:"汝毛隆也?"盗亦曰:"我毛隆也。"既,讼于官,捕隆置狱,应龙曰:"盗诚毛隆,其肯自谓?"因言于州,州不可,乃委它官,隆诬伏抵死,未几盗败,应龙繇是著名。改知崇仁县。淮西失守,江西诸州有残破者,县佐贰闻变先遁,应龙固守不去。
  先是,理宗久未有子,以弟福王与芮之子为皇子,丞相吴潜有异论,帝已不乐。大元兵度江,朝野震动,逐丞相丁大全,复起潜为相,帝问潜策安出,潜对曰:"当迁幸。"又问卿如何,潜曰:"臣当死守于此。"帝泣下曰:"卿欲为张邦昌乎?"潜不敢复言。未几北兵退,帝语群臣曰:"吴潜几误朕。"遂罢潜相。帝怒潜不已,应龙朝受命,帝夜出象简书疏稿授应龙,使劾潜,应龙谓:"潜本有贤誉,独论事失当,临变寡断。祖宗以来,大臣有罪未尝轻肆诛戮。欲望姑从宽典,以全体貌。"帝大怒。乃按劾丁大全,请加窜斥,疏言:"内莫急于苏民瘼以固国本,外莫急于讨军实以振国威。"又言时政四事,广发禀以振民饥,通商贩以助民食,劝分富室以助官籴,严等第以核民数,稽检放以苏民穷,严戢盗以除民害。贾似道素忌潜,会京师米贵,应龙为《劝粜歌》宦者取以上闻,帝问知应龙所作,问似道米价高,当亟处之,似道访其由,亦怒应龙。迁司农少卿,寻以右谏议大夫孙附凤言,遂去国。
  景定三年,湖南饥,起提举常平。以救荒功,迁直宝章阁、广南东路转运判官。迁秘书监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知隆兴府兼江西转运副使,奏免和籴二十万石。擢权户部侍郎兼侍讲。时似道当国,百官奏对稍切直者辄黜,应龙言:"臣观今日之事,可言者多矣。迩日以来,靖恭自守者以论事为忌,指陈稍切者联翩引去,岂两省缴驳过甚,重其疑欤?抑廷臣奏对咈意,速其畏欤?朝廷清明之时,而言者已怀疑畏,臣恐正臣夺气,鲠臣吃舌,宜非盛世所有。"遂迕当路,自侍从、两省以下无不切齿。未几,以集英殿修撰知建宁府,亟辞,中书舍人卢钺希指封还录黄。久之,起为江东转运使,辞。
  南海寇作,朝廷患之,乃以显谟阁待制知广州、广东纱略安抚使。寇闻应龙至,遁去。应龙剿逐之,南海大治。特旨屡召,拜户部侍郎仍兼侍读,七上奏辞免。德祐元年,迁兵部尚书、宝章阁直学士、知赣州,兼江西兵马钤辖、青海军节度使,力辞,隐九峰。
  子元高亦举进士,知候官县。没,洪天锡叹曰:"朝廷失一御史矣。"
  潘牥字庭坚,福州闽人。端平二年策进士,牥对曰:"陛下承休上帝,皈德匹夫,何异为人子孙,身荷父母劬劳之赐,乃指豪奴悍婢为恩私之地。欲父母无怒,不可得也。"又曰:"陛下手足之爱,生荣死哀,反不得视士庶人。此如一门之内,骨肉之间未能亲睦,是以僮仆疾视,邻里生侮。宜厚东海之恩,裂淮南之土,以致人和。"时对者数百人,庭坚语最直。
  会殿中侍御史蒋岘劾方大琮、刘克庄、王迈前倡异论,并诬牥姓同逆贼,策语不顺,请皆论以汉法。牥调镇南军节度推官、衢州推官,历浙西提举常平司。迁太学正,旬日,出通判潭州。日食,应诏上封事曰:"熙宁初元日食,诏郡县掩骼,著为令。故王一扌不浅土,其为暴骸亦大矣。请以王礼改葬。"又移书丞相游似申言之,似心善其言,方将收用之,而牥卒。
  洪芹,尚书右仆射适之曾孙,以大父泽入官,甫更调,登进士第。自南平司法改钦州教授。部使者爱其才,先后并荐之,有旨召审察。丁内外艰。入主省架阁,迁太学博士。轮对,发明絜矩之道。擢国子博士,出通判南剑,入为太常博士,累迁将作少监。属词臣无当上意,慨然思得天下士,丞相程元凤言当今地望无逾洪芹者,进兼翰林,权直秘书少监。

译文

  谢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县人。为人豪爽。每次看书,五行一齐看下来,过目一看,终身不忘。性格好说直话,一与别人论述古今治乱的国家大事,一定是掀起胡子,抵着几案,跳跃自奋,显得很激动的样子。以“忠义”作为己任。徐霖称他为“:如受惊的白鹤伴云霄而飞,不可能用笼子来束缚他。”
  宝祐年间,中举为进士,谢枋得对策时严厉地攻击丞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本意希望擢升中进士甲科,到公布考生名单,考中乙科。任命担任抚州司户参军,随即弃职而去。第二年又出来任职,试任教官,中兼经科,担任建宁府教授。未上,吴潜宣抚江南东、西两路,命他担任干办公事。团结民兵,以保护饶州、信州、抚州,用科降钱米以作为地方民兵的食粮。谢枋得说服邓、傅二姓所属二社各大家,得到民兵一万多人,驻守信州,到兵退后,朝廷核实各项军费,差一点没有免除科降钱。
