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一文 > 古诗词 > 全部诗人 > 萧颖士
萧颖士 [唐代]
介绍
生平
萧颖士,字茂挺,颍州汝阴人,郡望南兰陵。
4岁能作文,10岁补太学生。唐开元二十三年,考进士第一。天宝初年补秘书正字。时为裴耀卿、张钧、韦述等名士所器重,名扬天下,从业学生众多,世称“萧夫子”。唐天宝年间,受召任集贤校理。李林甫曾想召见,萧置之不理。他按《春秋》义类编年,写《传》百篇,又作《伐樱桃赋》以刺李林甫。后经史官韦述推荐任史馆待制。因不屈于李林甫而调任河南府参军事。时安禄山得宠,萧颖士托病隐于太室山。禄山反,萧走访几个镇守使,陈述守御之计。永王磷召请他,不应。后客死于汝南。门人共谥“文元先生”。萧高才博学,著有《萧茂挺集》。
南朝梁鄱阳王萧恢的七世孙。自恃才华,傲慢无比,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奉使到民间搜括遗书,结果久未复命,被劾免官。留客濮阳教授,以推引后进为己任,教诲弟子坚持道德与文章,认为“学也者,所务乎宪章典法,膏腴德义而已”,反对“征辨说,摭文字”,人称萧夫子。后召为集贤校理,不肯依附宰相李林甫,受其排斥,出为广陵参军事,作《伐樱桃树赋》。结果激怒李林甫,被免官。萧颖士与李华齐名,世称“萧李”。
倭国派遣使臣来朝,愿聘请萧夫子为师,因中书舍人张渐等反对而止。安史之乱时,曾为山南节度使源洧掌书记,谏言坚守南阳。宰相崔圆让他做扬州功曹参军,仅一日便挂冠而去。萧颖士一生仕途多舛,晚年弃官,客死汝南,谥曰文元先生。其作品大多散佚,后人辑有《萧茂挺文集》一卷,收入《四库全书》。有女嫁柳中庸。
萧颖士为南朝梁宗室的后裔,世为官宦之家,因而较有条件受到良好的教育。史载,他自幼聪颖好学,过目成诵,四岁能文,10岁补太学生,19岁即玄宗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对策第一。天宝初年,补秘书正字,奉使至赵卫间搜求遗书,久未复命,被劾[2]免官。后召为集贤校理,因不肯谄事宰相李林甫,受其排斥,出为广陵参军事。心有不平,作《伐樱桃树赋》以讥刺,触怒林甫,遂免官。曾依《春秋》体例,撰写编年史百篇。史官韦述荐以自代,召为史馆待制,不肯屈事李林甫,再度免官。后李林甫死,在安史乱中,曾为山南节度使源洧掌书记,终官扬州功曹参军,因称“萧功曹”。颖士一生刚直有节,仕途多舛,最后弃官而去,客死汝南,门人共谥曰文元先生。
萧颖士乐闻人善,以推引后进为己任,名重当时,人称萧夫子。日本使者来朝,曾表示要请萧夫子为师。文学家柳并、诗人刘太真等,皆曾门下受业,李阳、李幼卿、皇甫冉、陆渭等数十人受其奖掖,诗文均有所称,成为一代名士。同时,萧颖士的识见不仅表现在“知人”,而且还表现在明察时势方面。安史乱前,他看到安禄山宠恣骄慢,即感到大乱将至,遂托疾游中岳。安禄山叛乱之后,他往见河南采访使陈守战之策,不被采纳,后为山南节度使源洧掌书记,谏言坚守南阳,为平定安史之乱作出重要贡献。永王璘乘安史之乱起兵谋夺帝位,曾召颖士,未从,并上书宰相崔圆,建议在平叛中应加强江淮的镇守,以防内乱,都表现出远见卓识。
萧颖士一生致力于散文创作,与另一著名散文家李华齐名,世称“萧李”。他们的创作主张和实践,都可以看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他教诲弟子注意道德和文章两方面的修养,学应“务乎宪章典法,膏腴德义”,反对“征辨说,摭文字”的浮夸学风;为文应“务乎激扬雅驯,彰宣事实”,反对“尚形似,牵比类”的骈俪文风。因此,他推崇先秦两汉的文学家屈原、宋玉、贾谊、司马相如,而于当代则推崇陈子昂“文体最正”。自云:“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文。魏晋以来,未尝留意。”“经术之外,略不婴心。”他的文章虽未完全摆脱骈文旧格,大致还是符合其文学主张的。其诗也多为古体,仿《诗经》四言,并作小序。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萧颖士《游梁新集》3卷、文集10卷、《萧梁史谱》20卷,均佚,后人辑有《萧茂挺文集》。《全唐诗》收录其诗20首。
猜你喜欢的萧颖士古诗词 更多萧颖士的诗词>
-
兹山表东服,远近瞻其名。合沓尽溟涨,浑浑连太清。
我来疑初伏,幽路无炎精。流水出溪尽,覆萝摇风轻。
高深变气候,俯仰暮天晴。入谷烟雨润,登崖云日明。
乾坤正含养,种植总滋荣。草树皆秀色,雏麋乱新声。
攀岩挹桂髓,洞穴拾瑶英。此地隐微径,何人得长生。
宿心尚葛许,弥愿栖蓬瀛。太息宦名路,迟回忠孝情。
还丹昧远术,养素惭幽贞。安得从此去,悠然升玉京。 -
献书嗟弃置,疲拙归田园。且事计然策,将符公冶言。
桑榆清暮景,鸡犬应遥村。蚕罢里闾晏,麦秋田野喧。
涧声连枕簟,峰势入阶轩。未奏东山妓,先倾北海尊。
陇瓜香早熟,庭果落初繁。更惬野人意,农谈朝竟昏。 -
九山方荡潏,三考伫良材。夏祖何屯圮,迁殛此山隈。
空馀下泉客,谁复辨黄能。 -
□□将泽国,淜腾迎淮甸。东江输大江,别流从此县。
