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明史 > 列传·卷八十二

列传·卷八十二

  乔宇 孙交(子元) 林俊(子达) (张黻) 金献民 秦金(孙柱)赵璜 邹文盛 梁材 刘麟 蒋瑶 王廷相
  乔宇,字希大,山西乐平人。祖毅,工部左侍郎。父凤,职方郎中。皆以清节显。宇登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弘治初,王恕为吏部,调之文选,三迁至郎中。门无私谒。擢太常少卿。武宗嗣位,遣祀中镇、西海。还朝,条上道中所见军民困苦六事。已,迁光禄卿,历户部左、右侍郎。刘瑾败,大臣多以党附见劾,宇独无所染。拜南京礼部尚书。乾清宫灾,率同列言视朝不勤,经筵久辍,国本未建,义子猥多,番僧处禁寺,优伶侍起居,立皇店,留边兵,习战斗,土木繁兴,织造不息,凡十事。帝不省。久之,改兵部,参赞机务。以帝远游塞上,而监国无人,请早建储贰。帝将自击寇,宇复率同列谏。皆不报。
  未几,宁王宸濠反,扬言旦夕下南京。宇严为警备,而谈笑自如。时携客燕城外,密察地险易,置戍守。综理周密,内外宴然。指挥杨锐有才略,署为安庆守备。镇守中官刘瑯与濠通,为预伏死士。宇刺得其情,诘瑯用事者,瑯惧不敢动。宇乃大索城中,斩所伏壮士三百人,悬首江上。宸濠失内应,且知有备,不敢东。攻安庆,锐固守不得下。未几败。
  帝至南京,诏百官戎服朝明年正旦。宇不可,率诸臣朝服贺。江彬索城门诸钥,都督府问宇。宇曰:“守备者,所以谨非常。禁门锁钥,孰敢索?亦孰敢予?虽天子诏不可得。”都督府以宇言复,乃已。彬矫旨有所求,日数十至,宇必廷白之,彬亦稍稍止。彬欲谮去宇。守备太监王伟者,初为帝伴读,帝信之,每从中调护,故彬谋不行。帝驻南京九月,宇倡诸臣三请回銮,又自伏阙请。驾旋,扈至扬州。明年加太子太保。论保障功,复加少保。
  世宗即位,召为吏部尚书。宇自为选郎,有人伦鉴,及是铨政一清。帝求治锐甚。宇与林俊、鼓泽、孙交,皆海内重望,帝亦委任之。凡为权幸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天下欣欣望治。帝性刚,好自用,宇所执渐不见听。兴府需次官六十三人,乞迁叙。宇言此辈虚隶名籍,与见供事者不同。黜罚之有差,皆怨宇。帝欲封驸马都尉崔元为侯,外戚蒋轮、邵喜为伯,宇不可。无何,诏进寿宁侯张鹤龄为公,封后父陈万言为伯,授万言子绍祖尚宝丞。宇言:“累朝太后戚属无生封公者,张峦亦殁后赠,今奈何以父赠为子封。万言封伯视峦更骤,而子授尚宝非制。愿陛下守典章,以垂万世。”帝并不从。史道讦杨廷和,宇言道挟私,遂下之诏狱。曹嘉助道劾宇,宇求罢,帝命鸿胪趋视事。
  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而争“大礼”尤切。帝欲加兴献帝皇号,宇言加皇于本生之亲,则干正统,非所以重宗庙,正名分。及礼官请称献帝为本生考,帝改称本生皇考,又诏建献帝庙于大内,宇等复连章谏。特旨用席书为礼部尚书,宇又偕九卿言:“陛下罢汪俊,用席书;谪马明衡、季本、陈逅,召张璁、桂萼、霍韬。举措乖违,人心骇愕。夫以一二人邪说,废天下万世公议,内离骨肉,外间君臣,名为效忠,实累圣德。且书不繇廷推,特出内降,此祖宗来所未有。乞令俊与书各仍旧职,宥明衡等,止璁、萼毋召。”寻复请罢璁、萼、书,而出争“大礼”者吕柟、邹守益于狱。会璁、萼至京,诏皆用为学士。宇等又言:“内降恩泽,先朝率施于佞幸小人。若士大夫一预其间,即不为清议所齿。况学士最清华,而俾萼等居之,谁复肯与同列哉?”帝怒,切责。宇遂乞休,许之。驰传给夫廪,犹如故事。御史许中、刘隅等请留宇,帝曰:“朕非不用宇,宇自以疾求去耳。”后《明伦大典》成,追论前议,夺官。杨一清卒,宇渡江吊之。南都父老皆出迎,举手加额曰:“活我者,公也。”
  宇幼从父京师,学于杨一清。成进士后,复从李东阳游。诗文雄隽,兼通篆籀。性好山水,尝陟太华绝顶。遇虎,仆夫皆惊仆,宇端坐不动,虎徐帖尾去。家居澹泊,服御若寒士。身殁,二妾刘、许皆从死。穆宗即位,复官,赠少傅,谥庄简。
  孙交,字志同,陆安人。成化十七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为尚书王恕所知。弘治初,怒入吏部,荐授稽勋员外郎,历文选郎中。居吏部十四年,于善类多所推引。迁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馆。大同有警,命经略黄花镇诸边。增垣堑,广树艺,制敌骑驰突。永乐时,岁遣隆庆诸卫军采薪炭。其后罢之,令岁输银二万两,军重困。交奏免之。正德初,擢光禄卿。三年进户部右侍郎,提督仓场,改吏部。尚书张彩附刘瑾,交数规切。彩怒,调之南京。瑾败,召拜户部尚书。时征讨流寇,调度烦急,仍岁凶,正赋不足,交区画适宜。四方告饥,辄请蠲租遣振,以故民不至甚敝,而小人用事者皆不便之。帝欲以太平仓赐幸臣裴德,云南镇守中官张伦请采银矿,南京织造中官吴经奏费乏,交皆力争。八年六月,中旨与礼部尚书傅珪并致仕。言官多请留,不报。
  世宗在潜邸知交名,甫即位,召复故官。首请帝日读《祖训》,言动悉取准则,经筵日讲寒暑勿辍。帝褒纳焉。或议迁显陵天寿山,交言:“山陵事重,太祖欲迁仁祖于钟山,虑泄灵气而止,具载《皇陵碑》。”事乃止。武宗侈汰之后,库藏殚虚。交裁冗食,定经制,宿弊为清。然事涉中官者,帝亦不能尽从也。尝会廷臣议发内帑给军廪官俸,已报可,为中官梁谏等所沮。交言:“宫府异同,令出复反,非新政所宜。”不听。中官监督仓场者,初止数人,正德中增至五十五人。以交言罢撤过半,其后复渐增。帝已罢三十七人,交欲尽去之,并临清、徐、淮诸仓,一切勿遣。帝令自今毋更加而已。守珠池中官,诏毋得预守土事,而安川夤缘复故。交劾川,命如前诏。正德中,上林苑内臣至九十九人,侵夺公私地无算。帝即位,命留十八人,如弘治时。已复传奉至六十二人,交乞汰如初,且尽归侵夺地。报许。又论御马监内臣宜如祖制,毋监收刍豆,并令户部通知马数,杜其侵耗。不从。锦衣百户张瑾率校尉支俸通仓,横取狼藉,主事罗洪载欲按之。瑾绐请受杖,奏洪载擅笞禁卫官。帝怒,逮下诏狱谪外。交与林俊、乔宇先后论救,不纳。御马监阎洪乞外豹房地,交言:“先帝以豹房故,贻祸无穷。洪等欲修复以开游猎之端,非臣等所敢闻。”诏以地十顷给豹房,余令百户赵恺等佃如故。奉诏上各宫庄田数,视旧籍不同,帝诘其故。交言:“旧籍多以奏请投献,数多妄报也。新籍少,以奉命清核,田多除豁也。”帝意稍解,令考成、弘间籍以闻。
  交年已七十,连章乞罢。帝辄慰留,遣医视疗。请益力,乃许之。手诏加太子太保,驰驿。令子编修元侍行,有司时存问,给食米舆隶,复赐道里费。卒年八十,谥荣僖。
  交言论恂恂,不以势位骄人。清慎恬悫,终始一致。初在南京,僚友以事简多暇,相率谈谐饮弈为乐,交默处一室,读书不辍。或以为言,交曰:“对圣贤语,不愈于宾客、妻妾乎!”兴献王素爱重交,尝割阳春台东偏地益其宅。后中官言孙尚书侵地,世宗曰:“此先皇所赐,吾敢夺耶?”
