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明史 > 列传·卷一百一十八

列传·卷一百一十八

  蔡时鼎 万国钦(王教) 饶伸(兄位 刘元震 元霖) 汤显祖(李琯)逯中立(卢明诹) 杨恂(冀体 朱爵) 姜士昌(宋焘) 马孟祯 汪若霖
  蔡时鼎,字台甫,漳浦人。万历二年进士。历知桐乡、元城,为治清严。征授御史。太和山提督中官田玉兼分守事,时鼎言不可,并及玉不法状。御史丁此吕以劾高启愚被谪,时鼎论救,语侵杨巍、申时行。报闻。已,巡盐两淮。悉捐其羡为开河费,置属邑学田。
  还朝,会戚畹子弟有求举不获者,诬顺天考官张一桂私其客冯诗、童维宁及编修史钶子记纯,又滥取冒籍者五人。帝怒,命诗、维宁荷枷,解一桂、钶官。时行等为之解。帝益怒,夺钶职,下诗、维宁吏。法司廷鞫无验,忤旨被让。卒枷二人一月,而调一桂南京。时鼎以事初纠发不由外廷,径从中出,极言“宵人蜚语直达御前,其渐不可长;且尽疑大臣言官有私,则是股肱耳目举不可信,所信者谁也?”帝怒,手札谕阁臣治罪。会时行及王锡爵在告,许国、王家屏仅拟停俸,且请稍减诗、维宁荷校之期,以全其命。帝不从,责时鼎疑君讪上,降极边杂职。又使人诇知发遣冒籍者多宽纵,责府尹沈思孝对状。国、家屏复上言:“人君贵明不贵察。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愿停察访以崇大体,宥言官以彰圣度。”帝不怿,手诏诘让。是日,帝思时行,遣中使就第劳问。而国等既被责,具疏谢,执争如初。会帝意稍解,乃报闻。时鼎竟谪马邑典史,告归。居二年,吏部拟序迁,不许。御史王世扬请如石星、海瑞、邹元标例,起之废籍,不报。已,起太平推官,进南京刑部主事,就改吏部。
  十八年冬,复疏劾时行,略言:“比年天灾民困,纪纲紊斁,吏治混淆。陛下深居宫阙,臣民呼吁莫闻。然群工进言,犹蒙宽贷。乃辅臣时行则树党自坚,忌言益甚。不必明指其失,即意向稍左,亦辄中伤。或显斥于当时,或徐退于后日。致天下谀佞成风,正气消沮。方且内托之乎雅量,外托之乎清明,此圣贤所以重似是之防,严乱德之戒也。夫营私之念重,则奉公之意必衰;巧诈之机熟,则忠诚之节必退。自张居正物故,张四维忧去,时行即为首辅。惩前专擅,矫以谦退;鉴昔严苛,矫以宽平。非不欲示休休之量,养和平之福,无如患得患失之心胜,而不可则止之义微。貌退让而心贪竞,外包容而中忮刻。私伪萌生,欲盖弥著。夫居正之祸在徇私灭公,然其持法任事,犹足有补于国。今也改革其美,而绍述其私;尽去其维天下之心,而益巧其欺天下之术。徒思邀福一身,不顾国祸,若而人者,尚可俾相天下哉!”因历数其十失,劝之省改。疏留中。寻进南京礼部郎中。卒官。贫不具含殓,士大夫赙而治其丧。
  万国钦,字二愚,新建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婺源知县。征拜御史。言事慷慨,不避权贵。十八年,劾吏部尚书杨巍,被诘让。里居尚书董份,大学士申时行、王锡爵座主也,属浙江巡按御史奏请存问。国钦言份谄事严嵩,又娶尚书吴鹏已字子女,居乡无状,不宜加隆礼,事遂寝。
  初,吏部员外郎赵南星、户部主事姜士昌疏斥政府私人。给事中李春开以出位纠南星、士昌,而其党陈与郊为助。刑部主事吴正志上疏,言春开、与郊媚政府,干清议,且论御史林祖述保留大臣之非。于是御史赫瀛集诸御史于朝堂,议合疏纠正志,以台体为辞。国钦与周孔教独不署名。瀛大恚,盛气让国钦。国钦曰:“冠豸冠,服豸服,乃日以保留大臣倾善类为事,我不能苟同。”瀛气夺,疏不果上,而正志竟谪宜君典史。奄人袁进等殴杀平民,国钦再疏劾之。
