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六

列传·卷六

  ◎宗室四
  ○子淔 子崧 子栎 子砥 子昼 子潚 师{睪卄} 希言 希怿 士珸 士〈亻褭〉 士〈山穹〉 士皘 士群 不弃 不尤 不{百心} 善俊 善誉 汝述叔近 叔向 彦倓 彦橚 彦逾
  子淔字正之,燕王五世孙。父令铄,官至宝文阁待制。子淔以荫补承务郎,累迁少府监主簿,改河南少尹。
  时治西内,子淔有干才,漕使宋昪器之。或事有未便,子淔辄力争,昪每改容谢之。除蔡河拨发纲运官。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贬秩一级。提举三门、白波辇运事,除直秘阁。丁内艰,起复。累进龙图阁、秘阁修撰,除陕西转运副使。
  初,蔡京铸夹锡钱,民病壅滞,子淔请铸小铁钱以权之,因范格以进。徽宗大说,御书"宣和通宝"四字为钱文。既成,子淔奏令民以旧铜钱入官,易新铁钱。旬日,易得百余万缗。帝手札以新钱百万缗付五路,均籴细麦,命子淔领其事。民苦限迫,诣子淔诉者日数百人,子淔奏请宽其期,民便之。会蔡京再相,言者希京意,论子淔乱钱法,落职奉祠。
  靖康初,复秘阁修撰。金人侵洛,子淔奔荆南。溃兵祝靖、盛德破荆南城,子淔匿民家,靖等知之,来谒,言京城已破。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绍兴元年,召见,复徽猷阁直学士、知西外宗正司,改江西都转运使。时建督府,军须浩繁,子淔运饷不绝,以功进宝文阁直学士,再知西外宗正司。三京新复,除京畿都转运使,以疾辞。卒于家,年六十七。
  子淔幼警悟,苏轼过其家,抱置膝上,谓其父曰:"此公家千里驹也。"及长,善谈论,工诗。然崇宁、大观间土木繁兴,子淔每董其役,识者鄙之。
  子崧字伯山,燕懿王后五世孙。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宣和间,官至宗正少卿,除徽猷阁直学士、知淮宁府。
  汴京失守,起兵勤王,道阻未得进。闻张邦昌僣位,以书白康王:宜遣师邀金人河上,迎请两宫,问罪僣逆,若议渡江,恐误大计。遂与知颍昌府何志同等盟,传檄中外。已而闻金人退,引兵襄邑,遣范埙、徐文中诣济州,请王进兵南京,且言:"国家之制,无视王在外者,主上特付大王以元帅之权,此殆天意。亟宜承制号召四方豪杰,则中原可传檄而定。"王命子崧充大元帅府参议官、东南道都总管。邦昌家在庐州,子崧檄通守赵令儦几察之,且请捕诛其母子,以绝奸心。
  又言:"自围城以来,朝命隔绝,乞下诸路,凡有事宜,并取大元帅府裁决,伪檄毋辄行。宣抚使范讷逗挠营私,所宜加罪。宜蠲被兵州县租,经理淮南、荆、浙形势之地,毋为群盗所据。"
  檄止诸路毋受邦昌伪赦,移书责邦昌曰:"人臣当见危致命,今议者籍籍,谓劫请倾危之计实由阁下,不然,金人何坚拒孙傅之请,而卒归于阁下也。敌既远去,宜速反正,若少迟疑,则天下共诛逆节,虽悔无及矣。"又遗书王时雍曰:"诸公相与亡人之国,方且以为佐命功臣,不知平日所学何事。"
