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宋史 > 列传·卷六十八

列传·卷六十八

  王延德 常延信 程德玄 王延德 魏震 张质 杨允恭 秦羲 谢德权阎日新 靳怀德
  王延德,开封东明人。曾祖芝,濮阳令。祖璋,相州录事参军。父温。晋末契丹内寇,温率乡豪捍蔽境内,里人德之。宣祖掌畿甸兵,与温厚善,延德方总角,宣祖爱其谨重,召置左右。太宗尹京,署为亲校,专主庖膳,尤被倚信。
  太平兴国初,授御厨副使,数月,迁正使。从征太原,未几,加尚食使,赐浚仪县寿昌坊宅一区。俄领蓟州刺史,兼掌武德司,改皇城使,掌御辇院、左藏库。延德所领凡五印,因对恳让,遂罢左藏、御厨。八年,兼充亲王诸宫使。延德素谨慎,以旧恩,每延访外事。端拱初,领本州团练使。淳化中,当进秩,延德与王继恩、杜彦钧使额已极,特置昭宣使,以延德等为之。至道二年,加领平州防御使。
  真宗嗣位,改领怀州。永熙复土,提点缘路供顿。咸平初,出知华州,占谢日,面请罢昭宣使,从之。实以御侮正秩,奉给优厚故也。上幸大名,为东京旧城都巡检使。明年,以风痹请告,遣还本郡,是冬卒,年六十四。赠邕州观察使。
  延德所至,好撰集近事。掌御厨则为《司膳录》,掌皇城司则为《皇城纪事录》,从郊祀为行宫使则为《南郊录》,奉诏修内则为《版筑记》,从灵驾则为《永熙皇堂录》、《山陵提辖诸司记》,及治郡则为《下车奏报录》。先是,诏史官修太祖、太宗《实录》,多以国初事访延德,又上《太宗南宫事迹》三卷。子应昌,庄宅使、端州团练使。
  常延信,并州平晋人。祖思,仕周历昭义、归德、平卢三镇节度,延信皆补牙职,领和州刺史。思卒,入为六宅使,领郡如故。
  建隆初,改领平州,坐与妻族相讼,左授右监门卫副率,领护滑州黄河堤。开宝中,为京新城外汴河南巡检,出为潼关监军。延信以关路岩险,奏易道路及填禁坑,役工四十余万。又监通许镇兵,改梓、遂十二州都巡检使,赐袍带、钱百万。太平兴国初,秩满,留再任,赐钱四十万。时亡命卒多以山林为寇,延信尝领徒捕杀三百余人。又为唐、邓都巡检使,代还,继改右清道、右司御二副率。
  雍熙三年,命督镇州以北至军前刍粮。是冬,为全、邵六州都巡检使,令疾置之任。就充羊状六砦都钤辖,迁右卫副率。会诚州蛮归款,命延信驰入溪洞,索其要领。又逐蛮直趣古镇,过西延、大木诸洞,蛮人慑伏。
  淳化中,历襄、邓、宋、曹等州都巡检使,改左监门卫将军,屡部徒修护河防,改左领军、左屯卫二将军,充西京水南都巡检使。有盗掠彭婆镇及甲马营,延信驰以往,悉擒之。咸平中,历太康、巩县二监军。景德二年,卒,年六十四。
  程德玄,字禹锡,郑州荥泽人。善医术。太宗尹京邑,召置左右,署押衙,颇亲信用事。太祖大渐之夕,德玄宿信陵坊,夜有扣关疾呼趣赴宫邸者。德玄遽起,不暇盥栉,诣府,府门尚关。方三鼓,德玄不自悟,盘桓久之。俄顷,见内侍王继恩驰至,称遗诏迎太宗即位。德玄因从以入,拜翰林使。
  太平兴国二年,陈洪进来朝,命德玄迎劳之。船舰度淮,暴风起,众恐,皆请勿进。德玄曰:"吾将君命,岂避险?"以酒祝而行,风浪遽止。三年,迁东上阁门使,兼翰林司事。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又加领本州防御使。