  十八年夏,火落赤诸部频犯临洮、巩昌。七月,帝召见时行等于皇极门,咨以方略,言边备废弛,督抚乏调度,欲大有所振饬。时行以款贡足恃为言。帝曰:“款贡亦不足恃。若专务媚敌,使心骄意大,岂有餍足时?”时行等奉谕而退。未几,警报狎至,乃推郑洛为经略尚书行边,实用以主款议也。国钦抗疏劾时行,曰:“陛下以西事孔棘,特召辅臣议战守,而辅臣于召对时乃饰词欺罔。陛下怒贼侵轶,则以为攻抄熟番。临、巩果番地乎?陛下责督抚失机,则以为咎在武臣。封疆偾事,督抚果无与乎?陛下言款贡难恃,则云通贡二十年,活生灵百万。西宁之败,肃州之掠,独非生灵乎?是陛下意在战,时行必不欲战;陛下意在绝和,时行必欲与和。盖由九边将帅,岁馈金钱,漫无成画。寇已残城堡,杀吏民,犹谓计得。三边总督梅友松意专媚敌。前奏顺义谢恩西去矣,何又围我临、巩?后疏盛夸战绩矣,何景古城全军皆覆?甘肃巡抚李廷仪延贼入关,不闻奏报,反代请赎罪。计马牛布帛不及三十金,而杀掠何止万计!欲仍通市,臣不知于国法何如也。此三人皆时行私党,故敢朋奸误国乃尔。”因列上时行纳贿数事。帝谓其淆乱国事,诬污大臣,谪剑州判官。初,国钦疏上,座主许国责之曰:“若此举,为名节乎,为国家乎?”国钦曰:“何敢为名节,惟为国事耳。即言未当,死生利害听之。”国无以难。
  二十年,吏部尚书陆光祖拟量移国钦为建宁推官,饶伸为刑部主事。帝以二人皆特贬,不宜迁,切责光祖,而尽罢文选郎中王教、员外郎叶隆光、主事唐世尧、陈遴玮等。大学士赵志皋疏救,亦被谯责。国钦后历南京刑部郎中,卒。
  王教,淄川人。佐光祖澄清吏治。给事中胡汝宁承权要旨劾之,事旋白。竟坐推国钦、伸,斥为民。
  饶伸,字抑之,进贤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十六年,庶子黄洪宪典顺天试,大学士王锡爵子衡为举首,申时行婿李鸿亦预选。礼部主事于孔兼疑举人屠大壮及鸿有私。尚书朱赓、礼科都给事中苗朝阳欲寝其事。礼部郎中高桂遂发愤谪可疑者八人,并及衡,请得覆试。锡爵疏辨,与时行并乞罢。帝皆慰留之,而从桂请,命覆试。礼部侍郎于慎行以大壮文独劣,拟乙置之。都御史吴时来及朝阳不可。桂直前力争,乃如慎行议,列甲乙以上。时行、锡爵调旨尽留之,且夺桂俸二月。衡实有才名,锡爵大愤,复上疏极诋桂。伸乃抗疏言:“张居正三子连占高科,而辅臣子弟遂成故事。洪宪更谓一举不足重,居然置之选首。子不与试,则录其婿,其他私弊不乏闻。覆试之日,多有不能文者。时来罔分优劣,蒙面与桂力争,遂朦胧拟请。至锡爵讦桂一疏,剑戟森然,乖对君之体。锡爵柄用三年,放逐贤士,援引憸人。今又巧护己私,欺罔主上,势将为居正之续。时来附权蔑纪,不称宪长。请俱赐罢。”
  疏既入,锡爵、时行并杜门求去。而许国以典会试入场,阁中遂无一人。中官送章奏于时行私第,时行仍封还。帝惊曰:“阁中竟无人耶?”乃慰留时行等,而下伸诏狱。给事中胡汝宁、御史林祖述等复劾伸及桂,以媚执政。御史毛在又侵孔兼,谓桂疏其所使。孔兼奏辨求罢。于是诏诸司严约所属,毋出位沽名,而削伸籍,贬桂三秩,调边方,孔兼得免。伸既斥,朝士多咎锡爵。锡爵不自安,屡请叙用。起伸南京工部主事,改南京吏部。引疾归,遂不复出。熹宗即位,起南京光禄寺少卿。天启四年累官刑部左侍郎。魏忠贤乱政,请告归。所辑《学海》六百余卷,时称其浩博。
