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明史 > 列传·卷六十二

列传·卷六十二

  史昭(刘昭 李达) 巫凯(曹义 施聚) 许贵(子宁 )周贤(子玉)欧信 王玺 鲁鉴(子麟 孙经) 刘宁(周玺 庄鉴) 彭清 姜汉(子奭孙应熊) 安国 杭雄
  史昭,合肥人。永乐初,积功至都指挥佥事。八年充总兵官,镇凉州。土军老的罕先与千户虎保作乱,虎保败,老的罕就抚。昭上书言其必叛状。未至,而老的罕果叛。昭与都指挥满都等击平之。移镇西宁。
  仁宗立,进都督佥事。上言西宁风俗鄙悍,请设学校如中土。报可。宣德初,昭以卫军守御,不暇屯种,其家属愿力田者七百七十余人,请俾耕艺,收其赋以足军食。从之。五年,曲先卫都指挥使散即思邀劫西域使臣,昭率参将赵安偕中官王安、王瑾讨之。长驱至曲先,散即思望风遁,擒其党答答不花等,获男女三百四十人,马驼牛羊三十余万,威震塞外。捷闻,玺书慰劳,赏赉加等。
  七年春,以征西将军镇宁夏。孛的达里麻犯边,遣兵击之。至阔台察罕,俘获甚众。进都督同知。
  正统初,昭以宁夏孤悬河外,东抵绥德二千里,旷远难守,请于花马池筑哨马营,增设烽堠,直接哈剌兀速之境。边备大固。寻进右都督。时阿台、朵儿只伯数寇边。诏昭与甘肃守将蒋贵、赵安进剿。并无功,被昭切责,贬都督佥事。三年复右都督,八年以老召还。明年卒。
  昭居宁夏十二年,老成持重,兵政修举,亦会敌势衰弱,边境得无事。兵部尚书王骥、宁夏参将王荣尝举其过。朝议,以昭守边久,习兵事,不易也。而与昭并为边将最久、有勋绩可称者,都督同知刘昭镇西宁二十年;都指挥李达镇洮州至四十年。并为蕃汉所畏服。
  刘昭,全椒人。永乐五年以都指挥同知使朵甘、乌思藏,建驿站。还至灵藏,番贼邀劫,昭败之。进都指挥使,镇河州。宣德二年,副陈怀讨平松潘寇。累进都督同知,移西宁。复镇河州,兼辖西宁。罕东酋札儿加邀杀中官使西域者,夺玺书金币去。命昭副甘肃总兵官刘广讨之。札儿加请还所掠书币,贡马赎罪。帝以穷寇不足深治,命昭等还。
  李达,定远人。累官都督佥事。正统中,致仕。
  巫凯,句容人。由庐州卫百户积功至都指挥同知。永乐六年以从英国公张辅平交阯功,迁辽东都指挥使。十一年召帅所部会北京。明年从征沙漠,命先还。凯言诸卫兵宜以三之二守御,而以其一屯粮,开原市马悉给本卫乘操。从之。
  宣宗立,以都督佥事佩征虏前将军印,代朱荣镇辽东。时中国人自塞外脱归者,令悉送京师,俟亲属赴领。凯言远道往来,恐致失所,阻远人慕归心。乃更令有马及少壮者送京师,余得自便。敌掠西山,凯击败之,尽得所掠者,降敕褒勉。
  帝尝遣使造舟松花江招诸部。地远,军民转输大困,多逃亡。会有警,凯力请罢其役,而逃军入海西诸部者已五百余人。既而造舟役复兴,中官阮尧民、都指挥刘清等董之。多不法,致激变。凯劾尧民等,下之吏。
  英宗登极,进都督同知,上言边情八事。请厚恤死事者家,益官吏折俸钞,岁给军士冬衣布棉,军中口粮刍粟如旧制,且召商实边。俱允行。未几,为兵部尚书王骥所劾。朝廷知凯贤,令凯自陈。并谕廷臣,文武官有罪得实始奏,诬者罪不贷。凯由是得行其志。正统三年十二月有疾,命医驰视,未至而卒。
  凯性刚毅,饶智略,驭众严而有恩。在辽东三十余年,威惠并行,边务修饬。前后守东陲者,曹义外皆莫及。
  义,字敬方,仪真人。以燕山左卫指挥佥事累功至都督佥事,副凯守辽东。凯卒,代为总兵官。凯,名将,义承其后,廉介有守,辽人安之。兀良哈犯广宁前屯,诏切责,命王翱往饬军务,劾义死罪。顷之,义获犯边孛台等,诏戮于市。自是义数与兀良哈战。正统九年,会朱勇军夹击。斩获多,进都督同知,累官左都督。义在边二十年,无赫赫功,然能谨守边陲。其麾下施聚、焦礼等皆至大将。英宗复辟,特封义丰润伯,聚亦封怀柔伯。居四年,义卒,赠侯,谥庄武。继室李氏殉,诏旌之。
  施聚,其先沙漠人,居顺天通州。父忠为金吾右卫指挥使,从北征,阵殁,聚嗣职。宣德中,备御辽东,累擢都指挥同知。以义荐,进都指挥使。义与兀良哈战,聚皆从。也先逼京师,景帝诏聚与焦礼俱入卫。聚恸哭,即日引兵西。部下进牛酒,聚挥之曰:“天子安在?吾属何心飨此!”比至,寇已退,乃还。聚以勇敢称,官至左都督。值英宗推恩,得封伯。后义二年卒,赠侯,谥威靖。义三传至栋,聚四传至瑾,吏部皆言不当复袭,世宗特许之。传爵至明亡。
  许贵,字用和,江都人,永新伯成子也。袭职为羽林左卫指挥使。安乡伯张安举贵将才,试骑射及策皆最,擢署都指挥同知。寻以武进伯朱冕荐擢山西行都司,督操大同诸卫士马。
  正统末,守备大同西路。也先入寇,从石亨战阳和后口,败绩,贵力战得还。英宗北狩,边城悉残破,大同当敌冲,人心尤恟惧。贵以忠义激战士。敌来,击败之。进都指挥使。
  景泰元年春,充右参将。敌寇威远,追败之浦州营,夺还所掠人畜。敌万骑逼城下,御却之。再迁都督同知。大同乏马,命求民间,得八百余匹。所司不给直,贵为请,乃予之。尝募死士入贼垒,劫马百余,悉畀战士,士皆乐为用。分守中官韦力转淫虐,众莫敢言,贵劾奏之。三年,疾还京。英宗复辟,命理左府事,寻调南京。
  松潘地杂番苗,密迩董卜韩胡,旧设参将一人。天顺五年,守臣告警,廷议设副总兵,以贵镇守。未抵镇而山都掌蛮叛,诏便道先翦之。贵分两哨直抵其巢,连破四十余寨。斩首千一百级,生擒八百余人,余贼远遁。贵亦感岚气,未至松潘卒。帝为辍朝一日,赐赙及祭葬如制。