  元,进士,终四川副使。谨厚有父风。
  林俊,字待用,莆田人。成化十四年进士。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性侃直,不随俗浮湛。事涉权贵,尚书林聪辄属俊治之。上疏请斩妖僧继晓并罪中贵梁芳,帝大怒,下诏狱考讯。后府经历张黻救之,并下狱。太监怀恩力救,俊得谪姚州判官,黻师宗知州。时言路久塞,两人直声震都下,为之语曰:“御史在刑曹,黄门出后府。”寻以正月朔星变,帝感悟,复俊官,改南京。弘治元年用荐擢云南副使。鹤庆玄化寺称有活佛,岁时集士女万人,争以金涂其面。俊命焚之,得金悉以偿民逋。又毁淫祠三百六十区,皆撤其材修学宫。干崖土舍刀怕愈欲夺从子宣抚官,劫其印数年。俊檄谕之,遂归印。进按察使。五年调湖广。以雨雪灾异上疏陈时政得失。又言德安、安陆建王府及增修吉府,工役浩繁,财费巨万,民不堪命。乞循宁、襄、德府故事,一切省俭,勿用琉璃及白石雕阑,请著为例。不从。九年引疾,不待报径归。
  久之,荐起广东右布政使,不拜。起南京右佥都御史,督操江。十四年正月朔,陕西、山西地震水涌。疏述古宫闱、外戚、内侍、柄臣之祸;乞罢斋醮,减织造,清役占,汰冗员,止工作,省供应,应赏赐,戒逸欲,远佞幸,亲贤人。又请豫教皇储,恩荐侍郎谢铎,少卿储瓘、杨廉,致仕副使曹时中,处士刘闵堪辅导。报闻。已,屡疏乞休,荐时中自代。不许。江西新昌民王武为盗,巡抚韩邦问不能靖,命俊巡视。身入武巢,武请自效,悉擒贼党。诏即以俊代邦问,俊引朱熹代唐仲友、包拯代宋祁事,力辞。不允。乃更定要约,庶务一新。王府征岁禄,率倍取于民,以俊言大减省。宁王宸濠贪暴,俊屡裁抑之。王请易琉璃瓦,费二万。俊言宜如旧,毋涉叔段京鄙之求,吴王几杖之赐。王怒,伺其过,无所得。会俊以圣节按部,遂劾奏之,停俸三月。寻以母忧归。
  武宗即位,言官交荐,江西人在朝者合疏乞还俊。乃进右副都御史,再抚江西,遭父忧不果。正德四年起抚四川。眉州人刘烈倡乱,败而逃,诸不逞假其名剽掠。俊绘形捕,莫能得。会保宁贼蓝廷瑞、鄢本恕、廖惠等继起,势益张,转寇巴州。猝遇之华垄,单舆抵其营,譬晓利害,贼罗拜约降。淫雨失期,复叛去,攻陷通江。俊击败之龙滩河,遣知府张敏等追败之门镇子,遂擒廖惠。而廷瑞奔陕西西乡,越汉中三十六盘,至大巴山。官军追及,复大破之。遂移师击泸州贼曹甫,且遣人招谕。甫佯听令,使弟琯劫如故。指挥李荫斩琯首,贼遂移江津。分七营,将攻重庆。俊发酉阳、播州土兵助荫,以元日掩破其四营。贼遁入民家,焚之尽毙。乘胜捣老营,指挥汪洋等中伏死。荫复进,去贼十五里。甫以数十骑出,遇荫兵,败走。官军乘胜进围之,俘及焚死者二千有奇。已,本恕、廷瑞为永顺土舍彭世麟所擒。俊论功进右都御史。甫党方四亡命思南,复攻南川、綦江,以窥泸州。俊益发士兵,令副使何珊、李钺等败之去。捷闻,玺书奖励。俊在军,与总督洪钟议多左。中贵子弟欲冒从军功,辄禁止。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比方四败,贼且尽,俊辞加秩及赏,乞以旧职归田。诏不许辞秩,听其致仕。言官交请留,不报。俊归,士民号哭追送。时正德六年十一月也。
  世宗即位,起工部尚书,改刑部。在道数引疾,不许。因请帝亲近儒臣,正其心以出号令,用浑朴为天下先。初诏所革,无迁就以废公议。既抵京师,会暑月经筵辍讲,举祖宗勤学故事以谏。俊时年已七十,寓止朝房,示无久居意。数为帝言亲大臣,勤圣学,辨异端,节财用。朝有大政,必侃侃陈论,中外想望其风采。中官葛景等奸利事觉,为言官所纠,诏下司礼监察讯。俊言内臣犯法,法司不得讯,是宫府异体也。乞下法司公讯,以诏平明之治。都督刘晖下狱,俊当以交结朋党律,言与许泰同罪,请斩以谢天下。廖鹏、廖铠、齐佐、王瓛论死,屡诏缓刑,俊乞亟行诛。又劾谷大用占民田万余顷。皆不听。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钰贿不获,嗾文杖之几死,下刑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俊留不遣,力争不纳。明日又奏,帝怒责陈状。俊言:“祖宗以刑狱付法司,以缉获奸盗付镇抚。讯鞫既得,犹必付法司拟罪。未有夺取未定之囚,反付推问者。文先朝漏奸,罪不容诛,兹复干内降。臣不忍朝廷百五十年纪纲,为此辈坏乱。”帝惮其言直,乃不问。
  俊以耆德起田间,持正不避嫌,既屡见格,遂乞致仕。诏加太子太保,给驿赐隶廪如制。
  俊数争“大礼”,与杨廷和合。尝上言推尊所生有不容已之情,有不可易之礼,因辑尧、舜至宋理宗事凡十条,以上。及“大礼”议定,得罪者或杖死。四年秋,俊从病中上书言:“古者鞭扑之刑,辱之而已,非欲糜烂其体肤而致之死也,又非所以加于士大夫也。成化时,臣及见廷杖二三臣,率容厚棉底衣,重毡叠裹,然且沉卧,久乃得痊。正德朝,逆瑾窃权,始令去衣,致末年多杖死。臣又见成化、弘治时,惟叛逆、妖言、劫盗下诏狱,始命打问。他犯但言送问而已。今一概打问,亦非故事。自去岁旧臣斥逐殆尽,朝署为空。乞圣明留念,既去者礼致,未去者慰留。硕德重望如罗钦顺、王守仁、吕柟、鲁铎辈,宜列置左右。臣衰病待尽,无复他望,敢效古人遗表之意,敬布犬马之心。”帝但下所司而已。又明年,疾革,复上书请懋学隆孝,任贤纳谏,保躬导和,且预辞身后恤典,遂卒。年七十六。
  后一年,《明伦大典》成,追论俊附和廷和,削其官,其子达以士礼葬之。