  兄位。累官工部右侍郎。母年百岁,与伸先后以侍养归。
  先是,任丘刘元震、元霖兄弟俱官九列,以母年近百岁,先后乞养亲归,与伸兄弟相类。一时皆以为荣。元震,字元东,隆庆五年进士。由庶吉士万历中历官吏部侍郎。天启中,赠礼部尚书,谥文庄。元霖,万历八年进士。历官工部尚书。福王开邸洛阳,有所营建。元霖执奏,罢之。卒,赠太子太保。
  汤显祖,字若士,临川人。少善属文,有时名。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海内名士以张之。闻显祖及沈懋学名,命诸子延致。显祖谢弗往,懋学遂与居正子嗣修偕及第。显祖至万历十一年始成进士。授南京太常博士,就迁礼部主事。十八年,帝以星变严责言官欺蔽,并停俸一年。显祖上言曰:“言官岂尽不肖,盖陛下威福之柄潜为辅臣所窃,故言官向背之情,亦为默移。御史丁此吕首发科场欺蔽,申时行属杨巍劾去之。御史万国钦极论封疆欺蔽,时行讽同官许国远谪之。一言相侵,无不出之于外。于是无耻之徒,但知自结于执政。所得爵禄,直以为执政与之。纵他日不保身名,而今日固已富贵矣。给事中杨文举奉诏理荒政,征贿巨万。抵杭,日宴西湖,鬻狱市荐以渔厚利。辅臣乃及其报命,擢首谏垣。给事中胡汝宁攻击饶伸,不过权门鹰犬,以其私人,猥见任用。夫陛下方责言官欺蔽,而辅臣欺蔽自如。失今不治,臣谓陛下可惜者四:朝廷以爵禄植善类,今直为私门蔓桃李,是爵禄可惜也。群臣风靡,罔识廉耻,是人才可惜也。辅臣不越例予人富贵,不见为恩,是成宪可惜也。陛下御天下二十年,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多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时行柔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此圣政可惜也。乞立斥文举、汝宁,诫谕辅臣,省愆悔过。”帝怒,谪徐闻典史。稍迁遂昌知县。二十六年,上计京师,投劾归。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家居二十年卒。
  显祖意气慷慨,善李化龙、李三才、梅国桢。后皆通显有建竖,而显祖蹭蹬穷老。三才督漕淮上,遣书迎之,谢不往。
  显祖建言之明年,福建佥事李琯奉表入都,列时行十罪,语侵王锡爵。言惟锡爵敢恣睢,故时行益贪戾,请并斥以谢天下。帝怒,削其籍。甫两月,时行亦罢。琯,丰城人。万历五年进士。尝官御史。既斥归,家居三十年而卒。
  显祖子开远,自有传。

译文

  蔡时鼎,字台甫,漳浦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历任桐乡、元城知县,为官清廉。提升为御史。太和山提督中官田玉兼理守备之事,蔡时鼎认为不可,并谈到田玉不守法纪的事。御史丁此吕因为弹劾高启愚被贬,蔡时鼎为他争辩,言语触怒杨巍、申时行,被报复。不久,巡抚两淮。将他结余的钱都捐为开通淮河的费用,购买学田。
