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元史 > 列传·卷十

列传·卷十

  布智儿
  布智儿,蒙古脱脱里台氏。父纽儿杰,身长八尺,有勇力,善骑射,能造弓矢。尝道逢太祖前驱骑士别那颜,邀与俱见太祖,视其所挟弓矢甚佳,问谁为造者,对曰:“臣自为之。”适有野凫翔于前,射之,获其二,并以二矢献而退。别那颜随之,至所居,布智儿出见,别那颜奇之,许以女妻之,父子遂俱事太祖。尝从征讨,赐纽儿杰拔都名。从征回回、斡罗思等国,每临阵,布智儿奋身力战。身中数矢,太祖亲视之,令人拔其矢,血流满体,闷仆几绝。太祖命取一牛,剖其腹,纳布智儿于牛腹,浸热血中,移时遂更。纽儿杰卒,宪宗以布智儿为大都行天下诸路也可紥鲁忽赤,印造宝钞。赐七宝金带燕衣十袭,又赐蔚州、定安为食邑。
  布智儿卒,有子四人。长好礼,事世祖,备宿卫。会丞相伯颜伐宋,奏好礼督水军攻襄樊,从渡江入临安,以功授昭毅大将军、水军翼万户府达鲁花赤。别帖木儿,吏部尚书。补儿答思,云南宣慰使。不兰奚,袭父职,为水军翼万户招讨使,镇守江阴,移通州。子完者不花,辽阳省理问。
  召烈台抄兀儿
  召烈台抄兀儿,初事太祖,时有哈剌赤、散只兀、朵鲁班、塔塔儿、弘吉剌、亦乞列思等,居坚河之滨忽兰也儿吉之地,谋奉紥木合为帝,将不利于太祖。抄兀儿知其谋,驰以告太祖,遂以兵收海剌儿阿带亦儿浑之地,尽诛紥木合等。惟弘吉剌入降。太祖赐以答剌罕之名。
  其子那真,事世祖,为也可紥鲁花赤。那真殁,子伴撒袭其职。伴撒卒,子火鲁忽台袭。致和元年八月,执倒剌沙起军之使察罕不花,并其金字圆牌以献。天历元年十一月,帝赐金带,仍复其职。尝奏言:“有犯法者治之,当自贵人始;穷乏不给者救之,当自下始。如此则可得众心矣。”其言良切于事弊云。
  阔阔不花
  阔阔不花者,按摊脱脱里氏,为人魁岸,有膂力,以善射知名。岁庚寅,太祖命太师木华黎伐金,分探马赤为五部,各置将一人,阔阔不花为五部前锋都元帅,所向莫能支。然不嗜杀,惟欲以威信怀附,故所至无残破。略定滨、棣诸州,俘获焦林诸处民四百余,但籍其姓名,遣归乡里。徇益都,守将降,得其财物马畜,悉以分赐士卒。岁壬辰,从太宗渡河,攻汴梁、归德,分兵渡淮,攻寿州,守将无降意,射书城中谕之,城中人感泣,以彩舆奉金公主开门送款,阔阔不花下令军中,辄入城虏掠者死,城中帖然。公主,义宗之姑也。岁丙申,太宗命五部将分镇中原,阔阔不花镇益都、济南,按察儿镇平阳、太原,孛罗镇真定,肖乃台镇大名,怯烈台镇东平,括其民匠,得七十二万户,以三千户赐五部将。阔阔不花得分户六百,立官治其赋,得荐置长吏,岁从官给其所得五户丝,以疾卒官。
  子黄头,代领探马赤为元帅,从丞相伯颜取宋,道死。子东哥马袭其职,累迁右都威卫千户,卒。
  拜延八都鲁
  拜延八都鲁,蒙古紥剌台氏,幼事太祖,赐名八都鲁。岁乙未,太宗命领紥剌军一千六百人,与塔海甘卜同征关西,有功。癸丑,宪宗命与阿脱、总帅汪世显创立利州城。甲寅,领兵紫金山,破宋军鹿角寨,夺其军饷器械。丁巳,从都元帅纽邻城成都,及领兵围云顶山,下其城。帝亲征,元帅纽邻既进兵,涉马湖江,留拜延八都鲁镇成都,降属县诸城,得其民,悉抚安之,赐黄金五十两、衣九袭。诸王哈丹、朵欢、脱脱等征大理还,命拜延八都鲁领兵迎之。道过新津寨,与宋潘都统遇,战败之,杀获甚众。中统二年,元帅纽邻上其功,授蒙古奥鲁官。