  子宁,字志道。正统末,自以舍人从军有功,为锦衣千户。贵殁,嗣指挥使。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御柴沟堡。
  成化初,充大同游击将军。寇入犯,与同官秦杰等御之小龙州涧,擒其右丞把秃等十一人。改督宣府操练,移延绥。地逼河套,寇数入掠孤山堡。宁提孤军奋击之,三战皆捷,寇渡河走。明年复以三千骑入沙河墩,与总兵官房能御之。寇退,复掠康家岔。宁出塞百五十里,追与战,获马牛羊千余而还。
  时能守延绥,无将略,巡抚王锐请济师。诏大同巡抚王越帅众赴,越遣宁出西路。破敌黎家涧,进都指挥同知。复遣宁与都指挥陈辉追寇,获马骡六百。朝廷以阿罗出复入河套,频扰边,命越与朱永御,而以宁才,擢都督佥事,佩靖虏副将军印,代能充总兵官。宁起世胄,不十年至大将,同列推让不及,父友多隶部下,亦不以为骤。逾月,寇大入,永遣宁及游击孙钺御之。至波罗堡,相持三日夜,寇乃解去。亡失多,宁以力战得出,卒被赏。至冬,贼入安边,宁追击有功。
  七年又与诸将孙钺、祝雄等败寇于滉忽都河,玺书褒奖。迤北开元王把哈孛罗屡欲降,内惧朝廷见罪,外畏河罗出仇之,徬徨不决。宁请抚慰以固其心,卒降之。明年,参将钱亮败绩于师婆涧。士卒死者十三四,宁与越等俱被劾。帝不罪。时满都鲁等屡犯延绥,宁帅镇兵力战。寇不得志,乃出西路,直犯环庆、固原。宁将轻骑夜袭之鸭子湖,夺马畜而还。又明年,寇入榆啉涧,与巡抚余子俊败之。满都鲁等大入西路,留其家红盐池。越乘间与宁及宣府将周玉袭破其巢。进署都督同知。与子俊筑边墙,增营堡,寇患少衰。
  十八年,寇分数道入,宁蹙之边墙,获级百二十。予实授。时越方镇大同,命宁与易镇。至则与镇守太监汪直不协。巡抚郭镗以闻,调直南京。小王子大入。宁知敌势盛,欲持重俟隙,乃敛兵守,而别遣将刘宁、董升与周玺相犄角。寇大掠,焚代王别堡。王趣战,使众哭于辕门。宁愤,与镗等营城外。寇以十余人为诱,太监蔡新部骑驰击。宁将士争赴之,遇伏大败,死者千余人。宁奔夏米庄,镗、新驰入城。会玺等来援,寇乃退。宁还,阵亡家妇子号呼诟詈,掷以瓦砾,宁大丧气。已而寇复入,刘宁、宋澄、庄鉴等御之。十战,少利,寇退。宁等掩其败,更以捷闻。巡按程春震发之,与镗、新俱下狱。镗降六官,新以初任降三官,宁降指挥同知闲住。
  弘治中,用荐署都指挥使,分领操练。十一年十二月卒。赠都督佥事。
  宁束发从军,大小百十余战,身被二十七创。性沉毅,守官廉,待士有恩,不屑干进。刘宁、神英、李杲皆出麾下。子泰,自有传。
  周贤,滁人,袭宣府前卫千户。景泰初,累功至都指挥佥事,守备西猫儿峪,助副总兵孙安守石八城。寻充右参将,代安镇守。兀良哈入寇,总兵官过兴令宣府副将杨信及贤合击。贤不俟信,径击败之。信被劾,都御史李秉言信缓师,贤亦弃约。帝两宥之。
  天顺初,总兵官杨能奏贤擢都督佥事。寇驻塞下,能檄贤与大军会,失期,征下狱。以故官赴宁夏,隶定远伯石彪。寇二万骑入安边营。彪率贤等击之,连战皆捷,追至野马涧、半坡墩,寇大败。而贤追不已,中流矢卒。诏赠都督同知。贤初下吏,自以不复用,及得释,感激誓死报,竟如其志。
  子玉,字廷璧,当嗣指挥使。以父死事,超二官为万全都司都指挥同知,督理屯田。进都指挥使,充宣府游击将军。
  成化九年,会昌侯孙继宗等奉诏举将才,玉为首。诏率所部援延绥,从王越袭红盐池。进署都督佥事,还守宣府。寇入马营、赤城,击败之。兵部言宣府诸大帅无功,玉所部三千人能追敌出境,请加一秩酬其劳,乃予实授。寻充宣府副总兵。
  十三年佩征朔将军印,镇宣府。破敌红崖,追奔至水磨湾。进署都督同知。十七年五月,寇复入犯,参将吴俨、少监崖荣追出塞,至赤把都,为所遮,兵分为三,皆被围。俨、荣走据北山,因甚。守备张澄率兵进,力战,解二围。抵北山下,俨、荣已夜遁。澄拔其众而还,死者过半。澄所部七百人,亦多战死。诏录澄功,治俨等罪。玉先以葛谷堡、赤城频受掠,凡三被论,至是复以节制不严见劾。帝皆置不问。
  十九年,小王子犯大同。败总兵官许宁。入顺圣川大掠,以六千骑寇宣府。玉将二千人前行,巡抚秦纮兵继进,至白腰山击败之。指挥曹洪邀击至西阳河,都指挥孙成亦败寇七马房。时寇乘胜,气甚锐,竟为玉等所挫,一时称其功。未几,寇复入,玉伏兵败之。朱永至大同,复会玉军击败之鹁鸽峪。进署右都督。
  余子俊筑边墙,玉不为力,且与纮不相能。子俊恶之,奏与宁夏神英易镇。久之,复移镇甘肃。孝宗嗣位,实授右都督。
  玉督边墙工峻急,部卒张伏兴等以瓦石投之。兵部言,悍卒渐不可长,遂戮伏兴,戍其党。
  土鲁番贡狮子,愿献还哈密成及金印,赎所留使者。玉为之奏,帝命与巡抚王继经画。既果来归,玉等皆受赉。七年,病归,寻卒。谥武僖。
  玉初为偏裨,及镇宣府,甚有名。后莅甘肃,部下屡失事,又侵屯田。死后事发,子袭职,降二等。
  欧信,嗣世职金吾右卫指挥使。景泰三年以广东破贼功,擢都指挥同知。已,命守备白羊口,迁大宁都指挥使。
  天顺初,以都督佥事充参将,守备广东雷、廉诸府。巡抚叶盛荐其廉勇。进都督同知,代副总兵翁信。两广瑶僮陷开建,杀官吏,帝趣进兵。信破贼化州之马里村,再破之石城,击斩海南卫反者邵瑄。
  时所在盗群起,将吏不能定。广西参将范信守浔、梧,瑶尽在境内,阴纳瑶赂,纵使越境流劫,约毋犯己。于是雷、廉、高、肇悉被寇。帝命广西总兵官陈泾及信合剿。时有斩馘,而贼势不衰,朝廷犹倚范信。会泾以罪征,乃擢范信都督佥事充副总兵,镇广东,而命信佩征蛮将军印,代泾镇广西。