  会邦昌遣使迎王次第白子崧,子崧即贻王书曰:"似闻谓以京师残破,不可复入,止欲即位军中,便图迁徙,臣窃惑焉。夫欲致中兴,当谨举措,宜先谒宗庙,觐母后,明正诛赏,降霈四方。若京师果不可都,然后徐议所向。"
  遂传檄京师,奏于隆祐太后曰:"诸路先闻二圣北迁,易姓改国,恐间有假讨逆之名,以窃据州郡者。乞速下明诏,谕四方以迎立康王之意,庶几人心慰安,奸宄自消矣。"寻以所部兵会济州。
  康王即位,子崧请放诸路常平积欠钱,又言:"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尊旧制,听学士、中丞互举。范祖禹、常安民、上官均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皆可其奏。因建三屯之议:一屯澶渊,一屯河中、陕、华,一屯青、郓间,以张声势。万一敌骑南侵,则三道并进,可成大功。
  除延康殿学士、知镇江府、两浙路兵马钤辖。上章论王时雍、徐秉哲、吴开、莫俦、范琼、胡思、王绍、王及之、颜博文、余大均等逼迁上皇,取太子,辱六宫,捕宗室,窃禁物,都人指为国贼。伏望肆诸市朝,以为臣子之戒。时滑州两经残破,子崧荐傅亮可任。除亮滑州通判,黄潜善沮之,命遂寝。
  贼赵万犯镇江,子崧遣将击万于丹徒,调乡兵乘城为备。顷之,官军败归,乡兵惊溃,子崧率亲兵保焦山寺,贼据镇江。
  初,昌陵复土,司天监苗昌裔谓人曰:"太祖后当再有天下。"子崧习闻其说,靖康末起兵,檄文颇涉不逊。子崧与御营统制辛道宗有隙,道示求得其文,上之。诏年史往案其狱,情得,帝震怒,不欲暴其罪,坐以前擅弃城,降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绍兴二年赦,复集英殿修撰,而子崧已卒于贬所。

译文

  子崧字伯山,是燕懿王五世孙。考中崇宁五年进士。宣和年间,官至宗正少卿,授任徽猷阁直学士、知淮宁府。
  汴京失守,起兵勤王,因道路阻塞不得前进。听说张邦昌僭位,写书信给康王说:“应当派遣部队在黄河上邀击金兵,迎请两宫,向僭位叛逆问罪,如果打算渡过长江,恐怕耽误大计。”于是与知颍昌府何志同等联盟,传檄中外。不久听说金人退兵,子崧就带领部队到襄邑,派遣范埙、徐文中到济州,请康王进兵南京,并且说:“国家制度,没有亲王在外面的,皇上特意付给你元帅之权,这是天意。应当马上承制号令四方豪杰,则中原可以传檄而定。”康王命令子崧充任大元帅府参议官、东南道都总管。张邦昌的家在庐州,子崧传令通守赵令..监察其家,并且请求捕杀张邦昌的母亲和儿子,以绝奸心。
  又说:“自从金兵围攻京城以来,朝廷命令隔绝,乞求下令诸路,凡有事宜,都由大元帅府裁决,伪檄不得乱行。宣抚使范讷阻挠政令营求私利,应当加罪。应当免去遭受兵火州县的租税,经理淮南、荆、浙形险势阻之地,不被群盗占据。”
  檄令阻止各地接受张邦昌伪令,寄书信责斥张邦昌说:“人臣应当见危受命,现在议论纷纷,说劫请皇上倾危国家之计实出于阁下,不然,金人为什么坚决拒绝孙傅的请求,而最终归政于阁下呢?敌人既然远走,应当迅速反正,如果稍有迟疑,则天下共诛逆犯,到那时虽然后悔也来不及啊!”又寄信给王时雍说“:诸公互相勾结灭亡别人的国家,而且还自以为佐命功臣,不知你们平日所学是什么?”