  子外貌台,孙兀浑察。至元六年,拜延八都鲁告老,兀浑察代其军,从行省也速答儿征诸国有功。十六年,从大军征斡端,又有功,赏银五十两。二十一年,诸王术伯命兀浑察往乞失哈里之地为游击军。时敌军二千余,兀浑察以勇士五十人与战,擒其将也班胡火者以献。王壮之,以其功闻,赏银六百两、钞四千五百贯,授蒙古军万户,赐三珠虎符。三十年,以疾卒。次子袭授曲先塔林左副元帅,寻卒。弟塔海忽都袭,升镇国上将军都元帅,改授四川蒙古副都万户。至治二年,以疾退。子孛罗帖木儿袭。
  阿术鲁
  阿术鲁,蒙古氏。太祖时,命同饮班朱尼河之水,扈驾亲征有功,命领兵收附辽东女直,还,赏金甲、珠衣、宝带,他物称是。复命总兵征西夏,与敌兵大战于合剌合察儿之地。西夏势蹙,其主惧,乞降,执之以献,太宗杀之,赐以所籍赀产。继领兵收附信安,下金二十余城。其后告老,诸王塔察儿命其子不花代领其军。
  绍古儿
  绍古儿,麦里吉台氏。事太祖,命同饮班朱尼河之水,扈从亲征。已而从破信安,略地河西,赐金虎符,授洺磁等路都达鲁花赤。领军出征,复从伐金,破河南。太宗命领济南、大名、信安等处军马,复从国王答石出征。岁辛亥,卒。
  子拜都袭。拜都卒,子忽都虎袭,移睢州。从世祖渡江,攻鄂,还镇恩州。中统三年,从征李璮有功,寻命修立邳州城,领兵镇两淮。十一年,从丞相伯颜渡江,有战功。又从参政董文炳沿海出征,还,镇嘉兴,行安抚事。十二年,加昭勇大将军,职如故。十四年,授嘉兴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寻升镇国上将军、黄州路宣慰使,寻罢黄州宣慰司,复旧任。十六年,改授浙西道宣慰使,加招讨使,仍镇国上将军。奉诏征占城,以其国降表、贡物入见,帝嘉之,厚加赏赉。二十四年,从征交趾。明年还师,授邳州万户府万户。三十年,没于军。
  阿剌瓦而思
  阿剌瓦而思,回鹘八瓦耳氏,仕其国为千夫长。太祖征西域,驻跸八瓦耳之地,阿剌瓦而思率其部曲来降。从帝亲征,既破瀚海军,又攻轮台、高昌、于阗、寻斯干等,靡战不克,没于军。
  子阿剌瓦丁,从世祖北征有功,至元二十九年卒,寿一百二岁。
  子赡思丁,有子五人:长乌马儿,陈州达鲁花赤;次不别,隆镇卫都指挥使;次忻都,监察御史;次阿合马,拱卫直司都指挥使;次阿散不别,骁勇善骑射,历事成宗、武宗、仁宗,数被宠遇,计前后所赐楮币余四十万缗,他物称是,积官荣禄大夫,三珠虎符。
  子斡都蛮袭职。致和元年八月,自上都逃来,丞相燕帖木儿任为裨将,率壮士百人,围灭里帖木儿等于陀罗台驿,擒之以献,特赐衣一袭,及秃秃马失甲、金束带各一,白金一百两,钞二百锭。天历元年九月,充行院同佥。十月,从击忽剌台、马紥罕等军于卢沟桥,败之,追至紫荆关,多所俘获,招降安童所将军一千五百人,复以功受上赏。二年,进枢佥院。三年,以隆镇卫都指挥使兼领拱卫司。
  抄儿
  抄儿,别速氏。世居汴梁阳武县,从太祖收附诸国有功。又从征金,没于阵。