  俊历事四朝,抗辞敢谏,以礼进退,始终一节。隆庆初,复官,赠少保,谥贞肃。
  达,正德九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工篆籀,能古文。
  张黻,吉水人。成化八年进士。历知涪州、宿州,介特不避权贵。弘治中,俊蒙显擢,而黻老不用。王恕为之请,特予诰命。
  金献民,字舜举,绵州人。成化二十年进士。除行人。弘治初,选授御史,按云南、顺天,并著风裁。出为天津副使,历湖广按察使。正德初,刘瑾乱政,追坐献民勘天津地不实,与巡抚柳应辰等械系诏狱,斥为民。未几,又坐湖广事,再下狱,罚赎归。逾年,又以浏阳民刘道隆狱谳不实,罚米输塞下。瑾诛,起贵州按察使。擢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历南京刑部尚书。
  世宗即位,召为左都御史。李凤阳下刑部,程贵下都察院,皆改诏狱,献民力争。已,迁刑部尚书。执奏奸党王钦、王铨不宜贷死。皆不纳。寻代彭泽为兵部尚书。五星聚营室,其占主兵。献民因请敕天下镇巡官预守战之备,且请用贤纳谏,罢土木,屏玩好。帝颇采纳。献民性伉直,有执持,帝或不能从,卒无所徇。帝初即位,尽斥先朝传奉官。已,太监邱福、潘杰等死,诏官其弟侄锦衣。及司礼太监张钦死,以家人李贤承荫,贤死复欲官其子儒。献民先后执奏,帝皆不从。土鲁番速檀满速儿寇肃州,命献民兼右都御史总制陕西四镇军务。比至兰州,巡抚陈九畴已破敌,献民再以捷闻。还京,仍理部事。论功,荫锦衣世百户。
  锦衣百户俞贤,中官泰养子也,以中旨管事,谏官争之。献民言:“祖宗有旧制,孝庙有禁例,陛下登极有明诏。贤无公家庸,又非泰子姓,猥以厮养窃名器,紊棨典章,不可之大者。宜纳谏官言。”弗听。锦衣副千户李全、王邦奇等以冒滥汰去,至是奏辨不已,下部覆议。献民言:“全等足不履行阵而坐论首功,身不隶公家而躐跻显秩。陛下登极,汰去者三百余人,人心称快。万一幸端再启,则前诏皆虚,将来奏扰,有何纪极。”帝竟授全等试百户。献民复奏曰:“令出惟行勿惟反。今以小人奏辨,一旦复官九十余人,徇左右私,坏祖宗法,窃为陛下惜之。明旨不许夤缘管事,而奔竞已成风矣;不许比例陈乞,而奏扰已踵至矣。谁生厉阶,至今为梗。望仍斥全等,以息人言,消天变。”言官任洛等亦以为言,不听。
  会宁夏总兵官种勋行赂京师,侦事者获其籍,献民名在焉。给事蔡经、御史高世魁等交章劾之,献民因引疾归。居二年,邦奇讦前尚书彭泽,词连献民,逮下刑部狱。法司劾献民奉命专征,未至其地,掠功妄报。失大臣体,宜夺职闲住,削其世荫。诏可。
  初,“大礼”议起,献民数偕廷臣疏争。及左顺门哭谏,又与徐文华倡之。帝由此不悦,卒得罪。隆庆初,赠恤如制。
  秦金,字国声,无锡人。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正德初,迁河南提学副使,改右参政。守开封,破赵鐩于陈桥。历山东左、右布政使。承寇躏后,与巡抚赵璜共拊循,疮痍始起。九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诸王府所据山场湖荡,皆奏还之官。降盗贺璋、罗大洪复叛,讨平之。郴州桂阳瑶龚福全称王,金先后破寨八十余,斩首二千级,擒福全及其党刘福兴等。录功,增俸一级,荫锦衣世百户,力辞得请。入为户部右侍郎。
  世宗即位,改吏部。言官论金无人伦鉴,复改户部,转左,署部事。外戚邵喜乞庄田,金述祖制,请按治。帝宥喜,命都察院禁如制。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金言:“西汉盛时以苑囿赋贫民,今奈何剥民以益上。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帝称善,即从其议。
  嘉靖二年擢南京礼部尚书,率诸臣上疏曰:“陛下继统以来,昭德塞违,励精图治,动无过举,宜召天和,而灾眚频告者,何也?《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陛下登极一诏,百度咸贞,天下拭目望至治。比来多与诏违,百司罔遵,万民失仰,此诏令不能如初也。即位之初,逐庸回,任耆旧。比内阁拟旨辄中改,至疏请,徒答温语,此任贤不能如初也。即位之初,听言如流,朝请暮报。比来事涉戚畹、宦寺,虽九卿执奏,科道交章,皆曰‘业经有旨’。此听纳不能如初也。即位之初,凡先朝传升、乞升等官,一切厘革。比来恩泽过滥,封拜频烦。此慎名器不能如初也。即位之初,凡奸党巨恶俱付三法司。比来辄下镇抚。此谨国法不能如初也。即位之初,首命户部减马房粮刍之半,且令科道官备核马数。乃因太监阎洪等言,遂寝前诏。此恤民瘼不能如初也。即位之初,遣斥法王、佛子、国师、禅师。比来于禁地设斋醮。此崇正道不能如初也。即位之初,精明充盛。比来圣躬弗豫,天颜未复。此啬精神不能如初也。夫初政所以清明者,政出公朝,而左右不预也;今政所以混溷者,政在左右,而外廷不知也。惟政不可一日不在朝廷,惟权不可一日移于左右。所谓政在朝廷者,非必皆独运也。股肱有托,耳目有寄,即主威重于九鼎,国势安于泰山。自古帝王制御天下,操此术而已。不则宫府之势隔而信任有所偏,妇寺之情亲而听受有所蔽。名曰总揽,而太阿之鐏实移于下矣。”章下礼部,尚书汪俊力劝帝采纳,报闻。
