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全部诗人 > 来济
来济 [唐代]
介绍
轶事典故
当初,来济和高智周、郝处俊、孙处约客居宣城石仲览家中,石仲览家境富裕,有器识,对待四人非常优厚。私下里和他们谈论志向,郝处俊说:“希望做到国家的宰相。”来济和高智周也是这样。孙处约说:“宰相或许不能希求,希望做到通事舍人就满意了。”后来来济领吏部,孙处约才以瀛州书佐调入朝廷,来济立即做注说“如志”,就使孙处约任通事舍人。后来都做到三公辅相。
生平
幼遭家难
来济生于江都,祖籍南阳新野,东汉名将来歙十九世孙。高祖来成,北魏新野县侯,后降梁,迁居广陵,遂以此为家。父亲来护儿,隋朝名将,曾担任左骁卫大将军、左翊卫大将军、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封荣国公,恩礼隆密,朝臣无比。
隋大业十四年,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弑杀隋炀帝。来护儿不屈于叛军,被宇文化及杀害。同时遇害的还有来济的大哥来楷,五哥来弘,六哥来整。只有来济和哥哥来恒因为太小没有被杀。来济家族遭难后,流离艰险,而笃志好学,有文词,善谈论,尤晓时务。唐朝时举进士。
累官拜相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任命来济为通事舍人。太子李承乾因谋逆被废,太宗命大臣讨论如何处理废太子,无人应答,只有来济说:“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太宗乃废黜李承乾为庶人,但是保下了他的命,并提拔来济为吏部考功员外郎。
贞观十八年,太宗任命来济为太子李治的司议郎,兼崇贤馆直学士,不久改任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驾崩,太子李治继位,是为高宗。
永徽二年,来济任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来济拜相,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永徽五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以修国史之功封南阳县男,赐物七百段。
永徽六年,来济拜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
反对立后
当时,高宗想以武昭仪取代王皇后,他首先赐武昭仪封号宸妃,来济和韩瑗劝谏:“妃子有正常名额,现在另立名号,这是不行的。”
永徽六年,高宗将要立武氏为皇后,来济和宰相韩瑗劝谏说:“王者定立皇后,是为了承嗣宗庙、做天下人的国母,应该选择礼义名家、优雅贤淑的人,以符合国人的愿望,迎和神灵的旨意。所以周文王立姒氏,《关雎》颂扬,恩泽施於百姓,其福就像那样;汉成帝纵欲,以婢女为皇后,国运中途衰微,其祸患就是这样。希望陛下详察。”
然而,高宗不顾来济、韩瑗、褚遂良、长孙无忌的反对,废黜王皇后,立武宸妃为皇后。来济等都不自安;武后上表称来济忠公,请加赏慰,但心中其实厌恶他们。
显庆元年,武后之子李弘被立为皇太子,来济兼任太子宾客,进爵南阳县侯,仍为中书令。
高宗曾经问统治百姓的好办法,来济说:“过去齐桓公出游,遇见老人,给他食物,老人说:‘请送给天下人食物,给他衣服,老人说:‘请送给天下人衣服。’齐桓公说:‘我府库有限。怎能所有的人都给?’老人说:‘春天不妨碍农事,就有粮食;夏天不妨碍养蚕,就有衣服。,由此来说,减省徭役,是统治百姓的好办法。”这时山东役使民夫,每年另外增加几万人,又商议用佣钱来代替雇工,纷乱烦扰,所以来济是针对这些所说的。
显庆二年,来济又兼太子詹事。同年,许敬宗、李义府诬告来济、韩瑗与褚遂良构成朋党,准备谋反。褚遂良贬桂州都督,来济贬台州刺史,韩瑗贬振州刺史,终身不许回京。
战死庭州
显庆四年,长孙无忌被逼自杀,柳奭、韩瑗处死。
显庆五年,来济改任庭州刺史。
龙朔二年,西突厥部落进攻庭州。来济统兵防御,对部下说:“我曾经触犯刑律,蒙恩赦免死罪,现在应当以身赎罪。”
于是来济不穿甲胄,率军出击,力战阵亡。时年五十三,追赠楚州刺史,供给灵车送回家乡。
家庭成员
先祖十九世祖:来歙,东汉名将。高祖:来成,北魏新野县侯,后降梁。
父亲来护儿,隋朝名将。
兄来楷、来弘、来整、来恒
子来敬业,润州刺史。来庆远,中书舍人。
猜你喜欢的来济古诗词 更多来济的诗词>
来济的诗词更多来济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李白《白马篇》
- 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淡梨花瘦。—— 元好问《虞美人·槐阴别院宜清昼》
-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 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曾棨《维扬怀古》
-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李颀《送魏万之京》
-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 吴潜《鹊桥仙·扁舟昨泊》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