  子抄海,从征河南、山东,复没于阵。子别帖,将其父军,从攻鄂州,以功赏银帛衣甲等,继从太子忽哥赤西征大理国,复没于阵。子阿必察,至元五年授武略将军、蒙古千户,赐金符,从围襄樊,复渡江,夺阳罗堡岸口,以功赏白金,进宣武将军、蒙古军总管,管领左右手两万户军。既下广德,从平章阿里海牙征海外国,率死士鼓战船进,夺岸口,擒勇士赵安等,以功赏银帛。十六年,命管领蒙古侍卫军,以疾卒于军。
  也蒲甘卜
  也蒲甘卜,唐兀氏。岁辛巳,率众归太祖,隶蒙古军籍。奉旨同所管河西人,从木华黎出征,以疾卒。
  子昂吉儿袭领其军,征诸国有功。至元六年,授金符千户,从征蕲、黄、安庆等处。九年,易虎符,升信阳万户,从平章阿术南征,又有功,历淮西道宣慰使、参知政事、都元帅、庐州蒙古汉军万户府达鲁花赤、行省左丞相、尚书左丞,积官龙虎卫上将军。二十一年,携其子昂阿秃入见。世祖命昂阿秃充速古儿赤。二十四年,随驾征乃颜有功,奉旨代其父职。二十六年,授庐州蒙古汉军万户府达鲁花赤。大德六年,领兵讨宋隆济等,以功受上赏。还镇庐州,以私财筑室一百二十余间,以居军士之贫者,省台以其事闻,特命升其秩,以金束带赐之。泰定四年卒。昂阿秃之弟暗普,由速古儿赤授金符、唐兀秃鲁花千户,后改授海北海南道廉访使。
  赵阿哥潘
  赵阿哥潘,土播思乌思臧掇族氏。始附宋,赐姓赵氏。世居临洮。祖巴命,富甲诸羌。父阿哥昌,貌甚伟,有力兼人,金贞祐中,以军功至熙河节度使。金亡,保莲花山,以其众来归。皇子阔端之镇西土也,承制以阿哥昌为叠州安抚使。时兵兴,城无居人,至则招逃亡,立城垒,课耕桑以安辑之,年八十,卒于官。
  阿哥潘事亲以孝闻,从伐蜀,与宋都统制曹友闻屡战,胜负略相当,以破大安功最,授同知临洮府事。斩朝天关,乘嘉陵江至阆州,获蜀船三百艘。攻利州,生得其刘太尉,战败宋师于川。宋制置使刘雄飞进攻青居山,阿哥潘击之,宵溃,四川大震。进逼成都,略嘉定,平峨眉太平寨,擒其将陈侍郎、田太尉,余众悉降。大小五十余战,皆先陷阵,皇子赐以金甲、银器。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洮,见而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时宋兵屯两川,堡栅相望,矢石交击,历五年而城始完。宪宗出蜀,以阿哥潘为选锋,攻西安,下之,赐金符,授临洮府元帅。帝驻钓鱼山,合州守将王坚夜来斫营,阿哥潘率壮士逆战,手杀数十百人,坚遂引去。明日陛见,帝喜曰:“有臣如此,朕复何忧!”赐黄金五十两,名曰拔都。中统建元,诏还镇临洮。岁饥,发私廪以赈贫乏。给民农种粟二千余石、芜菁子百石,人赖不饥。郡当孔道,传置旁午,有司敝于供给。阿哥潘以私马百匹充驿骑,羊千口代民输。帝闻而嘉之,诏京兆行省酬其直。阿哥潘曰:“我岂以私惠而邀公赏耶!”卒不受。以军事赴青居山,道为宋兵所邀,遂死于敌。
  阿哥潘好畜良马,常千蹄,岁择其上骥五驷贡于朝,子孙遵之不替。先是,勋臣子孙为祖父请谥者,帝每靳之,至是敕大臣以美谥谥之,谥曰桓勇。