  寻就改兵部。孙交去,召为户部尚书。帝欲考兴献帝,金偕廷臣伏阙争,又与何孟春等条张璁建议之非。及上圣母册,金及赵璜等复不至,帝频诘让。
  金为人乐易。及居官,一以廉正自持。在户部,尤孜孜为国。永福长公主乞宝坻、武清地,以金言颇减。抚宁、山海庄地赐魏国公徐达者,达卒仍归之官,定国公光祚请之,金执不可。给事中黄重、御史张珩等先后争,金等复以为言,始报许。内府诸监局军匠至数千人,中官梁谏请下部采金玉珠石,金皆执奏。不听。奸人逯俊等乞两淮盐引三十万,帝许之。金力争不可,积失帝旨。
  六年春以考察自陈致仕,驰驿给夫廪如制。归五年,荐者不已,乃起南京户部,疏陈利民六事。寻召为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帝与张孚敬、李时评诸大臣,以金为贤,颇嫌其老。居数月,加太子太保,改南京兵部。逾岁致仕归。二十三年卒,年七十八。赠少保,谥端敏。

译文

  乔宇,字希大,山西乐平人。祖父乔毅曾当过工部左侍郎。父亲乔凤当过职方郎中。他们都以廉洁著名。乔宇自己考中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初任礼部主事。弘治初年,王恕当吏部尚书时调他到文选司,三次升迁做到郎中。他在自己家中从不接受私人拜访。后来他升任太常少卿。
  武宗即位后,派乔宇到中镇、西海祭神。回朝后,乔宇上书列举了六点路上所看到的军民百姓困苦不堪的情况。过后,他升任光禄卿,又先后做过户部左、右侍郎。刘瑾败亡后,很多大臣因为追随他拉帮结派受到弹劾,乔宇却一无所染,因此武宗用他做了南京礼部尚书。乾清宫发生灾祸以后,乔宇率领同事上书说武宗不经常上朝,经筵长时间关闭,皇储还没有确定,干儿子倒有一大堆,西番的和尚呆在禁宫里边,唱戏的优伶侍候皇上起卧,开设皇家店铺,边防部队留驻京师,不自爱惜练习战斗,各种土木工程频频兴建,供应皇宫的织造工作没完没了,一共讲了十件需加改正的事情。武宗并不予理睬。过了很长时间,乔宇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开始参与机要的军政大事。因为武宗远游边塞,没有人监国,乔宇上书请尽快确定皇储。武宗打算亲自统兵进攻北方敌寇,乔宇又率领同事一起上书谏阻。武宗都没有作什么答复。
  不多久,宁王宸濠谋反,扬言马上要攻打南京。乔宁严加警备,但表面上谈笑自如,经常陪伴客人在南京城外设宴嬉游,暗中考察地势险易,安排士兵驻防。由于他周密地进行了布置,南京城内、外都很平静。指挥杨锐很有谋略和才干,乔宇安排他做安庆守备。镇守中官刘琅与宸濠暗中勾结,替他埋伏了敢死队。乔宇侦察到这个情况,质问刘琅是谁在管事,刘琅怕了,不敢轻举妄动。于是乔宇派人在城中大加搜捕,斩了三百名刘琅埋伏下的壮士,把他们的脑袋悬挂于江面上。宸濠失去了内应,并且知道南京做了准备,不敢东下。他猛攻安庆,杨锐在那里固守着,打不下来。没几天宸濠的叛乱也就失败了。
  武宗到达南京后,诏令百官穿军装上朝欢庆明年元旦。乔宇不同意,率领群臣都穿着朝服上朝庆贺。江彬想要各个城门的钥匙,都督府过来问乔宇,乔宇说“:守备官是用来防范非常事变的。禁城城门的钥匙谁敢来要,又有谁敢给他,就是天子下诏来要也不能拿到。”都督府用乔宇的话答复了来人,事方算完。江彬假称圣旨来讨什么东西,一天能跑几十趟,乔宇总是在朝中向武宗禀报,江彬也只好稍稍收敛一些。江彬想进谗言把乔宇赶走,守备太监王伟(当初给武宗当过伴读,武宗很信赖他)常从中周旋,维护乔宇,所以江彬的奸计没能得逞。武宗在南京停留了九个月,乔宇三次号召大臣们恳求武宗回程,又亲自到宫门外跪地请愿。武宗起程后,他陪同走到扬州。第二年,乔宇加官为太子太保。评议保护南京城的功劳,又被加官为少保。
  世宗即位后,召乔宇回朝当了吏部尚书。乔宇自早年当文选郎,就能辨别人才,到这时更使人才选拔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世宗追求太平的决心很坚定。乔宇与林俊、彭泽、孙交当时都是国内很有名望的重臣,世宗也都任用了他们。凡是过去被权贵们罢贬的人臣,乔宇都把他起复,安排在各种职务上,一时间天下欣欣向治。但是世宗性格刚勇,喜欢自以为是,乔宇的意见渐渐也不被采纳了。兴王府候补的官吏六十三个人请求升用,乔宇说这些人本来就是虚挂一个名籍,与事实上担任职务的不同,所以程度不等地给他们以贬免、处分,他们都记恨乔宇。世宗想封驸马都尉崔元为侯,外戚蒋轮、邵喜为伯,乔宇不同意。不久,世宗还是下诏把寿宁侯张鹤龄加封为公,封皇后的父亲陈万言为伯,让万言的儿子绍祖当了尚宝丞。乔宇说“:历朝太后的亲属没有活着就封为公爵的,张峦也是死后才追赠的,现在怎么能把父亲死后追赠的封爵加在活着的儿子身上?万言封伯比张峦还来得快些,他的儿子授官为尚宝丞不合乎规定。希望陛下遵照典章制度办事,以便流传万代。”世宗都没有听从。史道攻击杨廷和,乔宇说史道挟私报复,于是把他打入了皇家监狱。曹嘉帮史道弹劾乔宇,乔宇请求罢官,世宗让鸿胪寺派人到乔宇家中催他出来上班。