  回到朝廷,正好碰上因营求中举却未能如愿的外戚子弟生事,诬陷顺天考官张一桂私下照顾他的门客冯诗、章维宁和编修史钶的儿子记纯,又滥取假冒的五个人。皇上发怒,命逮捕冯诗、章维宁,解除张一桂、史钶的官职。申时行为他们辩解,皇上更加不高兴,夺去史钶的职务,将冯诗、章维宁下狱。法司百般拷问也没有得到证据,以违背圣旨斥责他们。官卒将两人枷囚了一个月,而将张一桂调往南京。蔡时鼎认为事情揭发不是外廷,直接来自宫中,因此极力说小人在皇上面前上陈流言蜚语,此风不可以长,况且全部是怀疑大臣与御史有私情,则是皇上左右耳目都不可相信,可以相信的是哪些人呢?皇上发了脾气,亲笔写诏书叫内阁治他的罪。那时,申时行和王锡爵在休假,许国、王家屏仅拟定停发他的俸禄,且请求稍为减少冯诗、章维宁枷锁囚禁的时间,以保全他们的性命。皇上不听,责备蔡时鼎怀疑、嘲讽皇上,降为最边远地方的小吏。又派人侦察,发现对那些冒籍者多较宽纵,责备府尹沈思孝报告详情。许国、王家屏又上言说:“做皇帝的贵在明白事理而不在详察。假如以自己所见所闻,猜忌防范苛刻,纵使对听到的精心审查,对治理国家又有什么用呢?而且使奸臣乘机中伤忠臣,祸患怎么能够说呢?愿陛下停止察访而推崇大礼,宽容御史官以彰明皇上的气度。”皇上不高兴,下诏书责备他们。这一天,皇上想起申时行,遣宦官到他家慰问。许国等已经被责备,上疏谢罪,争执如初。等到皇帝怒气稍稍平息后,才批下奏疏说知道了。蔡时鼎竟然贬为马邑典史,回家休假。过了二年,吏部拟定让他按制度升迁,皇上不许。御史王世扬请如石星、海瑞、邹元标的旧例,在列入罢免官员之名册中启用,没有得到批复。过了一些时候,起用为太平推官,升南京刑部主事,就近改为吏部。
  万历十八年(1590)冬,又上疏弹劾申时行,大意说:“近年天灾,老百姓贫困,纲纪紊乱,吏治败坏。陛下深居宫中,臣民的呼吁声听不到。群臣上言,还恩准得到宽赦。辅臣申时行拉帮结党,更加憎恨言论。不必要明白地指出他们的过失,即使意见与他们稍有出入,就会遭到中伤,或者在当时就遭到严厉地斥责,或者在以后被慢慢地斥退。致使天下阿谀佞幸成风,正气消失。内廷当托付雅量之人,外廷当托付给清正、廉洁之士,这是圣贤所以重防似是而非,严明乱德的惩戒。谋求私利的念头重,则廉洁奉公的想法必然没有;巧诈的机谋熟练,忠诚的气节必然减退。自从张居正死去,张四维因丧事离职,申时行为首辅。惩治前任专权之人,矫正为谦虚退让,鉴于前任严明苛刻,矫之以宽缓、平和的政策,并不是显示宽容的气度,培养和平的气象,而是患得患失,逐渐失去不可则止的古义。貌似退让而内心贪于升迁,外表宽容而内心嫉恨苛刻。私心假意萌发,欲盖弥彰。张居正的害处在于徇私灭公,然而他执法、做事,还是对国家有所补益。现在将他好的一面予以改变革除,而继承其徇私的一面;将他维护天下之心全部除掉,而增加他欺骗天下的权术。想把好处揽于一身,不顾国家,这样的人,可以做天下人的宰相吗?”因此历数申时行的十条过失,劝他反省、改正。奏疏被留于禁中。不久,蔡时鼎提拔为南京礼部郎中,死于任上。他家因贫困不能买下棺木,士大夫们捐钱将他安葬。
  万国钦,字二愚,新建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职婺源知县。征召为御史。言事慷慨,不回避权贵。十八年弹劾吏部尚书杨巍,被责备。居住乡里的尚书董份是大学士申时行、王锡爵的座主,嘱咐浙江巡按御史上奏请求问候。万国钦说董份谄媚严嵩,又娶尚书吴鹏已嫁的女儿,居于乡里多有不法行为,不应当予以加礼,事情于是停止。
  起初,吏部员外郎赵南星、户部主事姜士昌上疏责备执掌朝政之人。给事中李春开越权检举赵南星、姜士昌,他的党羽陈与郊帮助他。刑部主事吴正志上疏,说李春开、陈与郊谄媚当权,扰乱清议,而且还弹劾林祖述包庇大臣的过错。于是御史赫瀛集合各位御史在朝堂上,商议合疏纠劾吴正志。说他不顾惜台谏体统,万国钦与周孔教没有署名。赫瀛非常生气,盛气凌人地责备万国钦。万国钦说:“戴豸帽,穿豸服,于是以保留正直的大臣为己任,我不敢与你们苟同。”赫瀛泄了气,奏疏果然没呈上,可是吴正志竟然被贬为宜君典史。宦官袁进等打死平民,万国钦再次上疏弹劾。