  子重喜,始给侍皇子阔端为亲卫。癸丑,从世祖征哈剌章,数有功。中统元年,浑都海反,从总帅汪良臣引兵至拔沙河纳火石地逆战,以功授征行元帅。四年,从讨忽都、达吉、散竹台等,克之,制必帖木儿王承制使袭父职为元帅。入觐,赐金虎符,为临洮府达鲁花赤。时解军职而转民官者,例纳所佩符。有旨:“赵氏世世勤劳,其金符勿拘常例,使终佩之。”重喜在郡,劝农兴学,省刑敦教,以善治闻。请致仕,不许,诏其长子官卓斯结袭为达鲁花赤。升重喜巩昌二十四处宣慰使。卒,谥桓襄。

译文

  阔阔不花,姓按摊脱脱里氏,体格魁伟,臂力过人,以善射闻名。太祖十三年(1218),太师木华黎伐金,所属蒙古探马赤军分为五部,阔阔不花为五部前锋都元帅,所向无敌。阔阔不花不滥杀人,而是以其威信使人归附,故他所领导的军队,攻城略地都无大破坏。在平定滨、棣诸州时,俘虏焦林诸处平民四百余,只登记其姓名,全部遣送还乡。攻打益都,金守将降,阔阔不花将所获财物牲畜全分给士卒。太宗四年(1232),随太宗渡黄河进攻汴梁、归德,他分一支兵马渡过淮河攻打寿春。寿春守将不肯投降,阔阔不花射书城中,宣讲蒙古皇帝的恩德。城中居民感动,用彩车载金公主(金义宗之姑)开门投诚。阔阔不花下令军中,有人入城敢掳掠者,处以死刑,所以大军入城,城中安然无乱事。
  太宗八年,探马赤军五部分别镇守中原,阔阔不花率部镇守益都、济南,按察儿部镇守平阳、太原,孛罗部镇守真定,肖乃台部镇守大名,怯烈台部镇守东平。蒙军搜括民间工匠七十二万户,其中三千户分赐五部探马赤军,阔阔不花得六百户。他在所辖区域内,设立地方官署,制定赋税征收办法,以荐举贤能者为地方长官,每年给与五户丝为俸禄。阔阔不花在任期间病卒。其子黄头继承父职为探马赤军元帅。黄头在随丞相伯颜征伐宋朝时,死于途中。黄头子东哥马袭承父职。
  拜延八都鲁,蒙古族人,姓扎剌台氏,自幼就侍奉太祖,太祖赐名八都鲁。
  太宗七年(1235),拜延八都鲁奉命领扎剌军一千六百人与塔海甘卜同征关西,有功于朝廷。宪宗三年(1253),奉命与阿脱及总帅汪德臣建立利州城。四年,领兵于紫金山,破宋军于鹿角寨,夺其军饷武器。七年,随部元帅纽邻守成都,又领兵攻下云顶山。宪宗亲征西蜀,元帅纽邻领兵渡过马湖江,留拜延八都鲁镇守成都。拜延八都鲁平定成都府所属各城,人民归附,八都鲁善加安抚,朝廷赐他黄金五十两,衣九套。诸王哈丹、朵欢、脱脱等征讨大理后回军,拜延八都鲁奉命领兵去迎接。路过新津寨时,与宋军潘都统所部相遇,拜延八都鲁战败宋军,杀死和俘获士兵甚多。中统二年(1261),元帅纽邻上报拜延八都鲁功劳,因而授他为蒙古奥鲁官。
  至元六年(1269),拜延八都鲁告老辞官,其孙兀浑察继祖父职统领其军马。兀浑察在世祖时屡立战功,于至元三十年病卒。子孙相继承袭职位。
  绍古儿,姓麦里吉台氏,随太祖征讨,攻克信安,占领河西,太祖赐他金虎符,授氵名、磁等路都达鲁花赤。后领兵出征,再次伐金,攻下河南。太宗时,命他统领济南、大名、信安等处军马。后又随国王答石出征。宪宗元年(1251)卒。
  忽都虎为绍古儿之孙,拜都之子。随世祖渡长江攻取鄂州,不久奉命去镇守恩州。中统三年(1262),随军征讨叛将李王..,战功卓著。不久,奉命修建邳州城,领兵镇守两淮。至元十一年(1274),随丞相伯颜渡江征宋,有战功。又随参政董文炳出征沿海,还军后镇守嘉兴。十二年加昭勇大将军。十四年,授嘉兴路总管府达鲁花赤,不久,升为镇国上将军、黄州路宣慰使。随后仍为嘉兴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十六年改任浙西道宣慰使,加授招讨使,仍为镇国上将军,奉诏征占城。占城降,忽都虎将占城国降表及贡物奉献朝廷,世祖厚加奖赏。二十四年,从蒙古大军征交趾,第二年班师还朝,授他为邳州万户府万户。至元三十年殁于军中。