  宝祐五年(1257),彗星出现于东方,谢枋得在建府主持考试,以指责贾似道的政事为试卷题目,说:“兵一定至,国家一定亡。”漕使陆景思抓住了这件事,送上这种文稿给贾似道,贾似道则以谢枋得居乡不守法纪、起兵时冒领使用科降钱,又诽谤他,追夺两官,贬谪到兴国军居住。咸淳三年(1267),赦免,允准回居乡里。德..元年(1275),吕文焕引导大元兵沿长江东下攻占鄂州、黄州、蕲州、安庆、九江,凡是他的亲友、部下都被诱降而献出城邑,于是屯驻建康。谢枋得与吕师夔友善,于是应诏上书,以一族人举保吕师夔可以信任,希望分给沿长江诸屯兵让他统帅,以他为镇抚使,使之行程成功,又愿亲自到江州会见吕文焕与他议论。朝廷同意了,令他沿长江以察访使的职务成行,正当吕文焕北归而去,没有见到他就返回了。
  谢枋得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的身份担任信州知州。第二年正月,吕师夔与武万户分别平定江东一带,谢枋得以兵挡之,派前锋呼喊说:“谢提刑来了。”吕师夔的军队驰到军前,用箭射谢枋得,箭头一直射到马前,谢枋得逃入安仁,调淮士张孝忠迎战团湖坪,箭射完了,张孝忠挥动双刀杀死了一百多人。
  前军稍有退却,后军从张孝忠尾后绕出,众兵惊惧溃败,张孝忠中流矢而死。他的马奔跑而回,谢枋得坐在城墙敌楼上看见了马,说:“马回来了,张孝忠败了。”于是奔回信州。吕师夔攻下安仁,进攻信州,信州没守住。谢枋得于是改变姓名,到建宁唐石山,转走茶坂,寓居于回流的旅客中,白天穿着麻衣、麻鞋,向东而哭,没有人认识他,以为他患病了,不久就离开了。他在建阳街市上靠为人占卜为生,有来占卜的人,只拿来米、鞋就可以了。用钱酬送给他,他只谢谢而不要。后来,有人慢慢认出了他,多延请他到家里,请他教弟子读书、论学。国家安定以后,他居住在闽中地区。
  至元二十三年(1286),集贤殿学士程文海向元朝举荐南宋旧臣二十二人,以谢枋得为首,他推辞不愿就职。第二年,行省丞相忙兀台拿圣旨召他,并拉住他的手勉励他。谢枋得说:“上有唐尧、虞舜,下有巢父、许由,谢枋得名姓不吉祥,不敢赴任接受诏命。”丞相因他仁义,不强求于他。至元二十五年(1288),福建行省参政管如德带着圣旨到江南寻求人才,尚书留梦炎推荐谢枋得,谢枋得写信给留梦炎说:“江南没有人材,即使是求一个瑕吕饴甥、程婴、杵臼厮养的役卒,也不可能得到。商纣之亡,以八百国的精兵,而不能与周文王的二个儿子周武王、周公的正论相抗衡。周武王、姜太公凛凛威风,无所能容,急于以兴灭国、继绝世来答谢天下,殷商之后于是与周代并立。使三监、淮夷不叛乱,武庚一定不会死,殷命一定不会废黜。金国对待宋徽宗、钦宗二帝也够悲惨了。而我宋朝今年遣使祈求请和,明年遣使问安。王伦一市井无赖、狎邪刁钻小人,称北宋二帝死后的梓宫可放还,太后可回归。最后这两件事都与他说的话相符合。现在连一个王伦都没有了,那么,江南就没有人材可找到了。现在我的年龄已六十多岁了,所欠的就是一死了,难道还有其他的志向吗?”最后还是未从诏受任。郭少师跟随瀛国公入朝,而后不久南归,与谢枋得论道时事,说:“大元本来无意统一江南,多次派遣使者停止兵事,命令不要深入,等待归还岁币即双方议和,不要枉害生灵百姓。张宴然上书请求敛兵从和,皇上即答应同意。交兵相战二年,却无一介使者往返勾通,于是以建立了数百年的宗社国家而投降。”因此,相互伤心痛哭。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见当时多以求人材为急务,想举荐谢枋得以邀功,派他的朋友赵孟..来做说客,谢枋得骂道:“魏天佑担任闽地官职,没有一丁点推广仁义道德的意思,相反,还兴起冶银来残害百姓,相反却来抬举我,这不是想以我辈来为他做好的装饰吗?”到见了魏天佑时,又傲慢而不以礼相待,魏天佑同他说话,他坐下后又不回答他。魏天佑因此发怒,强行要他北去,谢枋得即每天仅食蔬菜、水果。
  至元二十六年(1289)四月,到京师后,谢枋得寻问谢太后的停葬之处及宋恭帝所在的地方的地址,再次朝拜,恸哭不已。不久患病,迁居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哭着说:“小女子尚且如此,我难道不如她吗?”留梦炎派医生拿来药杂拌入米饭中让他饮食,谢枋得发怒说:“我想死,你还想要我活吗?”把药饭抛洒在地上,最终不食而死。他的伯父谢徽明曾因特奏恩担任当阳县尉,摄行管理县事,时值天基节上寿,大元兵忽然而至,谢徽明率兵出战而死,两个儿子急忙去抱他们父亲的尸体,也死了。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志·卷四十六
  3.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4. 本纪·卷二十三
  5. 列传·卷九十五
  6. 列传·卷六十二
  7.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8. 列传·卷八十
  9. 列传·卷二百零九
  10. 志·卷一百零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