  万历十八年(1590)夏,火落赤各部频频进犯临洮、巩昌。七月,皇上在皇极门召见申时行等,咨询策略,说:“边境守备废弛,督抚缺乏调度,想大力进行整顿。”申时行说和议通贡足够了。皇上说:“和议通贡也不足以依靠。假若专门迎合敌人,使他更为骄傲自大,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申时行等听令退下。未有多久,警报不断传来,于是推选郑洛为经略尚书巡边,实际上是使用通好的主张。万国钦上疏弹劾申时行,说:“陛下以西边的事棘手,特地召见辅臣讨论战守问题,而辅臣在召见时粉饰事情蒙骗皇上。陛下对敌人的侵犯很愤怒,辅臣则认为攻打的是汉化番人居住之地,临洮、巩昌果然是番地吗?陛下责备督抚丧失时机,辅臣则以为过错在武臣。边疆的事,督抚难道不参与吗?陛下说和议通贡难以依靠,辅臣则说通贡二十年,使百万生灵得以存活。西宁的失败,肃州被抢掠,就不是生灵吗?陛下的意思是战,而申时行不想打仗;陛下的意思是断绝往来,申时行想与他们讲和。九边将帅,每岁送的金钱,已不计其数。敌人已毁坏了城堡,残杀官吏、百姓,还说计策已实现。三边总督梅友松专门谀媚敌人,前次上奏说顺义已谢恩西去,为什么又包围我临洮、巩昌呢?后又上疏极力夸耀战绩,为何景古城全军覆没呢?甘肃巡抚李廷议引贼入关,没有听说有奏疏报上,辅臣反代他求情请求宽恕罪过。统计马牛布帛不到三十金,而被杀被掠何止万计。还想让他们互市,臣不知国法究竟怎样了?这三个人都是申时行的死党,所以敢于祸国殃民。”因此列上申时行接受贿赂的几件事。皇上认为他混淆国事,诬陷大臣,将他贬为剑州判官。
  起初,万国钦奏疏呈上,座师许国责备他说:“这个举动,是为名节,还是为国家?”万国钦说:“哪里敢为名节,只是为了国家。即使言语不当,生死利害听天由命。”许国无法难为他。
  万历二十年(1592),吏部尚书陆光祖拟将万国钦改为建宁推官,饶伸为刑部主事。皇上以二人都是特地贬职的,不应当提升,严厉责备陆光祖,将文选郎王教,员外郎叶隆光,主事唐世尧、陈遴玮等全部免了职。大学士赵志皋上疏申救,也遭到责备。万国钦后任南京刑部郎中,死于任上。
  饶伸,字抑之,江西进贤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职工部主事。十六年,庶子官黄洪宪主持顺天府的考试,大学士王锡爵的儿子王衡考了第一,申时行的女婿李鸿也预选上了。礼部主事于孔兼怀疑举人屠大壮和李鸿有私下交易。尚书朱赓、礼科都给事中苗朝阳想将此事压下。礼部郎中高桂于是发愤质问有疑点的八人,其中牵涉到王衡,请求再考一次。王锡爵上疏申辩,与申时行一起乞求离职。皇上都一一加以劝慰,把他们留下,而又听从高桂请求,命令再试一次。礼部侍郎于慎行以屠大壮的文章一个人特别坏,请将置于乙等。都御史吴时来和苗朝阳认为不可。高桂上前力争,于是同意于慎行的议论,排列甲乙呈上。申时行、王锡爵调动圣旨全部留下,停发高桂俸禄二个月。王衡实有才学名气,王锡爵特别恼火,再次上疏抨击高桂。饶伸于是上疏说:“张居正三子连连中举,而辅臣子弟遂成了旧例。洪宪更说是中举不足为重,居然让他成了第一。儿子不参加考试,则录用女婿,其他的营私舞弊的事就不乏听到。复试的那一天,很多人不能作文。吴时来不分优劣,掩着面孔与高桂力争,于是朦朦胧胧地拟奏请求。至于王锡爵攻击高桂的奏疏,剑拔弩张,违背君臣之体。王锡爵掌权三年,放逐贤士,任用小人。现在又花言巧语为自己私心辩护,欺君罔上,想做张居正第二。吴时来依附权贵蔑视法纪,不配做都御史,请将他们俱予罢免。”