  赵阿哥潘,土波思乌思臧掇族人。其先祖归附于宋朝,因赐姓赵,世代居于临洮。其祖父名巴命,为羌族之最富者。其父名阿哥昌,在金朝贞..年间因有军功而官至熙河节度使,金亡后率其所部归附蒙古,任叠州安抚使,年八十而卒。
  阿哥潘以孝顺父母而闻名。在蒙军伐蜀战争中,阿哥潘因攻克大安功最大而授同知临洮府事。其后夺取朝天关,沿嘉陵江而下至阆州,缴获蜀船三百艘。攻利州,生擒宋守将刘太尉,在潼川大败宋军。宋制置使刘雄飞进攻青居山,阿哥潘迎战,击溃宋军,四川大震。接着进逼成都,占领嘉定,平定峨眉之太平寨,擒守将陈侍郎、田太尉,其余均投降蒙古。在此期间大小五十余战,阿哥潘都是身先陷阵,皇子赐以金甲、银器。
  宪宗二年(1252),世祖以皇弟身分统军南征大理,途经临洮,见阿哥潘,甚为器重,任命他代理元帅职务,筑建益昌城。由于宋军的骚扰,该城历经五年才建成。宪宗征蜀,以阿哥潘为先锋,攻下西安,赐金符,授为临洮府元帅。宪宗驻钓鱼山,宋合州守将王坚夜间偷袭大营,阿哥潘率壮士迎战,杀敌数十百人,坚退走,帝赐黄金五十两,命名拔都。
  中统元年(1260),阿哥潘奉诏回军镇守临洮。这年发生灾荒,阿哥潘分发给农民种粟二千余石、芜菁子百石,人民赖以生存。临洮当交通要道,驿站接待来往官府人员每日无数,当地政府难以供给食宿。阿哥潘用自己的马百匹充作驿站运送过往官府人员,以自己的羊代民输纳。宪宗听说其事,大加褒奖,命京兆行省偿还,阿哥潘不肯接受。因为军事的需要,阿哥潘奉命赴青居山,途中遭宋兵伏击而牺牲,谥曰“桓勇”。
  阿哥潘好养良马,常数达千匹,每年选择上等千里马二十匹贡于朝,子孙遵循此例。子重喜,曾随世祖征哈剌章,又随大军多次征讨数立战功,承袭父职为元帅,世祖赐金虎符,任命为临洮府达鲁花赤,后又升巩昌二十四处宣慰使,死后谥“桓襄”。
  纯只海,姓散术台氏,二十岁在太祖帐下近卫军中任职,在征西域诸国的战争中有功。
  太宗五年(1233),太宗命他佩戴金虎符,任命为益都行省军民达鲁花赤,随大帅太出攻破徐州,擒金帅国用安。九年,因把益都划为皇太子的分地,故调纯只海为京兆行省都达鲁花赤。行至怀庆路,遇当地瘟疫流行。士卒疲惫不堪,朝廷下令,命他以本部人马镇守怀孟。不久,曾一度代理察罕统军于河南,但很快又回到怀孟。
  太宗十一年,同僚王荣图谋不轨,设伏兵逮捕了纯只海,砍断他两脚跟,用帛塞其口,关押佛堂里。纯只海的妻子喜礼伯伦闻知,率众攻击荣家,救出纯只海。纯只海脱险后,包扎好伤口,随其二子逃避到邻郡,请兵讨伐,杀了王荣。朝廷遣使将王荣的妻子儿女及资产赐给纯只海,并将怀庆城中的百姓尽驱到城外,准备屠杀。纯只海力争不可,对使臣说:“为恶的只王荣一人,百姓何罪。若把百姓杀尽,我守此空城有什么用。如果朝廷因使臣未杀百姓而治罪,其罪由我承当。”使臣回朝奏明,太宗认为纯只海言之有理,怀庆百姓免于一场杀身之灾。