  乔宇遇到讲不通的事无不据理力争,其中争论“大礼”争得最厉害。世宗想给兴献帝追加皇号,乔宇说给亲生父王追加皇号,就会妨害皇位的正宗谱系,不是用来重视宗庙,正定名分应有的办法。后来等礼官奏请称献帝为本生考时,世宗改为本生皇考,又传令在宫中修建献帝庙,乔宇等人又接连几次上书谏阻。宫廷中传出世宗的特别圣旨任命席书为礼部尚书,乔宇又和九卿一块上书说“:陛下罢免汪俊,任用席书,贬走马明衡、季本、陈逅,征召张璁、桂萼、霍韬,举动异常,人心惊惧。况且席书不经过朝臣推举,就直接从宫廷中传出特别圣旨,这还是祖宗开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事呢。请陛下传令让汪俊和席书各安原职,饶恕明衡等人,停止对张璁、桂萼的征召。”不久又请求罢免张璁、桂萼、席书,从监狱中放出争议“大礼”的吕木冉和邹守益。
  等到张璁、桂萼到京城后,世宗传下诏书把他们都用为学士。乔宇等人又上书说“:宫廷中施行的恩泽,以前历朝大都是加给宦官之流的。士大夫一沾这边,就被正直的舆论所蔑视。何况学士是最清高、华美的职位,让桂萼等人来充任,谁还肯跟他们同事呢?”世宗恼了,把他们严厉批评了一番。乔宇于是请求离休,世宗同意了,不过仍按惯例让他乘坐驿站车马回乡,颁发禄米。御史许中、刘隅等奏请留用乔宇,世宗说:“我又不是不用乔宇,是他自己因病要求离休的嘛。”后来《明伦大典》成书,追论乔宇以前关于“大礼”的主张,他被剥夺了官职。杨一清死后,乔宇渡江去祭奠他,南京的父老乡亲都出城来迎接他,把手举在额头上说“:使我们得以活下来的,就是乔公您啊!”
  乔宇从小跟着父亲住在北京,向杨一清问学,考中进士后又跟着李东阳游学。他的诗文风格雄健,并兼通篆文、籀文。他天生爱好山水风景,一次他登上太华山顶峰,撞上一只老虎,仆人们都吓得跌倒在地,乔宇却端坐不动,一会儿老虎就夹着尾巴离开了。他居家清贫,穿的像个穷书生。他死后,两个妾刘氏、许氏都主动跟着殉身而死了。穆宗即位后,为乔宇恢复了官籍,并追赠他为少傅,谥庄简。
  孙交,字志同,湖北安陆人。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初任南京兵部主事,受到尚书王恕的赏识。弘治初年,王恕进了吏部,推荐他当了稽勋员外郎,又做过文选郎中。他前后在吏部干了十四年,推荐、引进过不少好人。然后升任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馆事务。大同发生战事,孝宗命令他前往经略黄花镇等边塞。他增修城墙、战壕,到处栽种树木,牵制敌人骑兵的冲击。永乐年间,每年派隆庆卫所的军队伐木烧炭,后来废除了这种指令,让他们每年支出两万两白银做抵押,这些部队经济上发生严重困难。孙交向朝廷申请得以豁免。
  正德初年,孙交被提升为光禄卿。三年,升为户部右侍郎,提督粮仓草场事务,后来改任吏部右侍郎。当时吏部尚书张练追随刘瑾,孙交几次规劝他,张练恼了,就把他调往南京去了。刘瑾倒台后,武宗召他回朝当了户部尚书。当时朝廷正在讨论平定流寇,当时钱粮的征调繁琐而且紧急,灾荒也还在继续,正赋收入不足,孙交还是恰当地作了谋划和处理。各地报上灾情,他都奏请减免当地的赋税,派官前往赈灾,因此百姓不至于太困窘,但是那些当权的小人们却因此感到对他们不利。武宗想把太平仓交由宠臣裴德掌管,云南镇守的宦官张伦奏请开采银矿,南京织造的宦官吴经奏称经费缺乏,孙交都据理力争,不肯同意。八年(1513)六月,从宫廷中直接传下来一道圣旨,要孙交和礼部尚书傅王圭一道离休。很多谏官上书请留用他们,武宗却没有作答复。
  世宗未即位时在兴王府就听说过孙交,所以刚一即位,就召他回朝恢复了原任。孙交刚上任就上书请世宗每天读一读《祖训》,说话、办事都拿它作为准则,经筵前每天的讲习无论寒暑都不要停止。世宗对此表示赞许。当时有人主张把显陵迁到天寿山去,孙交上书说:“王陵事关重大,过去太祖想把仁祖的陵墓迁到钟山,担心迁移过程中泄漏了灵气,就停止了,这事都在《皇陵碑》中记着呢。”迁移显陵的事就此停下了。继武宗奢侈浮华之后,国库几乎空虚到头了,孙交裁减吃闲饭的官吏,确定了经济制度,扫除了过去的弊病。但是事情牵涉到宦官时,世宗也没能全听从他。一次孙交召集廷臣讨论取内府的库藏来发放军粮、官俸,世宗已答复同意,却被宦官梁谏等人给搅了。孙交上书说“:宫廷和朝廷不一致同调,命令已下达又收回去,这不是推行新政时应有的事。”世宗没吸取他的意见。
  宦官被派出去监督粮仓、草场的,最初只有几个人,正德年间增加到五十五个人。因为孙交的提议裁撤了一大半,后来又逐渐地多起来。世宗当时已裁减了三十七人,孙交想全部裁掉,并且连临清、徐州、淮州等粮仓都请求莫派宦官。世宗只是传令以后不要再增派而已。监护珠池的宦官,朝廷已诏令他们不得干预当地政事,但是安川依然结交官府。孙交弹劾了他,世宗传令安川遵守诏令。正德年间,上林苑的宦官多达九十九个人,所侵占的公、私地皮多得没法计算。世宗即位后,命令像弘治年间一样只留下十八个人,过后又传令增加到六十二个人,孙交请按当初的诏令裁下来,并且把他们侵占的土地都予以没收。世宗指示说可以。孙交又建议御马监的太监应按照祖宗定下的制度,不要让他们管收草料,并且要让户部知道马匹的数目,以便杜绝他们贪污、浪费。世宗没有采纳这个意见。