  奏疏已经呈上,王锡爵、申时行一同闭门请求免职,而许国以主持会试进了考场,内阁遂没有一个人了。中官将奏章送到申时行的家中,申时行仍原封不动地送回。皇上吃惊地说:“内阁竟然没有人了?”于是劝慰留下申时行等,而将饶伸下狱。给事中胡汝宁、御史林祖述等再上疏弹劾饶伸和高桂,以谄媚权贵。御史毛在又提到孔兼,说高桂的上疏就是他指使的。孔兼上疏为自己辩护乞求离职。于是皇上下诏各部门严格约束部下,不要越权沽名钓誉,而将饶伸削去名籍,将高桂贬官三级,孔兼得以免除惩罚。
  饶伸遭到贬斥,朝廷人士多怪罪王锡爵。王锡爵自己很不安,屡屡请求任用他。艾穆被起用为南京工部主事,他改任南京吏部。称病归家,不再出来做官。熹宗即位,起用为南京光禄寺少卿。天启四年(1624)逐渐做到刑部左侍郎。魏忠贤扰乱朝政,请求回乡。饶伸所辑录的《学海》六百余卷,时人称赞它浩繁、博大。
  汤显祖,字若士,江西临川人。小时候善于作文,很有些名气。张居正想让他的儿子中进士,网罗海内名士夸奖他。听说汤显祖与沈懋学的名声后,命令他的儿子们去请汤、沈二位。汤显祖辞谢不肯前往,沈懋学于是与张居正的儿子嗣修一起进士及第。汤显祖到万历十一年(1583)才中了进士。授职南京太常博士,就近升礼部主事。
  万历十八年(1590),皇上因为星象变化责备御史官欺骗,停了他们一年的俸禄。汤显祖上疏说:“御史官难道都不好?大概陛下的权力逐渐为辅臣所窃取,所以御史官的向背也逐渐潜移默化。御史丁此吕首先揭发科举考场上的欺骗行为,申时行嘱咐杨巍将他弹劾出去。御史万国钦极力论证封疆大吏的欺诈,申时行煽动同官许国将他贬得远远的。只要有一句话触怒了他们,就没有不被赶出朝廷的。于是无耻之徒,仅仅知道巴结当权的人。所得的官职、俸禄,认为是当权者给予的。纵使以后保不住身名,现在已享受到富贵了。给事中杨文举奉诏书治理赈济百姓,征收贿赂数万。抵达杭州,日日宴游西湖,收钱脱人于狱,受贿荐人以官,获取厚利。辅臣等他报告上来,提拔他为谏垣负责人。给事中胡汝宁攻击饶伸,不过是权门的爪牙,因为有私交而被任用。陛下方才责备御史官欺骗,而辅臣欺诈到这样的地步。今天下失于治理,我认为陛下有四点可惜。朝廷用爵位、俸禄是培养忠臣之士,今天成为私人培植党羽的力量,爵位、俸禄为可惜。群臣折服于权臣,没有廉耻,人才为可惜。辅臣不按惯例给予人以富贵,不见其恩德,法令为可惜。陛下统治天下二十年,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强硬而多欲望,结党营私,公然败坏大政。后十年的政事,申时行软弱而多欲望,结党营私,悄悄败坏了政治。这是圣政可惜。请求立即斥退杨文举、胡汝宁,告诫辅臣,自省悔过。”皇上发了脾气,将他贬为徐闻典史。逐渐升为遂昌知县。二十六年在京师接受考核,被弹劾回家。第二年考核时,主持的人议论将他贬退。李维桢做监司,力争没有成功,他竟然被夺去官职。在家生活二十年后死去。
  汤显祖意气慷慨,与李化龙、李三才、梅国桢要好。后来他们都有显赫的建树,而汤显祖遭遇挫折,一直到老都穷困。李三才管理淮河漕运时,曾送信迎接他,汤显祖辞谢没去。