纯只海还将王荣的妻子儿女释放为民,将王荣的住宅作为官府,自己丝毫不取,深受百姓称赞。纯只海回朝拜见太宗,太宗因为他是先朝老臣,功绩昭著,在和林赐住宅一区。不久病逝。皇庆初年,追赠推忠宣力功臣、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温国公,谥“忠襄”。又令长于文辞的刘敏中在怀孟树碑立传,以表彰其功。子昂阿剌承袭其父职。
  苫彻拔都儿,钦察人,最初为太宗掌管牧马事宜。在攻凤翔、战潼关时,均立有功勋。后随大将速不台攻打汴京,率敢死队拔去金朝设于黄河南岸之木栅,因此赐他良马十匹。在回师途中,蒙军遭金将高都尉的狙击,苫彻拔都儿率众迎战,斩高都尉而还,赐白金五十两,丝帛四匹。在攻打蔡州的战斗中,前锋答答儿与金将战斗,金将揪住了答答儿的胡须,苫彻拔都儿跃马向前砍死金将。攻克蔡州时,苫彻拔都儿击毙金军守将,取其虎符献给朝廷,受太宗嘉奖,命他随皇子攻打枣阳。随后又从宗王口温不花进攻光州。一日五战,攻克光州,赐黄金五十两、白金酒器一件,马三十匹。百户爱不怯赤自认为临阵不勇,请求苫彻拔都儿代替其职务,于是苫彻拔都儿升为百户。蒙军攻滁州,苫彻拔都儿与宋兵大战。至傍晚,宋兵败走西山,苫彻拔都儿与千户忽孙挥军追杀。
  宪宗九年(1259),世祖伐宋,募能抢渡长江的勇士,苫彻拔都儿第一个报名,率众渡江至南岸。朝廷诏令苫彻拔都儿与脱欢领兵百人,与宋使臣一同劝告鄂州守将投降。他们到达鄂州城下,宋守将杀蒙军派来使臣,挥军袭击蒙军。苫彻拔都儿与宋军奋战,大败宋军。
  中统三年(1262),授苫彻拔都儿为蔡州蒙古汉军万户。是年冬,宋军进犯西平,苫彻拔都儿大败宋兵,追赶到淮河。至元二年(1265)秋,苫彻拔都儿率军由安庆入庐州,闻宋兵至,忙埋伏于竹林内,发起突然袭击,杀退宋军。四年九月,蒙军元帅阿术屯兵襄阳安阳滩,宋兵占据了渡口。苫彻拔都儿击败宋军。五年,随元帅阿术围攻襄阳,袭击宋将夏贵,夺其载米船只。阿术因苫彻拔都儿屡立战功,命他与扎剌儿率军占领汉江以南地方。十年八月占领淮东。十一年,遣使招降鄂州。十二年,遣使招降滁州,诛杀宋将王安抚,因有功而授武略将军、管军千户。同年五月在江北伏击宋军。十三年,再次攻占淮东,俘宋总管二人,因任命他为滁州总管府达鲁花赤。宋都统姜才率军从高邮取粮,苫彻拔都儿与史万户夺其马匹及粮二万袋。淮东平定后,苫彻拔都儿回到朝廷。十四年,在怀剌合都讨平只里瓦歹叛乱,因功授宣武将军、滁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
  十七年,率其子脱欢、孙麻兀觐见世祖,因年老请求退职。世祖命脱欢承袭父职为宣武将军、管军总管,佩金符;麻兀为滁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后来脱欢因征倭有功,授明威将军、滁州万户府达鲁花赤,其后又升昭勇大将军、征行军万户府达鲁花赤,佩三珠虎符。以后因征爪哇有功,升昭毅大将军,镇守无为、滁州万户府达鲁花赤。
  怯怯里,姓斡耳那氏。太宗七年(1235)南伐时,怯怯里为千户,随阔出进攻安丰、寿州。其后,又随诸王塔察儿率蒙古军二千进攻荆山,与万户纳..镇守沂、郯,攻占涟海。在随元帅怀都攻取襄阳时去世。