  成化元年,贼掠英德诸县,信讨斩五百余人,夺还人口。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七年春,充总兵官,镇守辽东,累败福余三卫。言者谓信已老,请召还。巡抚彭谊奏:“官军耆老五千余人,皆言信忠谨有谋勇,累立战功,威镇边陲。年六旬,骑射胜壮士,不宜召回。”乃留镇如故。久之,陈钺代谊。钺贪功,信不能违,十四年为巡按王崇之所劾。其冬,乃召归。寻遣中官汪直等往按,直右钺,归罪信等。下狱,镌一官闲住,饮恨而卒。
  范信既徙广东,贼势愈盛,劫掠不止,乃语人曰:“今贼仍犯广东,亦我遣之耶。”而是时都督颜彪佩征夷将军印,讨贼久无功,滥杀良民报捷。岭南人咸疾之。
  王玺,太原左卫指挥同知也。成化初,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御黄河七墅。巡抚李侃荐于朝。阿鲁出寇延绥,命充游击将军赴援,战孤山堡,败之。寇再入,战漫天岭、刘宗坞及漫塔、水磨川,皆有功。进都指挥同知,充副总兵,镇守宁夏。九年以将才与周玉同荐。十二年擢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甘肃。
  黄河以西,自庄浪抵肃州南山,其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所居也。洪武间,立石画界,约樵牧毋越疆,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玺请“复画疆域,召集诸番,谕以界石废,恐官军欺凌诸部,今复立之,听界外驻牧,互市则入关。如此,番人必听命,可潜消他日忧。”帝称善,从之。
  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初,哈密为土鲁番所扰,使其将牙兰守之。都督罕慎寄居苦峪口,近赤斤、罕东,数相攻,罕慎势穷无援。朝议敕玺筑城苦峪,别立哈密卫以居之。玺遣谍者间牙兰。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十七年召集赤斤、罕东将士,犒以牛酒,令助罕慎。罕慎合二卫兵,夜袭哈密及剌木等八城,遂复其地,仍令罕慎居之。事闻,奖劳,赉金币。已,罕东入寇,玺御却之,请兴师以讨。帝念其常助罕慎,第遣使责谕。明年,北寇杀哨卒,玺率参将李俊及赤斤兵击之于狼心山、黑河西,多所斩获。
  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玺习韬略,谙文事,勇而有谋。廷臣多称之。在边二十余年,为番人所惮。弘治元年卒。赐祭葬,赠恤有加。
  鲁鉴,其先西大通人。祖阿失都巩卜失加,明初率部落归附,太祖授为百夫长,俾统所部居庄浪。传子失加,累官庄浪卫指挥同知。正统末,鉴嗣父职。久之,擢署都指挥佥事。
  成化四年,固原满四反,鉴以土兵千人从征。诸军围石城,日挑战,鉴出则先驱,入则殿后,最为贼所惮。贼平,进署都督同知。寻充左参将,分守庄浪。命其子麟为百户,统治土军。十七年坐寇入境,戴罪立功。寻充左副总兵,协守甘肃。寇犯永昌。被劾。鉴疏辨,第停其俸两月。俄命充总兵官,镇守延绥。自陈往功,予实授。
  孝宗立,得疾,致仕。弘治初,命麟袭指挥使,加都指挥佥事。已,进同知,充甘肃游击将军。
  鲁氏世守西陲,有捍御功,至鉴官益显,其世业益大,而所部土军生齿又日盛。麟既移甘肃,帝以土军非鉴不能治,特起治之,且命有司建坊旌其世绩。鉴乃条上边务四事,多议行。鉴有材勇,遇敌辄冒矢石,数被伤不为沮,故能积功至大将。十五年以旧创疾发,卒。赠右都督,赐恤如制。
  时麟已由甘肃参将擢左副总兵,豪健如其父,而恭顺不如。先为游击时,寇入永昌,失律,委罪副将陶祯。下御史按,当戍边,但贬一秩,游击如故。暨为副将,调韦州御寇。寇大入不能击,遣都指挥杨琳邀之孔坝沟。琳大败,不救,连被劾。麟自醖,止停俸二月。时已授麟子经官,令约束土军。而麟奏经幼,土人不受要束,乞归治之。不俟报,径归。帝用刘大夏言,从其请。武宗立,甘肃巡抚毕亨荐经及麟谋勇,令率所部协战守。正德二年,经既袭指挥使,自陈尝随父有功,乃以为都指挥佥事。未几,麟卒,赠都督佥事。赐祭葬。故事,都指挥无恤典,以经乞,破例予之。
  经积战功,再迁都指挥使充左参将,分守庄浪。复自陈功阀,兵部执不可。帝特命为署都督佥事。世宗立,乞休。巡抚许凤翔言经力战被创,疾行愈,且世将敢战,知名异域,今边患棘,不宜听其去。帝乃谕留,且劳以银币。寻充副总兵分守如故。嘉靖六年冬,以都督同知充总兵官,镇守延绥。大学士杨一清言:“经守庄浪二十余载,屡立战功,其部下土军非他人所能及。虽其子瞻已为指挥佥事,奉命统辖,然年尚少。今陕西总兵官张凤乃延绥世将,若调凤延绥,而改经陕西,自可弹压庄浪,无西顾患。”帝立从之。居二年,竟以疾致仕。
  久之,命瞻以本官守备山丹。经奏言:“自臣高祖后,世守兹土。今臣家居,瞻又移他镇,土军皇皇,不欲别附,若因此生他患,是隳先业而负世恩也,乞令守故业。”可。
  二十二年,宣、大有警,诏经简壮士五千赴援。至而边患已息,乃遣还。以经力疾趋召,厚赉之。明年瞻卒。经以次子及孙皆幼,请得自辖土军。诏许之。
  经骁勇,奉职寡过,继祖父为大帅,保功名,称良将。三十五年卒。赐恤如制。
  刘宁,字世安,其先山阳人。袭世职,为永宁卫指挥使。勇敢善战。自以冗散无所见,会延绥用兵,疏请效死。尚书白圭许之。屡以功迁都指挥使,充宣府游击将军。