  逯中立,字与权,聊城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由行人提为吏科给事中。遇事敢于发表意见。行人高攀龙,御史吴弘济,南部郎谭一召、孙继有、安希范都由于为赵用贤罢官辩护而遭到斥退,逯中立上疏说:“这些大臣都是修有德行的人士,使他们隐匿于田野,的确可惜。陛下对言官恼怒,则说:‘出于我的独断’,辅臣王锡爵也说:‘皇上亲自裁定。’我认为所贬退的不是正直的人,判决来自陛下,是陛下去掉邪恶小人的证明,即使出自辅臣草拟,也是大臣为国的忠心。倘若所贬退的果然是正直的人,出于辅臣的怂恿而下的圣旨,有心要贬退的是遭嫉妒的贤正之人,假使出于皇上的亲自裁定而辅臣不予救援的是不称职。大臣以人臣侍奉君王的道理应当这样吗?陛下想安抚辅臣,则罢掉言官,不知道言官被罢,辅臣更加不安。”奏疏呈上,违背旨意,被停发俸禄一年。
  不久升兵科右给事中。皇上下诏编修国史,王锡爵推荐前任詹事刘虞夔为总裁。刘虞夔是王锡爵的门生,在补录纠察过失时被弹劾罢官。各御史认为不应当征召他。而逯中立诋毁虞夔尤其卖力,并提到王锡爵,皇上于是停止征召的命令。没有多久,文选郎顾宪成等因为推举内阁大臣的事被贬,给事中卢明诹申救,也被贬官。逯中立对皇上说:“两年以来,吏部大臣相继被贬,尚书孙钅龙离职了,陈有年闭门请求罢官了,文选一职刚刚有人上任就被贬退,已经三次了,顾宪成又接着遭贬斥。臣恐怕今后,不像王国光、杨巍,则不能执掌朝政一天;不像徐一木贾、谢廷肕、刘希孟则不能担任文选郎一天。好坏混淆,本末倒置,使考铨之权都寄于权贵,进用与贬退、斥责与处罚皆由一时喜怒决定,公正的言论被堵塞,繁琐的言论四起。这是人才消亡或成长的时机、道理废弃或兴盛的开始,陛下不能不深深地考虑。况且朝臣一起推荐阁臣,不是从十九年开始,皇祖二十八年朝廷推荐了六人,任用张治、李本二人,即使现在的首辅王锡爵进入内阁,也是推荐的。特别选拔与朝廷推荐,祖宗二者都有实行。朝廷推选必定依据大家的意见,特别选拔有的由于私交。现在辅臣赵志皋等不考察旧典,妄自激起陛下发怒,即使有几句救援顾宪成等人的话,也是强为笑容,并无诚心,想打动别人很难。现在战场危急,公私耗散,群情思乱,有志之士很担忧。而朝议纷纭,难道能不为此长长叹息吗!”皇上发了脾气,下旨严厉责骂,贬卢明诹为平民,贬中立为陕西按察司知事。中立称病回家,在家居住了二十年后死去。熹宗时,赠为光禄少卿。
  

明史浏览月榜 明史全文 >

  1. 列传·卷四十二
  2. 列传·卷一百零三
  3. 列传·卷一百二十九
  4. 志·卷二十八
  5. 列传·卷一百零九
  6. 志·卷二十四
  7. 志·卷二十三
  8. 列传·卷一百五十七
  9. 本纪·卷二十四
  10. 列传·卷一百六十六

明史最受喜欢章节 明史全部章节 >

  1. 附录·明史表
  2. 列传·卷二百二十
  3. 列传·卷二百一十九
  4. 列传·卷二百一十八
  5. 列传·卷二百一十七
  6. 列传·卷二百一十六
  7. 列传·卷二百一十五
  8. 列传·卷二百一十四
  9. 列传·卷二百一十三
  10. 列传·卷二百一十二
  11. 列传·卷二百一十一
  12. 列传·卷二百一十
  13. 列传·卷二百零九
  14. 列传·卷二百零八
  15. 列传·卷二百零七

猜你喜欢的明史故事 明史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