  子相兀速承袭父职,率本部兵马随丞相阿术进攻襄樊,又随塔出筑正阳堡。至元十一年(1274),赐金符,授武略将军。十二年,随御史大夫博罗罕平定涟海。同年九月,从丞相伯颜渡过淮河,率兵一千骑攻淮安城,从南门攻破,又随元帅博罗罕构筑湾头堡。万户纳儿..因病卧床不起,令相兀速暂时统领蒙古、女直、汉人三万户。第二年五月,宋扬州都统姜才侵犯淮安,相兀速率本部兵马迎战有功。其后又随丞相阿术袭击宋制置使李庭芝及姜才于泰州。十四年,加宣武将军、管军总管。十八年任蒙古侍卫亲军副指挥使司事,易换金虎符,加显武将军。
  重喜,塔不已儿之孙,脱察剌之子。
  塔不已儿姓束吕纠氏,太宗时为招讨使,征信安、河南有功,授金虎符,宪宗四年(1254)卒。脱察剌袭其父职位,宪宗九年率兵渡江攻宋,破十字寨。
  重喜在其父脱察剌渡江攻宋的战斗中,英勇杀敌,屡立战功,虽左脚为箭射伤,亦勇气倍增,世祖亲自慰劳嘉奖说:“你年幼,如此尽忠尽力,深堪嘉奖,今后当更加勉力。”父死后,重喜承袭职位。中统三年(1262),在征讨李王..叛乱中有功。四年,领兵镇守莒州。至元二年(1265),奉旨修筑十字路城作为守御要塞。在此期间,常率兵南巡。至元四年,随抄不花出征,进军至泗州北之古城。这时,蔡千户为宋军围困,重喜领兵奋战,救出蔡千户。五年,回朝觐见皇帝,世祖嘉奖其功,赐白金及金鞍弓矢等物。十年,修正阳城。十一年,宋兵围正阳,为重喜所败。十二年,重喜随大军攻下涟海诸城,又奉旨率五千人随大军出征,在衡阳店大败宋将李提辖,进驻瓜洲。十三年六月,宋都统姜才围攻瓜洲,为重喜击退。七月,随大军袭击宋泰州守将李庭芝,有功。十四年,进升为昭勇大将军、婺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不久逝世。
  忽剌出,蒙古族人,其曾祖名阿察儿,祖父名直脱儿(又译为赤脱儿),伯父哈兰术。阿察儿侍奉太祖,为博儿赤。直脱儿随太宗征钦察、康里、回回等部有功,太宗九年为涿州路达鲁花赤。哈兰术承袭父直脱儿职位,佩虎符。在讨伐叛将李王..的战争中立功,授解万户翼监战领军,后调为益都路蒙古万户,在密州阵亡。
  忽剌出承袭其伯父哈兰术职位,授昭勇大将军,至元十一年,攻宋之六安军有功。在这次战斗中,忽剌出奉行省命令,率领诸军战舰冲击,宋军大败,受朝廷褒赏。九月,蒙军进至安庆,忽剌出及参政董文炳率领山东诸军顺流东下,与宋将夏贵、孙虎臣等战于丁家洲,宋军大败,擒其将校三十七人,俘军卒五千余人,船四十艘。十二年三月,忽剌出又大败宋军于朱金沙,再立战功。七月,复与宋军鏖战于焦山江中,丞相阿术督战,忽剌出与董文炳奋不顾身,沿江鏖战八十余里。忽剌出身受数伤,仍裹创奋战,取得胜利。九月,宋臣张殿帅攻夺吕城仓、丹阳县。忽剌出与万户怀都奉命救援,生擒张殿帅。十月,蒙军攻下常州,忽剌出随丞相伯颜攻取苏州、湖州、秀州,在长桥大败宋军。