  周玺,字廷玉,迁安人。嗣职为开平卫指挥使。负气习兵书,善骑射。以征北功,擢署都指挥佥事充右参将,分守阳和,敕部兵三千训肄听调。成化十六年,从王越征威宁海子,累进都指挥使。
  时边寇无虚岁。十八年分道入掠,玺与游击董昇战黑石崖,宁战塔儿山,皆有功。玺进署都督佥事,迁大同副总兵。宁进都督佥事,改左参将,分守阳和。
  十九年秋,亦思马因大入。大同总兵官许宁分遣玺守怀仁,宁与董昇营西山,自将中军,击之夏米庄,败绩。宁、昇被围数重,几陷。亟发巨炮击之,敌多死,围乃解。玺闻中军失利,亟还兵援。夜遇敌,乘胜前,锐甚。玺厉将士曰:“今日有进无退!”大呼陷阵,敌少却。久之,短兵接。臂中流矢,拔镞战益急,与子鹏及麾下壮士击杀数十人。会宁兵至,中军溃卒亦稍集,敌乃退,许宁等亦还。无何复入掠。宁将兵三千,遇之聚落站西,连战败之。复败之白登、柳林,又追败之小鹁鸽谷。而大同西路参将庄鉴亦邀其归路,战于牛心山,敌遂遁。时诸将多失利,许宁以下获罪,而玺以功予实授,宁超迁都督同知,庄鉴以所部无失亡,亦赉银币。

译文

  史昭,合肥人。永乐初年,他积功升至都指挥佥事。八年(1410),史昭充任总兵官,镇守凉州。土军老的罕开始与千户虎保作乱,虎保失败,老的罕接受招抚。史昭上书说他一定会反叛。奏书还未到朝廷,老的罕果然反叛了。史昭与都指挥满都等击平之。然后移镇西宁。
  仁宗即位后,史昭进升为都督佥事。他上书说西宁风俗庸陋野蛮,请求像中原一样设立学校。朝廷答允可以。宣德初年,史昭认为守军要全力防御,无暇屯种,而军中家属中有七百七十余人愿意耕田,所以请求让他们耕种,收取其租赋来补充军粮。朝廷又听从了他的建议。五年(1430),曲先卫都指挥使散即思拦劫西域使臣,史昭率参将赵安偕同宦官王安、王瑾前去讨伐。军队长驱直人到达曲先,散即思望风而逃,于是擒获其同党答答不花等,俘获男女三百四十人,马驼牛羊三十余万,威震塞外。捷报上奏后,皇上以玺书慰劳,赏赐有加。
  七年(1432)春,史昭以征西将军的身份镇守宁夏。李的达里麻进侵边境,史昭派兵迎击,到达阔台察罕,俘获甚多。史昭进升为都督同知。
  正统初年,史昭认为宁夏孤悬于黄河之外,东抵绥德达二千里,旷远难守,请求在花马池修筑哨马营,增设烽火台,直接哈刺兀速之境。从而使边防更加坚固。史昭随即进升为右都督。当时阿台、朵儿只伯屡次侵扰边境。史昭奉诏与甘肃守将蒋贵、赵安前往进剿。都无功劳,被下诏切责,史昭被贬为都督佥事。三年(1438),他恢复右都督之职。八年,因年老应诏回京。第二年去世。
  史昭在宁夏十二年,老成持重,军政齐举,也正逢敌势衰弱,边境得以无事。兵部尚书王骥、宁夏参将王荣曾检举他的过失。朝议以史昭守边已久,熟悉兵事,而没有更换他。与史昭一起任边将最久,又有勋绩与他相称的人:都督同知刘昭镇守西宁达二十年,都指挥李远镇守洮州达四十年,都为蕃人、汉人所畏服。
  巫凯,句容人。由庐州卫百户积功升至都指挥同知。永乐六年(1408),巫凯因跟随英国公张辅平定交趾有功,升为辽东都指挥使。十一年,巫凯奉诏率所部会集北京。第二年,随军征讨沙漠,受命先返。巫凯建议诸卫兵应当以三分之二负责防守,三分之一屯田种粮,并将在开原买人的马匹全部交给本卫操练。这些都被采纳。
  宣宗即位后,巫凯以都督佥事的身份佩带征虏前将军印,代替朱荣镇守辽东。当时对从塞外逃回的中原人,朝廷下令全部送往京城,等其亲属前来认领。巫凯却说远道往来,恐怕会使他们流离失所,从而阻碍远方人们的慕归之心。朝廷于是改为将有马的人及年少体壮者送往京城,其他的可以自便。敌寇抢掠西山,巫凯率军击败之,缴获敌寇所抢掠的全部东西,皇上降旨褒勉他。
  皇上曾派遣使者在松花江造船招抚诸部。因为地处偏远,军民转运十分艰难,许多人逃亡。当时正有紧急情况,巫凯极力请求停止此役,而加人海西诸部的逃兵已有五百余人。不久,重又开始造船劳役,由宦官阮尧民、都指挥刘清等监督管理。他们多行不法,以致造成激变。巫凯弹劾阮尧民等人,将他们交给司法官吏审问治罪。
  英宗即位后,巫凯升为都督同知,他上奏八件边防事宜。他请求厚恤那些为国效力而死者的家人,增加官吏的折棒纸币,每年供给士兵冬天的衣服、棉布,军中口粮、草粮一切照旧,并且应招来商人充实边境。朝廷都应允实行。不久,巫凯被兵部尚书王骥所弹劾。朝廷知道巫凯很贤能,命巫凯诉说自己的情况。并且谕示廷臣,文武百官中如果有罪,必得得到证据后才能上奏,诬告者罪不能免。巫凯因此得以去实现他的志向。正统三年(1438)十二月,巫凯得病,皇上命医生迅速赶去看病,人还未到,巫凯便去世了。
  巫凯性情刚毅,富有智谋,对部属严而有恩。他在辽东三十余年,威惠并行,边防大获整顿。前后驻守东方边陲的人,除了曹义之外,谁也不能与巫凯相比。
  曹义,字敬方,仪真人。从燕山左卫指挥佥事积功升至都督佥事,协助巫凯驻守辽东。巫凯去世后,曹义代替他为总兵官。巫凯是一位名将,曹义承继其后,廉洁有操守,使辽东从此能安居乐业。兀良哈侵犯广宁前屯,朝廷下诏切责他,并命王翱前去整顿军务,将曹义弹劾成死罪。不久,曹义俘获侵犯边境的李台等人,朝廷下诏将他们在街市上斩首。从此,曹义多次与兀良哈交战。正统九年(1444),他会合朱勇军夹击敌寇,俘斩很多,进升为都督同知,后屡升为左都督。曹义在边疆二十年,没有赫赫功劳,但却能谨守边陲。其部下施聚、焦礼等都升至大将。英宗复辟后,特封曹义为丰润伯、施聚为怀柔伯。过了四年,曹义去世,被赠为侯,谥号庄武。其继室李氏以死殉夫,朝廷下诏表彰了她。