仙尉俯胜境,轻桡恣游衍。自公暇有馀,微尚得所愿。
拈引间翰墨,风流尽欢宴。稍移井邑闲,始悦登眺便。
遥岫逢应接,连塘乍回转。划然气象分,万顷行可见。
波中峰一点,云际帆千片。浩叹无端涯,孰知蕴虚变。
往游信不厌,毕景方未还。兰□烟霭里,延缘蒲稗间。
势随风潮远,心与□□闲。回见出浦月,雄光射东关。
悠然蓬壶事,□□□衰颜。安得傲吏隐,弥年寓兹山。 -
出硖寄趣少,晚行偏忆君。依然向来处,官路溪边云。
兹路岂不剧,能无俗累纷。槐阴永未合,泉声细犹闻。
弥叹春罢酒,牵卑从此分。登高望城入,斜影半风薰。 -
桂枝常共擢,茅茨冀同荐。一命何阻修,载驰各川县。
壮图悲岁月,明代耻贫贱。回首无津梁,只令二毛变。 -
江有归舟,亦乱其流。之子言旋,嘉名孔修。
扬于王庭,允焯其休。
舟既归止,人亦荣止。兄矣弟矣,孝斯践矣。
称觞燕喜,于岵于屺。
彼游惟帆,匪风不扬。有彬伊父,匪学不彰。
予其怀而,勉尔无忘。 -
采采者菊,芬其荣斯。紫英黄萼,照灼丹墀。恺悌君子,
佩服攸宜。王国是维,大君是毗。贻尔子孙,百禄萃之。
采采者菊,于邑之城。旧根新茎,布叶垂英。彼美淑人,
应家之祯。有弦既鸣,我政则平。宜尔栋崇,必复其庆。
采采者菊,于邦之府。阴槐翳柳,迩楹近宇。彼劳者子,
喧卑是处。慨其莫知,蕴结谁语。企彼高人,色斯遐举。
采采者菊,于宾之馆。既低其枝,又弱其干。有斐君子,
是焉披玩。良辰旨酒,宴饮无算。怆其仳别,终然永叹。
岁方晏矣,霜露残促。谁其荣斯,有英者菊。岂微春华,
懿此贞色。人之侮我,混于薪棘。诗人有言,好是正直。 -
林乌遥岸鸣,早知东方曙。波上风雨歇,舟人叫将去。
苍苍前洲日,的的回沙鹭。水气清晓阴,滩声隐川雾。
旧山劳魂想,忆人阻洄溯。信宿千里馀,佳期曷由遇。
前程入楚乡,弭棹问维扬。但见土音异,始知程路长。
寥寥晚空静,漫漫风淮凉。云景信可美,风潮殊未央。
故人江皋上,永日念容光。中路枉尺书,谓余琼树芳。
深期结晤语,竟夕恨相望。冀愿崇朝霁,吾其一苇航。 -
隆古日以远,举世丧其淳。慷慨怀黄虞,化理何由臻。
步出城西门,裴回见河滨。当其侧陋时,河水清且潾。
沧桑一以变,莽然翳荆榛。至化无苦窳,宇宙将陶甄。
太息感悲泉,人往迹未湮。瑟瑟寒原暮,冷风吹衣巾。
顾我譾劣质,希圣杳无因。且尽登临意,斗酒欢相亲。
萧颖士的诗词更多萧颖士诗词 >
诗人 更多诗人 >
朝代 更多诗词 >
唐诗浏览排行榜 唐诗三百首 >
宋词浏览排行榜 宋词三百首 >
小古文浏览排行榜 小古文大全 >
经典古诗词名句 古诗词名句大全 >
- 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 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 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 王建《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于谦《观书》
- 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 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 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刘禹锡《柳花词三首》
- 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 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 王沂孙《扫花游·秋声》
- 人不见,春在绿芜中。—— 祖可《小重山·谁向江头遗恨浓》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柳宗元《小石潭记》
- 杨花落,燕子横穿朱阁。—— 李清臣《谒金门·杨花落》
古诗词类型 更多诗词 >
- 写景
- 抒情
- 咏物
- 婉约
- 写人
- 抒怀
- 送别
- 生活
- 思念
- 写花
- 梅花
- 菊花
- 荷花
- 桃花
- 桂花
- 梨花
- 杏花
- 莲花
- 惜花
- 赏花
- 春天
-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离别
- 爱情
- 女子
- 思乡
- 相思
- 怀古
- 怀人
- 爱国
- 友情
- 讽刺
- 赞美
- 边塞
- 哲理
- 叙事
- 组诗
- 闺怨
- 感伤
- 孤独
- 故事
- 豪放
- 忧国忧民
- 山水
- 感慨
- 战争
- 写雨
- 感叹
- 怀念
- 友人
- 柳树
- 议论
- 田园
- 赞颂
- 写雪
- 妇女
- 伤怀
- 写山
- 月亮
- 励志
- 寓理
- 饮酒
- 人生
- 羁旅
- 写鸟
- 追忆
- 咏史
- 悼亡
- 怀才不遇
- 伤春
- 惜春
- 写水
- 寓言
- 音乐
- 地名
- 惜别
- 宴会
- 赠别
- 同情
- 写风
- 寓人
- 回忆
- 农民
- 典故
- 宫怨
- 言志
- 隐居
- 西湖
- 宴饮
- 评论壮志