  至元十三年正月,蒙军进至杭州,丞相伯颜命忽剌出过浙江亭及宋北门。五月,击败宋扬州军于扬子桥。六月,击败宋真州军。七月,追击李庭芝至通海口。迫使扬州、高邮、宝应、真州、滁州等城相继投降,江南平定。忽剌出除原职外又加昭毅大将军,其后又调任湖州路达鲁花赤。十四年,进升镇国上将军、淮东宣慰使。不久又奉诏屯守上都。十五年,授嘉议大夫、行御史台中丞。十九年,进升资善大夫、福建行省左丞,平定黄华叛乱。二十年,授江淮行省左丞。二十三年,升为该省右丞。同年三月,晋升荣禄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同年六月病逝。
  月里麻思,姓乃马氏。太宗九年(1237),与忽都那颜同为断事官。十年,又与阿术鲁拔都儿同为达鲁花赤,曾率军攻克南宿州。
  太宗十三年,月里麻思奉诏至宋国议和,随行者有七十余人,月里麻思对他们说“:我与你们奉朝廷之命南下,楚人多诈,如有不测,我等誓死不屈,不要辜负皇上重托。”行至淮上,宋将以武力胁迫他们说:“你们的命捏在我手中,生死在顷刻之间。你们如果投降,可立即封官授爵,否则,必不饶命。”月里麻思正色道“:我奉旨南来与贵国建立友好,你们反诱我行不义之举,我们宁死不屈。”言辞慷慨,宋将知道胁迫是行不通的,便把他们囚禁于长沙飞虎寨,时达三十六年,直至死亡。世祖深为哀悼。
  察罕,哈八儿秃之子。哈八儿秃姓薛亦氏,宪宗时曾随大军攻钓鱼山有功。以后又随从亲王塔察儿北征,任千户所都镇抚。随千户脱伦伐宋,阵亡。
  察罕随塔察儿攻樊城西门,领扬州等处游击军与宋兵交战,有功。至元十一年(1274),随从忽都帖木儿攻江陵东南城堡。又随阿剌罕在阳逻堡之南大败宋军,阿剌罕选他任本万户府副镇抚。至元十二年,隶属于脱脱,率领广德游击军战败宋军。以后又随大军攻克独松、千秋、拨出等关及诸山寨。
  至元十三年,中书省传令,任命他为瑞安县达鲁花赤。他一到任便招集逃移百姓十万余户。十四年,升忠显校尉、管军总把,统领新归附军五百人,随宣慰唐兀台在司空山战败宋军,有功,命以原职兼都镇抚。不久,选充侍卫亲军。十六年,授银符、忠武校尉、管军总把。二十四年,赐金符,授承信校尉、蒙古卫军屯田千户。二十五年,进升为武义将军、本所达鲁花赤。二十七年,升左翼屯田万户府副万户。大德五年(1301)卒。
  

元史浏览月榜 元史全文 >

  1. 表·卷三
  2. 列传·卷九十六
  3. 本纪·卷七
  4. 志·卷十六
  5. 本纪·卷四十一
  6. 列传·卷三十一
  7. 本纪·卷六
  8. 志·卷三十七
  9. 本纪·卷二十一
  10. 列传·卷六十三

元史最受喜欢章节 元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九十七
  2. 列传·卷九十六
  3. 列传·卷九十五
  4. 列传·卷九十四
  5. 列传·卷九十三
  6. 列传·卷九十二
  7. 列传·卷九十一
  8. 列传·卷九十
  9. 列传·卷八十九
  10. 列传·卷八十八
  11. 列传·卷八十七
  12. 列传·卷八十六
  13. 列传·卷八十五
  14. 列传·卷八十四
  15. 列传·卷八十三

猜你喜欢的元史故事 元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