  施聚,其祖先是沙漠人,住在顺天通州。父亲施忠为金吾右卫指挥使,跟随北征时战死,施聚承袭其职。宣德年中,施聚防守辽东,屡升至都指挥同知。因曹义的推荐,施聚进升为都指挥使。曹义与兀良哈作战,施聚都跟随着他。也先进逼京城,景帝诏令施聚与焦礼都入京保卫。施聚痛哭不已,即日便引兵往西。部下献上牛肉与酒,施聚甩掉说道:“现在天子在何处,我们哪还有心思享受这些东西呢?”当他们赶到京城时,敌寇已退,于是又返回辽东。施聚以勇敢闻名,升至左都督。正值英宗推恩,他得以封为伯。他在曹义死后二年去世,被赠为侯,谥号威靖。曹义下传三代至曹栋,施聚下传四代至施瑾时,吏部都说不应当再继续承袭爵位,世宗却特许之。两家爵位一直传至明朝灭亡。
  许贵,字用和,江都人,永新伯许成之子。他承袭羽林左卫指挥使之职。安乡伯张安举荐许贵为将才,在测试骑射及策问时,许贵都名列第一,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同知。随即又因武进伯朱冕的推荐而被提升为山西行都司,监督大同诸卫兵马操练。
  正统末年,许贵防守大同西路。也先人侵,许贵跟随石亨与敌战于阳和后口,战败,许贵拼力奋战才得以返回。英宗被俘后,边城全都残破不堪,大同直挡敌寇要冲,人心更加惶惶不安。许贵以忠义之言激励将士。敌寇来侵,许贵率军将敌击败,进升为都指挥使。
  景泰元年(1450)春,许贵充任右参将。敌军侵犯威远,许贵率军追至蒲州营,击败敌军,夺回其所掠人畜。敌军一万骑兵进逼城下,许贵又将其击退。他再升为都督同知。大同缺乏马匹,奉命在民间寻找,获得八百余匹。官府不愿付钱,许贵代为请求,才同意支付。他曾招募敢死队进入贼垒,劫回百余匹马,全部交给战士,士兵骑上都很高兴。分守宦官韦力转放荡残暴,无人敢言,许贵上奏弹劾他。三年,许贵因病返京。英宗复辟后,许贵奉命管理左府事务,随即又调往南京。
  松潘有苗族杂居,贴近董卜韩胡,以前设有参将一人。天顺五年(1461),守臣告急,朝廷商议设立副总兵,命许贵前去镇守。他还未到松潘而山都掌蛮族发动叛乱,朝廷命他顺路先去消灭他们。许贵兵分路直抵其巢穴,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一千一百人,生擒八百余人,余贼纷纷远逃。许贵也因雾气而受风寒,未到松潘便去世了。皇上为此辍朝三日,赐给财物治办丧事,并按照制度予以祭葬。
  周贤,滁阳人,承袭宣府前卫千户之职。景泰初年,他积功升至都指挥佥事,防守西猫儿峪,协助副总兵孙安驻守石八城。周贤随即充任右参将,代替孙安镇守石八城。兀良哈人侵,总兵官过兴命宣府副将杨信及周贤率军合击。周贤未等杨信到达,便径自击败敌军。杨信被弹劾,都御史李秉说杨信出师太慢,周贤也未守约。皇上皆予宽恕。
  天顺初年,总兵官杨能上奏,使周贤被提拔为都督佥事。敌寇驻扎塞下,杨能命周贤与大军会合,周贤贻误军机而被追究下狱。他以原职奔赴宁夏,隶属定远伯石彪。二万敌寇进入安边营。石彪率周贤等攻击之,连战皆捷,追至野马涧、半坡墩,敌寇大败。而周贤仍不停地追,不幸被飞箭射中死去。皇上下诏赠他为都督同知。周贤当初被交给司法官吏审问治罪,自觉不会再被起用,当他被释放时,他感激不已,发誓要以死相报,结果真的如他所愿。
  欧信,承袭世袭职位任金吾右卫指挥史。景泰三年(1452),欧信因在广东破贼有功,被提拔为都指挥同知。不久,他奉命守备白羊口,升为大宁都指挥使。
  天顺初年,欧信以都督佥事的身份充任参将,守备广东之雷、廉诸府。巡抚叶盛举荐说欧信廉洁而勇猛,欧信于是进升为都督同知,代替副总兵翁信。两广的瑶、僮两族人攻陷开建,杀害官吏,皇上催促进兵。欧信在化州之马里村击败贼寇,又败之于石城,击杀海南卫谋反者邵瑄。
  当时欧信所在之处群贼四起,将吏们平定不了。广西参将范信驻守得、梧二州,瑶族全都住在境内,他暗自收纳瑶族的贿赂,纵使他们越境流窜劫掠,相约只要他们不在自己境内骚扰就行。于是雷、廉、高、肇全受到他们的骚扰。皇上命广西总兵官陈泾及欧信合兵围剿。虽然时有斩获,而贼势却并未衰弱,朝廷也仍然倚重欧信。又逢陈泾因罪受到追究,于是朝廷提升欧信以都督佥事的身份充任副总兵,镇守广东,而命欧信佩带征蛮将军印,代替陈泾镇守广西。
  成化元年(1465),贼寇抢掠英德诸县,欧信出兵征讨并斩首五百余人,夺回被掠人口。韩雍督率军队,命欧信等分兵五路,攻破大藤峡。不久,余贼又人侵得浔州,欧信被弹劾,却又获得宽恕,应诏回京,管理前府事务。
  七年春(1471),欧信充任总兵官,镇守辽东,屡败福余三卫。在朝议论者说欧信已老,请求将他召回。巡抚彭谊却上奏说:“官军中耆老五千余人,都说欧信忠诚、谨慎,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威震边陲。虽年已六旬,骑马射箭却胜过壮士,不应当召回他。”欧信这才留镇辽东。久之,陈锁代替了彭谊之职。陈锁贪功,欧信不能违背他,十四年,被巡按王崇之所弹劾。这年冬天,朝廷将欧信召回京城。随即派遣宦官汪直等前往辽东审察此事,汪直包庇陈钺,将事情归罪于欧信等人。欧信被下狱,官降一级闲住无聊,终饮恨而死。
  欧信被调任广东后,贼势更盛,劫掠不止,范信于是对人说道:“现在贼寇仍在侵犯广东,难道也是我让他们这么做的吗?”而这时都督颜彪佩征夷将军印,讨贼久而无功,却为了报捷而滥杀良民。岭南人都十分憎恨他。
