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全部诗人 > 翁承赞
翁承赞 [唐代]
介绍
生平
唐乾宁三年,翁承赞以进士第三名被选为探花使,擢博学宏词科,授京兆尹参军,累迁右拾遗,户部员外郎。天祐元年,翁承赞奉昭回闽册封王审知为琅琊王,备受王审知礼待。天祐四年,朱全忠篡唐自立,国号梁,以翁承赞为右谏议大夫。开平四年,朱全忠以翁承赞为册礼副使,册封王审知为闽王。后朱全忠任命翁承赞为福建盐铁副使,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因朱全忠日渐骄恣,翁承赞辞官回闽。
翁承赞回闽后,王审知拜他为同平章事,封晋国公,其故里被命名为文秀乡光贤里昼锦庄。为闽相期间,翁承赞建议王审知在福州设立“四门学”,并在所属各州县广设庠序以授生徒,发展福建地方教育。后唐同光二年,王审知卒。其诸子为争夺政权而造成混乱,闽政日非,翁承赞称疾致仕,归隐建州,长兴三年去世,终年73岁。追谥忠献。有诗集,现存诗作120余篇。
巨隅子三:长承赞、次承裕、三承颖,因其父购寺田筑宅漆林,遂举家迁焉!父巨源,曾任恭王府咨议参军。承赞少时攻读甚勤,立志功名。唐景福元年,应试不第,在长安滞留4年。到唐乾宁三年才登进士第,以第三名擢为探花使。翌年,又擢博学宏词科,授职为京兆尹参军。由于他学问渊博,文辞清丽,朝贵众口交誉,官职逐步升迁,累官秘书郎、右拾遗。他看到割据一方的藩镇和掌兵弄权的南北司内外勾结,认为这是朝廷的莫大隐患,曾上章抗言:“方镇交结权幸,终必误国”。其直言敢谏赢得朝野的赞许。
其从子乾度,官左补阙,乾度有子六人:处厚、处恭、处易、处朴、处廉、处休,相继于宋建隆、开宝、雍熙年间双双进士及第。时称“六桂联芳”,宋时建“六桂祠”至今尚存。
承赞羁留京都多年,觉得自己无补于大局,便萌归思。正好这时昭宗李晔为羁縻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命他持节回闽册封王审知为"琅琊王",他便高兴地于唐天佑元年踏上归程。
承赞回到福州,备受王审知的礼遇,一再挽留,但他朝命在身,不能久留。又回到长安复命。
天佑四年四月,朱全忠逼唐哀帝李柷“禅让”,自就帝位,改国号为梁,定都开封。承赞归梁,被擢升为谏议大夫。这时,王审知为求闽中政局安定,向朱全忠上表纳贡。朱知承赞前曾使闽,便派他为副使。于后梁开平三年,再次回闽册封王审知为闽王。
承赞二度回到福州,目睹人民安居乐业,“江山胜往年”,便产生了终老故里的念头,但王命难违,只好“自恨悠悠再别家”,重返开封。
朱全忠提升承赞为史大夫,加左散骑常侍。但他看到朱全忠日渐骄恣凶悍,难与为治,而王审知却能励精图治,有贤明之称,便不再留恋中朝,毅然辞官返里。
承赞回闽,王审知即拜他为同平章事,擢居相位,后又晋爵晋国公,并将他的出生地乡名改为“文秀”,里名改为“光贤”,以示荣宠。
翁承赞之功
他在为相期中,对于审知整饬吏治,发展经济等重要措施,都起了襄助的作用。他建议在福州也设立供庶人入学的“四门学”,“以教闽士之秀者”,在各府县广设庠序,做到府有府学,县有县学,乡村有私塾,海隅闭塞之民智为之一开。
后唐同光二年,王审知卒,承赞为写墓志铭。
承赞晚年辞官归隐建安。同一些僧道交游,过着“予家药鼎分明在,好把仙方次第传”的生活。后唐长兴三年去世,享年74岁,安葬在建安新丰乡,追谥忠献。
猜你喜欢的翁承赞古诗词 更多翁承赞的诗词>
-
力学烧丹二十年,辛勤方得遇真仙。便随羽客归三岛,
旋听霓裳适九天。得路自能酬造化,立身何必恋林泉。
予家药鼎分明在,好把仙方次第传。 -
烂熳香风引贵游,高僧移步亦迟留。
可怜殿角长松色,不得王孙一举头。 -
九重宣旨下丹墀,面对天颜赐锦衣。中使擎来三殿晓,
宝箱开处五云飞。德音耳聆君恩重,金印腰悬己力微。
更待临轩陈鼓吹,星轺便指故乡归。 -
斜拂中桥远映楼,翠光骀荡晓烟收。
洛阳才子多情思,横把金鞭约马头。
高出营门远出墙,朱阑门闭绿成行。
将军宴罢东风急,闲衬旌旗簇画堂。
彭泽先生酒满船,五株栽向九江边。
长条细叶无穷尽,管领春风不计年。
炀帝东游意绪多,宫娃眉翠两相和。
一声水调春风暮,千里交阴锁汴河。
缠绕春情卒未休,秦娥萧史两相求。
玉句阑内朱帘卷,瑟瑟丝笼十二楼。 -
春半烟深汴水东,黄金丝软不胜风。
轻笼行殿迷天子,抛掷长安似梦中。 -
一溪拖碧绕崔嵬,瓶钵偏宜向此隈。农罢树阴黄犊卧,
斋时山下白衣来。松多往日门人种,路是前朝释子开。
三卷贝多金粟语,可能心炼得成灰。 -
井邑斜连北,蓬瀛直倚东。秋高岩溜白,日上海波红。
-
鼓绝天街冷雾收,晓来风景已堪愁。槐无颜色因经雨,
菊有精神为傍秋。自爱鲜飙生户外,不教闲事住心头。
披襟徐步一萧洒,吟绕盆池想狎鸥。 -
龙墀班听漏声长,竹帛昭勋扑御香。鸣佩洞庭辞帝主,
登车故里册闽王。一千年改江山瑞,十万军蒙雨露光。
吟寄短篇追往事,留文功业不寻常。 -
祧宗营祀舍,幽异胜珠林。名士穿云访,飞禽傍竹吟。
窗含孤岫影,牧卧断霞阴。景福滋闽壤,芳名亘古今。
翁承赞的诗词更多翁承赞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苏轼《蝶恋花·春景》
-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晁冲之《春日》
-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
-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 二月春花厌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 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 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 沈约《咏新荷应诏》
-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释敬安《题寒江钓雪图》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