译文

  杨允恭,汉州绵竹人。家中世代都是豪族大户,杨允恭年轻时超群脱俗、卓尔不凡、喜欢打富济贫。乾德年间(963~968),宋军平定蜀州,许多盗贼暗中发乱,当时杨允恭才成年,就率领乡里子弟在清泉乡设寨防护,被盗贼俘获,盗贼准备杀死他。杨允恭说“:如果你们让我活下来,一定帮助你们。”盗贼平素就听说杨家是世代豪族大户,于是释放了他。杨允恭暗中结识贼首之子,整天与贼首之子饮酒戏博,用钱财给贼子作为报偿,让他暗中侦察盗贼的情况。盗贼准备杀害杨允恭,贼首之子前来报告,杨允恭于是逃走。内客省使丁德裕讨伐盗贼到达蜀州,杨允恭用论策来求仕于他,代理绵、汉招收巡检,盗贼平定后,杨允恭补殿前承旨。
  太平兴国年间(976~984),以殿直执掌广州市舶。从南汉以后,海贼子孙承袭,大的集团达数百人,州县老百姓十分忧虑海贼。杨允恭由于部运进京上奏此事,太宗就命杨允恭为广、连都巡检使。又因为海盐被盗入岭北,老百姓犯禁的人很多,杨允恭建议在大庾县设置军队,官府用车将盐运往此地进行买卖,诏令建立南安军,从此以后老百姓违反禁规的人就减少了。盗贼中有位姓叶的人,其手下有五百余人,在海上往来横行。杨允恭聚集水军,建造轻捷小船,偷袭贼首,并将其斩首。其余盗贼弃船逃走,躲藏在山谷里,杨允恭伐木开道,将盗贼全部歼灭。海贼每次遇到大风波涛,就逃到陆地和岛上居住。杨允恭率领部众渡海,将海贼全部捕捉,海贼从此都望风而逃。又到达漳、泉州。这里是海贼栖息居住的地方,将海贼以前抢劫的男女六十多人全部救出来让他们回家。朝廷颁布诏令进行嘉奖,赏赐钱十万两,转任供奉官。受诏回京,改任内殿崇班。
  这时长江一带经常有海盗横行,朝廷命杨允恭督江南水运,于是捕捉盗贼。行军到临江军,杨允恭选拔勇猛的士卒驾驶轻快的船只暗中到达长江盗贼居住之地,晚上指挥军队攻城,击鼓三通,与百余名海贼遭遇,与海贼抗击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将海贼全部悬头示众。又赶到通州境内追踪海贼,海贼将船只连在一起,挂上风帆,发射劲弩、短炮。杨允恭兵器战刀所指之处都被风帆萦绕,杨允恭左肩中弹,血流到了袖子上,但他脸上的气色更加雄壮。不久派遣擅长泅水的人用绳子绑着铁钩分别向敌船抛击,将敌船的风帆弄坏,士卒争先进攻海贼,海贼落入水中被淹死者达大半,又被俘获数百人。从此以后沿长江一带没有被遭抢劫的担心了。由于战功转任洛苑副使,江、淮、两浙都大发运、擘画茶盐捕贼事;赐予紫袍、金带、钱五十万。在此之前,三路转运使各兼任其职,有时国库积聚了许多粮食,但士兵们连船只也不能保证,即使官府出钱雇佣男丁拉船,但当地人害怕这种劳役,因此每年上供的军粮,不超过三百万。杨允恭将三路舟兵和运送的物资全部集中起来,让各州选择官吏,并全部集中起来,杨允恭才按照人员多少分发物资。江、浙运送的东西,到达淮泗,再由淮、泗运送到京师,需花费一年的时间,上供的物资达六百万担。
  淳化五年(994),杨允恭转任西京作坊使,起初,产茶的地方,老百姓运输赋税全部计算价值,然后由官府出售,不分精粗,全部运送榷务。商人不肯出售,时间一长就将这些茶叶烧掉了。杨允恭说“:竭尽老百姓的利益而夺取,聚集茶叶让它腐烂最后抛弃它,不是一种好办法。”至道(995~997)初年,刘式上奏建议请求废除长江一带的榷务,允许商人过长江,让他们自由卖私货。杨允恭认为长江沿岸各州茶叶新旧相杂,两河各州风土,各有适用之处,不夹杂很多等级,就会使商人少利。请求按照旧例在长江以北设置榷务,平均各等级,按每年给予供给。此事下至三司,盐铁使陈恕等人认为杨允恭的建议正确,于是朝廷下诏遵从。就任命杨允恭为发运使,开始改“擘画”为“制置”,西京作坊副使李廷遂、著作佐郎王子舆一起任发运使。
  巢、庐江二县以往隶属庐州,道路僻远盗贼出没,老百姓输役劳命。杨允恭请求在二县建军,诏令许可,以无为军的数目为准。淮南十八州军,其中九州军为禁盐地,这样盐的价格比产盐之地要高出许多,老百姓从贩盐中获利,因而贩盐的人越来越多,以致有的拿着兵器往来为盗。杨允恭认为应当统一执法,于是上奏请求全部禁盐,由朝廷派遣官吏主持此事。此事下至三司,三司认为此事不行,杨允恭再三上奏此事,太宗才开始依从他。这年,得到了巨万之利。杨允恭与王子舆、秦羲共同主管盐茶之事,制定了许多条令法规,于是加以改变成为新法。