  锦衣百户张瑾率领校尉从通州仓库中领取禄米,横七竖八只管强要,主事罗洪载想按察此事,张瑾就骗他,自请挨了一顿打,然后奏称洪载擅自打了禁卫官。世宗恼了,把洪载关进锦衣卫的监狱,然后贬到地方上去。孙交与林俊、乔宇先后上书解救洪载,世宗也不肯听。御马监阎洪申请豹房外的土地,孙交上书说:“以前武宗因为豹房的缘故,造成了无穷的祸害。阎洪等想修复它,给陛下开个游猎的头,这不是我们所愿意听到的好消息。”世宗诏令给豹房十顷地,其他的地面让锦衣百户赵恺等照旧佃种。一次孙交奉令递呈各宫庄田的数目,世宗看到和原先的簿册上的记载不一样,问起原因来。孙交说“:原先簿册上记载的有很多是臣民们奏请捐献的,数目有很多虚报。现在簿册上的庄田少,是因为户部曾奉令核实,虚报的庄田被减了下来。”世宗的疑惑略有消除,诏令他查考成化、弘治年间的档案报上来。
  孙交当时已七十多岁,一次次上书请求卸任。世宗总是挽留,派太医为他治病。后来他更坚决请求退休,世宗才批准了。手诏加他为太子太保,让他乘驿站车马还乡,让他的儿子编修孙元为他护行,要求有关部门经常加以问候,发给他粮食、车马和仆人,又赏了他路上的花销钱。孙交死的那年八十岁,朝廷谥他为“荣僖”。
  孙交说话和蔼,不因为有权势瞧不起人,清静自守,忠实严谨,自始至终,操行一致。当初在南京做官时,僚友们因为事少多闲暇,大家常在一起谈笑、饮酒、下棋,孙交一个人独处一室,不停地读书。有人劝说他玩一玩,他说:“面对圣贤的话语,不是比陪着宾客、妻妾更好吗?”兴献王一向看重孙交,曾经割了阳春台东边一块地为他扩大住宅。后来有宦官说孙尚书侵占土地,世宗说:“这是父皇赏赐他的,我怎么敢要回来呢?”
  林俊,字待用,福建莆田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初任刑部主事,升任员外郎。他为人耿直,不随俗浮沉,凡是牵涉到权贵人物,尚书林聪就交给林俊办理。一次他上书请把妖僧继晓斩首,并把权宦梁芳问罪,宪宗大为恼火,把他打入诏狱中拷讯。后府经历张黹攵搭救他,也被关了进去。太监怀恩极力营救他们,林俊才被贬为姚州判官了事,张黹攵贬为师宗知州。当时朝廷中言路久已隔绝,他们两个这下可说是名震京城,人们为他们编了一句话,说是“御史在刑曹,黄门出后府”。不久因为正月初一发生星变,宪宗省悟过来,就恢复了林俊的官职,改派他到南京去了。
  弘治元年(1488),林俊因人推荐升任云南副使。鹤庆玄化寺据说是有活佛,逢年过节这里聚集了上万名男女,争着用钱往佛面上涂贴。林俊下令烧了这尊佛像,所得的捐款用来帮助穷苦百姓偿还拖欠的款项。后来他又拆毁了三百六十处滥建的祠堂庙宇,木料都撤下来修筑学宫。千崖地方的土著人刀怕愈想夺走侄儿的宣抚官,把他的大印劫去几年不还。林俊传令过去警告他,刀怕愈这才归还了侄儿的大印。后来,林俊又升任按察使,五年调到湖广去了。在这期间他因为雨雪灾异上书评议时政的得失、利弊,又说德安、安陆修建王府以及增修吉王府都工程浩大,耗费亿万钱财,百姓受不了这样的征派。所以他奏请按照宁王、襄王、德王府的旧例来办,一切都务必减省,不必使用琉璃砖瓦和白玉雕栏,并请将此订为律例。孝宗没有听从。
  九年,他上书称病引退,没等批复就径自回去了。很久之后,因人推荐朝廷起用他为广东右布政使,他不接受任命;又起用他为南京佥都御史,总管操江事宜。十四年(1478)正月初一,陕西、山西地震水涌,林俊借此上书讲述自古以来宫闱、外戚、太监、权臣的祸患,并且请求孝宗停止设坛求福,减少织造供应,清理役满官员,停止工程建设,削减内府供应,节制各种赏赐,戒除游佚享乐,疏远邪佞小人,亲近贤良之人。又请求预先教育太子,进而荐举侍郎谢铎,少卿储馞、杨廉,已退休的副使曹时中,处士刘闵,说他们可以做太子的辅导官。孝宗回答说知道了。过后,林俊又屡次上书请求退休,推荐时中来接替自己,孝宗不答应。江西新昌的一个百姓王武率领一帮人做了贼盗,巡抚韩邦问不能扫除他,朝廷传令林俊前往巡视。林俊亲自走入王武的巢穴之中,王武便请为他效命,林俊把所有的贼党都给擒拿了。孝宗发布诏书就让林俊取代邦问,林俊援引朱熹代唐仲友、包拯代宋祁的往事竭力推辞。孝宗不答应他的推辞。于是林俊改定政纲,使各种政务从此焕然一新。王府征收岁禄,大都向百姓多增收一倍,因为林俊说了话才大大削减了数额。宁王宸濠贪婪、横暴,林俊却屡次抑制他。宁王请把王府改为琉璃瓦,约费银两万两。林俊说应该保持原样,不要犯上像叔段请求京边肥地、吴王所得几杖的赏赐那样的不吉利。宁王恼了,一心想找他的茬子,却没抓到他什么把柄。后来碰到皇上生日,林俊却巡查自己的部属,就上书弹劾他,林俊因此被扣发了三个月的俸禄。不久他母亲去世,他就归乡守丧去了。
  武宗继位后,言官纷纷荐举林俊,江西人在朝中做官的也联名上书请让林俊恢复原职。于是武宗提升他为右副都御史,再次让他去巡抚江西,但碰上他父亲去世,他在家守丧,没能上任。正德四年(1509),武宗起用他巡抚四川。眉州人刘烈发起叛乱,失败后逃走了,一帮不得志的人们假托他的名字四出剽掠。林俊张榜绘像缉捕,没能抓到。恰好这时保宁的反贼蓝廷瑞、鄢本恕、廖惠等跟着闹起来,气势更加猖狂,从保宁转攻巴州。林俊在华垄突然撞上了他们,就乘坐一顶轿子独自到他们营前,给他们讲解利害关系,反贼听后就围着他下拜,愿意约定时间投降。后因为大雨连绵误了约定日期,他们就又叛走,打下了通江。林俊在龙滩河打败了他们,又派遣知府张敏等人追击,在门镇子打败他们,捉住了廖惠。蓝廷瑞逃奔到陕西西乡,越过汉中三十六盘,到达大巴山。官军追上去,又把他打得大败。然后林俊移兵攻击泸州反贼曹甫,同时派人前往招安。曹甫佯装着听他们的命令,却让他的弟弟曹..一如既往地抢劫。指挥李荫斩下了曹..的人头,反贼就转移到江津,分兵七营,打算攻打重庆。林俊征调酉阳、播州的士兵增援李荫,在五年元旦那天发起围攻,打下了敌人四个兵营,活着的贼人逃入百姓家里,官军把他们全给烧死了。然后官军乘胜攻打反贼的老营,指挥汪洋等中埋伏死掉了。李荫继续进兵,在离贼营十五里的地方,曹甫带着几十个骑兵出来,碰上李荫的部队,就败逃回去。官军乘胜进兵围困敌营,俘虏及烧死的盗贼有两千多人。后来,本恕、廷瑞被永顺的土著百姓彭世麟捉住。林俊论功升任右都御史。曹甫的余党方四逃到思南后又攻占南川、綦江,窥视泸州。林俊又多调了一些士兵,派副使何珊、李钺等把他们打得败逃而去。捷报传给朝廷后,武宗用加盖玉玺的诏书奖励了林俊。