  王玺是太原左卫指挥同知。成化初年,他被提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守备黄河七座别墅。巡抚李侃向朝廷推荐他。阿鲁出侵犯延绥,王玺奉命充任游击将军赴援,与敌寇战于孤山堡,击败之。敌寇再次人侵,王玺战于漫天岭、刘宗坞及漫塔、水磨川,都有功劳。他因而进升为都指挥同知,充任副总兵,镇守宁夏。九年(1473),王玺作为将才与周玉一同被荐举。十二年,他被提升为代理都督佥事,充任总兵官,镇守甘肃。
  黄河以西,自庄浪至肃州南山,是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人所居之处。洪武年间,立石划界,相约砍樵放牧不能越过疆界。界石因岁久被埋没废弃,诸番往往擅自进入,而中原的无赖又暗中与之来往,成为边患。王玺请求道:“重新划定疆界,然后召集诸番,告诉他们因为界石已废,惟恐官军欺凌诸部,现在重新立石,任凭他们在界外驻留放牧,互市时则可人关。如此,番族必然听命,便可悄悄消除他日之忧患。”皇上觉得有理,便听从了他。
  十七年(1481),王玺进升为理都督同知。当时王玺以都督佥事的身份任总兵官,而鲁鉴以代理都督同知的身份为参将,王玺惟恐难于节制,请求解除兵权,因此才有以上的任命。
  当初,哈密为吐鲁番所骚扰,便命其将牙兰驻守。都督罕慎寄居苦峪口,挨近赤斤、罕东,双方多次互相攻击,罕慎势穷无援。朝廷商议后命王玺在苦峪口筑城,另立哈密卫驻守。王玺派间谍去离间牙兰。牙兰不听,间谍于是夺得被其所掠的九十余人而归,将所探虚实全部上报。十七年(1481),王玺召集赤斤、罕东将士,以牛肉、酒食犒劳,命他们协助罕慎。罕慎会合二卫兵,夜袭哈密及刺木等八城,于是收复其地,仍命罕慎驻守。捷报上奏,朝廷给予褒奖慰劳,并赏赐金币。不久,罕慎自东人侵,王玺击退之,并请求兴师征讨。皇上念其时常协助罕慎,只派遣使臣予以责备。第二年,北寇杀死哨兵,王玺率领参将李俊及赤斤兵在狼心山、黑河之西打击他们,多有斩获。
  二十年(1484),王玺移镇大同。他有收复哈密之功,却没升官,于是向朝廷诉说,才被授为都督同知。
  王玺熟悉韬略,深谙文辞,勇而有谋。廷臣大多赞许他。王玺在边疆二十多年,番人十分害怕他。弘治元年(1488),王玺去世。皇上赐其祭葬,赠恤有加。
  鲁鉴,祖先是西大通人。祖父阿失都巩卜失加,明初率部落归附,太祖授他为百夫长,命他统领所部住在庄浪。传子失加,屡升至庄浪卫指挥同知。正统末年,鲁鉴承袭父职。久之,他被提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
  成化四年(1468),团原满四反叛,鲁鉴率领一千名士兵随军征讨。诸军包围了石城,每日挑战不止,鲁鉴出则先驱,人则殿后,贼军最害怕了。贼平之后,鲁鉴进升为工理都督同知。随即充任左参将,分守庄浪。其子鲁麟被任命为百户,统领土军。十七年,鲁鉴因贼寇人境获罪,而奉命戴罪立功。随即充任左副总兵,协守甘肃。贼寇进犯永昌,鲁鉴遭弹劾。他上疏自辩,只被停支两个月俸禄。马上又奉命充任总兵官,镇守延绥。他自陈往日的功劳,因而被实授官职。
  孝宗即位后,鲁鉴因病退休。弘治初年,鲁麟奉命承袭指挥之职,并加行都指挥佥事。不久,他进升为都指挥同知,充任甘肃游击将军。
  鲁氏世代防守西部边陲,御敌捍卫有功,到鲁鉴时官职更显,世业更大,而所部土军人口又日益兴盛。鲁麟调往甘肃后,皇上以土军非鲁鉴统领不可为由,特地起用鲁鉴来统领之,并且命有关官员建坊表彰鲁家的世代功绩。鲁鉴于是条列上奏四件边防事宜,朝廷大多商议执行。鲁鉴富有才勇,遇上敌军总是冒死往前,多次受伤,却从不丧气,所以才能积功升至大将。十五年(1502),他因旧伤复发而死。皇上追赠他为右都督,并按照制度予以赏赐抚恤。
  刘宁,字世安,其祖先是山阳人。他继承世袭职位,为永宁卫指挥使。勇敢善战。自觉冗散无所见长,恰逢朝廷用兵延绥,刘宁上疏请求效死。尚书白圭同意了他的请求。刘宁因功累升至都指挥使,充任宣府游击将军。
  周玺,字廷玉,迁安人。承袭开平卫指挥使之职。他负有才气,熟读兵书,善于骑射。因北征有功,周玺被提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充行右参将,分守阳和,并奉诏训练所部士兵三千人听从调遣。成化十六年(1480),刘宁跟随王越征伐威宁海子,累升为都指挥使。
  当时边境经常遭受贼寇的侵扰。十八年(1482),贼寇分道而人,进行抢掠。周玺与游击将军董升在黑石崖与贼寇交战,刘宁战于塔儿山,都有功劳。周玺进升为代理都督佥事,升任大同副总兵。刘宁进升为都督佥事,改行左参将,分守阳和。
  十九年(1483)秋,亦思马因大肆人侵。大同总兵官许宁分派调周玺防守怀仁,刘宁与董升扎营西山,自己则统率中军,在夏米庄进击贼寇,但不利,兵败。刘宁、董升被围数重,几乎被敌攻溃。急忙发射巨炮轰击,许多敌寇被炸死,重围才得以解除。周玺获悉中军失利,迅速还兵援救。夜遇敌寇,乘胜而前,锐气十足。周玺激励将士道:“今日有进无退。”然后大喊着冲向敌阵,敌军被迫后退。双方短兵相接,周玺臂中飞箭,他拔掉箭头,奋战更猛,与其子周鹏及磨下壮士击杀数十人。这时刘宁兵赶到,中军溃兵也逐渐聚集起来了,敌寇这才退兵,许宁等也返回。不久,敌寇重又人侵抢掠。刘宁率兵三千,在聚落站之西与敌寇遭遇,连战败之。复败之于白登、柳林,又追败之于小鹑鸽谷。而大同西路参将庄鉴也在敌寇的归途中拦击,双方战于牛心山,敌寇纷纷逃遁。当时诸将大多失利,许宁以下都因此获罪,而周玺却因功被实授官职,刘宁越级升为都督同知,庄鉴因所部无人流亡,也被赏赐银币。