  真宗即位,改任西京左藏库使。又上言川峡铁钱的弊病,说:“凡是老百姓的田税,从前交纳铜钱一份的,现在也交纳铁钱一份;官吏士卒的俸禄以往给一份铜钱的,现在给五份铁钱;用于交易旅行,那么铁钱十份,相当于铜钱一份。老百姓的田税,以一抵十,国家损失九成,官吏士卒的俸禄,以五抵一,国家又损失四成;吏卒得到五份用掉十份,还是损失一半。臣下在先朝,曾经陈述过此事,希望变法来革除其弊端,太宗正在考虑这件事,恰逢盗贼李顺叛乱骚扰而没有施行。如今陛下继承先祖的大业,可以立即制定法令,以便老百姓不失去其所得。况且饶、信的铜,积聚了数千万两,如果派人运到荆州、蜀州,蜀州向来有很多铜,让夔州、益州、遂州各设置监官进行冶炼,每年平均供给,不用十年,就全部使用铜钱了。”上奏的建议虽然没有采纳,但从此以后吏卒的俸禄,开始改用十份铁钱换一份铜钱。
  不久知通利军,兼任黄、御河发运使。恰遇议论减少西部边境的驻兵,来减少转运之饷,诏令杨允恭与崇仪副使窦神宝、..门祗候李允则前往经办,用图标出郡县山川的形势。杨允恭于是建议说“:从环州到积石、灵武要七天的时间,军粮运输,有三种办法。但用人用驴来运,运输十分麻烦而且费用花费也很大,但运送的数量很少。不如用诸葛亮的木牛之制,用小车派士兵分站运送。第一车派四人牵引,派兵进行保护,将武器装在粮车上,盗贼来后则将粮车集中,集中士卒的力量,将盗贼防御在外。”这一提议立即被议者所阻止。又派遣他任职,再次奏议,江、淮盐铁使陈恕据理力争,诏令依从杨允恭的奏议,兼任康州刺史。
  咸平(998~1003)初年,由于北部边境卖马没有固定的价格,朝廷命杨允恭主持平定价格,于是设置估马司,铸造官印作为常制。王均叛乱,真宗担心南方聚集叛贼,命杨允恭为荆湖、江、浙都巡检使,内殿崇班杨守遵辅佐他,赏赐十分丰厚。第二年夏天,由于疾病告朝,朝廷派遣他的儿子杨可乘车前去服侍。七月,在升州过世,终年五十六岁。赐予他第二个儿子杨告同学究出身,资助丧钱二十万、绢百匹。又以钱五万、帛五十匹供给其家。命扬州官造第一区赐予杨允恭。
  杨允恭有胆略才干,能够用谋略捕贼。王小波叛乱,李顺之兄李自荣占据绵竹,士人大多被胁迫服从。杨允恭兄杨允升、弟杨允元,率领乡里子弟齐力攻破他们,又替宋军作向导捉拿李自荣到剑门去献给官军。王继恩上表言其事,诏令赐予允升学究出身,授本县令,允元为什邡县令。第二年,奉召前往京师,朝廷授予杨允升右赞善大夫、杨允元大理评事。
  杨可,咸平元年(998)进士,喜欢写文章,有政治才能,多次被召试,历任户部、盐铁判官,知洪州、宣州、润州、寿州、潭州,官至都官员外郎。杨告,虞部员外郎。
  

宋史浏览月榜 宋史全文 >

  1. 列传·卷十三
  2. 志·卷四十六
  3. 列传·卷一百一十九
  4. 本纪·卷二十三
  5. 列传·卷九十五
  6. 列传·卷六十二
  7. 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8. 列传·卷八十
  9. 列传·卷二百零九
  10. 志·卷一百零二

宋史最受喜欢章节 宋史全部章节 >

  1. 列传·卷二百五十五
  2. 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3. 列传·卷二百五十三
  4. 列传·卷二百五十二
  5. 列传·卷二百五十一
  6. 列传·卷二百五十
  7. 列传·卷二百四十九
  8. 列传·卷二百四十八
  9. 列传·卷二百四十七
  10. 列传·卷二百四十六
  1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五
  12. 列传·卷二百四十四
  13. 列传·卷二百四十三
  14.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
  15. 列传·卷二百四十一

猜你喜欢的宋史故事 宋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