  林俊在部队里,与总督洪钟议事往往意见不一。一些太监的子弟要跟着冒认军功,林俊总是不许这样。御史俞缁临阵脱逃躲避敌人,致使佥事吴景阵亡。俞缁感到惭愧不安,想嫁罪于林俊,就弹劾林俊一次次报上斩敌之功,反贼到底还没消灭掉,加上他开凿水井,拆毁寺庙,赶出僧人,迫使他们都做了贼。于是林俊前后几次受到严厉批评。等到方四败灭以后,江西反贼差不多消灭干净了,林俊上书辞谢给自己的晋级和奖赏,请求让自己以原来的职务告老还乡。诏书传下来,不允许他辞谢晋级,但准予退休,言官纷纷上书请对林俊加以留用,武宗没做任何批示。林俊起程回家的时候,江西的士绅、百姓号哭追送,恋恋不舍。当时是正德六年(1511)十一月。
  世宗即位以后,起用他做工部尚书,又改为刑部尚书。他在赴京的路上就几番称病求罢,世宗不同意。他在奏章中还进而请求世宗亲近儒臣,平心静气地发号施令,以朴实、厚重的美德做天下人的榜样;即位诏书中所要革除的弊端,实行过程中不要迁就,以免使公众的舆论落空。抵达京师后,正碰上暑天,经筵停止进行日讲,林俊就拿祖宗勤学的故事来劝谏世宗。他那时已经有七十岁了,却只在朝房中居住,以示没有长期住下来的意思。他几次给世宗讲要亲近大臣,勤于研究儒学,明辨佛、道是异端,治国要节约财用等道理。朝廷中间每有大事,他一定侃侃陈论,当时朝堂内外的人们都想一睹他的风采呢。
  宦官葛景等人非法谋利的事暴露后,被言官举报上去,世宗传令让司礼太监审讯,林俊说内臣犯法,法司不能审问,这样宫廷和朝廷不就一分为二了吗?请交给法司公审,以显示政治的公平、光明。都督刘晖关入监狱后,林俊认为应按结成朋党的律令来断,说刘晖与许泰罪恶相等,请将他斩首以告慰天下人。廖鹏、廖铠、齐佐、王王献被判死刑后,世宗屡次诏令缓期执行,林俊上书请立即执行。后来他又弹劾谷大用侵占民田一万多顷。世宗都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宦官崔文的仆人李阳凤向匠师宋钰索取贿赂不成,怂恿崔文把宋钰差点一棒打死了,崔文被关在刑部狱中尚未定案,已从宫廷内直接传来圣旨要刑部把他移交镇抚司。林俊押下不肯移交,极力向世宗谏诤,世宗不听。第二天林俊再次上书,世宗恼火地责成他作出书面解释。林俊说“:祖宗把量刑交给法司办理,把缉捕奸盗交镇抚司办理,镇抚司审讯以后,犯人还必须交给法司来判刑。从来没有从法司夺走尚未量刑的犯人,倒回头交给审讯者定罪的。崔文是武宗朝留下的坏蛋,他的罪恶已经不容不杀,现在又暗地里求取内宫发出诏书,我不忍心看到朝廷一百五十年来传下的法度给这些人破坏了。”世宗敬畏他说话爽直,就不再追究他了。
  林俊因为年长而有德行,被世宗从乡下起用上来,他坚持正道,不避嫌疑,在屡次受到阻挠后,就上书请求退休。世宗传令加封他为太子太保,按规定配给他驿道车马、仆人和粮食。
  林俊也曾屡次和世宗争议“大礼”,意见和杨廷和一致。他曾上书说皇上推尊自己的亲生父母有不容罢休的心情,也有不可改变的礼制,于是抄辑了尧、舜以来到宋理宗为止共十条往事,递了上去。等“大礼”议定后,被世宗治罪的人有的竟被杖打至死。嘉靖四年(1525)秋天,林俊在病中上书说:“古时候鞭打的刑罚,也只是羞辱罪人而已,不是非要打伤罪人的肌肤,让他去死不可,也不是用来对待士大夫的。成化时,我见到过廷杖三个大臣,都允许他们穿着厚棉衣,裹着几层毯子,就这样也要打得大半死,很长时间才能痊愈。正德年间,邪恶的刘瑾窃取权柄后,廷杖才让人脱下衣服,致使后来受廷杖的人大多被打死。我又见到成化、弘治年间,只有叛逆、妖言、强盗关进诏狱后,才传令拷问,其他类型的犯人只是说送审而已。现在对不管什么犯人都一概拷问,也不是过去有过的事。从去年至今,原先的大臣差不多给赶尽了,朝堂为之一空。我请求圣明的陛下留心,把已经离开的大臣以礼召回,对没有离去的加以安慰和留用。有着很高的德行、名望的人如罗钦顺、王守仁、吕木冉、鲁铎等人,应该安排在陛下的身边。我衰老有病,只在等死,没有别的希望,所以敢仿效古人临死上表的意思,恭敬地表达我犬马一样的忠心。”世宗收到后只是交给有关部门收存而已。过了一年,林俊病危,又上书请世宗勤于学问,光大孝行,任用贤人,虚心纳谏,善保玉体,并且预先辞谢身后的丧葬善后仪式。然后就死掉了,终年七十六岁。
  第二年,《明伦大典》成书,朝廷追论林俊附和杨廷和的罪过,削了他生前的官,他的儿子就用士丧礼埋葬了他。林俊先后经历四朝,抗言敢谏,以礼入仕,也以礼退休,一生中始终保持着同样的节操。隆庆初年,朝廷恢复了他的官,又追赠他为少保,谥贞肃。
  王廷相,字子衡,河南仪封人。从小就有文名。考上弘治十五年(1502)榜进士后,选为庶吉士,授官兵科给事中。因回家守丧去职。正德初年,丧礼完结除丧服去到北京。刘瑾诬他有罪,贬为亳州判官,经考察转任高淳知县。