  庄鉴,辽东人。天顺年中,承袭定辽右卫指挥使。他晓勇有胆识。遇到贼寇,总是奋力拼杀,多次立功,累升至都督佥事,掌管左府。弘治十一年(1498),庄鉴佩带镇朔将军印,镇守宣府。他以其才能与大同总兵官张俊换地镇守。兵部侍郎熊绣将其经略之功上奏,庄鉴于是进升为都督同知。
  周玺随即以右副总兵的身份分守代州,并兼督偏头诸关。而刘宁改任左副总兵,协守大同。二人一同立功北疆,堪称名将。周玺以偏头诸关离太原太远,请求改分守为镇守,又认为镇守不应当听从节制,请求改为总兵衔。宪宗都曲从之。弘治初年,周玺移镇陕西,讨平扶风诸县编人户籍的回回人。三年(1490),他佩带征西将军印,镇守宁夏,刚去一年便去世了。他临终时,将诸子召来说道:“我佩印分守,已经很满足了,唯独未曾大破敌军,现在只能抱恨人地了。”然后连喊“杀贼”而死。其子周鹏,累升至锦衣卫指挥佥事。
  周玺死后三年,而刘宁佩带平羌将军印,镇守甘肃。这年冬天,敌寇进犯凉州,刘宁与其战于抹山墩,俘斩五十余人,相持至黄昏,刘宁收其辎重南行。敌寇重又来袭,刘宁擒获其一名首领。第二天,参将颜玉来援,副将陶祯兵也赶到,敌寇这才逃遁。刘宁俘获敌寇的幼弱者,并获得马驼牛羊二千,因此进升为左都督。第二年,刘宁与巡抚许进在哈密攻破吐鲁番,进升为右都督,增加俸禄一百石,因病返回京城。十三年(1500),大同告警,刘宁奉命为副总兵,跟随平江伯陈锐前往抵御。陈锐不懂用兵的谋略,不能与刘宁共同协作,而是止兵不战,致使敌寇得志而去,刘宁被停领一半俸禄,并闲住在家。随即以参将的身份辅佐朱晖筹划军务,也无功劳。刘宁于是自陈哈密之功,请求封伯,皇上乃下诏恢复他的全棒。
  刘宁富有胆略智谋,他为大同副将时,数万前来进贡者心怀异志。刘宁率领二十名骑兵,直抵其营垒,众人惊骇不已。其中一名首领勒马怀弓而出。刘宁上前下马,与各首领坐下来,挥动马鞭,宣示天子的威德。有一人出言不逊,刘宁捆了他一巴掌,奋臂而起,大声呵斥他退下。刘宁然后再坐下来谈话,叫酒欢饮,这些人全都感悟,最后如约而行。刘宁还曾仿效古代轮番上阵的方法,以五十八人为一队,五队组成一阵,设五色旗。又在中军各设五面巨旗,一旦树起中军旗帜,五阵便各视其色起而响应,循环无常,每战因此总是获胜。刘宁后来再赴大同,但已年老有病,部帅又很怯懦,因此他再无功劳,但孝宗时,刘宁堪称良将。十七年(1504),刘宁去世,被赠为广昌伯。
  彭清,字源洁,榆林人。当初承袭绥德卫指挥使之职,后因功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弘治初年,彭清充任右参将,分守肃州。贼寇人侵,他率兵跟踪追击,俘获马匹、骆驼、兵器及所掠人畜而返。随即又与巡抚王继恢复哈密有功。
  彭清虽位列偏校,却喜好谋划,富有胆略,闻名朝中内外,尤为尚书马文升所器重。他曾经因病请求退休,马文升在朝廷力争,安慰挽留他。八年(1495),甘肃告警,因马文升的推荐,彭清被提升为左副总兵,仍驻守甘肃。不久,巡抚许进请求将彭清调往凉州。而这时哈密重又被吐鲁番所占,马文升正密图恢复,要倚仗彭清再立功劳,便说:“肃州多事,而彭清名闻西域,不能调离他。”此事才作罢。
  马文升采纳杨翥之策,想趁势直捣哈密,袭击牙兰,于是派遣罕东、赤斤暨哈密兵,命彭清统领作为前锋,跟随许进悄悄出发。半个月后,抵达城下,力攻而破。牙兰已事先逃走,彭清于是安抚仍留在哈密的番人,然后全军返回。在这一战役中,马文升授以方略,准备从小路前往,而许进仍走旧路,致使牙兰得以逃跑,斩获无几。但是番人素来轻视中国,说中国人不能进入其地,到现在才开始感到畏惧。彭清功劳居多,逐渐进升为都指挥使。
  十年(1497),总兵官刘宁被免职,彭清以都督佥事的身份代替他。这年冬天,吐鲁番归附哈密忠顺王陕巴,并且请求进贡,西域重被平定。彭清多次以病辞官,请求解除兵权,未被允许。十五年,彭清去世。
  彭清待部下有恩,长期镇守西部边陲,威名显著,番夷深为畏惧。他性情廉洁,在职镇守时遭逢母亲及妻、妹四人之丧,却因家贫不能归葬。他死之日,将士及民妇、仆人全都为之流泪。他遗命其子不得接受馈赠,所以也不能归葬。皇上听说后,命抚臣发放府库钱币,资助运送其灵柩返回故乡,并根据制度赐其祭葬。
  姜汉,榆林卫人。弘治年中,他继承世袭职位,任本卫指挥使。御史胡希颜推荐姜汉,说他有才有勇,姜汉于是进升为都指挥佥事,充任延绥游击将军。十八年(1505)春,贼寇进犯宁夏兴武营,姜汉率所部迅速赴援,与贼寇在中沙墩遭遇,将其击败。皇上赐诏褒奖慰劳。武宗继位后,贼寇大举进犯宣、大,姜汉偕同副总兵曹雄、参将王戟分道救援,立有功劳。他随即代替曹雄为副总兵,协守延绥。正德三年(1508),他移守凉州。第二年冬,姜汉提升为代理都督佥事,充任总兵官,镇守宁夏。
  姜汉治军严整,深得将士之心。到任刚数月,安化王蜫鐇图谋反叛,摆酒设宴招待姜汉及巡抚安惟学等。酒席进行到中途时,其党羽何锦等率众而人,当场在座位上捉拿姜汉。姜汉奋起怒骂,不愿屈服,因而被杀。其子姜幸免逃脱。贼寇平定之后,姜向朝廷诉说。皇上下诏赐予姜汉祭葬。官府为他立祠,春秋祭祠。嘉靖时,又听从巡抚张琦之请,赐给写有“悯忠”二字的牌匾。