  正遇张邦昌派遣使者迎接康王,就告诉子崧,子崧立即写信给康王说:“听说因为京师残破,不可再入,只打算在军中即位,便于迁徙,我深感疑惑。如果打算致力中兴事业,应当举动严谨,应当先谒拜宗庙,朝见母后,明正赏罚,施恩四方。如果京城不可作为都城,然后慢慢计议到何方。”
  于是传檄京师,向隆..太后奏说:“各地先听说二位圣上迁往北边,易姓改国,恐怕中间有人假借讨逆为名,窃据州县。乞求迅速下诏,向四方宣谕迎立康王的意向,才可以令人心安慰,奸宄自然消亡。”不久带领所属部队会兵济州。
  康王即位,子崧请求免除各地常平积欠钱,又说:“台谏官应当是皇帝的耳目,近年用人不当,大率取旨言事而已。请遵照旧制,听任学士、中丞互相举察。范祖禹、常安民、上官均在先朝任职言事尽忠,请录用他们的儿子。”皇帝都同意采纳他的建议。于是提出三处驻兵的建议:一处驻在澶渊,一处驻在河中、陕、华,一处驻在青州、郓州之间,声张军势。万一敌人骑兵南侵,则三路大军并进,可成大功。
  朝廷授任子崧为延康殿学士、知镇江府、两浙路兵马钤辖。子崧上章论奏王时雍、徐秉哲、吴千干、莫俦、范琼、胡思、王绍、王及之、颜博文、余大均等人逼太上皇北迁,逼取太子,玷辱六宫,捕杀宗室,窃取宫中禁物,京城人都认为他们是国贼。希望把他们诛杀弃市,作为臣子的训戒。当时滑州两次遭战火残破,子崧推荐傅亮可以任用。任命傅亮为滑州判官,黄潜善阻止此事,任命才没有发出。
  贼赵万侵犯镇江,子崧派遣将领在丹徒阻击赵万,调遣乡兵登城防备。不久,官军败归,乡兵惊骇溃散,子崧率领亲兵守卫焦山寺,贼众占据镇江。
  当初,昌陵恢复封地,司天监苗昌裔对人说:“太祖的后代应当重新统治天下。”子崧听见这个传闻,靖康末年起兵时,檄文言辞有所不逊。子崧与御营统制辛道宗有仇,道宗找到这篇檄文,上呈皇上。朝廷诏令御史前去查问此案,得知真情后,皇帝震怒,不想暴示他的罪错,以前些时候擅自弃城论罪,降为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绍兴二年(1132)赦免他的罪,复官任集英殿修撰,而子崧已经死在贬所。
  士砫字立之,是郇康孝王仲御的第四个儿子。有大志,好学,擅长写文章。开始补官任右班殿直,历迁忠州防御使、郑州观察使,由宁远军承宣使转任权同知大宗正事。当时康王建立大元帅府,士砫向孟太后请求,乞命帅府得以承诏见机行事,又请求让康王继承皇位,太后听从他的建议,康王于是即皇帝位。
  授任士砫为光山军节度使,护卫皇帝到南方。黄潜善等人专政,士砫责论他误国,潜善把他斥逐出朝,任南外宗正事。到苗傅、刘正彦乱政,士砫便服到杭州,用蜡封书寄给张浚,劝促他起兵勤王;又写信给吕颐浩,勉励他与张浚共同救济国难。苗傅等人厌恶张浚,张浚因此被贬。士砫又写信给张浚,说朝廷并无他意,只不过让贼人不疑罢了。事态平息后,加官检校少保,授任同知大宗正事。
  士砫遭母丧,守丧未满三年,被朝廷重新起用,授任知大宗正事。士砫请求把自己的班位放在安宁郡王下面,朝廷予以同意。历次请求祭祀,朝廷不许。因为定策有功,诏令他的儿子不议改为文官,不忄由改任环卫官。加士砫检校少师。不久加官为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士砫入见皇帝,劝皇帝留意怜悯百姓。
  金人归还河南、陕西之地,朝廷命令士砫朝拜陵寝,于是进入柏城,整理荒草,就势修葺;仪礼完后回朝。特地封他为齐安郡王,以表扬他的功劳。
  不久授权主持濮安懿王的祭祀。战争兴起,朝廷罢免给宗室的赏赐,有的家庭甚至不能藏殓死者,士砫将这个情况禀告皇上。诏令凡衣缌麻、袒免亲任环卫官而死者,按等赐给钱财。
  士砫多次议论朝政,忤逆秦桧。到岳飞被诬时,士砫竭力为之辩护说:“中原未能平定,而祸及忠义之臣,这是忘记二圣不打算恢复中原啊!我极力保护岳飞并无他意。”秦桧大怒,示意言官论斥士砫与岳飞勾结,行踪诡秘,事情关系到皇上,于是削夺他的官职。中丞万俟..又按秦桧的旨意连连攻击他。朝廷把士砫贬到建地居住,过十二年后去世,终年七十岁。皇帝哀悯他,追赠太傅,追封循王。六个儿子都升官二级。
  他的长子不凡,在苗傅作乱时,挖大腿藏蜡书,拿去送给张浚,因功转任两官,改为文官。跟从赵哲收复建州,杀死叶浓,因功赐爵二级。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志·卷四十六
  3.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4. 本纪·卷二十三
  5. 列传·卷九十五
  6. 列传·卷六十二
  7.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8. 列传·卷八十
  9. 列传·卷二百零九
  10. 志·卷一百零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