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文·古文名著

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名著 > 孟子 > 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
  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有诸内必形诸外。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译文

  淳于髡说:“首先注重名位实质的,是为了治理人民;不注重名位实质,是为了自己。先生你身居三卿之中,从上辅君王到下济万民的名誉功业都还无所建树就要离开齐国,仁者原来是这样的吗?”
  孟子说:“身居下位,不以贤能侍奉不成器的人,是伯夷这类人。五次投到商汤门下,又五次投到夏桀门下,是伊尹这类人。不厌恶昏庸的君主,不推辞小官之位,是柳下惠这类人。这三个人人生道路不同,但目标是一样的。这一样的目标是什么呢?应该说就是仁。君子只要趋于仁就行了,何必要相同呢?”
  淳于髡说:“鲁缪公的时候,公仪子主持国家政务,子柳、子思做大臣。可是鲁国日渐削弱很严重。像这样的情况贤能者对于国家没有什么益处。”
  孟子说:“虞国当年不用百里奚就灭亡,秦穆公重用百里奚成就霸业。不用贤能就灭亡,就是想日渐削弱也能得到吗?”
  淳于髡说:“从前王豹住在淇水附近,河西的人因而都善于唱歌。绵驹住在高唐,齐国的西部的人因而都善于唱歌。华周、杞梁的妻子因为善于哀哭她们的丈夫,因而改变了国家的习俗。内在有什么内容,外在就会表现出来。行为于某件事情而没有功效,我还没有见过。所以说齐国没有贤能的人,如果有,我必然会认识。”
  孟子说:“孔子做了鲁国的司寇,不被重用,跟随国君去祭祀,祭祀的肉也没有得到,于是不脱帽子就离开了。不知者以为孔子是为了一块祭祀的肉,知道内情的人则认为这祭祀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而孔子本人想以承担轻微的罪而离开,不愿意随便离去。君子的所作所为,本来一般人就很难认识到。”

孟子浏览月榜 孟子全文 >

  1.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2. 尽心章句下·第二节
  3. 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4. 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五节
  5. 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三节
  6. 尽心章句上·第十八节
  7. 尽心章句上·第十五节
  8. 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9. 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10. 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孟子最受喜欢章节 孟子全部章节 >

  1.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2.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3.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六节
  4.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五节
  5.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四节
  6.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7.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8.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9.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节
  10. 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11. 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12. 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13. 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14. 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15. 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猜你喜欢的孟子故事 孟子故事全本 >

为您推荐的小小说 更多小小说 >

猜你喜欢的古诗 古诗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