  安国,字良臣,绥德卫人。当初他是一名儒生,精通《春秋》子史,闻名乡里。后来他继承世袭职位,为指挥佥事。
  正德三年(1508),安国考中武会举第一名,进升为代理指挥使,奔赴陕西三边立功。刘瑾想要收受贿赂,安国等同时中举的六十人都没有钱,刘瑾便将他们编人军队,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听从调遣,并禁止他们擅自返回。这六十人处境大为窘迫,挤身于边卒之中,无法生活。而边臣害怕刘瑾,竟无人敢收纳、体恤他们。蜫鐇谋反后,朝廷大赦,安国等才被放回。通政业兰请求收用他们,刘瑾大怒,暗示给事中张瓒等弹劾这些人都是庸才,朝廷于是全部停止给他们加官。刘谨被诛之后,安国才以旧官职分守宁夏西路。随即进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充任右参将,又升任右副总兵,协守大同,后调往延绥。
  十一年(1516)冬,敌寇二万骑兵分道劫掠偏头关诸处,安国偕同游击将军杭雄等在奇岚州迅速击败之,斩首八十余人,获得千余匹马。敌寇于是逃跑了。
  当初,敌寇大肆人侵白羊口,皇上派遣宦官张忠、都督刘晖、侍郎丁凤统领京军前往征讨,当他们到达时,敌寇已经饱掠而去。张忠、刘晖耻于无功,记功御史刘澄甫窃夺安国等的功劳而归于他们,并大行迁赏,张忠等全被增加俸禄,世代享受。尚书王琼也加封为太保,庇荫其子为锦衣卫官员。安国当时以代理都督佥事的身份为宁夏总兵官,仅被实授为都督佥事,他心中不平,又不敢自陈其功,于是上疏力辞,为部卒中重伤者请求奖励、记功。王琼请求重新给安国记功,安国这才进升为都督同知。
  那个时候,奸佞宠臣独揽朝政,以贿赂谋取将帅职位之风大为盛行,唯独安国以其才勇而升至大将。他正直、谨慎,勤理军务,所到之处尽职尽责,若论将才必然首推安国。他镇守四年之后去世。被特赠谥号武敏。
  杭雄,字世威,世代为绥德卫总旗。杭雄承袭这一职务,多次冲锋在前,屡立首功,经六次迁升而至指挥使。
  正德七年(1512),杭雄进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四川围剿贼寇,随即守备西宁。由于尚书杨一清的举荐,杭雄被提升为延绥游击将军。他跟随都御史彭泽经略哈密,偕同副将安国破敌于奇岚,于是进升为都督佥事,改任参将,又升为都督同知,统领边兵在西内操练。武宗巡幸宣府、大同时,杭雄是启从,随即被授为大同总兵官。
  嘉靖初年,朝廷要淘汰传奉,杭雄本当降职,因他正在防守边境,便被任命为代理都督佥事,镇守如故。小王子万余骑兵进入沙河堡,杭雄击退之。不久,大军再次到来,杭雄抵御不住,请求免职而未被允许。他被调往延绥,任后军都督府佥书。
  三年(1524)秋,土鲁番侵犯甘肃,皇上诏令尚书金献民督师,命杭雄佩带平虏大将军印,充任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以往列侯出征,开始只佩带大将军印,而无人被授为都督,现在却特别任命杭雄为都督。他们刚刚赶到,敌寇已经败退,而杭雄也因此被授为锦衣千户。班师之后,他又出外镇守宁夏。吉囊大军人侵,总督王宪命杭雄等出兵败之,杭雄进升为都督同知。敌寇八千骑兵乘着水面结冰进犯宁夏。杭雄及副总兵赵镇率军抵御,前锋深陷埋伏之中,杭雄等都战败。总督王琼弹劾他,他因而被夺官闲住。第二年去世。
  杭雄敢拼敢战。他曾率数名骑兵巡边,敌寇成群而至。杭雄于是下马积鞍为垒,跪下射击。敌寇退走,他解开衣服,发现腋下凝血,才知自己被飞箭射中。武宗在大同时,见杭雄的毡帷十分破旧,说道:“老杭竟穷成这样。”敌寇到来,皇上打算亲自率军攻击。杭雄拉住马劝谏道:“主人养犬,不让犬叫赶盗,那还用犬做什么呢?希望皇上能让臣等效力。”皇上大笑止步。杭雄年少时在延绥巡抚行台供役,他升职之后,每当到行台议事时,都不敢正席而坐,并说:“这是我当年供役的地方。”正德、嘉靖年间,西北的名将,马永之下便是杭雄了。
  赞曰:时代太平,那么将才的谋略就没有办法体现。 有的人掌握将符带兵镇守,守卫疆土抵御外侮,建有功绩,以功名而终,也足以称赞了。许贵、周贤、鲁鉴、姜汉家族世代为将,功勋相承,而周贤与姜汉之死尤为壮烈。彭清、杭雄清廉的节操,这又是最优秀的吧。
  

明史浏览月榜 明史全文 >

  1. 列传·卷四十二
  2. 列传·卷一百零三
  3. 列传·卷一百二十九
  4. 志·卷二十八
  5. 列传·卷一百零九
  6. 志·卷二十四
  7. 志·卷二十三
  8. 列传·卷一百五十七
  9. 本纪·卷二十四
  10. 列传·卷一百六十六

明史最受喜欢章节 明史全部章节 >

  1. 附录·明史表
  2. 列传·卷二百二十
  3. 列传·卷二百一十九
  4. 列传·卷二百一十八
  5. 列传·卷二百一十七
  6. 列传·卷二百一十六
  7. 列传·卷二百一十五
  8. 列传·卷二百一十四
  9. 列传·卷二百一十三
  10. 列传·卷二百一十二
  11. 列传·卷二百一十一
  12. 列传·卷二百一十
  13. 列传·卷二百零九
  14. 列传·卷二百零八
  15. 列传·卷二百零七

猜你喜欢的明史故事 明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