  后来征召回京为御史,给皇帝上书说“:造反的百姓四处都是,领兵的将帅不能镇压。原因在于将领直接握有的权力轻微,不能很好地防御敌人;军队的部署疏散,不能有效地扼守险要地带。造反的队伍所到之处,地方百姓用牛肉、酒食犒劳,甚至帮叛军做事。盗贼有杀人的权力,可是朝廷的将帅却没有,所以士兵不肯听从调令。陛下应授权给将帅,允许他们见机行事,士卒临阵后退者杀头。河南土地平整广阔,叛军容易奔逃,山西地理艰险阻塞,也还是让叛军打进去了,这是将帅的失职。假令在黄河的渡口布下军队,使叛兵不能向西去,再分兵把守井陉、天井,使叛兵不能向东跑,然后主将集中兵力向敌军推进,那么叛军进退无路,就可以不战而拿获了。”武宗为此严厉批评了总管军务的大臣们,全部听从了他的意见。过后,他外放按察陕西,惩办了镇守陕西的宦官廖堂,又被人诬陷。当时他已经改任,正督办京畿学校事务,被逮捕关在朝廷的监狱中,出狱后贬为赣榆丞。后几次转官,先后为四川签事、山东副使,都是管理学校的官员。
  嘉靖二年(1523)被推荐为政绩品行优等,又升为山东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吏的名义巡视四川,征服平定了芒部的造反将领沙保。不久召入京城办理都察院的事务。经兵部左、右侍郎,升到南京兵部尚书,参加筹议朝廷的机密大事。最初朝廷有诏书,减少运送贡品的快船。守备太监赖义又要求增加,廷相请考虑贡品的重量来确定需用的船数,并且大大减弃宣德以后不合祖宗旧制的诏令。龙江、大胜、新江、浦子、九江的守臣借口春秋视察向人索取贿赂,廷相都请皇帝把他们革了职。草场、芦课的银钱大多被宦官杨奇、卜春和魏国公徐鹏举占为私有。朝廷听从廷相的请求,逮捕、审问杨奇、卜春,扣发了徐鹏举的俸禄。三月入北京为左都御史,上疏说南京守备的兵权太大,也不应该让魏国公世袭为官。给事中曾忭也说起这事,朝廷就此削夺了徐鹏举的兵权。
  过了两年,加官晋级做了兵部尚书,兼任左都御史。负责提督团营,仍然办理都察院事。经过两个考察期后,加升太子少保。京城郊区的百姓偷了天寿山皇陵的树,巡抚按察使杨绍芳援引盗取大祀神御物的条款判处斩首。廷相进言道“:大祀神御物,是指神御在内使用的祭器帷帐之类的物品而言。按照刑律条文规定,盗窃陵墓树木者,最多判他一百大棒,三年徒刑。现在不按律令判处,不能说是公正的刑罚。”这话违背了世宗的旨意,他被扣除一个月的官俸。世宗将去承天巡视,廷相和其他大臣们一起规劝,世宗不听。他担任侍从,回来后因为任职满九年,加太子太保。雷电震坏了奉先殿,廷相上书说:“人间事务办好了,自然会天道和顺,大臣守法,然后下级官僚就会洁廉。现在官员们品行不端,贿赂的风气盛行,先帝一朝贿赂还是黄昏夜晚偷偷摸摸地进行,而今天就如白天掠夺一样。大臣贪污那么下面的小官就会全来仿效。京城的官僚贪婪那么地方的官吏就无所畏惧了。我的职务是负责维持纪纲的,而我不能消除这些弊端,请先罢免、斥逐我吧。”意在用这些话影射尚书严嵩、张瓒等人。世宗只是指示挽留他罢了。
  原先,廷相请用六条办法考察奉使还朝的御史。世宗命令他上书陈说他没说完的意见,把它们编成法令。于是他采纳张孚敬、汪钅宏所上奏的意见和他重新制定的法令共十五条进呈,世宗完全批准予以执行。等到祖庙发生灾祸,世宗颁下诏书自我反省,又下诏书对廷相说“:御史出巡外方职责很重要。你掌管法令很有些年岁了,可是自从制定六条法令以来,不曾考核、罢免过一个人,现在应该痛加反省了。”廷相惶然畏惧,赶紧赔罪。
  廷相掌管内台时间最长,很有威望。督办团营,与郭勋一起共事,犹豫不决,不能有所整顿。给事中李凤来等批评权贵侵夺百姓利益,奏章下达都察院,廷相传命五城御史加以核实,因此迟办了四十多天。给事中章允贤于是就上书指责廷相徇私情欺骗皇上。世宗正要怪罪,廷相用御史们核对的结果递上了报告,其中只有郭勋侵占最多。世宗命令郭勋自己写报告上来,于是弹劾郭勋的人群起而攻之。郭勋又因为接到世宗的诏令拖延时间惹得世宗恼怒,被打入监牢。廷相被指责为无原则地结朋树党,罢官为民。过三年死去了。
  廷相博学,爱好议论,以通经术闻名。对于星历、地图、乐律、河图、洛书及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的著作,都有所议论和批驳,但是他的学说很怪僻,不合道理。隆庆初恢复官位,追赠太子少保,谥肃敏。
  

明史浏览月榜 明史全文 >

  1. 列传·卷四十二
  2. 列传·卷一百零三
  3. 列传·卷一百二十九
  4. 志·卷二十八
  5. 列传·卷一百零九
  6. 志·卷二十四
  7. 志·卷二十三
  8. 列传·卷一百五十七
  9. 本纪·卷二十四
  10. 列传·卷一百六十六

明史最受喜欢章节 明史全部章节 >

  1. 附录·明史表
  2. 列传·卷二百二十
  3. 列传·卷二百一十九
  4. 列传·卷二百一十八
  5. 列传·卷二百一十七
  6. 列传·卷二百一十六
  7. 列传·卷二百一十五
  8. 列传·卷二百一十四
  9. 列传·卷二百一十三
  10. 列传·卷二百一十二
  11. 列传·卷二百一十一
  12. 列传·卷二百一十
  13. 列传·卷二百零九
  14. 列传·卷二百零八
  15. 列传·卷二百零七

猜你喜欢的明史故事 明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